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鉴赏论文
中外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中国 。早期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
美国电影的特点,有华丽的场面和逼真的特级、反传统精神、黑色电影、新好莱坞——后经典主义电影。直接电影:现实主义
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美国文化的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
的。它生动地体现了美国思想与美国这一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它顺应了美国人热闹好动
的天性和积极进取的人格,同时,也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处世的精神和人性。美国电影在注重商业性和票房价值的同时,在追求大众趣味,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同时,仍然非常关注社会与现实的,非常关注艺术的。对美国生活作了诗意的描写,动作迅猛,对话简洁,表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也表现了传统的好莱坞娱乐片的特点。
在反映社会的问题上,美国电影有其本身的特点:
1. 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并不是刻意表现社会现实;
2. 在表现社会现实的主题中,每每关注社会阴暗面和暴力。通过暴力反映底层人民的
生活状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
3. 暴露与商业价值(票房)共存,从来不是为了暴露而暴露,带有纯政治性的目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平衡的;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革命的历史。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对比与评析
中外影视发展的历史对比与评析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中外影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产业发展、内容特点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对中外影视发展进行对比与评析。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中外影视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早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新兴媒体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好莱坞成为世界电影的中心,制片公司垄断市场、技术先进、商业化运作成为特点。
而在中国,电影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中国大陆电影业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极大冲击。
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才逐渐恢复,迅速崛起。
其次,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外影视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存在差异。
在美国,好莱坞垄断了电影产业的几乎全部环节,从制片到发行、放映一体化运营,形成了商业化的娱乐模式。
而中国电影业在改革开放后采取了开放政策,允许外资进入,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虽然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对于国际市场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的电影产业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制片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从内容特点来看,中外影视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存在差异。
美国好莱坞电影以商业大片为主,注重视觉特效、娱乐性强,并通过大片的票房吸引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影则更加注重社会现实、文化传承和对人性的关怀,通过良心片的制作传递思想和情感。
当然,在内容创作方面,中外影视都存在着迎合市场需求的商业片和高品质艺术片两个方向,各有所长。
最后,从国际影响力来看,中外影视存在一定差距。
美国好莱坞电影以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全球化的发行网络成为世界电影的霸主,其商业模式也被其他国家所借鉴。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有望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中外影视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论文
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论文中外电视剧精品赏析——《武林外传》其实老实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已经再也没有了小时候那般围着电视机就是一天又一天的狂热了。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武侠片,什么《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等等之类的向来是我的最爱,经典的总是百看不厌。
然后总是梦想着自己学会了绝世武功,把别人都打趴下,小时候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只是渐渐的长大了,那些可笑的或者说是纯真的想法也渐渐的消散在了时间的缝隙……具体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被《武林外传》所吸引我实在是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那时候已经不怎么迷恋电视。
然后偶然看到了,刚开始也只是瞄了几眼就跳过了。
直到后来,实在无聊的紧,就又随意的看了一下《武林外传》,接着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一个小小的客栈里,不到十个人的表演,总是让人经不住拍案叫绝。
如果非要让我给这部电视剧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它是经典、搞笑而又充满很多意义的。
每次想起《武林外传》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总是想笑,总会有种开心的感觉油然产生,光从这方面来说,我就觉得这部电视是巨大的成功。
