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及古文今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常用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古人说:“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2. 王师北定中原,天下大定。
翻译:王师北伐,中原平定,天下安定。
二、疑问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 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是爱护人的。
”三、否定句1. 楚王虽雄,不能吞吴越。
翻译:楚王虽然强大,也不能吞并吴越。
2. 女子无才便是德。
翻译: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有德行。
四、疑问代词1. 楚人三闾大夫屈平,忠而见疑,信而见疑。
翻译: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忠诚却被怀疑,诚实却被怀疑。
2.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翻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问我追求什么。
五、陈述句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自古以来,人谁能不死,留下红心照亮历史。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六、倒装句1.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翻译:不是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走。
2.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翻译:天地如此之大,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没有。
七、省略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总之,文言文常用句式丰富多样,翻译时需注意句式结构和词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常见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2. 原文:刘备曰:“此间乐,不思蜀。
”翻译:刘备说:“这里很快乐,不想回到蜀国。
”二、被动句1. 原文:燕人赵武灵王,北败东胡,西服林胡,南并中山。
翻译:燕国人赵武灵王,北边打败了东胡,西边降服了林胡,南边吞并了中山。
2. 原文: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翻译:我听说君子学习的方法,亲近自己的亲人,这就是仁;教化百姓,这就是善。
三、倒装句1. 原文: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翻译:我听到了他的话,但没有见到他这个人。
2.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四、省略句1.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放了一把火,可惜烧成了焦土。
五、疑问句1. 原文:子路问曰:“君子亦有勇乎?”翻译:子路问:“君子也有勇吗?”2. 原文:吾问之曰:“何以战?”翻译:我问他说:“凭借什么作战?”六、感叹句1. 原文: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唉!我曾经寻求古代仁人的心,或许与这两种心情不同。
2.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句式丰富多样,表达生动形象。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学会理解各种句式,掌握其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
文言文常见古今翻译
一、实词翻译1. 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今:老朋友离开黄鹤楼,在这烟花三月的天,前往扬州。
2. 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春望》)今:春风吹得马儿奔跑得很快,一天之内把长安城的花都看完了。
二、虚词翻译1. 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登鹳雀楼》)今:辽阔的沙漠中,烟雾笔直上升,长长的河流上,太阳圆满地落下。
2. 古: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陶渊明《饮酒》)今:园中青青的葵花,等待朝露消散,等待太阳升起。
三、句子翻译1. 古: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今:不攻破楼兰,誓不返回。
2. 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今:人生在世,应当尽情享受快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亮。
四、成语翻译1. 古:望梅止渴。
(曹操《短歌行》)今: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2. 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战国策·楚策四》)今: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五、诗词翻译1. 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今:床前洒着明亮的月光,我怀疑那是地上的霜。
2. 古: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今:千山之上,鸟儿飞得无影无踪,万径之间,人迹已绝。
总之,文言文常见古今翻译,既有字词层面的转化,又有句式、意境的再现。
通过翻译,让今人得以领略古人之风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翻译之艺,亦如烹小鲜,需细心琢磨,方得其中真味。
文言文句式和翻译
3.翻译方法
文言句子翻译时,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①对:一般指把原文中的文言单音节词一一对应 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四时之景 不同。(《醉翁亭记》
四季的风景不相同。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 就要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2.古文今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逐字逐句翻译) 。 它要求忠实于原文,确切表达原意。
如:“吾义
固不杀人。”
我讲求信义决不杀人。
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 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调整翻译的今译 方法,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
(2)宾语前置。 何以战?(《曹刿论战》) 今译:(大王您)凭借什么作战呢?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今译:鲁庄公与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与齐军在长 勺作战。
4.被动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 是动作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为所”“为…… 所”“见”“于”“被”等标志词表示被动。 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今译:癞蛤蟆舌头一吐,这两只小虫都被吃掉了。 (2)没有被动词,借用其他词语表示被动。 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感动。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 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 今译:(渔人)就离开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今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文言文原句及其字词翻译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
天帝高阳的后代啊,我的先父名叫伯庸。
摄提贞星在孟陬星座运行啊,庚寅年我降临人世。
皇天审察我的初生,赐予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名为正则,字为灵均。
字词解释:
1. 帝高阳之苗裔:指天帝高阳的后代,高阳为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2. 朕皇考:朕,古代帝王自称,此处指自己;皇考,指自己的父亲。
3. 伯庸:屈原的父亲的名字。
4. 摄提贞:摄提,星名,指摄提贞星;贞,正直、纯洁。
5. 孟陬:星座名,指孟陬星座。
6. 庚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种,庚为天干之一,寅为地支之一。
7. 皇览揆:皇,指天帝;览,审察;揆,度量。
8. 初度:指初生。
9. 肇锡:赐予。
10. 嘉名:美好的名字。
11. 名余:给我取名为。
12. 正则:美好的品德。
13. 字余:给我取字为。
14. 灵均:指具有灵性和公正的人。
《离骚》中的这段原文,通过描述自己的身世和出生,表达了屈原对天命和家族的敬畏之情。
同时,也展现了屈原对自己名字的重视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这段文字简洁而富有哲理,堪称文言文的典范之作。
通过对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文常见句型及翻译
一、主谓结构句型文言文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型。
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位于主语之后。
例句:1. 吾友子房,智谋过人。
(我的朋友子房,智谋超过常人。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鹊向南飞去。
)二、宾语前置句型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常见的句型,尤其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例句:1.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如何解除忧愁?唯有喝杜康酒。
)2. 谁为此谋?(是谁出的这个计谋?)三、定语后置句型文言文中,定语常常位于中心词之后,用以修饰、限制中心词。
例句: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2.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人没有欺骗我。
)四、状语后置句型文言文中,状语常常位于句末,用以说明动作、状态或原因。
例句:1. 于是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于是腾蛇乘着雾气,最终化为土灰。
