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 赏句 诗眼
诗词鉴赏二之炼字
❖ 叠词效果: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造成一种反复回旋的抒情氛围。
❖ 拟声词效果:使诗歌特点更形象生动,以动衬静,渲染 氛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 副词效果:突现意境,更好地表现诗歌的情感。
千锤百“炼”的智慧
——诗词鉴赏之炼字
❖ 例2: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 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 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案范例:
❖ “凉”字,指出了自然节候的变化, 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步骤一)、
❖ 明月与孤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 意境(步骤二)。
❖ 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 “悲凉”,同时也指出了人生命运起 伏不定,变幻莫测,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的深沉思考(步骤三)。
▲分析的着眼切入点
(1)着眼于修辞
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 收破楼阁,浪花喷涌,如片片白 花。 ②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 或“一”字。 试分析“翻”和“点”字的妙处。
解析: ①“翻”,突出白浪翻腾的
情景,恰象花儿千片随风飞 舞; “点”,表现了碧空高远,足
提问方式:
❖ 某字在此诗中用得很好,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 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诗歌炼字、诗眼、赏句、风格(姚) (1)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 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诗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 云朵依稀的情景。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细浪、淡云侧面 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叠词,“弥弥”“ 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富有 音乐美。③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 ”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 ,富于音韵之美。④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 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小题微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 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 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 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同意。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思乡 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 句中写江水漫流之声,月下 竹影之形,是归梦 之因;而“归梦”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 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样写答案
• 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 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 写出了……情形, {描景象},表达了 作者……思想感情, 或烘托了……的意 境{ 说效果 }。
巩固练习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 要 赏析。
答:确实最具表现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
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一个“
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中原望之不忍
,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这种一反常人登高
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 裁,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 愤之情。
提问方式 诗中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 什么?或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诗中某联 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诗眼 炼句(详细实用)
答案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 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 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 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 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 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和风吹得雏莺羽翼丰满,细雨滋润梅子结实肥鲜。午间树影亭亭如盖清 凉扑面。这里地势低洼靠近青山,衣物泛潮要烘干颇费炉烟。静无人声 2. 从词的活用的角度思考 乌鸦逍遥自乐,小桥外绿水奔流声溅溅。久久地凭栏望远,满眼见黄芦 一年又一年,我劳累奔忙如社燕,漂泊在荒远之地,栖 苦竹,疑心自己是白居易九江行船。 身于人家的屋椽。且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倒要常和酒
诗 歌 鉴 赏 专 题
考点解读
• 1、炼字 • 2、炼句 • 3、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⒉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⒊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 ⒌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 简述理由。 定向赏析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示例:
“雪”隐喻了白发。 与 “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 隐含着诗人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 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的感叹更为 深沉。
色彩词常见答题角度小结
1、表现心情。 2、渲染气氛。 3、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诗眼型
一词领全诗型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词(句)在本诗中最 具表现力,你有何看法? 答题步骤:见课辅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3、叠音词:
增强诗歌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 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 “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令人 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抒发 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拟声词: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 “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 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 凄清。
2、形容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来在诗词中描绘景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 历其境。 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 “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 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 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 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或词在诗词中的含义 2、其表现手法 3、它的表达作用。
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1、炼字:古诗词鉴赏中的炼字,要求联系 全诗词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 的方面仔细揣摩、推敲、理解体会作者炼字 技巧的精妙。 2、诗眼:是指诗歌当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字词。
1、动词:
使诗词中的意象化静为动,且形象生动,赋予 画面一种动态感,使诗歌意境更加鲜活丰富。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动词、 拟人、双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一、诗歌语言炼字1.1 炼字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炼字是诗歌创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个好的诗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名字。
就像我们给自己起名字一样,要让它既能体现我们的个性,又能让人一听就能记住。
炼字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吸引人。
1.2 如何炼字如何炼字呢?我们要学会用词准确。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词很美,但是用在这个句子里却不太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一个词。
我们要学会用词生动。
有些词语虽然很美,但是读起来却没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一些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我们要学会用词有画面感。
好的诗歌就像是一幅画,我们要用词语来描绘出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的诗歌才能更加吸引人。
二、诗歌语言炼句2.1 炼句的重要性炼句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做整形手术。
一个好的诗歌,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还要有流畅的内在结构。
炼句是非常重要的。
2.2 如何炼句如何炼句呢?我们要学会断句。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一句话读起来很累赘。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断句,让句子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我们要学会换行。
有些句子太长了,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压抑。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换行,让句子变得更加舒展。
我们要学会排比。
排比可以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有感染力。
三、诗歌语言炼诗眼3.1 炼诗眼的重要性炼诗眼就像是给我们的诗歌开了一盏灯。
有了这盏灯,我们的诗歌就能够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3.2 如何炼诗眼如何炼诗眼呢?我们要学会观察。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很平淡无奇。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要学会思考。
有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思考,从中汲取灵感。
我们要学会感悟。
有些事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经历去体会。
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感悟,让我们的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总结:同学们,炼字、炼句、炼诗眼是我们创作诗歌的重要环节。
6.炼字、炼诗眼、炼句
典型考题
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本诗是怎样以“某字(词)”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
有人评价“某字(词)”笼罩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 如何表现“某字(词)”的?
