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并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

但对于分数的本质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情境设置来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假设学生参加一个烹饪比赛,需要根据食谱配料的比例来调配食材。

- 引导学生思考:在烹饪比赛中,为什么要用分数表示食材的比例?分数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分数概念,如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第二环节: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份食谱和相关的食材。

- 要求学生根据食谱上的分数比例,按照正确的比例调配食材。

- 提供一些实际的食材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数的转化和比较。

- 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食谱上的分数代表什么?为什么要按照这个比例加入食材?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环节:讨论与总结-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调配食材时的经验和感受。

- 引导学生回顾操作的过程,总结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的份数。

-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会用到分数?请举例说明。

第四环节:练习与拓展-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练习题可以包括分数的转化、比较大小、绘制分数表示的图形等。

-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分数情境,并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某个比赛中,学生需要根据参赛选手的得分情况计算平均分数,并进行排名。

五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五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五年级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独立解决多步问题。

2.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计算。

3. 能够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多步问题的解题步骤。

2. 运用加减乘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1. 解决复杂的多步问题。

2. 判断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具: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多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与实践(15分钟)
1. 教师通过示范一个多步问题的解法,让学生理解解题步骤。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多步问题。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更加复杂的多步问题。

2. 学生互相讨论,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制定解决方案。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学生代表展示他们解决的多步问题,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多步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解决一道复杂的多步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解决多步问题,同时也懂得了寻找问题关键信息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案(精选13篇)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篇1教学内容: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习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那么循环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

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3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

在第2小题:78。

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精打细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精打细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精打细算》(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精打细算》。

这是一节关于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课堂。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6页例1和第77页的“做一做”。

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分数除法应用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分数除法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巧克力作为教具,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实际问题的存在。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带领孩子们学习教材第76页的例1,讲解如何把一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会得到多少。

3. 解题方法讲解: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向孩子们介绍解题的方法,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利用分数除法来解决。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5.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板书,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一块蛋糕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2)一瓶饮料要分给6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多少?答案:(1)一块蛋糕要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1/4块蛋糕。

(2)一瓶饮料要分给6个人,每个人能得到1/6瓶饮料。

如果你的家里有10个苹果,你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你的5个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能得到2个苹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0篇)

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通用10篇〕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通用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篇1一、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9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据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答复下列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对数学学科有较浓重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爱钻研,敢于探究,爱提问和质疑。

上学期期末统考及格率是73%,相对四年级进步明显,成绩过低的学生〔30分以下〕减少了许多。

但仍有近10多名成绩过差,几乎不能到达四年级程度,主要表如今知识欠账过大,承受才能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和不写作业的现象。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倍数和因数,图形的面积,分数,分数加减法和可能性的大小〔其中图形的面积安排了根本图形和组合图形两个单元〕共计6个单元。

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交通”、“尝试与猜测”和“数学与生活”3个专题学习内容。

本册教材中的分数和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为了学好分数,倍数与因数的学习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将稍难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局部穿插在分数局部学习,相对于过去教材做出了很的打破。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掌握2,3,5的倍数、质数与合数的特征;会找倍数与因数;能分辨质数与合数,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2、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组合图形分析和面积计算。

3、在详细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在观察比拟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分数的根本性质,理解公因数与公倍数的含义,掌握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发现分数与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

(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

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3.1分数乘法(一)》教学的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3.1分数乘法(一)》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文将围绕着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3.1分数乘法(一)》的教学展开案例分析,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目的《3.1分数乘法(一)》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将分数相乘的技巧,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在教学目的的设定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鼓励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引入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如1/2乘以3/4等。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实物等形式进行知识讲解,解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3.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掌握分数乘法运算和思维技巧。

4.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形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相互提出不同的观点。

5.巩固知识:通过课后作业、教师点评等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乘法。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和练习外,还应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象化教学法:通过图表、实物等形式将抽象的分数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象,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的提出和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掘问题的解决方法。

