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生产要素是指为进行生产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

要素报酬(factor payment)要素报酬指按生产要素的贡献所取得的相应的收入。

这些收入通常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及工资。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力资本指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劳动素质而投到劳动者身上的投资,是无形资本,它与物质资本(有形资本)共同构成了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投资。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相关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得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地租之和。

政府预算赤字(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政府预算赤字是指在政府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差额(BD=G+TR-TA)通货膨胀(inflation):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货币就会贬值,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紧缩(deflation):通货紧缩是指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小于需求量而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上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偏离。

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就会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综合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6.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2.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13.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14.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5.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净增加值。

5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8支出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9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10实际GDP:以过去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名义GDP(或货币GDP):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2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发生损耗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X-M。

13 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c(y)。

3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率,即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4.GDP折算指数:指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的比率。

5.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6.消费函数:C=C(y):表示支出和影响支出的所有因素之间的关系。

7.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一变化的投资支出量最初变化的比率。

8.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9.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0.投资函数:i=i(r):投资与利率之间的方向变动关系。

14.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6.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书P428页图14-14。

(第五版)17.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描述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18.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

19.总需求AD: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0.财富效应:指以下价格水平对消费影响的效应:当价格水平下降时,提高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更富有,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消费者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相反,当价格水平上升时,降低了经济中货币的真实价值,并使消费者感觉变穷,这又减少了消费者支出以及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21.利率效应:指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利率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的效应。

22.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23.古典总供给曲线:表示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6、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NDP)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

8、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9、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准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经济主体想要有的全部支出。

在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为消费c与投资i之和,总供给为消费与储蓄之和。

当产量或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时,c+i=c+s,i=s.即均衡产量也就是投资等于储蓄时的产量,所以均衡产出指和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等于计划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

1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Δc/Δy,若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均为极小值时,MPA=dc/dy. 12、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核心是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宏经(名词解释)

宏经(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5.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7.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8.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0.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1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12.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3.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就是流动偏好陷阱 14.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15.LM曲线:为了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16.挤出效应: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18.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19.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21.功能财政:根据全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22.法定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的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23.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当站的比率2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2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27.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8.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9.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30.黄金分割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到达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31.经济周期: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32.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33.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比率34.平均消费倾向:只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35.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或人均产量。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

GDP=C+I+G+(X-M)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付出。

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付出=计划产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XXX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气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XXX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XXX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观点:国民收入既不增长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况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凯恩斯定律: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

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

永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3年以上)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自发消费:是指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税收乘数:是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比率。

(如果税收乘数为负值,则表示收入随着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着税收减少而增加。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是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是由人的基本需求决定的最必需的消费,如维持生存的衣、食、住等。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其领土范围内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3.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如消费品、出口品等。

4.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品,如原材料、燃动力等。

5.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6.存货投资:就是指统计期内存货价值的变动额。

7.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8.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以失业保险、失业救济、抚恤金、各种困难补助及国债利息等形式对个人(有时也对企业或灾区等)地一种支出。

9.名义GDP:是指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0.实际GDP:是指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1.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的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

第二章:12.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3.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14.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15.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16.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17.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18.货币幻觉:即所有的人只注意到货币收入的提高而忽略了物价的相应上升,误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从而增加消费,导致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19.财富效应:由于市场情况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财富的增减,进而对消费者的消费产生的影响称为财富效应。

20.乘数效应:投资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化在正反两个方向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放大效应也常被称为“乘数效应”。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β-=∆∆=11I Y K I ,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1,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 平衡预算乘数(2006年)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G G T G T k G k Y t g ∆=∆--=∆--+∆-=∆+∆=∆βββββ11111,所以无论在是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G Y K ∆∆=平均为1。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长期理论(增长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经济增长的趋势由何决定1,生产能力(供给能力:投入的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技术)决定产量(增长趋势)。

2,各国的经济增长趋势的不同决定其长期生活水平的不同。

3,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增长趋势的不同决定了几代人的生活福利的高低。

短期理论(波动理论),研究短期经济好坏(波动)。

长期短期的划分:– 价格可否调整。

可变—长期,不可变—短期– 时间的长短– 划分的相对性– 长期、中期、短期长期中:经济的行为(增长趋势)由增长理论来描述,产量由生产能力决定。

需求相对于供给能力波动时,基本上决定了价格和通货膨胀.短期中:需求的波动决定了产量水平与失业水平。

中期中:描述短期向长期的转化,此时供给或需求既可以影响产量水平也可以影响物价水平。

实际GDP的趋势线:是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潜在产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产出缺口=潜在产出—实际产出经济周期:指总体经济活动围绕增长趋势线进行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