)2.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天,你们不要因此而轻视我。
)五、判断句型文言文中,判断句常用“者”、“也”等字表示判断。
例句:1. 此乃吾所以报先帝之恩也。
(这就是我报答先帝恩情的道理。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六、省略句型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如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
例句: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自己的老人,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子女,也爱护别人的子女。
)2. 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总结:文言文句型丰富多样,学习时需细心揣摩,熟练掌握。
通过对常见句型的学习和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并翻译
夫春也者,天地之和,阴阳之和,万物生发之时也。
于是乎,天地之气,草木之萌,鸟兽之苏,皆以此时而盛。
吾辈凡夫俗子,亦当趁此良辰美景,共游于郊外,以畅胸怀,以舒筋骨。
于是,吾与二三良友,择日而发,乘兴而行。
车马踽踽,行于阡陌之间;烟雨蒙蒙,迷离于山水之畔。
途中所见,桃花笑春风,柳絮舞晴空;绿草如茵,碧水如练。
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不能不赋之以文。
吾观夫天地,如巨轮运转,昼夜不息。
阴阳相摩,寒暑迭变。
是以万物生化,各有其时。
春之草木,皆以此时而荣;夏之花卉,皆以此时而盛;秋之果实,皆以此时而熟;冬之松柏,皆以此时而坚。
此乃天地之至理,阴阳之妙用也。
吾行于郊,见农夫耕田,农夫曰:“春耕秋收,此乃农人之本业。
”吾心窃喜,知夫春耕之劳,秋收之喜。
是以农人虽劳,而喜乐无穷。
吾又见牧童骑牛,牛之蹄声,与牧童之歌相和。
此乃郊野之乐,人生之趣也。
吾行至山阴道上,见群山叠翠,层峦耸翠。
山间清泉,淙淙作响。
时有飞鸟,掠过山巅,翔于碧空。
此乃山川之胜,天地之奇观也。
吾乃登高望远,见群山起伏,如龙蛇蜿蜒。
江水东流,如带绕山。
日暮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景色更加壮丽。
此乃天地之大美,人生之至乐也。
吾友见吾喜形于色,曰:“子何以乐?”吾对曰:“夫乐者,天地之和,阴阳之和,万物生发之和也。
吾今所见,皆天地之和,阴阳之和,万物生发之和。
是以吾乐。
”吾友听罢,亦欣然曰:“善哉斯言!”于是,吾与吾友,携手而归。
归途中,月明星稀,清风徐来。
吾心舒畅,如释重负。
吾知夫人生之乐,莫大于此。
【翻译】春天啊,这是天地之和,阴阳之和,万物生长之时。
于是,天地之气,草木之萌芽,鸟兽之苏醒,都在这时候兴盛起来。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应当趁着这美好的时光,一起到郊外游玩,以畅快胸怀,以舒展筋骨。
于是,我和几位好友,选择了一个好日子出发,带着愉悦的心情前行。
车马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烟雨蒙蒙,迷离在山水之间。
路上所见,桃花在春风中笑,柳絮在晴空中飞舞;绿草如茵,碧水如带。
文言文古今异义例句翻译
一、例句:余闻古之人,不余欺也。
翻译:我听说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解释:古时的“余”指自己,现代汉语中,“余”通常表示“多余”的意思。
二、例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我们从变化的角度来看,那么天地间的变化连一瞬间的功夫都不曾停歇。
解释:古时的“曾”表示“竟然”,现代汉语中,“曾”表示“曾经”的意思。
三、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释:古时的“温故”指温习旧知识,“新”指新的知识,现代汉语中,“温故”和“新”的意思没有变化。
四、例句: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翻译:如果选择好的老师来教导他,那么就会感到羞耻。
解释:古时的“择师”指选择好的老师,“耻师”表示感到羞耻,现代汉语中,“择师”和“耻师”的意思没有变化。
五、例句: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翻译: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远不如古代的圣人。
解释:古时的“众人”指一般的人,“圣人”指才智出众的人,现代汉语中,“众人”和“圣人”的意思没有变化。
六、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的知识。
解释:古时的“须臾”指片刻,现代汉语中,“须臾”的意思没有变化。
七、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释:古时的“温故”指温习旧知识,“新”指新的知识,现代汉语中,“温故”和“新”的意思没有变化。
八、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解释:古时的“青”指青色,“蓝”指蓝色,现代汉语中,“青”和“蓝”的意思没有变化。
总之,古今异义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异义对于理解古文、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古文时,我们要注意区分古今异义,避免误解和误用。
文言文句式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句式原文及译文文言文句式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练习:一、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固定短语(固定句式)释例及译文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
】(《谏》)3.得以能够。
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
】(《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
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
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
【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
】(《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
【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
】(《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
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
】(《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
【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及翻译1. 省略句例:余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的。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以好客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他们。
6. 被动句例:吾不能学子之游。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不能像子那样游玩。
7. 倒装句例:子贡曰:“君子之学也,宁于道而不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子贡说:“君子学习,宁愿追求道德而不追求利益。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理解原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确定关键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实翻译。
3. 注意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调整现代汉语的语序,使翻译通顺。
4. 适当添加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句子更加完整。
5. 保持风格一致在翻译文言文时,要保持原文的风格,避免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翻译示例:1. 省略句例:吾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这件事。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因好客而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课件]文言常见句式和翻译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 1、文言文常见句式 2、固定格式
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被动句
一、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副词 “乃”“则”“即”“皆”“耳”等表 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 接用“是”的很少) 4、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3.用“为”“为……所……” 表被动。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
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4.用介词“被”表被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亻累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
4.无标志,直接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秦,虎狼之国。 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
主要有两大类型: 1、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 来表示。 2、无标志的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 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2.用“见”“见……于……”表被动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 秋水》)
为标志)
(二) 、定语后置
两种类型: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高中文言文重点句型翻译
1.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翻译:正因为不与人争斗,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争胜。
2. 是以圣人之道,为而不有,成而不居。
