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通用11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u 课型:新授课u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u 学问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2.常识性了解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u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试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讨论问题的方法。
u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喜爱世界,喜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u 难点音调的凹凸是由物体振动频率打算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调、响度和单色三者的区分。
教学预备师:收录机、乐器(电子琴、小鼓等)、钢尺、发音齿轮、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机及喇叭生:自带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钢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制造学习氛围,使同学产生剧烈的探究愿望)(约 4 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2.为何能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子来呢?老师板书出课题:“声音的特性”1.观赏乐曲,受到剧烈的音乐感染。
2.听讲,产生探究声音奥妙的迫切愿望。
二、音调:(让同学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但不肯定要求面面俱到)(约16分钟)老师活动同学活动1.演示:拿出一个乐器(用简易的儿童乐器也行,没有乐器可用试验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调凹凸不同的音符。
叙述:刚才同学们听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们也知道,按动钢琴的琴键,从左到右,音调渐渐增高。
我们把声音的凹凸叫做音调。
板书音调的定义。
2.探究:(1)提出问题:问学们不仅知道了音调有凹凸,还能辨别凹凸音,那么音调为什么有凹凸呢?它的凹凸又是由什么打算的呢?(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随堂同学试验):同学用自己手边的器具,能想方法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吗?大家能拿出既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又便于观看的方案吗?引导有些小组进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p〔一〕教材特点“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的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根底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局部内容。
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生疏,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理论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有趣地学习,教材突出了以下几个思路:〔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时机。
〔2〕注重联络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征生活中随处表达,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3〕注重中华文化、人类文化精神的熏陶。
二胡、长笛、箫都是我国特有的乐器,尤其是编钟更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文化。
〔三〕教学重点探究音调、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四〕教学难点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含义,能区分它们;理解频率和它的单位赫兹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p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根底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
他们有进一步探究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根底概念的缺乏和探究方法不熟悉,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
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教学难点:声音的音调三、教学分析初中阶段声学知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较有兴趣,学生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物体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等知识,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和交流等科学探究环节,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我们所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感觉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3、[师]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师:可见,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声音的特征。
(板书课题)活动2(二)响度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2、【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方案1〗取一钢锯条,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音乐、噪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变化,如调整音量、改变音调等。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如电话通话、音响设备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从而提高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课堂提问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和辨别它们。
2.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方式贴近生活,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实验演示: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特性的变化,如音量、音调和音色。实验演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板书:
2.决定因素:振动频率
频率高,音调高;频率低,音调低
【ppt8】
为了很好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在示波器或计算机上展现出来。这里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声音的波形图。
播放视频,对比两个波形图,初步了解波形的稠密与稀疏对应音调的高低
【ppt9】展示图片
其实声音的大小,从我们的感觉来讲呢声音的强弱,反映的是声音的另一特性,物理中我们称为:响度
板书:
二、响度
1.声音的强弱
【ppt12】设计实验
提问:比如老师敲桌子,越用力,声音越大,也就是响度越大。同一个物体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那么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
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为大家演示实验
一、音调
1.声音的高低
【ppt5】设计实验
提问: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组织同学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可以参照课本),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尝试总结归纳
【ppt6】
同学们进行实验后一起观看实验视频,对比自己的实验现象,给出最终的结论
【ppt7】
介绍频率的概念、单位
【ppt16】展示图片
生活中有时我们虽然看不见某人,但是可以凭借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是谁
互动实验: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向大家,判断是哪位同学在讲话
板书:
三、音色
1.声音的品质
【ppt17】音色相关知识的讲解
板书:
2.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
【ppt18】展示图片
介绍音色的应用,可以让同学们联系生活举例
【ppt19-21】随堂练习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各与什么因素有关,能解释生活中与声音特性有关的现象。
会用波形图描述声音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生活中声音特性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音调、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对音色概念的理解以及音色在区分不同声音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多种不同特性声音的音频,如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低沉的鼓声、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等。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些声音中,你们能感受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特性。
(二)讲授新课1.音调概念引入:再次播放高音和低音的音频对比,让学生感受声音高低的不同,引出音调的概念: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影响音调的因素——频率:介绍频率的概念: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实验探究:准备一些不同频率的音叉,敲响它们,让学生感受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音叉上标注的频率值。
然后用示波器展示不同频率音叉发声的波形图,引导学生发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生活实例:列举生活中与音调有关的例子,如吉他弹奏时,通过按不同的琴弦位置改变弦的振动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使音调发生变化;男低音和女高音的音调不同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等。
2.响度概念引入:播放同一音频但音量不同的两个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引出响度的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案声响的上下是不同的。
