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比较(修改)
谈谈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之处

谈谈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之处谈谈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之处12级公管24班梁子然201231162416 我认为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文化的来源不同,二是构成政治文化的内涵要素不同。
一、政治文化来源不同中美都是文化大国,政治文化发达。
现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有三个来源:传统文化、西方主流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官方的政治思想形态,并且逐渐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政治文化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成长于美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历史进程和社会环境。
清教传统、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以及英国保守主义思想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源头。
它们在美国融合发展成美国政治文化。
而构成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
美国政治文化四大要素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政治文化内涵要素不同(一)政治心理层面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感性部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自发心理反应。
中国现今的政治文化就是传统文化、西方主流政治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种来源的有机结合体。
在基层民众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呈上升趋势,但在知识精英这个群体中,西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较大。
[1]而构成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
[2]其中,个人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主要信条和特色,是美国人身份认同的主要特征之一和最高的社会理想。
同时,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相辅相成。
不过与个人主义相比,自由主义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曾用作革命的意识形态和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
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虽然存在相当深的矛盾,但无论是有种族优越感的白人还是曾受过种族歧视之苦的黑人、或是固守传统民族文化的唐人街华人,都坚定地崇尚自由、民主、法治等价值观,即自由主义,在这方面,他们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浅谈中外政治文化差异

、
四、 中外 传统 政治 文化 中治国之 道 的不 同 首先,中国是寻道 ,西方在穷理。中国自诸子百家起都致力 于 “ 道 ” 的求索 ,最终形 成 了儒 家主流 政治 文化 的治 国之道 和做 人 之道 。而源 于希 腊 文化 的西方政 治文 化传统 在政 治思 维路 向上 是 追 求科学理 性 ,其对 政治 科学 的形成 和理 性价值 观 的确立 ,对 于现代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其次 ,中国对治国之道的探寻和西方对 国家本质的研究的侧 重 点是 不 同的 。中 国历来 关注治 国之道 ,追 求德 、礼 、政 、法的 统 一 结合 ,强调 以 民为本 。而西 方政 治文化 传统 崇 尚理 性主 义 , 注重 政体研 究 ,对公 民的 “ 自我 ”表现 关切 。 另外 。政府保 障公 民对 人权 的追 求 ,强 调法律 的重 要性 。西 方 国家在文 艺复 兴后 出 现 的法学 政治就 取代 了神 权政 治观 、伦理 政治观 。使 公 民有 了公 共权 力观 念 、法治观 念 、 自由平 等观 念 、人权观 念 ,促进 了西 方 资本 主义 政治 文化 的发展和 创新 。 五 、治 国基本 方略存 在差 异 中国主德 、重 德 ,中 国儒 家政 治文化 讲 求礼 ,也 讲 求法 ,把 礼 法关 系定位 为 “ 德主刑 辅 ”儒 家礼法合 一 的人治 政治 包括 两方 面 的 内容 :其 一是 注重 贤 良。孔 子把 贤人 看 得比 良法更 重要 。其 二 ,注重 礼法 德刑 的关 系。所 谓 “ 礼外 无法 ,法在礼 中” , “ 德 礼 为政教 之本 ,刑 罚 为政教之 用 ” ,强调 礼 为本 、为体 、为 主 , 法 为末 、 为用 、为 辅。 西 方 主法 、重法 ,致 力于正 义的追 求 。而西 方的 以法治 国思 想 认 为 ,法律拥 有超 越时 空的权 限 ,法律永 远高 于人 ,而不 是人 大 于法 。 六 、中西方传 统政 治文化 中 的公 民政 治角 色定位 不 同 中 国传统政 治文 化 中子民 文化源 远流长 ,因而公 众 自觉 不 自 觉地认 同子民 身份 。 “ 溥 天之下 ,莫 非王 土。率 土之 滨 ,莫非王 臣。”这一诗句 ,开创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沿 袭而成 的 臣民文 化。 “ 所 谓顺从 者 ,就是 已成 为政治 体系 组成部 分 的 、并 对政治 体 系施加于他们生活的影响或潜在影响有所认识的公民。但是他 们对 自己在政 治 中作 用 的看法 却仍然 是顺 从者 的看法 。也 即他们 受 政府行 动 的影响 而不是 积极 地去 影响政 府 的行动 。他们 不仅 可 能 对警察 和行 政官 员给 予他们 的待遇 抱有 积极 或消 极 的预 想 ,而 且会 有各 种政 策选择 。他 们甚 至还可 能对 证券 和权威 人物 产生 某 种合 法感 或者 疏远 感 ,但 是他 们对 于政治 参与 则始终 抱被 动 的态 度。”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在 《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 》 中的这段话 ,精炼地诠释了臣民文化的影响和表现。中国沿袭两 千年 的政治 文化正 是这种 典型 的 臣民文化 。
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政体差异摘要:当代世界各国在全球政体的多元化影响下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变迁,成为中西差异的突出表现。
而对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中西方法律的差异、及其差异的原因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政体的议程。
关键字:政治监督中西法律差异原因在当今人类的各种文化中,政体已超越传统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政体研究已成为当代政体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体差异。
一、防范牵制还是分权制衡——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中国古代社会,在王权的统一控制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