有人说:这部电视非常特别以及极其的好,在搞笑的同时反映出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家庭、社会、恋爱、人生、为人处事等等,也可以告诉观众一些道理,教会观众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很多青年观众有同样的感受。
还有演员的演技、剧组的风气都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
总之,《武林外传》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电视剧,不懂生活的人是不会懂得其中的深意的。
对此,我深以为然!对于《武林外传》,其他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来说自己的想法。
只是想简单的说一下在我眼中的那些形象,老白(白展堂)、佟湘玉、郭芙蓉、、秀才(吕轻侯)、李大嘴(李秀莲)、无双(祝无双)、莫小贝、燕小六、老邢(邢育森邢捕头)这些形象每每想来,都会让我忍俊不禁。
想起老白(白展堂),我先想到的总是他那一手犀利的葵花点穴手,想起他潇洒地甩一下头发,酷酷的说:“找点啊!”然后指如疾风,势如闪电,我点,哈哈,想起来就想笑。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西方影视翻译的语言艺术赏析摘要[摘要]历年来人们概念中的影视,不管国产影视还是西方影视都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仅供娱乐,其自身只具备娱乐性,但是随着影视自身行业的发展,影片被赋予的东西越来越多,更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各种人生意义被电影人载入到影片当中,影视淡漠其娱乐性,顺利成长为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西方影视的翻译要求语言的真实准确性,也要求译文的优美诗意性。
本文从翻译中的几个方法与技巧出发,赏析其中几例西方影视翻译。
内容[关键词] 西方影视;翻译;语言艺术当福尔摩斯的名字飘浮在所有侦探电影爱好者的心中,当迈克俊俏沉默的面孔深深地埋在《越狱》迷的脑海,当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身上都开始流淌着蓝色的“阿凡达之血”,蓦然回首,我们终于发现,西方影视作为一种视觉盛宴,正在入侵人们的精神生活。
电影在全世界文化传播的轨迹中无疑是最闪亮的一幕风景,“如果电影是一场梦,那就让我醉生梦死”,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笔者的QQ签名。
电影的变革我们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的“卓别林式幽默时代”——粗糙的黑白有声电影——声音色彩画面俱全的彩色电影——3D电影时代——5D电影横空出世,在这些电影变革流程中,电影语言的变革,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成为不可或缺的变革章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里面最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影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担负起传播人类文化的重任,当岁月的章节翻到华丽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些概念像浪花一样四处翻飞,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的影视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
一部通过翻译工作者精心翻译的外国影视作品,就像长着翅膀的使者,双翅携带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之间传播着人类文化。
纵观现今影视翻译,不难看出,与普遍的书本翻译、音译迥然,电影翻译无论是从其翻译规律或者翻译的语言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属性。
一、影视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语言翻译历史悠久,中国最著名的翻译理论是大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所谓“信、达、雅”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一要“信于原文”,即翻译要与原文原意相符;二要“达于原文”,即翻译时表达要顺畅;三要“雅于原文”,即翻译时译文要有文采要优美。
影视鉴赏论文
《天堂的孩子》影评《天堂的孩子》是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拍摄的一部儿童电影。
作为一部经典的伊朗电影,它在顺时一线性的叙事结构中,以质朴、原态的言说一表意方式,再现了新式电影写实风格的淳朴之美。
影片通过长镜头、特写、闪现以及重复等多种影像表现方式展现出电影细密温情的叙事格调,继而又以紧张与舒缓交替并行的情节结构安排使影片具有张弛和谐的叙事节奏,形成了电影独具“光”感的叙事艺术风格。
电影《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导演马吉德·马吉迪在1997年拍摄的一部儿童电影,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伊朗电影。
其细密温情的叙事格调与张弛和谐的叙事节奏再现了新式电影写实风格的淳朴之美。
细密温情的叙事格调与以往很多伊朗电影一徉《天堂的孩子》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清新简朴的艺术风格,质朴真实地表现了伊朗民族生活中人性的温暖与善良。
《小鞋子》的故事很简单: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
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
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
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终于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
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
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
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一群鱼向他游来。
影视欣赏论文
绝境中的生命乐章——电影《钢琴家》赏析一、影片介绍电影讲述了在二战时期,纳粹大国入侵波兰时,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背景下,犹太钢琴家瓦列•席尔曼在逃离纳粹的隔离区后,历经种种苦难与折磨,忍受了种种侮辱与欺凌,在朋友的帮助下艰难的求生,在失去朋友打帮助后,他孤身一人在德国占领区顽强的生存着,并最终用艺术感动了一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帮助下,终于捱到了战争的结束,重新获得了自由的故事。
二、影片主题分析个人认为该影片由多重主题。
首先,影片通过对主人公瓦列靠顽强的意志在极其艰难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这件事,讴歌了生命的伟大和人类坚强的意志力。
