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

合集下载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技术方法培训

地形地貌: 样点应布设在沟 谷低洼地带、在 周围水土汇集的 区域。能够代表 着周围物质风化、 剥蚀、搬运、冲 积、沉淀下来形 查评价中还需土地利用现状:每一 个样品所获取的调查数据均要赋值于相应的土地 利用区块(图斑),因此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 下,样点布设不应跨图斑、或者离图斑边界太近。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 查技术标准方法培训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工作技术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郑国东 ·桂林 ·2017年12月
比例尺为1:1万-1:2000 乡镇-村组:详查评价 比例尺为1:5万 市-县:普查评价 比例尺为1:25万
国家-省:区域调查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剖面测量 土壤垂向剖面测量
区域调查兼顾水底沉积物
1:5000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密度: 4-16样/Km2。如何确定最终密度,主要根据 经费和出资方需求。按理应该是地形条件越 复杂,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越强的地方采样密 度越高,越是平坦(地球化学空间变异较弱) 的地方密度可以低一些。但如果政府本身只 关注耕地,那么即便耕地平坦,密度也应该 大些。
手 持 GPS
GPS坐标控制点
机 WGS84大地坐 (实测经纬度坐标) 西安80坐标系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
求 取 DX: 修 正 参 DY: 数 值 DZ:
计算公式程序运算
提 纲
一、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二、大气干湿沉降物调查 三、灌溉水地球化学调查 四、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五、原始资料综合整理 六、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③ 野外定点及照相装备:手持GPS、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④ 野外样品加工装备:尼龙网筛、吹风筒、毛刷、电子天平等 ; ⑤ 其它装备材料:油漆、牛皮纸、记号笔、铅笔、油性笔、手 套、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药品箱、车辆等。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程目录前言 ............................................................................................................................................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任务 (1)3.2工作区域 (1)4 设计书编写 (1)4.1编写依据 (1)4.2准备工作 (1)4.3主要内容 (3)5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要求 (4)5.1样点布设 (4)5.2样品采集 (5)5.3 定点与记录 (7)5.4 野外样品加工及管理 (8)6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8)6.1 三级质量检查 (8)6.2野外质量检查内容 (9)6.3质量检查记录 (10)6.4问题的处理 (10)7 实验室样品接收与加工 (10)7.1 实验室资质 (10)7.2 样品接收 (10)7.3 分析样品加工 (11)7.4 分析样品加工粒径 (11)7.5 测定金样品加工 (11)7.6 加工工具与清洁 (11)7.7样品分装 (11)7.8 样品加工损耗 (11)7.9 分析付样保管 (12)7.10保管期限 (12)8 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 (12)8.1样品分析 (12)8.2分析方案选择 (12)8.3 详查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13)8.4 质量控制 (14)8.5 分析质量评估 (17)9 数据整理与数据库建立 (17)9.1 数据整理 (17)9.2 数据库建立 (18)10 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0.1 原始图件编制 (18)10.2地球化学图件编制 (18)11异常查证与评价 (21)11.1异常查证目的任务 (21)11.2 异常筛选与排序 (21)11.3异常分类 (21)11.4异常解释推断 (22)11.5异常查证程度 (22)11.6异常查证的技术要求 (22)11.7异常评价 (23)11.8异常查证工作报告 (23)11.9 异常登记 (23)12成果报告编写 (23)12.1编写要求 (23)12.2编写提纲 (24)12.3报告附图、附件 (25)13资料汇交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记录卡 (27)附录B (资料性附录)GPS野外使用要求 (29)附录C (资料性附录)GPS坐标校正校验记录 (30)附录D (资料性附录)质量检查登记系列表 (31)附录E (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异常登记 (39)前言本标准遵循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1]共27页文档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1]共27页文档

