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后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以及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2)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3)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应用实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和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摩擦力现象,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实例分析分析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摩擦力的概念和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摩擦力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尝试采用其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如滑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的计算。
教案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
教案的教学反思模板5篇陆续为大家整理了教案的教学反思模板,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
要在教案课件中可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智慧与创造性。
教案的教学反思模板篇1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面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2、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1、一些鲸的图片。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
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如:“肺”字右边不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
2、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
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2、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教案的教学反思
教案的教学反思关于教案的教学反思(汇编15篇)关于教案的教学反思1教学后记主要是把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写在教案后边或旁边,也可用另外的纸写成教学随笔,教学随感录,附在教案的后面。
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教案,成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参考。
这是师范生一开始从教就应重视的工作,就需要培养和训练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准备;上课是教案的实施和体现;后记则是教学的回顾和总结,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经验分析则会带来重大的收获。
”课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行动能力和教案等方面及时做出分析总结,就能了解教学中的得失利弊及缘由,便于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从而调整和弥补工作中的过失和不足。
许多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这与善于不断及时做课后分析总结是分不开的。
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环节,不重视写教学后记,课完就完。
其实写教学后记好处很多,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般说,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教学后记就是积累最好的方法。
教学后记把得失记录下来,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遗忘。
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记下来,加以分析研究,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心中有数,失误或不当就能避免。
从而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也促使我们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能为教学研究积累资料,是我们个人教学业务档案的重要内容。
写教学后记,可把零散的教学经验,教学偶得集中起来,经过系统整理,就会是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
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教学实践。
()而写教学后记就会为我们搞教学研究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料。
同时,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档案。
它的内容包括教案、习题选、试卷、辅导资料、作业练习、试卷批阅记录、学生成绩等,作为教案组成部分的后记,则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写好教学后记,这对现在成长,将来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后记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
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
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
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
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
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
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
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
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一、引言教学设计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幼儿园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的重要性,并就教案的编写过程及反思进行分析。
二、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的重要性1. 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设计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深入思考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教学设计教案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 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教学设计教案对教学时间和资源的合理安排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上课时间的分配、教具物品的准备等因素,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地考虑到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并合理规划教具和材料的使用。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案的编写过程1. 分析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幼儿正处于快速成长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适应幼儿的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2. 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可衡量的。
只有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目标。
3. 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游戏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老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优课教案和教学反思《老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对老王的敬意与怀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老王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老王的敬意与怀念,以及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人公老王。
2.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注意把握语气、节奏。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为什么会对老王产生敬意和怀念?3)课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老王的人格魅力?4.课文分析1)老王的性格特点:诚实善良、勤劳朴实、乐观坚强。
2)作者对老王的敬意与怀念:体现在对老王的尊重、关爱以及愧疚之情。
3)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尊重他人,传递正能量。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老王》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氛围:本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讨论积极。
2.学生反馈:学生对老王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3.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关注到了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五、教学建议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课文。