翻译:因此圣人的道理,做了但不占有,成功了但不居功。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翻译:人不是圣人贤人,谁能不犯错误呢?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翻译: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寒冷。
10.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人出谋划策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11. 盖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翻译:文章应当根据时代的特点来创作,诗歌应当根据具体的事情来写作。
1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翻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这些句型不仅体现了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句型,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了解。
【文言文基础】文言文重要古今异义及例句
【文言文基础】文言文重要古今异义及例句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古义:可爱。
今义:值得怜悯。
)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
今义:没有拘束。
)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连接。
今义:来往)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古义:亲事。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情。
)5.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
今义:一定。
)6.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另提一事。
)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遮蔽;今义:分开。
)9.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10.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1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先前。
今义:朝着前方。
)12.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长。
今义:排行第一。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1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1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普通人。
今义:大众。
)1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
今义:教育的初级阶段。
)1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古义:跟从他并。
今义:表结果连词。
)2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21.仓库少纳,便事左右(古义:身边的人。
今义:方位名词。
)2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最重要的。
)2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2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男女结婚的事。
)2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
高考文言文句式与翻译
8、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于咸阳”作“聚”的补语,同时有宾语 “之”,因此,介词“于”省略。译为:收 没天下的武器,把这些武器集中(到)咸阳。 9、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它,何况是活马呢?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 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 停地走。
被动句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被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2、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常常被内行的人耻笑。 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众人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流放。 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的人统治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统治。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上十万的军队, 被人控制。
(1)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2) 所以说“夔一个人足够了”,不是“夔一只
3、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 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 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07上海 (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 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 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 句式1分;“异”1分)
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 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 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
我家有方古砚,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 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 (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 (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 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 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 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 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 作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 代、宋代是的物件。
常见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的词
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整理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1)“……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2、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3、栗者,民之所种。
(……者,……)4、虢,虞之表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也)5、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6、刘备天下枭雄。
刘豫州王室之胄 (……) (2)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3、梁文即楚将项燕。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是”作判断词是较为晚起的。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二、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其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又主要可以分为“见(受)……于……”和“为……所……”两大系列。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1、“见(受)……于……”式被动句①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而君幸于赵王(……于……)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2、“为……所……”式被动句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②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为……所……)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3、其他形式被动句闻左公被炮烙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三、倒装句:现代汉语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文言句式及古文今译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三讲文言句式及古文今译【考点解读】1.初步了解文言文中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几种常见的句型句式及一些特殊句式。
2.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知识点拨】一、文言句式:同学们对于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能掌握好,对翻译文句、理解文意会大有益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阅读理解简单的课外文言短文。
现将几种常见句式举例分析如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表明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用判断词“是”来构成,而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 字,但我们在翻译时要加上动词“是”,有三种情况:1、其常用(基本)形式是“ 者,也”,“ ,者”,“ ,也”。
