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3节 连通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3节 连通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9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连通器的概念和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1. 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能够运用连通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连通器实例,如茶壶、水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连通器的原理(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连通器中的液体流动情况。

2. 引导学生发现连通器中液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三、应用连通器知识(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与连通器有关的问题,如如何调节水塔的高度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重难点:重点: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引入环节中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连通器实例,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对连通器有初步的认识。

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注意到连通器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应用连通器知识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一些与连通器有关的问题,这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连通器的原理。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3连通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3连通器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 3 连通器教案 (新版)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连通器的特点,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连通器现象。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引入连通器这一概念,通过观察连通器中的液体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连通器中的压强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4. 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八年级物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们已经对液体压强、固体压强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能够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来分析简单问题,同时,学生们在之前的实验课中也已经习惯了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3.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实验操作演示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实物模型展示:使用连通器的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模型的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通器原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连通器的原理和特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连通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连通器的基本原理。比如将水倒入不同高度的玻璃管中,观察液面的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教学设计
6.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7.作业布置:设计具有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连通器应用,并分析其原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连通器这一概念并不陌生,生活中也常见到连通器的应用。但由于物理知识逐渐深入,学生可能在学习连通器原理时,对其中的抽象概念和物理规律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存在合作意识不强、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连通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连通器原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连通器中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3.实践探究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目的:通过课后习题,加深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请同学们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连通器在未来科技中可能的应用的小短文,字数不限。鼓励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结合科技发展,探讨连通器在新技术领域的潜在价值。
-目的: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思维,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连通器模型,并进行实验观察。要求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第3节 连通器(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压强第3节 连通器(课件)

船闸
船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1293年,郭守敬 在通惠河上建立了二十四座船 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这 一创举对古代北京城的发展有 重要的推动作用。
讨论交流 船闸是怎样工作的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结合图,利用连通器的工作原理,你能解释 轮船是怎样从下游驶向上游的吗?
阀门 A 打开,B 关闭。水从_闸_室____流 向下_游_____。闸室水面与下游相平时,下游闸 门打开,船驶人闸室。
在工厂广泛使用的液压机是液体压强特 性的一个重要应用。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 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帕斯卡原理是许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的 工作基础。
= F1 F2
S1 S2
F2 S2S1 F1Fra bibliotek液压千斤顶的小活塞与杠杆相连,因此, 只要对杠杆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可以顶起 一辆小汽车。
新课探索
连通器 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实验探究 连通器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如图所示,把两个注射器筒用胶管连接, 拔去活塞,做成一个连通器,在连通器中加入 水,观察两个筒里水面的高度。
保持一个筒不动,使另一个筒升高、 下降或倾斜,待水面静止时观察两筒中的水 面高度。
实验表明,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 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 面上。
∵液体静止,∴F左 = F右
∴ p左 S = p左 S
而 S左 = S右
∴ p左 = p右
A
∴ ρgh左 = ρgh右
B
∴ h左 = h右
连通器的应用
水壶
锅炉
水塔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形管 装有一定量的水,将 A 管稍向右倾斜,稳定 后 A 管中的水面将( C )

第九章 第3节 连通器(教学课件)-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

第九章 第3节 连通器(教学课件)-下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
2.难点:连通器的相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
一、连通器
观察以下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特点?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注:连通器至少两个开口且下部相连通
观察思考
一、连通器
讨论交流
下面这些装置是连通器吗?
注意:微小压强计不是连通器,因为只有一个开口
三、连通器的原理
理论推导
为什么倒入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
第九章 压强
9.3 连通器
9.3 连通器
课时计划
课时划分说明:“课标”只要求会识别连通器,知道连通器原理和
简单应用,内容较少也比较简单,所以只安排一个课时。
9.3 连通器
学习目标:
1. 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重点)
2. 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重点)
学习目标
9.3 连通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原理及应用。
驶入闸室。
关闭阀门A和下游闸门,打开阀门B,水从
上游 流 闸室 。
闸室中水面与上游相平时,打开上游闸门,
船驶往上游。
三、连通器的应用
船又是如何从上游往下游行驶的?
生活物理
三、连通器的应用
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
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1293年,郭守
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二十四座船闸,使
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这一创举对古代北
京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物理史话
四、液压技术
三峡船闸的“人”字闸门宽 20.2 m,
高 38.5 m,重8.67×105kg,是目
前世界上最大的巨型闸门。船闸运行
过程中,闸门要在 36 m 深的水中转
动,需要克服 2.7×106N 的阻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 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本节主要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 连通器的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连通器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以及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演示台等。

