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该专业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由教学型、教学研究型逐渐向研究型专业发展的条件,今后的教学工作必将由本、专科学生的培养逐渐向研究生培养为主,应特别重视科研方向的凝炼,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和条件建设,尽快构筑教育部及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的工作平台。
1.学术队伍建设第壹步: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及于职师资的培养力度。
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50人,师资队伍规模达到110人。
于本学科实现俩院院士零的突破,引进培养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跨世纪优秀人才。
组建四个之上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其中博士学位人员达到60%之上。
积极培养研究生导师,使博士生导师人数达到10人及硕士生导师人数达到50人之上。
第二步: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
于原基础上再引进或培养院士1~2人,国家名师1~2人,长江学者2~3人,特聘教授2~3人,泰山学者4~5人,省级名师7~8人。
博士生导师人数达到20人,硕士生导师人数达70人。
第三步:稳定师资队伍,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形成国际国内高分子学科壹流的学术研究团队,不断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到2015年达到研究型学院的基本要求。
2.科学研究第壹步:全力确保橡塑材料和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且以此为契机,于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上全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工作。
①橡塑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可控制备技术;②橡塑材料凝聚态结构和性能的控制和优化;③橡塑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④橡塑材料先进成型加工技术及信息化工程。
于上述四个方向上努力保持“橡塑”和“工程”的特色,争取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市)部级项目8项目,大型企业联合攻关项目20项,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
积极和企业联合申报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立新的学科发展平台。
确保于研的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其它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按计划完成项目且鉴定,争取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奖6项,获专利20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业务培养目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改性、塑料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聚合物合成与相关产品生产的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设有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功能高分子及涂料2个专业方向。
二、业务要求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和产业, 其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塑料、橡胶、化纤和涂料合成工业以及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原料为主体的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的合成、配制和成型加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生产工艺, 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 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2.1知识结构要求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晶。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关系中, 知识是基础, 知识是载体, 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必须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来实施;在很多场合下, 能力与素质, 尤其是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是通过知识表现出来的。
本专业学生虑具有的知识结构为: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包括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思想道德修养、艺术、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②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应用、科学方法论、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③白然科学知识: 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④工科技术基础知识: 包括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精细化工、环境工程学、安全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⑤经济管理知识: 包括政治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评价、经济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⑥专业知识: 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制备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材料研究方法、功能高分子材料、材料结构与性能、轮胎结构与设计、生物材料、涂料与粘合剂、高分子材料与改性、高分子复合材料、模具设计、塑料制品设计、环境材料、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知识;⑦相关学科专业交叉知识。
福建高职技校:【黎明职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及发展基础(一)产业背景泉州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国十大石化产业基地,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564.76亿元,其中石化及中下游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带动了石化产业链中下游的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均将石化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按照泉州市石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到2015年,泉州市将形成一个炼化一体化基地,炼油总量达3600万吨/年,产值达2500亿元。
石化及中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会促进社会对高分子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持续增加。
泉州市高分子行业存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合发展要求的矛盾。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对高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二)人才需求及岗位分析根据《泉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统计表明,2008年末泉州地区共有注册工业企业20845家,从业人员176.75万,其中涵盖化学原料生产、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化纤制品和树脂工艺品的企业共有3212家,从业人员13.16万人,即本专业完全对口企业约占总数的15.5%,从业人员仅为7.5%,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同时与之配套或相关的企业超过5000家。
高分子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高,所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约占60%,对一家员工数为100人的企业进行分析,按5%的比例进行员工新旧更替,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企业应届生需求分析对于高职高专层次而言,有别于本科和中职分别是技能壁垒和理论知识,其目标岗位为生产储干(现场管理、现场工艺员等)和品检员两类,即每100人,约需要2个本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同时三年来泉州地区高分子行业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按此比例泉州地区每年人才需求总量近3000人。
对本专业2010年毕业的45名学生的岗位情况汇总分析,也验证了上述的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高分子材料专业培养方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字)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自然人文和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字)本专业主要加强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的基础知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橡塑加工成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
同时本专业加强学习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与粘合剂、复合材料和特种橡胶、塑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力求使学生达到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本专业现设“高分子材料合成”和“橡塑成型加工”两个方向,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本专业现有任职教师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人,高级职称教师人,博士人。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橡塑加工成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规律,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及相关设备,从而具备进行高分子材料研究、技术开发、新材料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方法和橡塑成型加工技术,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尤其是橡塑材料进行加工改性、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
. 能够利用所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知识和实验方法分析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对产品、产品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
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需求。
下面就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 课程设置高分子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基础、高分子化学工程、高分子加工工艺、高分子材料表征、高分子合成与加工、高分子功能材料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及英语、计算机等非本专业课程。
2. 实践教学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设置实验课程、工程实习、科研实践等多个环节。
其中,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内容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工程实习可以让学生实践使用高分子材料的技能和应用;科研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科技的研究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课外拓展在高分子专业的培养中,课外拓展也非常关键。
