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十年发展规划
野战炮兵精确弹药的最新发展
野战炮兵精确弹药的最新发展作者:刘川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3期近年来,得益于微电子系统和微机电系统的技术进步,设计、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野战炮兵弹药的趋势明显。
就野战炮兵弹药而言,虽然单发制导弹药在价格上高于对应的非制导弹药,但实现对目标的毁伤效果所需要的弹药数量大幅减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发射较少数量的精确制导弹药还意味着降低附带损伤的危险性、减轻后勤保障的负担以及减小可能会暴露在敌军攻击之下的补给车队规模。
野战炮兵精确弹药的制导方式就野战炮兵的精确弹药而言,制导方式有两大类,两者之间存在一条清晰的界线:一种是使射弹飞到预定地点;另一种是借助目标反射或辐射的能量使射弹寻的到目标。
前者使用卫星或惯性导航(或卫星导航+惯性导航),或依靠上行的弹道修正指令;而后者依靠可以直接“看到”目标的传感器。
第一种的价格往往会低于第二种。
当然,也能够使用它们的几乎任意组合,具体取决于任务要求、SWAP限制和预算。
无论是依靠GPS(全球定位系统)、INS(惯性导航系统)还是上行弹道修正指令的制导系统,通过目标坐标测量(TCM)来精确知悉目标的位置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因为借助不准确数据发射的精确弹药将肯定会“错过”目标。
这里所说的测量是指地面特征或位置的测量过程,以确定绝对纬度、经度和海拔。
激光制导炮弹是最先问世的野战炮兵精确弹药,也是第一种在实战中得到成功应用的野战炮兵精确弹药,如美国的“铜斑蛇”、俄罗斯的“红土地”等。
但发展激光制导炮弹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因为激光制导炮弹存在多个战术缺点:(1)前方观察员必须在整个攻击过程中始终将激光放在目标上;(2)恶劣天气或复杂地形会造成目标捕获和指示困难;(3)攻击运动目标也有一些问题,因为运动目标能够移动到瞄准线之外。
此外,装甲战车现装有激光报警接收机,可警告乘员装甲战车是否已被激光所照射。
这里顺便指出,美国早已对研制激光制导炮弹失去兴趣,转向研制其他类型的精确制导炮弹。
美军火力(间瞄)清单
美军火力(间瞄)清单火力(间瞄)清单⑴概述为了在未来的作战环境中取得优势和在广泛的突发事件中取得成功,陆军必须拥有一支具备战役质量、远征部署的野战(FA)炮兵部队,这支部队能够投送和整合致命火力与非致命火力,可以使联合和机动部队的指挥官拥有能力主导它们所有冲突范围内的作战环境。
野战炮兵清单要求的火力支援能力包括以下4个方面:野战炮兵传感器、炮手、弹药和野战炮兵支援(先进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改进型定位和方位确定系统——IPADS、分析工具、电子战)。
火力现代化覆盖的范围将包括火力部队能力的重大提高,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讨论这一内容。
敌人的适应能力空前强大,它们使用非常规战术,对我们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拥有足以应对这些威胁的能力,并在装备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方面小心翼翼地对费用的使用进行平衡。
火力(间瞄)清单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的装备及其改进型号,展开这些计划的目标是使野战炮兵能够拥有大量精确和接近精确的能力来完成它的任务。
火力(间瞄)清单的关键战略目标包括:发展强大的野战炮兵传感器系统,提供360度的精确目标定位覆盖。
发展改进型弹药的能力。
通过对野战炮兵的电子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装和升级,寻求火力系统的通用性。
⑵第二部分:2010财年和2011财年的关键火力(间瞄)清单成就2010财年,为了支持“新黎明”行动和“持久自由”行动,部署了初期生产型的EQ-36雷达系统。
2010财年,将轻便激光测距仪的陆军采购目标(AA0)要求从购买3113套修改为采购2700套。
2010财年,部署EQ-36雷达的最初原型雷达,为中程和远程反火力雷达系统提供360度的能力。
2010财年,为现役和后备役部队的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 )和多管火箭炮(MLRS)首次部署改进型炮组防护(ICP)舱室,增强炮组的生存能力。
2011财年,开始AN/TPQ-50轻型反迫击炮(LCMR)雷达系统的初期部署。
2011财年,开始联合效果瞄准系统(JETS)的初期发展。
【doc】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文L)I—f71993年9月火控雷速技术第22卷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型室鲞(中国兵器i业第296所西安710100)【摘要】文章综述j国内外炮位侦校雷达的现状,并分析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超‘势..’铤关键词蝗垡塑塞垫堑孽堡雷达发展趋势塑堡堡:刺1前言(重要性及特点)为了有效地进行反炮兵战.对敌方地面炮兵阵地的侦察,应能在敌炮首次试射,还没有来得及效力射,就能精确地确定敌炮阵地坐标,并迅速地报告给射击指挥中心,准备实施打击.一般来说,炮位侦校雷达在十秒钟之内即可首发定位(弹丸尚未落地),友方的压制火力应在敌炮转移阵地之前就压制住敌方的火力,乃至摧毁敌炮阵地.在效力射之前,雷达应对试射炮进行校射.雷达侦察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点是:全天候,快速,高精度,无需深入敌纵深.因此,炮位帧校雷达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已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并还在研制新的型号.炮位侦校雷达从战术技术上可以归纳如下主要特点:a.定位距离远,要接近或太于火炮的射程.b.雷达目标为弹丸或火箭,其Rcs很小,约为0.O01~0.0lm.左右,因此对雷达的威力要求很高定位精度高,以保证作战要求.d.能首发定位.且反应时间短.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是至差重要的.e.应能同时对付宽方位角范围内多目标.f.应具有较强的抗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的能力.g.良好的战术性能(可靠性,可维修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等)根据上述特点,雷达在方案和技术实现上就必须实现如下技术特点;a.具有较低相位噪声和杂散电平的高功率发射机.b.低噪声,太线性动态范围接收机,输出为正交I/Q两路相参检波器.c.高增益,高效率,低副瓣电平并能实现对多目标搜索和跟踪的电扫描天线d.极低相位噪声和杂散电平的频率源系统e.对地杂波较高的改善因子要求,除了要有全相参系统(含发射机,接收机,频率源系车文于1993年8月13日收到尹~l993年9月火控雷达技术第22卷统)之外,还要有先进的MTID动目标检测系统.f.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检测和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全雷达站的自动化操控g.BITE系统及可靠性设计.随着现代战争战术和技术的发展,.对炮位侦校雷达的发展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雷达的体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雷达的技术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之前,先回顾一下发展史中的典型型号和现状对于承前启后是有益的.2炮位侦校雷达的发展现状从炮位侦校雷达的发展看,它经历了三种雷达体制的发展过程:(1),单目标的跟踪雷达体制;(2),福斯特扫描器天线体制I(3),电扫描阵列天线体制.单目标的跟踪雷达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代表型号有美国的AN/MPQ一10A,AN/TPQ--31,AN/TPs一61和苏联的APCOM--1和APCOM--2.这些雷达捕获能力差,只能同时探测和跟踪一个目标,战术应用受到限制.现在看来,技术陈旧,体制落后.目前,均已被淘汰.福斯特扫描体制雷达的典型代表型号为英国的CYMBELINE,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可以满足对追击炮的定位和精度要求.但缺点是,由于双层波束法的工作原理,仅能截得弹道轨迹上两点的位置坐标,采用两点直线外推,仅能适合追击炮的定位,而不能适用于低伸弹道的炮种.另外,不具有多目标处理能力,工作方位扇形区不够太,人工操作和识别目标,反应时间较长(约18~20s).这种雷达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巳有20多个国家的陆军装备使用,在7O年代.CYMBLINE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型号,其主要原因,一是它突出的机动性.二是各种地炮和战术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现今的水平,对付迫击炮还是有效的.随着各种地炮的发展.