为了使其得以长期延续,统治者非常讲究“以内驭外”,“以小驭大”,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形成庞大的行政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人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在历史上,在监察工作上主要采用连坐告密、遣吏巡行、牵制监督等方式。
这些无非都我是为了使皇帝独掌监察大权并充分运用之,使各类官吏,都要受到来自皇权的严密约束,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然而,西方社会则是分权说,试图通过政治权力内部“分立”、“分工”达到权力的均衡,防止腐败。
政府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每个部门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职能,不允许侵蚀其他部门的职能。
进而组成这三个机构的人员保持分离和不同,不允许任何个人同时是一个以上部门的成员。
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群人将能控制国家的全部机器。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巩固皇权的权术设计和制度安排。
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不仅能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国家出现####权力,而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监督理论,既不能有效遏制腐败,也不能防止####。
现代的政治文明要求政府的权力严格的受到法律的限制,要求政府的行为不得违反法治所认可的价值前提。
而法治最好的制度安排则是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以分权作为核心特征的宪政是现代国家最好的制度设计。
(完整)中西方政治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的差异赵兰 332010*********从古至今,中西方政治制度都是不同的。
也正应为这制度的不同,才形成现在中西各个方面的不同. 从古代说起:我国与西方国家都以君权神授来取信于民,得以统治国家.但是,就中国而言中国式中央集权,有无比黑暗却也有光明的时候。
可西方国家呢,行使的封建分权却导致中世纪的人民长期生活在漫漫黑暗之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核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治、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遗址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
无论是他满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古代中国的历史,不过是记载王侯将相们的家族历史,而平民百姓却无足轻重,史书上却从无记载。
而古希腊罗马史却是一部平民追求民主权利的发展史。
这里没有绝对一切的专制君主,更多的只是围绕公民基本权利进行的各种斗争与革命。
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
古代中国在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原始民主荡然无存。
古代民众没有古希腊、罗马公民那种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中国最终确立的是君主专制统治.而希腊、罗马在城邦国家时代,出现了西方的群体公民的民主,较多地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残余.他们采取的是贵族集体领导或全体公民共同掌管国家政权。
中国古代变法争鸣和政治改革都是围绕加强王权专制而展开.诸子百家为专制王权制造了奠基理论;中国古代法律,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其内涵是刑罚,惩治百官和众民,以加强王权的威慑,带来的是人权的丧失。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改革大多是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背景下进行的,内容是巩固和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法律制度是为维护民主制度服务,其内涵是人民权利、保障公民自由与平等的人权。
这种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国中心价值观念,与中国帝王思想,官本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从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影响看:中国大一统和儒家正统思想加上专制皇权造就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
浅析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摘要:传统政治文化是指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曾居于主导地位,并对该民族的现在乃至将来的政治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政治文化。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发展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具有很多的差异。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体制政治角色差异一、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基础不同中国是大陆国家,几千年来都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生活安逸。
然而西部多山,北部为大沙漠,东南面临大海,不利于对外交流,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经验型和封闭性的特点。
由此形成了自然经济下的农业文化。
而西方国家(古希腊)发源于海洋、海岛附近。
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权统治,使人们具有独立自主的政治意识,同时人们面以海为生,较早从事海上贸易,社会文化形态上比较开放。
在西方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过程中人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束缚,呼唤理性和人的自由,形成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国家。
二、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思维不同中国是寻道,西方在穷理。
中国自诸子百家起都致力于“道”的求索,崇尚经验论或实用主义,最终形成了儒家主流政治文化的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
而源于希腊文化的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在政治思维路向上是追求科学理性,以政治认知为思维动机,其对政治科学的形成和理性价值观的确立,对于现代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三、政治权力认知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
基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说中国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