可以设置调研活动、实习、学科竞赛、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
通过调研活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应用的方式;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是培养学生应对高分子材料领域问题的能力。
4. 选修课程高分子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
例如:高分子光子学、高分子光学、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化学等。
5.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高分子专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综合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例如在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等。
最后,高分子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未来挑战的水平。
通过全面优化高分子专业课程体系、扩展课外实践和提高实验实践能力等多种途径,将为培养优秀高分子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早上起来,泡了一杯咖啡,坐在电脑前,我开始构思这个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这个专业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我得好好梳理一下思路。
咱们得明确一下专业定位。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顾名思义,就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
这个专业既要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所以,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高端技术人才。
一、人才培养目标1.理论知识:学生要掌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等基本理论,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为后续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实践能力:学生要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检测等技能,能够独立完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项目。
3.创新能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型高分子材料。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检测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室实践、企业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三、师资队伍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自有教师: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
3.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产学研结合1.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与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2.共建实验室:与相关企业共建实验室,开展产学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产学研项目: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产学研项目,提升专业影响力。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1.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先进课程,提升专业水平。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计划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计划引言:高分子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塑料、橡胶、纺织、电子、医药等。
为了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的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一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高分子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与改性、高分子加工与成型等;2.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试等实验操作;3. 具备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并进行工程设计与开发;4. 具备高分子材料工程应用与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材料选择、性能评价和问题解决;5. 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良好的合作与沟通。
二、培养方案1. 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开始学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课程,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成与改性、高分子加工与成型、高分子材料实验等。
这些课程将全面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 实验实习培养:学生将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多次实验实习,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征和性能测试等。
通过实验实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实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4. 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学生将在大四阶段进行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包括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和开发项目。
通过课程设计和工程实践,学生将锻炼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
5. 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学生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包括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和实践实习等。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实践活动,学生将拓宽视野,增强专业素养。
四川高职学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建设方案
四川化工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建设方案- 1 -项目组负责人:徐淳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副主任赵春(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项目组校内成员:杨宗伟(教授)、王志斌(教授,博士)、陈淑刚(副教授)、李宏(副教授)、周文(副教授)、叶昌伦(副教授)、周陶(副教授)、张宏吴(副教授)、正勇(副教授)、邹一明(讲师)、李光荣(副教授)、黄勇(博士)、罗伟(高级工程师)、胡祖谦(高级工程师)、牛正玺(讲师)、刘西文(硕士)、刘志明(硕士)、屈超(助理实验师)项目组校外成员:赵春(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辉林(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邹渝(重庆中南橡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伍永奎(宜宾天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俞文骥(宜宾普什集团、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志雄(四川诚远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徐振东(都江堰市南方橡胶有限公司、雅安市和鑫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胜(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本控制中心主任)秦秀川(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副部长)赵民久(泸州科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朝金(泸州科华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谢朝晖(重庆中南橡胶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张勇(重庆中南橡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彭亮(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力资源部部长)李小军(四川万丰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庆(四川万丰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苏湘(四川省宜宾普什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部长杨利伟(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部副部长)邹志强(重庆耀恒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强(宜宾天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王政强(宜宾天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管理总监)王启政(四川省宜宾普什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集团)总经理)盛明蕾(成都世纪阳光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德志(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开发部部长)徐文旭(成都华邦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华(成都华邦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中权(四川海大橡胶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瀚祥(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目录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 5 -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5 -2、专业建设目标 ......................................................................................................... - 5 -二、专业建设背景......................................................................................................... - 9 -1、学院概况 ................................................................................................................. - 9 -2、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 - 12 -3、专业设置同行业发展的结合情况分析 ............................................................... - 13 -三、专业建设基础....................................................................................................... - 15 -1、师资情况................................................................................................................ - 15 -2、实验实训条件........................................................................................................ - 15 -3、教学与科研 ........................................................................................................... - 16 -4、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 17 -5、存在不足及将来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 - 18 -四、专业建设方案及步骤........................................................................................... - 19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 - 19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19 -3、重构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 ................................................ - 25 -4、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 ........................................................ - 31 -5、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 - 36 -6、建设“两全多方”质量保障体系 ........................................................................ - 39 -7、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 - 40 -8、校企合作建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 - 40 -五、改革举措及保障措施........................................................................................... - 42 -1、改革举措................................................................................................................ - 42 -2、保障措施................................................................................................................ - 43 -六、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 45 -七、经费预算............................................................................................................... - 46 -八、拟购设备清单....................................................................................................... - 47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2010-2020)》、《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教育部中高职协调发展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围绕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标准学制:四年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专业门类:材料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适用年级:级专业负责人:范曲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如下目标:() 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具有宽阔的视野、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备解决高分子材料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方面工作能力,并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影响因素;() 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并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知识,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本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需要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内的工程问题进行建模、模型的正确性分析和论证,以及模型求解。
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工程基础知识,能将其用于分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内相关的工程问题。
掌握数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类问题进行初步的软件分析和设计。
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高分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高分子方面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高分子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面向通用高分子材料、绝缘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突出服务机电装备制造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从事研究与设计、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自主学习,拓展国际视野,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5 项:目标1(专业技能):掌握工程数理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多学科融会贯通,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目标2(职业定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承担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目标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并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当技术、管理或领导职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4(基本素质):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目标5(自我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主动适应职业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实现自我知识的更新和能力提升。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科学表述。
辽宁高职学校-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3月18日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因其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高分子材料的品种、产量、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人均消耗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待进一步发展。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化纤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化纤产品主要是常规品种,像涤纶、腈纶、锦纶、粘胶等,各类优质、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则基本依赖进口。
而发达国家的化纤企业则比较注重化纤产品的开发,每年生产品种可达100种以上。
像日本、韩国、我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所研发的高性能差别化纤维,目前也已达到超仿真化纤第四代水平。
2010年11月9日,辽宁龙栖湾化纤有限公司年产2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在锦州正式开工建设。
该项目为国家产业鼓励类项目,总投资90.9亿元人民币,项目总体建设周期为5年,每期建设2套年产20万吨聚酯装置和2套年产20万吨的熔体直纺长丝装置及相应的生产和生活辅助配套设施。
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各种差别化聚酯纤维240万吨,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利润16.2亿元,税收6.8亿,同时将新增就业人员7189人。
该公司建设在锦州经济开发区龙栖湾新区石化轻纺工业园内,已列入我省及锦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该项目主要生产品种有全消光、半消光、有光、细旦、超细旦等差别化纤维,以及采取母粒添加方式生产的各种有色纤维、远红外纤维、防菌除臭纤维等差别化纤维。
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功能,用途极为广泛,特别是长丝,因其具有许多天然纤维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用其制成的服装和装饰织物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人们对各种差别化纤维的需求一直呈增加趋势。
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带动10万—15万人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从中国塑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可知:我国塑料工业产量逐年递增,年均增长率超过10%,利润率和利税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塑料树脂表观消费量已经突破4000万吨,在世界各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中名列第2位,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过万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江苏是我国塑料加工业大省,05年塑料制品产量列全国第三,其中,泡沫塑料和塑料合成革产量为全国第一。
作为江苏塑料工业主力军的常州市,地处沪宁线中段,有着颇具实力的工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
国内最大塑化市场——江苏国际塑化城落户常州,将为常州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塑化行业的加快发展增添新活力。
由于塑料加工业是集材料、机械、模具、电子、计算机控制于一体的复合型制造业。
塑料工业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各领域交叉复合的结果。
它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达程度与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
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
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人才,是现代塑料工业企业迫切的需求。
2、现有基础和优势“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原为“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我院的重点骨干专业,该专业创办于1978年,1996年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五年制高职试点专业,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998年7月,国家轻工业局在我院建立了中国塑料加工行业职工培训中心,2000年5月,江苏省劳动厅批准在我院设立了江苏省塑料加工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还是全国轻工行业塑料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与秘书长单位。
自98年开始,学院在本专业试行“双证书制”,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塑料注塑工(中级)、塑料挤出工(中级)等。
2000年以来,我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依托江苏省塑料加工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泛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参加由省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鉴定考核,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99%以上。
本专业1996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2002年招收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学生,2005年面向外省招生,至2006年已有高职毕业生575人,目前在校生641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非专任教师6人。
