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政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在杭州
任杭州通判,权领州守事,判官妓从良
灭蝗灾
任杭州通判,与太守陈襄修浚西湖六井、沈公井,欲修浚运河
《宋史》载:轼二十年间,再莅
杭州太守任,浚治运河
杭州太守任,上书裁减高丽贡使馆赐予之费,朝庭从之
杭州太守任,上书振济浙西七州
杭州太守任,上书论雇役法之害
杭州太守任,为杭州争取度牒
杭州太守任,捐黄金50两,建安乐坊,三年医愈千人
杭州太守任,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修六井,筑西湖堤,后守林希将其命名为苏公堤,西湖因苏轼今天得以存在
苏轼在密州
除密州蝗灾
遇旱灾,祈雨
罢给田募人充役,极大地方便了民众
上书论京东河北盐专卖之害
平息强盗
苏轼在徐州
黄河泛滥,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苏轼禁富民出城,亲临城上,带领军民抗洪,夜宿于城上,筑长堤984丈,洪水渐退。苏轼防洪受到神宗奖谕
为防洪水入徐州,修筑木岸,筑高徐州城
上书建利国监(徐州城东北70里,富商聚集之地)冶户武装,以防盗贼
在城西南白土镇之北发现煤,解决了徐州燃料问题,作《石炭》诗苏轼在湖州
筑苏湾堤
苏轼在登州
上书《乞罢登莱搉盐状》,请求改食官盐为食自产盐,皇帝准
上书《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要求固定驻军,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皇帝准
写《登州海市》诗,一时天下传阅,使建成仅20年的蓬莱阁蜚声中华,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
苏轼在颍州
上《申省论八丈沟厉害状二首》,以避颍州水患,皇帝准
乞度牒振济淮浙流民
治理颍州西湖
修建颍州西湖东西二桥
苏轼在扬州
罢扬州芍药万花会,深得民心
上书或准暂缓催收积欠,使久困之民得以温饱
奏请改革仓法,改不支仓俸金为“重禄法”
奏请改革税务,废除卖盐及税务监官、江务监官等年终赏金
识破道士巫术
苏轼在定州
奏请弓箭社入户以巩固边防。弓箭射入户即发挥边关百姓擅射的优势,发给百姓弓箭,人人皆兵
奏请修盖禁军营房,整饬军政,成效明显
奏请降低米价振济灾民及部队
要求官吏贷粮者以便利
摆一摆苏东坡的那些政绩
著名学者、作家林语堂给苏东坡设计了一份头绪众多的名片: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伽修行者,一个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一
个美食家……
这多头衔若制成名片,肯定密密麻麻,眼花缭乱。但林大师竟然还没有说全,苏东坡还是一个政绩卓著的地方官员。诚如余秋雨所言,他在京城总是被人包围,被人排挤,什么事也做不成,只有冲出围城到了地方上,才大有作为,不但诗词文章书画不断有杰作问世,也有一件件政绩留在了任职的地方。林语堂说他是“一个工程师”不大可能是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可能与他的政绩有关。因为他在治水方面绝对是出类拔萃的高级工程师,因此还留下不少传说故事。东坡老师的这些政绩已经写进了历史,至今还被人民纪念着,弘扬着,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仍被历史认证着。不想,今天的那些个“政绩”,很可能是急功近利的劣迹、败绩,甚至是罪绩。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幌子,搞出点“政绩”,升官发财走人,才是醉翁之意。东坡做官确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儿。诗文和好事就像他的两条臂膀,优雅成永恒的文化风景。
