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1. 生理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有一系列心脏相关的症状,如气短、乏力、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2. 社会心理因素:
生活环境的变化、经济负担的增加以及患者的角色转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也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
社交支持不足、家庭关系不和谐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恶化。
3. 个体心理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个体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有些人天生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
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压力和不确定性,也可能使个体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
4. 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也是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
心功能越差、病情越不稳定的患者,其心理状态往往更容易被恶化。
5. 既往心理健康状态:
患者既往的心理健康状态也可能影响其焦虑或抑郁的风险。
有些患者本身就存在焦虑或抑郁的倾向,患者的既往心理健康状态可能对其心理反应产生直接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多方面存在,涉及到生理、社会心理、个体心理以及病情等多个方面。
对于患者而言,及时了解和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与降钙素原相关性分析
Di s t r i c t H o s —
p i t a l 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c i i n e , S i c h u a n 6 1 1 1 3 0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I n t e r n a l M e d ci i n e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A c a d e m y
c a r d i a c f a i l u r e we r e t a k e n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i n c l u d i n g 3 8 c a s e s o f h y p e te r n s i o n g r a d e 1 , 4 6 c a s e s o f h y p e t r e n s i o n g r a d e
a n d c a di r a c f u n c t i o n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e s s e n t i a l h y p e te r n s i o n c o mp l i c a t i n g c a r d i a c f a i l u r e wa s a n ly a z e d . Re s u l t s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或抑郁情绪。
本文从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状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支持和生活压力会影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生理因素如精神疾病史和体重增加也会加重患者的情绪问题。
心理干预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对患者情绪恢复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制定更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危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状况、治疗方式、心理干预、治疗策略、未来研究方向、心理健康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背景介绍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氧气和营养素供应不足。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2600万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慢性心力衰竭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体力下降、疲劳、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却常常袭扰患者。
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心理状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式与焦虑或抑郁的关系,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治疗方案。
我们也将讨论心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治疗策略的优化建议,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正文2.1 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以及个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等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1.1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心力衰竭程度越严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身体不适感,如气急、乏力等,这会增加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
1.2 其他合并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这些合并疾病本身已经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负担,更容易诱发焦虑和抑郁症状。
1.3 存在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会导致气喘和呼吸困难,这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睡眠质量,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和焦虑。
2. 心理因素:2.1 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对心力衰竭的认识程度和对疾病进展的理解水平不同,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反应。
对疾病的无知或误解可能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2.2 自我效能感:患者对自己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信心和自信心,会影响他们对疾病的应对和心理状态。
若患者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疾病或应对困难,可能增加出现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3. 社会因素:3.1 家庭支持:患者是否能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和期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家庭支持缺乏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焦虑抑郁风险。
3.2 社会支持:患者是否能获得社会支持,如朋友和邻居的关心和帮助,以及社区和医疗机构的支持资源,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4. 治疗因素:4.1 口服药物: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药物治疗不当或中断可能增加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担忧和不安。
4.2 医疗服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对医生的信任度,以及医疗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治疗因素。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助于医生和患者及时识别、评估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经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背景信息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最终结果,它导致了以下症状:1.低心排血量2.气短和呼吸困难3.水肿和浮肿慢性心力衰竭经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这可能有多种原因。
一方面,患者可能因为身体不适而失去自信和希望。
另一方面,患者也可能因为担心未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感到沮丧和无助。
这种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危险因素1.年龄研究表明,年龄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可能会感到生活质量下降,社会角色的转变和身体机能的减退也会加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2.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更容易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
3.心理压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心理压力而感到焦虑或抑郁。
例如,患者可能感到无助、孤独或失去控制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绪。