提问: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声响的这个特性,我们称为音调1、音调──声响的上下。
〔板书PPT〕请同窗们共同诵读:音调的定义思索:通常男士与女士的说话的音调,谁的高?为什么一般男士会被人称为娘娘腔?那么声响的音调的上下与什么要素有关呢,由什么要素决议的呢?实验1:探求音调的上下与频率的关系引见操作关键:〔1〕按钢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反。
观察要点:钢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状况?收回声响的特点?实验总结:请填表。
结论:声源振动的越快收回的声响音调越高。
〔板书PPT〕说明:振动的快慢我们用频率这个词来表述。
所说结论可以说成:声源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展现〔PPT〕:〔1〕.实验说明:尖利洪亮,有的粗犷消沉齐声朗诵:音调指声响的上下!讨论:男士音调通常低于女士。
由于一般男士说话声响的音调较高,接近女士,才会被人称为娘娘腔。
先生分组实验,物品:钢锯条或钢尺。
先生讨论后填出表格。
实验复杂,也可以直接回答依据表格总结结论植物是人类的冤家,要维护我们的生活家园。
〔展现〕用示波器来演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加深先生的直观印象。
下面接着学习声响的第二个特性:演示A:用力碰板镲和悄然碰板镲,感受声响的不同。
演示B:PPT示范轻、重不同力撞击小钟,感受声响的不同声响的这种不同,我们称响度,也就是往常说的音量。
PPT展现:2、响度-声响的强弱大家一块朗诵:响度-声响的强弱那么声响的响度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又是由什么要素决议的呢?实验2:〔演示〕图2.2—3,让先生留意观察的重点是音叉的声响大小与它能把乒乓球弹开的远近。
得出结论:〔PPT板书〕声源振幅大,声响响度大;声源振幅小,声间响度小。
展现:不同响度声响的波形,让先生识别思索:当我们向远处呼喊时怎样减小声响分散、增大响度?你通常怎样做让对方听清你的声响的?总结:声响的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蝙蝠、狗对人们的益处,大象在理想世界中的处境。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重点】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难点】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新课教学】活动一:音调(10分钟)利用2分钟阅读教材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音调?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群学交流书中32页演示实验2分钟。
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频率的大小如何计算?2、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3、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4、声和声音有区别吗?5、根据小资料的内容回答,哪些动物能发出超声波?哪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哪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哪些能听到次声波?活动二:响度(10分钟)阅读教材34--35页响度部分,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1、什么是响度?2、完成书中的演示实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振幅?4、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音色(10分)阅读教材3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2分钟)1、什么是音色?2、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结论: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决定因素:物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决定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三、音色:声音的本来特色。
决定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问题导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声音特性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深入研究小组所选的声音特性。
3.鼓励小组之间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总结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声音特性的重要性,如在音乐、通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使学生认识到声音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强调声音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撰写观察日记。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声音特性,提高对物理现象的敏感度。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目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乐器之间的声音差异,激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这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十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音调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220Hz;人们把高于2022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
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
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
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
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 教案(精品套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播放精美图片提出问题蝴蝶的翅膀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
在晚上却能听到蚊虫在耳边嗡嗡直叫。
这是为什么呢?引入新课: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授新课1、音调(1)音调播放动画。
欣赏美妙的酒杯乐曲。
指出音调:声音的高低(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欣赏笛子和大提琴的演奏声演示实验:改变发音齿轮的转速,聆听声音的变化,分辨音调的高低变化情况。
齿轮转动的快慢不同,钢片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高低也不同分析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时所产生声音特征归纳出实验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介绍频率的概念:频率的定义:物理学上将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字母:f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如:蝴蝶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次,则蝴蝶发声的频率是5Hz如:蚊子翅膀每秒钟振动约500次,则蚊子发声的频率是500Hz频率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示波器播放不同频率的纯音的波形,用波形比较频率,并用波形图来分析牛的叫声和蛟子的叫声,从而对频率的概念加深理解(3)一些物体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学生活动:用相同的力拨动不同长度的直尺观察振动情况,聆听声音的变化。
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声的高低也不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超声波和次声波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
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次声波。
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5)影响音调高低的其他因素影响单调高低的因素还有结构、形状、材料和尺寸如:弦乐器音调①长短、松紧相同时,弦线越细,音调越高;②粗细、松紧相同时,弦线越短,音调越高;③粗细、长短相同时,弦线越紧,音调越高。
2、响度(1)响度的概念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人耳接收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声音的特性

三、聲音的特性課程標準要求【設計理念】本課設計有兩條主線,一是以活動為主線,創設物理情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探究體驗熟悉聲音的三種不同特徵,二是以問題為主線,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發,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聲音的特徵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為合理分化難度,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本課設計都特別突出幾個環節:豐富感性認識→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識別→深化概念理解→應用、交流與想像→矯正認識偏差→小結知識要點,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採用實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想像、練習、歸納、演繹等多種方法,積極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從而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材分析】1.通過體驗、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
2.通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速度的測量。
【學情分析】1.學生有強烈的活動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環節的把握上不夠成熟。
2.學生對聲音較為熟悉,而對其特徵、規律缺乏認識。
3.學生的直觀感性思維較好,而對音調、音色等的抽象思維不夠。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瞭解聲音的特性。
●直到聲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教學重難點】重點: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總結出對音調、響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關因素。
本節中出現的名詞:樂音、音調、頻率、超聲波、次聲波、響度、振幅、音色。
難點:引導學生在動手中動腦。
