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能源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城市高效、环保的能源供应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工程成为解决城市供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其具有中央供热、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渐在各大城市推广。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集中供热工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推广集中供热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可行性分析:通过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可行性和优势。

2.技术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技术可行性。

3.经济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收益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

4.社会可行性:对集中供热工程的社会影响、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其社会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集中供热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集中供热工程的实地调研,了解其运作情况和效益。

3.数据分析: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五、预期成果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报告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集中供热工程在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是城市供热的优选方式。

2.集中供热工程的供热技术、供热网络、管道传输等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

3.集中供热工程的投资、运营成本较低,收益稳定可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4.集中供热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六、研究应用本研究报告的结论可为城市部门在决策和规划集中供热工程时提供科学参考,也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七、研究进度安排1.阶段一:文献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2.阶段二:实地调研,选择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语: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言】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目录】第一部分集中供热项目总论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集中供热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承办单位(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8.企业投资决议;9.……;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六)项目建设地点二、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背景 01.2. 编制依据 (1)1.3. 项目概况 (3)第二章建设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4)2.1.项目建设区概况 (4)2.2. 供热及供热设施现状 (7)2.3. 总体及供热专项规划简介 (11)2.5.存在的问题 (14)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2.7项目建设的目的 (15)第三章热源建设规模及方案 (16)3.1. 现状及近、远期规划供热面积调查、统计 (16)3.2. 热负荷及热负荷需求计算 (16)3.3.热源建设方案确定 (18)3.4. 热源厂址选择 (21)3.5. 推荐厂址现状 (23)3.6. 推荐厂址建设条件 (23)第四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24)4.1.供热介质及供热形式 (24)4.2. 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及设计基础资料 (25)4.4总体布置及竖向布置 (29)第五章供热站工艺、设备设计说明 (30)5.1.热力系统 (30)5.2. 设计范围 (31)5.3. 锅炉、工艺设备选型 (31)5.4. 燃料供应 (36)5.5. 除灰、渣系统 (39)5.6. 烟囱 (40)5.7. 热计量装置 (41)5.8. 供、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41)第六章供热站(锅炉房)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42)6.1.总体布局 (42)6.2. 主体建筑平面布局 (42)6.3. 单体立面效果处理 (43)6.4. 装饰、装修 (43)6.5. 道路、绿化、围墙、煤渣场 (43)6.6.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44)第七章供热站(锅炉房)结构工程设计说明 (45)7.1. 设计遵循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 (45)7.2. 工程概况: (46)7.3. 设计依据: (46)7.4. 建筑分类等级: (46)7.6. 上部及地下室设计: (47)7.7. 地基基础设计: (47)7.8. 结构分析: (48)7.9. 主要结构材料: (49)7.10. 主锅炉间屋盖 (50)7.11. 烟道及烟囱 (50)第八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说明 (51)8.1.设计说明书 (51)8.2. 主要电气设备表 (57)第九章锅炉微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58)9.1概述 (58)9.2系统结构 (59)9.3系统原理 (59)9.4.系统设计 (61)第十章供热管网工程设计说明 (72)10.1供热管网的型式 (72)10.2.供热参数的确定 (72)10.3热力网走向 (72)10.4.热力网型式及敷设方式 (73)10.5.补偿方式 (73)10.6.热力网连接及保温结构 (74)10.7.管材、附件、防腐及保温 (74)10.9. 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83)10.10.水力计算: (83)10.11.水压图 (87)10.12穿越公路及河流、干渠和其他障碍物的措施 (87)10.13重要节点的保护 (87)10.13. 管网土建工程 (88)第十一章换热站 (92)11.1方案原则 (92)11.2换热站原则系统 (92)11.3换热站的设置 (92)11.4换热站设备选型 (93)第十二章主要工程设备、材料汇总 (94)12.1.热源部分主要设备、材料表 (94)12.2.室外供热管网主要设备、材料: (95)12.3换热站设备选型 (95)第十三章供热设施节能专篇 (96)13.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96)13.2.供热能耗现状 (97)13.3.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能耗指标分析 (97)13.4. 供热设备节能技术应用内容 (97)13.5 节能技术应用 (9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104)14.2.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05)14.3. 本项目主要污染设备治理工艺 (106)14.4.本项目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 (106)14.5用水量及污水排放状况 (108)14.6.噪声污染治理 (109)14.7.绿化 (109)14.8.项目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09)第十五章消防、安全及工业卫生 (111)15.1概述 (111)15.2防火防爆 (111)15.3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及其他伤害 (111)15.4防寒防冻及通风 (112)15.5消防 (112)第十六章供热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 (113)16.1供热安全保障 (113)16.2应急预案 (115)第十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16)17.1项目管理机构 (116)17.2工程建设管理 (117)17.3工程使用管理 (118)第十八章工程投资概算及招投标 (119)18.1工程概况: (119)18.3 费用及费率 (121)18.4 工程投资计算 (122)18.5 工程招标 (122)第十九章项目效益分析评价 (127)19.1财务效益分析评价 (127)第二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结论 (131)20.1项目实施计划 (131)20.2建设进度安排 (132)20.3结论 (132)20.4 建议 (132)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某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初步设计1.1.2. 项目建设单位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某供热公司于2002年由政府出资正式成立,是唯一一家有供热资质的企业。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5)一、项目概况 (5)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8)四、结论和建议 (9)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11)一、项目背景 (11)二、政策背景 (12)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及理由 (14)第三章行业分析 (16)一、燃气锅炉的优势 (16)二、燃气锅炉项目的节能性分析 (17)三、城市集中供暖发展状况 (17)四、热用户的现状 (19)五、城市集中供暖的主要问题 (19)六、中国城市供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 (21)七、城市供热发展趋势 (22)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5)一、选址原则和基本思路 (25)二、场址选择 (25)三、建设条件分析 (26)四、场址评价 (27)第五章建设方案 (28)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28)二、技术方案 (28)三、设备方案 (33)第六章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工程 (34)一、总体布置 (34)二、公用辅助工程 (35)第七章节能节水方案 (39)一、编制依据 (39)二、节能措施 (39)三、节水措施 (42)四、项目能耗指标 (43)五、节能评价 (43)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45)一、环境保护标准 (45)二、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45)三、环境保护结论与建议 (47)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8)一、设计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48)二、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48)三、安全措施方案 (48)四、职业安全和劳动卫生预评价 (49)五、消防 (49)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 (53)一、项目建设管理 (53)二、项目组织机构 (53)三、人力资源配置 (54)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进度 (56)一、建设工期 (56)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6)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56)四、质量保证体系 (56)第十二章工程招标管理 (58)一、编制依据 (58)二、概述 (58)三、发包方式 (58)四、招标组织形式 (59)五、招标方式 (60)六、招标情况表 (61)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3)一、投资估算 (63)二、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8)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70)一、财务评价依据 (70)二、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取 (70)三、收入估算 (71)四、成本费用估算 (71)五、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72)六、盈亏平衡分析 (72)七、敏感性分析 (73)八、财务分析结论 (74)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75)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75)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6)三、社会风险分析 (77)四、社会评价结论 (77)第十六章风险分析与对策 (79)一、风险分析 (79)二、风险评估 (80)三、风险防范对策 (81)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3)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83)二、建议 (83)第十八章附表 (85)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木垒县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项目2.项目拟建设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民生工业园3.建设性质本项目为改扩建项目4.建设工期本项目项目建设期:12个月(2016年7月-2018年6月)。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需求逐渐增加。