1995-12-10
4 4.1
a b. c.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
e. 4.2 4.2.1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
a b c 4.2.2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 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4.2.2.2 前人未工作过的地区、特殊景观、为寻找特殊矿种、特殊矿产类型为目的的地区,必须 开展技术试验。试验内容包括:采样层位(深度),采样介质,样品加工方案,指示元素及指标,采样 布局,采样网度和方法等。 4.2.2.3 技术试验的一般要求
5.4 5.4.1
a.采样小组和样品加工人员应保证工作质量,作好日常自检工作。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样品、编 录、点位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全面检查本阶段工作是否符合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45—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1 1.1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
2 GB/T 14496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 DZ/T 0075 3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 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 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 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4
坐标校准的遥感影像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
1 网格化布置
2 根据图斑进行调整
原则:大图斑优先; 耕地图斑优先
大气干湿沉降物样品应布设在评价区主要农作物种植地块内或 相近地区。样点布设时一般应避开道路扬尘、餐饮和工矿企业 废气排放等明显影响地区;必要时单独布设样点对污染源附近 进行控制;
在城镇近郊区大气污染严重或空气质量较差地区,大气干湿沉 降物样点可适当加密;在城镇远郊区大气污染不严重或空气流 通性好的地区,大气干湿沉降物样点可适当放稀。
土地用途不同 质量内涵不同
农用地
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安全 的农产品,且经济和人工 投入少的土地就是等级高 的土地,相反就是等级低 的土地。
光照、温度、降雨量等气 候因素,坡度、地形、植 被覆盖率等地理因素,土 壤质地、渗透率等物理因 素,土壤养分元素、土壤 有害元素、pH、SOC等 化学因素。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思路
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宏观状况,为各省(直
题,为土地利用规划、 为土地合理利用、基
辖市、自治区)主体功
农业经济区划、种植 本农田划分及名特优
能区划分、土地资源规 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 农产品种植、土壤配
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治理等提供依据。
方施肥、污染土壤治
展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评价区已有的灌溉水 质数据若能够满足评 价工作需要,应以收 集资料为主,可不进 行样品采集与分析工 作;
如收集的灌溉水数据 不能满足评价工作需 求,应系统采集灌溉 水样品,并能代表评 区农田灌溉水源和 灌溉面积的80 %;
1:10000 1/4km 2
1:50000 1/16km 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1.1项目概况1.1.1项目来源(略)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略)1.2 目标任务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

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略)********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2、以往工作程度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略)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并在异常区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

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3.1工作区地质概况(略)3.1.1矿区地质特征(略)3.1.2地层及岩性(略)3.1.3构造(略)3.1.4岩浆岩(略)3.1.5围岩蚀变(略)3.1.6矿体地质特征(略)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

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

综上所述,区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4 工作部署4.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及其他有关规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经济合理、迅速快捷”的原则,通过1∶10000土壤测量,快速圈出化探异常围,评价区找矿远景。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技术要求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 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 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 : 10000 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2 、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X 20m线点距布设。

3 、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 : 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 、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米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 —0.5m的B层土壤或B+ 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 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3-08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地质勘查常用标准汇编3-08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3—8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 0145-9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

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 000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 总则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4.1 资料收集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地质矿产部1995-01-27批准1995-12-01实施·929·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4.2.1 野外踏勘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a. 检查核对所收集资料的可靠程度;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 第四章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9