射程增大了,各种炮战术上的发展,显然这种体的雷达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当然,实战发展和要求已使研制CYMBELLNE的EMI公司看到了这一直,他们因此制订了全面的改进计划,一方面改造目前部队在编的雷达,使能至少服役到】995年;另一方面,改进设计,在原MKI型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改进型MK2和MK3.MK2型仍是机械式的福斯特扫描器,而MK3型是电扫描阵列馈源.MK3型改进的重点是增大定位距离和杂波抑制能力,采用了晟新的器件和技术.其改进点主要归纳如下:a.采用FET接收机,增大定位距离.相应地,把B型显示器的量程增大到3O公里b.改进了杂渡抑制设备,改善了对大雨和地形杂渡的抑制能力.c.电扫描阵列馈源天线系统把原来的方位扇扫范围从720mils(40.5)增大到1050mils(59).d.将模拟计算机改为数字计算机.相应地用键盘作为人机界面.e.增大了操作手用的显示器到雷达间的距离.由15米增为30米然而,基于两点的外推方式未能改变,所以仍仅能适用于迫击炮.尽管宣称改善了多目标能力,双层波束法从原理上毕竟难千实现对多目标的相关处理估计可能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改善,因此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电扫描体制炮位侦校雷达的典型代表型号是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经过8年计划研制成功的2第3期刘爱清炮位掳察校射雷达的现状和发展起势AN/TpQI36和37雷达.两部雷达同时被研制在当初还不为人们充分理解,它的工作概念是两个系统同时配置以构成一个整体配置,这是它的特色.TPQ--36配置在距前沿2~4km处,负责近程武器.而TPQ一37则配置得靠后一些,距前沿8~12kin处,主要负责远程武器.在一个师责任区60km长的战线上,前面配置三部Q一36后面配置两部Q--37,构成所谓.火力探测系统”(FIREINDERSYSTEM).比较来说,美国人搞炮位侦校雷达最早,搞的型号也最多,并且实战经验和研制经验也最多,因此问题解决得比较彻底.可以说,TPQ一36/37雷达确实代表了当代雷达技术的先进水平.它们均采用了电扫描阵列天线,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及其复杂的软件控制实现了全机的自动化检测和数据录取.并有效地去除了由乌和飞机等产生的虚假信号,而保证对多个弹丸的跟踪和弹道外推.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该雷达的重要支柱.1)一36/37与CYMBEUNE比较,显然是在技术体制上领先的一代新产品,以下列表仅比较一下技术体制上的差异,而不比较象定位距离等具体指标.从表1明显可见.电扫描体制的TPQ--36/37技术体制的先进性.由于所用技术复杂,其体积和重量上都较CYMBELINE为大,造价也高.表1CYMBELINE与AN,1’PQ一36/37各项性能比较CYMBELlNEAN/PQ一36/37天线体制福斯特扫描器电扫描阵列天线方位扫描范围4O.5’90.~一段轨迹十几到三十几点得到的弹丸点迹数2点(取决于弹种和射角)2点直线外推.因此弹道方程外推.外推方法和结果仅适用于高射角的追击炮对各种A炮均可保精度. 相参系统吗?非掘参系统全相参脉冲多l,勒系统MTD信号处理机.对地杂披的抑制能力较差具有较高的改善因子没有多目标航迹相关处理能力.因多目标处理能力可选Io-I”目标的处理能力.此原则上没有多目标处理能力.全自动化捡{疆I和录取操作自动化程度人工操作(雷达开机和初始化为人工操作除外)系统反应时间18~2os13i993年9月火控雷达技术第22卷由于TPQ一36/37优异的战术技术性能,不仅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均已大量装备,而且世界上有2O多个国家购置了TPQ--36/(或37)雷达,其中包括:南朝鲜,巴基斯坦,泰国,中国,埃及,沙特以色列,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美军装备n一36/37雷达是始于1980年,但从1984年便开始了一系列旨在战术应用方面的改进计划.TPQ一36/I型雷达的改进主要着重于在目标探测能力,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方面,并通过通信设备连到C.I系统上,而不是在雷达体制和原理上作改进.在目标探测能力方面,作用距离视不同的火炮比I型雷达提高30~50%.在行军状态下,可同时处理目标数据以及传递目标数据和指挥控制数据.在小型化和机动性方面,I型雷达采用了固态天线,取消了行波臂和高压电源;采用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不仅减小了体积,并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能力jl型雷达只装在一辆车上,机动性能得到提高在生存能力方面该雷达采用了低截获概率天线提高反电子干扰和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能力,能预测到反辐射导弹的威胁并自动关机再加上机动性的提高,雷达的生存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通信方面,它将采用数字话音无线电台与AFA TDS和TACFIRE战术射击指挥系统,连计算机系统,多管发射火箭系统(M_LRS)和无人驾驶侦察机等建立通信联络.它还将与未来的全源分析系统(ASAS建立联系,实时地给予指挥员敌方间接射击位置的观察.在雷达与遥控装置之间配备了光缆,操作手可在5O米远处进行操作该改进型还具备自动斟地和水平校准能力.以上改进计划预计1995年完成.美军的下一步改进计划是i型雷达,开始于1992年下半年,预计年完成,主要目标是探测性能接近于TPQ--37,从而能替代TPQ36和37两者更进一步的Ⅳ型雷达,将要加装气象数据测量设备.Ⅱ型和Ⅳ型雷达体积大的问题仍难解决.其他国家也研制了若干型号,如日本的JMPQ--7及改进型,瑞典和挪威的ARTHUR,中国的7n’I型和西欧三国的COBRA这些型号都采用先进的电扫描阵列天线和全相参脉冲多勒体,而其中COBRA又是唯一采用有源阵天线的.COBRA是西欧三国于I990年2月i3日签订的研制台同,研制阶段将持续到l995年,1995~1997年为投产准备阶段,1998~2001年开始生产.该雷达的研制目标是让其战斗性能超过美国的TPQ--37.但价格要低于TPQ--37~价格.综上所述,若干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研制工作,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关键器件的进步,使电扫描阵列天线体制的炮位侦校雷达臻至完善.然而随着现代战争特别是电子战的发展,对雷达的战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了,特别是反雷达导弹和隐身技术的发展将严重地威胁着炮位侦校雷达,涉及到雷达的生存问题.战术要求越多越高,就要增加技术措施或设备,尽管有些分系统随着技术进步可减小体积重量,然而总的趋势,设备是增加的趋势体积重量,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将是炮位侦察校射雷达发展的很大困难.3炮位侦校雷达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和武器的进步,以及雷达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进步,将影响着雷达的发展.地面炮兵武器及其战术发展,以及电子战的发展将更直接地决定了炮位侦校雷达的发展趋势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将会有如下发展趋势:第3期刘爱清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有源阵天线逐渐取代无源阵天线.其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它可以使发射机和接收机变成分布式的收发组件置于阵天线内.OaAsMMIC在较高频段(c和X波段)上应用也已成熟.这样一来,减少了笨重的高压电源和末级大功率管.既减轻了整机的重量,也减少了高频损耗.其二是与无源阵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有源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是,它具有一种固有的故障软化功能.比如阵面内5的T/R组件有故障,假定是随机分布的,那么仅会引起天线旁瓣电平变坏3dB.当T/R组件坏到多达lO时.探,龌4距离减少到整个性能的9O.而T/R组件的MTBF 为50,∞O~1000.000小时,这就意味着有源阵系统的可靠性是以年而不是以几百小时来度量的.目前oa舾IvIMIC的T/R组件价格仍是有源阵推广的关键,预计在未来的5年内T/R组件产品的价格会大大地降下来.有源阵应用的趋势是肯定无疑的.b.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向高要求,高水平发展,井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智能化的多模式工作.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是炮位侦校雷达的关键技术支住之一,雷达系统设计将对它们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如要处理的信息量,实时性,精度,多模式工作以及对各种无源干扰的改善因子等.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超大核模和超高速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对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创造良好的基础.