學會自我構建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教學器材】學生直尺或鋼尺,示波器、絃樂器演示儀、笛子、小鼓、鐵架台、音叉、乒乓球、細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1.引入(1)(1) “赛马”欣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认真欣赏,谈谈感受。
(2) 教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3)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2.引入(2)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奥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1.声音的音调(1) 教师演示:①用电子琴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②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
(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2) 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
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板书)(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①分组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②分组实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③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Hz( 板书)。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1】《电场》一章的教学终于结束了,回顾这将近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觉很是无奈。
学生学起来太费劲了。
当然,不全怪学生认知能力差,这一章内容也确实很抽象,尤其是电势、电势差和电势能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了与高度、高度差和重力势能类比的方法,开始感觉学生还能接受,但课后做练习真的很费劲,所以这点内容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感觉学生掌握的还算差不多。
而到了章末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我们又遇到了麻烦,因为要用到高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规律和“平抛运动”知识,学生将这些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得不又领着学生将这些内容复习了一遍,所以又耽误了一点时间,现在看来我们的进度比起其他学校慢多了,怎么办?为此我们物理组几位教师经常商量这个问题。
说实话,我很着急,因为十二月底还有学业考试呢,总不能一点都不复习吧,本学期我们高二物理才四课时,课时有限,还想让学生多学一点,所以今天我们索性把学业考试的有关材料给了学生,不知这样好与不好。
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有精力的同学适当地把高一内容看一看,没精力的同学只能由着他们了。
估计后半学期,情况会稍有好转,毕竟《恒定电流》和《磁场》内容,学生多少有点基础,但愿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无论是学业考试还是期末统考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正在加油!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篇2】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7篇)《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在以前课本上是选学内容,目标层次是“了解”,新课本中定为比“了解”更深层次的“知道”,这就需要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提炼加工;可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以前那些,并未增加多少,该怎样处理呢?现在的课程目标中又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怎样才能完成达到呢?现成的方案没有,只有多次认真地学习《课程目标》,吃透其精神,在它的指导下完成目标,为此对于本节的教学我做了以下安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材分析】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实验器材】一、教师演示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二、学生分组钢锯条(25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白话文○(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声音的特性》课题引入学生听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学生由音乐中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给学生设立一个充满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环境,给学生一个想象的余地,由想象引出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自然引入新课放录音(带有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引导学生提问并记录学生的问题听录音并展开充分的想象提出问题课题探究一、学习相关概念:⒈概念引入: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⑵振动有什么特点?⒉依据学生讨论结果给出概念:⑴振幅⑵频率:说明:频率的不同、振幅的不同决定物体振动的不同。
物体振动的不同决定声音的不同二、声音的特性:㈠响度⒈演示:放一段音乐,将音量旋钮进行旋转,使音量发生变化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感受?引出响度的概念响度:声音的大小。
⒉引导探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首先将学生的未知概念引出,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声音的特性时的顺畅性振幅和频率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利用形象的形体语言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利用身边常见的实例进行教学,利于学生的理解将一个探究实验分成几步来进行,可以降低难度由复习声音的产生,引入相关概念,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振动的特点,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理解适当的利用身体演示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演示提问引出响度概念引导探究:⑴利用同一器材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⑵当响度不同时,讨论并回答了解振幅、频率决定振动的不同感受音量的变化并回答问题:声音的响度变大知道响度依据引导进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注意控制变量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题探究⒊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⒋示波器展示:响度不同时的波形⒌反馈练习:利用实验验证观点㈡音调⒈演示:利用自制橡皮筋小琴弹几个音阶,提出问题:你听出了什么不同?引出音调概念:音调:声音的高低⒉再次演示,引导观察:当音调变高的同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⒊模仿橡皮筋小琴利用钢尺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⒋引导探究:音调和什么因素有关?⒌依据学生探究结果进行小结: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3教案名称: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3.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声速、共振等。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2.声音的共振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提问:声音是什么?大家都听说过悦耳的音乐声、人们的说话声等,这些都是声音。
我们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请举手回答。
2.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声音的产生(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用力拉紧橡皮筋,然后松手,会发出声音。
请同学们尝试一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橡皮筋发出声音呢?3.学生进行实验,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声音的传播(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传播。
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用手机播放音乐,逐渐将手机靠近一个空瓶口,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声音的特性(30分钟)1.频率和振幅:向学生解释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并通过图示和示例进行说明。
提问学生关于频率和振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声速:向学生介绍声速的概念,并进行示例说明。
提问学生关于声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共振: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共振现象。
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共振现象,并进行解释。
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相同的水,用勺子敲一只杯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
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认识到共振现象对声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声音的特性,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拓展: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其他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让学生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它们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有所不同?2. 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讲解与演示:a. 音调:讲解频率对音调的影响,演示频率不同的音调变化。
b. 响度:讲解振幅对响度的影响,演示振幅不同的响度变化。