“炼字”小故事
黄庭坚见苏小妹否定了苏轼的两句诗,略思考,说道:“轻风 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仍然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
两人齐问苏小妹怎样才算最好?苏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扶 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不由的拍手叫好,因为在 苏小妹的两句诗中,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 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在月光下,梅花简直失掉了踪迹,可见那 月色实在是“淡”极了。苏小妹在诗中扣紧了“轻”“淡”二字,用 字可谓十分恰当,所以比苏东坡和黄庭坚的诗更胜一筹。
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请作 简析。
解题思路
判断“诗眼”
若为炼字,则视为炼字题去做;
若为全篇之眼(关键词),则
⑴主旨作用:找出并点明该字(词)的作用:1.统 领全诗,2.围绕xx来写或点明xx主旨(内容上)。
言近旨远、含蓄委婉、意在言外、言简义丰 ⑵结构作用:分析每一句跟“诗眼”间的联系,如 有手法请点出。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因为梅花开于百花之前,谓之“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 悄然“早”放,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所以“一枝”比“数枝” 更贴切,更精彩。
第二节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与炼句-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
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情的 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 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
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阅读《声声慢(寻寻 觅觅),联系词的内 容,分析上阕中叠词
的妙处。
类型 数词
高三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
第七讲
诗歌语言的赏析(一):炼字炼句
一、考情概览
二、炼字
•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 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 起的。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 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 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 感染人的力量。
•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 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三、赏析“诗眼”
• 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 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 眼”和“篇中眼”。
• 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一看诗眼对揭示主旨所起到的 作用或是如何揭示出主旨的;二看诗眼是如何连缀全诗 内容的。
• 赏析时从多角度进行:a.最生动,最具活力。b.最能营 造意境。c.最易统摄全篇。d.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和主旨。
3、答题步骤
•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 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 角度。
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
炼字、诗眼与古诗鉴赏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
“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这都是从写作的角度说的。
我们今天要从鉴赏评价这个侧面,来探讨一下如何抓住诗歌的诗眼,借一般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便捷的鉴赏古代诗歌。
古代诗人炼字,总是把准确性放在首位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和诗眼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
炼 字、 炼句和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眼
郝 月华
河北省 高邑县第一 中学
与其它文学作 品相 比, 诗歌 的语 言具有凝练 、 含蓄等特点 。 例 1 : 初 见 嵩山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 . 在高考试题 中是呈 现率较高 的 张耒 命题形式。 鉴赏诗歌 的语言 , 就是 品读诗歌的语 言意蕴 , 体味诗 年 来鞍马 困尘埃 , 赖有青 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 雨去 , 数峰 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 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 清瘦 出云来。 鉴赏 “ 数峰清瘦 出云来” 的妙处 。 较多 , 主要涉及遣词造句、 语体色彩 、 语 言风格 等方 面。从考查 的方 向来看 , 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 : ( 1 ) 品评古诗 中的炼字 艺术 或 『 答案] 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 中突现 , 基于这种观感 , 作者 以“ 清瘦” 形容 山峰 。 突 出山峰 的高峻挺拔 . 造 “ 诗眼” , ( 2 ) 结合词语对诗 中名句 的含 意 、 色彩、 情 味 以及表 达 运用 了拟人手法 . 效果 的理解分析 , ( 3 )总体 上对古诗语 言特色 、风格的概括 评 语新奇 : 一个 “ 出” 字, 作者运用 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 赋予 山峰动 感. 使 山峰与云层形成 了尖耸 与广阔 、 跃动与静 态相结合 的画 析 下面分别谈谈诗歌 的炼字 、 炼旬和诗眼。 面。② “ 清瘦” 表现 了作者清高独立 、 人格坚守的精 神气质 。 “ 炼字” 炼字就是锤炼 词语 . 指 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 . 从词汇库 中挑 例 2 : 江行 选 出最贴切 、 最精确 、 最生动形象 的词语来描 写事物或表情 达 ( 宋) 严 羽 意 分析“ 炼字 ” . 就是品味用得好 的词语所深藏的感情 , 或品味 暝 色蒹葭外, 苍 茫旅 眺情 。残 雪和雁断 , 新 月带潮生。 其形象深刻的表达效果 。 一般说来 , 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 、 形容 天到水 中尽 , 舟随树 杪行 。离家今几宿 , 厌 听樟歌声。 词. 有 时也 要 注 意 副 词 、 数 量 词 和 叠 词 的锤 炼 。 推究 “ 炼 字” 的 妙 请从 “ 景” 与“ 情” 的角度 , 赏析本诗的颔联。 用. 不可把所分析之字孤立谈论 。 要放在诗句 中 , 结合全诗的 内 『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 睛于景 。诗 中描 写了雪 “ 残” 、 雁 容或语句 的表意来分析 具体思 路是 ? 释字 ( 先解释该字在诗句 “ 断” 、 月“ 新” 、 潮“ 生” 的凄迷景致 , 景 中寄寓 了诗 人的羁旅 之 思 乡 之 感 中的意思 . 无 法解 释时指 出词性 ) ? 释句 ( 把 该字放人语 句中描 情 、 三、 诗 眼 述景象 ) ? 关键是点 出该字 的效果。 【 用什么手法 , 生动形象地写 出什 么内容 , 表达了什么情感 】 注意 内容效果指 人 、 景、 物的特 古人作诗 , 喜设诗 眼 , 善设诗 眼 。“ 诗 之有 眼 , 犹人 之有 目 也 ” 所谓 “ 诗眼” 是诗 中运用的意 旨最开拓 、 表现力最强 的字词 点, 写景句注意营造意境 、 奠定感情基调方面的效果 或句子 . 是读者洞察诗词 旨趣 的窗 口。 从高考命题形式来 看 , 有 例题 : 江 间作 四首( 其三) 潘大临 的让先找出“ 诗 眼” 然后分析 , 有的是指 出“ 诗眼” 要求分析 。寻 西 山通 虎 穴 , 赤壁 隐龙 宫。 形胜 三 分 国 , 波 流 万世 功 。 找和断定诗 眼 . 要 注意词语或语句 的以下特征 : 一是 统摄全篇 沙明拳宿鹭 , 天阔退 飞鸿。最羡渔竿客 , 归船 雨打篷。 二是深 化诗句的意境 , 三是集 中体现作者感情 。分析 第 三联 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 得十分传 神 . 请 找出来 , 并说 的情调 . “ 诗眼 ” 要着眼全篇 . 结合诗歌 的内容 , 看 怎样强化诗 歌的情调 说 这样 写 的好 处 【 参考答案 】 ‘ ‘ 拳 ”形象地表现 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 时的神 氛 围。 如何体现诗歌 的思想主 旨。 态 用“ 退” 字别致 、 生动地表 现出鸿雁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 。 这 “ 诗眼” 一是诗中最能体 现意 旨的词句 : 二是表现力最强 的 关键词句 样写构成 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 的画面 答题 模板 :诗 眼是— — 意 思是— — 具体 内容是 二、 炼 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