3.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
3.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关注到了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老王的生活环境、言行举止等,帮助学生理解老王的性格和生活状态。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名称:《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夏天里的成长》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夏季自然界的变化和植物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恢复对植物生长的基本认识。
2. 出示一幅夏季自然景色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夏季的感知和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夏季有什么特点和变化。
二、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出示幼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幼苗的外观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夏季中,为什么会有更多的幼苗生长出来?夏季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盆土和一些植物种子。
2.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将植物种子撒在土壤中,然后轻轻浇水。
3.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每天植物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可以绘制成生长记录表。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好时机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对夏季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感知夏季自然界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活动设计了小组合作和互助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种子的撒播和浇水的方法还不熟悉,需要再加强讲解和示范。
此外,课堂时间稍有不足,下次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8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8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并记住主题一,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能用竖笛吹奏《进行曲》的旋律,按节奏准确地敲击大鼓、小鼓、三角铁,与他人合作演奏《进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铺垫1、导入夏天的感觉真好!烈日当空火辣辣,辣得我们心中乐开了花。
我们在池塘里嬉戏,我们在草地上奔跑。
夏令营已经准备好,等待着我们出发!让我们把火辣辣的情怀溶入到歌声中,歌唱我们快乐的夏令营!2、演唱歌曲《夏令营》二、学做巡逻兵1、导入师:今天我们夏令营的第一个活动是学做巡逻兵。
你们听,远处走来一对巡逻兵,想想他们是怎么巡逻的?2、初听《巡逻兵》,回答问题3、用动作模仿巡逻兵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把他们巡逻的样子表现出来?请你演一演教官,其他同学学一学。
教官同学要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模仿得对,是否神气!4、唱音乐主题一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这个乐曲的主题一。
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我们一起用鼓的声音“咚”来模唱。
5、分析音乐主题一师:人们讲话是一句接一句的,音乐也是如此。
主题一由几个乐句组成?我们再用吹号的声音“达”来唱一唱,边唱边想问题。
生:……6、完整听赏乐曲(听乐曲结构)师:主题一在这乐曲中出现了很多次,是几次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请小教官们上场,全体同学列队。
听到地一遍主题的时候跟着一号教官走一走,第二遍时跟着二号教官,第三遍跟三号、第四遍跟四好……准备,开始!主题一一共出现了几次?生:……7、再次听全曲,用动作参与(听乐曲结构+主题一乐句)师:真聪明!下面我们巡逻的难度要加大了,我们听到主题一的时候不但要踏步,而且还要每听一个乐句就向右转一次,检查四周是否有敌情。
巡视、表演都要到位,才像真正的巡逻兵。
8、小结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一、复习回顾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最大的书》这一课,知道了我们平时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读书能更好的建设祖国。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模板5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要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按三个环节学习即:阅读环节——解读环节——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案例1]:师:昨天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鹅的资料,现在上来交流.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网下载了几张鹅的彩色图片,早上刚刚打印出来.师:太好了,你能否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在网上查找这些图片的生1拿着墨汁未干的彩图在教室里走一圈,让同学观看她手中鹅的图片,引来同学羡慕的眼光.大家争着看着这几只形态各异的鹅.它们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极了.这个同学生简要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过程及步骤.生2:我也上网去查到一些有关白鹅的资料,还有一则有关鹅的故事《白鹅救罗马》.生3:我从家里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画家画的"鹅"图,还配上诗歌呢!(说着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生4:我有集邮的习惯,我查阅了集邮册,其中有一套邮票是有关鹅的.生5:我查到了有关鹅的成语故事《千里送鹅毛》,我讲给大家听听.(这位同学认真地讲起了成语故事)学生身上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就看教师如何去开采挖掘,他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查找到这么多的材料,这是我没料到的.[案例2]:当上到拓展环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笔下的白鹅他很喜欢,你们喜欢白鹅吗从全班喊出的声音中,我听清了有相当一部分同说不喜欢.这是我没设想到的,写得这么生动的文学作品,居然学生说不喜欢这与我原先设想的"喜欢"不一样.此时此刻,教学机智让我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我把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是持"喜欢"态度的,另一种是持"不喜欢"态度的,然后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辩论赛,顿时课堂气氛进入高潮.生1:我不喜欢白鹅,因为它只是一只家禽,吃饭时却一副大爷的样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饭这样配着吃,惹得狗,鸡都来偷饭吃.这样非要一个人去伺候它吃饭,太傲慢了!生2:我喜欢白鹅恰恰是它吃饭的样子.虽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这种能量让人伺候它吃饭,否则大声呵斥.也许它吃泥也要选地方,那个地方的泥或许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个地方去吃.我还喜欢它无论对谁都是大声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见了主人就摇头摆尾,一幅哈叭狗的样子.(哄堂大笑)生1:我不喜欢它不忠诚,主人喂养它,它却大声呵斥,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一阵大笑)生2: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现,它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直.生1:我不喜欢它临死了还不跑,站着咬人.其实正象作者说的: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最容易抓住的也无过于鹅.生2(急切的语气):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白鹅临死了还不忘咬人一口,这表示它的坚强不屈,好像我们的革命战士.(哄堂大笑)生1(支支吾吾):……(同组的有点失望)生2(高兴地):我喜欢白鹅还因为它的肉很好吃,听妈妈说鹅肉还可治风湿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同组的同学着急地补充:听说它的"鹅内金"还可以做为药引呢!两个同学在争论的过程中,我很激动,处于学生中的一员.显然,"喜欢"的一方占了上方.我及时收住,否则不知争辩到何时.师(欣喜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不喜欢一种事物是个人的自由.所谓"人是可爱才显得美",你们眼中的白鹅太可爱了,因此,白鹅的一身都是宝.[反思]: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现在,单靠教师的传授,教材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学生学习了,一个人怎和全班几十位同学的智慧相比呢学生思维的火花一旦点燃,将碰撞出智慧与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运用来自于学生,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篇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4——66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5篇)2022-12-15《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设计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
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
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教学设计五反思范文
