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案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125×839×4012×17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学案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根据学生回答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

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1、145×3=435,1450×3=14500×3=145×3000=2阅读教材第3页例2。

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18时,先把1.345,转化成进一步了解学1345,计算出1345×18的积后,又将积。

生计算小数乘就得到1.345×18=(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整数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深入小组了解补充、评价)学生的交流情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况,指导学生学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会交流、倾听。

0。

2、0.075×33=0.46×15=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过关检测1、1.56×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目标达成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数一数班级姓名评价课题:比多少班级一年级姓名评价课题:位置班级一年级姓名评价课题1:1至5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5 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及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与建立数感。

学习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展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应实践1.教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教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与教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课题2:比多少班级姓名评价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认读1~5各数(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题图,答复以下问题: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与“=〞“=〞(猴与桃比)。

小学数学教案导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导学案

小学数学教案导学案
教案名称:加法与减法
知识点:认识数对、数对相加、数对相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数对,学会用数对相加、相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其他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好笔、纸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对,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数对相加和相减的方法,并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掌握。

3. 操练: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导学案:
1. 数对:5+3=8,7-2=5,9+6=15,12-4=8
2. 请根据以下数对计算出结果:
1)4+2=
2)9-5=
3)6+7=
4)11-3=
3.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4. 阿姨家有15个梨子,她卖掉了6个梨子,还剩多少个梨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够掌握数对相加和相减的方法了吗?练习题你都能够做对了吗?希望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

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全套)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阶段,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所降低。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公式和定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

(1)课堂氛围沉闷。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紧张,学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结果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

(2)缺乏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答案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1)概念讲解不够清晰。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能没有结合实际例子,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2)缺乏概念辨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辨析,导致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空间想象等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具体措施包括:- 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相对应。

-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一年级1,2,3,4,5,6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导学内容:位置——上下学习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

2、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感受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有所体验。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体之间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会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第一页主题图,然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些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明确三种物体的位置关系。

(汽车、火车、轮船)——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桥上有————在跑桥上还有————正在行驶桥下还有————4、用学具摆一摆,同桌相互用上、下说一说摆的结果。

5、观察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在我们的教室上面有几层?二、展示互动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2、请你再选择另外两个物体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小组内或全班说。

——在——的上面——在——的下面三、效果检测1、完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2、根据参观的教学楼填空。

(1)()年级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

(2)(3、猜一猜。

小红住在小刚的楼上。

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导学内容:位置——前后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

学习重难点:1、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能从具体情景中正确确定前、后。

2、初步体验物体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导学流程:一、自学提纲1、观察:观察我们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我们教室的前面、后面都有些什么?3、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4、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5、根据他们三人的位置,说一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地最后面?6、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吗?二、展示互动摆1、把你看到的和全班同学说一说。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关键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复杂问题中的数学关系。

-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练习巩固-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5. 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 作业内容应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实际应用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作业评价:-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期末评价:- 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年级数导学案

二年级数导学案

二年级数导学案
一、认识0-100的数字
1. 从0唱到100,每10个为一个单位,例如0-10,10-20等,同学们能够流利地唱出0-100的数字。

2. 完成0-100的数字填空练习,能够准确地写出每一个数字。

二、数学比较
1. 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同学们掌握“大于”“小于”的概念。

2. 完成简单的大小比较题目,例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数的组成
1. 将数字进行拆分和组合,例如将数字20拆分为20=10+10,同学们能够灵活地理解数字的组成形式。

2. 完成数字拆分和组合的练习,能够准确地按照要求进行数字的拆解和组合。

四、数轴认识
1. 介绍数轴的概念和作用,让同学们了解数轴的基本原理。

2. 让同学们画出简单的数轴,并根据要求在数轴上标出指定的数字位置。

五、数的顺序排列
1. 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同学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

2. 完成数的顺序排列的练习,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排列的能力。

六、口算练习
1. 进行简单的口算题目练习,例如加法、减法、乘法口算。

2. 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速度。

七、综合测试
1. 给同学们出一份综合测试卷,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

2. 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测试,检测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扎实掌握0-100的数字、数的比较、组成、数轴认识、顺序排列和口算练习等基本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数学学习的路上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学案】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导学案】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课题观察物体(1)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时间主备人审核人执教人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我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学习方法五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四步:学、文、练、导学习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学习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与£准备ppt、学案师导案生学案自主学习约学生在个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落实自主学习的任务。

同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预习作出方法指导、信心鼓励和时间要求。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合作探究约10分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现在图):如果可以怎样;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i看到的形状不变,你7单位,合作解决。

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I罢?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关汇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展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示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约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达一是学生小组内部或标小组间互相检查学生完成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检情况,并作出评价。

二是教测师对发现的学生中存的共性问题予以及时的点拨或约留待辅导时间予以专题讲7解。

小学数学导学案

小学数学导学案

小学数学导学案导学目标: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一、知识导入1. 回顾知识点:数的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引入新知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乘法基础知识1. 乘法读法和写法:了解乘法符号“×”和“=”的含义,学习正确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3×4=12,读作“3乘以4等于12”。