其次,影片通过描述钢琴家的朋友们以及德国军官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钢琴家生存下去,赞美了人性的光辉,表达了人性本善的主题。
三、经典镜头及段落分析在我看来,席尔曼一个人在华沙生活的段落最为真实。
当坦克袭击了席尔曼所在的公寓后,影片将主人公那种无助、凄凉及纳粹的残忍表现的淋漓尽致。
主人公那种在危难时刻求生存的意志令人感慨。
他拖着病体,穿过公寓逃向外面。
好不容易在医院里找到地方躲藏却又被纳粹烧毁。
这个段落主要运用主观镜头向我们展现了德国人的残忍和主人公的无助。
其中有一个主观镜头,席皮尔曼从被炸毁的玻璃孔向外看去,两个德国军官正在悠闲的吃东西。
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以及饥渴难耐的情形表现的淋漓尽。
席皮尔曼从医院逃出后,越过墙,又是一个经典的镜头,在这个镜头中,主人公置身于无尽的废墟的大背景下,左右较对称的一个大远景,而席皮尔曼在一片废墟中一瘸一拐的向前走,该镜头景深运用效果明显,体现了主人公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的无望与痛恨。
深刻的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无助。
暗灰色调的场景使人心情压抑,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是主人公被德国军官发现而被要求弹钢琴的一个镜头,阴暗而残破的房间里,一架钢琴,黑白分明的琴键上,飞扬着钢琴家瘦削修长的手指,而琴架边上立着静静倾听的德国莫道不消魂军官,他的纳粹军帽搁在琴顶,一束光从窗户射进来……房间里弥漫着灰尘,与和平。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
中外影片赏析论文正式题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影片对比分析摘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与《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关于青春与死亡的电影,从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人生观。
本文首先从故事内容、角色性格、情节走向和主题等方面分析两部电影的异同,然后从文化背景、代沟、观影人群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青春、死亡、两性关系、文化差异、观影人群正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The Fault in Our Stars》是两部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它们都探讨了青春与死亡的话题,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两部电影各具特色,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主题呈现等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两部电影进行对比分析。
一、故事情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高中时期的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
两个年轻人从相识到相爱,从分开到再次相遇,他们的感情一路上经历了悲欢离合、欢笑泪水,最终走向了圆满。
而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身患癌症的少年展开。
在疾病的折磨中,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追求真爱和美好人生的信念,最终也都遭遇了悲剧的结局。
二、角色塑造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青年男女的形象塑造比较立体且鲜明,尤其是男主角贺铭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有着善良、深情的本性,表达感情时直白而又充满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女主角陈萍萍却比较优柔寡断,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时显得有些含糊不清。
相比之下,男女主角的形象在《The Fault in Our Stars》中展示得更加坚定和独立。
他们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冲击,仍然保持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乐观,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从而让人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人性美。
三、情节走向《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校园爱情为主,通过两个年轻人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和蜕变,让观众领略到了青春的纯真与抉择。
中外影视欣赏论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
中国有3亿多名青少年学生,其素质的提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什么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虽然与人的遗传及胎儿期发育不无关系,但更是后天教育和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素质是以往全部活动的客观结果,也是以后活动的主体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了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
党的十六大把人的素质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人的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
人的这种主体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
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因素。
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管理方法,唯独不能引进的就是人的素质。
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走过弯路,以为落后是因为技术、设备的落后,于是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
结果由于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同样的技术设备、同样的方法,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深刻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中外影视鉴赏期末随感论文