部分计算机软件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设计的准则的合理性和完备性对于全自动化检测和处理的雷达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了高水平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才有可能在雷达全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多模式工作.c.进一步增大定位距离.随着火炮射程的增大,相应地就要增大雷达的定位距离.另外由于隐身材料的出现,炮弹外壳涂上一层隐身材料将作为一种有效地反炮位侦校雷达的手段,不久的将来将成为现实.因此,为了炮位侦校雷达的发展和生存,研究对付的手段已提到日程.不能单靠增大雷达的威办.因为隐身材料将使炮弹的RCS减少1O~20多dB.还应该重视外推的潜力,使之在保精度的前提下外推得更远.而靠硬件增大定位距离,代价太大,效果有限.d.雷达本身配届高精度的定位定向系统.炮位侦校雷达是配属于野战炮兵工作的.由于战斗的突发性和生存能力,雷达要经常转移阵地.以往由专门的测地分队给雷达站赴定位定向的方法已很不适应实战的要求了,因此侦校雷达本身配属高精度的定位定向系统已属必然趋势.随着精度,价格等问题向实用靠近,将渐成水到渠成之势.e.增加气象雷达的功能.目前炮位侦校雷达所需的气象数据是由专门的气象分队提供的,这样也很不方便.在侦校雷达战斗工作状态之前,如能具备气象雷达的功能,测定所需空域的气象数据,这样就省去了气象分队和专门的气象雷达,对于提高垒武器系统的效费比大有好处.而且从雷达实现上也是完全可能的.f.炮位桢校雷达与地炮射击指挥中心台二为一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就象高炮防空系统二位一体成为现实的原因一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炮射击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设备将越来越小.如能把雷达操作车厢适当加大,将指挥所的设备也移到此车厢内,那么两者之间原来的通讯设备可以省去,工作层次简化了,人员也可缩编.指挥员在雷达车厢内直接了解前线有关敌炮位信息,有利于提高作战效能g.在设计中要对雷达的生存能力给予极大的重视.雷达的生存能力应该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概念:a).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要求雷达提高隐蔽性和反侦察能力).被命中或击毁的5l993年9月火控雷达技术第22卷可能性.相应地要求雷达提高机动性,抗反辐射导弹能力和缩短撤收时间等.c).减小易毁性(可靠性,防护措施).d).可修理性.近年来,各军事大国军方对军用雷达设备生存能力方面有关的设计要求愈加强调,因为生存能力在战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保存不了自己.还谈什么消灭敌人.所以.雷达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和研究在不来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系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并认真对待军方的意见.否则,一旦把武器系统置于战争环境中,再想提高它们的生存能力,那就为时太晚了.因此.保证生存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认真地建立系统的生存能力指标,然后通过适当的分析进行必要的权衡和实施.h?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以提高装备的有效度.军方作为军用电子设备的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关心装备使用有效度往往重于某一具体的技术指标.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研制单位应该充分理解并把它当成重要指标来看待.在具体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中,应尽快贯衡实施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体系的新概念和设计方法(译见中电总公司军工电子可靠性专家组丁定浩教授着”军用电子装备可靠性维修性指标体系分析一一书).4.结束语本文根据研制某新型相控阵体制炮位桢察校射雷达的经验和体台,以及国内外的冀眨动向,概述了炮位桢校雷达的战术和技术特点,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有关未来发展的若干看法.文中的某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参考文献EllDONParry.WeaponLocatingRadars}NewSolutionforanO]dProblem. MIL TECH,1987I3{26—35[2][3]E4]E5]6COBRA TheArtilleryF0fceMultip]ier.IDR,l990●7:761--764COBRA{ TECH,1990?4:6O一6l FirefJnderFuture.IDR.1989;l:1555—1556ActiveArrays}TheKeytoFutureRadarSystemsDcve]opment.JournalofEl ectronicDefensel992}1t}91—95。
加强炮兵指挥信息系统使用管理的几点思考
5 4
调 解 决 可 能 出现 的 问题 。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ht:/c gjusr.o / t / sb .orevc m p
系统通信线路易遭破坏 , 造成信息丢失 和拥 塞 , 因此 , 需要 对 通信信道进行调整 , 或采取 使用 迂 回路 由等措施 , 以保证 信
道传输 的顺畅 。此外 , 当部 署变 更或有 临时任 务等情 况 时,
第3 3卷
第 4期
四 川 兵 工 学 报
21 0 2年 4月
【 后勤保障与装备管理 】
加 强 炮 兵 指挥 信 息 系统 使 用 管 理 的几 点 思 考
杨 欢
(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5系 , 合肥 203 ) 30 1
摘要 : 从值勤维护 、 电磁 频谱 、 电磁兼容 、 道、 信 数据安全 、 网络性 能 、 备管理 、 装 软件使用 等方面提 出加强系统管 理的
应急计划 ( 预案) 和组织措施 , 能对异 常情况和特殊任务做 出 快速敏捷 的反应 , 证炮 兵指 挥 信息 系统 具有 良好 的应 变 保
能 力。
收 稿 日期 :0 2— 2—1 21 0 9
作者简介 : 杨欢 ( 94 ) 男 , 士研究生 , 18 一 , 硕 主要从事炮兵指挥信息 系统研究 。
3 合 理解 决 电磁 兼容
电磁兼容性分 为系统 内的 电磁兼容 性和 系统 间的 电磁 兼容性 。前者是指在一个给定 的系统 内 , 系统设 备与部件 分
也应组织信道调整 , 时调整 网络组织 , 及 灵活调度线 ( ) , 电 路
意见 。
关键词 : 炮兵 ; 指挥信息系统 ; 电磁频谱
中图 分 类 号 :9 1 C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6—00 (0 2 0 0 5 0 10 7 7 2 1 )4— 0 3— 3
可变报文格式 VMF 及应用研究
可变报文格式 VMF 及应用研究韩媛萍【摘要】本文介绍了可变报文格式 VMF 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可变报文格式的语法,产生及发送过程,报文特点以及与其他数据链的转发过程。
介绍了 VMF 在当前美军的应用情况,并对VMF 数据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VMF,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production, sen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ransition with other data link of VMF.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VMF in America Army and made a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n VMF data link.【期刊名称】《现代导航》【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295-297)【关键词】可变报文格式;战术数据链;多战术数据链【作者】韩媛萍【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E961 战术数据链及可变报文格式战术数据链是一种按规定的消息格式和通信协议实时传输处理格式化消息的战术信息系统。
战术数据链通常包含传输设备、组网控制、消息标准三大要素,主要用于传输战场态势信息和指挥控制信息。
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军先后研制装备了40多种数据链,形成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通专结合、远近覆盖、保密、抗干扰、多频段的数据链装备体系。
目前美军和北约主要使用的战术数据链有Link-1、Link-11/11B、Link-4A/4C、Link-16、Link-22和 VMF。
其中,Link-1、Link-4A/4C和Link-11的研发源于防空与海、空作战需求的驱动,数据链用途较为单一,而 Link-16综合了Link-4A/4C和Link-11的特点,实现了战术数据链从单一军种到军种通用的一次跃升。
VMF的发展前景展望
111
含必要信息的字段 ,使报文的长度随有用信息的大小而自 动改变 ,从而减小发送的数据量.
