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改革迫在眉睫》课时练习

合集下载

3.1改革迫在眉睫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3.1改革迫在眉睫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3.1 改革迫在眉睫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解析:“离散诸部”,就是打破原先的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就是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从事定居的农业生活。

这些措施的实行,加速了鲜卑族由游牧部落向定居农业居民的转变,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答案:C2(2011·山东高二模块测评)拓跋珪是北魏政权第一个正式称帝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北魏政权()。

①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的统一②解散了拓跋部原有的部落组织③对汉族文化采取了积极的吸收态度④彻底改变了鲜卑族的原有习俗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太武帝拓跋焘,①错误。

在拓跋珪统治时期,随着对汉族文化学习的深入,鲜卑族的旧俗开始受到冲击,但这一时期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旧习俗,如鲜卑语言仍是鲜卑人通用的语言等。

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A3(原创)北魏政权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曾大量任用汉人为官。

太武帝以汉人崔浩为司徒,掌管选举。

431年,崔浩将北方大族名士如范阳卢玄、博陵崔绰等数百人全部“差次叙用”,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纪录。

北魏统治者的举措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不包括()。

A.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C.完成了鲜卑政权的汉化D.客观上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趋势解析:北魏政权大量任用汉人为官,促进了鲜卑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但掌握政权的仍主要是鲜卑人。

答案:C4北魏太武帝曾下诏说:“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

”这表明北魏统治者()。

A.全面学习和吸收了汉族文化的精髓B.实现了从游牧生活向定居农业的转变C.注重减轻农民负担以巩固统一局面D.对鲜卑族落后的习俗进行了全面改革解析:题干材料意思是废除苛捐杂税,与民休息,以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3.1《改革迫在眉睫》课时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3.1《改革迫在眉睫》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3·开封高二检测)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2.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3.(2013·温州高二检测)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4.(2013·衡阳高二检测)北魏统一后,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该经济形式的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5.南朝谢灵运写道:“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反映了()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C.柔然侵扰北魏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2013·福州高二检测)北魏完成统一后,面临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统治者的残暴B.鲜卑族的落后C.战争的不断发生D.汉族的不断反抗7.(2013·潍坊高二检测)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东薛辩、薛永宗、斐骏等各拥强兵,雄踞一方。

河北“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闾。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选择题1. 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2.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4. 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5.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除曹魏和北周外,还有①西晋②前秦③北魏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6. 下图的人物是A.后燕太医 B.汉族地主 C.汉族儒生 D.鲜卑贵族7. 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A.拓跋圭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B.前秦瓦解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社会矛盾尖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9. 北魏建立于A.三国时期 B.东晋时 C.前秦时 D.386年以后10.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11. 下列有关北魏崛起的经过表述错误的是()A.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B.386年,拓跋重建代国,史称北魏C.淝水之战后,拓跋部再度崛起D.398年,拓跋迁都洛阳,次年正式称帝12. 北魏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13. 北魏统一后,基层统治实行()A.郡县制B.宗主督护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14. 下图人物改革的措施是()①实行编户②劝课农桑③仿汉制设官④设立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5.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是为了()A.提高自身的素质B.减少与汉族地主大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16. 拓跋宏于471年接受了父亲的禅让,当上了皇帝,“禅让制”开始于()A.原始社会山顶洞人时期B.原始社会大汶口文化中晚期C.原始社会半坡氏族时期D.奴隶社会17. 北魏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18. 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A.郡县制B.县制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19. 透过下图能获知北魏()北魏骑马武干陶俑①北魏骑兵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0.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请结合所学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你若是孝文帝,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21. 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4)题。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练习第3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练习第3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考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

(1)北魏是源于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

(3)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2.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意义。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考点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是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

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主要是因为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起义不断。

考点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孝文帝:深受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魏孝文帝魏孝文帝拓跋宏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

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借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C)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对“统一北方”的评述,因此说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不正确。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docx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docx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1・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 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B.诗辞文章写作C.汉族文化D.政治答案:C2.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实行宗主督护制的主要影响是()A.使北魏民族矛盾尖锐B.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C.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答案:B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序,穷苦倍権,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 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孑盾答案:B5.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A.国力落后B.实现统一C.地方割据D.民族关系答案:D6.北魏前期,实行宗主督护之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冲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这一措施有利于()答案:C7.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 杀戮。