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家天下”认识。
而西方政治更注重“公共权力”。
在政治权力监督意识上,西方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
四、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公民政治角色定位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臣民文化源远流长,因而公众自觉不自觉地认同臣民身份。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行为习惯。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政治体制等方面比较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探讨其对两种文化的影响与衍变。
一、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其政治制度由封建皇权体制演变为专制帝制,以及近代的共和制度。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则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理念。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在于中西方国家在历史传统中的政治权力分配方式。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君权神授,代表着权力的绝对性和集中性。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则重视个体的权利和自由,主张民主和宪政。
在历史传统上,中国的政治文化更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而西方政治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权利和私有财产的保护。
二、宗教价值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社会秩序、家族道德和孝道,提倡礼义廉耻和忠孝之道,强调人伦道德和仁爱之心。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强调上帝和人的个体关系,强调人的个人信仰和灵魂救赎,塑造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基督教的教义强调个人的意志和自由,西方的政治文化在个人权利、社会契约和宗教自由等方面均受到深刻影响。
三、政治体制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体制长期以来以专制制度为主。
封建制度和帝国制度滋生了中国政治中强大的官僚制度和官僚文化,政治决策主要由君主和官僚精英进行。
而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则主要以民主制度为主,强调选举和分权的原则,政治决策是通过民主程序和法治实现的。
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改革和民主化进程,但其政治结构及决策程序仍有很大差异。
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更注重法治精神、自由竞争和政治参与,强调政府权力的制约和人民的自治,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氛围和体制框架。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上的明显差异。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比及传统文化对政治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

中西方主要传统政治文化对比及主要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进程影响的比较摘要传统是现代的基础,传统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的起点。
在政治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政治文化发生过、而且仍然持续发生着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观念中的“民主观念”、“国家观念”进行对比,探寻各自的传统政治文化观念对各自的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政治文化中西比较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政治文化也是如此。
狭义的政治文化专指政治的主观方面,它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知、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等观念形态的东西。
政治文化对人们的政治生活具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支配作用。
1956 年,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首次使用“政治文化”这一术语, 并且开始进行学术研究。
我国政治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此领域。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既有其阶级性, 还有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和时代,发展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点, 具有很多的差异。
1中西方主要传统政治文化的对比1.1国家观念的不同政治学是关于公共秩序的学问, 政治文化应该以对国家认识为其核心内容。
在传统中西政治文化中, 关于国家的认识大相径庭, 这是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之一。
钱穆先生说:“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是道德的、文化的;西方的国家观念是权力的、工具的。
”中西方国家产生的方式不同,造成人们对国家的起源、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不同的根源。
“国家”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
赵歧《注》:“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家。
”诸侯统治的地方称“国”, 大夫统治的地方称“家”, 后来通称“国家”。
所以,中西方国家产生方式的不同在于中国并不像古希腊以地缘为纽带而依靠的是一种血缘关系。
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家与国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将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一、权力和威望观念:中西政治文化对权力和威望的看法存在差异。
西方政治文化倾向于强调民主和权力均衡,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政府的有限和受限制的权力。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权力和威望被视为合法的和不可分割的,它们由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
这种传统文化强调政府和权力的集中,赋予领导者较大的权威和影响力。
