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合集下载

小学特殊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小学特殊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小学特殊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绿色通道”是确保全日制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有效措施。

为确保每年考取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申请对象
在我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新生。

第二条申请条件
新生入学报到,无法一次性交清学杂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通过“绿色通道”报到入学:
(一)父母年老体弱或家处边远山区,家庭经济来源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二)父母双方下岗且就业能力弱,父母一方下岗或父母双方收入很低,无其它经济来源;
(三)孤儿、单亲家庭;
(四)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变故致使家庭财产损失较重的学生;
(五)其他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暂时无力承担学费;
(六)正在办理生源地贷款,贷款资金还未到位。

第三条办理程序
(一)咨询。

新生入学报到时,迎新咨询处负责老师接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有关资助政策和措施的咨询。

(二)登记。

新生凭《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学校报到处登记,领取《益阳医专新生绿色通道申请审批表》。

(三)手续办理。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凭《高等学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益阳医专新生绿色通道申请审批表》在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于报到时办理相关手续。

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保障其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特拟订学校“三残”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一、转变观念和认识。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

因此,社会、家庭要转变观念与认识,在残疾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上应一视同仁,学校更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

二、加强法制宣传与管理。

从《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学校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员的权利。

学校要与党委政府、村两委会加强联系,作好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动员工作,保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要向社会加大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受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重视这部分孩子的入学问题。

三、加强师资培训。

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

任何教师不得歧视三类儿童、少年,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三类儿童、少年。

教师在关心、爱护所有学生的同时,要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赋予更多的爱心,要让这类儿童、少年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四、制定有效措施。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工作”顺利进行。

(1)、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因特殊原因(如丧失学习能力等)未能按时入学的,要依法办理缓入学或免入学的手段。

(2)根据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本人及家长的申请,学校可放宽(推迟)其入学年龄。

(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家长)必须依法按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以任何不实的理由不让孩子上学。

(4)学校教务处要负责这部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插班、学籍管理等系列工作,要让学生家长无后顾之忧。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措施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措施

德胜完小2013-2014学年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总结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的学习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

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

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

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领导高度重视,配备了专门的老师,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德胜完小2014年 7月10日德胜完小2014-2015学年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总结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视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行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更多人的理解。

对于在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更是应该受到关心、关爱,残疾儿童都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在学生及家长的心中的感触是非常的大,使每一位家长更加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感到了社会对他们这些弱视群体的关爱,学生更是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长春明德小学入学条件2022

长春明德小学入学条件2022

长春明德小学入学条件2022凡年满6周岁(年8月31日前出生,含8月31日),且具有城区、开发区户籍或具有城区、开发区有效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可入读城区、开发区小学。

招生录取办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各城区、开发区必须依法确保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拒绝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同步进行录取。

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录取按学区分割方案非政府实行,即为推行统筹安排入学(进:即为入校放假;学:即为自学期间)。

划片入学应当符合“两个一致”原则。

即: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应与其父母户籍一致,户籍地址应与实际居住地址及父母的'房屋权属证明一致。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在城区、开发区并无住房,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人户籍与家庭住房一致,新生自长大之日起,即为落户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上并实际定居,且户籍从未搬迁,视作合乎“两个一致”。

民办学校民办学校面向城区、开发区录取。

各城区、开发区根据各民办学校实际情况核准录取计划,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民办学校录取推行网上报名者,报名者人数未少于录取计划的,全员登记注册投档;报名者人数少于录取计划的,推行电脑随机投档。

被民办学校投档的,无法出席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毕业生选择到本校初中就读的,填报本校初中就读申请表,家长(监护人)签字确认,城区、开发区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予以录取。

公办、民办校投档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录取申报公办学校且符合“两个一致”的适龄儿童少年和申报民办学校且通过注册及电脑随机录取获得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二阶段:由各城区、开发区按照“两个一致”优先原则,对申报民办学校但未被录取的和第一阶段不合乎“两个一致”未被公办学校投档的适龄儿童少年展开投档。

不合乎“两个一致”的,由各城区、开发区根据适龄儿童少年实际住址、融合周边学校布局、办学规模、录取实际精心安排入学。

第三阶段:录取通过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空余学位电脑派位获得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

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

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

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为了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学校需要制定一套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以确保他们在学校接受公平的教育和关爱。

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招生政策。

学校应当明确残疾学生的招生政策,包括招生对象、招生数量、招生程序等。

在招生政策中应体现对残疾学生的包容和关爱,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获得入学的机会。

二、教育资源。

学校应当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无障碍的校园环境、辅助设施设备、特殊教育教师等。

