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16例诊治分析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16例诊治分析关键词: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诊治【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89-02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最常见于青少年[1],其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包块累及解剖部位不同而呈多样性,尤其是少数口外型囊肿表现为颌下区包块,易造成误诊、误治。
2008.9—2012.9年,我院诊治42例舌下腺囊肿病例,本文对其中首发颌下、颏下及颈部等16例口外型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人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6~68岁,平均22.6岁。
均为单发病例,左侧10例,右侧6例。
舌下颌下型(哑铃型)3例(18.8%),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上下,除表现为舌下区肿物外,还累及颌下或颏下;颌下型(潜突型)13例(81.3%),囊肿只位于下颌舌骨肌下方,肿物突出颌下、颏下和颈部其他部位。
误诊4例,其中误诊为颌下腺囊肿1例,误诊为囊性水瘤、鳃裂囊肿各1例,1例首诊外科而被误诊为口底皮样囊肿。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行舌下腺摘除手术治疗。
其中行舌下腺+部分囊壁(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假性囊壁)摘除12例,经口内进路摘除舌下腺及囊肿11例;经口外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基底与舌下腺相连,同时行口内切口摘除患侧舌下腺2例;单纯摘除舌下腺而保留囊壁3例。
1.3 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0.5~4.0年,均获得满意效果。
其中1例病人经口内摘除舌下腺后,因颌下加压包扎时间过短,术后患侧颌下区肿胀,经再次抽取囊液,加压包扎后愈合。
2 讨论舌下腺囊肿95%以上属外渗性反应,极少为潴留性[2]。
舌下腺导管多而细小,直接开口于口底黏膜,常因炎症、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阻塞,使相应腺体排出涎液受阻,致导管和腺泡破裂而外渗于口底组织间,被结缔组织包围形成囊肿。
24例发生于口底和颈部的舌下腺囊肿均由分泌液外渗引起。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目的具体分析临床上关于颌下区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诊断方法,并给予其相应治疗,以有效避免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出现。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分析与诊断,进而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局部检查、淀粉酶检查与穿刺检查以及辅助B超检查后被确诊,且经过相应手术治疗,而术后的病理检查也证实了临床诊断,手术成功率为96.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且病症在3年内未复发。
结论对于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颌下区可局部触碰到柔软囊性肿物,且经穿刺检查与淀粉酶检查显示为阴性,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摘除其舌下腺,并切除与腺体相连的囊壁。
标签: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诊断依据在临床上,舌下腺囊肿属于一种唾液腺黏液囊肿,一般是由于腺体或导管受到损伤、破裂后,黏液进入到组织内而形成的,多没有上皮衬里,而也有少部分是因为舌下腺的导管远端受到阻塞,近端分泌液发生潴留而形成的,且这种是有上皮衬里的[1]。
同时,该病症一般可有三种类型,即单纯型、哑铃型与口外型,其中,口外型在临床上较少见,又可被称为“潜凸型”,多位于口外的颌下区,极易造成临床的误诊与误治。
为此,该研究回顾性的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出该类患者具体的临床表征与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的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2例,患者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是(20±3)岁,所有患者均是单侧发病,其中,40例为左侧,20例为右侧,病程1个月~3.6年,且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舌下口底无囊肿,而颌下区有慢性增大无痛性的柔软肿物。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局部的手法检查、淀粉酶检查与穿刺检查以及辅助B超检查,其中,在局部的手法检查中,所有患者均显示为不同程度的颌下区肿大,且用手触及可碰到柔软的囊性肿物,但并无压痛感与压缩感,且皮肤的色泽也比较正常,在表面未出现粘连[2];而在淀粉酶检查中,2例显示为阳性,58例显示为阴性;在穿刺检查中,所有患者均可抽取到蛋清样的丝状粘稠液体,而在辅助B超检查中,所有患者颌下区均表现出不同大小囊肿,但无明显的包膜。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其治疗方法目前报道很多,其中一些目前在临床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就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做一综述,并对一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症进行讨论。
标签: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腔内注射;手术舌下腺囊肿是唾液腺的黏液囊肿,因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下,有8-20个腺小叶及导管,位置表浅,导管可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故易于罹患囊肿。
根据其罹患囊肿的原因及病理类型目前可大體分为两类:1.外渗性囊肿,多由于外伤致腺体及导管破裂,分泌液外渗到组织间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囊肿,此时囊肿仅为局部潴留囊液,无囊壁包绕。
此型囊肿婴幼儿患发几率较高。
2.潴留性囊肿,多由于外伤炎症等瘢痕挛缩或异物致导管狭窄,唾液排出不畅,潴留于导管或腺体内,形成囊肿,此时,可见囊肿被囊壁包绕。
此型少见,且多见于老年人。
1 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根据舌下腺囊肿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三类。
(1)单纯型,又称为舌下型,多见,囊肿位于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之上。
常表现为舌下区的淡蓝色囊性肿物,触之柔软有波动感,多位于口底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时会影响舌体运动。
