206期末复习—自然资源学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1.资源科学研究对象有哪些?地球表层各圈层的资源有哪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就是资源,而资源又分为:1)自然资源、社会资源;2)全球资源、特定国家区域资源;3)现实资源、潜在资源4)单项资源、复合资源。

而地球分为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六大圈层。

各圈层资源主要有:(1)大气圈:在大气层中特别是对流层中光照、热量、水分、空气是重要的气候资源,其中太阳能和风能是重要的新能源。

(2)土壤圈:主要是由固体物质组成,包括一定的气态液态物质和生物。

土壤圈的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还包括部分的生物资源。

(3)岩石圈:主要资源是矿产资源,还包括化石能源和地下水资源。

(4)水圈:资源是水资源,水能资源,淡水渔业资源,还包括海洋资源。

(5)生物圈:是具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生物资源(动物、植物生存的森林、草场等资源)。

(6)人类圈:主要资源是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所组成的社会资源。

2.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哪些?资源科学的主要任务有:(1)阐明自然资源发生演化以及时空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机理。

(3)揭示自然资源特征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

(4)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系统的影响。

(5)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6)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在资源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中的利用。

3.什么是资源地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资源地理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与分布规律以及资源合理分配、利用、保护与经济评价,最终提出对资源开发的远景估计与战略规划并从中揭示资源利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有:(1)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与制约因素。

(2)区域资源的结构。

(3)资源评价与区划。

(4)资源分布与制图。

4.什么是土地资源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的组合特征及其与人类开发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1、人口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物理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自然资源:是人类能过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3、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

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

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

人工价值:自然资源附加上人类劳动之后所具有的价值。

稀缺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具有的价值。

4、报酬递减规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再次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资源学的学习过程中,复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将结合自然资源学第二版的复习题,探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水资源的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水资源的分布格局、水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我们来关注土地资源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退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矿产资源也是自然资源学中的重要内容。

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矿产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储量评估,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政策,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问题。

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的行动。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导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以供自然资源学的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非再生性。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又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矿石和地下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源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利用权。

2. 保护与恢复:对于易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加强保护措施,如林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3. 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责,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国际合作: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问题。

结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1、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2、米切尔的三维图:(1)论题维:生态,经济,政治,文化;(2)时间维:过去,现在,未来;(3)空间维:全球,区域,地方,地点3、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4、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地球表面积、土壤肥力、地壳矿藏、睡、野生动植物等,都是自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来界定的。

(3)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在不断发展,因此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5)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是同一客体。

(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概念。

5、自然资源分为不可更新(non-renewable)资源和可更新(renewable)资源两大类;后者又包括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和临界性资源(critical resources)。

6、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resource base)(2)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3)条件储量(conditional reserves)(4)远景资源(hypothetical resources)(5)理论资源(speculative resources)(6)最终可采资源(ultimately recoverable resources)7、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最大资源潜力(maximum resource potential)(2)持续能量(sustainable capacity)(3)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4)承载能力(carrying capacity)8、自然资源的属性:(1)稀缺性(2)整体性(3)地域性(4)多用性(5)动态性(6)社会性9、中国态势: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矿产资源(2)耕地资源(3)水资源(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10、全球视野:自然资源的稀缺:(1)能源与矿物原料(2)水资源(3)食物资源11、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自然资源:2、报酬递减原理:3、均等边际原则:4、探明储量:5、人口数量过剩:6、最大资源潜力:7、土壤侵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

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B、消化能力C、自我约束能力D、利用工具能力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地层变形B、地表塌陷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D、土壤侵蚀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A、人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识字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C、产业发展D、交通条件的改善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D、有偿使用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环境整体主义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章⾃然资源和⾃然资源学1 ⾃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切有⽤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类直接利⽤,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然资源是指:存在于⾃然界中,在⼀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类通过⼀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其⽣产、⽣活需要的所有天然⽣成物,以及作⽤于其上的⼈类劳动成果。