教学设计五反思范文一、目标设计:在目标设计方面,我意识到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教学设计中,我可能过于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同时,我也要注意确立具体、明确的目标,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反思到有时我过于追求广度,而忽视了深度。
我会尽量减少教学内容的数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要注意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反思到有时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忽视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
未来,我将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案例分析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会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我反思到有时我过于注重教师的导入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操作。
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亲自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反思到有时我过于注重学生的表面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未来,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习记录、学习日志、学习展示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同时,我也会注重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总结起来,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更加关注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案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教案教学反思教案教学反思(精选19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教学反思篇1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
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
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
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
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教案教学反思篇2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学知识课文,读着本文,仿佛回到了儿时,也像张衡一样,偎依在奶奶的怀里,与天上的星星一齐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织女星,那是启明星,那是勺子星……它们怎么总能挂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颗?数也数不清。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优秀6篇)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用半圆形及有规律的图案画孔雀的主要特征。
2、引导幼儿合理构图,力求画面饱满,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1、图画纸、油画棒、记号笔。
2、孔雀图片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提问:你们见过孔雀吗?孔雀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孔雀是很美的,尾巴展开象扇子,当孔雀尾巴展开后,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孔雀开屏,你们喜欢孔雀开屏吗?今天我们就来画美丽的孔雀。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孔雀的外形特征。
提问:孔雀的身体由什么形状组成?尾巴展开象什么?孔雀的羽毛是怎样装饰的?3、教师示范、讲解:(1)、先画孔雀的头和身体。
(2)、再从孔雀身体两边出发画一个大大的半圆形。
(3)、最后装饰孔雀的羽毛。
4、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画时要大胆些,画大些,羽毛的颜色应鲜艳些,可画出孔雀的一家。
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辅导,提醒幼儿合理构图,引导幼儿添画一些背景。
5、作品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在美工区让幼儿用纸折出孔雀。
活动反思引发孩子们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的联想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他们对色彩花纹的设计很自由,色彩夸张,画面比较漂亮。
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1.课题风娃娃(第一课时)2.课型精读3.辅助工具课件4.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伤、表、示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对,哪些事情风娃娃做得不对。
5.教学内容教材简析: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
他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了,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小树。
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8篇
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8篇数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理解把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4、把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洁应用.5、能应用本章的根底学问娴熟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拟系统的函数学问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 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 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 ≠0,b=0)是正比例函数,明显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根底训练: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假如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 轴于点c。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语文天地一》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语文天地一》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课文描写方法的借鉴与运用。
2.教学难点:课文中抽象词语的理解。
课文描写方法的内化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自学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4.精讲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借鉴。
5.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
2.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对抽象词语的理解仍有困难。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写作水平较低。
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过量。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4 做朵玫瑰送老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做朵玫瑰送老师》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玫瑰花的步骤和方法,了解花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感恩之心,增强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玫瑰花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完成精美的玫瑰花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制作玫瑰花的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皱纹纸等。
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准备好相应的教案和课件。
3. 安排好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制作过程。
4.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定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卖力组内协调和效果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卖力组织讨论和制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制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制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应用剪刀等工具时受伤。
5.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可以邀请老师或其他同砚欣赏并评判作品,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成就感。
6. 在课程结束前,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鼓励学生回家后将玫瑰花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再利用,制作其他花卉送给老师。