经济周期的危害:经济的(剧烈)波动带来低效率和降低人们的福利。

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GDP(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成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NI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NDP(国内生产净值):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

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产投资之和。

重置投资:重置投资又称折旧投资,是指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而进行的投资用。

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均衡产出(或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

MPS(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关系成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储蓄函数。

投资乘数(k):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持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乘数(kg):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kt):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kb):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投资需求函数: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中,投资被假设为一个外生变量。

在本章,投资被表达为利率的减函数,即i=e-dr。

由于人们要根据资本边际效率和市场利率的对比来决定投资与否或投资多少,而资本边际效率又是递减的,因此当利率下降时,将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变得可行,这样,投资需求和利率之间就表现为反向变化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购买支出: 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政府转移支付: 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3、国民生产净值: 它是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费以后的余额。

它表示经济社会在补偿了资本存量损耗以后所生产的净产品总值。

4、国民收入: 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5、个人收入: 它是指个人在纳税前得到的收入。

PI=国民收入-不分配的利润-企业交纳的利润税+政府的转移支付6、个人可支配收入: 它是个人交纳所得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所得税7、投资函数: 指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8、消费函数: 是一国消费总量与决定它的变量—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以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9、平均消费倾向: 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10、边际消费倾向: 指消费支出增加量与收入增加量之比。

11、政府支出乘数: Kt=MPC*1/1=MPC 表示政府增加税收导致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比率。

12、税收乘数: Kx=1/1-MPC+MPC*MPT+MPM,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起着收缩的作用13、转移支付乘数: 指当转移支付或税收变动一个数量时,对消费支出产生的作用要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转移支付的变化量所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14、通货膨胀缺口: 指为了达到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下移动的距离。

15、通货紧缩缺口: 是指为了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总支出曲线需要向上移动的距离。

16、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表示政府增加同量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7、灵活偏好: 又称为货币需求,如果用L表示,用L1表示货币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用L2表示投机余额,则L=L1+L2。

18、交易偏好: 指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保留货币的动机。

19、预防偏好: 在预防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量叫做预防余额20、投机需求: 在投机动机下形成的货币需求叫做投机余额。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CPI: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美元数量的协议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的自动调整。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这个国家向她的人民提供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提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库兹涅茨)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由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组成。

金融市场:是资金拥有者可以直接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劵资产组合的机构。

金融中介: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的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是联系储蓄者和借款者的地方。

贴现(利率):现在货币的数量与未来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

风险厌恶:得到与失去等量的货币,失去的效用更大。

多元化:通过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信息有效:以理性方式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的有关资产价格描述。

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x100%自然失业率:经济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即在长期内也难以自行消除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失业者在寻找最适合于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岗位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种原因引起的失业叫做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某些劳动市场上,由于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所造成的劳动岗位的供给小于实际需求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第二章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第三章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宏经名词解释

宏经名词解释

宏经名词解释1.Macroeconomics: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宏观经济学:把经济视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研究。

2.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The total income earned domestically, including theincome earned by foreign-owned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 total expenditure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and services.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所获得的总收入,包括在国外使用的生产要素带来的收入;对一国产品与服务产出的总支出。

3.Value added:The value of a firm’s output minus the value of the intermediate goods thefirm purchased.增加值:企业产出的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4.Real GDP :The value of goods and services measured using a constant set of prices.实际GDP: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5.GDP deflator: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a measure of the overall level ofprices that shows the cost of the currently produced basket of goods relative to the cost of that basket in a base year.GDP平减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比率;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表现现期生产的一篮子物品的成本相对于基年生产的同一篮子物品的成本的值。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是按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DG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5、重置投资:是指弥补当期资本设备的生产消耗和意外损坏的投资支出,即折旧。

6、总需求: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劳动、资本和技术等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随着价格水平的波动而上下变动。

8、通货膨胀:指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9、充分就业: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也称完全就业,指在现有工作条件和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的就业量。

10、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用kT表示。

11、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用Ktr表示。

1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13、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购买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用kB表示。

14、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即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即经济活动总水平经历的有规律扩张与紧缩的周期性波动。