(2)口外型,又称为潜突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肿物向下颌下区膨隆,触之柔软,有时有波动感,当囊液粘稠时无法触及波动感。
此型的发生,目前主要考虑舌下腺发育过程中,部位腺泡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或者下颌舌骨肌发育异常,致使囊肿穿过纤维薄弱处进入颌下区[1]。
(3)混合型,又称为哑铃型,肿物同时发生于舌下和颌下区,为上述两种的混合类型。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口内型者诊断较为容易,主要表现为局限于舌下去的肿物,表面黏膜呈淡蓝色,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无周围组织受侵症状,穿刺可有蛋清样粘稠拉丝液体病史。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病程较长,反复破溃有自行愈合者,可表现为舌下区的肉芽样肿物,触之较韧,此时诊断需要依靠病史。
而对于口外型者诊断则较为复杂,需要于颌下区常见肿物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鉴别,如靠近中线还需与甲状舌管囊肿鉴别。
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说到舌下腺囊肿是很多人不陌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对身体影响很大,患有这样疾病后,身体会有明显症状,治疗舌下腺囊肿要及时治疗,否则疾病严重后,在治疗的话会和复杂,而且疾病控制上,也是比较难的,那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
根治的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
对全身情况不能耐受舌下腺切除的患者及婴儿,可做简单的袋形缝合术,待全身情况好转或婴儿长至4~7岁后再行舌下腺
切除术。
临床表现
1.单纯型
占大多数。
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常位于口底一侧。
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
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
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2.口外型
又称潜突型。
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
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
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在对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认识后,改善这样疾病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不过想要能够很好的缓解舌下腺囊肿,也可以选择多种治疗方式,同时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做法,使得疾病治疗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的构思
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的构思摘要: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42例舌下腺囊肿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
通过临床检查、穿刺检查、B超检查确诊,对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对口外型及哑铃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
结果:42例舌下腺囊肿术后口内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42例,无1例复发。
结论:舌下腺手术治疗存在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误伤等并发症,单纯行舌下腺囊肿摘除可引起舌下腺囊肿的复发,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疗舌下腺囊肿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治疗;临床研究The concept of treatment for sublingual cyst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blingual cysts. Methods: 42 cases of sublingual cysts were divided into simple type, extraoral type and dumbbell type. Through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puncture examination, B-ultrasound examination, sublingual gland and cyst removal were performed on the sublingual sublingual cyst. The sublingual gland and part of the wall were removed from the extraoral and dumbbell-shaped sublingual cysts. RESULTS: Forty-four patients with sublingual cysts underwent grade A healing.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2 cases without recurrence. Conclusion: Sublingual gland surgery has complications such as submandibular gland inflammation and submandibular gland catheter injury. The removal of sublingual gland cyst can cause recurrence of sublingual cyst.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sublingual gland is the key to the recurrence of sublingual cyst.Key words: sublingual cyst; treatment; clinical research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唾液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要点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要点
一、概述
舌下腺囊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指的就是患者的口腔底部有了囊肿出现,而且这种囊肿不但囊壁比较薄,其质地也是比较柔软的,要是患者的囊肿被一些外力因素而导致破裂,虽然可以暂时的消失,但之后会却来越大,所以患者患有了这种疾病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诊断并治疗,这样才可以避免其他的危害会发生。
那么舌下腺囊肿要检查哪些项目呢?