4.疾病严重程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可能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功能越差,患者可能越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从而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5.社会经济地位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患者缺乏支持系统,也可能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医疗资源,从而导致心理困扰。
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轻度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以正常速度泵血,导致血液回流,使血液在肺里堆积的一种疾病。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是一种降压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具有降压作用。
该药物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钙通道的开放,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研究表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对于合并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降低血压水平能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重要血管,对心脏功能具有关键影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心脏的氧供需平衡。
这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非常重要,能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
此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还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律失常是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稳定细胞膜电位,减少心脏异常电活动,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心脏稳定性。
另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还具有抗增生作用。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肌会出现代偿性增生,从而导致心肌肥厚。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能阻断1受体,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减少心肌肥厚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综上所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轻度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效果。
它通过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和抗增生等多个机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也有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低血压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用药。
《2024年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范文
《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CHF)和高血压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两大主要疾病。
静息心率作为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对这两类疾病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静息心率指的是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心率管理尤为重要。
这些患者往往伴随着心脏结构的改变、心脏功能的降低以及血压的持续升高,这都对心脏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静息心率与心功能的关系静息心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密切相关。
当静息心率过高时,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导致心室的充盈不足,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此外,过高的心率还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心脏的负担,进一步损害心功能。
相反,若静息心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助于改善心脏的舒张和充盈,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改善心功能。
四、静息心率对预后的影响静息心率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较低的静息心率与较好的生存率相关。
这是因为较低的心率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改善心功能,从而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率。
此外,较低的静息心率还可能降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进一步改善预后。
五、研究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分析患者的静息心率、心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我们发现静息心率较低的患者心功能较好,生存率较高。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静息心率与心功能的改善及预后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静息心率越高,心功能越差,预后越差;反之,静息心率越低,心功能越好,预后越好。
六、讨论与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时,应关注患者的静息心率,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手段将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病例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心脏功能受损,无法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
它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疾病,通常由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以及其他心脏病引起。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个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展和治疗。
病例简介:患者性别:男年龄:65主要症状: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既往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示ST段改变,胸片示心脏肥大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以及既往病史,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可能的诊断。
患者的呼吸困难和乏力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所致。
此外,下肢水肿可能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不足导致体液潴留。
辅助检查中显示的心电图ST段改变和胸片示心脏肥大也支持了这一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通常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
在本例中,患者的高血压和冠心病可能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逐渐引起心肌肥厚和收缩功能下降。
同样地,冠心病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损害心肌功能。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患者的心力衰竭。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制定了以下治疗计划:1. 药物治疗:患者将接受一系列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
利尿剂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液体,缓解下肢水肿。
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减轻心脏的负荷。
2. 饮食管理:患者需要限制钠摄入,以减少体液潴留。
此外,饮食还应富含高纤维食物和低脂肪食物,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
3. 体育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将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4. 管理并预防并发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水肿等。