中外影视鉴赏期末随感论文——两颗诚挚的心才能成就一件完美嫁衣爱情是人类感情世界中最让个人憧憬也最让人痛恨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她魅力永恒,成了人们生命中最柔软也最坚强的神秘花园。
她本身是不关乎恋爱双方的身世、地位、金钱、名利争夺,甚至年龄大小。
她是两个异性之间心与心的吸引,心与心的相互交流,在生活里,她表现在两人之间的互相信任、温馨的呵护,也许是一句暖心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记得、一杯暖手的热茶……,都是爱情美丽的笑脸。
幸福与泪水同在才使爱情让人如此流连忘返,信任与背叛同行确常常使爱情让人望而生畏,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吧!而当今社会的爱情却掺杂了更多成分,金钱名利、身份地位等,也许是自己身处其中,所以眼花缭乱了吧,总觉得书中写的那么完美理想,屏幕里演的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现实里爱情总显得那么的低俗和乱七八糟,都谈的什么东西!看了《完美嫁衣》,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电影故事所营造的那一丝丝微妙感动。
电影主要由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出品,新华展望传媒有限公司发行。
就电影的演职人员来看并不强大也不足够袭人眼球:导演黄真真,香港新一代女性导演。
曾做过电台DJ、演员、影视监制。
黄真真是一个擅长发现的导演,她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发现这个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这两部关于两性态度的纪录片为她赢得了声誉,也成为她进入香港电影圈的一张入场券。
2002年,黄真真荣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
作品《女人那话儿》荣获纽约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影片大奖,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杰出青年导演奖。
电影《六壮士》、《分手说爱你》最为内地观众所熟知;担纲主演的是林峰、杨千嬅、毛舜筠、葛民辉等,咋一看这阵容并不能勾起我们买票的冲动;出品人是宋岱、蔡冠深、方逸华、梁乃鹏;摄影师谢忠道;美术指导是莫少宗;服装设计是叶嘉莹等。
电影的监制是郑丹瑞,1954年生于香港,港人亲切称其为“阿旦”,是港岛的著名电台DJ、节目总监,并兼电影监制、导演、编剧、演员和作家于一身,曾任香港商业电台营运总裁。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影视鉴赏论文范文1(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由于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简单忽视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晰。
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哀思,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现人物的感情,而采纳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爱好。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1)做好心理预备。
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消遣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整。
假如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动身,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亮,心理也更为紧急,在视听信息的猎取上表现得更乐观,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消失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索、分析、联想和推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预备。
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论文
论《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关键词:悲剧性对比色彩音乐摘要:影片讲述了松子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地毫无保留地对人付出一切真心后却被无情抛弃,她热爱生活享受恋爱却被一个个抛弃她的男人磨掉生机直至死亡。
影片运用大量对比来凸显出松子的人物性格,如色彩上、音乐上,甚至整个故事情节,给观众强烈的震撼,让观众对松子的一生产生更多的怜悯。
这部影片从一位父亲让儿子替已死的姐姐松子打扫房间开始,在河边那个破烂的小屋里,侄子遇到松子的杀人犯前男友以及过去的狱中好友,轮流通过这两个人的叙述和视角,描写松子从小到大的被嫌弃的一生。
小时候的松子因妹妹的生病不受父亲重视,后当上安分的中学教师,善良的她因包庇偷钱的学生而被校长猥亵最后被学校无情地辞退,之后与立志成为作家的男友同居。
男友自杀后又和已婚的男友好友彻也在一起,最终因彻也妻子的发现再次被抛弃。
后来更自暴自弃并当上妓女,导致其父亲与其断绝父女关系。
经历这一切的松子变得极其敏感,后松子不堪忍受男友和好友的偷情而将他们杀死,逃亡到东京后还是被警察抓到,而后开始了8年的牢狱生涯。
出狱后,松子遇上了当初偷钱的学生龙洋一。
此时失去了一切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松最渴望爱情渴望有人可以陪伴在她身边,在她回家时可以对她说句“欢迎回家”,于是她很快和对她有好感她的龙洋一在一起。
已进入黑道的龙洋一因私吞钱物而被追杀,为了松子他自己报警让自己入狱,后又因为对松子的愧疚在出狱后离开等了他十几年的松子。
一次次的被抛弃使松子终于忍受不了,自暴自弃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在遇到好友后想重新开始新生活时却被一群中学生乱棍打死。
影片中纳入了大量热闹的歌舞剧形式,在片中穿插大段的音乐歌舞表演。
原本具有悲剧性的故事被明丽的色调和多彩的音乐洗去了沉重之气,影片始终飘扬着童话的氛围和夸张的表现方式,松子耀眼的精神品格也因此显得愈加富有感染力起来。
她渴望爱人和被爱,她一直很努力地去追寻。
虽然她的一生有很多男人,但她对每个男人都是真心的,所以在被抛弃时才会显得尤其的悲哀。
影视欣赏论文
影视欣赏论文第一篇:影视欣赏论文影视欣赏学会欣赏电影的美现在我们都知道,影视是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彩。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影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
影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探索中不断的完善,形成了今天多彩的影视世界。