而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存在着能源浪费、排放污染高、设备维护难等问题。

相比之下,集中供热站能够集中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且设备维护更加方便,因此在城市供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建设一座集中供热站,该供热站将采用燃煤锅炉和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高效供热管道,为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集中供暖服务。

三、市场分析根据对本地区人口结构、气候特点、供暖需求等数据的分析,本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本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供暖需求量大,且周边尚未有集中供热站的建设。

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四、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采用的煤炭燃烧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已在其他地区供热站的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本项目的投资主要包括供热设备采购、供热管道布设和工程建设费用等。

同时,由于煤炭价格相对较低,且煤炭供应充足,供热成本较低,能够实现较好的盈利能力。

3.资源可行性本项目所需的供热煤炭、供热管道材料和人力资源等均能在本地区或周边地区充分获取,具备良好的资源保障条件。

五、风险及其对策1.政策风险由于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强,可能对煤炭燃烧产生一定的限制。

因此,项目方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对供热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转向清洁能源供热。

2.竞争风险随着集中供热站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引入其他竞争对手,加剧市场竞争。

因此,项目方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六、建议1.提高供热设备效率,降低碳排放,转向清洁能源供热,以适应环保政策的要求。

2.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以获取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

3.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供热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供热服务质量。

4.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供热站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提供更加高效、清洁的供热服务。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展开,对相关的市场需求、技术现状、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二、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高温和严寒等极端气候的不断发生,集中供暖作为一种取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已经成为了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与传统的燃气供暖相比,集中供暖具有更加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向低碳生态转型的需求。

综上所述,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对于集中供暖工程项目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三、技术现状分析集中供暖技术主要分为地下供热和地面供热两种方式。

地下供热是将暖气管道埋于地下,并通过热站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这种方式采用的较为普遍。

而地面供热则是将暖气管道直接铺设在地面上,然后通过水泵将热水输送至居民家中。

在技术现状中,虽然设备初投入较大,但后期用电成本低,便于管理且效能持久稳定。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集中供暖工艺将会越来越高效和环保。

四、环境影响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燃烧设备的排放物,比如PM2.5等环境污染物。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重视厂商的排放标准和环保措施,设立必要的监测和治理系统,保障从生产到运输到安装和启用所有环节的环境质量稳定,降低污染性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分析集中供暖工程的经济效益不仅为供热提供良好的条件,更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带来了可观的贡献。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集中供暖可望为投资方带来更高的收益率。

同时,集中供暖还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减少使用者的能源浪费,从而减轻财政负担。

六、总结综上所述,集中供暖工程项目经过市场需求分析、技术现状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后,得出结论:集中供暖工程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建筑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需通过改进技术、完善管理和监控等方式,不断完善集中供暖工程,不断优化集中供暖的收益和效益,实现为民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取暖方式的目标。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集中供热项目2、本项目承建单位:***////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规模:根据企业清洁工艺、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原则,确定本项目的改造内容为:低温循环水换热首站与热力管网,按照最终热负荷设计建设,实现***城区400万平方米采暖用户的集中供热.二、编制依据:本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如下: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城镇热力网设计规范》3、《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4、现行的国家有关技术政策、规程、规范和规定。