2. 学具:每人一个连通器模型、实验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如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连通器中液体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连通器原理。

5.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连通器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连通器知识。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连通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利工程、工业生产等。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1.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应用: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实例及工作原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生活中一个连通器的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答案: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茶水倒入茶壶时,茶壶内部的液面会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倒茶。

2. 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锅炉水位计的工作原理。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教案(新版)教科版
-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连通器中液面的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
- 解答疑问: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连通器的原理进行积极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与组内同学讨论。
2. 连通器实验设计:在批改学生的实验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连通器中液面高度相平的原理,并能够设计出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连通器的优势分析:在批改学生的优势分析作业时,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分析连通器在液体输送和控制中的优势,并能够进行清晰地阐述。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和应用连通器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其能够运用已有的液体压强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相关知识,对液体的性质和压强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连通器液面高度相平的现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初步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线上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 连通器 课件(共21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 连通器 课件(共21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3 连通器课件(共21张PPT)(共21张PPT)第九章· 压强第3节连通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想想议议:如图,观察图甲所示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壶盖上为什么要留有一个小孔?茶壶的壶嘴与壶身的高度有什么关系?图乙所示的茶壶在设计上有什么问题?像茶壶这样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液体压强和连通器。

学习目标1.知道连通器的定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知道连通器中水面相平的原因,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

观察与思考右图容器中红色液体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是,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呢?连通器一、1。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里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的液体总保持相平。

连通器内液面相平的条件:同种液体,液体静止,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

证明:液体静止,设想U形管下部正中有一小液片AB,且F左=F右,又因为S左=S右,由P=F/S可知p左=p右,即ρgh左=ρgh右,所以h左=h右,左右两管中的液面相平。

p左p右AB复习: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连通器的应用1.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p2p1h2h1假设容器底部有一竖直膜片,分析图中p1与p2的大小。

如果p1、p2大小不相等,会发生什么现象?右侧液面下降,最后当液体静止时,两侧液面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水位计自来水供水系统连通器的应用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船闸三1.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 连通器 课程教学设计

9.3 连通器教案一、教材分析“连通器”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认识连通器对进一步学习船闸的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先从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航运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讨论三峡大坝的工作原理即连通器原理,接着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连通器与连通器原理,最后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二、学情分析:就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形象化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对液体内部及液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强已有所认识。

另外,他们对连通器及其现象也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定义和原理却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三峡大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2.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时液面总是相平。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六、实验器材:挂画、塑料软管、烧杯、水、滴管、酒精、连通器七、教学过程:师:画是很多家里常见的装饰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画,老师想把它挂在黑板上?怎样才能把画挂平在黑板上呢?家里挂画一般需要几个人?生:两个,爸爸挂,妈妈边看边指挥。

师:那谁愿意来帮帮老师把画挂平在黑板上?(请两位同学,一位挂画,一位帮忙指挥)师:谢谢这两位同学,也谢谢大家的帮助,终于把画算是挂平了,花了将近两分钟的时间。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3节连通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

2. 连通器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 连通器的应用:生活中各种连通器的作用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原理,能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2. 难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图片,如茶壶、锅炉水位计等,引导学生关注连通器的特点和作用。

3. 实验演示连通器原理:将连通器模型装满液体,观察液体在各个容器中的分配情况,引导学生发现液体总是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 讲解连通器原理:详细讲解连通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茶壶倒水时为什么液体不会溢出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7.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六、板书设计1. 连通器的定义2. 连通器原理3. 连通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根据连通器原理,设计一个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

装满液体后,观察液体在各个容器中的分配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连通器原理的作用。

2. 题目:用连通器原理解释茶壶倒水时为什么液体不会溢出。

答案: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壶嘴和壶身底部相连,装满液体后,壶嘴和壶身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倒水时,液体从壶嘴流出,同时也有液体从壶身流出,保持液面平衡,因此液体不会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讲解、应用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 连通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了解连通器的原理,以及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知道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难点:理解连通器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现象,如茶壶、洗手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原理,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连通器实验,观察液体在连通器中的分布情况,验证连通器原理。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巩固连通器知识。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如水位计、尿尿器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发现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特点: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平。

原理:连通器原理应用:水位计、茶壶、洗手盆等。

七、作业设计1. 描述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

2. 举例说明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掌握了连通器的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连通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研究连通器在不同液体、不同温度下的工作原理,探讨连通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科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连通器PPT

