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合集下载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最新版)目录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5.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意义与展望正文一、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定义与目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一种通过系统采集地表疏松覆盖物样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土壤异常,以达到矿产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为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方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样:按照一定的采样密度和方法,采集地表土壤样品。

常见的采样方法有网格采样、随机采样等。

2.样品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如干燥、研磨、过筛等,以满足分析要求。

3.分析: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中元素含量。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X 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4.数据处理与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土壤元素分布图,结合地质背景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土壤异常的原因,推测潜在的矿产资源。

三、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与标准为了保证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199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于 1995 年 1 月 27 日首次发布,于 1995 年 12 月 1 号实施。

此规范包括野外工作、采样工作及编录、加工及管理等内容。

最新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DZT 0145-2017)》。

四、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领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矿产资源勘查: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以初步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2.环境保护: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为土壤污染监测和污染源追踪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环境保护。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调局2006)

1比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调局2006)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XX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12月各大区各位区调主管专家:本《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求区调、矿产专家意见修改后,又经2006年12月13-14日宜昌会议上充分讨论审定定稿的,现发给你们。

如在使用中还有修改意见,望及时将意见以文字形式(电子文档)告知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于庆文。

Email: yqingwen@yqingwen@《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组2006-12-22目录目录 (i)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2)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2)3.2 工作程序 (2)3.3 基本准则 (2)4 资料收集与利用 (3)4.1 地形资料准备 (3)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4)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 (4)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5)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6)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7)5 野外踏勘 (7)6 设计编审 (8)6.1 设计编写 (8)6.2 设计审查 (8)7 调查内容 (9)7.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9)7.1.1 沉积岩 (9)7.1.2 火山岩 (10)7.1.3 侵入岩 (11)7.1.4 变质岩 (12)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 (13)7.1.6 第四纪地质 (13)7.2 地质构造调查 (14)7.3.1 异常查证 (15)7.3.2 矿产检查 (15)7.3.2.1 概略检查 (15)7.3.2.2 重点检查 (16)7.4 环境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17)7.5 旅游地质一般调查内容 (18)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8)8.1 测制目的 (18)8.2 布设原则 (18)8.3 类型及测制内容 (19)8.3.1 沉积岩剖面 (19)8.3.2 火山岩剖面 (19)8.3.3 侵入岩剖面 (19)8.3.4 变质岩剖面 (19)8.3.5 第四纪地质体剖面 (20)8.3.6 混杂岩剖面 (20)8.3.7 构造地质剖面 (20)8.3.8 矿化(体)带剖面 (21)8.4 测制精度要求 (21)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22)9.1 部署原则 (22)9.2 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23)9.2.1 地质点和地质观测路线 (23)9.2.2 野外手图和地质图地质体标定 (24)10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24)11 资料整理与野外验收 (25)11.1 资料整理 (25)11.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6)11.3 野外验收要求 (27)12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28)12.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 (28)12.2 成果图件编制 (29)12.2.1 地质图编制 (29)12.2.2 矿产图(成矿预测图)编制 (29)13 数据库建设要求 (30)13.1 原始资料数据库 (30)13.2 最终成果数据库 (30)14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31)14.1 提交资料要求 (31)14.2 成果评审要求 (31)14.3 资料归档要求 (31)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3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8)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41)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43)前言本标准以地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以3S等高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原有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针对不同区带的地质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研究确定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工作流程、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要求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附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一、野外工作准备1、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查明测区内矿产登记及矿山、民采等情况。

2、研究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化探普查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依据。

要重点研究本测区范围内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异常分布地区所处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

也应研究区内1:200000化探异常查证的有关资料。

3、根据收集的前人工作成果及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成果资料不足时必须补做实验,选择在本区进行1:50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

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在1:50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查,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床及周围不少于10km2的范围内进行方法试验。

取样时要避免人为污染和人为因素。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介质、采样深度、层位、加工粒度、指示元素及指标等。

4、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应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理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

在一个1:50000图幅中或在一个成矿远景区(带)的几个图幅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化探方法,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方法试验证明,确因条件不同,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允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探方法。