5、国务院关于实现节能减排有关文件规定。

6、 ***城区规划及其他资料。

第二节城市概况***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黄河入鲁第一县,当鲁豫两省之交.东临菏泽市牡丹区,南与河南兰考接壤,西北与河南长垣、濮阳隔河相望.总面积1370平方千米,拥有耕地124万亩,总人口79万.现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共有389个行政村、921个自然村.东明历史文化悠久。

有史记载可追溯至夏朝,秦始皇命名为东昏,西汉王莽改制置***.先秦思想家庄周、西汉丞相陈平、东汉丞相卞壶、唐英国公徐懋公、唐宰相刘晏、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北宋宰相张齐贤、明兵部尚书石星以及当代亚洲巨人穆铁柱等东明籍人物在历史长河中各领风骚,为东明增添了灿烂光辉。

东明物产资源丰富。

***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农副产品种类齐全,量大质优.东明劳动力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

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业得天独厚。

东明盛产绿色环保西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副产品,是全国唯一的县级“中国西瓜之乡”、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

东明交通便利,新石铁路横贯东西,106国道穿越南北,高兰、东兰公路从腹地穿过,梁兰公路连接鲁豫,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使东明与黄河北部连成一片。

东岚高速公路使胶东半岛与鲁西连成一线,将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利于东明经济发展。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培训计划: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财务分析
5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金筹措:通过银行贷款、政府资助、企业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
投资估算:包括建设成本、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费用
经济效益: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
集中供热项目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
集中供热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环保要求提高促进市场发展
技术方案
3
技术路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流程:详细描述供热技术的流程和工艺
方案选择: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技术方案
技术参数:列出关键技术参数,并进行必要的技术分析
技术风险:评估供热技术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范围,为后续实施提供基础。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预算等。
采购和招标:按照实施计划进行采购和招标工作,确保项目所需设备和服务的供应。
施工和安装:按照实施计划进行施工和安装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调试和试运行:对项目进行调试和试运行,确保项目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影响项目财务稳定和市场收益的不确定因素,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措施。
财务评价和风险评估
社会效益分析
6
环保和节能效益
减少污染物排放:集中供热项目采用高效环保技术,降低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节约能源:集中供热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项目概况 (1)二、报告编制依据 (3)三、编制范围 (3)四、编制原则 (4)五、技术经济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第三章热负荷 (21)一、供热范围 (21)二、供热面积及热负荷 (22)三、供热总体规划 (29)四、建设规模确定 (31)第四章供热方式及主设备选型 (32)一、供热方式 (32)二、供热介质、参数及连接方式 (34)三、供热厂主设备选型 (35)四、热力系统 (38)五、机械化运煤除灰渣系统 (53)六、供热厂主设备选型 (59)七、燃料供应 (62)第五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64)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64)二、建设条件 (65)第六章工程方案 (68)一、供热厂总平面布置 (68)二、厂区工程方案 (72)三、热力站和热力管网 (98)第七章项目节能措施 (126)一、节能措施综述 (126)二、工艺节能措施 (127)三、给水排水专业节水节能措施 (127)四、电气专业技能措施 (128)五、各系统监测与控制 (130)六、其他节能措施 (131)第八章环境保护 (132)一、烟气治理 (132)二、噪声控制 (134)三、废水治理 (137)四、灰渣处理 (137)五、生活垃圾 (137)六、厂区绿化 (137)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39)一、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139)二、消防 (142)第十章项目管理与招投标方案 (146)一、项目管理及人员编制 (146)二、项目招投标 (149)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154)一、建设工期 (154)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54)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155)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156)一、编制说明 (156)二、投资估算 (159)三、资金筹措 (161)第十三章经济效益分析 (162)一、编制依据 (162)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62)三、收入估算及税金 (162)四、运行成本估算 (163)五、利润总额及分配 (165)六、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66)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167)一、社会效益 (167)二、环境效益 (167)三、节能效益 (168)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169)一、结论 (169)二、建议 (170)附表:附表1 总投资估算表附表2 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3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4 销售收入、增值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7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8 资产负债表附图:附图-01 **镇镇供热体系现状图附图-02 **镇镇供热区域划分图附图-03 供热厂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一)附图-04 供热厂总平面布置图(方案二)附图-05 供热厂热力及水处理系统图附图-06 供热厂原则性燃烧系统图附图-07 主厂房±0.000层设备布置图附图-08 主厂房+6.000层设备布置图附图-08a 运煤层平面图附图-08b A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c B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d C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8e D型热力站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09 主厂房布置剖面图附图-10 供热厂水平衡图附图-11 供热管线布置图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县**重点镇集中供热工程(二)项目建设单位县**(三)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镇中心区南部,厂区北侧为**路,西侧为**古路,东侧为**庄村。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项目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寒冷的冬季,供热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

为了提高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建立集中供热项目的可行性,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市场需求一直存在。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供热需求的增加,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集中供热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采用热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热交换器,然后通过管道将热能送达用户处。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还能够提高供热效率。

除此之外,集中供热项目还采用了现代化的供热设备和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供热状态,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虽然需要一定的投资,但长期来看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首先,该项目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从而节约能源成本。

其次,集中供热项目还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供热服务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因此,该项目具备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五、社会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项目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供热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该项目还能够减少燃煤等传统供热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六、风险评估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集中供热项目也不例外。