欣赏好的影视作品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读懂电影,读懂电影中的人物,感情却是一门学问。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我看来,正如一个文盲不可能欣赏文学佳作一样,同样一个连电影都看不懂的人也是不可能欣赏电影。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欣赏”的水平呢?这就需要懂得电影艺术的语言、电影的特点,乃至和电影相关的其它艺术。
欣赏电影又是一个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
因此,那种一边看影片、一边吃零食的观众,是不可能体验到影片中所蕴含着的真正的、深厚的美。
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艺术的语言,不懂得艺术的语言,就不可能欣赏艺术,甚至不可能理解艺术。
因此,为了能够“欣赏”,首先就要懂得电影中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思想、感情的工具,然而语言并不仅仅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文字语言。
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文字语言和非文字语言。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自己不同的语言。
正是由于电影对生活的逼真还原,又有声音和色彩,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误会,使人认为似乎电影、电视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就能够看懂乃至会欣赏的。
但是作为一位真正想走进影视艺术、并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学修养的人来说,就必须了解一些电影的语言,这样才能从“看”影视上升到“欣赏”影视艺术。
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具有生命,以及延续的,能够给人以无尽回想的余地。
影视中很多的元素,光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环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不同的光影,光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造型手段,光,折射了影视的魅力,影视因光而与众不同显得更有魅力!影视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也就离不开光线。
光是具体影像存在的基础,也是画面造型的基本技巧。
中外电影鉴赏论文———看上去去很美
电影《看上去很美》鉴赏这个世界上有高高在上的规则,也有自由奔放的灵魂。
---张元电影《看上去很美》给人很多感慨,有很多话想要说,却又不知从哪说起,心中的那份淡淡的无奈总使我陷入对那双孤独的眼睛的回忆中。
《看上去很美》是张元最新的作品,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
在这部小说中,王朔放弃了他运用的极为熟练的调侃的风格,而是用琐碎的叙事风格、稳重的语言和孩童的视角,展示了文革前期一个叫方枪枪的孩子在保育院的生活。
电影仅仅保留了小说的前三分之一的内容。
我到图书馆找到了王朔的原文,看完之后感觉张元导演把握住了整部小说的精髓。
方枪枪被他父亲送到了保育院,电影从这里开始。
在保育院里,因为方枪枪经常尿床,因为他不会自己穿衣服,因为他脱女孩子的裤子给女孩打针而被老师斥责为“害群之马。
从一个孩子变成了“坏了一锅汤”的那粒老鼠屎。
在保育院里,只有那些严格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有资格获得那朵象征着奖励和证明着拥有者身价的小红花。
方枪枪这种“捣蛋分子”自然不会“红花加身”。
于是影片前段得到一朵小红花便成了方枪枪在保育院的生活的“主旋律”。
可是无论他凭借着自己的禀性做出什么事情,在保育院的阿姨眼中都是错误的——甚至连那句方枪枪自己都不知道意思的国骂——都是大逆不道的、有违常理的。
散布“老师是妖怪”的流言更是说成方枪枪道德上的问题——我想说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道德上能有什么问题?一、揭露小红花背后的社会意义方枪枪一直在争取那朵小红花,可是他一直失败,一直没能“红花加身”。
其实一个在课堂上都不允许放屁的社会中,还有什么人能避免不失败?还有什么方法能确保目标的实现?还有什么人拍着胸脯保证做什么?那么还有什么是真正顺从于心灵需要的?方枪枪在保育院里用着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方式努力地表现着自己、卖力地做着自己、吃力地坚持着自己——虽然这样做在老师看来是可笑的、是无济于事的、是不能得到小红花的。
可是方枪枪却很正常,起码比起保育院里那些定时大小便的孩子们而言,他再正常也不过了——他没有言听计从地活下去、他没有人云亦云地过日子、他还没有随波逐流地迷失自己。
中外影视欣赏论文
大学学院中外影视欣赏论文题目:中外影视欣赏姓名: 学号:系别:专业班级:年月号中外影视欣赏论文摘要: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欧美文化的产物。
对于中国来说,电影则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中国电影百年来的生命历程,不断受到欧风美雨的吹拂浸染,但是,中国电影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展起来的,它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生活与斗争;而观众对象也主要是中国的普通民众,所以它也必然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民族风格。
关键词:影视,欣赏,中外正文: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它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和各个生活层面都会留下深重的印记,艺术自然也没有例外,相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发展中可能还更为明显与深入。
同样,探究世界电影的艺术表现,也可以印证这一事实,我们不难在电影中发现现实折射远比抒情浪漫来得显要外露。
电影的语言和艺术特征作为一门最晚近诞生的艺术,电影兼容并蓄了其他各艺术媒体的表现手段,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中,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艺术特性和语言。
欣赏电影艺术,拟从认识电影的基本语言入手,进而熟悉电影创作的结合艺术特征,达到对于各种门类、各种样式影片的不同欣赏方法的把握。
电影的基本语言:画面与声音。
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的一门艺术。
欣赏一部电影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看画面和听声音的过程。
直接诉诸观众感官的视听综合形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存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与舞蹈的舞台局限。