2、水系沉积物测量a水系沉积物测量。

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应充分利用。

b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

我国南方雨量充沛,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

1:5万化探规范

1:5万化探规范
c.根据已掌握的前人在本测区内进行的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或岩石测量等情况,选择在本区进行1:50 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考虑在1:50 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勘,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区进行方法试验;
4.2.5 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般可采用地形图定点。先在1;25 000或1:50 000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o.5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o.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如在某1:50 000测区内编号为3的采样大格中各采样点的编号如图1所示。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c.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km2。点线距为100×20m~500×20m。
附录F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参考件)61

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资料性附录)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F.1 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指标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值。

F.2 21 个省市区1450 件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砷(As)、镉(Cd)、汞(Hg)、铅(Pb)、铬(Cr)、镍(Ni)、铜图F.1 大气干湿沉降物中As、Cd、Hg等元素沉降通量频率分布图(Hg和Cd:g/m2·a,其他元素mg/m2·a)(Cu)、锌(Zn)沉降通量频率分布见图F.1,多数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F.3 按照对数正态分布,表F.1给出了各元素沉降通量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大值、最小值及0.5 %、5 %、10 %、25 %、50 %、75 %、90 %、95 %、99.5 %等百分位统计值。

F.4 对全国中东部主要农耕区150万km2范围内的375 000个0~20 cm表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统计显示,土壤中砷、镉、汞等8 个有害元素平均含量见表F.2。

F.5 按照10 年、20 年和30 年时间段,由大气干湿沉降导致表层土壤中砷、镉等有害元素含量达到GB 15618的二类土壤限量值,则砷、镉、铬等有害元素的大气沉降通量值见表F.2。

F.6 对比表F.1和表F.2可以看出,以现今土壤镉、汞等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19 mg/kg和0.07 mg/kg为起点,10 年后土壤镉、汞等元素含量分别达到0.30 mg/kg和0.30 mg/kg的二级土壤标准,则镉、汞大气沉降通量值应为2 mg/m2·a和5 mg/m2·a。

F.7 在大气干湿沉降通量频率分布图上,镉相当于86.3百分位数上的大气沉降通量值,汞相当于92.9百分位数上的大气沉降通量值;而其他元素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值远远低于要达到二级土壤环境质量限定值。

如,通过10 年大气沉降,砷达到二级土壤限定值所要求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为464 mg/m2·a,而现今实测到的砷大气干湿沉降通量最大值为278.7 mg/m2·a。

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四)、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
在中低山-丘陵区深林-草原区,地势总体 较平坦,基岩裸露较差。Ⅲ级水系和Ⅱ级 水系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用于1∶5万地 球化学普查的Ⅰ级水系不发育。这样可参 照1∶20万区域化探及邻区的工作方法,结 合调查区的景观特点和地质矿产特征,采 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不规则测网 和规则测网。
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常在踏勘阶段一并进行。
(3)专题试验:是解决某些专门性的问题所进 行的试验,如为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所进行 的试验、新的化探方法的试验等,这种试验进行的 时间视需要而定。
在踏勘试验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工作设计。工作 设计对工作的目的任务、化探方法选择的依据、工 作方法、质量要求、工作量及进度计划、最后提交 的成果都应阐明。工作设计是指导化探工作开展和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行动计划。工作设计编制完毕 并经上级批准后即执行。
野外工作开始前,按GPS定位仪说明书要求,设 定符合工作区经、纬度条件的坐标调整参数,对 GPS初始化;根据工作区内已知三角坐标点坐标 进行校准,校准误差精度要求小于15m,在图幅 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 m,在图上不大于1mm。
要求保留采样全程航迹,便于进行监控采样质量; 航迹自动生成点时间间隔为2分钟;遇电力不足或 GPS内存较小时,要保证每个采样点前后均有5个 航迹点。
当开展化探工作缺乏依据或为了选择合适的方 法与技术,以及研究化探找矿种的特殊问题时,可 先进行试验。试验工作有以下几种:
(1)方法试验:是解决化探方法的有效性。通 过试验了解异常发育的基本特征,确定何种化探方 法最适用。
(2)技术试验:是解决某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 技术,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如采用怎样的采样 和样品加工处理方法,选择哪些指示元素和分析方 法等才比较适宜。