主要风险包括能源供应不稳定、管道损坏和恶劣天气等。

为了规避和减少这些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并进行长期监测和维护。

七、可行性建议综合以上分析,集中供热项目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建议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定供热区域的选择和热网布局;同时,还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加强监管和管线维护,确保供热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设目的
提供稳定、高效的供热服务
01
通过建设集中供热项目,为城市居民和工业园区提供稳定、高
效的供热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02
采用先进的供热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
耗,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03
通过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吸引相关产业入驻本地区,促进区
其竞争优势和劣势。
02
竞争格局
分析当前集中供热市场的竞争格局,包括市场集中度、竞争层次、价
格水平等方面。
03
竞争策略
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如产品差异化、市场定位
、渠道策略等。
04
集中供热项目方案及规模
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热源选择
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能源结构和资源条件,选择合 适的热源,如燃煤、燃气或可再生能源等。
集中供热项目可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集中供热项目可以获得政府和社区的支持和 认可,有助于推动项目的实施和运营。
09
集中供热项目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政策风险
国家或地方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项目产生不利影 响。例如,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 ,导致项目成本上升。
税收收入
集中供热项目可以为企业和政府带 来稳定的税收收入,进一步促进经 济发展。
社会效益评价
环境保护
能源安全
集中供热可以减少分散式供热的能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
通过集中管理和利用能源资源,可以提高能 源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单一能源来源的 依赖。
社区发展
社会认可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1 项目背景 (4)1.2. 编制依据 (4)1.3. 项目概况 (5)第二章建设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6)2.1.项目建设区概况 (6)2.2. 供热及供热设施现状 (7)2.3. 总体及供热专项规划简介 (9)2.5.存在的问题 (10)2.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7项目建设的目的 (10)第三章热源建设规模及方案 (11)3.1. 现状及近、远期规划供热面积调查、统计 (11)3.2. 热负荷及热负荷需求计算 (11)3.3.热源建设方案确定 (12)3.4. 热源厂址选择 (13)3.5. 推荐厂址现状 (14)3.6. 推荐厂址建设条件 (14)第四章初步设计总说明 (15)4.1.供热介质及供热形式 (15)4.2. 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及设计基础资料 (15)4.3设计概述 (17)4.4总体布置及竖向布置 (17)第五章供热站工艺、设备设计说明 (18)5.1.热力系统 (18)5.2. 设计范围 (18)5.3. 锅炉、工艺设备选型 (18)5.4. 燃料供应 (21)5.5. 除灰、渣系统 (22)5.6. 烟囱 (22)5.7. 热计量装置 (23)5.8. 供、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23)第六章供热站(锅炉房)建筑工程设计说明 (23)6.1.总体布局 (23)6.2. 主体建筑平面布局 (23)6.3. 单体立面效果处理 (23)6.4. 装饰、装修 (24)6.5. 道路、绿化、围墙、煤渣场 (24)6.6.建筑项目主要特征 (24)第七章供热站(锅炉房)结构工程设计说明 (25)7.1. 设计遵循的现行主要标准规范: (25)7.2. 工程概况: (25)7.3. 设计依据: (25)7.4. 建筑分类等级: (25)7.5. 主要荷载取值: (25)7.6. 上部及地下室设计: (26)7.7. 地基基础设计: (26)7.8. 结构分析: (26)7.9. 主要结构材料: (27)7.10. 主锅炉间屋盖 (27)7.11. 烟道及烟囱 (27)第八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说明 (27)8.1.设计说明书 (27)8.2. 主要电气设备表 (30)第九章锅炉微机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31)9.1概述 (31)9.2系统结构 (31)9.3系统原理 (32)9.4.系统设计 (33)第十章供热管网工程设计说明 (37)10.1供热管网的型式 (37)10.2.供热参数的确定 (38)10.3热力网走向 (38)10.4.热力网型式及敷设方式 (38)10.5.补偿方式 (38)10.6.热力网连接及保温结构 (38)10.7.管材、附件、防腐及保温 (39)10.8. 管网安全性分析 (42)10.9. 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43)10.10.水力计算: (43)10.11.水压图 (45)10.12穿越公路及河流、干渠和其他障碍物的措施 (45)10.13重要节点的保护 (45)10.13. 管网土建工程 (45)第十一章换热站 (47)11.1方案原则 (47)11.2换热站原则系统 (47)11.3换热站的设置 (47)11.4换热站设备选型 (48)第十二章主要工程设备、材料汇总 (48)12.1.热源部分主要设备、材料表 (48)12.2.室外供热管网主要设备、材料: (49)12.3换热站设备选型 (49)第十三章供热设施节能专篇 (49)13.1.用能标准和设计规范 (49)13.2.供热能耗现状 (50)13.3.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能耗指标分析 (50)13.4. 供热设备节能技术应用内容 (50)13.5 节能技术应用 (50)第十四章环境保护 (53)14.1.环境现状 (53)14.2.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53)14.3. 本项目主要污染设备治理工艺 (54)14.4.本项目主要污染治理措施及效果 (54)14.5用水量及污水排放状况 (55)14.6.噪声污染治理 (55)14.7.绿化 (55)14.8.项目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55)第十五章消防、安全及工业卫生 (56)15.1概述 (56)15.2防火防爆 (56)15.3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及其他伤害 (56)15.4防寒防冻及通风 (57)15.5消防 (57)第十六章供热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 (57)16.1供热安全保障 (57)16.2应急预案 (58)第十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59)17.1项目管理机构 (59)17.2工程建设管理 (59)17.3工程使用管理 (60)第十八章工程投资概算及招投标 (60)18.1工程概况: (60)18.2编制依据: (60)18.3 费用及费率 (61)18.4 工程投资计算 (61)18.5 工程招标 (61)第十九章项目效益分析评价 (64)19.1财务效益分析评价 (64)第二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结论 (66)20.1项目实施计划 (66)20.2建设进度安排 (66)20.3结论 (67)20.4 建议 (67)第一章总论1.1 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XXXX集中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1.1.2. 项目建设单位XXXXXX1.1.3. 项目建设单位简介XXXXXX供热公司于2002年由政府出资正式成立,是XX部唯一一家有供热资质的企业。