2) 将报文所有字段编为二进制代码 ,这样一方面可以 减少发送的数据量 ,另一方面也有利机器对报文的识别. 报文中的所有数据元素都由数据元素字典中的两个索引 出唯一的标识 ,这样报文数据单元与一组由两个索引组成 的数组一一对应起来 ,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对数据单元字典 的快速索引.
图 1 VMF 与其他数据链的关系
1. 2 VMF 的特点 在数字化战场环境下 ,由于缺少固定的基础设施 ,战
场信息主要在以无线自组织网络 (Ad Hoc 网络) 为主要依 托的战术互联网中传输 ,这种网络的特点 : ①带宽窄 ,传输 时延大 ; ②错误突发 (无线链路易受干扰 ,存在多径衰落) ; ③信道时变 (通信行为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 因此 , 为了适应战场网络带宽受限及无线链路的特点 : 安全 、准 确 、及时地传输信息 ,VMF 数据链标准采用了如下措施[1] :
目前 ,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是 VMF 的最大用户 ,其 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 ( GCCS) 、战术作战 (TCO) 系统 、情 报 分 析 系 统 ( IAS) 、战 术 远 程 传 感 器 系 统 (TRSS) 、便携计算机系统 (BCS) 、气象观测系统 (MMS) 、高 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 (AFATDS) 、各种武器平台及作战 飞机 (如 AH - 64“阿帕奇”、F/ A - 18“大黄蜂”等) 、SINC2 GARS(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 / EPLRS(增强型定位 报告系统) 以及 FBCB2 系统等. 从 2000 年开始 ,美军武器平台使用 VMF 数据链标准开 始高速增长 ,根据美军的联合数据链管理规划[3 - 5] ,到 2015 年 85 %以上的武器平台将采用 VMF 数据链 ,如图 2 所示.
美国陆军数字化10年回眸
美国陆军数字化10年回眸陈亚来由于武器装备体系的差异,陆军的数字化比海、空军要困难得多。
美国陆军却“笨鸟先飞”,于1994年在全球率先提出战场数字化计划。
当时,近期目标是为战术部队建立“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和战术互联网,最终目标是在10年后完成全陆军的数字化。
岁月易逝,如今10年已经过去。
这10年中,美国为首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3次局部战争。
美陆军在前两次战争使用了部分数字化装备;后一次战争中,第一个数字化师一一第4机械化步兵师直接参战。
如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古语也适用于对数字化的认识,那么,3次战争的实践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依据,使我们能对席卷美国陆军的数字化浪潮得出较为全面的再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Gx2kO6FOtYClG9UyGx2kO6FOtYClG9Uy美陆军数字化的10年历程Gx2kO6FOtYClG9UyGx2kO6FOtYClG9Uy先回顾一下10年来美国陆军数字化的历程。
首先是制定数字化总体规划,成立陆军数字化办公室。
1994~2001年举行了数字化重型部队营、旅、师、军和数字化轻型部队的多次演习。
1998年公布数字化重型师的新编制。
在数字化装备的采办方面,对主战武器(如坦克和直升机)进行数字化改造。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为适应数字化计划的要求,陆军从1994年起对C4I体系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把“全球指挥控制系统陆军部分”(GCCS-A)、“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和FBCB2等三个不同时期开发的C3I系统整合成一个三级式的一体化“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
ABCS是地面部队数字化的基石,也是10年来陆军数字化的主要成果。
同时,为了把士兵融人数字化战场,开始研制“陆地勇士”士兵系统。
而在2000年建成的第一个数字化师无疑是这10年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下面将要谈及的美陆军“数字化”,是包括数字化战场、数字化部队和数宇化士兵的宽泛概念。
军事野战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军事野战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一、引言通信是现代军队进行指挥的重要手段,野战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对于保障部队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技术特点、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探讨军事野战通信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二、历史发展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到卫星通信的漫长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加大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力度,并于1966年首次成功实现军用通信卫星“阿拉德”号的发射。
此后,卫星通信技术逐渐成为军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军用通信技术也开始逐渐与网络技术结合,形成了集成通信网络。
2003年,美军提出了战术通信网Tactical Ad Hoc Network (TAN)的概念,该通信网络的构建可以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及时、有效传输。
三、技术特点1.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是传统的军用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传输距离和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如无法保证通信的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容易被敌方干扰等。
2.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技术具有极高的通信容量和广阔的通信覆盖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加密和防抵赖等安全保障手段,因此在现代军事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集成通信网络集成通信网络融合了多种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多种信号的同时传输和切换,因此能够满足多种通信需求。
集成通信网络的构建需要逐步完善技术的协议标准和统一管理机制。
四、应用领域军事野战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作战指挥、情报收集和战场支援等领域。
具体应用如下:1.作战指挥军事野战通信系统在作战指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和准确、及时的指令下达,以确保作战行动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2.情报收集情报收集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军事野战通信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情报信息的快速、全面收集和集中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3.战场支援军事野战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战场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等方面。
美军炮兵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经验教训分析
设。互连要求系统中各分系统之间能够正确地互相 连接,其中包括不同通信网问互连,以及通信主网和 各分系统间的相互连接。互通,要求各分系统之间 能够相互合作,以完成各作战科目所要求的共同任 务。各系统要具备统一的上下文表示和编码、统一 的信息安全体系、统一的信息格式和定义、统一的用 户接口等。互通既包括纵向兼容不同时代的系统, 又包括横向兼容不同军兵种、不同用途的系统。互 操作要求在系统互连、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使应用能 互操作。它面向用户和应用,互操作是电子信息系 统集成的目标。互操作与符合标准之间有紧密的联
系,只有符合标准才能谈得上互操作。然而,电子信 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包括各种不同 通信网络,使用不同的网络操作系统,各种各样的硬 件设备、通信协议,种类繁多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和指 挥控制应用软件,以及陆、海、空、天的严酷战争环境 等,使得互操作性的实现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已建 成的一些指挥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由于缺乏互操作 性,已给用户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使系统连通,实现 低级的互操作性,用户不得不在接口界面上花费大 量资金和人力。互操作性的缺乏,还削弱了各厂商 公平竞争的机会。有时用户为了维护已有系统的互 操作性,在扩充系统或局部更新时,不得不舍弃那些 性能价格比明显好的软、硬件设备,很不利于技术的 发展和进步。