化探规范1:5万

化探规范1:5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a.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

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l:100 000、1:200 000或1;50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点/km2、(0.25—1点)/km2或(0.04~0.08点)/km2;b.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5 000—1:5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点)/km2;c.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一一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 000~1:10 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 km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它是研究土壤的质量、组成、结构和其他特性的重要手段。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测量设备、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

测量设备的规范要求,使用质量合格的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样品处理的规范要求,样品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步骤,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纯度;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在统计计算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规范还应包括科学的报告书写,以及实验室管理等内容。

报告书写要求,报告内容应清楚、简明,并应遵循报告格式的要求;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要求,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它要求详细、系统地控制测量过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为政府政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 5、要求每个1:50000图幅样品分析工作结束后,实验室 必须及时地对最终报出的样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 性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质量评估,并提交质量评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 (1)任务来源; • (2)采用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的摘要; • (3) 分析方法的质量参数,分析方法检出限、准确度 和精密度; • (4)整个图幅各元素的报出率、总报出率; • (5)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参数; • (6)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 (7)异常点重复性检验的合格率; • (8)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 (9)质量控制图。 • (10)外部质量控制监控样各项质量参数(合格率、相 关系数、F检验)完成情况。
• 9、对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作了增加,由原来120g或150g增加到现 在的300g,并提出要求加工后的样品缩分成2份,1份送分析,1 份装箱暂时保存。 • 10、对水系沉积物记录格式作了较大的改动。 • (1)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内容增加了:水系级别、样品颜色、 有机物含量、植被覆盖率、地质时代、岩石类型、岩溶类型、 污染、GPS文件号、GPS ID号、标记位置等内容。 • (2)土壤采样记录内容增加了:土壤成因类型、样品颜色、有 机物含量、植被覆盖率、侵蚀、盐渍、地质时代、岩石类型、 岩溶类型、污染、GPS文件号、GPS ID号、标记位置等内容。 • (3)岩石采样记录增加了:样品类型、GPS文件号、GPS ID号、 标记位置等内容。
• (七)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质量评估 • 1、对样品分析元素应选择提出:一般需选 择十余种或数十种元素。同一成矿带分析 元素的选择应尽量保持一致。 • 2、Ag、Bi、Cd、Cu、Hg、Mo、Ni、Sb、Sn、 W、Y、Zn等元素提高了检出限要求。 • 3、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要求提高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质量评估部分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质量评估部分