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人;双师型教师1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
在非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
目前,该专业曾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轻化类教指委委员。
近年来,专任教师共编著出版教材、专著19部;发表教研论文15篇;发表科研论文39篇;承担省级及以上教学课题研究5项;进行纵横向科研课题研究15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
本专业建有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和塑料加工实训中心,其中,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是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点。
实验实训中心内的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装备条件良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400余万元,实验、实训场所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为教学、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4年,为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与温州宝泽企业经过多次研讨与协商后,在本专业尝试“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成立“宝泽班”。
“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生自愿,企业遴选,双方培养,定向就业”的形式。
“学生自愿”即指学生根据宝泽企业的介绍及到宝泽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后,经家长同意,自愿报名,接受宝泽企业遴选;“企业遴选”即指宝泽企业在本专业03级自愿报名的学生中,通过面试挑选所需学生数并组班;“双方培养”即指经遴选的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定向就业”即指学生完成在校学习任务后,到宝泽企业上岗实习,凡实习合格者将成为宝泽企业正式员工。
目前,“宝泽班”的第一批学生已毕业,成为公司生产和管理的骨干。
3、存在问题目前,在专业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加强并形成整体实力较强的教科研团队,争取多出标志性的教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专业建设目标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主导模式下,倡导“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围绕“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等六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力争在二年内完成省级特色专业的验收并成功申报省级品牌专业,使本专业在省内外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常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塑料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通过对口支援、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有效带动同类专业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以中国塑料工业协会、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和常州塑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依托,努力践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可推广、能发挥示范效应的实践范式;2、在本专业已于06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基础上,通过二年的建设,争取08年通过验收并成功申报省级品牌专业;3、校企共同参与,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重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课程并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部“双证”教材和2部规划教材;4、与企业合作,共建、共管、共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2007年完成省级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验收;到2009年,本专业将新建塑料模具CAD 实训室1个、扩建高分子材料化学实验室、分析与测试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场所,新增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8个。
5、通过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中引进或聘请,从专业教师中选拔培养的方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国内外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及参与产学合作等渠道,培养3名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外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手段,培养8名“双师型”教师;通过从高分子材料加工企业、科研院所中聘请10名行业专家作兼职教师。
6、利用专业建设后形成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与职业资格的鉴定任务;为企业和相关行业开展高分子材料的技术开发与产品检测服务。
三、主要建设内容1、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标准,借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围绕“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等六方面内容,积极构建“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构建质量标准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近提出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体系,制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分层化职业技能标准。
新建立的质量标准将围绕“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跨行业职业技能和核心技能”四个方面展开,在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组课程体系依据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跨行业职业技能和核心技能等四类技能内涵,结合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重组课程体系(见下表1)。
(3)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职业功能为模块的项目教学模式,积极引入行为导向(实践导向)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探讨适用的“引导课文”,如专题研讨型引导课文、序列式引导课文、岗位描述型引导课文、项目工作式引导课文等;同时尝试综合实践训练模式,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如本专业在教学安排中,设置了六至八周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技能训练与项目教学的综合,它由专业技能训练、应用性专题试验、专业考工与技能鉴定、撰写专题试验研究报告等几大环节组成。
(4)创新评价方法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尝试将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衔接,并增加考核次数、增加考核频率、增加过程性考核;同时,开发面向生产一线的能力测试技术,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的改革,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而且对平时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
(5)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及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
(6)提升师资队伍通过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考证;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参与企业科研开发;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作兼职教师等措施,努力培养和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
2、实践教学条件与共享型基地建设目前,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拥有两个校内实训中心,即: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和塑料加工实训中心,专业设备总值为400万元。
今后,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将主要围绕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流程,在原有条件基础上,通过调整布局、提高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增加设备台套数等手段,建成一个技术水平领先的、集生产和职业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专业群共享的校内实训基地。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新建塑料模具CAD实训室通过建成的塑料模具CAD实训室,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塑料模具设计基础技能培训、模具产品创新设计、塑料成型设备、化工机械课程设计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
(2)扩建高分子材料化学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添置粘度计2台,真空干燥箱2台,投影仪2台,满足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材料化学实训的需要。
(3)扩建分析与测试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添置DSC 1台,偏光显微镜1台,冲击实验机2台,低温恒温箱1台,电镜1台,以满足高分子材的原料及产品理化性能测试实训及开展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达到年实训培训服务能力300人次。
(4)校外实训基地在原有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1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本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实习、技能培训和就业的需要。
3、重点课程及其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将职业功能模块与课程设置相对应,理论教学及实训中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数与鉴定试题中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各知识点所占分值相对应;按照职业功能模块中的高级工应知、中级工应会来组织教学,实行“大平台、小模块”、“大综合、小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开发新教材,满足教学需要。
重组后的课程体系,能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在技能上不仅已具有某一职业岗位的中级职业能力,并具有复盖主要工种的基本技能与高级工的应知知识,再加上高等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
(2)课程建设重点按照课程体系建设框架,着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深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依托学校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开展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①在《高分子材料化学基础》和《塑料注射成型》已成为院级优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2年的建设,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将《高分子材料基本加工工艺》、《塑料挤出成型》、《塑料材料与配方》等5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