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数学教材,内容丰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本册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知识点的介绍和丰富的练习题,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大小、加减法等。
2.能够熟练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授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运用数字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如比较身高、年龄等。
2. 授课-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观察、比较理解。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纠正错误。
3. 操练-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运算方法。
- 辅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4. 总结- 结合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习效果。
- 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做总结,巩固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数字大小关系和加减法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数学的学习效果。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基本框架,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精编】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一、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本册教材针对低年段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下册的“共生共在”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小自私”(自我中心)倾向的特点,结合现代公共生活的需要,设立了“共有与共享”的核心教育主题,引导学生扩展视野,将自我放置于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中,为学生公共意识的养成奠定基础,也为学习中高段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这里的“共有”除指传统所有权意义上的公共财物的拥有外,还指人人都有共同享用的生活时间、空间和事件——这是人的共通性的一种体现。
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内含两条线索。
即教材的明线是随着学生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展,体现为各册单元的安排逻辑是沿着学生与自我、自然、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关系不断展开,同时与儿童的现实生活时间相契合(如有关节假日的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教材的暗线是学生的道德成长,表现为学生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重要生活事件或者问题。
本册教材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进入不断扩大的公共视野,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区和国家,并愿意主动承担和遵守在这些领域生活的责任与规则。
循着学生生活的时间和逐步扩大的空间这两条线索,二年级上册教材由4个单元构成:共有与共享我们的节假日我们的班级我们在公共场所我们生活的地方二、教材框架三、主要栏目1.活动栏。
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指向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
据活动类型可分为:展示活动、观察与调查活动、实践活动。
2.辨析栏。
辨别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
3.讨论栏。
低年段的学生“说”比“写”容易,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他们为自己言论负责的基础,也是学生要发展的一种交往能力。
4.儿歌童谣。
简明易懂,朗朗上口。
多数是总结、引领活动的要点。
5.日记。
本册增加了儿童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所思所想的文字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反思生活,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说课稿三篇
《认识时间》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因此,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对钟面和整时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依然不太容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分析,通过认真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能准确地数分。
(5分5分地数)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突破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等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
2019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说课稿设计
课文618、《狐假虎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
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
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学法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
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门。
看,这是谁?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
(板书课题:狐假虎威)(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2)指导朗读。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该教材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掌握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等基本概念;3.能进行简单的图形辨认和空间观念的培养;4.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加减法、长度单位、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
教材按照知识点的层次递进,逐步加深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同时,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倡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示讲解、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评价与反馈本册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的环节,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教师用书及参考资料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和相关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建议、教学方法指导、优秀教案示例等。
教师用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和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册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符合当地特色的教学资源。
部编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分析
部编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部编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有8个单元,分别是: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加减法(一)、加减法(二)、认识图形、计量单位、数学广角和总复。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几个具体的内容,如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图形的识别等。
2. 教材特点(1)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等,使学生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循序渐进:教材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安排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3)注重实践:教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如认识图形、计量单位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二年级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好奇心强: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愿意主动探索和。
(2)形象思维为主:二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和接受。
(3)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学生开始有自我意识的体现,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需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数学方面需要:(1)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数学。
(2)巩固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加减法运算、图形识别等。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如加减法运算、图形识别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学,提高兴趣。
2.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巩固知识。
3. 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未来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部编人教版】
未来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
这就要求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
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初步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们的劳动;并对劳动者充满尊重和感激之情,向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愿意为他人,为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对人体、植物以及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有积极地探索兴趣,能用小试验、调查、作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能与老师、同学一起对探索的结果进行初步的总结。
(2)教材特点:1、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
2、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
3、教材突现西部教育特色,强调校本开发。
4、力求加强《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社会》两套教材的有机联系。
5、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生活的快乐。
2、了解社区和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
3、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4、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5、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学习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能力:1、体验健康、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乐趣,感受与同学一起的快乐;并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能用观察、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版)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二),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认识角,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 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 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全部乘法口诀, 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 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解决问题的案例和示意图的课件。
2.板书:准备板书好题目,方便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举例介绍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明确问题→理清思路→选择方法→解答问题。
2.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点,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示范1.通过教师示范解题,让学生了解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第四步: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纠正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思路。