⾃然资源是⼈类社会从⾃然界获取的初始投⼊,是⼈类⽣产⽣活的物质基础。

2 ⾃然资源的⼆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类合理开发利⽤后可以依靠⽣态系统⾃⾝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从⽽能够持续利⽤。

⼜分为⽣物资源和⾮⽣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类开发利⽤后逐渐减少以⾄枯竭,⽽不能再⽣的⾃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性、动态性、社会性。

4 ⾃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类与⾃然界中可转化为⽣产、⽣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然资源。

研究内容:1)⾃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然资源调查4)⾃然资源评价5)⾃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规划6)⾃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趋活跃3)从⾃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法和⼿段⽇益现代化5 能结合⼈⼝、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问题,(如⼈⼝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盾、资源开发与⽣态环境保护的⽭盾、⼈⼝增多也要占⽤更多空间以及对⽣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盾等),⾛⼈⼝、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然资源稀缺和⼈⼝众多的⽭盾尤其突出,⾃然资源利⽤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

自然资源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 自然资源2. 自然资源的条件储量3. 生态交错区4. 环境阻抗(限制性因素)5. 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6.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7. 内部成本8. 内在经济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为、、、、和社会性。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功能3. 当前研究认为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有、技术变化、经济增长、、。

4. 规模经济主要包括和两种情况。

5. 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之外部性,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主要有和这两条不同的途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自然资源的资源基础是指最终可开采资源(判断),即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2. 耗散结构论是新马尔萨斯派学者们的重要理论支持。

×3.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

√4. 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似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

√5.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

√6. 在天然状态下,(营养)物质流少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最终大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7. 熵是“有效能”的测度,即熵越小,有效能越小;熵越大,有效能越大。

×8. 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的是相对稀缺和自然耗竭×9. 科斯定理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手段解决资源环境之外部性问题的理论依据。

×10.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值时,就是总的纯收益最大的那一点。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自然资源的探明储量,影响自然资源探明储量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

3、简述土地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什么是生物入侵?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5、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 对自然资源稀缺和冲突的认识以及经济增长的极限的论争,在当代长期存在两派对立的观点,试简要评述这两派观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2)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2)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界中可转化生产、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得人类劳动成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予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自然资源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把一个区域的各种资源的要素、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的数据信息(或资料)存储在计算存储器中,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资源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更新、综合分析等,最后输出适用的自然资源信息。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人类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数量不被降低而有所提高,从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有一定大小、执行一定功能、并能自我维持的自然实体。

均等边际原则:利用有限资源时,将它适当地分配给各种用途,使其在每一种用途中所获得的边际报酬大致相等,使各种用途的总报酬最高.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分生产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容量承载能力.1。

不属于自然资源数据类型的是图汇型2。

不属于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原则的是循环经济原则3.以下不属于资源产权的内容的是资源自物权4.自然界中人类的优势地位的体现,不包括人类的适应能动行为5.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成本有效原则6。

下面哪一个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稳定性7。

自然资源管理的对象不包括组织对象8.下列哪项符合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种类多10. 对于自然资源中天然成分的价值,应由该资源的有用性、稀缺性和自然丰度来确定的。

11.下列属于资源资源的管理模式的是集中管理模式12.从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及所有的范围看,资源分布的表现一般不包括角状分布13。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多选题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描述正确的是:(ABCD)A.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B.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C.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D.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更新性描述正确的是:(ABCD)A.自然资源的可更新与不可更新是相对而言的B.从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看,所有的资源都是可更新的C.相对于人类利用强度,有些可更新资源被耗竭而成为不可更新资源D.有些可跟新资源被误用、被污染而不可更新3.下列描述表现了自然资源的哪些性质: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