陕西凤翔是东坡步入仕途的第一站,凤翔是府治相当于省级,他给府尹当秘书,顶多是厅级。不是一把手,他有了许多时间下基层了解民生民情,何况他是个文豪,到哪里都要四处采风,触景生情,然后再妙笔生花,写出锦绣文章。他发现城外的凤起池是一处春秋古迹,但已经睡很少,有的地方已经干涸裂缝,荒草萋萋,觉得非常可惜,倘能修建起来成一处湖泊,既可以解决干旱时浇灌农田的问题,又能给凤翔添一处风景。于是,在征得凤翔府主要领导支持后,亲自率领民工开挖池底淤泥,又放杭州西湖在岸边栽种垂柳,湖内遍植荷花,
并且取名东湖,与西湖遥相呼应。这个花红柳绿、碧波荡漾的东湖是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东坡老师的第一份政绩。此爱民工程,东坡既是总指挥,又兼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从此开启了他在水利方面的天才之门。
还有喜雨亭和凌虚台,此而建筑均在凤翔府院内,是供官员和公务员休息纳凉赏景的,与政绩不沾边。可是,你若读过东坡老师的《喜雨亭记》,会知道亭子建好时恰逢一场甘霖,官民一起为这场贵如油的好于欢呼庆贺,东坡眼含热泪为亭子命名为“喜雨亭”,并挥毫写下散文名篇《喜雨亭记》,与民同乐之情浸润在字行间。如今喜雨亭和凌虚台都移至东湖景区内,融为了政绩的一部分。而今,凤翔有三宝:姑娘手(刺绣工艺能手),西凤酒,东坡柳。他的政绩已被千古传诵。
到了杭州就不用多讲了,他带领民众疏浚西湖筑美丽苏堤的事地球人都知道了。苏堤白堤与苏东坡、白居易两位大诗人的名字连在一起,那个政绩真的是辉耀古今了。
苏轼一生两次遭大贬,小贬暗算无数,蹲过一次大理寺冤狱,历史好像总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总是没完没了折腾他。然而他正是在这多舛的命运里力所能及地造福一方,才华和智慧挡不住,压不垮。他当徐州市长时,到任的两个月头上黄河忽发大水,一下淹了45个州县,“彭城门下,水二丈八尺”,东坡曾这样描写汹汹的水势“夜闻沙岸鸣瓮盎,晓来雪浪浮鲲鹏”,一时间全城百姓惊恐万状。苏东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时,水决不能败城!”组织军民筑堤抗险。
他亲自拿着铁锨土筐,坚守在第一线。徐州保住了,市民脱险了。事后,还继续筑堤防水,并在城东低洼要害处修筑一座十几米高的“黄楼”,以镇洪克水。东坡这位水利工程师再显身手,徐州的“黄楼”和“苏堤”是其又一杰作。为此,他的弟弟苏辙特作了一篇《黄楼赋》,由东坡书写,刻碑纪念。可惜,东坡因为后来的“元祐党案”再次遭贬,《黄楼赋》碑也未能幸免。
看来在宋朝,作为府州之官,治水安民是一件大事,所以东坡老师也在这方面表现了超有才华。贬来贬去,个人备受精神折磨,愤懑无处发泄。可是,命运偏偏又为他这位水利工程师搭建了新的舞台,你不去演出都没有托词。我们知道,他被贬到山东密州(诸城)做太守,那里是个水患旱灾交替之地,民众不胜其苦。苏轼到任时,正赶上大旱,又闹起了蝗灾,粮食绝收,饮水奇缺,饿殍弃儿随处可见。苏轼的心情沉重极了,他为自己无力回天解民之苦而深深愧疚。可怜自己那么多锦绣文章,关键时刻“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啊!有什么办法?写奏折请求朝廷救济吧!远水不解近渴;索性向富人借钱,到外地购粮食,一举救活了数十万人。百姓心中有一座丰碑记着大善人苏轼。有一条扶淇河流经诸城,旱完了接着又涝,苏轼又领着百姓在城南修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坝,水患从此不再来袭。这密州的大堤,算起来是第三道“苏堤”了。只是人们都知道杭州苏堤,不太晓得徐州和密州的苏堤而已。可是这密州的苏堤也很了得,东坡写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超然台记》等佳作,其实是密州另一道文采斐然的“苏堤”,那“千里共婵娟”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