科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 连通器PPT

3、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盛着水,水面等高, 两容器间用一斜管相通,K是开关,当K打开后, 则( C ) A、水将由A流向B B、水将由B流向A C、水不流动 D、无法确定
F2=P2S
P1 = P2 p2 =ρgh2 h1 h2
所以
h1 = h2
F1 F2
即,两边液面相平。
3、生活中的连通器:
水 位 计
洗手池
锅炉
乳牛自动喂水器
自来水供水系统
过路涵洞
喷泉


二、船 闸
利用连通器把船从高水位运到低 船闸:
水位或从低水位运到高水位的一 种过坝通航建筑物 。
船闸是怎样 工作的呢?
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 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想一想:
为什么加入同种液体,静止 后液面会相平?
想象一下这里有 一个“液片”
分析:
设液片面积为S
由于液体不流动,所以液片也是静止不动的。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液片受到的左 右两管中液体对它的压力相等,

F1 = F2
而 F1=P1S
所以 而 p1 =ρgh1
第九章 压强m,长2309.5m, 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 利发电工程。
长江自古是我国的 重要航道,那现在 船只怎么跨越100多 米的堤坝?
我国的水利工程 师们利用连通器 原理给解决了。
一、连通器
1、定义: 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 的容器叫 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
船由下游到上游
下游
闸室
上游
船由上游到下游
下游
闸室
上游
三峡的五级船闸
练一练
1、下列容器中,不是连通器的是( D ) A 、U形管 B、茶壶 C、锅炉水位计 D、帕斯卡裂桶实验 2、下列关于茶壶嘴的设计说法中,正确 的是:( C ) A、壶嘴远高于壶口 B、壶嘴远低于壶口 C、壶嘴做得与壶口一样高 D、以上设计都可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课件(共19张PPT)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课件(共19张PPT)
9.3 连通器
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 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 连通器
实验探究:连通器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实验步骤:
(1)在连通器中加入水,观察两个筒在同一高度时水面的高度 (2)保持一个筒不动,使另一个筒升高,下降或稍微倾斜, 待水面静止时观察两筒中的水面高度
实验数据记录:
操作 两筒等高
现象
液面高度 (是否相平)
正确的说法是( C )
• A、水从水渠乙流向水渠甲
• B、水从水渠甲流向水渠乙
• C、因水面相平,水不流动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连通器的两端分别装有盐水和清水,液面相平,
如下图所示.如果将阀门打开,则( A) A.盐水向右流动
B.清水向左流动
C.盐水和清水都不流动
D.无法判断如何流动
F1
F2
ρ1gh1 =ρ2gh2
不同种液体
ρ1 ≠ρ2
h1 ≠ h2
ρ1
ρ2
连通器的应用——生活篇
水位计 茶壶
下水道U形反水弯
连通器的应用——交通篇
船闸
长江三 峡五级
船闸
船闸的构造
闸门D
闸室
下游
闸门C 上游
阀门B
阀门A
连通器的应用——建筑篇
小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左 侧某一位置用粉笔画一个 点,请你用本节课所学知 识在黑板右侧画出与左侧 等高的点。
房屋装修时,为了在墙上画一条 水平线,工人师傅常拿一根装有 水的长透明软管,贴着墙面在软 管两端的水面处作出标记,将标 记连成直线,即得到一条水平线
连通器的应用——大自然篇
自然喷泉也和连通 器有关吗?让我们 动手自制喷泉吧!
• 1.如图所示茶叶经销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 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 连通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连通器的定义: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容器。

2. 连通器中液面的高度关系: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3. 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洗手盆的回水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连通器中液面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液面高度的关系。

难点:连通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套件、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茶壶、锅炉水位计等连通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引发学生对连通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液面高度的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工作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连通器中液面的高度变化,验证液面高度关系。

4. 例题讲解:运用连通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茶壶的液位控制、锅炉水位计的原理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通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连通器的定义、特点、液面高度关系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连通器的特点,设计一个简单的连通器模型。

(2)观察生活中的其他连通器现象,举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1)连通器模型:可用两个玻璃管相连,灌满水,观察液面高度是否相平。

(2)生活中连通器现象:如洗手盆的回水弯,当水不再流动时,两端的液面高度相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连通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交通信号灯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3.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3.连通器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3. 连通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展开。