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一个整体的。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资源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的。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ABD)A.稀缺性,整体性B.地域性,多用性C.变动性;文化性D.动态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在:(ACD)A.自然资源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B.自然资源在维持精神健康中的作用C.自然资源在物质文明中的作用D.自然资源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5.自然资源禀赋能深刻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体现在:(ABCD)A.影响生产力布局B.影响经济结构C.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D.影响产品质量6.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干预体现在:(ABCD)A.人类的能动性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地位B.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C.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D.人类对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的干预7.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体现在:(BC)A.对资源总量的调控B.不同资源利用中的调控C.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D.对不同资源种类的调控8.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产生的问题:(ABCD)A.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B.造成资源更新周期变动C.引发土地投机活动D.导致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9.自然资源的自然消耗有:(ABCD)A.生物性消耗B.流动性消耗C.内驱动消耗D.外驱动消耗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包括:(ABCD)A.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B.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C.历史因素D.“Tragedy of the Commons"1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包括:(ABCD)A.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B.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C.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D.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12.关于“太空船地球”和“世界模型3”的描述正确的是:(ACD)A.地球实际上是一个封闭系统,无异于一艘太空船,其物质储备并非无限;处理废弃物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 4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 4

第四章气候资源一、气候资源与气候资源学1、气候资源△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是一种可利用的再生资源。

2、气候资源学△研究气候资源的形成、分布、演变规律及合理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主要内容:1)气候资源的形成及物理基础;2)光能资随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空气资源等气候资源要素的分析评价与应用;3)气候的时空分布和变化;4)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气候资源学◆研究的主要任务:①摸清光、热、水、风、大气成分等气候资源要素的数量、质量及时空分布状况;②研究气候资源各组成因子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相互间组合的变化规律;③揭示气候资源的特性,分别鉴定气候资源对农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和作用;④研究气候资源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趋势;⑤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和措施,以充分挖掘其潜力。

二、气候资源特性1.气候资源各因子相互制约和不可替代性2.随季节而变化的周期性3.空间分布上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均衡性4.常年的有效性和长远的潜在性5.与土地和生物资源的相互依存性6.非线性资源7.气候资源的公共性和两重性三、气候资源要素(一)光能资源(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能利用率、光合生产潜力)(二)热量资源(基本温度指标、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光温生产潜力)(三)风资源(四)水资源(略)(五)大气成分资源(略)(一)光能资源1. 太阳总辐射△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

:基础理论辐射(天文辐射、晴天总辐射、理想大气总辐射):日照百分率:平均云量《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气候中心与新疆气象局气候中心(2009征求意见稿)2.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转化并用于合成有机物质的400~700 nm波段的辐射能。

3.光能利用率△作物光合产物中储存的化学能占其所得到的总能量的百分率。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全)自然资源的内涵: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2)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3)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4)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5)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具体对象和范围又往往是同一客体;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还涉及到文化、伦理和价值观。

要指有经济价值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资源的利用限度划分:可更新资源与不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

如地表水、潮汐、风能、波浪、地热、太阳能等;可更新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如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地壳中有固定储量的可得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由自然过程再生,或由于它们再生的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它们是可能耗竭的,如矿产资源。

①可更新资源:恒定性的环境资源(太阳能、地表水、风能)、可循环再生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②不可更新资源:矿产资源2)、按资源的固有属性划分:耗竭性资源与非耗竭性资源①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生物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化石燃料);②非耗竭性资源: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金属资源)3)、按利用目的:农业资源、药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4)、按圈层特征: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5)、按其属性与用途划分:多级综合分类气候资源的特征1、整体性2、时间分布上的周期性和波动性3、地域分布上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开发利用上的风险性——难以预测,风险大解决办法:常规监测——>提前预警,做好预案——>灾害来临,启动预案,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做好灾害评估光合有效辐射:S D PAR S+D εε= S 为散射辐射;D 为直接辐射;比例系数S ε,主要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比例系数D ε,主要与云量有关;苏联的X.摩尔达马给出比例系数0.43S =ε,0.57D =ε。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展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

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根底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根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根底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1、试述自然资源学开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历,谈不上总结记载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开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开展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方案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④积极开辟新资源3、自然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穿插性第一章1、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及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