二、政治参与与社会责任观念:在西方政治文化中,个人的政治参与被认为是一种权利和责任,被视为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参与往往更多地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个人政治参与的重点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公共利益服务。
这种价值观使中国的政治参与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忠诚和奉献。
三、政府和市民关系观念: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政府与市民被视为两个独立的实体,政府的角色是服务于市民,维护市民的权益和利益。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父子关系”。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包容和庇护市民的角色,市民则有着对政府的依附和依赖。
四、法治观念:西方政治文化中强调法治的重要性,法律被视为保护个人自由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法治观念相对较弱,重视的是人治和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强调个人的道德与人际关系,对法律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五、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通过选举和民主程序来获得的。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信任。
而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更多地依赖于历史渊源和传统认可。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历史的延续和对统治者的认可。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西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和价值体系在权力和威望观念、政治参与和社会责任观念、政府和市民关系观念、法治观念以及政治权力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中美政治文化的差异

美方: 1、美国政治文化中始终以人权、自由、 民主为基础。 2、这种政治文化源远流长。美国奉行人 权自由干预主义并以此理念与理想来 “解救全人类”。 3、美国对国际事务采取干预主义的倾向, 既与美国所理解的自身利益有关,也与 这种美国价值有密切关联。
中方:
1 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具有 “受害意识” 与“危机意识”,从而形成群体性的激烈 的反应。 2 是主权高于人权的价值观 3 中国还存在着分离主义势力对大统一思想 构成威胁,并激活中国人深层的“受害者 意识”。
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
政治源头 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不同特点
• 方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构建的制
度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问题),而中国 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统治的策略选 择(治理国家的个人条件和政治统治术) • 西方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政 治学科。 • 而中国长期以来政治与伦理高度结合,形 成的是伦理政治学。
科索沃战争
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
从科索沃危机谈起 1999年春发生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事件,引发了中国的抗美民族主义浪潮, 这一事件不但对于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 冲击,而且很可能成为一种持续的重要 政治因素,对21世纪前期中国的政治选 择与国际战略发生深远影响。
科索沃危机本身与中国的利益并 没有直接具体的关联,甚至与美 国的直接具体利益关系也并不大。 然而,恰恰是这场发生在欧洲巴 尔干地区的区域冲突,却使业已 改善的中美关系急转直下陷入一 场巨大危机,其原因何在?单纯 的现实国家利益分析不能对此作 出合理的解释。我们必须把研究 的视角转向另一个更深层的领域, 即政治文化与政治观念领域
发展历程不同
西方政治学经历了古典时代——神学时代—— 理性时代——科学时代的发展过程,而中国经 历的是传统时期向现代时期的转换过程,在实 现转换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建立——取消—— 恢复的曲折历程。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是两个不同文化圈的政治理念和体系。
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
西方政治文化都经历了一定的变革和融合,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
接下来,本文将
从政治哲学、政府运作、权力分配和公民意识四个方面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
析。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有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理念。
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重个
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儒家
思想,强调社群的利益和和谐。
这种差异在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中都有所体
现。
从政府运作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政府在权力运作和决策机制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西方
传统政治文化注重政府的权威和稳定,强调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
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注
重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强调民主选举和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这种差异在政府的组织结构、决策程序和公共政策中都有所体现。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治哲学、政府运作、权力分配和公民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历程、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在现代化的进
程中,中西方政治文化都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这
对于中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中西方传统
政治文化的差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并为推进政治体制和社会
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
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