教材中的章节为第九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1. 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2. 连通器中液面的静态分布3. 连通器中液面的动态变化4. 连通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连通器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连通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连通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连通器中液面动态变化的数学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连通器模型、液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现象,如茶壶、水位计等,引导学生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介绍连通器的定义、特点和液面的静态分布规律,通过示例解释连通器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连通器实验,观察和记录液面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提供一些与连通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讨论连通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船闸、水电站等,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连通器的定义、特点、液面静态分布规律和液面动态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连通器现象,并画出液面动态变化的示意图。

答案:例如,茶壶中的液面动态变化。

当茶壶中的水倒入杯中时,茶壶内液面逐渐上升,直至与杯中液面相平。

2. 请设计一个连通器实验,观察并记录液面的动态变化,分析影响液面变化的因素。

答案:例如,使用两个玻璃管相连的连通器,一个管中装水,一个管中空置。

观察在不同倾斜角度下,液面的动态变化,并分析重力、连通管道长度等因素对液面变化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连通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连通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物理思维。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_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_课程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3.连通器_课程教学设计§9.3 连通器“连通器”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认识连通器对进一步学习船闸的工作原理及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先从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航运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讨论三峡大坝的工作原理即连通器原理,接着进一步认识和学习连通器与连通器原理,最后结合连通器原理解释船闸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就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易于接受形象化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对液体内部及液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压强已有所认识。

另外,他们对连通器及其现象也有所了解,但对其具体的定义和原理却不清楚。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连通器并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2.理解连通器原理并会运用此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和图片认识连通器,经历用“理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更深一步理解“生活→物理→社会”的思想并自觉培养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学科知识:连通器的概念和连通器原理技能知识:辨别连通器,应用连通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五、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六、教具课本图片,多媒体设备七、教学方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观察法八、课型新授课九、教学过程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根据黑板上的六个问题预习课本1.引入提出问题:我们想喝水的时候,向杯子中倒水可以看到水在杯中的位置,但是盲人却看不到,那么如何在一个普通的被子上做一些简单的改动或设计,使得盲人能很方便、安全地知道杯子中的水位呢?(学生思考、发言)教师点评,然后给出自己的方法:用一块小挡板将杯子的上半部隔成左右两侧(左侧较小),在左侧放置一个轻质小球。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课件1新版教科版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连通器课件1新版教科版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和原理分析解答。
解析:h=8 cm=0.08 m, 水对壶底的压强p=ρ gh=1.0× 103 kg/m3×10 N/kg×0.08 m=800 Pa;茶壶是连通器原 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当用茶壶装水,水面静止时, 壶嘴和壶身内的水面是相平的。
感悟新知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拓展延伸: 船从上游驶往下游: 阀门A关闭,B打开,水从上游流向闸室。闸室水面
与上游水面相平时,上游闸门打开,船驶入闸室。关闭 阀门B和上游闸门,打开阀门A,水从闸室流向下游。闸 室水面与下游相平时,打开下游闸门,船驶入下游。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2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如图4 所示, 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 打开,下 游阀门B 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1-讲
证明:因为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底部该处的液体也处 于静止状态,取该处截面上一个小液片AB,则其受平 衡力的作用,即小液片AB 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力F1 和 F2 是一对平衡力,有F1=F2;又因为F1=ρ gh1S、F2=ρ gh2S,则ρ gh1S=ρ gh2S,可见h1=h2。 4. 连通器的应用 茶壶、洗手间下水弯管、锅炉水位计、自 来水塔的供水系统、过路涵洞等。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中考·甘孜] 如图2 所示,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连通 器,若茶壶中水深8 cm,则水对壶底的压强是 __8_0_0____ Pa(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 取 10 N/kg);若将茶壶略微倾斜、水不溢出 且保持静止后,壶嘴和壶身中水面 __相__平____ (填“相平”或“不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第三节 连通器
考点1.连通器原理
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底部相连通,倒入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
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
则( )
A .甲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较大
B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密度一样大
C .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较小
D .甲、乙容器中的物块的体积一样大
练习1.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茶壶
B .船闸
C .拦河大坝
D .下水道U 形管
例2.U 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在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
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
细管中的液体会( )
A .向左流动
B .向右流动
C .不动
D .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练习2.甲、乙两个水池深度不同,两池之间有一倾斜的涵洞将其连通,两池水平,如
图所示.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洞A 端比
B 端高,涵洞中的水由A 端流向B 端
B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从B 端流向A 端
C .涵洞B 端液体压强等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 .涵洞B 端液体压强大于A 端液体压强,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例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 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 ,右管横截面积
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 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 和2h ,现将阀门K 打
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h 21
B. h 31
C. h 3
2 D.h
练习3.如图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 型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 管稍向右倾斜稳定后A 管
中的水面将( )
A .低于
B 管中的水面 B .高于B 管中的水面
C .与B 管中的水面相平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例4.同一容器中装有密度不同且不能混合的三种液体,甲、乙、丙三条
有阀门的细管均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打开阀门后,关于管内液面的
高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管内液面与容器内液面不相平
B .甲、乙、丙三条管内液面相平
C .甲管液面最低,丙管液面最高
D .甲管液面最高,丙管液面最低
练习4.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里面灌入适量的水(水
中无气泡),两人各持管的一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当水静止时,在与水面相平的位置
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 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 .
例5.如图所示是一个足够长,粗细均匀的U 形管,先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A 的液体,再从B 端注入
密度为ρB 、长度为L 的液柱,平衡时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L/2。

