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演示文稿(课堂PPT)
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热运动,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力,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 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 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
说教材
2、过程与方法 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经历探究的 主要环节,初步学会使用渗透物理学的研 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用对比法、 模型法等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17
18
二氧化氮的扩散
19
硫酸铜溶液的扩散
20
铅块 金块
铅块 金块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叠放在一起 五年后
铅块与金块的扩散
21
动画模拟
22
6
说教法学法
根据微观世界不能直接感知的特点,在 实验基础上,通过设疑,运用类比和对比等 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设备的直观性, 将分子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 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通过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判断、 选择、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 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动脑学物理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 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 并举的禁毒方针。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 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14
新课教学
说教学程序
STS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了分子引 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熔化金 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 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 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 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10
新课教学
说教学程序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之后,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热现象的本质。
它是热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内能、比热容、热机等知识的重要铺垫。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材内容的编排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如闻到花香、墨水在水中扩散等,但往往没有从微观角度去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复杂的物理过程,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用微观视角看待宏观现象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表明的分子热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教学难点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热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分子热运动”一章。
该章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系统地接触热学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和物质的状态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学会描述分子运动的物理量,如温度、热量、内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
-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数据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通过探究分子世界,增强学生对自然界微观结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分子运动的描述。
- 温度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及其实验验证。
2. 教学难点:- 分子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学生难以直观理解其运动状态。
- 热量、内能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运动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理现象。
2. 教学手段:- 制作分子运动的动画视频,用于直观展示分子的运动状态。
- 准备实验器材,如热水、冰袋、绝热容器等,用于演示和学生实验。
- 制作教学挂图和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逻辑结构。
16·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4.教学重点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5.教学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九年级《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节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的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内能,而本节内容则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对学生进行了分析: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能力。
知识方面: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扩散现象、影响分子热运动快慢的因素。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五、教法与学法实验演示法、启发教学法、合作讨论法六、教学过程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
所以我对本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新课引入新知识引入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新课学习过程。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猜物游戏”(将花露水事先喷洒在教室的角落,让学生闻到香水的气味,并判断出是什么香水),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嗅觉闻到气味的内在原因,从而过渡到新课内容。
(二)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是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构建的支架。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基础知识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环节。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分子的热运动是连接宏观热现象与微观粒子运动的桥梁,它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温度、热量等热学概念,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物态变化等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2. 科学思维培养:通过对分子热运动的探究,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实际应用:分子的热运动原理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技术领域,如制冷、热泵、热传导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具体包括以下小节:1. 分子的运动状态:讨论分子在热运动中的速度、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探讨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热运动的统计规律:阐述热运动中大量分子的运动规律,引入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
4. 热量传递:介绍热传导、对流、辐射等热量传递方式,解释分子热运动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的意义。
(2)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掌握热运动的统计规律,能运用统计物理学原理解释宏观热现象。
(4)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理解分子热运动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问答、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3)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书是学习热力学的开始,是本章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下一节书《内能》的准备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书中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②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③能识别扩散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说学情本节书是学生开始学习《热力学》的第一节课,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比较差,因为实验仪器严重缺乏。
三、说教法1、演示实验法;2、设疑法;3、举例法。
四、说学法1、观察实验法;2、分析比较法。
五、说教学程序1、设疑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肉眼观察不到,那么物质的分子到底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呢?2、扩散现象演示:一、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并提出问题上学生思考: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并归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而且分子和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演示:墨水在热水和在冷水中的扩散快慢,并让学生思考:看到什么样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了什么。
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极抽象的知识点“为什么物质即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演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实验。
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看到什么样的现象以及表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表明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4、引导归纳这一节书的内容分子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③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3.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具体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2.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加强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类比等方法,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社会的重要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子热运动的定义,扩散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教学难点则为: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合作、成果分享等,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借鉴和启发,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游戏:设计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课堂游戏,如“分子接力赛”、“扩散挑战”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4.课后线上互动: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布置课后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问和解答,实现课后的延伸学习和深度学习。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热量、温度、热传递等基本概念。然而,他们对分子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可能的学习障碍包括:1)对微观粒子的理解不足,难以将分子热运动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起来;2)缺乏对扩散现象的直观认识,难以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模糊,影响对分子热运动的深入理解。