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

这是因为( )A.推动经济发展D.巩固政权根基答案:D 8.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游牧民族农业化C 、各民族Z 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答案:D0 9. 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H 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答案:D 10・2012年3月1日《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邙山陵墓群中有多个北魏政权 皇帝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A.苻坚B.拓跋珪C.拓跋宏D.冯太后答案:B 11・“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9: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9: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训练1 改革迫在眉睫『基础达标』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D.汉族的反抗2.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3.(2017·临沂高二检测)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这里的“胡汉豪族的威权”具体是指()A.建立郡县制B.采用宗法制C.宗主督护制D.实行分封制5.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这表明孝文帝()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C.改革了鲜卑族传统教育方式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6.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这说明()①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②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③社会矛盾尖锐④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能力提升』7.(2016·太原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3.1改革迫在眉睫 每课_练(人教版选修1).doc

3.1改革迫在眉睫 每课_练(人教版选修1).doc

3.1改革迫在眉睫每课_练(人教版选修1)知能巩固提升/知能达标演练一、选择题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儿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C.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D.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2.(2012 •大连模拟)439年北魏结束北方长期战乱的情况,实现了对黄河流域的统一。

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影响评述,不正确的是()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釆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重用汉族儒牛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体的态度是()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彳亍了宗主督护制。

该制度产生的危害有()严重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官吏对农民的掠夺各地宗主构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激化了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地主之间的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012 •汕尾模拟)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上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 反映的主耍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來缓和矛盾7.北魏冯太后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的是()A・本民族的典章制度B.儒家经典C.汉族历朝的典章制度D.佛教文化&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心存戒心,矛盾复杂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试题:3-1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一试题:3-1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后强化演练1.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解析:拓跋部兴起时,于338年建立代国。

后来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答案:A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是当时采取的措施。

答案:D3.宗主督护制导致()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该制度豪强地主藏匿人口,B项正确。

他们逃避税收,压榨百姓。

A、C、D三项与都护制度相背离。

答案:B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③都城偏远④南朝政权的威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统治措施造成的,与其都城的位置和其他政权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答案:A5.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答案:D6.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在其祖母冯太后的督促下,孝文帝研习儒家经典礼仪。

答案:B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采用汉族先进文化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C.发展经济D.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于北魏面临危机,因此,孝文帝企图通过改革化解危机,巩固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同步练习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同步练习1.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B.封建制经济形式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D.半畜牧半农业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B.工业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4.“拓跋建成立北魏政权,……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

作者研究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的切入点是A.朝代更替 B.中央集权 C.社会稳定 D.经济政策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D.汉化的过程6.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D.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7.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C.汉族文化 D.政治8.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9.下列三段有关北魏太延四年(438年)的资料:资料一《通鉴》记载:北魏太武帝“下诏,沙门年五十以下者还俗。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3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3单元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________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所灭,____________后,再度崛起。

2.发展(1)386年,________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______。

(2)398年,拓跋珪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统一(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____________,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推动了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的转变。

③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阶级矛盾激化(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________________。

(2)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____________,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改革______落后的统治方式。

(2)和______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知识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在()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②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③重用汉族儒生④兴办太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4.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1.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民族战争D.阶级斗争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孝文帝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

孝文帝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解析: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北魏政权加速民族融合就是要接受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改变游牧民族落后的经济状况,由此得知是加速其封建化的过程。

B、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不是经济发展的角度。

答案:A3.北魏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 )A.郡县制B.县制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解析:郡县制属于中原地区实行的地方制度,故A、B两项错误;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是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故C项正确;孝文帝改革后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故D项错误.答案:C4.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①宗主督护制②赋税负担沉重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名师精编作业)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B.诗辞文章写作C.汉族文化D.政治答案:C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好读书”“《五经》”“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和“好为文章,诗赋铭颂”可知北魏孝文帝在汉族文化方面造诣颇深,A、B、D三项都不够全面。

因此,C 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孝文帝深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对其改革产生极大作用。

2.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实行宗主督护制的主要影响是()A.使北魏民族矛盾尖锐B.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C.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北魏统一北方之初”、“宗主督护制”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孝文帝改革背景相关内容——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符合史实,正确。