思的原因: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 在
思念 惆怅
人 落寞
非 凄清
寻 找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诗
赠汪伦
眼
李白
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法
深
潭水之深
友谊之深
例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诗
旨的字词句。(表情、达意)
眼
”
③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口。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赵嘏(jiǎ)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诗眼
推 敲 字 词
01、名词:名词往往是特定意象的特称。名词的连 用常常会营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 沙•秋思》。 02、动词:一个动词往往能够使整首诗活起来,而 且动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而见山, 悠闲自得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03、副词:往往也起修饰限制作用,在很多情况下 也是鉴赏的重点。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 婿觅封侯。”一个“忽”字把漫不经心而忽然想 起了丈夫不禁伤感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的耐人寻味之处。 04、数量词: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杜甫的《曲 江二首》之一中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 正愁人”,“一片”飞花落下都要减掉一层春色, “万点”飞花飘落更使人烦恼愁闷。抒发了诗人 因伤春而满腹愁怨的感情。 05、叠词:词语的重叠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典型的 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将诗人寂苦无告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出来。
语言变形
二、关注诗歌语言变形的特点。 因为古代汉语本身的特点和诗词格律对语言 使用的限制,诗词里的经常出现语言的变形, 而这些变形的词语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往往起 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 “绿”把春风的多情、灵动恰当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溅泪” 不是说花流泪,而是说落花使愁人的眼泪飞溅; “鸟惊心”也不是说鸟儿受到惊吓,而是说鸟 鸣惊动愁人的心。
例题分析1
参考答案:
①“诗眼”分别是“咽”、“冷”。 (步骤一) 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 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二)
③“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深 静寂的景象(意境),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俗的恬静淡然之情 (情感)。 (步骤三)
品“诗眼” 析“炼字”
品诗眼考点阐释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首诗里,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显示全诗的思想,这就是诗眼。
品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词语品味,看其在拓宽加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作答指津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主要是: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为:(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典型试题1.(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分)解析本诗“乱”字既是环境描写,又暗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要结合整首诗,抓住“病身”、“归梦”、“凄凉”等词。
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
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解析“怆情”二字是全诗感情的集中体现,统领全诗。
分析时要抓住中间两联的环境描写和诗人的行为、心理,落实到每个字眼上,如叠词、虚词、数量词的使用。
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诗眼是能够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主旨 的字或句。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 1、点出该字(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点明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 容。 3、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是“凉”。 凉即冰凉的意思。用“凉”字写床席之月影, 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 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 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 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一个 “凉”字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 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 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 “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作用
诗眼· 炼字类之五:统摄全篇型诗眼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古诗非常讲究构 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句)就构成了全 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句)命题往往可以 以小见大,检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
活的闲适自在。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 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 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 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 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诗眼、炼字
答案示范
• 答 :“闲”字是该诗的诗眼,全诗描写 • 了山村幽静和谐、农家农事繁忙。即使是 • 雨天,妇和姑也相约去”浴蚕“,全家没 有闲人,只有庭院的栀子花 “闲着” , 诗以“闲着”的栀子花衬托出农家之忙, 诗充满了情趣。
总结答题步骤