4 第四章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9
被剥蚀所形成的土壤 从上到下含量变化不大; (2) 沼泽土壤和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淋失作用强烈,因此,自上而下元素
含量升高(越往下元素含量越高); (3) 土壤表层发生了残余富集或生物聚积作用时,自上而下元素含量降低:
例如: 在灰岩地区常发生的Sn,Pb残余富集; 在森林地区常发生的Cu、Zn、Co,Mn等生物聚集; 在干旱地区,蒸发作用强烈时,亦可造成某些元素的富集。
第一节 土壤及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
淋 溶 层 淀积层 母质层 基岩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系统采集地表疏松覆盖物样品,分 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土壤异常,以达到矿 产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第一节 土壤及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
2、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分配特征: 1). 土壤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Si、A1,Fe、Ca,Mg、K、Na; 2).不同岩石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
第一节 土壤及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
土壤的分层:土壤在垂直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层与层之间成分、颜 色、结构都是不同的。在不同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不同 的发育时间条件下,土壤分层的发育程度不同.
以: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土壤分层(土壤剖面)为例:
A0层:植物残体,部分
被分解。
A层:(淋溶层)。
第二节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②指示元素存在形式 a.原生矿物及其混入物(包括类质同像、机械混入及气液包体)。
例如:Sn以锡石,W以黑钨矿、白钨矿,Cr以铬铁矿,Nb、Ta以铌钽 矿物等原生矿物形式。 b. 次生矿物及其中次生混入物。对于金属元素来说次生矿物主要是碳酸 盐、硫酸盐、砷酸盐、磷酸盐、钼酸盐、钒酸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另 外也可能有少量次生的硅酸盐。 c. 被吸附的离子; d. 土壤水中的自由离子;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5
5.1 测地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ZBD/0002《物化探测地规范》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 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 ≤2mm
5.2
5.2.1
5.2.1.1 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 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
a.试验剖面应布置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 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见附录A)。如果地表 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 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削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995-01-27发布
5.2.1.2 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 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 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单个样品不少于80g,进行痕金测 定的单个样品,过筛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00g
5.3 5.3.1 5.3.1.1 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0.25~ 2
4 ~ 16
20 ~ 64
基本采样 密度 1
9
32
测量网m
1 000× 1 000 1 000× 500 500× 500 500× 250 500× 200 250× 250 200× 250 125× 200 125× 125
采样点数 /km 2 1 2 4 8 10 16 20 40 64
价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宏观状况,为各省(直
题,为土地利用规划、 为土地合理利用、基
辖市、自治区)主体功
农业经济区划、种植 本农田划分及名特优
能区划分、土地资源规 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 农产品种植、土壤配
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治理等提供依据。
方施肥、污染土壤治
展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 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年3月
广义意义上的“土地”是指陆地系统中的土壤、生物、水、 大气和岩石等要素构成的地球表面的某一地段,包括土壤、 母岩、植被、地貌、水文及近地大气等多种因素的自然综 合体,其中土壤及其地下水是其物质核心部分。土地的狭 义定义,一般只指土壤和地下水两部分。土地是农业、林 业和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 场所。
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可按照评价区实 际地块分布情况确定评价单元。
1:5万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价
工作顺序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采样 密度范围与测网布设
工作 性质 国家与 流域
区域
地区
比例尺
1: 250 000
1: 50 000
1: 10 000 1: 5 000 1: 2 000
采样密度 范围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33)1工作部署 (33)2准备工作; (33)2.1收集资料 (33)2.2选择合理工作方法 (33)2.3踏勘及方法试验 (33)2.4.1 工区踏勘 (33)2.4.2方法试验 (34)2.5确定实施方案 (34)3设计编写 (34)3.1设计内容 (34)3.1.1工作任务 (34)3.1.2测区的概况 (35)3.1.3 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 (35)3.1.4 成果提交 (35)3.1.5技术、经济指标 (35)3.1.6 设计修改 (35)4野外工作方法 (37)4.2工作布置原则 (37)4.2.1规则测网 (37)4.2.2不规则测网 (38)4.3测网布设 (39)4.3.1测网布设 (39)4.3.2 采样点定位 (40)4.3.3采样及编录 (40)4.4样品加工 (42)5实际材料图编制 (49)5.2采样手图 (49)5.2.1 野外手图与清图 (49)5.2.2 实际材料图 (49)6野外质量检查及原始资料整理 (50)6.1分级检查制度 (50)6.1.1 采样小组自检 (50)6.1.2 工区检查。

(50)6.1.3 分队抽查 (51)7.1.4 大队负责技术质量的核实性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

(51)6.2方法技术及工作质量检查 (51)6.2.2 工作质量检查 (51)6.3原始资料整理 (52)7测定元素的选择及测定的技术要求 (52)7.1分析元素的选择 (52)7.2元素测定的检出限要求 (53)7.3分析测试方法 (54)7.4报出率要求 (54)7.5分析方法 (55)8成果图件的编制 (55)8.1.1 采样点位图 (55)8.1.2 数据图 (55)8.2地球化学异常图 (56)9成果报告的编写 (5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要点提示1、土壤测量的网度、采样介质2、多点采样,现场组合3、土壤样品加工4、异常识别、查证第二部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刘应平1 工作部署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一般布置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等工作发现的异常区域,目的是进一步查明异常地质体的位置、展布特征,为山地工程地布设提供依据。

一、地质样品的类别

一、地质样品的类别

5
5
50
50
0.5
1
0.1
0.1
1.0
--
0.05
0.1
1
--
20
--
1
1
15
15
元素
F Ga Ge Hg I La Li Mn Mo N Nb Ni P
多目标 100 2 0.1
0.0005 0.5 5 1 10 0.3 20 2 2 10
检出限(DL)
化探 1:5 万普查
100
100
2
--
0.1
0.1 ~ 0.2 0.1 ~ 0.5 0.2 ~ 0.5 0.1~0.3 0.3 ~ 0.5
0.3 0.2 0.1 ~ 0.2 0.05 ~ 0.1 0.1 ~ 0.5 0.1 ~ 0.2 0.02 0.2 ~ 0.5
注1:金和铂族分析样品执行本规范“5 金矿和铂族矿物检测试样的制备” 注2:表中未列入的岩石矿物,在未进行或不必要进行试验时,可以按照K=0.2执态地球化学评价:有1:25万、1:5万,为多目标区域地 球化学调查服务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多为1:5万;有1:25万,也有1: 10000;1:5000不等
DZ/T 0258-2014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比例尺(1:200000) DZ/T 0011-2015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289-2015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 0145-201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295-201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DZ/T0248-2014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50000)(送审稿)2010年