2.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更多花卉制作方法,拓宽知识面。
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花卉,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玫瑰花的过程,能够独立完成玫瑰花的制作。
2.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地完成手工制作的良好品质。
3. 通过制作玫瑰花,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制作玫瑰花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地完成手工制作的良好品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潮来之时的语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体会并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壮观的景象。
难点: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留下的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当浪潮犹如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时,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吧!(板书课题:观潮)二、初步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给学生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观潮(cháo)笼罩(lǒnɡzhào)薄雾(báo)横贯(ɡuàn)若隐若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崩,倒塌。
裂,裂开。
本课形容声音很大。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风浪翻卷。
本文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滚的情景。
3.学生默读课文,明确以下内容。
(1)课题中的“潮”指的是哪里的潮?明确:“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
(2)“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有什么不同?明确:前者指看到的景象,后者是看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梳理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蓝图,而教学反思则是对教学实践的审视与总结,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内容组织、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不仅要涵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且有时限,这样才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方向。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 30 分钟内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正确求解至少 5 道相关练习题”就是一个具体且可衡量的目标。
其次,合理的内容组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学内容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知识的断层和跳跃。
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先从简单的记叙文入手,逐步过渡到议论文和说明文。
再者,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
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向策略、情境创设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
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思考,通过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依据。
教学反思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
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是目标设定过高,还是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难易适中,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三是对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进行反思。
《我爸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4篇
《我爸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4篇活动名称:绘本《我爸爸》宋晓梅活动目标:1、在观察、想象、表演中感受读图与文的快乐、享受阅读的乐趣。
2、大胆的尝试运用“爸爸像………一样……….”描述爸爸,在绘本阅读中积累语言。
(难点)3、进一步萌发爱爸爸的情感,乐于赞美自己的爸爸(重点)活动准备:PPT、各种动物图片若干活动过称:一、师:我听说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一个节日,是什么节?(父亲节),说说父亲节你为爸爸做了什么?小结:爸爸有你们这样给他过节心里一定很开心,感觉很幸福是吗?二、今天宋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一本很有趣的书,和爸爸有关的书,想不想看?(出示PPT)1、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我爸爸)说的响亮一点,是的说的很自豪,为爸爸自豪。
2、这是你爸爸吗?这是谁的爸爸?这是一位中国爸爸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不是的?(头发是带一点黄色)还从哪里看出来?(他的眼睛是蓝色的)我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黑眼珠,我们是中国人)3、告诉你,他确实是一位外国爸爸,是一位英国大画家安东尼—布朗的爸爸,大画家安东尼-布朗把爸爸花子啊了故事书里,多有趣呀!他把爸爸画在故事书里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关于爸爸的故事。
三、1、这就是我爸爸(PPT)看看,你觉得这个爸爸看上去怎么样?谁来说说!谁能告诉我他的杯子里会是什么?是茶吗?(咖啡)我们中国爸爸喜欢喝茶,外国爸爸一般喝的都是咖啡,你看看他穿的衣服,看看他的样子,长的怎么样?你们的意思是这个爸爸长的不帅,看上去懒洋洋的对吗?2、可是安东尼说,这是我爸爸,他真得很棒,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PPT)提问:谁来了?(大灰狼)大灰狼来我们家了多可怕呀,可是你看看我把爸爸不怕,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这是个怎样的爸爸呀?(勇敢)我们继续看看他爸爸还有哪些本领(PPT)《我爸爸》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篇2活动目标:1、喜欢阅读图画书,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大胆的表达表现。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生命周期,了解如何保健,了解生命的宝贵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组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态度2.教学内容《我们的生命周期》3.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即先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教师讲解简要介绍人的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问题解决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周期。
4.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段子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重要性;2、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命吗?最好需要简答的词语表达;3、哪些东西会死去,哪些东西不会死去?(二)探究生命周期1、教师介绍基本概念(生命的起点、终点、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等等)2、学生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考察一种生物或植物,观察它们的特点、唯一之处等。
学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拍照、绘图等方式加深对生命生命周期的认识。
3、问题解决:学生根据观察结果,以问题为驱动,解决生命的各个阶段带来的问题。
(例如,怎样去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怎样预防老年痴呆等)4、优秀展示:学生根据手中所得到的资料,以科普修辞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进一步了解生命怎样关心生命。
(三)作业在家回去,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过程进行事件计划,同时在集体日记里用心记录生命中珍贵的每一天。
5.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这种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教学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生命在未来的发展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书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生:要量出课桌的一些长度。
引出尺设计意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去。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一)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1、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的尺和学生尺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主寻找尺的本质特征,认识刻度0,刻度线和厘米,实现学生自主认尺的目标。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设计意图: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
