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定义
一、法国学派的定义
二、美国学派的定义
三、中国学者的定义
第二讲比较文学的历史
一、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
二、比较文学的美洲阶段
三、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
第三讲比较文学的特点与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二、比较文学的三大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文学的国际关系与相互影响
第二讲流传学
一、流传学
(一)流传学的定义与特征
(二)流传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三)流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文学流传的五种形态
第二讲渊源学与媒介学
一、渊源学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
(五)渊源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二、媒介学
(一)媒介学的定义、特征与历史发展(二)媒介的四种类型
(三)文学媒介展开的三种方式
(四)媒介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三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一、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
(一)早期比较文学研究视野中的翻译(二)东方比较文学的崛起与翻译地位的上升(三)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
二、创造性叛逆与翻译
(一)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二)创造性叛逆的类型
(三)创造性叛逆与文学经典的形成
三、文化意象的失落与变异
(一)中外文学和文化中的文化意象
(二)翻译与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变异(三)文化意象的跨民族传递
四、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新视角(一)文学的跨国传播及其身份认同
(二)翻译文学概念及其国籍归属
(三)文学翻译史与翻译文学史
第四讲变异学
(一)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基本原理(二)跨国变异研究
(三)跨语际变异研究
(四)跨文化变异研究
(五)文学的他国化研究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研究与比较诗学第一讲类型学与主题学
一、类型学的类似与内涵
(一)类型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二)文学现象类似的原因
(三)文化同步发展中的文学
二、文学主题与主题学
(一)主题和主题学的联系与区别
(二)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三)主题学研究的主题
(四)主题学的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
第二讲比较诗学
一、诗学范畴的历史生成
(一)诗学概念的古今差异
(二)诗学概念的中西区分
(三)理论跨界失效与比较研究需求
二、比较诗学的学科建构
(一)比较诗学的历史与现状
(二)比较诗学的基本方法与研究类型(三)研究案例分析
三、走向比较诗学的新疆域
(一)文化语境变迁与问题意识转换(二)理论旅行与诗学变异
(三)文论对话与互释:比较诗学的新空间
第四章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第一节文学与艺术
一、文学与音乐
二、文学与绘画
三、文学与戏剧及影视
第二节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一、文学与哲学
二、文学与历史
三、文学与社会学
四、文学与心理学
第三节文学与自然科学
一、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历史
二、文学中的科学
三、科技影响下的文学
第五章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
第一讲跨文明研究
一、跨文明比较文学提出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的“文明冲突”与“文明对话”
(二)文明的“异质性”与比较文学研究的新转机二、人类文明的多源和多元性
(一)文明在世界不同区域的产生
(二)文学在不同文明中的意义
(三)多元文明观
三、跨文明研究:比较文学的新拓展
(一)跨国别与跨区域
(二)“西方中心论”的局限和危机
(三)跨文明比较文学: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交往和对话四、文学的跨文明比较方法
(一)文明异质性与文学的差异性比较
(二)文明对话与文学话语比较
(三)文明的互补与异质文明文学的融合研究
第二讲文学人类学的中国历程
一、领域交叉:文学与人类学的相互走进
二、“文学”之问:对汉词翻译的反思
三、“人类学”追问:对西式学科的考察
四、四个问题:文学人类学的内部构成
五、类型开放:文学人类学在当代中国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