4.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掌握分数乘法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教学效果:1.学生的分数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得到了明确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中。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打细算》(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打细算》(北师大版)
其次,购物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他们往往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容易陷入混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更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模拟购物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他们积极分享观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与分数的计算非常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因此,我打算在课后找时间专门为这部分学生进行计算器操作的辅导,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最后,我要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精打细算的技巧。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和分数的转换关系,尤其是在进行计算时的转换运用。
-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精打细算的问题。
-分析和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多件商品组合购买的优惠计算。
举例解释:
-解释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转换过程,如0.5与1/2的关系。
-设计涉及四则运算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满减、打折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数和分数在购物中的应用、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做出精明消费决策。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精打细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7-P38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具学具:圆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看幻灯图片,并配上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沿着西天取经之路一直行进,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人家较少的村庄,猪八戒出去化缘,但整个上午,他只化得3张饼,这下可难坏了猪八戒,急得他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解决。

“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人分到多少呢?”猪八戒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分饼”这个问题,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板书课题:分饼)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1、请同学们拿出3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代替3张饼,帮猪八戒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分法及分的结果。

2、汇报成果。

①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张饼的一份,即张,然后再分第二张和第三张,这样每个人共分得3个,就是张。

(学生边说边演示。

)②把3张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一份,一份就是3个张,合在一起就是张。

(学生边说边演示。

)鼓励刚才没有想到这两种方法的学生,动手尝试一下这两种方法。

活动二:1、继续讲故事:同学们,你们为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猪八戒高兴极了,因为他掌握了,分饼的方法,以后不用再为分饼的问题而忧愁了。

由于心情好,下午化缘的时候,猪八戒更卖力了,到了傍晚时分,猪八戒已化缘了9张饼,他高兴地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9张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又分到多少张饼呢?”八戒想了想,用刚才你们教他的方法,不一会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9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9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9篇)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与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里的例题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数数、读、写数以及100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一开始就联系生活,通过比较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份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然后,教材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练习,意在巩固和发展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这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归纳总结出亿以内数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大的数比较大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象思维。

因此,我把一亿以内数字比较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比较数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亿以内数字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一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一亿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对比一亿以内的数字,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正确比较亿万大小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信心。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中我采用设疑诱导法、游戏激趣法、发现学习法,把这三种教法融合到整个教学中。

我还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类比迁移法、分析发现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伊始,我从学生喜欢比赛的特点入手,出示卡片让学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借此了解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的知识基础,进而自然的导入到新课。

引出课题后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资料,大家看一看。

接着出示例4 挂图,启发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留下自主提问的空间中,引导学生自觉的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问,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上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五年级上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9篇北师大五年级上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1《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比较图形的面积主要还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数格子是一种方法,但在数之前也应该两个图或一个图的特征,再采用较为简单快捷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既快又不容易出错。

本节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

重点是想一想,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

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以轻松的话题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它们依据是什么,当发现学生的比较方法独特时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但在在找面积关系时,图形面积间的关系是相当地多,使得学生汇报了多种情况,甚至在教师喊停后,有些学生还意犹未尽,学生会说很好,但这样显得有些混乱,使一些不爱思考的同学听得云里雾里,针对一情况,有些困惑,怎样采能让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

《比较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是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据学科体系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以自主探索为主、合作交流、多媒体演示验证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每位学生都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后,再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比较的方法,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本节我设计了,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三个教学环节。

重点是想一想,让学生掌握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的关系。

因此,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以轻松的话题引入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大屏幕中5副图形面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初步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除得尽吗》教案[大全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除得尽吗》教案[大全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除得尽吗》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除得尽吗》教案除得尽吗教学内容循环小数。

(教材第15~16页)教学目标1.在自主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3.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难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小丽到动物乐园游玩时,被动物乐园知识窗中的信息吸引住了,我们一起看看去。

(出示课件:情境图)关于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自主探究1.独立计算。

生: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师:关于这两个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回答:73÷3,9.4÷11。

教师板书。

请同桌两位同学每人计算一道题,独立进行计算。

2.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师: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73÷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3;9.4÷11的余数“6”和“5”总是交替出现。

师:计算到教材中的步骤后,你认为还用往下计算吗?认为不必继续往下除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不必往下除了?指名让学生回答,说明不必往下除的理由。