教者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获得,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长度,形成了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更好地加深了1厘米的理解。
(三)自主认识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几厘米。
在教学“找几厘米”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方法的多样而且注意到方法的优化。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
当然从刻度几开始量也行。
师:小朋友已经学会量书签的长度了,那你能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吗?把你量得的结果写在括号里。
学生拿出练习纸,量一量。
设计意图: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形成认知冲突,使“大约几厘米”的认识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三)自主尝试画线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测量的方法。
教师积极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首先让学生独立去测量书签的长和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自主探索出测量整厘米数物体的长的方法;接着在测量三条线段的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使“大约几厘米”的认识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画线段中则放手让学生动手画,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个教学环节体现数学是活动的数学,教师重视加强学生的直观操作和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者既充分肯定学生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又通过学生自己比较突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
四、激发兴趣,培养估测能力1伸出我们的食指,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宽?(生量、汇报)这就是我们身上的尺。
再量一量手掌大约有多宽?一拃呢?2接下来老师想比一比小朋友的眼力。
设计意图: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估测能力。
注重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积极开展同学间的相互评价。
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例如:量黑板的长觉得用学生尺测量很慢,怎么办?要量学校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比较麻烦,怎么办?……这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米”作铺垫。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在测量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应用本领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从而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书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生:要量出课桌的一些长度。
师:用什么方法来量呢?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量一量。
①协商一下用什么方法量?②你是怎样量的?③量的结果是多少?生:汇报。
师:大家想的方法真多呀!那为什么我们说的数不一样呢?(生答)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通常用尺来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尺。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一)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1、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生:拿出自己的尺,跟老师的尺比一比,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①尺上有许多数。
②有许多竖线,并有长短。
③还有“厘米”。
(板书:厘米)2、师:尺上面最小的数字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呢?3、师:尺上的这些线我们把它称为刻度线。
然后教学刻度0。
(课件闪烁刻度0)刻度1、刻度2、刻度3……“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经常用它来作单位。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师: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伸出我们的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
睁大眼睛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闭上眼睛想想。
2、你还能从尺上找出其它的1厘米吗?你是怎样找的?(学生自评)3、师:小朋友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我们每人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一边的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来。
生:①摸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每一边的长是1厘米。
”②摸出火柴盒,指着一边说:“它的长是1厘米。
”③摸出长约1厘米的图钉,“图钉的长是1厘米。
”4、你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出长接近1厘米的物体呢?(学生举例。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出了这么多长1厘米的物体!(三)自主认识几厘米1、那么在尺上你还能找出几厘米呢?把你找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谁来说说你找的是几厘米?怎样找的?你们认为他找的对就鼓掌表扬一下。
还有不同的找法吗?3、大家用各种方法找出4厘米,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呢?比较得出: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一)同桌合作交流,探索测量的方法1、我们已经认识了尺,那咱们一起用尺来量一量好吗?2、请小朋友听清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分工,一人量书签长边的长,另一人量短边的长。
量好了两人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各是怎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学生自评,表扬)谁跟他量的结果不一样?你是怎样量的?(有意识找几个错误的量法)为什么从刻度0开始量?还有其它量法吗?量物体长度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4、学生小结: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
当然从刻度几开始量也行。
(二)形成认知冲突,认识大约几厘米师:小朋友已经学会量书签的长度了,那你能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吗?把你量得的结果写在括号里。
学生拿出练习纸,量一量。
()厘米()厘米()厘米(1)巡视发现问题。
这个小朋友只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8厘米,你们同意吗?(2)第二条线段是多长呢?投影演示闪烁第二条线段:它有8厘米长吗?最接近几厘米?比8厘米少一些,我们就把它的长称为大约8厘米。
(3)第三条线段呢?(学生自己量)比8厘米多一些,可以怎么说?(评析: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形成认知冲突,使“大约几厘米”的认识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三)自主尝试画线段。
(1)小朋友学会了用尺量线段的长度,哪你能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你是怎样画的?(生自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大家的画法不一样,但都是4厘米。
过渡:你知道吗?小朋友,在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呢!四、激发兴趣,培养估测能力1(1)伸出我们的食指,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宽?(生量、汇报)这就是我们身上的尺。
再量一量手掌大约有多宽?一拃呢?(2)小结:食指,手掌的宽度或一拃的长是我们随身携带的尺,在没有尺的时候,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接下来老师想比一比小朋友的眼力。
(1)请你先不用尺量,在心里估一估数学课本短边大约长多少厘米?记录下来。
(生答)再量一量是多长?哪些小朋友估计的比较接近?你的眼力真好!(2)先估一估自己文具盒长边的长,再量一量。
把结果写下来。
谁来说一说你估是多少,量的是多少。
师:平时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也要养成先估测的好习惯。
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现在你还想量什么物体的长?好,你们可以在座位上量,也可以离开座位量,还可以跟小伙伴合作着量。
(1)教师巡视,发现测量中的新问题。
(2)学生测量后汇报结果。
(3)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讨论。
例如:量黑板的长觉得用学生尺测量很慢,怎么办?要量学校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比较麻烦,怎么办?……这些问题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为下节课学习“米”作铺垫。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厘米”的概念,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测量的方法。
并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厘米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感受学习成功喜悦的同时,深深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