二、步骤/方法:
1、患者在患有了舌下腺囊肿之后首先就是要对其分泌物进行检查,这就需要对患者的囊肿进行穿刺之后取得分泌物之后再进行检查,一般患者通过穿刺去除的分泌物都是粘性的液体,而且在初期经常穿刺检查的时候,其风魔无一般都是淡黄色或者是淡红色的。
2、等到患者的舌下腺囊肿这种疾病一旦通过分泌物诊断而进行
确诊了,这个时候患者就还需要通过X线来对此病进行鉴别,因为这种疾病在临床上也是可以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的,所以患者在患病之后就应该通过这项检查来进行鉴别。
3、鉴别此病的X线检查主要激素以曲面断层检查为佳,通过这
项检查不但可以很好的显示出患者是单发性的还是多发性的,而且通过这项检查还可以发现患者囊肿的具体情况,可以说这种方法也是此病一项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三、注意事项:
如果患者朋友已经通过上述的检查而确诊了此病,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了,而治疗方法主要就是以单纯的摘除为主,但摘除之后也是很容易会有复发现象的,所以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完全的摘除病灶。
舌下腺囊肿辨认及注意事项
舌下腺囊肿辨认及注意事项*导读:舌下腺囊肿是一种青少年多发病,常见病因有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腺体破损。
在临床上,舌下腺囊肿分为潴留囊肿和外渗性囊肿,前者好发于舌尖腹侧小粘液腺,由粘液持续分泌、上皮囊肿形成所致,后者好发于舌下腺,由粘液外漏进组织间隙,囊肿形成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下颌区、口底、口内有囊肿。
舌下腺囊肿辨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舌下腺囊肿是一种青少年多发病,常见病因有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腺体破损。
在临床上,舌下腺囊肿分为潴留囊肿和外渗性囊肿,前者好发于舌尖腹侧小粘液腺,由粘液持续分泌、上皮囊肿形成所致,后者好发于舌下腺,由粘液外漏进组织间隙,囊肿形成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下颌区、口底、口内有囊肿。
舌下腺囊肿辨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舌下腺囊肿鉴别诊断舌下腺囊肿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单纯型舌下腺囊肿位于舌下区,破裂后有蛋清样液体流出。
囊肿大者可将舌头抬起,但破裂后会暂时消失。
囊肿消失并不意味着疾病痊愈,疾病在数日后会再次复发,囊长大如前。
口外型囊肿与皮肤不粘连,位于下颌下区。
压缩可致其破裂,但一般不可压缩。
哑铃型囊肿在口内舌下区,症状不明显,要与皮样囊肿想鉴别。
经穿刺检查,可排除口底部血管瘤、淋巴廇。
*二、舌下腺囊肿者注意治疗舌下腺囊注意事项是什么?舌下腺囊肿不易治疗,服用药物不能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
大多数患者都选择手术治疗法,通过切除舌下腺根治疾病。
行手术前,要先进行检查,了解患者具体情况,查看是否不耐受手术。
若情况不好,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若为4-7岁的患者,不能使用手术治疗,可用其他方法辅助治疗,控制病情。
日常,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若因疾病无法进食,可吃流质类食物,易消化食物。
舌下腺囊肿辨认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如有相关疑问,患者可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发生于舌下腺区域。
本文将介绍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相关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症状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主要表现为舌下区域有一个软性肿块。
在刚开始时,这个肿块可能只有一些轻微的疼痛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肿块会逐渐增大,同时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在囊肿增大的同时,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神经,导致舌下区域的不适和疼痛感。
如果囊肿较大或伴随有感染,还会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诊断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诊断方法:病史和症状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症状较为明显,因此,患者自己也会注意到这个肿块。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从何时开始发现这个肿块,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直观地观察到肿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等。
超声检查是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囊肿内部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大小、轮廓和位置。
病理检查如果囊肿经过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其类型,医生需要进行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的方法是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行病理学检查。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认囊肿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治疗治疗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观察。
治疗方案将根据囊肿的类型和大小而定。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主要方法。
囊肿较小的患者可以行局部切除加缝合治疗,较大或组织病变比较严重者需较大的手术。
观察对于一些较小的舌下腺囊肿,且患者自觉无不适症状,可以进行观察,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同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囊肿的生长情况。