2. 乘法的交换律:了解乘法的交换律,即乘法运算中因数的位置交换不影响结果。

例如:3×4=4×3。

3. 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乘法的分配律,即一个数先与括号中的数相乘,然后再与括号外的数相乘。

例如:3×(4+2) = 3×4 + 3×2。

三、乘法运算方法1. 带进位的乘法:学习带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

例如:29×3=87。

2. 乘法的列竖式:掌握列竖式进行乘法运算的方法。

例如:37× 8------296四、除法基础知识1. 除法的基本概念:了解除法的概念和符号“÷”。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2. 除法的余数:了解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即除法运算中若不能整除,则会有余数。

例如:17÷5=3余2。

3. 除法的整除性规则:掌握除法的整除性规则,即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能被3整除的数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以0或5结尾,等等。

例如:60能被2和3整除。

五、应用题解决方法1. 通过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将乘法和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小明有7个苹果,每天吃2个,问他吃完这些苹果需要多少天?解:用除法运算,将7除以2,得到答案为3天。

2.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例如:班级里有25个学生,他们要均分30支铅笔,每个人能获得多少支?解:用除法运算,将30除以25,得到答案为1支,即每个人能获得1支铅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10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运用1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学会数的组成。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教法与学法指导: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数、写数、读数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3、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4、初入学的学生不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何必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

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些的正确、整齐、均匀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逐步提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自制课件、小红花学具:10跟小棒、文具盒、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10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4—5页,你说我讲。

学习目标: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

2、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4、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观察并表述,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课件、1——10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本单元的有关知识(10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具准备:小黑板,彩笔,情景挂图教学过程:二、预习学案:1. 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案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案

小学数学活动单导学案第一节:认识数字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认识数字是学生打下数学基础的第一步。

本节课的活动将围绕认识数字展开,帮助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活动一:数字卡片游戏1. 准备一组卡片,卡片上分别印有1~10的数字。

2. 让学生们抽取卡片,并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列、比较等操作。

3.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的名称,并将数字形象化。

活动二:数字拼图挑战1. 提供一幅数字拼图图板,将数字1~10分割成若干块。

2. 让学生们根据图板上的提示,拼出完整的数字序列。

3. 鼓励学生们通过拼图的方式加深对数字的印象,培养他们的数字观察和逻辑能力。

第二节:简单计算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将能够在趣味的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活动三:数字接龙比赛1. 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2. 由老师先报出一个数字,下一个学生需要根据上一个数字进行加减乘除操作,然后报出结果数字。

3.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计算准确且速度最快的小组获胜。

活动四:计算迷宫探险1. 设计一个迷宫地图,地图上标有不同的数字。

2. 学生们需要从迷宫的起点开始,按照规定的运算顺序,计算出数字后找到对应的出口。

3. 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引导他们将计算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

第三节:几何形状几何形状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和观察能力至关重要。

活动五:形状找朋友1. 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图片卡片,包括圆、方、三角形等。

2. 学生们根据提示选取一张卡片,然后找到和自己相同形状的朋友。

3. 让学生们通过比较和观察,加深对各种几何形状的认识。

活动六:几何图形拼图1. 提供一些几何图形的拼图板,包括拼合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学生们根据板上的提示,拼出完整的几何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巩固他们对几何形状的掌握。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全册同步(导学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前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力求以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启发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我们编写了这本全册同步(导学案),旨在提供一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单元乘法,第三单元位置与方向,第四单元运算定律,第五单元乘法,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七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八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涵盖了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初步知识、量的计量、统计初步知识等内容。

三、导学案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导学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知识与能力并重:导学案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导学案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提供详细的解析和指导。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学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导学案内容安排1. 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

2. 知识梳理: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重点解析: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4. 实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练习巩固:提供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思维拓展:设置一定的思维拓展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7. 评价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分数除法P28—29例1例2
小组: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我会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理解整数除以分数,总结法则,正确计算。
学习流程:
学海探秘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边的题组是怎样得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右边的两个分数除法算式是怎样求出得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例 2 的第二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并用折纸来验证自己算对了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自己的折纸实验和算式,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要如何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7、阅读例 2 题目,自己拿出一张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看你能够想到几种不同的折法? 对照同的折法,列式计算,注意它们的计算过程以及算理。
8、比较例 2 出现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你觉得哪种算法的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总结计算法则:
智慧闯关
第一关:基础过关练习:
6 ÷3 7
1 ÷3 2
15 ÷20 16
5 ÷5 8
5 ÷10 3
9 ÷6 13
第二关:巩固训练完成 P32 练习八第 1、2 题
第三关:张明把一块地的 平均分成 4 行,每行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第四关: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M,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口算下面各题:
1 ×3 5
3×2 43
3×8 83
4×3 94
1 ×6 12
5 ×1 11 5
探索新知 4、认真阅读,仔细观察例 1,想一想左右两边的题组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