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1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供热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项目地点:某镇双合兴村主管单位:某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建设单位:某供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2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1.2.1工程概况某镇是全国500个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也是自治区"百镇千村"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自治区二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音乐家某烈士陵园距镇中心不足一公里。

某镇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3.34万人。

近些年来,某镇坚持旧城区改造和开发建设新城区并举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快小城镇基础建设步伐,镇区内旧城区改造与新城区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镇区内给水、供电、排污等工程有序开发,镇区绿化、硬化面积明显增多,文化中心广场已经开发建设完成。

镇区内现有住宅楼面积6万平方米,企事业楼房面积2万平方米,在建楼房工程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1.5万平方米,镇中小学和医院3.5万平方米)。

1.2.2工程规模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某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根据镇内2集中供热站及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楼房规划和功能分区、镇内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在供热范围内建设40T集中供热锅炉房,(20T 锅炉两个)总投资9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

1、供热范围内建设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10.5兆瓦;2、项目实施后,某镇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16万平方米;3、本项目将敷设某镇镇区供热管网:7.3Km。

1.3项目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1)《某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某镇基础资料汇编》;(3)《某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5-2020);(4)某镇镇区现状图;(5)热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

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职别姓名签章日期法定代表人赵景孔技术总负责人刘筑雄项目总负责人王有富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二O 一O 年六月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参加编制人员姓名职务在本工作中作用王有富普富兵张存英张洪杰代兵许冬宋永刚赵炬任亚静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热力专业负责人、设计人热力专业设计人热力专业设计人经济专业负责人电气专业负责人给排水专业负责人暖通专业负责人总图专业负责人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前言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几年来新密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城市集中供热建设滞后,为改变此种现状,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编制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名称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城市公用基础设施4、集中供热范围密州大道以西,嵩山大道以北,屏阳路和规划一路以南,荥密路以东区域等,并向嵩山大道以南部分需要供热的用户供热。

考虑实际状况,本工程供热范围不包括西部规划的工业负荷,待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扩建热源厂,建设蒸汽锅炉来满足工业区的生产负荷。

5、热源及供热能力新密市西城区热源厂3×58MW 建成后,额定工况对外供热174MW,供应130/70℃的高温热水,向城区东部。

中部和西部用户供热。

预留二(三)台锅炉位置。

6、热负荷新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供热面积为330.08×104 ㎡,到2017年设计热负荷166.51MW,设计流量为2390t/h,年供热量为121.96×104GJ。

到2017 年以后热源厂一期工程可以达到满负荷运行。

7、项目建设内容一期热水管网共设82 座水-水热力站, 管道长度为55.036km,供热半径为8.24km,最大管径为DN700。

万荣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荣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山西万荣县集中供热工程2、项目建设单位:山西万荣县热力公司3、建设地点:山西万荣县县城4、可研编制单位:山西国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1.2 项目建设依据1、《山西万荣县关于县城集中供热项目申请报告》2、万荣县环保局《关于万荣县集中供热项目的批复》3、山西万荣县热力公司就编制“山西万荣县集中供热工程”的委托书4、山西万荣县城区规划及现状资料5、山西鑫峰煤化有限公司规划及现状资料6、《山西鑫峰煤化有限公司60万吨焦炉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3 项目建设理由山西鑫峰煤化生产有大量的废焦炉煤气及高温废气放出,除本厂自身利用外,其余要燃烧排放,废气经过除尘降温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万荣县城区居住区及工业园区采用燃煤小锅炉采暖,工业用蒸汽又采用燃煤蒸汽锅炉自备,效率低,环保排放难于达标。

如能利用焦炉煤气燃烧及废气的余热利用来生产蒸汽,全年可供工业园区工艺用汽,又可在夏季作为中央空调机组制冷动力(应将原水冷机组改为溴化锂制冷机组);在冬季可供居民区、公共场所和工业园区采暖。

因此采用利用多余焦炉煤气和高温废气来制备蒸汽供热是一项具有节能、环保的项目,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对提高万荣县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1.1.4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万荣县热力公司是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新组建的一家供热公司,现有职工人数80人,其中技术工人70人,主要负责万荣县城区的供热,其热源为山西鑫峰煤化有限公司60万吨焦化厂排出的大量的焦炉煤气,可利用的废气量11万Nm3/h,废气温度700℃-900℃;焦炉煤气气量8000 Nm3/h,热值:16MJ/Nm3。