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进一步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_等

三部委联合召开会议:进一步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_等

6进一步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3月27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做出部署,推动各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扎实有力的措施把《意见》贯彻落实好。

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姜大明要求,要切实把握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重点,“牛鼻子”,以破解占补平衡难题为重点,带动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一要抓住“不占少这个根本,严格耕地管控性保护。

以补定占控规模,永久二要抓住“补足补优”这个重点,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

拓展渠道算大账,整合资金强投入,强“利益调节”这个核心,健全耕地激励性保护。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跨区域补充耕地“占补责任”这个关键,加强耕地保明确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创新占补平衡机制,姜大明强调,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用钉钉子精神把《意见》精神落实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把贯彻落实《意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

二要广泛学习宣传,强化教育培训。

建议各地党委中心组安排耕地保护专题学习。

在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开展多种活动传达宣传。

三要实化细化举措,保障工作效果。

部门联合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适时开展《意见》贯彻落实情况专项督察。

四要“责任落实年”活动,抓好工作落实。

国土资讯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适度扩大用地供给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从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等5个方面明确了37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涉及土地政策的有4条。

一是要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要适当向上述领域倾斜,有序适度扩大用地供给。

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鉴于勘查区为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基岩露头较少。

所以在勘查区开展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原区域重砂异常、水系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解厘定,以及在勘查区获得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缩定找矿靶区。

为进一步勘查工程的部署提供一定的依据,最终利用工程揭露寻找到第四系松散层覆盖下的矿体。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如下:1、室内样品布置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工作底图选择1/2.5万地形图。

并首先在底图上布置采样点,勘查区如果山脊的脊线明显,则样点通常从距山脊200 m的位置开始沿水系往下布样。

勘查区山脊线不明显,如呈丘状,则从梁上开始布置样品。

样品的线距依据水系的发育程度而定,点距通常是80 m~100 m(但线距和点距都不能超过规范要求的网度),样品点密度一般为40至45点/km2。

样品编号,为了下一步加密取样,采用单号或双号布样法,同时将工作区按水系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小区,使小区的样品数不超过三位数。

布置样品时,主要由熟悉工作区地质条件的地质技术人员代替化探技术人员布置,地质员依据具体地质成矿条件布置样品。

2、野外样品采取野外样品采集主要还是由化探采样工完成,鉴于一般化探采样工人掌握的地质知识比较有限,首先要依据勘查区不同工作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勘查区所要寻找的目标矿产对采样工进行岗前培训,让化探采样工掌握相关的蚀变类型等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勘查区的简要地质条件。

样品的采样深度,要求采到B或C层,采样深度一般不能≤30 cm。

化探采样工具体在采集样品时,往往在观察和记录上,普遍很是单调的采样深度、样品的颜色和样号等,并机械地按照设计图上的布样点位置采样。

针对其它很有价值的地质信息则无法观测和比较准确的记录,更不能依据野外的实际情况来修改和完善布样时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地球找矿成果。

2017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送印版)

2017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送印版)