确保残疾学生能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资源支持。

三、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学校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需求和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服务。

四、心理关爱。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心理关爱体系,为残疾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五、家校合作。

学校应当积极与残疾学生的家长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共同关注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六、社会融合。

学校应当积极促进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的融合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七、评估和跟踪。

学校应当建立残疾学生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定期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残疾学生入学实施方案是学校为了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重要举措,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切实落实,为残疾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残疾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学校大家庭,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残联保证三残儿童入学措施

残联保证三残儿童入学措施

残联保证三残儿童入学措施
背景
据残联数据,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较大,人均受教育程度低。

尤其是残疾儿童,他们除了面临身心障碍,还要面对入学的难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入学率为50%左右,这意味着仍有大量残疾儿童无法获得基本教育。

残联保证三残儿童入学措施
为了保证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基本的教育,残疾人联合会提出了以下“三残儿童入学措施”:
措施一:免试入学
残疾儿童在学校报名时,可以通过残联的认证后直接免试入学,这是为了减少残疾儿童在入学考试中因为身体原因而受到的优势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措施二:课程个性化
残疾儿童的身体或智力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他们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帮助。

因此,在学生进入学校后,教师应当针对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和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果。

措施三:校园无障碍
保证校园无障碍是残疾儿童入学的基本条件,这包括了校园内有无障碍通行设施、公共场所是否配备残疾人专用设施等等。

此外,校园内应当配备一定的骨干辅助教师和护理人员,随时为残疾儿童提供必需的帮助。

总结
以上“三残儿童入学措施”是残疾人联合会为了保障残疾儿童权益所提出的基本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改善残疾儿童的入学条件,减小他们在教育方面的较大差距,帮助他们在人生中有更多选择和更好的发展。

残疾儿童入学方案

残疾儿童入学方案

残疾儿童入学方案引言残疾儿童教育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残疾儿童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和需求。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益,制定出相应的残疾儿童入学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残疾儿童入学方案,以保障残疾儿童的入学权益,并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方案1.无障碍设施建设:学校需要着重关注残疾儿童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这包括但不限于无障碍通道、坡道、无障碍厕所、电梯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残疾儿童的入学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和便利地进出学校。

2.教育资源调配:为了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学校应当合理调配相应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但不限于特殊教育教师、辅助工具、辅导员等。

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能够帮助残疾儿童充分发展其潜能和能力。

3.个性化教育方案: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当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4.社会融合教育:学校应当积极推广社会融合教育,促进残疾儿童与其他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这有助于打破对残疾儿童的偏见和歧视,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尊心。

5.家长参与:学校应当鼓励残疾儿童的家长积极参与他们的教育过程。

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沟通能够更好地了解残疾儿童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和改善。

6.评估与跟踪:学校应当建立残疾儿童的评估与跟踪机制,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估和记录。

通过评估与跟踪,能够及时发现残疾儿童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实施和监督为了有效实施残疾儿童入学方案,需要以下的实施和监督机制:1.政府支持:政府应当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残疾儿童入学方案的实施。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监督,能够保障残疾儿童的入学权益。

2.教育部门监督: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残疾儿童入学方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各学校的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

学校关爱三残儿童管理制度

学校关爱三残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学校三残儿童(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视力残疾等)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三残儿童的特殊需求,营造和谐、平等、关爱、互助的教育环境,使三残儿童在学校得到全面发展。

三、组织机构1.成立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2.各年级、班级设立关爱三残儿童工作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为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关爱三残儿童工作。

四、关爱措施1.教育关爱(1)加强三残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三残儿童的综合素质。

(3)关注三残儿童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确保其学业进步。

2.生活关爱(1)为三残儿童提供适宜的生活设施,确保其生活自理。

(2)关心三残儿童的生活,解决其生活困难。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三残儿童的心理健康。

3.安全关爱(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三残儿童的安全意识。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三残儿童在校安全。

(3)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家庭关爱(1)加强与三残儿童家庭的沟通,了解其家庭状况。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3)动员社会力量,为三残儿童家庭提供帮助。

五、责任追究1.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的开展。

2.各年级、班级关爱三残儿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关爱三残儿童工作。

3.对违反本制度,不履行关爱三残儿童职责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学校关爱三残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学校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学校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困境儿童问题仍然存在。

困境儿童是指因家庭、社会、个人等原因,导致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关注和帮助的儿童。