企业建设初期就在焦化厂烟囱北侧预留有余热锅炉房位置,厂区水、电、消防齐备,为企业发展预留较大空间。

1.2 项目概况1.2.1 项目区位及供热状况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汾河交汇处。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而供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温暖和舒适度。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供热方式还是分散供热,存在着供热覆盖面小、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推动城市供热系统的升级,建设集中供热站(锅炉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设一座集中供热站(锅炉房),通过锅炉房的集中供热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

锅炉房将采用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供热市场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人们对供热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而集中供热站能够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3.经济可行性该项目建设投资较大,但可以通过提供供热服务收取用户费用,保证项目的经济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

并且,由于供热覆盖面积增大,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从长远来看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效益四、建设方案1.选址:选取可供规划的土地,具备供热管网布设条件。

2.设备选择:选择先进高效的供热设备,确保供热效率和运行安全。

3.管网布设:根据居民用热需求,合理布设供热管网,确保供热覆盖面广。

4.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保证供热站的正常运行和供热服务质量。

五、风险分析1.市场竞争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可能出现其他供热公司的竞争。

但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供热服务,可以保持竞争优势。

2.技术风险:供热设备可能存在故障和维修问题。

但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和技术升级,可以减少技术风险。

3.资金风险:项目建设投资较大,可能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但可以通过与投资方合作或寻求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六、项目前景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供热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集中供热站(锅炉房)作为一种先进的供热方式,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通过提供稳定的供热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减少能源浪费和大气污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敦化市集中供热工程1.1.2项目主管部门:敦化市建设局1.1.3项目承办单位:敦化市供热公司1.2设计依据及范围1.2.1设计依据a.敦化市人民政府2000年6月下发的《关于实施敦化市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文件。

b.由省规划院及敦化市规划院城建局共同编制的《敦化市城市整体规划》c.由敦化市建设局提供的市区建筑面积分布d.关于敦化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建设书的批复。

1.2.2设计范围在本可研报告中,主要核实热负荷,锅炉房规模及锅炉选型,厂址建设条件,燃料供应和本工程其它一些设想,一级管网及换热站设计,并作出经济效益分析及投资估算。

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水文工作,锅炉房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列入本可研范围。

1.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3.1城市概况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东经128°14’,北纬°22’,西距长春市337公里,东距图门市、延吉市191公里,是吉林省的新兴城市之一,敦化市为延边地区所管辖,并列入西部大开发行列。

目前,敦化市已形成了以木制口加工,医药制造业为主导的包括机械,纺织,水电等多元化工业格局,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四户,五千万以上企业15户。

市区现有人口20万人,建城区面积给10平方米公里。

现有工业企业用户200余家。

1.3.2自然概况敦化市座落在牡丹江河谷冲积平原上,市区周围群山环绕,牡丹江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经市区,城市北侧还有小石河流过,形成风景的北围山城。

敦化市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多西北风。

年平均气温3.2℃,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38.3℃,最大冻土深度1.77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19毫米。

1.4建设必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敦化市工业得到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以完善,住宅、给水、排水、道路、小区建设,城市绿化已排在省内前列。

唯有市区供热还维持在原有小锅炉分散供热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供热系统是城市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是集中供热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城市节约能源、保障居民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对集中供热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技术是指通过热网将热源和热用户连接起来,实现对于城市内多个房屋或建筑的加热需求。

这种技术可以使得能源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在技术上,集中供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源选择热源是集中供热系统的核心部分,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传统的热源方式主要是锅炉或者热电联产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存在着燃烧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

目前,新型的清洁能源热源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热网系统热网系统是集中供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管道、阀门、水泵等。

其设计需要考虑到热损失、管道损坏等因素,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设计出不同规模的热网系统。

3.热用户热用户是指使用热能的建筑或房屋,其数量和使用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保证热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在热用户处设置换热器、调节阀等设备,以达到室内温度的控制。

三、经济可行性分析集中供热工程的经济可行性主要考虑投资回报周期、成本收益比等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1.投资回报周期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涉及到资金投入,其投资回报周期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0年。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投资成本集中供热系统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热源建设、管网建设和热用户建设等方面,其中热源建设和管网建设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热源建设需要考虑到热源的选择和建设成本,管网建设则需要考虑到距离、管道材料等因素。

3.经济效益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和污染减排等方面。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供热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供热方式存在供热面积广、投资大、供热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建设集中供热工程,为城市提供高效、便捷的供热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计划在市区建设一套集中供热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供热设备、供热管网、供热站等。

项目建设规模为XX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XXX万元。

三、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根据市区人口结构和供热面积情况分析,市区对集中供热的需求正在增加。

传统供热方式存在供热不均匀、供热效果差等问题,市民对于集中供热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本项目的市场需求稳定且具有增长潜力。

2.竞争分析目前市区内已有几个供热公司提供集中供热服务,竞争较为激烈。

然而,由于本项目采用先进的供热设备和技术,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供热服务,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3.政策环境国家对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供热行业的发展。

同时,国家也对集中供热工程给予支持和优惠政策,这对于本项目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供热设备选择本项目计划采用先进的燃气供热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

与传统的锅炉供热方式相比,燃气供热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区供热需求。

2.供热管网设计供热管网是集中供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布置。

通过科学的管网设计,能够减少热损失和系统阻力,提高供热效果,降低供热成本。

3.供热站建设供热站是供热工程的核心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合理布局。

通过优化供热站的结构和设计,能够提高供热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供热服务费用。

根据市区供热价格和预计供热面积,可初步估算出项目的盈利能力。

考虑到市区供热需求的增长,以及本项目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几年内能够稳定盈利。