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形成及分布的不均性:1、关系的整体性:2、演化及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3、空间构造的层次性:数量的有限性: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2、认识的可变性及虚化性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学》题集

《自然资源学》题集

《自然资源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A. 森林B. 煤炭C. 钢铁D. 水资源2.自然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哪两大类?A.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B. 矿产资源和水资源C. 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D. 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3.下列哪种资源属于典型的可再生资源?A. 石油B. 天然气C. 太阳能D. 金属矿产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C.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可以随意使用D.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影响生态环境5.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管理的原则?A. 可持续利用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生态环境保护D. 公平分配6.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A.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B.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农产量C. 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D. 无节制地使用水资源7.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枯竭的原因?A. 人口增长B. 技术进步C. 资源过度开采D. 环境污染8.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A. 大力发展重工业B. 鼓励使用一次性产品C. 实施资源循环利用D. 无限制地开发旅游资源9.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A.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无需考虑生态环境影响B.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无需考虑可持续性C.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D. 自然资源是无穷的,可以任意开发利用10.下列哪项不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A. 生态系统破坏B. 水土流失C. 气候变化D. 物种多样性增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自然资源根据其再生性质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包括______、______、和。

3.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4.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和。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

自然资源学第一章自然资源问题一、我国的自然资源态势(基本特点、面临的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二、关于自然资源问题的争论(双方代表、代表作)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三、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我国资源战略)◆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自然资源学的有关理论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过剩含义)(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过剩(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Ps:人口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

自然资源学 复习题.doc

自然资源学 复习题.doc

B.新马尔萨斯主义者C.新马克思主义者 DA.丰饶论者 重农学派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一、 填空题1.国土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

2. 自然资源的传统分类包括 ___________ 和工业自然资源,后者又包括矿产资源、农业 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

3. 自然资源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 泄、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4. 自然资源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和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5.自然资源的管理方式包括:行政管理、 _____________ 、法制管理、情报管理等。

6. 自然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有:针对(使用目的)性原则;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 土地构成三大要素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和区位要素。

&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 、地质地貌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 植被要素。

9. 土地构成要素中的社会经济技术要素包括: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社会要素;区位 因素包括:离市场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10. 土地的经济特性包括:土地报酬的递减规律、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适应物 价变动的滞后性与缓慢性。

1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_____________ 、土地类与土地型;分类的 主要依据分别是 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和土壤植被类型。

12.土地评价类型从评价对象出发可分为农用地评价和非农用地评价。

13. 土地评价类型按评价内容方面可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 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14. 土地适宜性分为现实适宜性和 _____________ 适宜性两种,又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 分。

二、 单项选择题1. 对于自然资源问题的论争,其观点可分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其中悲观派的代表为:(B )A.人类中心B.环境影响C.文化决定D.生态伦学 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是一种:(B ) A.有弹性的供给B.毫无弹性的供给C.离自然供给极限越远弹性越小 (D )离自然供给极限越紧弹性越大&下列资源中属于易误用、易污染 是: () 的资源 A.太阳 B.石油 C.天然气 D.自然 A.递减,而后转为递增 递增,而后不变B.递增,而后转为递减C.递减,而后不变 DD.经济原因E.环境2. 后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对环境的影响:(C )A.很小、局部B.没有影响 B.稍大的影响 B. 很大的影响3. 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来开采是不经济的储量, 称为:(B ) A.探明储量B.条件储量C.资源基础D.远景资 源4.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称为:() A.最大资源潜力B.吸收能力C.持续能力D.承 载能力5.如果演替地点曾被其他生物定居,原有植被受到人类和自然力破坏后再次发生的演替过程 称为:(D ) A.异发演替 B.自发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 生演替6.“自然界中没有等级差别”是下述哪种人地关系论的主要观点:(D )风光9.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什么? (B )A. 土地级差生产力B.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部分C.超出价值的垄断价格D.资 本的有机构成10.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为:(B )二、多项选择题1.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本质为:(ABCDE )A.资源分布不均衡B.经济发展差异C.地缘政治 问题2.精耕农业前的获食模式对自然资源的适应机制包括:(ABCDE)A.低能源消费B.人口控制C.高度灵活变通的社会组织D.自然崇拜E.自给自足、互惠和平均主义3.生物多样性是指:(ACDE)A.遗传多样性B.种间关系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物群落多样性 E.功能多样性4.购买汽车后,下述哪些属于外部成本(DE)(A)汽油费 B.保养费 C.维修费D.交通事故E.空气污染5.地租的形式包括:()(A)经济地租 B.契约地租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E.垄断地租四、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研究任务包括:(1)资源调查:实地调查、统计调查、航空遥感调查、模拟调查;(2)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制订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规划的基础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原理2016年初期末复习P24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P30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1)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这种储量不是静止不变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6)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P33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1)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2)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3)需求水平4)开采成本5)资源产品价格6)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区别见P34)注1: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的界限---经济可行性界限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技术革新、价格与需求刺激、经济和政策环境影响。

