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_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标题: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的方法;3. 进行实验探究,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热容器、热量计、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铝、铜等);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个热水瓶和一个塑料瓶,询问学生这两个瓶子在相同温度下触摸时的感觉,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
2. 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传递的原理,提出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
探究实验:1. 将热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记录其初始温度。
2. 将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铝、铜等)分别加热至相同温度,并记录其初始温度。
3. 将加热后的样品迅速放入热容器中,记录下热容器内的温度变化,并计算出各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结果分析: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会有差异,并引导他们回顾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结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并提出相关实际应用(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热水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如通过改变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进行实验。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或研究案例,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比热容进行能量转换和储存。
评估与反馈:1.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测试学生对物质的比热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强调重点。
教案扩展: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实验难度,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可以在教案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报告分享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2021年九年级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二)过程与方法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会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装配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能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体现学生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二、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三、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
学生实验:烧杯,电加热器,温度计,水和煤油,一部分小组以煤油探究对象;另一部分小组以水为探究对象,各小组选取的煤油或水的质量应不相同,最好成比例关系。
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第一节第一课时比热容一、实验探究二、比热容1、猜想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2、制定方案:控制变量法 1℃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3、结论容,符合“C”2、单位:J/(kg·℃)六、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热量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五、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热量一、热量的计算二、例题1、Q吸=C·M·(t-t)例12、Q放=C·M·(t-t)例2六、教学反思:33311 821F 舟yA28399 6EEF 滯33142 8176 腶}23126 5A56 婖28761 7059 灙xN34035 84F3 蓳40732 9F1C 鼜22957 59AD 妭。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标题: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量计、烧杯、温度计、不同物质的样品(如水、铁、铝等);2. 教学资源:课本、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热有关的现象,如热水瓶保温、铁锅传热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相同温度的物体,有的感觉热,有的感觉冷?为什么相同的热量加到不同物质上,温度变化不同?探究:1.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物质的样品(如水、铁、铝等),测量它们的质量和初始温度。
2. 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热到一定温度,记录下加热前后的温度变化和所加的热量。
3. 计算每种物质的比热容,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数据表格。
讲解: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的规律,并指导学生解释这种差异的原因。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量计的使用、热水器的选择等。
2.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巩固与评价:1.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比热容。
2. 分组讨论和展示实际应用场景,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五、课堂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的实验、视频和阅读资料。
六、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九年级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本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讲授: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阐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所差异。
2.公式推导: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推导,使学生明白公式的含义。
3.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精选一些与比热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拓展和提高。
5.总结反馈,查漏补缺: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6.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和拓展提高部分,使学生在课后能进一步巩固所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2.数据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
3.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基础题:针对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高题:设计一些涉及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模板6篇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篇1)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上一课的结论,引出比热容。
第一,帮助学生构建比热容的定义、单位、符号、意义。
这个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来基本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练习来巩固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第二,通过举出物质的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来判断物质的比热容,即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会不会改变,总结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第三步,通过查阅比热容表中的数据,对比水和煤油的比热容的大小,帮助学生强化水的吸热能力是最强的,建立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利用比热容来表示的。
第四步,教师讲授水不仅仅吸收热量,同样会放出热量,同一种物质吸收热量的能力和放出热量的能力是相同的,让学生练习运用这样的定义来表述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这一步也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巩固教学任务。
第五步,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同等条件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都是最多的,让学生学会利用比热容,尤其是水的比热容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现象。
最后,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质量和不同变化温度下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多少,总结出计算物质吸收热量或者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练习运用公式来解答,通过板演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第五步在实际教学中不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师教学设计中不能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所以在设计中害怕学生不能够分析出水的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用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分析了比热容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估计不足,以及害怕学生活动停滞,所以仅接着教师又代替学生进行了下列的活动,即帮助学生分析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教室取暖、机器冷却、稻田对稻苗保温,并且帮助学生解释了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原因,充分的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是忠实的听众。
总体上这一节课个人感觉还是成功的,大体上一直是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生的活动也比较多,尤其是单个学生的提问,几乎达到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活动面广,活动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发现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提醒学生以下面的练习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效果不错。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第一篇: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⑵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一特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⑷经历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的过程,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和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概念,也是分析许多有关现象的理论依据。
因此,本节课在热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编写思路直接而简明:首先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由此得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这个结论,然后顺势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给出定义、单位,再通过表格介绍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分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对气候的影响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一个学生活动计算并比较吸热情况相同时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深化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这个过程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典型,即展示情景——建立概念——给出定义、单位(有时还有公式)——深化理解——拓展运用。
本节教学的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做好前面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存在差异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本节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中的探究实验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实验之一,理解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上的不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让学生亲自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能积极与他人交流探究结论,能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价。
【教学重点】1、探究物质比热容2、物体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教学难点】1、制定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2、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教学准备】1、组织学生复习热量的概念、预习本节内容;2、准备好所需器材:(每实验小组)烧杯2只、温度计2支、搅拌器2个、电加热器2副、盖板2块、水、煤油、停钟(或记时秒表)1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热量?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吸收多少热量?2、将一壶水烧开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谁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3、将一壶水烧成开水与将一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谁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由此可见,水在升高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也和温度升高的程度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也就越多。
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学习物质的比热容。
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一)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猜想:将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谁多?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什么条件下比较水和炼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在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时候样的器材?怎样测量?记录哪些数据?(进行实验前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液体名称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1/℃ 液体末温t2/℃ 升高的温度t1- t2/℃ 通电时间t/min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理解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酒精灯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冬天暖气片取暖,夏天用水降温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2.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讲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4. 实验演示:用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与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关系。
5.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沿海地区夏季比内陆地区凉爽等。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比热容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等。