现再从A 端注入密度为ρc 液
体,且ρc =1/2ρB ,要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则注入的液柱长度为( )
A. B. C. D.L
练习5.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间有一斜管相通,中间有阀门K 控制,容器中装有水,且两容器中水面相平,则( )
A .打开阀门K 后,由于水受重力作用,水将从甲流到乙
B .打开阀门K 后,由于b 处的压强大于a 处的压强,水将从乙流到甲
C .打开阀门K 后,因为甲、乙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所以水不会流动
D .打开阀门K 后,因为乙中的水多,所以从乙流到甲
课后作业
1.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锅炉水位计
B .钢笔吸墨水
C .涵洞
D .洒水壶
2.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储水箱与饮水杯A 、
B 、
C 组成连通器
B .不流动时,A 、B 、
C 的液面一样高 C .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 .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 A <p B <p C
3.在连通器里装上水银,连通器右管的直径是左管的两倍,若在左管中倒入
一定量水银后,下列说话中错误的是( )
A.右、左两边管中水银面一样高 B.左管水银面较原来的水银面高
C.右管水银面较左管水银面低 D.在两管水银面以下的同一水平处,其压强相等
4.现用足够深的、底部互相连通的A、B两容器装水,如图所示,已知A、B两容器底面积关系为S A:S B=3:2.现将质量相等,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1:2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浸没在A、B两容器内,则两容器中的水将()
A.从A容器流向B容器 B.从B容器流向A容器 C.保持静止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图所示连通器装入水,在左边放一木球浮在水面上,当放入木球后,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A.左边水面高于右边水面
B. 左右两边水面一样高
C.左边水面低于右边水面
D.以上分析都不对
6.如图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一个.若水塔内水面的高度h1=30m.五楼住户
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的高度h3=10m,那么,在五楼住户水
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强是 Pa(g=10N/kg).
7.如图所示的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管直径相同,先装入水银,然后从右管
(水银密度:13.6×103kg/m3);
装68cm高的水柱,则右管中水银面下降 cm.
若左、右两管粗细不同,左管直径是右管的2倍,从右管中仍灌入68cm高的
水柱,那么右管中水银面下降 cm.
小测:
1.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不能陈伟连通器的是()
2.关于连通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连通器中,若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相平
B.连通器中,液面的高低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C.只要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都属于连通器
D.连通器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在同一水平面的压强均相等
3.如图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水壶 B.船闸 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
4.如图所示是客轮通过三峡大坝时进入闸室的情形.如图所示,当上游客轮进入闸
室,关闭上游闸门后,应先关闭阀门,再打开阀门,待闸室内水位稳
定后,打开下游闸门,让客轮行驶至下游.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第九章第三节连通器
例1.A 练习1.C例2.A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U形管中水银面相平,可知两管中水的压强与煤油的压强相等,即p水=p煤油.如图,在阀门同一水平高度划一红线,则红线下方的水和煤油高度一样,因为ρ水>ρ煤油,由有p
水下>p煤油下;根据p水=p水上+p水下,p煤油=p煤油上+p煤油下,可得:p水上<p煤油上,即红线上方的水的压强小于煤油的压强.所以,当阀门打开后,由于阀门右边煤油的压强大于左边水的压强,液体会向左流动.故选
A.
练习2.D 例3.C 练习3.C
例4.D
练习4.连通器;同一水平面上(或同一高度上;或同一水平线上)例5.A
练习5.C
课后作业:
1.B
2.D
3.C
4.A
5.B
6.连通器 1.7×105
7. 2.5 4
小测:
1.C
2.D
3.C
4. A B 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