c. 音色:讲解材料和结构对音色的影响,演示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音色变化。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和结构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声音的传播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九、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
3. 讲解与演示:a. 声音传播原理:讲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讲解固体、液体、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特性》◆教材分析这一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安排中比较重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教材中“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实验探究较为简单,但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
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
可设计游戏使学生切实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还是有区别的,有各自的特色。
教材安排的观察波形的演示实验,除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外,还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本质,增加学生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感性认识。
本节名词术语比较多,如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等,教学中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应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做等活动,来感知声音的特性,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性。
因此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讨论、阅读和交流等,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器材:鼓、音叉、铁架台、细线、乒乓球、纸板、梳子、橡皮筋、钢尺等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暴风影音播放器、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问: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1、音调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让学生感受音调的高低;学生 试唱乐谱1.2.3.4.5.6.7.i 。
让学生感受: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讲:物理学中,用音调来表示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跟什么有关呢?请同学们进行下列探究学生探究实验1:物品:钢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钢尺1/5伸出桌外;(2)将钢尺1/3伸出桌外;(3)将钢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钢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观察:钢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实验记录: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学生探究实验2:将硬纸片从梳子齿上划过,第一次较慢的划过,第二次较快的划过,比较两次硬纸片振动的快慢及其产生音调的高低。
结论:较快划过时,硬纸片振动的快,产生的音调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感知声音,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验中,逐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归纳:声音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那么能不能用一个物理量来表示振动的快慢程度呢?教师活动1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学生活动1观察、领悟男女同学发声音调上的差别。
教师活动2PPT展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2-34页,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学生活动2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老师再讲解:(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
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
(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现象和应用:有一些动物有完善的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或次声波的器官。
超声波如:蝙蝠、海豚(要说明它们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猫、狗。
次声波如:大象(解释章首图),狗的听觉很敏锐因为它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
【设计意图】再现重点知识同时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学生练习:(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2、响度(1)学生活动:用手轻敲桌面,再重敲桌面,感受两次敲击声有什么不同。
可见,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大小的不同。
在物理中,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那么声音的响度跟什么有关呢?先引导学生猜想,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结论:振幅大,响度大;振幅小,响度小。
【设计意图】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2)、想想议议:A、如果你要喊住你前面的同学,是他离你近的时候他容易听到的你的喊声,还是他离你远的时候?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听到声音的响度除了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以外,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教师活动:PPT展示图中的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课堂练习:(1)、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2)、下列词语中的“高”分别是指声音中的哪个特性:引吭高歌、高声喧哗、男高音歌手。
3、音色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然后再判断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为什么能通过声音判断发声体呢?是因为声音还有另外一个特性,那就是音声。
音声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播放动画《比较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观察波形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他们的波形有什么区别?音色体现的是声音细微的差别,所以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结构决定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由物理走向生活。
课堂练习:电子乐器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要模仿得逼真,其关键是要求电子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与所要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哪一项特征尽可能的一致?A.音调 B.频率C.响度 D.音色三、课堂总结四、达标检测:1.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2.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蜜蜂是采了花粉回来还是出去寻花源,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 C.音色 D.都不是3.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听见说话和敲门声之后,根据什么没有将门打开()A.说话声的响度B.说话声的音调C.说话声的音色D.敲门声音的不同5.拿一张硬纸片,把它的一头伸进自行车轮的辐条中间,然后转动车轮,就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
当减慢车轮转速时,你能听到()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6.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B.“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7.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
8.探究:音调与响度(1)提出问题:音调与响度与什么有关?(2)猜想:______________(3)设计:进行实验:器材:断钢锯条、硬纸片。
步骤:①左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的频率_______,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②右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五、作业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1-3 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hz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决定于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三、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突出学生探究活动。
本节课安排两个难度不大的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
在这两个探究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实验,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得出结论更可靠。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声音的不同特性在生活中随处体现,探究器材随手可得,使学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生活即是物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探究性实验较多,时间安排上易出现问题。
学生对于具体实例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区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