注2:探明储量和条件储量的共同特点是“已查明”,但查明的确定程度不定,即使是已经密集勘探,对范围、质量、地质特征均已确定的储量估计仍有近20%的误差。

P36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流动性性自然资源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环境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P40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6个)1)稀缺性:人类的需要实质上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却是有限的。

这就产生了“稀缺”这个自然资源的固有特性绝对稀缺:总需求>总供给相对稀缺:总供给能满足总需求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各地区间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地域性:地域分异规律。

4)多用性: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本身变动,增值性与报酬递减性。

6)社会性:附加人类劳动。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P49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5个1)自然资源总量大(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之一。

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4)资源禀赋欠佳✧耕地质量:中下等地和有限制因素的地占60%,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与山区,资源质量较差。

✧矿产资源: 多数矿产贫矿多而富矿少;小型坑采矿山多,大型露天采矿山少;工、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

5)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P74关于自然资源稀缺和冲突的观点(悲观派和乐观派)P74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梅多斯《增长的极限》3)观点:“太空船地球”说、“热寂”说、“世界模型3”,都断言增长将遭遇极限。

4)意义:所阐述的观点只是警告,不是悲观的预测,更非判决。

他要求人类做出选择,那就是可持续发展;这种全球实证研究在方法上也开拓了新的方向;此外,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原理进行的理论推导方法也有借鉴意。

又多数为科学家,结论虽然悲观但论证却相当具有说服力。

悲观派:此论证本身起先知式的启示作用,指出地球对人类发展限度及超越此限度的悲剧性后果,促使人类从根本上修正自己行为,并涉及整个社会组织,其全球观点及发展全球战略应对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取向,极大促进了关于人类未来的全球性研究动态观念的缺失:悲观派关于自然极限的判断往往基于静态观念,忽视自然资源的动态性质,此观念全部与事实不符;缺失还在与既忽视了人类的影响机制也忽视了资源文化性质5)缺失:悲观派关于自然资源极限的判断往往基于静态的观念,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动态性质;忽视了人类的响应机制;也忽视了资源的文化性质。

P80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替代作用、耗散结构论,都认为增长没有极限。

4)面临的挑战:市场的不完备性;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的矛盾;市场机制加剧了某些资源的稀缺;增长仍会面临社会极限。

✧市场响应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经济系统运作的这种机制将使消费不至于增长到极限而导致崩溃,而是随着价格的上涨相对平缓地终止。

✧替代的作用—任何资源产品总有替代品或总能找到替代品。

P83替代作用的多种形式:直接替代、技术或资本替代、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替代作用、产业结构或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组合。

P110资源稀缺a)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称绝对稀缺。

b)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称为相对稀缺。

目前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而非绝对稀缺。

相对稀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的欠缺。

P114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性质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2.地缘政治造成资源稀缺;3.贫困造成资源稀缺;4.环境退化造成资源稀缺。