关键词
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估是对每分析批 次、 每人、 每天分析质量按控制界限要求, 所进行的 实时控制, 以判断分析人员的素质、 环境、 试剂材料、 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及受控状态等。
其它地质矿产样品严格隔离。在大批量样品加工 前, 我们对化探样品进行了无污染加工的最佳条件 试验。以保证样品加工粒度满足 《规范》 0.074 mm (200 目) 的要求。 3.2.2 工作部署
3.2.3 分析方法及摘要
96
栗忱: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
第2期
Cr、 Cd、 Ni、 W、 Co、 Cu、 Zn; 固体缓冲剂-二次摄谱发射 光谱法 (ES) 检测元素: Ag、 Sn;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
检测元素: As、 Sb、 Bi、 Hg; 泡沫塑料吸附-等离子体质 谱法(ICP-MS), 检测元素: Au。方法概述见表 1。
2017 年
新疆有色金属
95
DOI:10.16206/ki.65-1136/tg.2017.02.034
解读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
栗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测试中心
摘 要
逐条解读规范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
乌鲁木齐
830026)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 ∶ 50000) 质量评估部分的内容最终以质量评估报告体现。本文以编写质量评估报告的主要部分列出, 地球化学 普查规范 质量评估
3 质量评估报告
3.1 任务来源 品的加工及 16 个元素的检测任务均由 xx 实验室承 担。 XX 单位的化探样品 XX 件于 XX 年 XX 月 XX 日 式报告。 我所在接到样品之后制定了详细的分析方案, 从样品加工、 分析测试、 质量监控均按 《地球化学普 查规范 DZ/T0011-2015》 ( 以下简称 《规范》 ) 中的要求 严格执行。 根据 XX 单位 XX 年双方签订的合同, xx 项目样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11-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比 例 尺 1:50 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 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 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 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 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 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 —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 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 a. 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 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 矿田 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l:100 000、 1:200 000 或 1;50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 点/km 2、(0.25—1 点) /km 或(0.04~0.08 点)/km ; b. 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 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 以及根据化探、 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 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 地球化学特征等。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 尺为 1:25 000—1:5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 点)/km ; c. 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 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 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 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 0.n 平方千米或更小一一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1:5 000~1:10 000 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 个点)/km2,或>200 点/ km2。 点线距为 100×20m~500×20m。 2.2 地球化学普查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规范所指的地球化学普查,即是 2.1 中 b 类性 质的工作,它是在 1:200 000 区域化探、航磁和小比例尺地面物探圈出的异常分布区和找矿 有利地区,以及 1:200 000 区域地质调查圈出的成矿远景区(带)中开展的矿产普查工作。是 一项承上启下性质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作选区内已圈出的各类区域性异常及成矿有 利的远景区, 进一步圈定寻找目的物的靶区, 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进一步开展化探或物探工作的详查地区。 2. 3 就找矿目的而言, 在已完成第二代 l: 200 000 区域化探工作的地区内, 对于 1: 200 000 区域化探无异常反映的地区或虽有异常反映但和找矿无关的地区,一般不需要作进一步化探 普查工作。在一些有异常显示的地区需要作进—步化探工作, 但也不是都需要部署 1: 50 000 化探普查。有些 1:200 000 化探局部异常经异常检查后即可直接部署工程验证,有些局部异 常经异常检查后虽不能直接部署工程验证,但可以先采用 l:200 000 化探单点样分析的办法 以提高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密度。如果从单点样分析资料中已能提出作详查的测区时,也 就不需要部署 1:50 000 普查化探。只有当作单点样分析以后,仍出现如下情况时,才需部 署 1:50 000 化探普查。 a. 1:200 000 化探中出现成片密集的异常群或地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 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 差在图上不大于 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 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地球化学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地球化学普查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地球化学普查景观区:
湿润半湿润中低山丘陵区,
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
半干旱中低山丘陵区,
岩溶地区,
森林沼泽区,
半湿润高寒山区、高山峡谷景观区,
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
高寒湖沼丘陵区等景观区
精选ppt
6
精选ppt
7
1:5万化探工作设计主要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自然地理、地、物、化、遥、
矿产资源等基础资料。
根据测区地质背景、地球化学景观、地球化学
精选ppt
29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分析
选择元素分析方法的质量指标: 方法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
分析方法检出限:
是各种分析方法最低要求,能否满足某一测区
样品分析要求,还须以各元素报出率来衡量,报 出率低于85%时,说明所用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该 测区样品分析要求,需采用检出限更低的分析方 法进行分析。
识 号样 符号
标标

级 别
部 位
组 分
颜 色
时 代
类 型
蚀 变
类 型
覆 盖
类 型




精选ppt
23
1:5万化探野外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样品加工
喜玛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西部、念青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采样粒级为-10-+60目,其他地区采样粒 级为-10-+80目。也可根据工作区具体情况,通过 试验确定最佳粒级。
在少数植被比较发育的沟谷,应选择在流水线 明显的部位采样,或在沟底挖至出现明显早期冲洪 积层部位,采集粗细粒及多种物质成份混合的冲洪 积物样品,避开含有机质较多的褐土和淤泥。
精选ppt
17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公布日期】2020.12.17
•【字号】鲁自然资字〔2020〕132号
•【施行日期】2020.12.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
《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
行)》的通知
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有关地勘单位:
为指导各市深入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提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水平,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制定了《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