• 1、指出诗眼,点明该字在全诗表达主旨中 的作用,或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作用; • 2、分析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 • 3、该字(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眼例三(诗题式)
• 《春夜喜雨》杜甫 《书愤》陆 游 幽 乐 • 《题李凝幽居》贾岛 《田园乐》王 维 怀远 留 • 《望月怀远》张九龄 《山中留客》张 旭 喜 • 《喜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怨 • 《征人怨》 柳中庸
指出下列诗歌的诗眼(句子)
• 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高》 悲秋 • 李白《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04福建卷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 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 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答案示范
答:诗眼是凉字 , “凉”既写天凉,又写 心境的孤寂(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 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 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问题:你认为此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 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锁”是诗眼 ,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 禁 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 。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可是宫苑里却“春色 沉沉”,一片沉寂;只有那雪白的梨花飘舞于阑 干阶砌 ,以春色喻佳人之年华,以落红飞舞出 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妙语双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赏析
•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 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 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 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 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 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 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用字传神:数缕荒烟, 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 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
• ⑥荆门:当时为县名,在湖北。郢:在今湖 北江陵。
• 【《别舍弟宗一》诗歌鉴赏赏析】
•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 (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 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 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 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 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 首联通过《庄子》的典故表明终老山林的隐逸 情怀,“闲吟”体现了一种闲适心情;
• 颔联是说寒山常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中,在秋天 落叶纷飞的季节,一弯明亮的新月斜挂在天空, 其中用“寒山”“斜阳”“新月”“落叶”四 个意象加重了悲秋之感;
• 颈联是说眺望远处,烟水茫茫,远处天边鸿雁 飞过,近处的菊花因为霜风猛吹,落满一地,失 去了它的神韵,“烟水”“鸿”“霜 风”“菊”四个意象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 悲秋之情;
•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 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 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 【《别舍弟宗一》重点字词解析】
• 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
• ②越江:这里指柳江。
• ③去国:离开京城长安,到柳州相距六千里。
• ④万死:死的可能性大,投荒:投向荒蛮之 地。十二年:自永贞元年至元和十一年(805816)。⑤桂岭:这里指柳州附近的山岭。
• 【翻译】:高高的栖在小楼阁上,打算终 老山林,闲来无事吟诗作对,不为秋天而 伤悲。寒山常常映照着斜阳色,叶落之时 有刚刚升起的新月渐渐明亮。泛着烟气的 山水在天尽头有飞鸿飞过的身影,秋风卷 地,菊花没有了美妙的身姿。二更的夜里, 燃着短烛喝着三升小酒,北斗星低低的横 跨天空好像从未想要偷窥。
• 【赏析】:此时当作于赵执信被革职之后。 诗歌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 首联自言愿意“栖老一枝”“不为秋悲”, 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看似 旷达,实显无奈。后面三联以“斜 阳”“落叶”“孤鸿”“残菊”“短 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 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全诗不脱 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
•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 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4分)
• 参考答案 (1)“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 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 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 (2)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 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诗人登 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 他感觉富有情趣。
• 注释 攒:积聚。 回滩:曲折流急的河道。 谿:同“溪”。 畬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 汉语汉字,读音:cuán zǎn
• (1)zǎn 形声。从手,赞声。本义:积蓄。
• (2)cuán形声。从手,赞声。本义:聚。
• 形声。从木,赞声。参见"攒"。
• 译文: •
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 •
• (2) 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2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 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3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 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 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 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 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 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 1、 • (1) 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2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
答: •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