美军指挥控制技术结构集成是指在明确系统功 能结构的基础上,确定构成该系统,并保障实现功能 结构中提出的各种功能的物理实体及其相互之间的 联系。技术结构集成包括系统硬件集成、系统软件 集成、应用软件集成。物理实体既包括硬件设备,又 包括软件及通信设备等。实体内部各部分间的联 系,既有实实在在的物理联系,如实体内部各种计算 机通过网络、通信终端设备、交换设备、通信信道等 互相连接;又有逻辑上、概念上的联系,如流向指挥 组织分系统的态势流和从它流出的指令流。例如, 在c4I计划中,为保证实现功能结构中提出的按需 提取信息、互操作、纵(横)向指挥控制等要求,首先 必须建立三军共用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为降 低费用、提高利用率,它又是军民共用、平战结合的 系统。因此,应确定能保障实现这些功能的信息基 础设施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种通信、传输、交换、终端 设备和相应软件,并明确与其他部分的接口等。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的装备分析
美国陆军数字化部队的装备分析张志雄信息资源共享是目的所谓数字化部队,是指将数字化设备作为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装备的部队所谓数字化装备,是指具有数字化功能的设备或载有数字化设备的武器平台。
与非数字化设备(如模拟设备)相比,数字化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处理速度快、兼容性强、易于维护和智能化等优点。
数字化战场,又称战场数字化。
其含义是:①将战场上的各种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②利用数字式传输、处理系统将这些数字信息在各种作战平台和各作战单位(直至单兵)之间传输、处理,达到整个作战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③最终实现战场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的一体化。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传输与处理的过程。
与非数字信号(信息)相比,数字信号(编号)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放大是示失真,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便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等优点。
以高速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编码、数字压缩、数字调制与解调等信息处理技术,通常称为数字化技术。
C4I系统和数字化部队C3I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的英文缩写,即指挥、控制与通信,(C4I再加上计算机)。
也就是说在军事指挥体系中,用用以电脑为核心的技术装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一机”系统。
未来高技术战争,是系统与系统的整体对抗,体系对体系的较量,任一军兵种都只能在战斗的某一阶段、时节和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它们都是作战系统的一部分(分系统),只有通过C3I 把各层次的分系统有机地连为一体,才能发挥最在的作战整体功能。
C3I的重点在于信息的获取、传输(通信)、处理、评估、选择和显示。
信息技术渗透于各种武器装备、作战手段和作战指挥之中,并以网络的形式将他们连为一体。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和多国部队有效地发挥了C3I在战争中的特殊作用:运用多种侦察和监视手段,实施全面情报保障:建立高效通令网络,保证情报及时传送、联络通畅稳定,指挥中心立体配置。
卫星通信Smorgasboard
卫星通信Smorgasboard彼德·鲍姆MIT 2011年第15卷第5期近几年,政府对项目经理独家承包硬件、软件和服务合同做了缩减。
此外,不确定交付/不确定数量(IDIQ)合同已日渐普遍,即公司最初只投标几个基本合同中的一个,此后则负责单个任务的订单。
军方发布的有关卫星通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两个数额巨大的合同就是这样两个例子:全球战略预警通讯系统(GTACS)和通讯传输系统(CTS)合同。
随着这些合同范围的扩展,对潜在合同利益人存在大量的费用风险。
2006年,军方开始全球卫星系统(WWSS)的合同招标,该合同为期五年,涉及六个卫星终端,包括硬件、软件和运行维护服务,经费上限为50亿。
随着GTACS和CTS应用范围的扩大,预期今后每个5年期合同的经费达到至少100亿。
这些项目很值得关注,因为由此可以看出军方对卫星技术的依赖程度正在提高。
随着美国继续减少商业卫星的带宽比例,CTS表明军方在努力借助COTS装备提升自身的能力。
它本身强调构造和系统综合集成。
GTACS合同将强调战术卫星通讯,并包括更多新系统和装备的原型和制造。
合同中提出了关于需求的提案,这些需求有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一些拥有相关能力的公司为了得到部分合同,正在进行积极的部署。
Telos公司市场部副总裁拉尔夫·波纳说“CTS满足集成COTS技术的需要”,“GT ACS不足以获得军方真实的战略需求。
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需求集,将是国防部在未来几年发布的IDIQ合同中最大的两个。
它们正在产生许多利益增长点,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也将针对这两个合同进行相关部署。
”根据SATCOM系统的主管斯蒂夫·艾斯普斯特的说法,两个合同涉及的领域包含许多相似性和差异性。
“GTACS针对WIN-T而出现,”即军方战术网,“而CTS正在寻求企业能力的扩展。
随着IDIQ合同的进行,我们目前正在制定一些通用性的标准,各方也都在寻找能够随子任务的发布提供履行子任务定单能力的提供者。
美军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
系统英文名称:Adva ncedField Arti llery Tact icalDataSyste m (AF ATDS)研制国家或地区:美国研制时间:1984年部署时间:1996年12月关键词: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 DS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 S)是一个多兵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战场管理和决策支持一体化系统,用以满足21世纪部队及联合作战对火力支援指挥与控制的需求。
该系统是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 CS)的火力支援分系统,取代美陆军野战炮兵于1980年开始装备的“塔克法(TAC FIRE)”战术射击指挥系统。
它可以处理火力任务及其它相关信息,协调并优化所有火力支援资源的使用,其中包括:迫击炮、野战炮兵、加农炮、导弹、武装直升机、空中火力支援、海军火力支援等。
它的任务就是协助指挥官在适当时机用适当的火力支援系统攻击适当目标。
1系统组成:A FATDS系统主要由通用硬件、火力支援控制终端(F SCT)、火力支援终端(FST)、软件模块和通信系统等组成,并且利用1辆轮式或履带式车辆进行运载。
通用硬件包括计算机、监视器、打印机、MOD EM、战术通信接口、UPS、电缆等。
通信系统是美陆军现装备的战术通信系统,包括“辛嗄斯”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 NCGAR S)、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 LRS)和移动用户设备系统(M SE)等。
2功能及特点:2.1功能AFAT DS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力支援部队实现战术机动并作出火力计划、完成火力任务。
该系统还具备分布式信息处理能力,可以确定使用最合适的部队、最有效的武器系统去攻击目标以完成火力支援的任务。
第四章炮兵战场情报处理系统的程序...
I
摘要
(4)充分利用现有较成熟的软件平台,深入研究了通用信息处理平框架结构 和应用编程接口,利用 MGS 软件开发包进行程序设计,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 力,简化了软件实现的过程,又提供了军用指挥软件开发思路,为进一步研制标 准化软件提供一个完整的开发模式。
(5)设计了情报信息数据库结构,实现了 ADO 数据库访问技术与系统的无缝 连接和数据的动态采集,解决了炮兵目标信息的编辑、查询、存储等问题。 关键词:炮兵,战场情报处理系统,系统软件,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摘要
现代条件下,情报分析处理系统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全面 地搜集、及时地处理和有效地利用军事情报,必须借助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 科学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检查,再把经过处理 的有效情报提供给指挥员,以便更好地作出决策。因此,大力加强情报处理系统 的研究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The angle which joins the army a matter need sets out, studied the informative classification, intelligence report of the artillery battlefield to obtain means, intelligence report treatment, intelligence report to distribute path and manifestation method etc., thus and more put forward the intelligence report processing of the artillery battlefield the function request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for further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ories basis.