分子的热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的热运动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 2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 3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推理能力,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主义世界观,尊重事实教学重点、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新课教学一、新课引入根据分子动理论,构成物体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结论也是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到的,本节课我们就从实验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二、扩散现象学生观察两个实验:1.将盛有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与另一集气瓶竖直方向对口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子慢慢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逐渐扩展。
【问】:这两个实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它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上述实验是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
【问】举例说明在固体之间也会存在扩散现象。
(堆在地面上的煤)固体的扩散现象比较缓慢,不特别观察很难直接观察到。
【问】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实验:同时将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观察扩散的快慢。
结论: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更加激烈。
【问】分子究竟做什么样的运动?能否直接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回忆分子直经、体积,得出不可能的看到的颜色变化是分子的群体迁移(类似云、水珠)【问】借助于仪器(如显微镜)能否观察到?三、布朗运动可以更明显的观察证实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布朗运动。
1.介绍布朗运动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发现花粉颗粒在水中不停地在做无规则运动,后来就把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阅读实验,思考:“小碳粒”是不是分子?“位置连线”是路程还是位移?(位移)时间间隔延长,折线更复杂还是更简单?(复杂)分析:从图11-4可以看出,各个微粒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同一微粒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也是不同的,说明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2.在实验前,明确观察目标和步骤,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3.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3.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建议,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知识梳理: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复习知识点: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等知识点。
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调整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在宏观现象中的体现。
(3)扩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2)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宏观现象。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科学思维,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发现,这为学习分子热运动这一微观世界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转换认知法教学用具:二氧化氮气体、集气瓶、玻璃板、烧杯、墨水、热水、冷水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xxxx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
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基础知识,讲述了内能的本质,引出一种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
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本质,二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材一开始复习了本册教材第十一章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接下来,以香皂的香味引出扩散现象,再由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的热运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接着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说明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然后,用一句“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导出分子间的作用力。
整节内容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根据教材安排及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同时参考初中生特别是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重点是分子的热运动,因为他揭示了内能的本质,将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前提;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同时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制定的三维目标,以及所针对的不同知识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安排:对于“分子热运动”,主要以转换法为主;而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法。
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大部分学生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实验探究法将做为一个常用方法贯穿始终,为每一个知识点铺路。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物理学中占据着基础而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热力学理论的基石,也是物质科学、化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化学反应等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分子热运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详细阐述了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作用力、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扩散现象等。
(三)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课内容承前启后,既与之前学习的力学知识紧密相连,又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化学等领域打下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相对比,理解微观世界的特殊性质,为探索自然界更广泛的规律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热运动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2. 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分子热运动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3. 能够运用分子热运动知识,分析宏观物体的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3. 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二)难点1. 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
2. 扩散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3. 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关注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总结作业布置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扩散现象的本质,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学生能够了解布朗运动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探究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过程,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质。
温度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
122 难点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理解。
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实验法:通过演示扩散实验、布朗运动实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热运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香水在空气中扩散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能闻到香水味,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的热运动。
142 新课讲授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强调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介绍扩散现象,举例说明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扩散,并解释其原因。
详细讲解布朗运动,包括布朗运动的现象、特点和产生原因。
143 实验探究演示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分子热运动》,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过渡句)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热运动》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本节课首先介绍了分子的大小,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扩散现象出发,带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
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位学生之后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也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之后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通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信息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而且具备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是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尚停留在宏观领域,所以本节内容在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尤其是是对生活中常见的分子运动现象不能有一个科学的解释。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过渡,发挥学生能初步分析、观察实验的优势,帮助学生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总在无规则的运动着;能识别并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理解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历观察、实验等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直观感知物理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1.2《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11.2《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材首先简介有关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使学生对分子小、数量大有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对冷水和热水中一滴墨水扩散快慢的探究比较,让学生讨论得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的结论。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部分难点,本节课采用“实验类比”的模式组织教学,同时以多媒体为辅助。
