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吊筋及箍筋表格
二至四级抗震等级KL、WKL箍筋吊筋等构造图
箍筋
箍筋:(1)单箍方形或矩形: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2)双箍方形(多用于柱中):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6.9d-3*1.75d=2*(H+B)-8b+17d (无抗震要求)外箍设计长度=2*(H+B)-8b+8d+2*11.9d-3*1.75d=2*(H+B)-8b+27d (有抗震要求)内箍设计长度=[(B-2b)* /2]*4+17d (无抗震要求)=[(B-2b)* /2]*4+27d (有抗震要求)(3)双箍矩形:每组(对)箍设计长度=(H-2b)*4+(B-2b+B`)*2+17d (无抗震要求)=(H-2b)*4+(B-2b+B`)*2+27d (有抗震要求)(4)三角箍(多用于有梁板):设计长度=(B-2b)+ +17d (无抗震要求)=(B-2b)+ +27d (有抗震要求)(5)S型箍(拉筋):设计长度=(B-2b)+17d (无抗震要求)=(B-2b)+27d (有抗震要求)(6)箍筋数量:n=(L-2b)/a+1a为箍筋间距,S箍间距为2a(7)螺旋箍:设计长度=N* +17d (无抗震要求)=N* +27d (有抗震要求)N——螺线圈数=(L-2b)/P,P——螺线间距,D——构件直径1、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L1=(a-25*2+b-25*2)*2+(2*11.9+8)d[注:弯钩平直段10d,135度弯钩弯曲调整值1.9d,8d为保护层加回]2、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L2=(a-25*2+b-25*2)*2+(2*11.9+8) d-3*1.75d[注:箍筋有三个90度弯钩,减去“3*1.75d”]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理正结构常用表格
框架柱、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间距及直径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每侧3根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根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能力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100mm2)
估算梁截面(高跨比h/l)
估算板厚度h/l
受弯构件允许挠度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每侧纵向受力钢筋最大根数
抗震框架梁非加密区构造配箍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
/f w)
c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16G101图集-箍筋根数及吊筋长度的计算
次梁加筋根数
图纸一般标注说明
框架梁案例实操
钢筋平法案例
2、本工程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混凝土标号为C30,保护层厚度20mm,梁的截面尺寸为:300*500 箍筋:C10@100/200(2) 上部通长筋:2C25 侧面钢筋:G2C12 柱的尺寸均为:500*500 算出量的通长筋、第一跨左右支座负筋、侧面钢筋的长度及箍筋的根数?
4、第一跨箍筋根数: 二级抗震:加密区长度为1.5倍的梁高:1.5*500=750 加密区根数:2*[(750-50)/100+1]=16 非加密区长度:5500-2*750=4000 根数:4000/200-1=19 总根数为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16+19=35
箍筋根数及吊筋长度的计算
箍筋根数的计算
起步 加密区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箍筋加密区间距 向上取密区长度*2)/箍筋非加密区间距 向上取整减1
吊筋长度计算
吊筋:长度 = 底平段 + 斜段*2 + 上平段*2
底平段=50+次梁宽+50
角度:主梁高<=800 45度 主梁高 > 800 60度
附加箍筋和吊筋
对于梁上起柱因为是属于直接加载,并不会出现所谓"拉脱"效应,因为柱子的轴力是通过混凝土直接传给整根梁的,并不会在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和梁底产生集中力,所以就不会出现一般的主次梁交接处的那种情况的斜裂缝,因此梁上起柱不应该附加横向箍筋或者吊筋.这个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还有次梁放在主梁上的也不应该附加横向箍筋或者吊筋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GB50010-2002中第10.2.13中所加的附加钢筋并不是集中荷载作用在受拉区才设的.而是作用在梁高范围之内时就要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拉脱,提高界面的抗剪承载力,框架梁上起柱所形成的集中荷载怎么可能会理论性的就在混凝土受压区耗散掉了,力的作用肯定会向下影响直至梁底,所以即使计算没问题,还是有必要增加附加钢筋的吧。
根据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机理,集中荷载作用在梁上部和在梁中下部(受拉区)是有很大区别的。
为了保证梁剪力传递机构(桁架、拱作用),当力作用在梁下和中下部时,要设置附加钢筋以保证剪力机构的实现,或说,要用附加钢筋将力从梁受拉区传到梁受压区应力是会安扩散角向下传递的,在主梁中会产生斜拉应力,结果是:主梁会产生斜拉破坏。
因此,必须设置附加横向钢筋,防止斜拉破坏。
梁上托柱,力的作用点是在梁的上部,其剪力可以由梁的整个截面来承担,此时梁长方向的剪应力变化是均匀的,所以在此位置不用另外增加箍筋或吊筋斜拉破坏应该通过箍筋来防止,而不是附加箍筋或吊筋,不同的钢筋应该起到不同的作用,不能混为一谈,箍筋是用来抵抗剪力的,而附加箍筋和吊筋只是起到一个传力的作用,不能作为抵抗剪力的钢筋考虑。
如果有人说梁上的集中力过大的时候会产生斜拉破坏,我想,作为梁来说,线刚度应该是比较小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梁的破坏形式应该是弯曲破坏,而不是斜拉斜压或者是剪压,在斜截面产生破坏前,正截面早坏了。
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应该通过加粗箍筋直径或者加密箍筋间距来抵抗,而且这种剪力是沿梁全长分布的,不是局部的附加箍筋或吊筋能够抵抗的。
钢筋计算公式表
钢筋计算公式表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
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0砼配筋表-纵筋箍筋吊筋
钢筋直径 抗震调整系数 12 14 16 18 20 22 2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ρsv=Asv/bs sv=Asv/ 6.5@200 0.22 0.166 0.133 0.221 0.177 0.147 梁纵筋& 梁纵筋&箍筋最小配筋 抗震等级 一级 位置 支座 跨中 支座 二级 三、四级 非抗震 钢筋强度等级: 钢筋强度等级: HPB235 HRB335 HRB400 RRB400 CRB550 跨中 支座 跨中 支座 跨中 fy 210 300 360 360 360 la 423 493 564 634 705 775 881 0.4la 169 197 226 254 282 310 352 laE 486 567 649 730 811 892 1013 0.4laE 195 227 259 292 324 357 405 ρmin计算式 max(0.4,80*ft/fy) max(0.3,65*ft/fy) max(0.3,65*ft/fy) max(0.25,55*ft/fy) max(0.25,55*ft/fy) max(0.20,45*ft/fy) max(0.20,45*ft/fy) max(0.20,45*ft/fy) ρmin(%) 0.4 0.3 0.3 0.25 0.25 0.2 0.2 0.2 注:强度等级为 0.24*ft/fy (V>0.7ftbh0时) 梁砼: 梁主筋: 梁箍筋: C30 HRB400 HPB235 0.163 0.28*ft/fy (同弯剪扭构件) 0.26*ft/fy 0.177 0.191 ρsv.min计算式 0.3*ft/fy ρsv.min(%) 0.204 0.332 0.265 0.221 0.19 6.5@150 6.5@100 8@200 0.333 0.251 0.201 0.168 0.144 0.335 0.268 0.223 0.191 0.393 0.314 0.262 0.224 8@150 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