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
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
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
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
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
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
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
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
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
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
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
中西方行政文化对比

2.“道德制约权力”与“法律制约权力”
中国
道德制约权力
西方
法律制约权力
•统治者为了把统治维持在一定的稳定 秩序范围内,需要一种控制权力的方 式,道德的超现实性使之成为一种最 现实可行的方式。 •“敬德保民”、“明德配天” •儒家希望通过内心的修身养性达到控 制权力的目的。
•主权在民的权力观、法律至上的意 识导出以法律制约权力的权力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法 律制度上有着切实的体现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 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单击添加副标题
行政文化— —
中西方行政 文化的对比
202X
陈建彬
概要:
东方行政文化讲究天道观 念、伦理道德、人治和集 权等;
西方行政文化则讲求实证、 法治、规范和民主。
一、中西行政文化范式比较
1、“权力至上”与“法律至上”
中国
西方
权力至上
法律至上
•依 靠 宗 法 血 缘 而 得 以 维 系 、 •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 夫” •“ 圣 人 之 立 法 ” • 老百姓缺乏政治自主意识和权 利, •君 权 大 于 法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 使 民众从内心情感上排斥法律
西方:在西方观念中,人民与政府是一种授权与被授权的契约关系,
它规定着政府与公民间在权力与义务方面的双向依存关系。在这种关 系中,就公民而言,一是通过选举或遵从使政府获得合法性行使权力 的基础;二是通过纳税给予政府经济支持。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政府 中的行政人员就容易产生一种为公众而服务的观念,容易体现“公民 本位”这一思想原则。
单击添加副标题
谢谢!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中西政治差异的比较

中西政治差异的比较中国和西方社会,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社会对于政治方面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对于“主权”、“国家”等词的含义就不同的理解。
在中国传统的话语中,“主权”意味着君王的统治权。
因而周初以降所形成的“天命”观,可以看成一种“主权在天”思想,即君王的权力来自“天命”,但是在周初思想家们的心目中,君权事实上是来自民意支持,因为君王必须以民心为监,只有君王秉德而得于民心,方能够“得天下”。
因而“主权在天”可以看成是“主权在民”。
不过“主权在天”这种说法掩盖了政治权力与民意支持之间的实质联系。
而且,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始终都是把“主权”当作一种“私家”之权。
在西方的民主制实践中,“主权”是一种公共的权力,一种代表所有公民利益而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在古希腊亚加米农时代初创议事会形式时,就已经孕育了将权力视为一种公共权力的观念。
正是由于古雅典人有这种“公共权力”的观念,所以才能够发明出以普选的方式来选举执政官的这种制度形式,这应当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梭伦的政治体制中,与执政官同时产生的还有一个由11人组成的最高法庭,她专门负责审理对执政官所作出判决的上诉,以防止执政官执政过程中的专断和独裁;同时还有一个政治元老院,她的作用也是对执政官的执政实施监督。
在古雅典城邦民主制的背后,潜藏着制度创制者的“主权有限”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政治权力本身是有限的,行政者不可以在不受制约的条件下来行使政治权力,因为这样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政治腐败。
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被置于一种受到监督、制衡、限制、约束的条件之下,并且这种制约又是以法制的方式而得以确保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当中,“国”与“家”的概念并非如今天理解的那样,一为公共组织,一为私人家庭。
这两个概念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秦汉以后“国家”一语有时也用来指君主。
如汉光武帝刘秀曾封禅来到泰山郡,住在郡守家里,对此唐李贤《后汉书注》引古籍记载说“国家居太守府舍”。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

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分析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不同,因此在政治理念、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礼仪观念、人性观念和权利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不同。
一、礼仪观念的差异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礼仪观念很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
在周礼中,礼仪制度既是国家制度,也是社会道德准则。
中国的官制也与礼仪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传统礼仪观念强调尊卑有序、礼法规范、仪表端庄等。
这种礼仪观念对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政治文化中的礼仪观念则和中国大不相同。
在西方,没有像中国那样的严格、规范化的礼仪体系。
在西方的政治中,礼仪并不是很重要。
在国家元首与外国元首会晤的场合,只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守礼仪即可。
这体现了西方的实用主义思想,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人性观念主要是儒家思想中的“性善”观念。
这种观念认为,人天生是有道德标准的,是基本善良的,只是因为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恶劣的行为。
因此,儒家强调要善教人,以引导人们追求道德和良知。
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人性观念则有所不同。
西方政治哲学家普遍认为,人性本恶。