联系人:梁辉,电话*************。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0年12月17日。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50000)样品化学成分分析-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地球化学调查 (1:50000和1:250000) 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0130.4-2006 DZ/T0130.5-2006
2008年12月北京
主要依据:
DZ/T0130.4-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4部分:区域地 球化学调查(1:50000和1:200000) 样品化学成分分析 DZ/T0130.5-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 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5部分:多目标 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样品化学 成分分析
XL =X0 + kS0
式中: XL ——为区别背景或空白值的最小测量值; X0 ——为空白试液或试料测量信号值的平均 值,空白测定次数一般为12次; S0 ——为空白试液或试料测量信号值的标准 偏差; K——为根据选定置信度,所确定的常数, 一般选为3。
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常用浓度(CL)表示:
CL =(XL-X0)/r=(kS0)/r
(2)实验室应结合具体工作特点, 编制分析全过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 程序和方案。
(3)可以选用的控制技术方法有: ⊙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选择。 ⊙使用不同级别的标准物质或控 制样品进行内部的质量控制。 ⊙接受或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试 验和能力认证。 ⊙使用相同和不同分析方法进行 重复性试验。 ⊙制作质量控制图表。
50000地球化学普查配套分析方法元素个数icpoes19babecocrcufelalimnnbnimoppbsrthtivzncdcesgfaas10lf10种方法33序号分析方法分析元素au2以icpoe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icpms16babebicdcoculalimonipbsbsrthuwxrf10crfemnnbptivyznzragbsncesgfaas7种方法33序号分析方法分析的元素au3以icpm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xrf18bacocrcufelamnnbnippbsrthtivyznzragbsncesgfaasli9种方法31序号分析方法分析的元素au4以xrf为主体的配套方案元素个数aas11agcdcocufelimnnipbsrznagbsncesgfaas7种方法22序号分析方法分析元素au5以aas为主体的配套方案4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1准确度的控制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2010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1:50000)规范分析测试部分(初稿)7样品加工7.1 野外样品加工7.1.1 采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样品时要防止污染。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经使用过的旧样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免样品间相互污染。

7.1.2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装入布袋后,一般应在驻地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

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样品结块。

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颗粒解体。

7.1.3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后,按规范或设计批准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

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充分混匀,采用四分法分取120g,,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

如果要测定金元素时,样品质量应不少于150g。

7.1.4 野外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加工流程见图X。

(略)7.1.5 岩石样品野外一般不进行加工,只需将样品晒干装箱送实验室加工处理。

7.1.6 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防止样品的相互污染,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处理。

每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确无误。

每日工作完毕要有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野外样品加工质量。

7.2 实验室样品加工7.2.1 实验室应配备专职的样品管理人员,负责样品的验收、检查和保管。

样品送交承担分析工作的实验室时,均需办理样品交接手续。

在双方交接过程中,如发现送来样品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实验室有权拒收样品,并应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处理。

a.无送样委托书,或送样委托书填写不清、不全;b.样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或有重号;c.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丢失或污染;d.样品质量不符合本规范或设计书要求。

7.2.2 样品经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在送样委托书上签字,注明收样日期,并返回一份委托书给送样单位。

1_5万地球化学普查的选区准则_孙焕振

1_5万地球化学普查的选区准则_孙焕振

万化
比 例 尺 为1 : 5 0 0 0
200
探工 作
;
» 在 按 国 际 分 幅 部署
万 地质 区

,
采 样 密 度 (以 土壤 测 量 为 例 ) 为 2 0
调的 同时 ( 或 超前)
5 万化 部 署 同面 积 的 1 :
点 (或 )
点 ) / km