师:怎样表示73÷3,9.4÷11这两道题的商呢? 3.共同探究循环小数。

师:我们把24.333…,0.85454…这两个小数与我们过去所见到的小数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部分是无限的。

师:观察这两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和汇报。

学生汇报:24.333…的小数部分的3总是重复出现,0.85454…的小数部分的5、4总是重复出现。

师:下面我们共同概括这些小数的特点,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这些小数的特点,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你认为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精打细算-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利用平方厘米计算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测量图形面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面积的定义。

2.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2.学生面积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课件:PPT演示。

2.实物:各种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概念介绍
1.定义: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

2.计算方法:面积计量单位为平方厘米,用计算公式面积=底X高计算。

二、实例演示
1.快速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2.练习计算菱形、梯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1.给出图形,让孩子们利用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图形面积。

2.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了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们在练习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方法,但在应用实际场景时,需要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8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8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8篇在说课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来展示教学内容,例如PPT、动画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

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

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证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理解两个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关系。
2.使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4.通过解决相遇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代数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4.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相遇问题。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如相遇、相对速度等。
2.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画图、列方程等。
3.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如两人的运动速度相等。
5.总结相遇问题的解决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相遇问题的关键信息和解决步骤。
3.强调相遇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露在外面的面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露在外面的面优秀教学案例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认知,找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5.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设计
本案例的作业设计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立体物体进行观察和计算。这种作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和指导,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案例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立体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启发、互补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小组合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景创设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将立体图形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展示各种立体物品,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自然地引入“露在外面的面”的概念。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强调计算立体图形外表面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计算重复的面、遗漏的面等。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作业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旅游费用》教学案例刘淑芬 2014.10.10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8-60页《旅游费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通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和“租车问题”入手,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ﻫ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表格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中生成问题1、师:我们的祖国富饶美丽,有许多名山大川,在陕西省眉县就有风景秀丽的太白山,今天,老师给给大家带来一些太白山风光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师问:你们觉得美不美啊?3、师谈话: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现在去太白山旅游购买门票有两种优惠活动。

[课件出示两种优惠方案]大家一起读一遍A:太白山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ﻫB:太白山一日游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ﻫ师:B方案中“团体5人以上(含5人)”是什么意思啊?4、师问: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去太白山旅游的方案,我们需要考虑那些问题呢?5、学生思考后汇报,提出问题:(1)一共几个人?(2)选择哪个方案?(3)怎样最省钱?6、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旅游费用》7、你设计的方案中共有几个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8、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和学生解决少于5人的选择方案问题,并据学生的汇报梳理板书学生5人或多于5人的想法想法(共几个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案例简析】在创设情境中生成问题这一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情境,首先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随机解决了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可以解决的问题,把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梳理出来,作为探究的内容,既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学生的挑战。

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围绕问题高速运转,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1、选择大人多、小孩少的方案,共同尝试解决。

(多于5人,选B方案)(1)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应该选择A方案还是B方案?为什么? (2)学生汇报各自的思路和结果,教师随机引导:先计算每种方案需要的钱,再比较。

2、选择小孩多、大人少的方案,共同尝试解决。

(多于5人,选A方案)3、学生汇报方法和结果,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计算比较法4、比较两个问题的结论,提问:你觉得A方案省钱还是B方案省钱?5、学生谈想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6、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58“试一试”7、教师创设情境:现在,老师想设计一个组织全班同学租车去太白山旅游的方案,要求每位同学有一位家长陪同,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啊?8、现在有两种车可以选择,租车的时候应该考虑什么问题?大客车:限乘客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客车:限乘客25人,每天每辆650元。

(1)能不能有的人没有座位?(2)每辆车上正好坐满,最好没有空位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设计一个租车方案9、学生尝试自己设计方案,要租几辆大客车,几辆小客车,一共需要多少钱?10、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11、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12、学生思考,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出列表法的表格13、学生用教师课前发放的表格解决问题14、小结归纳:列表法【案例简析】自主探究中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这个环节的操作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一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二是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及时恰当的引导。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就达不到探究活动的预期目的,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恰当的予以引导,就会使探究活动停滞不前,甚至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探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法。