这种观念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只是因为社会和国家对人的行为作出了规范和约束,才能够维持社会秩序,而不是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这种观念并不强调道德和良知,而更强调规则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在权利观念方面的差异也很大。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个人权利观念比较淡薄。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重视的是从属关系、集体荣誉和共同利益。
这种观念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强调的是集体利益和责任,而不是个人权利和自由。
西方政治文化中个人权利的观念则很浓烈。
在西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绝对的。
已经成为了一个基础性原则,其权利包括:自由、平等、义务、权利、拥有财产、言论自由等。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一、中国与西方在政治观念方面有什么不同?1、政治研究的源头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研究的源头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
考察源头可见,中西方政治研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2、特点西方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构建的制度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问题)中国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统治的策略选择(治理国家的个人条件和政治统治术)3、学科西方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政治学科柏拉图的《共和国》、《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国长期以来政治与伦理高度结合,形成的是伦理政治学四书五经,政书政典,圣训圣谕《皇朝政治学答问》中国的政治学,照现在大学的院系专业设置,比较杂乱,说不大清楚。
以前都在法学之下。
现在政治学独立出来了,本该在政治学下的行政学、国际关系或外交等,都独立了。
有的研究行政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的、研究科社共运党史的、甚至法学的……都愿意向政治学靠拢。
但是有的却不愿意,认为自己就是自己。
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倾向于比较窄的范围:凡研究政治学原理、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学、民族政治学、政治文化、政党政治、政治社会学等方向或专业的,都可以属于政治学范畴。
不包括行政学、思想政治、科社、共运、党史。
国际政治因为本身都有独立的单位,所以也可以不包括在内。
这些是根据中国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情况说的。
可以看出,学科设置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这些学科在古代中国是没有的。
中国古代没有什么政治学理论。
学科越来越规范,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一个一个不同学科的,为期并不长。
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德国,据说现代研究型大学是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比中国鸦片战争早一些。
大学要设置院系,人为划分疆界,然后有了这样那样的学科,各人专搞一门,越来越窄。
其实,历史上的大学者多是懂得很多的,有的是百科全书式的。
现代的学科体系,各种学科的发展,是基于西方的传统的。
中美政治文化差异

中美政治文化差异姓名:郭格班级:09人文李达班学号:20092410207内容摘要:本文就中美政治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中国与美国现代的政治文化差异已经体现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政治文化的积淀、民众政治成熟度与参与能力的区别,经济发展水品与社会大众观念影响和决定着政治参与的不同方式、影响和决定着不同的政治运行机制。
关键词:民主民主意识、观念文化思想政治制度中美政治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从现在的中美政治文化来看,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是造就它的定不是只由现在的社会政治制度、领导者的杰出的领导才能、法律法规的制定内容与执行有关的,还源于两国巨大的文化历史差异。
从漫漫历史长河来看,正反应了实质性的问题,导致两个国家几乎截然不同的文化。
由于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当我们将眼光放于政治文化差异时,应该深入了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而我认为这就是它形成的根本原因。
美国属于新兴的国家,它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因此不会受到封建思想中束缚思想的影响,而是受到文艺复兴中解放人的思想,抛开封建天主教神学的约束,追求人性的解放,启蒙思想中自由,明主,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实践。
其中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所提出的极端个人主义也成了当时人们的追求,他们心里很少存在着集体主义价值观。
他们强调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私人关系在解决国际棘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时候产生的,也具有创世纪的革新意义。
而它们国家的人民组成也是由以欧洲国家移民为主的构成的,欧洲先进的文化思想科学技术都随之传到了美国,相比较,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开放,向外学习在晚清时期表现的特别严重,而这时正是西方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时期。
思想上中国从汉朝独尊儒术的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了中国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中所强调的中庸之道,且不愿与人相争的思想已经深植人心。
中国人强调的是以和为贵,十分重视集体的利益与价值,虽然这个方面还存在着偏颇,但是领导人主张的思想即是集体主义的思想的,这也是符合我国的社会制度的。
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比较

1956年阿尔蒙德首次在《政治季刊》公开发表的《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提出政治文化并初步定义为“一个政治系统(国家或民族)的基本政治倾向”,并借助新的比较政治学分析工具——政治文化把各国政治体系进行四类归纳,掀起了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新路径。
自此,政治文化被政治科学家将其作为政治行为分析技术的新实验场,并在政治学界掀起政治文化研究热潮。
后来在《公民文化》一书中阿尔蒙德和维巴对政治文化再次定义为“被内化于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
自“政治文化”的概念诞生以来,众多的研究者对政治文化进行新的定义,但这些定义出发点都大同小异,在此不做过多的论述。