z
~
2 0 0 点/ k

m
Z,
相 当
〔‘’。
Y
S b ( 20 0 )
S
£ 1
( 10 )
W
( 10 0 )
(3 )
只 有 在 做 单 样分析 后
,
仍 出现如
:
(50 0 )
,
Z
tl
( 10 0 )
,
Z
T
( 2 00 )
下 情况 之 一 时
区 (带)
,
才 需 要 部署 1 : 5 万 化探 普 查
( 5 ) 5 0 ~ 7 0 年 代 曾按 原 地 质部 规范 做
;
只 是出 于 对
大致 分 为 如 下 三 类
探)
:
生 活 和 工 作 条件 以 及 对 地 质 一
,
( i ) 区 域 化 探 ( 或称 战 略 踏 勘 性 化
找 矿 的 重 要 性 的 考虑
确 定 完 成 的先 后次序
,
主要 工作 目的是发 现 由 成 矿 远 景 区
,
在 一个省 的 范 围 内
认为 不 能 控 制 而 可 能 导 致 异 常 遗 漏
: 据1
化 或 矿床时
资料 能 否 利 用 应 根 据各 图 幅 的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新疆北山金铜镍成矿带资源评价》项目组二○○一年三月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一、目的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基岩表面主要产物为被风搬运后滞留在基岩表面的岩屑和残坡积层,因此工作中采用该景观区适宜的岩屑测量方法。

采样粒度采用-5—+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1.范围和测网在1:50000地形图上,根据地质图基岩出露范围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2.样品编号样品编号以1平方千米作为单位格子,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与格子编号相同)。

在每一个单位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标号顺序自左至右从上而下为a、b、c、d。

在每一个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脚注为1,第二号样品脚注为2,以此类推。

3.格子编号大格子编号时先制作编号表。

每50个小格为一批。

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之编号,并在表上标明。

在此小格内每个采样点上重复采样,并进行重复分析,故取3个号码作为此小格内重复取样及分析编号。

另任取4个号码,为插入监控样编号之用。

四、布点原则1.布局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均匀,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0.25平方千米划出的采样格子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格。

2.密度比例尺为1:50000的岩屑采样密度为12-16个点/平方千米,每个采样小格内采集3-4个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

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4.2.2.2 前人未工作过的地区、特殊景观、为寻找特殊矿种、特殊矿产类型为目的的地区,必须开展技术试验。

试验内容包括:采样层位(深度),采样介质,样品加工方案,指示元素及指标,采样布局,采样网度和方法等。

4.2.2.3 技术试验的一般要求a.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

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

如果地表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

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

剖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c.土壤测量的指示元素及指标,可根据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见附录B、附录C 和附录D),通过试验择优选择。

4.3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及技术试验结果编制设计书。

设计书内容应包括:a.工作的目的及任务要求;b.地质、地形、地貌、第四纪覆盖物类型以及地表地球化学环境和可能干扰的因素; c.样品的自然富集层位和颗粒度。

工作比例尺和采样网度、深度及重量,d.取样介质及样品加工方案;e.指示元素和指标,分析方法及方法检出限的要求,质量监控方案;f.方法技术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和生产管理要求;g.设计附图;L 予期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4.4 测区与测网4.4.1 测区范围a.测区范围应以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并通过设计前的踏勘,选择覆盖物类型和地质条件最有利的地段。

b.根据普查后的异常确定详查工作范围时,应考虑覆盖物类型对异常规模、形态的影响,测区范围应大于异常或异常群(带)的面积。

4.4.2 测区的部署原则4.4.2.1 测线方向应尽量垂直被探查地质体的走向,并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剖面或物探测线一致。

4.4.2.2 测网可根据被探测物的规模、产状和工作性质,分规则测网与不规则测网(非网格化测网)。

a.规则测网有矩形与正方形网格。

矩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较大的目标物;正方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不大、或形态复杂的目标物;b.非网格采样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或地形恶劣、施工条件差,正规网格布设难度大的地区。

4.4.2.3 不同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工作比例尺与测网的关系见表l。

详查工作中若以土壤测量资料确定的测区,线距与点距可根据资料中的异常大小而定,选择表1中合适的比例尺和网度。

一般情况下,线距应小于有意义异常长度的1/2,点距应小于异常宽度的1/3。

由其他资料确定的详查区可参照表1执行,应保证最少有3条测线控制探测物。

5 野外工作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

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

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2mm。

5.2 采样工作及编录5.2.1 采样工作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

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物、河床堆积、水田等不能取样时可弃点,但在记录中应注明。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一50cm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