因此,患者将接受定期心电图和胸部X-ray检查,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预后和康复: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尤为常见。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功能下降,导致供氧不足和血液循环异常,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生理上的不适,如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会增加患者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差、低学历、单身、生活孤立等社会因素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与患者的社会支持不足、经济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相关,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3. 心理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担心疾病的恶化、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生命的延续问题,这些焦虑和恐惧感会增加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风险。
心脏疾病本身就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
4. 压力和应对能力:长期的心脏疾病和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如医疗费用、生活方式改变等。
缺乏应对生活压力的健康方法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是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
5. 既往心理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一定比例已经有过焦虑或抑郁的病史,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或继发的心理问题。
6. 治疗依从性:长期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负担,如药物副作用、每日监测等,这些因素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压力和应对能力、既往心理问题以及治疗依从性。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患者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医疗人员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的评估和支持,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由心脏无法以足够的效率泵血所导致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各种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是CHF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尽管许多研究都对CHF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但危险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本文将分析可能影响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提供可能预防和管理哪些因素的建议。
一、年龄和生理性别CHF影响不同年龄突出,年龄越大,心衰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就愈高。
另外,女性CHF患者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或抑郁,这可能与女性的性别与生理状态有关。
由于这些风险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高度的重叠和交互作用,因此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制定心理治疗方案。
二、社会支持和家庭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家庭状况与CHF患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有良好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的CHF患者更容易处理疾病,更容易控制和调整情绪,从而减轻焦虑或抑郁。
相反,孤独感和社交隔离会让患者更加难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糟糕的家庭环境或社会支持可能会损害CHF患者的心理健康。
建议病人在家人或亲友的陪伴下接受心理治疗,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
三、患病期间的生活状况CHF患者的生活状况越差,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不良。
贫困、失业、低文化程度或其他经济和社会困难都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因此,医生应当很明智地对待患者,在治疗方案中包括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和心理支持策略。
四、合并症和伴随疾病CHF患者往往合并着其他健康问题,这些健康问题可能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有关。
例如,慢性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理健康,因此,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来缓解他们的症状。
综上所述,CHF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多因素的问题。
了解危险因素并在诊疗方案中加以考虑和管理是关键。
治疗应当尽可能地由专业人士完成,包括心理医生和医生。
在治疗过程中,提供足够的安全和社会支持,应该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研究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研究简介: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联,并提供相关的研究证据以支持这一关系。
一、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定义1. 高血压:高血压是指静息状态下动脉压超过正常范围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成人安静时平均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为高血压。
2.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需求的状况,包括左室功能不全、右室功能不全或者两者兼有。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滞及器官灌注不足。
二、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关联证据1.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引起心脏肥大和心室重构,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减弱并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因水钠潴留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常出现体液过多、外周阻力增加等情况,进一步导致高血压的加重。
三、机制解析1. 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高血压和心力衰竭都与RAAS异常活化有关。
RAAS通过促进钠潴留、增加外周阻力和心肌重构来维持循环稳态。
高血压时RAAS活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而在心力衰竭中,RAAS的活化有助于保持机体尽可能维持足够的循环容量。
2.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为心肌肥大、心率加快等,促使高血压进一步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四、治疗和预防1.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
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2. 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相关并发症,积极管理患者体液平衡,对缓解心脏负荷和舒缓病情有重要作用。
包括利尿剂、ACEI/ARBs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
结论:高血压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脏病,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
该疾病常伴有症状如气促、疲劳、水肿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焦虑和抑郁是CHF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病情和康复产生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1. 生活质量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感到气促、疲劳、运动受限,这些症状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进而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下降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进而产生焦虑和抑郁。
2. 疾病严重程度: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关。
病情越严重,患者越容易出现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
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和恐惧,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
3. 社会支持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照顾,然而社会支持不足可能增加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风险。
缺乏理解和支持的家庭环境、朋友和社区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孤单和无助,加重了其心理负担。
4. 伴随疾病和并发症:慢性心力衰竭常伴随有其他的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这些疾病和并发症的存在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5.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一个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年长者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可能与生理变化、孤独感和面对生活变故能力差有关。