15、货币政策:是指一国的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而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整个经济活动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6、财政政策: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所做出的决策。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名词解释二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法定准备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isposable income:Income remaining after the payment of taxes. 可支配收入:税后收入。

4.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 :The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resultingfrom a one-dollar increase in disposable income.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所引起的消费增加。

5.Real interest rate :The return to saving and the cost of borrowing after adjustmentfor inflation.实际利率:根据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储蓄收益和借贷成本。

6.Inflation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通货膨胀:价格总体水平的上升。

7.Hyperinflation:Extremely high inflation.恶性通货膨胀:极高的通货膨胀。

8.Money: The stock of assets used for transactions.货币: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9.Fiat money: Money that is not intrinsically useful and is valued only because it isused as money.法定货币:本质上无用而是由于用作货币才有价值的货币。

modity money: Money that is intrinsically useful and would be valued even if itdid not serve as money.商品货币:本质上有用的货币,即使不作为货币也会受珍视的物品。

11.Money supply: The quantity of money available in an economy.货币供给:一个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12.Quantity equation: The identity stating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money supply and thevelocity of money equals nominal expenditure (MV = PY ); coupl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stable velocity, an explanation of nominal expenditure called 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数量方程: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名义支出的恒等式(MV=PY);加上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假设,这一方程对名义支出的解释称为货币数量论。

13.Income velocity of money: The number of t imes a dollar bill enters someone’s income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一个给定时期一张美元钞票进入某个人收入的次数。

14.Real money balances: The quantity of money expressed in terms of the quantity ofgoods and services it can buy; the quantity of money divided by the price level (M/P).实际货币余额:用能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来表示的货币量;货币量除以价格水平(M/P)。

15.Seigniorage: The revenue raised by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money;also called the inflation tax.货币铸造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到的收入;又称“通货膨胀税”。

16.Fisher effect: The one-for-one influence of expected inflation on the nominal interestrate.费雪效应:预期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影响。

17.Fisher equation: The equation stating that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s the sum of thereal interest rate and expected inflation ( i = r + Eπ).费雪方程:这一方程规定,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和( i = r + Eπ).18.Shoeleather cost: The cost of inflation from reducing real money balances, such as theinconvenience of needing to make more frequent trips to the bank.鞋底成本:减少实际货币余额引起的通货膨胀成本,例如,需要更频繁地光顾银行带来的不方便。

19.Menu cost: The cost of changing a price.菜单成本:价格调整的成本。

20.Classical dichotomy: The theoretical separation of real and nominal variables in theclassical model, which implies that nominal variables do not influence real variables.(Cf. neutrality of money.)古典二分法:古典模型中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在理论上的分离,它意味着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

21.Monetary neutrality: The property that a change in the money supply does notinfluence real variables.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的性质。

22.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unemployment; the rate ofunemployment toward which the economy gravitates in the long run.自然失业率:稳定状态的失业率;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23.Frictional unemployment: The unemployment that results because it takes time forworkers to search for the jobs that best suit their skills and tastes.摩擦性失业:因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技能和偏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24.Wage rigidity: The failure of wages to adjust to equilibrate labor supply and labordemand.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使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达到均衡。

25.Structural unemployment: The unemployment resulting from wage rigidity and jobrationing.结构性失业;工资刚性和工作岗位配给所造成的失业。

26.Efficiency wages: Wage that a firm will pay to an employee as an incentive not toshirk.效率工资:公司付给员工较高的工资,以激励其不偷懒。

27.Steady state: A condition in which key variables are not changing.稳定状态:关键变量不变的状态。

28.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The steady-state value of capital that maximizesconsumption.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的的人均资本值。

29.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 that try to explain the rate oftechnological change.内生增长理论:试图解释技术变动率的经济增长模型。

30.Okun’s law: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real GDP,according to which a decrease in unemployment of 1 percentage point is associated with additional growth in real GDP of approximately 2 percent.奥肯定律: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奥肯定律,失业每减少1%与实际GDP增长提高约2%相联系。

31.Aggregate dem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ity of output demanded andthe aggregate price level.总需求:产出需求量与价格总体水平之间的关系。

32.Aggregate supp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supplied and the price level.总供给: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33.Demand shocks: Exogenous events that shift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需求冲击: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34.Supply shocks: Exogenous events that shift the aggregate supply curve.供给冲击: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