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身边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也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热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三)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理由:(1)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作铺垫。
(2)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四)教学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理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提。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16.2《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教材分析一本节课作为第十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二.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教案目标的制定:三.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案目标及重难点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1(则的运动。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2. )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1)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4.教案重点1 / 4为学习下一节内能学习,由于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作铺垫。
本节讲述的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热运动。
所以分子热运动教案是本节课的重点。
5.教案难点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但又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知识前. 提,所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四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案法、实验探究、问题讨论、转换、类比研究相结合的教案方法。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的热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子的热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3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现象。
它不仅是对分子动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扩散现象引入分子的热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的运动。
接着,通过布朗运动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解释了布朗运动的产生原因。
最后,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得出了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这一重要结论。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在高中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分子的热运动这种微观现象,学生仍然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的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知道它们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表现。
(2)学生能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用温度解释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布朗运动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本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分子热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分子的热运动》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3第七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扩散现象,第二是布朗运动,第三是热运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为本节内容的探究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之后理解微观世界做好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本阶段学生的特点:高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较成熟,生活经验丰富,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积极互动,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三、说教学目标知道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它们的的概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动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与物理之间的距离。
四、说教学重难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热运动的相关概念。
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之间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是我的教学过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导入、新课、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我会按照课堂教学的实施顺序来进行阐述。
首先是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接下来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实验对于此结论进行验证。
第一个实验通过易蒸发的溴观察瓶中气体颜色,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
第二部分是新课讲授环节。
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引出扩散现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
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基础知识,讲述了内能的本质,引出一种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
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本质,二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材一开始复习了本册教材第十一章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接下来,以香皂的香味引出扩散现象,再由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的热运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接着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说明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然后,用一句“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导出分子间的作用力。
整节内容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根据教材安排及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同时参考初中生特别是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分子的热运动,因为他揭示了内能的本质,将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前提;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同时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制定的三维目标,以及所针对的不同知识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安排:对于“分子热运动”,主要以转换法为主;而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法。
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大部分学生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实验探究法将做为一个常用方法贯穿始终,为每一个知识点铺路。
三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首先,我设计了一些学生实验及学生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一改课本上只有演示实验而无学生实验的现状。
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状态的物质间也有扩散现象”,我在学习了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后安排了“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学生实验,该实验过程迅速、现象明显,学生乐于动手,也很容易看到效果,特别是纠正了学生在前面实验中得出的“扩散现象只能在相同状态的物质间进行”的错误观点;在“探究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时,也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讲述扩散现象的本质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传递不同颜色乒乓球的小游戏,即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发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让他们在教室里任意传递。
然后,在实验前设置一些悬念,如在进行二氧化氮扩散实验前,提出问题:“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他会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让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最后,在教学中大量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
为了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我在教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运动的模型;在教学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将课本上的弹簧模型加以改进,在弹簧中间穿一根紧绷的橡皮筋,这样就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与距离有关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
为了让各个内容衔接自然,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利用各个知识内在的联系,如从扩散现象至分子的热运动时,用一个“扩散现象是怎么发生的?”问题进行过渡;二是提出各种提示性的问题:如在讲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时,提出:“如果分子间没有间隙,扩散现象能发生吗?”;在讲解分子运动快慢与温
度的关系时,提出:“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三是利用教材本身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如在讲解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可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进行自然过渡。
四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
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3 课后小结
在小结过程中,通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所说明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通过总结得出分子动理论。
4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3 习题4
五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