目次前言 (V)引言 (V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目的任务 (1)3.2 基本内容 (1)3.3 基本要求 (2)3.4 基本技术方法 (2)3.5 勘查工作程序 (2)3.6 勘查阶段划分 (2)3.7 勘查类型确定 (3)3.8 工程间距确定 (3)3.9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3.10 矿床工业指标 (4)4 勘查阶段 (4)4.1 预查 (4)4.2 普查 (5)4.3 详查 (6)4.4 勘探 (8)5 矿产勘查设计 (9)5.1 种类 (9)5.2 基本原则 (9)5.3 设计书基本内容 (9)5.4 基本要求 (9)5.5 勘查工作部署 (10)6 地质填图 (10)6.1 目的任务 (10)6.2 基本原则 (10)6.3 基本程序 (11)6.4 基本内容 (11)6.5 技术要求 (13)6.6 工作成果 (16)7 重砂测量 (16)7.1 目的任务 (16)7.2 基本原则 (16)7.3 基本程序 (17)7.4 基本内容 (17)7.5 工作成果 (20)8 地球物理勘查 (20)8.1 目的任务 (20)8.2 勘查方法 (20)8.3 基本要求 (20)8.4 基本程序 (20)8.5 基本内容 (21)8.6 工作成果 (21)8.7 具体工作要求 (22)9 地球化学勘查 (22)9.1 目的任务 (22)9.2 基本要求 (22)9.3 基本程序 (23)9.4 基本内容 (23)9.5 工作成果 (23)9.6 具体工作要求 (24)10 遥感地质调查 (24)10.1 目的任务 (24)10.2 基本要求 (24)10.3 基本程序 (24)10.4 基本内容 (24)10.5 工作成果 (25)11 矿点检查与评价 (25)11.1 目的任务 (25)11.2 报矿点检查 (25)11.3 矿化点检查 (26)11.4 矿点检查与评价 (26)12 矿产勘查测量 (27)12.1 目的任务 (27)12.2 基本要求 (27)12.3 基本程序 (28)12.4 基本内容 (28)12.5 其他测量工作要求 (28)12.6 工作成果 (28)13 探矿工程 (28)13.1 地表山地工程 (28)13.2 钻探工程 (30)13.3 坑探工程 (34)14 采样与样品制备测试 (36)14.1 样品采取 (36)14.2 样品的布置原则 (37)14.3 样品规格及间距 (37)14.4 基本要求 (38)14.5 样品送检 (38)14.6 样品制备 (38)14.7 分析测试 (39)1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5.1 水文地质 (44)15.2 工程地质 (45)15.3 环境地质 (45)15.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5)15.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45)16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 (45)16.1 目的任务 (45)16.2 基本要求 (46)16.3 基本程序 (47)16.4 基本内容 (47)16.5 工作成果 (48)17 资源储量估算 (48)17.1 估算方法选择 (48)17.2 矿体的圈定 (49)17.3 矿体的外推原则 (50)17.4 块段划分原则 (52)17.5 参数的选取 (52)17.6 地质可靠程度的确定原则 (55)17.7 估算要求 (55)18 可行性评价工作 (56)18.1 基本要求 (56)18.2 概略研究 (56)18.3 预可行性研究 (57)18.4 可行性研究 (57)19 报告编写及资料提交 (57)19.1 预查报告 (57)19.2 普查、详查、勘探报告 (57)附录A(资料性附录)矿产勘查设计书 (59)附录B(资料性附录)记录卡片示例 (6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及其应用 (64)附录D(资料性附录)矿产勘查测量技术要求 (66)附录E(资料性附录)地质编录基本内容 (68)附录F(资料性附录)钻孔施工基本图表 (72)附录G(资料性附录)坑道施工(变更)竣工通知书 (78)附录H(资料性附录)主要采样方法与工作基本要求 (79)附录I(资料性附录)样品制备台帐及测试结果登记表 (81)附录J(资料性附录)样品内、外检统计计算表 (83)附录K(资料性附录)抽水试验及涌水量预算 (92)附录L(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的编图及着色原则 (98)附录M(资料性附录)选矿试验产品最终指标表 (101)附录N(资料性附录)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软件及辅助软件一览表 (102)附录O(资料性附录)特高品位处理合理性检验 (104)附录P(资料性附录)矿体厚度计算 (106)附录Q(资料性附录)体积质量测试结果表 (109)附录R(资料性附录)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 (110)附录S(资料性附录)重大技术质量问题界定 (113)附录T(资料性附录)勘查报告附图附表附件 (114)参考文献 (1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起草。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土壤(残坡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新疆北山金铜镍成矿带资源评价》项目组二○○一年三月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细则一、目的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地球化学岩屑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基岩表面主要产物为被风搬运后滞留在基岩表面的岩屑和残坡积层,因此工作中采用该景观区适宜的岩屑测量方法。

采样粒度采用-5—+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1.范围和测网在1:50000地形图上,根据地质图基岩出露范围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2.样品编号样品编号以1平方千米作为单位格子,编号顺序自左向右再自上而下(与格子编号相同)。

在每一个单位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标号顺序自左至右从上而下为a、b、c、d。

在每一个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脚注为1,第二号样品脚注为2,以此类推。

3.格子编号大格子编号时先制作编号表。

每50个小格为一批。

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之编号,并在表上标明。

在此小格内每个采样点上重复采样,并进行重复分析,故取3个号码作为此小格内重复取样及分析编号。

另任取4个号码,为插入监控样编号之用。

四、布点原则1.布局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均匀,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0.25平方千米划出的采样格子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格。

2.密度比例尺为1:50000的岩屑采样密度为12-16个点/平方千米,每个采样小格内采集3-4个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