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认知历史事物,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3.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北魏是依靠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军事力量维系政权,社会发展阶段落后。

阶级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比较激烈。

这些导致人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四伏,改革迫在眉睫。

分析选项,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4.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改革迫在眉睫》课时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C.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D.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这反映了北魏当时A.阶级矛盾尖锐B.民族矛盾尖锐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3.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1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4.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皇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

冯太皇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B.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5.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在统一之初,北魏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这些矛盾的产生大多是由于①鲜卑族贵族对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推行歧视政策②鲜卑族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对百姓巧取豪夺③北魏藩镇割据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战火连绵④南方政权不断北伐,威胁着北魏的统治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不断学习汉族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7.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①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②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③都城偏远④南朝政权的威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471年,孝文帝登上了北魏皇帝的宝座。

此时的北魏政权所要解决的最急迫的问题是A.一举统一中国B.缓和社会矛盾C.将都城迁至黄河流域D.改变鲜卑的社会风俗10.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②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3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

豪强征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

——《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材料二《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1)根据材料一回答,北魏面临哪些危机?其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是谁?反映了什么问题?(3)材料一、二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概括。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

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5(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参考答案1.B【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主要依靠武力,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也就成了完成统一的重要原因,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的北魏是用武力征服其他民族并未恰当地处理民族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在统一之后的事情,均不属于统一的原因,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B【详解】材料反映了在战争时,鲜卑贵族驱使汉人为其打头阵的状况,这反映了当时鲜卑族和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故B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阶级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汉族内部矛盾激化,排除C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3.D【解析】相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来讲,孝文帝以外的因素均可视为客观背景。

A、B、C都是对改革客观背景的正确表述;只有D属于主观1条件,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客观"二字的含义。

4.C【解析】“根本”目的只能是维护统治、巩固统治之类的答案,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摆脱社会危机均属于直接目的而非“根本”目的,所以选项A、B、D是均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C。

5.A【解析】鲜卑族贵族的歧视政策、鲜卑族贵族的巧取豪夺均导致了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但北魏不存在藩镇割据的问题,当时南方政权也未不断北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6.C【解析】汉族儒生受到重用说明了鲜卑族是在不断学习汉族文化的,是在向汉族学习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族儒生崔浩不是汉奸,也不是卖国投敌,是学习汉族文化也并利用汉人打汉人,所以选项A、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鲜卑族还是鲜卑族,汉族还是汉族,不存在与汉族融为一体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因此ABC都是社会矛盾的内容,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故选D。

考点:孝文帝改革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

一个是阶级矛盾尖锐,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另一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

此外,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北魏鲜卑族往往利用一个民族去攻打另一个民族,危机重重。

8.A【解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实行宗主都护制度,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都护农民纳税服役。

豪强地主乘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而农民依旧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苦不堪言,阶级、民族矛盾激化。

故答案为A项。

③④与北方社会矛盾激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3【解析】孝文帝刚登上北魏皇帝的宝座时社会矛盾异常激化,所以最急迫的问题是缓和社会矛盾而非统一中国、迁都、改变鲜卑的社会风俗等选项,所以正确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孝文帝刚登上北魏皇帝的宝座时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矛盾。

10.C【解析】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条件,要全面分析,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场改革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最高统治者的支持,离不开改革者的开拓进取,但③不属于有利条件,因此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11.(1)危机:①北魏统治前期政治上保留了宗主督护制。

②经济上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

③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实质:①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

②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的矛盾。

(2)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3)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魏面临的危机主要包括政治方面的宗主督护制的存在、经济方面的逃避赋税严重、民族方面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等,其实质也可以分政治方面是中原先进制度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民族方面民族融合的潮流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的矛盾等。

(2)材料二节自《魏书•孝文帝本纪》,所以材料二所述的肯定是孝文帝,“善谈《庄》《老》”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北魏孝文帝在学习汉族文化或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等之类的答案。

(3)材料一反映的是北魏面临危机,材料二必然是要进行改革,所以材料一、二之间的关系突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之类的答案即可。

12.(1)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5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后果: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措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解析】(1)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

可以答为: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

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

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可以答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