女性在患者中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
6. 个体心理因素:一些个体心理因素也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的风险相关。
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的个体本身就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患者的人格特点、应对策略、社会认同等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的相关分析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的相关分析作者:赵桂林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为了了解社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以及高血压如何分层。
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有无并发症,相应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危险分层。
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使我们有针对性合理的做好随访。
结论:坚持规范治疗,合理运动,平衡饮食,三分治七分养是关。
【关键词】高血压;分类;危险分层【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正常收缩压在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要原因不明在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在综合症,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18.6kp)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12.0kpa),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社区常见病,高发病。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18.6kp)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12.0kpa),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在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人口患病率高于西部,城市患病明显高于农村,男女发病随年龄增加升高。
主要危险因素、体重超重和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
饮酒,其他危险因素(遗传因素)职业因素、精神紧张,工作及精神压力大,噪音。
血压评价结果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级。
高血压分类表如下: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20和舒张压小于80,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或舒张压80-89,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1级高血压(较轻)收缩压在140—159,或舒张压在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或舒张压100---109,1 并发症血压持久升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肾功能损害,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给身体各个部位,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患者往往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这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出现。
以下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一些危险因素。
1. 疾病严重程度: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严重程度是患者焦虑或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病情较轻的时候,患者可能没有太多的焦虑或抑郁。
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和症状的加重,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无助和恐惧。
2. 疾病持续时间:慢性心力衰竭通常是一个长期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长期的疾病可以导致患者对未来感到焦虑和担心,担心自己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或无法治愈。
3. 社会支持: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社会支持可以来自家庭成员、朋友、医疗团队等。
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4. 身体功能丧失: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身体功能的丧失,如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呼吸困难等。
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生活品质的恶化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进而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5. 医疗困难: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医疗治疗往往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医院就诊和其他治疗措施。
这可能使患者感到不便、疲劳和沮丧,增加他们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6. 基本认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认知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疾病和治疗的了解越多,患者越能够应对和处理相关问题,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
7. 心理因素:除了身体因素外,患者个人的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些患者可能对未来感到恐惧、忧虑和不安;一些患者可能有更高的压力水平和负性情绪;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不合理地期望治疗效果或担心自身形象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医疗团队应该评估和关注这些风险因素,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血压会引发哪些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会引发哪些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人可能在患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给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首先,高血压容易导致心脏方面的问题。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加重,逐渐引起左心室肥厚。
这就好比让心脏这个“泵”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时间一长,它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异常。
左心室肥厚不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意味着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高血压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皮容易受到损伤,脂质等物质会在损伤处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些斑块会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
如果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
脑血管方面,高血压也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导致脑出血。
同时,高血压还会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血管狭窄,引发脑梗死。
脑卒中往往发病突然,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由无数微小的血管球组成。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这些血管受到损伤,影响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
初期可能表现为蛋白尿、夜尿增多等,如果病情持续进展,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最终可能导致尿毒症。
一旦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患者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眼睛同样会受到高血压的“侵害”。
高血压会使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痉挛、硬化,导致视网膜出现渗出、出血等病变,影响视力。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失明。
除了上述常见的并发症外,高血压还与外周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密切相关。
外周血管疾病会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发凉等症状,影响行走能力。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趋势(< )男性 重度 心衰比例较女性 更高(< 5。② 多因素 Lgt 回归分析显 示, P O 5; 0 PO ) 0 oi c s i 空腹血糖 为影响心功 能程度 最明显的独立相 关危 险