美国C4I系统综述
摘要:随着C4I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战争中争夺电磁优势“制高点”的关键环节及战场上的中枢神经,以干扰、破坏敌方的C4I系统,确保己方的C4I系统为目的的C4I对抗,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为适应C4I系统日趋激烈对抗的形势,做到知己知彼,本文综述了美国C4I系统的发展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我国的C4I系统。
关键词:C4I系统指挥自动化数字化武器装备1 引言当今,高技术武器装备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强调武器装备必须系统匹配,向着系统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任何一种(或一类)武器装备是难以单独地发挥其作战效能的。
这就要求构成武器装备系统的各分系统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否则,即使拥有个别先进的技术兵器,亦难以使其作战效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在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中,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即C4I系统是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关键系统。
现代战争已充分证明,C4I系统是作战体系间的“粘合剂”和战斗力的“倍增器”。
在“联盟力量”空中打击作战行动中,北约陆海空三军的空中力量,不仅有各国空军的数百架飞机在天上进行大规模的作战活动,而且游弋在亚得里亚海的数艘驱逐舰、巡洋舰和潜艇也发射了巡航导弹。
这一空中、水上和水下打击兵器的“幕前”大合唱,离不开“幕后”的各种保障系统的强有力的支持。
北约的50多种军用人造卫星在外层空间不间断地以情报侦察、指挥控制及导航等活动来保障空袭作战的进行;美国的电子战飞机直接进行强电磁干扰;各种侦察飞机在巴尔干上空盘旋。
因此,北约的这场空袭作战行动得到了陆、海、空、天和电强大的多维保障。
战争的实践已不止一次地证明,假若没有准确而可靠的C4I系统,要想打赢一场现代化战争,是难以想象的。
2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是完全合成的火力支援指挥控制系统,用以替代战术射击指挥系统(TACFIRE)。
该系统软件用Ada语言编写,可在Intel80486、“奔腾”(80586)和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平台上运行。
红外对抗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红外对抗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1 概述海湾战争以来,80~90%的飞机作战损失是由肩上发射的红外制导地-空导弹(SAM导弹)造成的,包括被伊拉克部队击落的唯一一架陆军攻击直升机。
随着更多的先进SAM导弹的扩散以及先进红外凝视阵列寻的器的出现,市场对更高级的红外对抗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绝大多数在阿富汗作战的美国飞机飞行在3000米以上的高空,以避免遭遇相对短程的背负式SAM导弹的攻击;而在科索沃战争中,飞机的飞行高度在4500米以上。
这样的高度不但降低了飞机武器弹药的精度,而且也削弱了其对地面的侦察及目标探测能力。
而且一些平台,如搜索与救险飞机与直升机在这样的高度根本无法执行任务。
随着反恐怖战争中特种部队作战范围的扩大,对红外对抗系统的需求也有所增长,其资金也明显增加,相比之下,其它电子战项目的资金却有所下降。
目前,特别需要改进直升机红外对抗系统。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陆军AH-64A“阿帕奇”直升机从未出现在战场上主要是因为它装备的BAE系统公司的AN/ALQ-144(V)红外对抗系统不很灵敏。
固定翼运输机在飞行高度降低及速度减慢时也面临着危险,尤其是在起飞或降落期间更容易受到攻击,因为这时的防御措施主要是曳光弹,没有施放诱饵的空间。
另外,由于存在火险,焰火不能在居民区上方施放。
战斗机受攻击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它们经常使用安全军用机场或航空母舰进行起降,并且执行任务期间飞得较高。
新一代红外制导SAM导弹具有全方位的攻击能力,并经改进已不受焰火的干扰。
传统的红外对抗系统使用宽角热灯对付导弹寻的器,但却不能在全方位辐射足够的能量以实施全方位干扰。
因此,自海湾战争以来,对定向红外对抗系统的需求已成为关键。
目前,世界4个主要红外对抗系统项目是:(1)BAE系统公司的先进威胁定向红外对抗系统(ATIRCM);(2)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定向红外对抗系统(DIRCM),该系统于2001年开始生产;(3)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大型飞机红外对抗系统(LAIRCM),该项目于2001年进入工程与制造开发阶段;(4)美国海军的战术飞机定向红外对抗系统(TADIRCM),该项目正等待工程与制造资金。
美国第3机步师2003年伊战炮兵装备使用报告(图)
2003年3月20日凌晨,随着师属战斗航空旅火力支援军官比尔·霍华德少校发出攻击信号,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炮兵的54门M109A6火炮,开始猛轰伊科边境敌方指挥、控制、通讯、情报目标,揭开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序幕。
信号发出后不到一分钟,师炮兵三个直接支援营第一波发射的增程弹,拖着尾焰,划过无月的夜空,直奔敌阵而去。
师航空旅的AH-64攻击直升机群则耐心地悬停空中着,等待炮兵回报「发射完毕」后,前进观测射击效果,并消灭残存的目标。
作为“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地面部队的主力,第3机械化步兵师在21天中,挺进了720公里,在各种环境中与各种敌人作战,直捣巴格达。
在这个过程中,师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创造了美军的很多实战“第一次”: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M109A6自行火炮;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 M-7 “布莱德雷”火力支援车(BFIST);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阿法兹” 先进野战火炮战术数据系统;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M898“萨达姆”灵巧炮弹;第一次于实战中使用 M795高爆弹。
在21天的战斗中,155mm火炮总计执行610次直接支援任务,共射击 13,923发155mm炮弹;MLRS总计执行90次反炮兵任务和26次支援任务,共发射794枚火箭弹与6枚陆军战术导弹。
(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用MLRS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大户不是重装的第3机械化步兵师,反而是轻装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发射了100多枚)一、环境与敌人第3师的作战纵深达700公里,从科伊边境到巴格达城外围,初期为平坦的沙漠地形,尔后是由幼发拉底河河谷地形,河谷中有无数的运河及沟渠横亘其中,运动颇受限制,最后是巴格达的城市地形。
遭遇的敌人,可区分为三种类型:正规军、共和国卫队及萨达姆敢死队。
正规军战斗积极,被认为最难对付的共和国卫队,却不如正规军战志高昂。
但共和国卫队能集中不同单位火力,攻击单一目标,可以看出训练较为精良。
最无法掌握的是非正规的突击队及复兴党民兵,这些非正规部队十分活跃、狂热,而且装备不差。
美国陆军作战力量现代化进程
美国陆军作战力量现代化进程作者:张新征来源:《轻兵器》 2013年第16期张新征1 9 8 0 年代,美国陆军适应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建设“空地一体战”部队。
海湾战争后,着眼提高全维、全谱系作战能力,数字化部队成为建设重点。
美国陆军现已基本完成从适应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建设的转型,提出了2020年陆军的作战能力建设目标—根据未来战争需求,基本完成陆军整体转型进入21世纪,美国致力于调整军事战略,重视保持绝对技术优势,发展面向未来战争的信息化装备,10余年来,基本完成了陆军的整体转型。
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新军事变革,推进陆军装备技术发展刚刚步入新世纪,美陆军以建设未来战斗系统(FCS)和出台《陆军转型路线图2003~2007》为标志,加快了陆军转型步伐,全面推动由机械化时代的基于平台作战,向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中心作战转变。
美陆军以发展未来战斗系统为牵引,重点发展电热化学炮、制导与控制系统微型化、无人平台、混合电传动、主动防护、机载通信中继、传感器组网等技术,推动陆军装备由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全面提高陆军部队的快速反应、战略部署、杀伤、生存、持久作战能力和灵活性与多能性。