预防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属于一种非遗传性口腔疾病,因此,预防方法比较有限。
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特别是发现舌下区域有肿块或不适感时,要及时就医。
此外,保持口腔卫生和饮食健康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基本方法。
口外性舌下腺囊肿 突起在口外
口外性舌下腺囊肿突起在口外*导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尽管舌下腺在舌下,其囊肿却发生在下颌下区。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特点是:舌下区域无明显异常,但下颌下区肿胀,质地柔软,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胀略增大,按压下颌下区,舌下区明显突起,用注射针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检验淀粉酶呈阳性。
……舌下腺囊肿大多数由创伤引起,鱼刺、肉骨头的尖端,甚至剔牙时的牙签刺破舌下腺的导管,舌下腺分泌的黏液从破裂口渗入组织间隙,形成囊肿;或者发生舌下黏膜创伤及溃疡,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疤痕收缩,使舌下腺导管闭塞,黏液潴留成为囊肿。
有一种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尽管舌下腺在舌下,其囊肿却发生在下颌下区。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特点是:舌下区域无明显异常,但下颌下区肿胀,质地柔软,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胀略增大,按压下颌下区,舌下区明显突起,用注射针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检验淀粉酶呈阳性。
由于治疗原则差异大,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必须与囊性水瘤等下颌下区的肿瘤性疾病相区别。
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肿胀区域非常柔软,触摸时有水囊一样的手感,具有透光性,用电简等照射瘤体的一侧,从另一侧观看有磨砂玻璃样光感,穿刺瘤体抽出的液体外观清亮、色淡黄、不黏稠,涂片检查可见淋巴细胞。
治疗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是从几腔内摘除舌下腺,并将囊腔内的黏液彻底吸净,然后对下颌下区做加压包扎,为美观起见,不必在下颁下区皮肤做切口摘除囊肿:如果是下颌下区的囊性水瘤或其他肿瘤性疾病,则无可选择,必须切开下颌下区的皮肤,摘除或完整切除瘤体。
如果患者患有严重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全身情况不适合做舌下腺切除手术,可做简单的袋型缝合术。
力法是切除囊肿表面部分黏膜和囊壁,形成一个囊袋,让囊肿产生的黏液自行排入口腔,控制囊肿的发展,待全身情况好转再进行舌下腺切除。
但袋型缝合术经过一定时间会复发。
婴儿的舌下腺囊肿也可做上述处理,待其长到4~5岁后,再做舌下腺切除手术。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颌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作者:罗麒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36期[摘要] 目的具体分析临床上关于颌下区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诊断方法,并给予其相应治疗,以有效避免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出现。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分析与诊断,进而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局部检查、淀粉酶检查与穿刺检查以及辅助B超检查后被确诊,且经过相应手术治疗,而术后的病理检查也证实了临床诊断,手术成功率为96.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且病症在3年内未复发。
结论对于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颌下区可局部触碰到柔软囊性肿物,且经穿刺检查与淀粉酶检查显示为阴性,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摘除其舌下腺,并切除与腺体相连的囊壁。
[关键词] 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诊断依据[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083-02在临床上,舌下腺囊肿属于一种唾液腺黏液囊肿,一般是由于腺体或导管受到损伤、破裂后,黏液进入到组织内而形成的,多没有上皮衬里,而也有少部分是因为舌下腺的导管远端受到阻塞,近端分泌液发生潴留而形成的,且这种是有上皮衬里的[1]。
同时,该病症一般可有三种类型,即单纯型、哑铃型与口外型,其中,口外型在临床上较少见,又可被称为“潜凸型”,多位于口外的颌下区,极易造成临床的误诊与误治。
为此,该研究回顾性的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出该类患者具体的临床表征与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的分析该院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2例,患者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是(20±3)岁,所有患者均是单侧发病,其中,40例为左侧,20例为右侧,病程1个月~3.6年,且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舌下口底无囊肿,而颌下区有慢性增大无痛性的柔软肿物。
舌下腺囊肿的诊疗及护理
舌下腺囊肿的诊疗及护理
舌下腺囊肿,多因腺囊肿导管损伤破裂或充盈膨胀部分破裂,分泌液外渗形成囊肿,其内含有透明或半透明黏液。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主要表现】
多位于口底一侧,肿块大小不一,有的越过中线在对侧隆起,有的通过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肌的间隙进人颌下三角及颏下区,有的表现为颌下区囊性肿块而口内却无明显隆起。
继发感染时出现口底肿胀、疼痛,影响进食说话,甚至影响呼吸。
