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_教育心理学_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韩迎春1,肖雪山2

(1.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303;

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303)

㊀㊀摘要:«教育心理学»课程是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均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受到学时㊁班额以及研究结果日益丰富等因素的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在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下遭遇到了困境㊂利用微课 短小精悍㊁情景真实㊁主题突出㊁资源多样㊁形式灵活㊁交互性强㊁动态生成㊁便于传播㊁应用简单 的特点,将其应用到«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㊂

关键词:高校;微课;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G43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3798(2015)02-0032-05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韩迎春,女,辽宁鞍山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㊂

㊀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微博㊁微信等社交平台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微课也悄然却强势地融入了教育的各个层面㊂微课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麦克格鲁教授开发的 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

[1]

㊂2008年,DavidPenrose

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将之运用于在线课程[2]㊂在中国,微课程的概念是由胡铁生于2011年7月率先提出来的[3]㊂2012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举办全国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的通知[3];

2013年,4个全国性微课大赛先后举办 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㊁第13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㊁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4]

;随着

2014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顺利举

[5]

,教育领域的 微时代 已正式来临㊂

一、微课的界定

(一)微课的界定

微课又被称为微型课程或微课程,学术界对微课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分歧主要集中在视频时长㊁构成资源㊁表现方式㊁应用目的等方面㊂DavidPenrose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2]㊂胡铁生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6]㊂黎加厚等人认为微课程或微课是指在时间不到1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简短,重点介绍一个问题的小课程[7]㊂焦建利第35卷㊀第2期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Vol.35㊀No.22015年4月

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Education

Apr.2015

等人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8]㊂吴秉健等人提出微课是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㊁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制作,它们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wiki资源分享内容[8]㊂李玉平等人认为微课程的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倡导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宗旨是 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9]㊂«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将微课界定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㊁完整的教学活动㊂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准备时间在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㊂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㊂旨在实现现学习的随时性和互动性,更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10]㊂㊀㊀(二)微课的特点与优势

与传统的常规课相比较,微课的特点较为鲜明,具体表现为 短小精悍㊁情景真实㊁主题突出㊁资源多样㊁形式灵活㊁交互性强㊁动态生成㊁便于传播㊁应用简单 等㊂因其围绕某一个知识点㊁一个例题习题㊁一个现象㊁一个教学环节㊁一个案例而展开教学,因此,微课天然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11]㊂

1.课程开发理念针对性强

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㊁某个例题习题㊁现象或教学环节等为资源组织单位,课程设计的着眼点不仅关注教师的 教 ,更关注学生的 学 ,意在为学生 解惑 ㊂传统常规课是以整节课(或章节)为资源组织单位,课程设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 教 ,意在向学生 传道㊁授业 [11-12]㊂

2.学习单元时间短

根据黎加厚等人的观点,微课的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㊂根据可汗学院的相关研究,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为10分钟,微课因此可以在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完成学习㊂传统常规课程的时间为40-45分钟,即使意志力较强的学生也无法避免注意力的转移和分散, 教 与 学 的有效性值得商榷㊂

3.支持学习的泛在性和灵活性

微课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打开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进行自主学习㊂在遇到困惑时,学习者还可以随时暂停微课教学或反复播放某一片段内容,以便加深理解㊂而在传统常规课中,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坐在课室中进行学习㊂在遇到困惑时,也只能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咨询得以解惑,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较低㊂二㊁«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现存的问题

㊀㊀«教育心理学»是国内大多数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绝大部分师范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㊂这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㊂㊀㊀(一)学时有限

随着职前教育课程㊁通识课程等公共课程学时的增加,«教育心理学»这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学时被压缩至较为有限的范围㊂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时为4学时,以16周授课计算,共64节课,相对于大量的教学内容而言,64节课远远不能覆盖所有教学重点和难点㊂在有限的学时内,一些教学重点只能被 舍弃 ㊁一些教学难点常常被教师 避重就轻 地绕过 教师在课堂上提醒某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或难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至于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如何就缺乏有效地监控了㊂

㊀㊀(二)相关研究结果日益丰盛

在学时有限的同时,教育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却随着研究深入和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日益丰盛㊂以教育心理学中 自我效能感 的相关研究为例,在2000年度,国内以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仅有137篇,而在2014年1年内,以自我效能感为关键词的研究文献就有6387篇(详见图1)㊂从图1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推知,随着时间的推进,在教育理论㊁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盛㊂对于类似教育

•33•

2015年第2期韩迎春等:微课在«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