而“9.11”事件以来,反恐战争的实际需要迫使美国不断调整装备发展路线,转向均衡、务实、渐进的发展思想,更加重视当前部队与未来部队装备发展的螺旋式推进,发展威胁探测、车辆防护和低附带毁伤技术,应急采办了防地雷反伏击车等装备,以满足打赢当前战争的需要。
虽然未来战斗系统的多个平台项目被削减下马,但其主要关键技术仍在持续发展,如指挥控制通信技术领域发展的未来指挥所软件和作战人员战术信息网(WIN-T)已相继列装。
基本完成作战力量结构向模块化的转型美陆军于2 0 0 4年启动了模块化编制改革,原计划在2013财年结束前完成对整个陆军,包括现役和预备役的司令部、作战部队以及支援部队的改编。
根据2007财年美陆军公布的模块化部队调整计划,其模块化部队共由五部分构成:一是指挥控制司令部30个,占部队总数的8%;二是战区下属司令部24个,占总数的7%;三是特种功能旅130个,占总数的3 7 %;四是多功能支援旅9 7个,占总数的24%;五是旅战斗队,又分重型旅、斯特赖克旅和步兵旅战斗队3种,共76个,占总数的21%。
先进的炮兵战术数字系统(AFATDS)--美军21世纪的指挥控制模式
先进的炮兵战术数字系统(AFATDS)--美军21世纪的指挥控
制模式
龙源;赵江
【期刊名称】《抗恶劣环境计算机》
【年(卷),期】1997(011)003
【总页数】7页(P27-33)
【作者】龙源;赵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24
【相关文献】
1.数字化炮兵营指挥控制系统效能分析 [J], 高林
2.战术指挥网络系统在野战炮兵的应用前景 [J], 梁栋;田振新;胡冠华;樊兴
3.从美军信息战计划谈我军炮兵指挥系统现状及发展方向 [J], 黄小宁;刘伟
4.21世纪美军旅及旅以下指挥控制系统(FBCB2) [J], 朱晓行
5.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数字化炮兵营指挥控制系统效能研究 [J], 陈力;寥敏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
第31卷 第7期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7 月 收稿日期:2010-04-15作者简介:徐晓彬(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军事情报学研究。
【其他研究】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徐晓彬,金 鑫,文 凯(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南京 211132)摘要:阐述了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的特殊地位,研究了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发挥的强大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就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在适应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测。
关键词:炮兵;情报处理;自动化;未来战争中图分类号:E87;E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7076(2010)07-0133-02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
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敌对双方军队作战效率空前提高,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不给对方以够用的反应时间。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是军队战斗力的“动力源”和“倍增器”之一,是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速战速决的关节点[1-5]。
实现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是炮兵适应未来战争的必由之路,研究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的地位和作用1.1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概念战场情报自动化,是人们为了在战争中提高军事情报收集、传递、处理的速度、质量和准确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是炮兵战场情报自动化系统(C4ISR)的重要功能之一,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主要作用是将真伪混杂、孤立零散的战场资料加工形成具有价值的情报,以供领导机关决策使用,目的就是提高情报处理的速度和质量[6-9]。
1.2 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美国1956年研制第一部具有情报处理功能的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以来,炮兵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在战场的地位逐步突显,发挥着快速处理情报,提高指挥效能的重要作用。
现代战争中,各国军队都力求通过“松散”配置、机动作战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由于作战范围变得广泛,使得战场情报产生的空间加大,部队、武器装备的机动能力强以及远程武器的大量使用,又使得作战节奏加快,战场态势迅速变化,而侦察手段的技术化、多样化,使得情报的内容更加广泛,这些要求战场情报处理自动化必须在现代化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十年发展规划【标题(中文)】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十年发展规划【标题(外文)】【原文来源(中文)】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网站2008年11月21日来源:知远防务网站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发展状况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于1995年投入使用。
目前,开发商正在开发升级后的第二代系统,新系统采用了新式标准软件和硬件,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装有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的209个通信方舱和86辆Ml13装甲运输车上的硬件设备是统一的,其中包括三种VHF数字信息设备、一台通信服务器、两个计算机工作站、一部高速以太网交换机、一个光学插头和~台打印机。
标准的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以下性能:可指派任何装有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的车辆去执行任何与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有关的任务;装有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的车辆可以相互链接成一个指挥所;指挥所内的每一个工作站均能独立于其他工作站,单独执行各种功能;在没有任何指挥限制或造成信息丢失的情况下,能对指挥所进行更高级的重新配置;一旦有车辆受损,新的车辆几乎在同时就能取代受损车辆;车辆上的某种设备受损后,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能够长期保证对炮兵部队的指挥能力;将维护费用减至最低。
处理和分发所有的命令、信息以及所有的目标和态势信息;图解信息和态势显示;提供所有火力控制和作战指挥信息;计算出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兵力和火力;计划和准备部署手段;在侦察工作的主要方面与侦察部队相互协调。
1、在2009年度,估计将会有1.273亿美元用于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简称RDT&E)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的发展前景。
2、到2013年,将会有1932套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投入使用。
3、这些系统将会帮助取得自由伊拉克行动的巨大胜利。
定位介绍: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简称AFATDS系统)是在陆军战役指挥系统(简称ABCS)中提供自动化炮火支援的战役管理系统。
在执行近地支援、火力反制、阻碍火力、防空火力压制、纵深火力打击行动中,各种火力支援平台(地基,空基,海基)的计划、协调、部署都要使用到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
发起人:美国陆军,通信与电子司令部指挥与控制系统,福特.蒙莫斯,美国新泽西州承包商:雷声公司(主承包商),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马尔伯勒,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00号邮路,电话:+1 202 314 3780,传真:Fax: +1 202 484 9197,公司网站:。