本节课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自主验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灵活选择不同的探究形式。

每一个探究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新的问题,这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问题探究法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问题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些问题,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三、实践应用中拓展问题1、师:我们刚才设计的全班同学、家长和老师共112人去旅游的方案,怎样买门票最省钱 ?2、学生尝试解决后汇报。

3、引导:能不能同时选择A和B两种方案呢?4: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大人多选择B方案,小孩多选择A方案5、教师归纳:在生活中,把多种知识综合应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案例简析】这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阶段。

在习题的设计上,遵循循序渐进,梯度上升的原则,先掌握最基本的通过比较选择方案,再自主设计方案,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综合应用和选择方案。

在习题出现的形式上,可以是学完后再练,也可以是边学边练,本节课中采用了边学边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四、谈话小结本节课学生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例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刘淑芬 2014.10.10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

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这课中,进行了尝试,对提高课堂有效性颇有感触。

一、尝试猜测,激疑引入学生对未知的探究一般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他们常常借助已知对未知进行猜测、实验、推理,并作出解释。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2、 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伊始,我试着让学生猜一猜3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受2、5的倍数的特征影响,只是从个位上的数去思考,猜测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学生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有的学生说:“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3的倍数。

”还有学生说:“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3的倍数。

”在未得到正确答案前,同学们都以期待的眼光看着我。

这时,我提醒他们:“找3的倍数的特征用找2、5的倍数的特征的老办法是行不通了”。

于是同伴之间相互质疑,学生就在这样一种想知而未知、想得而未得的气氛中进入探索状态。

二、全体参与,经历过程有效的探究应是全体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

因为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材料,并为学生创设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圈一圈,想一想。

同桌两人合作在一张1--100的“百数表”上圈出3的倍数并仔细观察,想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吗?【案例简析】通过仔细观察与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3的倍数不完全跟个位数有关,个别学生提出了“可能跟每位数字都有关”的大胆猜想,激发了大多数孩子的探索热情,他们跃跃欲试,想弄个明白。

(二)拨一拨,填一填。

同学们先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几个(100以内)3的倍数,观察思考后再拨几个较大的3的倍数,看看各用了几颗珠,并填在下表中。

拨出的数所用珠的颗数【案例简析】让学生把拨珠与填表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地感知3的倍数与所用珠子的颗数有关。

(三)想一想,说一说。

对照“百数表”上圈出的数和上表的结论,思考三个问题:1.每个3的倍数所用珠子的颗数有什么共同点?2.计数器上珠子的颗数是怎么得到的?3.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及全班讨论交流。

同学们通过观察、推理、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顺理成章地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与各位上数字和有关”的特征。

【案例简析】学生探究的成功,得益于上述新问题的引导,尤其是第二个问题,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珠子颗数与每一位的数字和有机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四)实验验证。

学生的探究虽不同于科学研究,但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新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应反复验证。

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后,我要求学生进一步举例验证。

分两个层次进行:1.正面验证。

让学生举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四位数,看看这些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2.反面验证。

找几个不是3的倍数的数,看看这些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案例简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其发现的规律确信不疑,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应用规律,分层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的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

2.判断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45、51、396、67。

在练习中,我引导学生重点说说为什么67不是3的倍数,你为什么把396判断为3的倍数,用了什么特殊的方法。

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巩固了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生悟出可以采用弃“3、6、9”后判断的简化方法。

(二)变式练习。

不计算,你能不能很快说出下列哪几道题的结果有余数?48÷3 342÷3 802÷3 567÷3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结果”有余数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思维能力。

(三)开放练习。

--1.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12 3□5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很快找到答案的思考过程,并优化思考方法。

2.从0、5、6、7四个数字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四)拓展练习(课外作业)。

你能用今天的研究方法研究一下9的倍数的特征吗?【教后反思】这节课我把数学知识的构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授——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感知、领悟、构建的有效探究过程,学生的心智、情感等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