第五步: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互相学习分享经验。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导入、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的有机组合,促使学生理解问题本身,积极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一点加以改进。
以上便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019年秋季学期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1. 教材编排注重图文结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以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 本教材游戏较多,通过游戏和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为学生形成积极地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3. 本教材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关注身边最常见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美好的生活和浓浓的亲情,而且还通过延伸、拓展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源远流长的祖国传统节日,关注祖国大家庭其它民族的一些民俗、传统礼仪、积极的民间文化等,集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2.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 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场所》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
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 通过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1 假期有收获(第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
2.通过看图、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教学分析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课文单元统整备课
单元内容概说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
课文侧重于体现一些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小蝌蚪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描绘了其成长过程;《我是什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植物妈妈有办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语文要素布列(要素在课文中梯度分布)
核心素养要点。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较长度”的学习,我对长度和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将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授一些测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cm和1m的长度概念,初步理解线段。
主要特点是: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了解长度单位cm和m,并初步确定1cm和1cm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4、5、学生最初学习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确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学生对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用刻度(限制为整厘米)绘制线段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类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P1,2,示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正方形、三角形、回形针、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全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计算机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计算机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计算机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精心编写的一套教材。
本套教材旨在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教材结构本套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
2.1 单元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软件概念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整体认识。
2.2 单元二:操作系统本单元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环境、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等内容。
2.3 单元三:文字处理本单元主要介绍Microsoft Word的使用方法,包括文档创建、编辑、排版、保存等基本操作。
2.4 单元四:网络应用本单元主要介绍Internet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收发邮件等。
2.5 单元五:电子表格本单元主要介绍Microsoft Excel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录入、表格创建、简单计算等。
2.6 单元六:演示文稿本单元主要介绍Microsoft 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包括演示文稿创建、编辑、播放等。
2.7 单元七:计算机绘画本单元主要介绍绘画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2.8 单元八:音乐与视频本单元主要介绍音乐和视频播放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在娱乐方面的应用。
2.9 单元九:编程启蒙本单元主要介绍编程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编程兴趣。
2.10 单元十:综合实践活动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材特点3.1 实用性本套教材以实用性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本文旨在对最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进行分析。
科学教材是学生研究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内容概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了不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故事、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材特点分析1.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观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
2. 渗透的科学思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贴近生活的内容: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解释现象,使科学知识具有实用性和可感性。
4. 知识与能力并重:教材既注重传授科学知识,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优势1. 深入浅出的语言:教材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消化知识。
2. 紧密结合实践: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
3. 渐进式研究:教材内容按照难易程度渐进分层,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教材改进建议1. 增加生活场景:教材可以更多引入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研究的可应用性。
2. 引入更多探究性问题:教材可以增加一些引导性问题和思考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对于一些实践活动,教材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和观察,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最新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科学思维培养和贴近生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2.认识线段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特点
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以前的教材在出现某个数学概念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抽象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根据课标的精神,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本单元的长度单位,以往都是直接告诉学生“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量”,现在要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3)培养估测意识。
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
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把直线和线段单元在一起,并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引出线段。
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
四、具体单元
1.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
(2)从量化的角度测量物体的长度:选一个物品作测量标准,了解所测物体有多少个测量标准那么长。
(3)通过两方面体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①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左上图)
②用不同的测量标准测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可能相同。
(右上图)得出结论: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同一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量相同,用同一测量标准度量不同长度,得到的测量标准数不同。
所以,在测量、比较长度
时,必须使用同一测量标准。
(4)教材中使用了很多测量标准,最后统一到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一是学生的学具里都有1厘米见方的正方体,二是为了后面引出1厘米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测量、比较的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标准。
不同的国家选用的测量标准也经常是不同的。
做一做
三个题目都是让学生估计或测量每种物品大约有多少个长度单位,由直观逐步抽象。
第1题,方格是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直观地估计出来。
第2题,学生不再使用多个测量标准与被量物体进行比较,而是使用一个测量标准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求学生量完一次后,从前一次量的终点开始测量。
第3题,逐渐过渡到用1厘米的单位长度进行度量,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做准备。
估计时,比第1题难度加深,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
认识厘米
(1)例1中已经引出了将正方体作为统一的单位长度,但每次都拿正方体不方便,由此引出直尺,使学生理解直尺是人们为了方便测量而发明的,尺上的刻度都是统一的。
并用一条线段引出1厘米的长度。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①把正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1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②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设计了估计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2(用厘米量)
教材中给出了量纸条长度的正确方法,但只是其中一种方法,教学时如果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的方法,要给以鼓励。
认识米
(1)米尺的引入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通过用学生尺量黑板,感觉到很麻烦,很自然地引出。
(2)与“1厘米”的认识一样,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①实际观察米尺
②量身高
③量臂展
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
(1)通过用不同的工具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米和厘米的关系。
(2)教材上开始出现卷尺、皮尺(做一做),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并理解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线段
认识线段
教材的单元有所变化,原通用教材:先讲直线,再引出线段:“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
实验教材:用三个直观图直接形象描
述出线段的两个特征:直、有两个端点。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画线段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了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
五、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改编。
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欢迎下载!
新人教版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