简述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产生原因参考答案:(1)资源分布不均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造成有的地区自然资源的供给相对于当地的需求的不足。

(2)国家关系(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

某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封锁、禁运等原因,造成遭受封锁禁运的国家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资源稀缺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地区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地缘政治造成的稀缺将减弱。

(3)贫困造成的稀缺。

贫困使得改善资源环境的投资难以实现,例如,通过建设水质净化厂向居民提供饮用水资源的投资不能保障,造成水资源的稀缺。

(4)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的稀缺。

例如环境污染造成清洁空气资源的稀缺、草场退化造成的畜产品产量的降低进而造成食物资源的稀缺等。

P122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定义:自然界的任何范围,只要有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在其间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2)生态交错区:生态系统的各种组分常与其他生态系统交迭,彼此重叠的范围。

生态因子:生物因子(动植物、人类活动、物种间的关系)与非生物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一种因子的改变必然引起其他一系列因子的改变。

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通过调节限制因子来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P12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效益。

1)供给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各种产品(食物、水、燃料、生物遗传资源等)。

2)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效益(空气质量、气候调节、控制疾病、净化水源等)。

3)文化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质效益(丰富精神生活)4)支持功能:指生态系统生产和支撑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初级生产、制造氧气、形成土壤等)P130太阳能与光合作用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意义1)太阳能量对自然界的形成具有极大意义。

2)地球上全部有机生命(包括人类)都依靠这一小部分太阳能,石油、煤等能源追根寻源也来自这一小部分太阳能。

3)光合作用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其产物是生命的基础。

光合作用所获取的太阳能并非全部都以植物组织的形式出现,因为其中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新陈代谢所消耗。

P131食物链中的能量过程净第一性生产率是食物链的第一环,对任何自然资源研究而言非常重要。

食物链上的每一环(成为营养级货营养水平)能量转换的效率是很低的。

这对于资源利用的含义就是:离第一性生产离越远,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人类对食物的利用若想达到最高效力,就必需作为食草动物,降低其营养水平。

(有人认为历史上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以植物为主是因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重,不得不如此。

)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营养级上都有能量(热量)损失,使通过物种网络的潜能的数量减少。

林德曼效率(能量十分之一定律):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内营养级间能量转换的效率平均为10%左右。

——能量金字塔(太阳能 生物能)P134无机物循环及其重要环节(可以把无机物看作生命循环的起点)1)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与系统内部循环相比较,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尤其是如此。

这与能量转换的情况不一样。

2)在受扰动的生态系统中,演替物种对重建物质循环和积存营养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角度论述自然资源的极限(1)自然界中的各种无机物都是有限的,在天然状态下(不考虑人为干扰,例如收获取走物质,不合理土地利用引起的水土流失、人工施肥等),营养物质流大部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少部分由径流带出系统外。

与系统内的循环相比,系统外的输入和输出一般是较少的,陆地生态系统尤其如此。

(2)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很少部分来自地球内能。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是有限的,能被植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只占很小一部分(例如美国东部落叶阔叶林,初始入射能量中仅有0.91%变成植物的物质成分),因为某些光谱对光合作用是无效的,部分能量被叶面反射,植物自身的呼吸也要消耗部分能量。

另外,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流动效率只有大约10%,即每一营养级上都有大量的能量损失(作为热能)。

P136生态系统中的熵与耗散结构熵:简单地说,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度量,用它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熵越大,系统越无序,意味着系统结构和运动的不确定和无规则;反之,熵越小,系统越有序,意味着具有确定、整齐的结构和有规则的运动状态。

熵—“有效能”的测度(“有序”程度的测度),即熵越大,有效能越小;熵越小,有效能越大。

技术进步相当于有效的“负熵储存。

P137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就能够远离均衡状态而产生的有序、稳定的结构叫做耗散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