他们从绘画、照相、舞台美术等传统造型艺术中继承和借鉴了大量规律,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在运动的造型形象、平面影像展示立体图像(通过构图、景深、光影等物段在二维银幕上表现三维空间)、空间的转换与组接等几方面为电影的视觉时空形式奠定了规范,初步形成了独特的电影视觉语言。
中外影视鉴赏论文
张艺谋的《红高粱》是张艺谋个人电影的巅峰作。
第一部就成了精品,可以担当时中国电影的代表。
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该片的主题是赞美生命。
“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
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
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
其实本片可分为两大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
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
虽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的功底。
正是因为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入其中。
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由画外音交待的。
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等。
画外音在此影片中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画外音就告诉观众,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使画面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
导演在电影的空间与画面上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画面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
片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形象------全身古铜色,皮肤饱满,棱角分明。
甚至还有大部分为光头。
正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展现了男子的野性和人们敢爱敢恨的一面。
男主角姜文强壮的身体,沙哑的嗓音成为一个典型。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一首歌,倒抱"九儿"的这一动作,往新酒里撒尿,抱土雷炸车......这一形象很好的成为了突破传统道德的一个符号,成为导演对全中国人呼唤新生活的符号。
影视鉴赏论文(盗梦空间)
梦是最真的现实——赏析电影《盗梦空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色梦幻巨作《盗梦空间》可算得上好莱坞罕有的珍品:大手笔地讲述了大脑中的意识结构,由此构成一部紧张的科幻悬疑剧。
游走在真实生活与清晰梦境间,影片用考究的图像与强力的音乐发出质问,给观众们带来一部大秀智力兼身手的重磅好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了十年的时间,搭建起了一座关于梦的心理大厦——《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黑客帝国》之后最高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人头疼却又耐人寻味。
对《盗梦空间》产生兴趣已经是在其铺天盖地的好评之后。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后以什么样的作品重新给观众带来惊喜。
IMDB排名仅次于《肖申克救赎》和《教父》。
而除了这些专业因素,我想看到,莱昂纳多和玛丽昂·歌迪亚的搭档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看了诺兰导演的《盗梦空间》,原来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有一个人有着同样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了。
这一次诺兰将这个想法展开的更加宽广,他巧妙的加进了一个陀螺,陀螺旋转与否决定着主人公们到底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
当然还有孩子的脸,这个场景不止一次的在影片中出现——在梦中柯布永远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脸。
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呢?很多场景在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但我们永远也触摸不到结果。
为此我无比惊叹导演的想象力,通过绝妙的叙事技巧诺兰已将他对梦的理解“植入”我们大脑中,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两遍,基本是迫不及待的开始第二遍观看。
就像那个电影网上说的一样,我这样的普通人在第一遍看完后真是有点似懂非懂,但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观众或许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愿意再花时间重新去看,而绝不是冗长枯燥的不愿意再看第二遍。
这是编剧的成功,同时引用一句观众评价09年大热电视剧《潜伏》的话来形容《盗梦空间》的编剧,“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像其他电视剧一样把观众当傻子”,编剧并不是在向观众讲一个显而易见的故事,而更像是在告诉观众,这儿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咱们来编完它。
影视鉴赏论文《放牛班的春天》
影视鉴赏论文《放牛班的春天》第一篇:影视鉴赏论文《放牛班的春天》.影视鉴赏当光明滑坡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旖旎的风光绽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
《放牛班的春天》,给人以春日阳光般的温暖。
影片一开始从两个人回忆一张旧照片开始,徐徐展开了一个浪漫温暖的故事。
“池塘之底”是一所专门为再教育的学生设立的学校。
这所学校拥有阴森古陈的建筑、笨重的铁大门、灰暗斑驳的教室。
当一个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走到这所学校门前,开始了他这段教育生活的时候,一切在不经意间偏离了它原来的方向。
马修的到来,改变了这所沉重的学校里那群冷漠堕落的孩子们,让他们的心重新的充满了阳光与温暖。
第一次与学生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重重戏剧。
远远地,就听到教室内喧闹沸腾,推开木门看到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
直到校长的出现,教室才恢复了本该有的平静。
然而,马修还是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在双双惊愕的目光中开始了师生生命的对话。
首先,马修让打伤了人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规避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即使在送往校长的途中企求马修发发慈悲以求宽恕时,也未得到谅解。