检查囊壁薄者透过黏膜可见囊肿呈浅蓝色,柔软,增大后可因破裂流出黏液后消退,但不久又复发,如此反复多次。
【治疗与护理】
(1)手术治疗:可在局麻下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
(2)引流治疗,适用于小儿或有手术禁忌证者,可用银丝穿过黏膜及囊壁做成环并固定,以达引流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3)护理措施:①减少局部刺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②手术治疗者,按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谈谈易于误诊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
谈谈易于误诊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通常位于口底,与舌下腺关系密切,但部分舌下腺囊肿却以颌下区囊性包块为主要表现,不易判断来源,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舌下腺囊肿多是由于结石、炎症等原因造成导管堵塞、变细,形成潴留性粘液囊肿,或者腺体包膜受损、导管破裂,粘液外漏形成外渗性囊肿。
舌下腺囊肿根据解剖位置一般分为三型:I型,口内型,表现为囊肿位于口底舌下区、下颌舌骨肌以上。
II型,口外型,表现为囊肿位于颌下区、下颌舌骨肌以下,舌下区一般正常。
III型为混合型,两者兼有。
舌下腺囊肿I型(口内型)和III型(混合型)比较容易诊断,I型囊肿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舌下区无回声团块(图1),III型囊肿表现为舌下区至颌下区相延续的无回声团块(图2)。
图1左侧舌下腺囊肿 I型/口内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与左侧舌下腺关系明确。
图2右侧舌下腺囊肿III型/混合型,囊肿位于右侧口底,并向外延续至右侧颌下区。
舌下腺囊肿II型(口外型),肿块主体位于颌下区,舌下区一般正常,这就与其他颌下区囊性占位(如淋巴管瘤、表皮样囊肿、血管瘤、颌下腺囊肿、鳃裂囊肿等)不易区别。
II型囊肿是由于囊液通过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骨舌肌间隙或者穿过下颌舌骨肌疝入颌下区,在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为颌下区囊性占位,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下,下颌舌骨肌连续性不完整,局部有缺损,或者囊肿在下颌舌骨肌后缘与舌下腺相延续,这是II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特征性表现。
(图3、4)。
图3右侧舌下腺囊肿II型/口外型,肿块位于右侧颌下区,右侧下颌舌骨肌局部可见缺损(箭头)。
图4右侧舌下腺囊肿II型/口外型,肿块位于右侧颌下区,右侧下颌舌骨肌连续性中断(箭头)。
温馨提示:华西超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点击右下角写留言,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苏北右侧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苏北病程:患者苏北,男,26岁,未婚,因“右侧颌下区反复胀肿胀半年”入院。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其右侧颌下区出现肿胀,在当地诊所就诊后给予“输液抗炎治疗(具体药物、剂量不详)4天”,肿胀有所减轻,未行进一步诊治,2月前其右侧颌下区再次出现肿胀,继续在当地诊所“消炎治疗(具体药物、剂量不详)3天”,症状减轻,但肿胀未完全消退,今日来我院就诊,行颌下区B超检查,提示右侧颌下区3.6×1.9cm囊性包快,性质待查,门诊以“右侧颌下区肿物”收治入院。
患者近期无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等不适症状,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
体温36.0℃,呼吸20次/分,心率96次/分,血压90/60mmHg。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腔及外耳道无异常;心肺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病理性神经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患者颌面部丰满不对称,各面骨未触及明显压痛,面部皮肤色泽无明显异常,面部表情肌运动未见异常。
双侧颞下颌关节动度一致,关节区无压痛。
张口度正常,口内恒牙列,咬合关系正常,牙齿及牙龈、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伸舌居中,舌体活动自如。
双腮腺、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腺体可见清亮分泌物溢出。
右侧颌下区可触及一3.5×2cm大小包块,质软,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局部穿刺检查抽出淡黄色、可拉丝蛋清样液体;颏下、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侧颌下区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 1.5×1cm,活动度好,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主任查房:姚宏主任今日查房。
患者入院后全身一般情况正常,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67次/分,心电轴不偏,大致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未见心肺膈明显异常”;血液系统检查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41.60fL↑、血小板分布宽度14.00↓、大血小板比例35.50%↑、同型半胱氨酸39.3umol/L↑”,其余检查结果未及绝对手术禁忌。
口腔舌下腺囊肿的治疗
那感觉就是:口底起了一个疙瘩,似水泡,不痛 不痒,当变大时,可将舌头顶起来,可影响咀嚼, 说话含糊不清。水泡呈淡蓝紫色,用手按来按去, 柔软,无痛,能感觉到液体在流动,破溃后会有 鸡蛋清样黏稠液体流出,有时略带黄色。
除了手术治疗,还有一些微创保守治疗,如激 光消融、硬化剂注射等,但均具有较高的复发 率。目前有病例报道采用缝线法治疗成功,但 其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唾液腺黏液囊肿常由于外伤导致,除了纠正咬 唇咬舌的不良习惯、牙列不齐行正畸治疗,尖 锐牙尖调合,常常无从预防。
因此,当发现舌腹、嘴唇、口底等口内出现小 水泡时,不一定会自己消退,不要戳,不要拖, 请及时就医。遇见“黏液囊肿”,特别是口底 区的肿物,是否为黏液囊肿,是否能够采取简 易治疗或手术摘除,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经检 查判断后的解释。