笔者认为,政治文化首先是一个民族范畴或一个地域范畴,是一个地域内的族群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时期,由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社会关系儿表现出来的对特定的政治事件的态度、情感、价值的总和,是一种隐性的政治秩序,政治行为是其外部表现,政治制度是其凝固状态。
一、比较研究的意义政治文化是人类行为及意识的产物,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时代性、民族性、联系性。
每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与磨合逐渐形成各自的文化系统,既有各自优势也有本身的历史局限性。
既然差异存在,分析差异性既是深刻认识自我也是深入了解他人最好途径。
政治文化也是如此,因为要理解各个政治共同体形态各异的政治生活,必须分析政治文化的差异性,并且把政治文化视为理解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前提。
[1]P161自从政治文化概念诞生以来,其一直是比较政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领域,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发挥不同文化的理论解释能力,为人们提供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也为人们深入了解人类政治活动提供新路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化因交流融合而生生不息,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创造了多样的人类文明。
文化的联系性为政治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融合提供了可能,文化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为其传承创造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
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系统优势。 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既独树一帜,
又构成人类文化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
1. 政治文化的内涵
另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又有其各自的某些方面的局限 性,包括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和政治文化中政治思想、学说创
提纲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治体制设计的导向则适应中国国情采取一元化。 人们的共同心理是权力纵向的集中于一个元点,即集中 于受命于天的君子手中,皇帝拥有国家的一切权力从而 使权力关系、权力结构一元化、单向化。
• 西方政治体制设计的导向一直实行多元化,西方政治体
制中几乎没有单一权力所属的独裁体制。国家的几项基 本权利也都不是集中于一个人手中的。(在古希腊,斯
巴达城邦设有并列的两个国王。可这两个国王还不是最
高首脑,有五个监察官负责监督他们。此外还有更为重 要的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
3.2 对政治权力的认知:统一性、公共性
• 中国有“家天下”的传统认识。基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学说中国 更重视统治集团与官僚队伍的自身制约。强调重道、正身、舍身取义、 廉洁奉公等政治道德,把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本质,要求人们通过道德修 养而完善自身,把实现完美的道德人格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 西方具有自我意识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内涵的国家观念和公共权力的认知
民的身份。
• 西方社会培养了热爱与追求自由的政治心理和强烈的自由主义政治价 值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子民被长期禁锢于宗法政治关系网络中,广大
民众为生存而奔波,无暇参与政治把命寄托与贤君、贤相身上。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5 治国之道不同
• 所谓治国之道也就是治理国家的政治思维。 • 首先,中国寻道,西方穷理。 • 中国自诸子百家起都致力于“道”的求索,最终形成了儒 家主流政治文化的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
• 而源于希腊文化的西方政治文化则追求科学理性,其对政
治科学的形成和理性价值观的确立,对于现代法治国家法 治社会建设有很大的意义。
3.5 治国之道不同
• 其次,中国对治国之道的探寻和西方对国家本质的研究的侧重点是不 同的。 • 中国历来关注治国之道,追求德、礼、政、法的统一结合,强调以民 为本。中国古代由君主总揽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对 臣下和民众享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君主专制下的权力结构也决定了人
然不同。
3.4 公众政治角色:公民、臣民
• 由于中国和西方人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扮演不 同的政治角色,使中国和西方的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了不同的走向和历 史特征。即在西方形成了“公民文化”:公民作为政治生活的个体独 立、自由的主体、和国家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历史连续性;在中国 形成了“臣民文化”,广大民众甘居子民的地位,具有不容置疑的子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比较
组长:邵梦洁 组员:戴智姣 洪晨 廖娅
文磊丽
钟欢
二○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提纲
政治文化内涵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1. 政治文化的内涵
关于政治文化内涵的界定,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们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阿尔蒙德,他最初提出:“每一种政治系统都深
们的相互关系,唯上、崇上意识突出,形成了官贵民贱现象,培植了
等级森严的官本位制和特权制。而这种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 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
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
长治久安。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 理国家大事。
提纲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2. 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的原因
就中西而言,政治文化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环境下不
同程度地呈现出不同的情势、态势。
中国和西方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
2. 1中西政治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基础
形态下,特定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