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直到康复为止。
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他申请进行教育实验,请求校长答应三个要求:取消禁止娱乐的禁令;允许他来惩罚肇事者;允许不透露孩子的姓名。
面对这个自负的家伙,校长有意让他“碰壁”后的苏醒,便含糊地答应了。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监管课堂秩序。
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
影视鉴赏课程论文
影视鉴赏课程论文第一篇:影视鉴赏课程论文影视鉴赏课程论文《上海伦巴》:勇敢一些,真实一些参加晚宴前,婉玉与翰庭在房中沉闷的对白:婉玉:“我穿这件可以吗?”翰庭:“我还是喜欢那件黄的。
”婉玉:“这副耳环好看吗?”翰庭:“是那副白的吗?”拍摄收工后,阿川追至桥头与婉玉进行的心灵对白:阿川:“真好看。
”婉玉:“什么?”阿川:“我说你的耳环。
”从两个男人不同的欣赏态度,让婉玉的价值由自我欣赏发展到受人肯定,直至最终确定了心里的追求,并勇敢、真实的把它表现出来。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讲述了一个老上海电影人的故事。
婉玉生活在一个保持着典型旧式礼仪的家庭中,言听计从、相夫教子、孝敬老人成了生活的全部,对于曾经是话剧演员的婉玉来说,生活模式的转变让她无所适从。
接受张爱玲、苏青新派女性思想的婉玉在看过《乱世佳人》后,心底的表演欲望再次爆发。
在拍戏的过程中结识了阿川,一个为了追逐艺术而失去妻子,身边带有两个年幼孩子的电影演员。
两个同路人打开彼此的心扉,述说着各自的经历与磨难,最终,婉玉冲破当时社会的束缚与阿川走在了一起。
这是乱世的上海滩,发生在两位名伶之间的爱情故事,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女人眼中的魅力男人,他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高贵的地位,但不可以没有追求,不可以没有激情,不可以没有沧桑,这就是夏雨扮演的角色——电影人阿川。
一片令人茫然的恍惚影像,悠慢的法式jazz,阿川高挑瘦弱的背影在荧幕上飘过,他的脸逝去了往日大男孩般的童真,好似穿梭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的时空中怀念着什么,影片这样开始,幽然的带来一种文艺片之美。
影片采用戏中戏的方式精致还原了当年《乌鸦与麻雀》的个中片断,从光线的角度、镜头推拉的速度、演员的位置、动作和表演的速度,一直到梯子摆放的角度都以现代演员的演绎重新塑造。
男女主角在黑白画面中的演出实为出彩,其中婉玉在台词、神态、动作的拿捏上更是精准传神。
在婉玉不断变换的装束中,旗袍再次通过荧幕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除了展现东方女性特有的韵味外,更应时应景的在人物内心的变化中被赋予生命。
影视鉴赏论文——功夫熊猫
影视鉴赏论文功夫熊猫动漫影视赏析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成功既有赖于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又因为影片所传达的美国精神内核。
反观中国动画,在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创作中陷入了困境:只是注重形式上的民族化,却忽视了对民族精神特质的表现;把民族风格的内涵固定化,没有与时俱进;把动画的民族风格创作当作动画创作的唯一风格,而忽视了对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所以中国动画既要坚持正确的民族风格道路,又要积极探索其他表现形式共同拯救中国动画。
关键词:中国元素;动画;民族风格2008年暑假,一部充满浓郁中国风情的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之后票房一路飙升,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亿,这一成绩也创下了国内上映的动画片的票房记录。
伴随着动画片的热映,对这部影片的思考也接踵而至,为什么一部中国题材、中国风格、中国动画形象的动画片经过美国式的商业包装,马上受到东西方观众的热捧,而土生土长的中国动画人却难以生产出既充满“中国味”又买座的动画影片呢?这部动画的成功对于中国的动画创作有什么启示呢?一部动画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抛开市场宣传、上映时机、配音演员阵容等外部因素,影片本身的好坏成为观众认可和喜欢它的最重要的理由。
《功夫熊猫》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很老套,讲述的是怀着学武梦想的面条店继承人熊猫阿波,阴差阳错被认定为是上天安排的“龙斗士”,为保卫村庄奇迹般打败强敌的故事。
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
但这部影片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他的表现方式,即用“中国功夫”加“中国熊猫”作为卖点,无论是主题内涵还是场景与角色、动作设计,都是中国味十足的。
然而,影片的题材选择和许多细节处理上却打上了美国精神的烙印。
中国元素加美国精神内核成就了《功夫熊猫》这样一部中西合璧的动画电影。
首先,《功夫熊猫》的场景设计充满了中国风味,在影片的开始,就把观众引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卷中,崇山峻岭、绵延不断的山山水水,透着一股朦胧的迷人气息。
中外影视毕业论文
中外影视毕业论文中外影视毕业论文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中外影视在中国的影响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在欣赏影视剧时,不再只是追求情节的吸引力,更加关注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
因此,研究中外影视的差异以及相同之处,对于了解中外文化交流与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外影视产业的概况中外影视产业在历史和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影视产业主要集中在好莱坞,早在上世纪初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而中国影视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经历了多次转型之后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模式。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自信的不断提高,中国影视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642.8亿元,位列全球第二。