图/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穿刺可见淡黄色黏稠液体,可拉丝
手术可能会导致下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后可以 吃些酸性食物如柠檬水,来促进颌下腺唾液分 泌,以免导管阻塞。术后粘膜下可能会有轻微 渗血,这是正常的。但若出现术后血肿,要及 时处理,否则严重时可使舌体后抬引起窒息。 神经损伤可能出现舌头麻木,伸舌时舌尖偏患 侧,有些可渐渐恢复正常。了个小肉团,原来是Ta
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囊肿,不管是小孩,或是大人,都可能 发生。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舌下腺”本尊。舌下 口底区,薄薄的口腔粘膜下,对称地分布着一 对舌下腺,请看图
嗯,有点复杂!
舌下腺周围分布着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舌下 动静脉分支、舌下神经、下颌下腺等重要结构。
感谢观看 THANKS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王秦宁
舌下腺囊肿诊疗规范(2021年版)
舌下腺囊肿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舌下腺囊肿(ranula)常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可以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和哑铃型。
主要病因为舌下腺导管破裂、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二、适用范围各种类型舌下腺囊肿,局部无感染、无溃疡、无全身手术禁忌证。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单纯型舌下腺囊肿:为典型的舌下腺囊肿表现,占舌下腺囊肿的大多数。
囊肿常位于口底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
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粘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
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又长大如前。
囊中发展很大时,可引起吞咽、言语及呼吸困难。
2.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囊肿主要表现为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
3.哑铃型舌下腺囊肿: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二)专科检查舌下腺囊肿常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由于囊壁菲薄并紧贴口底黏膜,囊肿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有增大。
(三)辅助检查1.穿刺检查: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
2.影像检查:B超检查为囊性影像,可分辨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CT或MRI有利于评估囊肿的类型、范围及与周围结构位置关系。
(四)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舌下腺囊肿多表现为舌下区囊肿,常有破裂后消失以及再次长大的病史。
临床检查可见口底浅蓝紫色囊状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表现为颌下区肿物。
2.穿刺检查:穿刺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液体。
(五)鉴别诊断舌下腺囊肿需与口底皮样囊肿及颌下区囊性水瘤相鉴别。
1.口底皮样囊肿:位于口底正中,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表面黏膜及囊壁厚,囊腔内含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因此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感,可有压迫性凹陷。
肿物表面颜色与口底黏膜相似而非浅紫蓝色。
2.颌下区囊性水瘤:常见于婴幼儿,穿刺检查见囊腔内容物稀薄,无黏液,淡黄清亮,涂片镜检可见淋巴细胞。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手术体会
当代医学g 磊●h J 总第= "-.期临床医学C l i ni cal M edi c i ne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手术体会王廷斌(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口腔科321000)舌下腺囊肿是涎腺疾病中的常见病,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常见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
舌下腺囊肿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口内型),口外型(潜突型),哑铃型(混合型)…。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误诊,因未作舌下腺切除术而导致复发,甚至误切颌下腺,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经济损失,也易引起医患纠纷。
本文对我院2000年至2006年的92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诊断与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垒200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U腔科住院治疗的舌F腺囊肿患者92例。
其中男性43人,女性49例。
年龄4至78岁,平均年龄29.06岁。
左侧舌下腺囊肿50例,右侧舌下腺囊/]中42例。
单纯型(口内型)舌下腺囊J]中72例,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6例,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4例。