2. 探讨比热容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如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的能量平衡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搜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进行解释。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比热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物质的比热容》。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测量方法,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能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合作交流等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比热容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烧杯、热水、冷水、盐等教具,现场演示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的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例题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如水、沙子、铁)说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
3. 随堂练习发给学生实验报告单,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数据分析5. 知识应用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规律。
2. 作业题目: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答案:例如,夏天在海边感觉凉爽,因为海水吸收了大量热量,而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了解比热容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2. 比热容概念的讲解;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4. 知识应用与课后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学设计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较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实际应用进行回顾和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比热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
2.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归纳。
3.强调比热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3.重难点三: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实验是研究物质比热容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想:在进行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数据记录。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采用情境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热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想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公式。
3.设想三:注重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问题和实验探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基本概念和公式运用。
2023最新-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想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基于此,我将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放热能力,也就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然后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我再来说一说我所面对的学生:二、学情分析而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已经能够独立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比热容这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针对这一特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并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知识。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三维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能用比热容的意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升高相同温度能量变化情况得出比热容这一特性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渡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比热容,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能运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比热容公式的运用。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天平、热水、冷水、盐、沙子等)。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热容现象,如热水和冷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2. 知识讲解:(1)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吸热和放热能力。
(2)介绍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热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2)强调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
2. 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
3. 例题解答过程。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物质的温度变化和质量,求比热容。
(2)应用题: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依据比热容公式,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2)应用题答案:结合比热容概念,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会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热容吗?”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发现规律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相同质量的热水分别倒入玻璃杯和铁杯中,用温度计测量两者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定义介绍物质的比热容是指物质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C所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将其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C所需要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4. 计算比热容提供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 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计算实验中水的比热容。
5.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通过实验结果和计算,让学生发现和总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之间的差异。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会不同?”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6. 拓展应用探讨比热容对实际生活的应用,如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来选择适当的锅具,或者用比热容来计算热源所需要的能量等。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新知识,梳理学习方法和体会。
四、教学资源1. 温度计2. 玻璃杯和铁杯3. 相同质量的热水4. 实验记录表五、教学评价1. 实验结果和记录表的准确性。
2. 学生对于比热容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情况。
3. 学生对于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之间差异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4. 学生对于比热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思考和拓展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热现象》的第2节《物质的比热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难点: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质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夏天游泳后感觉身体凉爽,冬天用手摸暖气片感觉发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比热容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册,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本P106,完成练习题14。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作业答案:(1)课本练习题答案。
(2)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夏天,海边比内陆地区更凉爽,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少;冬天,暖气片通过加热空气来提供热量,暖气片的比热容较小,加热相同体积的空气时温度升高较多。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3. 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物质的样本(如木块、铁块、铜块等);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热现象,如热水袋、暖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的比热容有何关系。
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实验观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样本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
学生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应用实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汽车发动机等,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这些实例的工作原理。
6.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热容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某种物质的比热容、解释某种热现象等。
板书设计:1. 物质的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及其原因;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计算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并解释计算结果;2.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
比热容教学设计【5篇】比热容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
教学用具: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烧杯、电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想想议议”,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比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特性,即密度:=根据刚才得到的四个结论:同种物质:①m相同,Δt相同,Q吸相等;②m相同,Q吸与Δt成正比;③Δt相同,Q吸与m成正比。
由以上①②③得到: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成正比,且比值是一定的。
不同种物质:④m相同的不同物质,Δt相同,Q吸一般不相等。
由④可以得到:不同种物质,Q吸与m和Δt的乘积的比值不同。
这两条再与上面密度的定义方法进行类比,就可以得到比热容的定义。
【ppt 16】【板书】2.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用符号c表示。
3. 计算式:①吸收热量时:c=或c=记录。
明确比热容的定义、计算式、符号、单位。
②放出热量时:c=或c=4.表达式中,c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Q吸、Q放的单位是J,m的单位是kg,t1、t2的单位是℃。
【ppt 17】【板书】例如: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 1 kg 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4.2×103 J。
5.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ppt 17】教师讲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ppt 18】教师给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最大。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也可能是相同记录。
查看表格并听讲、回答问题。
知道不同物质、不同状态其比热容不同,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
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
【ppt 23、24】题1、2。
【ppt 25】进行小结。
【ppt 26】知识拓展:城市热岛与人工湖【ppt 27】布置作业。
阅读题目,给出答案听讲。
阅读、听讲并思考。
拓展延伸:知道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湖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板书设计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课题: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设计人:郑跃军王光亮许星审核人:范雄文宋细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②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自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
会查比热容表。
二.自学检测1.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是的。
2.物质吸收的热量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以外,还与物质的有关,物质的这种性质在物理学上叫做。
3.物理学中规定:叫做物质的比热容4.比热容用符号表示,它的单位是。
三.教学指导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
2、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这一特性,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实验和引出比热容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个相同的烧杯、托盘天平、两个温度计、秒表、水和油、铁架台等【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研究物质的比热容1、质量1、物质吸收的热量2、升高温度(加热时间) 3、物质种类(水、油)转换法2、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物质属性)(C)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C= 4.2×103 J/(kg·℃)水【教学设计亮点】1、研究比热容实验是教学的难点,在引入上从生活体验入手,用餐巾纸和普通试卷纸来比较吸水能力,同时引导在作对比时要控制质量相同。
再次用微课视频播放海边沙子和水在同一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体验引入课题:不同物质的吸热能不同吗?结合生活体验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用了小组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实验中充分体会到原来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是不同的。
同时锻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探究实验中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3、设计实验方案是难点,本节从前面已学的知识和烧水经验知道,水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有关,在运用控制变量法时,使学生容易想到要控制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
层层推进,深入浅出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也是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
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
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
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
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