因素 , 他 依 次 为 甘 油 三 酯 、 固醇 、 密 度 脂 蛋 白 ; 脂 水 平 与 心 功 能 呈 负相 关 。 结 论 其 胆 低 血 男性 患 者 可 能 更 为严 重 。 关 键 词 :高 血 压 : 力 衰 竭 : 血 管 病 危 险 因素 心 心 高 血 压 致 心 功 能 损 害 可 能 与 血糖 和 血 脂 的 调 控 有 关 ,
参考文献 :
注 : 对 照 组 比较 P O0 与 < .5
【1 1 胡亚美 , 载芳 . 江 实用儿科 学[】 7版.北京 : M. 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 :0— 0 587
8 8 0.
3讨 论
肠道病毒 属单股 正链 R A病毒 1 手 足 口病是 由多种肠 道病毒 N 3 1 ,
E 7 及 C x 6型最常见 。临床上首先表现为 口腔疼痛 明显 、 V1 oA1 厌食
【】 晓阳f l l 四川 大学华西第 二 医 J 1
院。2 1 . 00 . 5
『] 4中国卫生部印发《 手足 口病诊疗指 南(00年版 ). 21 》
医学信息 2 1 年 9月第 2 卷第 9 M dcl no t n Sp 2 1 . o 2 . o 9 01 4 期 e i f mai . e . 0 1 V 1 4 N . aI r o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临床监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杨静焕(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神华大雁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122)摘要: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抽取收治的234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探讨,研究其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开展护理,观察效果。
结果经过讨论性别、年龄、心理素质等均属于影响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开展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56.236本文引用格式:杨静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6):289,291.0 引言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疾病最后阶段。
相关报道,在国外心衰发病率大概为1.5%~2.0%,大于65岁超过6%~10%[1];国内心衰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2]。
当前,虽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预后较差。
伴随临床医疗的发展,心衰的治疗方法出现明显的改变,不但能缓解病情,且更重视增强心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3]。
所以,综合评测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该报告中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234例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探讨,均满足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要求;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评估为心功能Ⅱ级~Ⅳ级;年龄≥18岁;交流无障碍。
排除标准:①初诊患者;②精神疾病;③急性心力衰竭或暂时性心力衰竭;④病因不明确;⑤存在其他器官疾病与肿瘤。
1.2 研究方法为病人讲解研究目的,获得同意下,填写常规信息问卷以及心力衰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心衰)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高血压增加心衰的危险2-3倍,而心衰患者2/3以上现存高血压或既往有高血压的病史。
因此,临床上无论高血压是心衰的病因,或者心衰由其他原因引起而高血压只是心衰的并存疾病,高血压均需积极的处理。
1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病理生理高血压导致心衰的机制复杂,但主要的过程是心肌重构。
这包括两个方面:①慢性压力负荷,使心肌张力持续升高,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肥厚,长期作用心肌间质细胞增生,纤维化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②心肌重构导致心肌功能障碍,伴随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后果是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心肌细胞的肥大和间质组织的增生,进一步引起心肌重构,并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共5大类药物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
原则上说,这些药物均可以用于伴有心衰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但考虑到心衰的特殊性,其治疗不同于普通高血压人群,因此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能减少心衰死亡率的药物,特别是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应在治疗时首先考虑应用。
但在不同类型的心衰,选择的药物也存在不同。
(1)急性心衰急性心衰合并血压升高时一线药物是硝酸甘油,通常采用持续静脉点滴的方法,滴速根据血压调整。
通常情况下心衰时硝酸甘油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剂量要高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时使用的扩张冠脉的剂量。
硝普纳也是常用的药物,用法同硝酸甘油。
(2)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慢性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是目前研究最多且疗效最为明显的心功能不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可显著改善该部分患者的预后。
由于心衰的临床研究入选病例不以血压升高为条件,而这些药物也可以同时降低血压,研究也未比较合并与不合并高血压心衰病人的疗效,因此临床很难确定这些药物降低血压对心衰获益的贡献程度。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在3 4 7例心力衰竭患 者 中, 轻 度心 力衰 竭组 中, 高血 压 心脏病居基 础病 因首 位 ( 3 3 . 5 %) , 其次 是冠心病 ( 2 6 . 8 %) ,
呼吸 衰 竭 ( 1 8 . 2 %) , 而糖 尿病 ( 1 3 . 8 %) 及’ 肾 功 能 不 全
( 9 . 2 %) 对 轻 度 心 衰 影 响不 是 很 大 。 重 度 心 力 衰 竭 组 中 , 冠
心力衰竭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或心功能 不全 , 由 于 心 肌
低于重度心力衰竭组 ( P<0 . 0 5 ) , 而高血压心脏病构 成 比、 呼
吸衰竭构成 比及 L V E E均 显 著高 于 重 度心 力 衰 竭 组 ( P< 0 . 0 5 ) ( 见表 1 、 表2 ) 。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n , %)
对患者年龄 , 冠心 病 、 糖 尿病 、 高血 压心 脏病 、 呼吸衰 竭 和’ 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进行分析 , 观察其与 患者心力衰竭 发生 的关系 。采用超声心动 图检测左心室射 血分数 ( L V E F ) 和左
心 室 舒 张 末 期 内径 ( L V E D D) 。严重 心力 衰竭患 者人 院 2 4 h 内完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 ; 轻 度心力衰竭 患者于 7 2 h内 完 成超声心动图检测 。
、
资 料 与 方 法
1 . 一般资料 。
选择我 院 2 0 1 1年 3月- 2 0 1 3年 3月收治 的心 力衰竭 患 者3 4 7例 , 男 1 9 9例 , 女 1 4 8例 , 年龄 4 6 - 7 8岁。其 中, 年 龄
4 6 - 6 2岁 患 者 中 , 心功 能分 级 I 级、 Ⅱ级 、 Ⅲ级 、 Ⅳ 级 分 别 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疲乏、水肿和失眠等。
据估计,CHF患者中有高达40%的患者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疾病的进展。
因此,了解CHF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性别和年龄。
女性和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2.疾病严重程度。
疾病越严重,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变得越糟糕,从而增加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风险。
3.社会支持。
患有CHF的患者如果没有社会支持,或者社会支持程度较低,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4.心理压力。
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并使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5.其他疾病和药物。
CHF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和药物治疗会给CHF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并增加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风险。
6.身体形象。
患有CHF的患者可能因为水肿而感到不自信或者丑陋,这也会增加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风险。
7.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
受教育程度低或经济状况不好的患者,由于缺乏知识和资源,他们更难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疾病,这也会增加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风险。