• (1)“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 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 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 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 诗人心绪与情感。
• 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 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 味。”(《秋窗随笔》)
• 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 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近。”(《唐宋诗举 要》)后二说有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 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
劳停驿
欧阳修
•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一只小船在山脚下转悠,忽然看到开阔的 平原。树梢上的船帆刚刚落下来,山峰上 的月亮正圆。荒无人烟之地有几家团聚, 贫瘠的山野只有很小的田地。出行的客人 正在发愁明天出发,险滩和小道在自己的 眼前。诗句中,体现了小船在行经中看到 两岸的景色,通过细节的描写让人仿佛身 临其境。
• 尾联是说二更时分,作者点燃蜡烛独酌,一直 喝到北斗低横(夜已经很深了),也不想去看它, 表现了作者的落寞情怀。
• 这首诗在情感上先扬后抑。首联表明自己 终老山林的隐逸情怀和秋暮吟望时的闲适 心情,而后三联则表明作者虽然想终老山林, 但是悲秋的伤感之情始终难于消除和释怀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 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 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 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
• 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可能性确实不少, 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
• 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 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 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 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
•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 变化。(4分)
•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
• 14.(8分) • (1)(4分)
• 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 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 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 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 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 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 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 “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 有浓郁的诗昧。
• 宋代周紫芝曾在《竹被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 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
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 起。 •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 气。 • 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 花丛里。 • 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 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
• (1)“江回两崖斗,隐群峰攒”中的“斗”“攒” 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 简要分析。(4分)
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
切,显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
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
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 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 全诗写的孤静寂寥,忧然恻然,充满旅 途的忧虑和烦闷。然而“树梢帆初落,峰 头月正圆”,却勾勒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 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 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形 象地描绘出了山区农村的苦瘠贫寒,表达 了欧阳修对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的忧虑。
•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 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 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 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 终老山林的惆怅。
• [赏析]
• 标题中“秋暮”点明季节和时间,由此联想到 古人的“悲秋”情怀。
•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 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 “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 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 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 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 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 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 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一二年之久。
秋暮吟望 赵执信
•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 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 [注]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 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 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 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 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 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 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 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 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 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 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