1.2诊断舌下腺囊肿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又称口内型):囊肿位于舌下区下颌舌骨肌之上;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又称潜突型):囊肿位于颌下下颌舌骨肌之下,口内无表现;哑铃型舌下腺囊肿(混合型):囊肿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区均可见,囊肿穿过下颌舌骨肌位于下颌舌骨肌上、下方。
单纯型(口内型)及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诊断较易,根据临床表现可以确诊。
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在临床上易误诊为颌下腺囊肿、或颌下Ⅸ囊性水瘤、腮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血管瘤,临床鉴别町通过穿刺抽取囊液,若为蛋清样粘丝状粘稠液体,即可确诊为舌下腺囊肿。
1.3手术方法所有病例经常规术前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手术。
其中一例曾作心脏换瓣术患者,停用抗凝药三天,凝血功能正常后,局麻下行舌下腺切除术。
采用袋形缝合术3例,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4l例;舌下腺切除术48例,其中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6例,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4例,均采用舌下腺切除术,并将颌下区囊液抽尽,绷带加压包扎。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
吴春云;施晓军
【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5(15)2
【摘要】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治要点.方法:对27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有5例误诊.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结论:下颌舌骨肌发育缺陷,舌下腺穿过该肌裂孔或间隙突入颌下区是该病的发生机制.口内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总页数】2页(P185-186)
【作者】吴春云;施晓军
【作者单位】上海瑞金集团闵行医院口腔科,上海,201100;上海瑞金集团闵行医院口腔科,上海,20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6
【相关文献】
1.口外型舌下腺囊肿21例临床特点及疗效观察 [J], 黄付梅
2.口外型舌下腺囊肿23例手术疗效分析 [J], 刘晶;陈竹林;陈先锋
3.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J], 安厚鹏;刘先庆;王敏
4.经口内入路手术治疗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体会 [J], 王玲
5.表现为耳后区巨大肿物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1例 [J], 杨洁; 张然; 刘宇楠; 王佃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舌下腺囊肿抽取治疗方案
一、概述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舌下腺区域,是由于腺体导管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性肿物。
囊肿大小不一,小的如豆粒,大的可占据整个舌下空间。
舌下腺囊肿可引起疼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舌下腺囊肿的抽取治疗方案。
二、诊断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口腔不适、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了解囊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2. 临床检查:观察患者舌下区域是否有肿物,肿物的大小、形态、质地等。
同时,注意检查口腔黏膜、牙齿、唾液腺等有无异常。
3. 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超声检查、CT检查等,以明确囊肿的大小、位置、性质等。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小的、无症状的舌下腺囊肿,可采取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抗炎药、镇痛药等,以缓解症状。
(2)导管扩张术:对于腺体导管阻塞引起的囊肿,可进行导管扩张术,以恢复导管通畅,减轻症状。
2. 手术治疗(1)囊肿抽取术:囊肿抽取术是治疗舌下腺囊肿最常用的方法。
手术方法如下:① 麻醉:术前给予局部麻醉,确保患者术中无痛。
② 切口:在囊肿表面做一小切口,充分暴露囊肿。
③ 抽取囊肿内容物:使用抽吸器或注射器将囊肿内容物抽出。
④ 切除囊肿壁:切除囊肿壁,彻底清除囊肿。
⑤ 缝合切口:将切口缝合,确保无感染。
(2)腺体切除术:对于反复发作的舌下腺囊肿,可考虑进行腺体切除术。
手术方法如下:① 麻醉:术前给予局部麻醉,确保患者术中无痛。
② 切口:在舌下腺区域做一弧形切口,充分暴露腺体。
③ 切除腺体:切除舌下腺,彻底清除囊肿。
④ 缝合切口:将切口缝合,确保无感染。
3. 术后处理(1)休息:术后给予患者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3)抗感染治疗: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4)复诊: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恢复情况。
四、注意事项1. 术前检查:确保患者无手术禁忌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 麻醉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21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采用手法检查、B超检查及穿刺液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
对其中19例采用舌下腺摘除术+囊液抽吸+加压包扎,另二例行口内摘除舌下腺+口外切口摘除囊肿。
结果:所有病例通过穿刺检查抽出蛋清样黏液诊断为舌下腺囊肿,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
所有病例经手术治疗后追踪观察1~8年无复发。
结论:穿刺液性状检查是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