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合,它对人们的 政治方向、方式、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
虽然中西对于政治文化认识上有差异,但是他们对政治文化的界定中
都包含了态度、信仰、感情、认知、价值等几个方面。
1. 政治文化内涵
政治文化既是在一定历史时代,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 呈现出如下两个方面的情形态势。
• 中国地处亚洲东北,国土东南部面向大海,西、北部是大漠一片和群 山,这些构成了中国人在古代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因此与外界长期 隔绝。所以说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严实的封闭性。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 这种中华民族既有古老的悠久历史,又缺乏与外来文化广泛深入交流 、冲撞、相互激荡的状况,直接地影响了中国古代人们的视野,决定
• 西方虽然也经历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较早的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
芽,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壮大,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形成 的是不同于中国臣民文化的公民文化。
2. 3 中西政治文化形成的政治基础
• 我国古代,奠基于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 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在我国的 政治文化中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 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 • 在西方君主立宪制或三权分立的国家中,人们敢于冲破封建的束缚, 呼唤理性和人的自由。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个人成为获得独立自 由和权利、义务关系的公民,形成了民主制度的公民文化。
3.5 治国之道不同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崇尚理性主义,注重政体
研究,对公民的“自我”表现关切,另外政府保
障公民对人权的追求,强调法律统治的重要性。 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法学政治就取 代了神权政治观、伦理政治观,使公民有了公共 权力观念、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人权观念
,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入到具体的政治行动的特殊取向,这种特殊的取向模式就是该政治系统的
政治文化,而从个人角度考察,政治文化则是个人对政治及其政治评估的 主观取向。” 后来阿尔蒙德进一步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 信仰和情感。”
1.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中国学者关于政治文化最典型的是阶级主体说。 总结他们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是一定阶级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
3.6 治国基本方略问题
• 从古至今无论中国西方每个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
治国方略,只是主流和重点各有侧重 。
• 中国主德重德,中国儒家政治文化讲求礼,也讲
求法,把礼法关系定位为“德主刑辅” 。
• 西方主法重法,致力于正义国格的追求。而西方 的以法治国思想认为,法律拥有超越时空的权限, 法律永远高于人,而不是人大于法。
了他们思维的经验性封闭性。
• 西方国家的文化大多发源于海洋附近,人们面对大海,以海为生,较 早从事海上贸易,因此在文化形态上比较开放。
2. 2 中西政治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
•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都是自然经济形态。这种方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 特征的。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商品交换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上 的重农抑商,使商品经济在我国一贯受到压抑。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 地位非常低,他们对政治生活构不成重要影响力,他们的主观意识和 心理倾向也就在政治文化系统中得不到哪怕微弱的反映。
小结
• 政治文化在哲学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里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 意识形态范畴,然而就一般而言,它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反映 经济结构特点,从属于一定的政治体系的主客观要求,还受到它所依 存的生存环境、社会制度的制约,因此,政治文化总是具有一定的时 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与社会分层性。
• 在历史上,每当两种文化体系发生冲撞或磨合的交流时,不论是主动
的还是被动的,总是先进民族的文化影响后进民族的文化而被其吸收 ,虽然这种吸收要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但是这种吸收是很自然的。当
然这种吸收不可能是全盘拿来,而是基于本民族向前发展的自主选择
。对于中国,也是这样。
谢谢
和情感,即国家是人民为了满足一定生活需要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
国家权力在本质上是属于公众的,体现公众意识,是公众权力,公众 将公共权力委过给执政者,执政者只能依照公共权力所有者的公共意
识去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在政治权力监督意识上,西方强调权力
分立与制衡。
3.3 个人与国家:整体本位、个体本位
• 中国政治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国家关系时 ,注重个人对自然、对社会群体、对国家的依附性,个人在社会交往中 具有自我依附意识和情感。 • 西方政治文化则比较强调和特别注重人对自然、人对社会群体、人对城 邦国家的个体独立性。因为西方商品经济发达、工业化经济进步,是以 个体权利为本位,故个体对国家具有独立性 。 • 这种个体主体的依附性和独立性的区别,决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和西方政 治文化在个人自我意识上和思维取向上,对个人与国家关系认知上的截
建者个体思维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时的“政治
社会”中,剥削阶级固有的经济利益的自私性和权力意识上的专断性 造成的政治文化观, 一般构成一定的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
• 因此,从历史传统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和西方的政治文化传统,谁
都不可以说自己的都是绝对的善,更不可以把自己的说成是整个人类 政治文化的理想境界。反之也一样,都不可以视对方的为绝对的恶 ,或视对方为弊端丛生,无任何优越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