此外,随着在线视频平台的崛起,中国电视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2019年,国内播出的《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亲爱的,热爱的》等剧集都在国内掀起了极大的热潮,并在国际市场上也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二、分析中外影视的差异1. 题材取向中外影视在题材取向上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影视更注重表现个人主义,反映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而中国影视更倾向于表现集体主义,强调家庭与爱情的情感内涵。
2. 剧情结构中外影视在剧情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同。
西方影视更注重情节的变化,采用疏密有致的叙述手法,讲述精彩不断的故事。
而中国影视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剧情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 观念与价值观中外影视在观念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影视更旨在表现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自我实现和信仰追求。
而中国影视更注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强调家庭、友情、爱情、忠诚和责任等。
三、中外影视产业的融合中外影视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影视产业已跻身于全球主要影视产业之列。
同时,西方影视在制作技术、影视理念等方面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因此,中外影视产业的融合具有巨大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影视鉴赏论文*
论理工科大学教学体系中素质教育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急任务。
关于“素质”概念,我认为, 除了人的先天的生理素质外, 人的基本素质至少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①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们在人的主观世界和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是形成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的最终根据, 并使个人在其丰富多样的生活实践中的观念和行为具有统一性。
②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
它们的共同特征首先在于把保证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与正常秩序的社会规范内化到个人的人格结构中, 使个人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和合格的公民。
③一般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思维方式不同, 往往会使人们对同样的对象产生不同的结论, 而思维方式是否科学, 也直接关系到能否快捷、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般说来,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④人文知识及文化应用基本能力。
人文知识指关于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宗教等人文学科的各方面知识。
人文知识一方面与科学知识一样是广博的专业领域, 其深度和广度不可穷尽, 另一方面人文知识又包含着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所必须的知识基础, 并蕴含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高等理工科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重任,而高等教育的综合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所以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育,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但现实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教育发展现状,尤其在我国经济走上快车道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
与这种轻精神、轻文化的倾向相联系的是整体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
更应引起我国高等理工科教育界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面临着诸多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资源、法理和道德问题,如果仍然只对理工科类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角度大力改革和重新组织教学。
开设素质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开阔知识视野, 打破各专业领域之间、
文理之间的传统界限, 树立起与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综合思维方式;加强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会工作,更要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仅要有深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不仅要有高的智商,更要有好的情商。
这就要求现代的高等理工科教育要变单一性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在广博的知识教育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强化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有从事不同专业领域的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而由于缺乏人文知识,许多理工科类学生毕业后不会处理自己与社会、与同事、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会交际,羞于表达,角色转换周期长,在情趣、意志、团结合作、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很欠缺,导致他们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
因此,加强理工科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加强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它弥补了我国高等理工科院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和意义,也必将推进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