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

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5.2.7.3 在特殊地貌区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

a.在土壤成层不完善的山区。

应采集植物根以下的残、坡积土,尽量不要带入腐植质和碎石;b.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地貌区,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壤。

当金属硫化物在地表可能遭到强烈淋失时。

应在距地表50cm以下深处土壤中取样;c.在我国北方干旱或半干旱风成砂堆积地貌区,应透过风成砂土层,采集基岩上的残积物质并筛取+0.45~-5mm粗粒级部分;d.在一些冲积物、风成土、冰积物、融岩堆积物、钙质土、耕植土或其他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坡积层中采样。

5.2.2 采样编录5.2.2.1 采样编号必须统一要求,逐点认真作好编录。

5.2.2.2 编录的内容应包括;工区名称、编号(图幅号)、点线号(横、纵坐标)、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置、覆盖层、样品颜色、土壤层性质、弃点原因、采样日期、采样员姓名等(附录E)。

大于1:10 000以上的比例尺找矿详查工作还应描述矿体、矿化、蚀变、污染等有关地质、地球化学现象。

5.2.2.3 编录格式可以使用标准的野外记录卡或记录本。

用中硬强度的铅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准重抄和涂改。

5.3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5.3.1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5.3.1.1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

加工人员检查发现错号、漏采和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纠正或重采。

5.3.1.2 采集的样品要防止沾污。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5.3.1.3 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日光下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带自动温度测试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

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槌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5.3.7.4 样品干燥后,按设计规定的加工方案用不锈钢筛进行过筛。

过筛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迭法混匀,然后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按设计书要求确定。

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应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

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称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

5.3.1.5 装入塑料瓶或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图幅号),样品号、日期、加工员。

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加工号码表后妥善保管。

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5.4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5.4.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野外质量检查制度:a . 采样小组和样品加工人员应保证工作质量,作好日常自检工作。

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样品、编录、点位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全面检查本阶段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b . 大组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应分阶段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工作质量检查。

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进行抽查,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样品加工是否严格按规定及工作设计执行。

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两项。

室内抽查主要校对采样点位图,编录和样品成份,检查总工作量的10%。

野外检查包括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采样部位,定点误差,采样标记、记录内容以及重采样检查等。

检查量为总量的5%。

不允许用同时在同一点采双样来代替重采样。

重复采样应布设在可能出现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及可疑地段,已发现的矿化及找矿标志部位,也可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均匀布设。

5.4.2 各类检查结果要用文字和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供工作质量评定时参考。

5.4.3 采样质量评估。

重采样品与基本样一同加工,统一编号送实验室分析。

待获得分析数据后对比第一次取样的基本分析值(C 1)与重复采样的分析值C 2),计算两次分析值之间的相对偏差(RE %)值。

其计算式为:1002/)(||%2121⨯+-=C C C C RE相对偏差(RE%)符合表2要求者为合格。

表25.4.4 野外质量验收标准可照化探普查规范附录C 要求进行。

6 样品测试工作6.1 实验室样品加工及管理6.1.1 承担样品测试任务的实验室应负责样品的验收,检查,发送和保管。

野外采样的工作单位将样品送交给承担样品分析任务的实验室时,均需办理样品交接手续。

在双方交接样品过程中,发现送来的样品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实验室有权拒收样品,并应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处理。

a.无送样单,或送样单填写不清,不全、无责任者签名;b.样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有重号;c.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丢失或污染;d.样品重量不符合规定或设计书要求。

6.1.2 样品加工前应在小于60℃恒温箱内进行充分烘干。

由于样品在野外已进行过筛处理,一般在实验室不需粗碎和中碎加工,可直接进行细碎加工。

土壤样品的加工应和实验室内的矿石样品加工场所分开。

6.1.3 按分析要求的粒度进行样品细碎加工。

符合粒度要求的样品重量应不少于加工前重量的95%。

凭手感检查样品是否达到所规定的粒度,不需过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