米尔拓扑公司(提供ATCCS电脑),霍普.赫尔,美国阿拉巴马州,电话:+1 334 284 8665,传真:+1 334 613 6302。
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简称SAIC,提供AFATDS系统用轻型计算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电话:+1 858 826 6000,公司网站:。
状况:已经投入生产并进入现役生产总量:在2003年,估计已经生产了4169套系统,包括已知的测试版本。
应用:AFATDS系统目前正在取代美国陆军的TACFIRE系统,在设计之初便弥补了TACFIRE系统的不足。
早在198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宣布加入了AFATDS计划,用以取代已被终止的MIFASS 计划。
1999年海军陆战队开始采购该系统,并作为其机动火力支援系统(简称FIREFLEX)需求的一部分。
价格范围:美国国防部(简称DOD)采购项目(简称P-1)在2002财年列出的美国陆军AFATDS系统每套成本168,613美元。
然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从来没有公开它的单位成本,据信任何这种订单其价格都要高于公开的美国陆军的数字。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技术数据设计特点AFATDS硬件:AFATDS系统由以下硬件部分组成: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简称RISC TCU):这是处理单元,有键盘和鼠标。
这一单元配置1GB以上硬盘,144-208MB内存。
超高分辨率显示器(简称SHRD):这是系统的显示器,16 英寸(色彩1280*1024)。
不间断电源(简称UPS):外部供电出现故障时,为TCU,MOD及显示器提供30分钟的电池备用电。
外部战术通信接口模块(TCIM):每个系统有2个TCIM,每个TCIM可连2个数字网。
轻型计算机(LCU)GYK-37:AFATDS系统的软件还可在“奔腾”LCU上运行。
AFATDS 系统从根本上来讲是个软件项目,并且它是首批使用美国防部标准计算机语言,即Ada语言的大型项目之一。
操作特点:火力支援前方观察员通过使用GYK-37,编写、传输和接收通过增强型定位与报告系统(简称EPLR S)传输的数字信息。
EPLRS是陆军数据分配系统(简称ADDS)、单频道地对空无线电系统(简称SINCGARS)以及有线网络的组成部分。
基本的AFATDS系统电脑网络结构包括一个中心处理器或者只是一台电脑,通过局域网连接到8个战术工作站。
完整的AFATDS系统电脑网络结构是分布式的,由指挥与运转中心或节点组成,与各类作战梯队和实体组织相连接。
尽管美国陆军使这一计划的最初发起人,但它已将美国海军陆战队囊括进系统发展的团队中来。
除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使用之外,AFATDS系统还被设计成可以与美国海军与空军的指挥与控制武器系统通用。
在多国部队协同作战的环境中,AFATDS系统还能与美国盟国的火力支援系统互通互连,如德国炮兵数据和情报处理计算机系统(简称ADLER)、法国炮兵火力支援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简称ATLAS)、英国野战炮兵目标交战系统(简称BA TES)以及意大利的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简称ISR)等。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的升级“指定的”软件:AFATDS 96 是第一批指定为升级的项目。
这次升级很有可能包括了以前3.0版本(3.3.Q)的大部分内容。
AFATDS 96 实在1996年底发布的。
AFATDS 97 则是在1998年4月发布的。
这次升级与上次升级相比,增加了以下几个部分:添加了新的军火、北约(NATO)通讯、战术空中支援模块(简称TASM)。
AFATDS 98 于1999年底发布。
在这一版本中,软件再一次升级以供美国海军在近岸炮击时使用。
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自己版本的AFATDS系统,即前面提到的M AFATDS(也称Marine AFATDS)。
海军陆战队除拥有基本的AFATDS系统之外,还使它能够适应自己的要求。
美国海军:在1996年6月至1998年间,美国海军测试了五套AFATDS系统以确定它是否适合连接要求舰对岸炮火支援的地面部队。
测试很成功,因此海军决定为AFATDS系统的海军版本提供资金,这也是海军地表炮火支援系统(简称NSFS)的一部分。
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计划回顾背景在美国地面部队广阔的任务中,火力支援任务的范围明确涵盖了地面炮兵的各个方面,提供持续和即时的目标打击,火力反制,以及火力阻碍敌军的部队机动。
美国陆军的地面炮兵战术射击指挥系统(简称TACFIRE),目前仍在装备序列之中,是第一代此类技术的代表。
这一系统为技术火力控制数据、火力选择、火力强度提供了自动化的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目标打击的准确性。
TACFIRE的代替品:根据美国陆军空地一体化作战准则和后来的21世纪军队准则的设想,2002-2020年的战场将会是不固定的、连续的,将会有各种因素的介入,包括盟友的后方支援梯队和地方的后方支援梯队。
陆军战术指挥与控制系统(简称ATCCS)的结构的趋势便是为军队指挥官提供所需的指挥与控制资源,从每一个梯队到整个兵团,从而确保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A TCCS计划包括五个控制节点:机动控制系统(简称MCS),AFATDS系统,前线防空指挥与控制(简称FAAD C2),作战后勤保障电脑/控制系统(简称CSSCS)以及全息分析系统(简称ASAS)。
AFATDS系统是ATCCS中的火力控制系统。
在ATCCS和21世纪军队准则的要求中,TACFIRE功能的一体化程度只能达到一半。
正如美国陆军研究、发展、试验与鉴定文件所描述的那样,AFATDS系统的成功更依赖于它的软件,而不是硬件。
对前一套TACFIRE部署情况的评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发MIFASS(已经取消)的经验都表明,作战软件的开发时间要远远长于硬件。
AFATDS计划因此采取的策略是先发展软件,而硬件则是在计划时间框架的晚些时候从非发展性项目(简称NDI)中选择的。
Ada软件的使用被认为是这一策略成功执行的关键,因为它能够兼容作战软件适当地从使用V AX 11/780主机转移到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NDI作战处理器。
AFATDS系统的结构也很有特点,当系统某一部分发生故障时,该系统可实时将故障部分的功能转移到冗余部分,通过采用分散数据库、分布式处理、冗余技术及程序的自动转换,因而在物理层面和功能层面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在战斗中的生存力。
LTACFIRE/LFATDS:LTACFIRE(轻型战术火力)为现有的TACFIRE硬件增强了处理能力,但却保留了TACFIRE软件。
它用一种更为便捷的格式取代了TACFIRE笨拙的手续,通过只显示正确的电脑查询的反应,有效减少了操作时间。
士兵所要做的只是将手指放在屏幕上,选择他所需要的具体火力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美国海军陆战队版本的AFATDS系统是其机动火力支援系统(简称FIREFLEX)计划的一部分,FIREFLEX计划的目标是为贯穿地面作战元素的营级或以上规模的单位,提供美国海军陆战队数字炮兵系统的战术控制,以及管理联合数字火力支援网络。
在90年代中期的发展:在1994年年中,美国国防部监察长发表了一个有关AFATDS 系统的报告,报告大意是由于软件的问题,这一系统还不能够进行生产或部署。
报告称如果陆军在同样的方向继续这一计划的话,总成本将近1.87亿美元的投资只会换来一个软件不满足预期要求的系统。
AFATDS系统后来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于1995年年底取得了陆军操作测试与评估司令部(简称OPTEC)的赞许报告。
监察长对测试的报告中显示这一系统操作起来很有效率也很合适,虽然还有一些限制。
测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低水平的警戒、攻击引导、火力资源和目标处理时会出现小幅度的不规律性,但这些都会在进入现役前修正。
AFATDS系统与之前的TACFIRE系统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如果TACFIRE系统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故障或者破损,那就会导致整个战术支援系统的崩溃,而AFATDS系统如果缺失了一个部分,并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失去指挥与控制。
在1996年进行的战场测试的结果很令人满意。
这些测试项目的第一项是海军的测试——火力一致性,检测安装在舰艇上的3套系统的多功能性和效用。
在这三套系统的结构上,系统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第17空降师的海军火炮火力、通用态势情报网络共同使用,通过SINCGARS无线电系统甚至是卫星频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