多数病人通过舌下腺摘除术+囊液抽吸+加压包扎,无需口外切口即能取得良好疗效。
但对于囊液黏稠成胶冻状物者,行口外切口摘除囊肿则是必须的。
【关键词】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
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唾液腺粘液囊肿。
多因腺体或导管损伤破裂,粘液溢入组织形成。
临床上可分为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
其中口外型常因舌下区无肉眼可见的病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未作舌下腺手术而反复发作。
本文收集2000~2008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21例,对其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1例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0~52岁,病程2周~2年。
位于颌下区17例,颏下区4例。
其中19例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另2例因为囊肿伴感染而出现肿痛症状。
1.2 检查方法:所有病例经手法检查均提示为边界清楚、活动的囊性肿块,体积约为
2.0×1.5×1.0cm~6.0×5.0×5.0cm大小。
双合诊时16例无舌下区隆起异常;5例有轻微隆起。
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均提示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块,但均不能明确囊肿性质及其与舌下腺、颌下腺的关系。
所有病例均行穿刺检查,抽出透明或微混浊、微带黄色的蛋清样粘液。
1.3 手术方法:所有21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其中19例采取经口内行患侧舌下腺摘除+抽吸囊液+加压包扎。
另外2例因为囊腔内已形成较多胶冻状物质,无法通过抽吸吸尽囊液,在采取经口内行患侧舌下腺摘除术的基础上同时经颌下切口摘除囊肿。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检查均诊断为舌下腺囊肿,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
所有病例经手术治疗后追踪观察1~8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形成:舌下腺囊肿的形成是由于导管或腺泡破裂,分泌液外渗引起,近来的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95%以上属外漏性反应,病理显示囊壁无上皮衬里[1]。
由于部分人群下颌舌骨肌存在缺陷,局部有断裂、缺失[2],因此舌下腺囊肿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穿过口底潜在通道疝入颌下及颏下区,囊液大部分流入颌下区及颏下区,舌下区反而无明显隆起,加之疝口狭小,且囊液随潴留时间逐渐变稠,挤压颌下囊肿时粘液返流入口底舌下区量少,口内见不到明显包块。
临床上表现为颌下颏下区囊性肿块,多被误认为与舌下腺无关。
3.2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临床上可表现为颌下或颏下的囊性肿块,而舌下区通常无任何症状,手法检查舌下区可无异常,B超检查虽提示囊性肿块,但难以明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易误诊为颌下腺囊肿或其余囊肿。
穿刺液呈蛋清样黏液的性状是诊断舌下腺囊肿的重要方法[1]。
本组21例患者经穿刺检查均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
尽管有学者主张通过穿刺液唾液淀粉酶检测来诊断舌下腺囊肿,但研究结果显示:假阴性率仍高达11.76%[3],存在较高的误诊可能性,仍须通过穿刺液性状加以确诊。
因此我们认为对颌下及颏下区B超显示的囊性肿块应积极行穿刺检查,通过观察穿刺液性状来确诊是否舌下腺囊肿。
3.3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有腔内注射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电烙治疗、微波热凝治疗等,目前最佳的根治方法是经口内完整摘除囊肿及舌下腺[4]。
由于舌下腺囊肿无上皮衬里,因此多数学者在治疗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上主张无需在口外作切口摘除囊肿,只需在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的囊液吸净,并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即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3、4、5],手术创伤小,术后复发少见,又无口外切口影响美观。
然本组病例显示,有二例患者在完整摘除舌下腺后,无法通过口内吸净囊腔内的囊液,囊肿滞留无法消除。
通过同期行颌下切口摘除囊肿后显示:囊液黏稠明显,大部分已呈胶东状团块,无法用吸引器吸净。
术后病理显示:囊壁未见上皮衬里,符合舌下腺囊肿。
分析原因发现该二病例病程明显较长,为1~2年,其中一例伴发明显感染症状。
这可能是囊液黏稠成胶东状物的原因。
对于此类舌下腺囊肿,单纯摘除舌下腺已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口外切口创伤较大,且影响美观,但为了手术彻底,附加口外切口摘除囊肿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4-765
[2] NATHAN H ,L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rmiation Through the Mtlohyoid Muscle[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1985,59(1):21
[3] 宋玉荣,魏威,肖海鹰.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7例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2007,27(8):446-447
[4] 黄雅玲,孙国文,唐恩溢.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综述[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5):377-380
[5] 缪锦生,刘善学.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J].实用口腔医医学杂志,1989,5(3):156-158
作者单位:214000 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