总之,CHF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很多,从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其他疾病和药物,身体形象,到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预防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总结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68例,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合并心衰组154例和非合并心衰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衰组的年龄、男性比例均高于非合并心衰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高龄、男性、吸烟、合并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压控制不达标与发生心力衰竭事件呈正相关,其中吸烟的危险度最大(OR=3.717),其次为血压控制不达标(OR=1.825)。
结论年龄、性别、吸烟、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压控制不达标均为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
标签:高血压;并发症;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其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严重阶段[1]。
近年来,CHF 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血压则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之一[2]。
相关研究报道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123例,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达91%[3]。
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高血压病患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心衰的发生率,提升高血压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对我院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0年5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高血压病患者36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8±3.5)岁,病程1~26年。
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154例,其中男102例,女52例。
非合并心衰患者214例,其中男116例,女98例。
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调查方法及内容所有患者通过病史采集,确定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并记录高血压病程和入院当天血压、身高及体重。
于入院次日禁食12 h后,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做血糖、血脂及尿酸测定。
患者取坐位右臂,测量血压。
根据“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定义为控制达标。
2型糖尿病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的分类标准,即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meal blood glucose,2 hPBG)≥11.1 mmol/L。
血清总胆固醇(TC)≥6.22 mmol /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4.1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420 μmol/L,女性>357 μmol/L。
吸烟定义为连续1年以上。
肥胖定义为BMI≥28 kg/cm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同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人群分布分析,高血压非合并心衰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2.6±3.0)岁,高血压合并心衰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5.7±3.3)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4,P<0.05),合并心衰组的年龄大于非合并心衰组。
同时,高血压合并心衰组中男比例高于非合并心衰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6,P<0.05)。
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程、肥胖方面虽无差异,但心衰组吸烟率、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的比例,以及血压不达标率均大于非合并心衰组。
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并发心衰”为结局变量,拟合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其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吸烟、合并有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以及血压控制不达标均为高血压并发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
其中吸烟的危险度最大(OR=3.717),其次为血压控制不达标(OR=1.8253)。
3 讨论
目前,引起患者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因素即为高血压,其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
根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心力衰竭患者中,75%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我国的比例为60~88.5%,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血压正常者6倍。
调查结果发现,血压控制不达标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衰严重的危险因素(OR=1.852)。
根据Framingham研究,血压升高20 mmHg,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56%;相反积极的降压达标,可以使心衰的危险降低55%。
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将导致心肌重构,左室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5]。
所以,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关键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即为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及重视左室肥厚的逆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尿酸的升高与高血压并发心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OR=1.398)。
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存在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作用。
首先,尿酸的增加伴随氧自由基的增加,从而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而另一方面,心衰患者由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肾灌注不足,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酸排泄减少,同时无氧代谢增加,尿酸生成增多,造成血尿酸升高[6-7]。
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心力衰竭独立的预测因子。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8]。
本研究的结果与此结论一致。
男性高血压患者较女性易发生心力衰竭,可能与男女高血压患者之间存在着血流动力学差异有关,还可能与男性患者中吸烟比例较女性大相关。
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发生;同时,定期监测和控制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大力提倡戒烟,可减少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这需要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林建珍,姚月娴,林金秀.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循环杂志,2010,12(25):456-458.
[3] Levy D,LarsonMG,Vasan RS,et al.The progression from hypertension to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JAMA,2006,275(20):1557-1562.
[4] 薛玉生,刘军,张可超.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J].心脏杂志,2008,20(4):439-441.
[5] Maule S,Milan A,Grosso T,et al.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patientswith autonomic failure[J].Am J Hypertens,2006,19(10):1049-1054.
[6] 李月英,宋瑜璋.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关联因素[J].心脏杂志,2004,16(4):349-353.
[7] 马冠生,孔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2000行为和生活方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8] 勇琴歌,陈敏芝,崔华,等.年龄与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J].中国应用心理学杂志,2012,28(3):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