为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学校应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二、制度目标1.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其生活无忧;2.关注困境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3.促进困境儿童的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4.加强困境儿童的社会融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制度内容1.困境儿童认定(1)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2)父母一方或双方残疾、重病,无力抚养子女的儿童;(3)父母一方或双方失踪、服刑、强制戒毒,无力抚养子女的儿童;(4)父母监护缺失,无法正常履行监护职责的儿童;(5)其他因家庭、社会、个人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儿童。

2.分类保障措施(1)基本生活保障:为困境儿童提供营养餐、衣物、住所等基本生活用品;(2)心理关爱: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关注其心理健康;(3)教育资源:为困境儿童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校内课程、课外辅导、特长培训等;(4)社会融入:组织困境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5)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困境儿童提供更多保障。

3.制度实施(1)成立困境儿童关爱小组,负责困境儿童的认定、关爱、帮扶等工作;(2)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信息档案,动态掌握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3)定期召开困境儿童关爱会议,研究解决困境儿童遇到的问题;(4)加强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共同关爱困境儿童。

四、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困境儿童的关注度;2.完善政策,确保困境儿童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3.强化责任,明确各部门、学校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中的职责;4.加大投入,为困境儿童提供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5.加强监督,确保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落到实处。

学校三残儿童制度

学校三残儿童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保障三残儿童(指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校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标1. 建立健全三残儿童教育保障体系,确保三残儿童平等接受教育;2. 提高三残儿童教育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关爱、教育三残儿童的能力。

三、制度内容1. 教育资源配置(1)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三残儿童教育需求;(2)为三残儿童提供无障碍设施,如斜坡、扶手、低位洗手池等;(3)为三残儿童配备必要的学习辅助设备,如助听器、轮椅等。

2. 教学管理(1)学校设立三残儿童教育专班,负责三残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2)教师应具备关爱、教育三残儿童的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3)针对三残儿童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实施差异化教学;(4)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三残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

3.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关爱、教育三残儿童的能力;(2)鼓励教师参与三残儿童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4. 残疾人权益保障(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保障三残儿童受教育权利;(2)学校设立残疾人权益保障机构,负责处理三残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问题;(3)加强对三残儿童的心理辅导,关注其心理健康。

四、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三残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实施;2. 学校定期开展三残儿童教育检查,确保制度落实;3. 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保障残疾儿童入学措施

保障残疾儿童入学措施

保障残疾儿童入学措施残疾儿童入学是一个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的重要议题。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权益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残疾儿童顺利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本文将从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保障残疾儿童入学,并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和挑战。

首先,政府在保障残疾儿童入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残疾儿童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政府还应提供经济支持,以保障残疾儿童能够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

此外,政府还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残疾儿童教育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监督评估等工作。

这样可以确保残疾儿童在入学阶段能够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教育机构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残疾儿童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教育机构应提供无障碍的学习环境,包括修建无障碍设施、购买辅助工具和技术,并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

同时,教育机构还应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满足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以确保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够获得适当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此外,教育机构还应加强对一般学生的残疾意识教育,以促进残疾儿童与一般学生的融合。

最后,社会各界也有责任为残疾儿童入学提供支持。

家庭应积极参与残疾儿童的教育,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心理支持和家庭指导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媒体和社交平台可以发挥宣传和倡导的作用,提高公众对残疾儿童入学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尽管各国在保障残疾儿童入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残疾儿童无法享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

其次,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短缺,有些教育机构无法提供充足的特殊教育支持。

再次,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这给残疾儿童的入学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机构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学校三类残疾儿童管理制度

学校三类残疾儿童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三类残疾儿童(听障、视障、肢体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益,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三类残疾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 提高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质量,使其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三类残疾儿童的兴趣爱好,激发其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管理职责1. 学校校长负责三类残疾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 教务处负责制定三类残疾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3. 特殊教育教师负责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关注其身心发展。

4. 班主任负责班级内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管理,协调家长、任课教师,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5. 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学校三类残疾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参与学校决策。

四、管理制度1. 教学管理(1)根据三类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注重个别化教育。

(2)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习惯。

2. 生活管理(1)关注三类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

3. 家校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感情。

4. 资源保障(1)学校为三类残疾儿童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满足其学习需求。

(2)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为三类残疾儿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3)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三类残疾儿童教育质量。

五、考核评价1. 学校定期对三类残疾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教务处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

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

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

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小学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小学教育不收取任何费用。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奉贤明德小学入学条件年满6周岁的儿童;确因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当年度入学的,可向区教育局申请推迟一年入学。