六、风险分析1.技术风险供热设备和管网的建设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存在技术风险。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集中供热是一种以集中供热站为核心,通过管网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的供热方式。

相比于分散式供暖方式,集中供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二是实现供热过程中的专业化管理,提高供热质量和可靠性;三是减少了用户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成本,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进行了一份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报告。

1. 技术可行性:基于目前的技术条件,集中供热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满足供热需求。

供热站的建设、管网的布局、热能的传输等关键技术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

2. 经济可行性:从经济角度来看,集中供热能够降低热能成本。

由于供热站利用大型锅炉或其他能源设备进行供热,相比于分散供热方式中多个小型锅炉的总成本,集中供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能源采购成本。

3. 环境可行性:集中供热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供热站中可以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物质能源等,降低传统分散供热方式中燃煤所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热能的集中供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社会可行性:集中供热能够提高供热质量和可靠性,保证用户的舒适度。

供热站经过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可以避免供热中断和设备故障等问题,提高供热服务水平。

此外,集中供热还能够减少用户个体设备的维护及更新成本,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5. 政策法规可行性: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集中供热的政策和法规。

例如,《华北地区清洁取暖行动方案》提出,在华北地区要有序推进集中供热改造,加快煤改气、煤改电等工作。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和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

然而,也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实施条件,如区域的能源情况、客户需求、建设成本等因素,综合评估集中供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最终确定是否选择集中供热作为供热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1.1 项目名称:五家渠市B区集中供热工程,其中包括:新建1台29MW(40t/h)和2台46MW(65t/h)集中供热站(锅炉房)1座,一次水热网13.015公里,热力站(换热站) 11座。

1.2 城市及建设区概况五家渠市是农六师的师部所在地,是全师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位于农六师的中部,南距乌鲁木齐市32公里,东南距米泉市18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公里,处于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内。

市域面积710平方公里,规划区25平方公里,现辖五家渠、梧桐、蔡家湖3个镇、1个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为9.1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6万人。

五家渠有50多年的历史。

解放前,有杨、冯、杜等5户人家,为种地从老龙河引出一条大渠、人称“五家渠”。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在此地开荒;1952年“五家渠”开始被作为地名使用;1953年11月,“五家渠”被作为自然镇名称沿用到2002年。

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五家渠建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管理。

2004年1月19日,五家渠市正式挂牌成立。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圈园林化生态城市,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

在城市圈经济发展中,坚持农业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开放立市,尽快把五家渠建成特色农副产品的输送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2002-2005年均增速16%,占农六师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4:46,2002年-200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亿元城市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南有乌五、昌五公路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乌奎高速公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以及乌鲁木齐火车站、国际机场相连,北有省道甘莫公路横穿市区。

经过几代兵团职工的艰苦努力,五家渠从过去五户人家发展成为功能较为齐全,现已建成了以农六师师部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以长征路和天山路交叉口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东南部沿猛进水渠以西由兵团团校、兵团政校、党校等聚集的教育区,及在城市西北、西南部以青湖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威特公司等为主的工业区,和南屯路以南的旅游度假区等共同组成的近6.8平方公里集旅游、居住、办公、商贸、文化娱乐、工业为一体的初具规模的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五家渠市还是天山北麓城市产业带中的重要城镇之一,肩负着与周围城镇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也具有承上启下、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拟建项目在五家渠市规划B区范围内。

B区为五家渠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开发的区域,随着新建市政府办公设施的建成,B区的发展速度将逐步加快。

因此,五家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城市建设整体水平的集中体现。

1.3 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五家渠市坐落于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处东经87°33′22″~87°34′10″,北纬44°08′18″~44°11′06″,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南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48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公里,东距米泉市22公里,距阜康市63公里。

全市域土地面积822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90391人,目前下辖一零一团、一零二团和一零三团以及一些师直属单位。

五家渠市地处乌鲁木齐市远郊,通过乌五公路可以方便地到达机场、铁路,并与216、312国道相连。

与附近城市联系方便,与农六师各垦区有公路相通。

市域中部地区属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由东南向西北自然倾斜。

市域北部属冲积洪积下部,部分为湖相沉积,北部、东部已深入风积沙丘地区,地势平坦。

全市域内地表坡降自南向北由5%到1%不等。

2、气候、水文条件:五家渠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春季气温回升不稳定,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

年平均温度6‴,一月平均气温-18‴,七月平均气温25.4‴。

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40‴。

≥10‴年均积温3490‴。

年均降水量为160mm,年均蒸发量2000mm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141cm。

其统计数据为:年平均气温: 6.0‴冬季平均气温: -8.5‴极端日最高气温: 43.0‴极端日最低气温: -40.0‴冰冻深度: 1.5m夏季主导风向: 西北风冬季主导风向: 东北风地震烈度: 7度市区南部青格达湖(猛进水库)地区为潜水溢出带,地势低平,历史上多湖泊,属冲积沼泽平原,猛进水库北西侧属冲洪积平原。