2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3、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 1)“ ,者也”:“者也”放在句末。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2)“ 者,也”: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判。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 者,”: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4)“ ,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用“也”。
如: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夫战,勇气也。
(5)“ 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9)“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③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 )“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文言文中也有个别句子把“是“作为判断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三讲文言句式及古文今译【考点解读】1.初步了解文言文中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几种常见的句型句式及一些特殊句式。
2.能准确地翻译文句。
【知识点拨】一、文言句式:同学们对于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能掌握好,对翻译文句、理解文意会大有益处,同时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阅读理解简单的课外文言短文。
现将几种常见句式举例分析如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表明它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主要用判断词“是”来构成,而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但我们在翻译时要加上动词“是”,有三种情况:1、其常用(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2、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3、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者也”:“者也”放在句末。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者,……也”: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判。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者,……”:主语后面用“者“,谓语后面不用“也”。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也”: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用“也”。
如: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夫战,勇气也。
(5)“……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中蛾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9)“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③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文言文中也有个别句子把“是“作为判断动词。
例: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1)“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①非天质之卑。
②兵革非不坚利也。
(12)有的判断句“者”、“也”都不用,要注意识别。
如: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二)倒装句倒装句式指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言文中为了强调或出于某种习惯,有些句子成分颠倒了,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倒装的部分还原到句子原来的位置。
主要有四种:谓语而将它放1、主谓倒装(即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1)“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思”、“忆”的宾语,为强调宾语而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状语(介宾结构)后置A、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①“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对于我来讲有哪一样呢”。
②“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①“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②“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1、省略主语。
三种情形:(1)、承前省:太丘舍去,去后(友)至。
(2)、蒙后省(3)、对话省例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4、省略介词:(1)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2)急湍甚(于)箭。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数词后常省略量词:(1)“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2)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
4、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有“被”的意思。
二是有的句中没有“于”、“为”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翻译时都要体现出被动含义。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感,被……所感动。
(实质是动词“感”后省略了“于”)(2)有标志词语①“为”表被动:A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③“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
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二、古文今译古文今译是训练和检验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手段。
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来全面理解文言文,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因此往往成为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
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学习古代汉语所应必备的文史知识,如古人的名号、称谓,纪年的方法,方位的表述,以及古人的生活习俗等文化常识。
【考试指津】文言文考点2:翻译所谓的重点句子一、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含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的句子)。
二、体现典型句式特点的句子,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三、反映文章主题、作者感情、写作意图等内容的句子。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1.理解词义尽量把词语放在句、段、篇的大环境中去理解。
2.短语和句子翻译要尽量做到忠于原文,符合现代汉语的格式、习惯,落实关键词,通达流畅,富于文采,译句的语气和感情色彩都要跟原文保持一致。
古文今译最基本的原则是:“信、达、雅。
”最基本方法可概括为:“文白对应,字字落实。
”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只有在有些文言句子运用了比喻、借代、引申等修辞,直译则不便理解(或语句不通)的情况下,才可意译。
(一)、三个“遵照”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1.审。
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
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
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
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文言句子的翻译是以准确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
通常,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
凡是专有和特殊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职名、地名、人名、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器物名、书名、典章制度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等,翻译时直接原词不动写下来。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可不译。
[误区点拨]强作对译。
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予以保留,不要强作翻译,因为这些词大都难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晋侯、秦伯”应当保留)2.对:即对译法。
对应直译,逐字落实。
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狼》)可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误区点拨]该译不译。
文句对译,要求一一对应,绝少不译的字词。
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3.换:即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文言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包括:(1)、将古义词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
(2).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3).词类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4).将通假字换成本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