上一年度因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未入学的,可向区教育局提出学申请。

指导思想和原则:1、坚持以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入学权益、规范学校招生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2、各校要在区教育局、镇(街道、社区、开发区)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本辖区内生源的摸底调研,并根据学校办班规模、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确保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学生接收义务教育。

3、继续应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规范管理,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计划外自行招收学生,严禁擅自跨区域招生。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相关信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校应通过本校网站公告、“校园开放日”、在社区张贴《招生告示》等形式,向辖区内适龄儿童告知招生工作政策、入学信息登记时间、地点、以及入学验证时间、地点及携带所需审核的各种证件。

5、根据沪教委基〔2019〕10号文件规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结合本区实际,有条件的区域,小学班额可以安排40人左右,初中班额可安排45人左右。

6、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按照区教育局确定的就近入学招生范围和招生计划安排适龄儿童入学。

严禁举办各类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特色班;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严禁将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明德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措施

明德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措施

明德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工作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这些规定,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残疾人家长的共同责任。

发展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进行教育、训练和补偿,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

学校要认真落实特殊教育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成为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

在招生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及“三残”儿童统一登记,保证他们全部入学。

班主任要对智障儿童给予更多的爱心和照顾,同时要让全班同学不歧视他,多关心和帮助他,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是班级的主人。

学校每一学年要对“三残”儿童受教育情况有所监督和督查。

安排有爱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

校长要经常关心和过问随班就读工作,并明确一名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对学校服务区内的各类残疾学龄儿童登记造册,为每一个随班就读学生建立完整的个别教育档案考虑到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建立科学的有利于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将定量和定性、单项和多项、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综合评价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相互促进,发挥评价在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素质发展和改进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

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

中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和县教育局“普九”工作基本要求,针对学校实情,特拟订学校“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制度。

1、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因特殊原因(如丧失学习能力等)未能按时入学的,要依法办理缓入学或免入学的手段。

2、辖区内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5%以上。

3、辖区内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5%左右。

4、根据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本人及家长的申请,学校可放宽(推迟)其入学年龄。

5、任何教师不得歧视三类儿童、少年,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三类儿童、少年。

6、教师在关心、爱护所有学生的同时,要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赋予更多的爱心,要让这类儿童、少年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7、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监护人(家长)必须依法按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以任何不实的理由不让孩子上学。

8、学校要向社会加大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受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都重视这部分孩子的入学问题。

9、学校教务处要负责这部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插班、学籍管理等系列工作,要让学生家长无后顾之忧。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文件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文件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文件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残疾证明:需要提供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证明文件,包括医学鉴定证明、残疾评估报告等。

2. 监护人身份证明:需要提供残疾儿童少年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等。

3. 家庭低收入证明: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提供相关的低收入证明文件,如低保证明、贫困户证明等。

4. 入学申请表:填写相关的入学申请表,提供个人基本信息、残疾情况、监护人联系方式等。

5. 相关照片:提供残疾儿童少年的近期照片,用于学籍管理和学校档案建立。

6. 其他辅助材料:如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需求评估报告、康复治疗方案等。

这些文件将用于学校的招生审核,确保残疾儿童少年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权益,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学校三类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学校三类人员子女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为加强学校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师生安全,促进三类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三类人员子女,包括:1. 学校教职工子女;2. 学校管理人员子女;3. 学校后勤保障人员子女。

三、管理制度1. 入学管理(1)三类人员子女入学需按照学校招生政策执行,不得违反招生规定。

(2)入学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户口簿、出生证明、监护人身份证明等。

2. 教育教学管理(1)学校为三类人员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确保其享有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权益。

(2)学校关注三类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定期开展家访,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3)学校为三类人员子女提供个性化辅导,关注其特长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3. 考勤管理(1)三类人员子女应严格遵守学校考勤制度,按时到校、按时离校。

(2)请假需按照学校规定办理,不得随意旷课。

4. 安全管理(1)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三类人员子女的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2)学校关注三类人员子女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3)学校建立健全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三类人员子女在校期间的安全。

5. 家校沟通(1)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三类人员子女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2)学校设立家长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家长关心的问题。

四、责任与监督1. 学校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2. 学校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学校三类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学校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德小学三类残疾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帮助残疾儿童这群弱势群体,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校根据《三残儿童入学保障制度》制定了如下计划:
一、转变观念和认识。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

因此,社会、家庭要转变观念与认识,在残疾儿童受教育的问题上应一视同仁,学校更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

二、加强法制宣传与管理。

从《宪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学校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对学龄儿童的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员的权利。

三、加强师资培训。

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爱意识,不歧视残疾儿童,并寻找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四、制定有效措施。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残疾儿童入学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