3. 工程地质:五家渠位于天山山脉以北,准噶尔盆地南缘,处于第四世纪冲击平原的下游。

土层为冲击相的第四世纪沉积物,地质情况较为单一,层次明显。

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20—150Kpa。

该地区没有进行系统的工程地址普勘,仅有一些单体建筑详勘钻孔资料。

依据若干钻孔资料看,该地区由上到下个层工程地质分为如下若干层次:第一层:杂填土,有些地区缺。

含炉渣、碎石。

第二层;粘土层。

第三层:粉沙层。

第四层:粘土层。

第五层:粉沙层。

该地区属于地震防烈度7级地区1.4 社会经济概况五家渠市是农六师的师部所在地,是全师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位于农六师的中部,南距乌鲁木齐市32公里,东南距米泉市18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公里,处于乌鲁木齐七城市经济圈内。

市域面积710平方公里,规划区25平方公里,现辖五家渠、梧桐、蔡家湖3个镇、1个开发区、3个街道办事处。

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为9.1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6万人。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2002-2005年均增速16%,占农六师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4:46,2002年-200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7亿元。

1.5 城市环保状况经调查,五家渠市除A区已建成1座1*40t/h+1*65t/h集中供热站集中供热外,其余均为分散式供热,A区现有分散锅炉房57座, B区现有分散锅炉房12座, 两区合计69座,小烟囱73个,多为小于10t/h 的燃煤锅炉,烟尘排放形式基本上都为低空排放,气流的扩散能力差,加上采暖用煤(铁厂沟煤矿)挥发份很高,为35.0%~46%,所以烟尘污染较为严重,有些小锅炉没有消烟除尘设备或除尘设备除尘效率低,运行时烟尘直接向空中排放,加剧了城市污染程度。

如果继续以分散方式供热,环境势必更加恶化。

1.6 城市供热简介:五家渠市的能源构成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城市冬季供热仍以燃煤为主,供热方式除已建成的A区集中供热站对A区和B区部分采暖面积实行集中供热外,其余主要以小型分散燃煤锅炉房,大部分平房和少数楼房使用火炉取暖,设备利用率及能源利用率很低。

锅炉房大多是各单位自行建设的小锅炉,多为临时工烧锅炉,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随着城市建筑面积的不断增加,如继续按照现行的分散供热方式,还需增加许多小锅炉房,重复投资严重,并且占用大量土地,能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必将日益严重。

因此,在五家渠市全市范围内修建集中供热设施已迫在眉睫。

1.6.1、供热锅炉房现状:五家渠市2006年前现状供暖面积的统计资料表明,市区内共有冬季燃煤取暖的小锅炉房69个,小锅炉110台。

总吨位 229t/h,供暖面积74.95万平方米(见附表)。

1.6.2 供热区域划分:根据五家渠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的规划原则。

城区供热采用集中供热,以居住、商业、办公、高教等区城为主(工业建筑另行安排)。

供热系统的建设综合考虑近、运期有机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

共划分A、B、C、D四个供热分区:1.7存在的问题1.除A区已建成的集中供热站外其它供热区域内现状供热系统无统一的规划管理,锅炉房布置零乱,各单位、各部门分散独立供热,没有实施统一管理、无法实现供热集中调度,无法合理利用能源,更无法满足市政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

2.部分锅炉房采用干式除尘,除尘效率低,烟囱数量多、高度低,冬季供暖期粉尘及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大部分锅炉房锅炉容量小、热效率低、能源利用率差造成煤耗、电耗大。

4.大量小锅炉房分散于市区各个位置,煤、灰渣在城市道路上交叉运输,既影响市区交通,加重了城市运输负担,而且又影响市容卫生,造成二次污染。

5.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市政府往B区的迁移、A、B两个区大量房地产的开发,新增建设项目增多,现有大部分锅炉房已满足不了供暖要求,如果还延续分散供热形式,势必会造成小容量,低效率的锅炉房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成年年扩建,年年供热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局面。

因此,加快城市的供热规划,按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环保联片的建设供暖设施来满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取缔大小林立的分散锅炉房,节约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环境,根治大气污染,彻底解决供热面积不断增长与供热需求的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1.8 建设集中供热工程的必要性1.改变现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五家渠市现有采暖设施除A区建成的集中供热站对A区和B区部分采暖面积实行集中供热外,其余均为分散式供热,一部分楼房为小型锅炉供暖,大部分平房使用火炉取暖,设备利用率及能源利用率很低,A、B区现有小型燃煤采暖锅炉110台,共计约229t/h,未纳入集中供热的现状采暖面积74.95万m2,大多数为蒸发量10t/h以下的蒸气炉和热水炉,甚至0.5t/h的茶水炉也被用来采暖。

锅炉房大都是各单位自行建设,且部分锅炉房设备陈旧,有的已超负荷运转,大多用临时工烧锅炉,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面积不断增加,如继续按照现行的分散供热方式供热,还需再增加小锅炉房,重复投资严重,并且还需占用大量土地,能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将日益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五家渠市政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发展市区建设的基础上。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加以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日臻完善。

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集中供热是保护环境,消除因冬季分散小锅炉燃煤取暖造成对大气环境及周边地区粉尘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生态资源平衡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五家渠市目前在集中供热方面还十分薄弱,冬季采暖多为分散小锅炉,煤耗大,污染严重。

因此搞好五家渠市的集中供热工程对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为五家渠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2.改善环境,根治污染,节约能源五家渠市的发展定位是:中国西部绿色经济文化产业城市,乌鲁木齐城市圈园林化生态城市,乌鲁木齐近郊具有军垦特色的现代化卫星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