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一(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那)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 2 34 5 61/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3/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儿子) 5/粗鄙、低下)6/掌管某事的人) 7/到达)8/尊称人的妻子)1 23 45 61 231 21 21 21 23(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四)固定句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荆轲刺秦王》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â,高兴)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知识集锦文言文知识点是高考语文常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小编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大汇总,希望能帮助到东方可爱的小伙伴们!文言文阅读必备常识一、人的称谓【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

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

【号】即别号、表号。

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

【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

【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贾谊;“杜拾遗”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

【新课标】-必修-一至五-册文言知识点

【新课标】-必修-一至五-册文言知识点

【新课标】-必修-一至五-册文言知识点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介宾后置)2.晋军函陵(军:名动,军)3.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4.是寡人之过也(句式)5.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6.焉用亡郑以陪临?(焉:何,为什么。

)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哪里)8.邻之厚,君之薄也(句式)9.行李:出使的人10.共其困乏(共:通供)1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前)1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13.秦伯说(说:通悦)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

夫:那,这)15.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16.吾其还也(其:语气词,表商量或希望,还是)17.亦去之(去:离开)《荆轲刺秦王》1.秦将王翦破赵(破:打败,攻克)2.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虽:即使。

得:能够)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8.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9.孰与君少长(孰与:和…比较,哪一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要项伯(要---邀)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的原因。

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指以外的变故)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全,都。

倍---背)13.蚤---早14.不如因善遇之(因:趁着。

遇:对待)15.若入前为寿(若:你)16.若属皆且为所虏(且:将要,快要。

被动)17.客何为者?(宾前)18.臣死且不避(且:尚且,还)19.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须臾:片刻,一会儿。

如:往,到。

因:趁机)20.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句末语气词,常在疑问句末)21.大王来何操?(大王操何来?宾前)22.会其怒,不敢献(会:正赶上,适逢)23.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去:距离)2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duó 估计)25.沛公安在?(沛公在安?安:哪里。

宾前)2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句式)二册《兰亭集序》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咸:全,都。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归纳

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归纳一、文言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吴广素爱人(爱惜,吝惜)(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3)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4)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5)衣食所安(养生)(6)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4.朝:(1)朝服衣冠(早晨)(2)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3)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4)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5)期年不听朝(朝政)5.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4)除臣洗马(拜官授职)(5)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6.辞:(1)动以朝廷为辞(藉口)(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3)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4)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5)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7)近者奉辞伐罪(命令)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8.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7)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8)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9)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10)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10.发:(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4)爽籁发而清风生(响起)11.鼓:(1)齐人三鼓(击鼓)(2)微风鼓浪(震动)(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弹奏)(4)戊申晦,五鼓(古代夜间计时)12.故:(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本来)(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11)病故,物故(死亡)13.固:(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3)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8)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14.过:(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之往来(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三、词类活用1.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且,并且)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6.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①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②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④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⑤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夫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③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②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许:①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答应,听从)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③杂然相许(赞同)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⑤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④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⑤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7将焉取之(代土地)其:①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②君知其难也(这)③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④失其所与(指代自己)⑤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六、特殊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佚之狐言于郑伯(二)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②(晋惠公)许君焦、瑕③敢以(之)烦执事④夜缒(烛之武)而出⑤(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三、词类活用现象1名词作状语:①进兵北略地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③函封之④发尽上指冠2名词作动词:①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③左右既前,斩荆轲④皆白衣冠以送之⑤乃朝服,设九宾3使动用法:①使使以闻大王②使毕使于前③自引而起,绝袖4意动用法:①太子迟之②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二)省略句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三)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四)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五)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六、重点实虚词发: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③发尽上指冠(头发)故:①故遣将守关者(特意)②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③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④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故(登上)○6轲自知事不故(成功)○7故人具鸡黍(老,旧)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度:①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③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为: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②为之奈何(对付,处理)③乃为装遣荆轲(准备)④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而:①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②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③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④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⑤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七、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超全知识点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超全知识点解析

劝学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符合)绳(拉直的墨线)。

輮(用火烤,使它弯曲)以为轮,其曲中规(圆规,中规,符合圆规画出的圆)。

虽有槁暴(槁暴,槁,枯。

暴,晒。

这个词是偏义复指,词义重点落在暴字,所以翻译时只译为“即使经过暴晒”),不复挺(挺直)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经受墨线测量)则直,金就砺(接近磨刀石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明达)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踮起脚尖。

有解释为“提起脚后跟”,不如前表达精确。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也,而闻者彰(明显,清晰)。

假(借)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船桨,这里只指船,“楫”只是凑个音,含义没有用到,这是古文中用到的双音节词,意义也是偏于一方。

同义词有:棹橹桨。

)者,非能水(游泳,名词活用为动词。

)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通“性”,性情)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外在条件)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兴起)焉(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生长)焉(在这里);积善成德(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而神明(精神与智慧)自得,圣心(圣贤的思想)备(具备)焉。

故不积跬步(半步一步),无以至(到,上一段用了“致”,也是“到”的意义。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驾,马一天走的路程。

十驾,马十天走的路程。

这一句是说劣马走了十天的路程也能走很远,它只所以能这样,是因为……),功(成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与镂的区别,浑言则都是指雕刻。

细分则锲在这里是一般的雕刻,尚未雕成。

镂在这里是指已经雕刻成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向上)食埃土,下(向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

数词用作动词)也。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整理.《赤壁赋》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二)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白露横江(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凌万顷之茫然(越过)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正襟危坐(端正)方其破荆州(方,当)固一世之雄也(本来)哀吾生之须臾(片刻)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离骚》知识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 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③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_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知识梳理古今异义(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

今: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

今: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 《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不人武之。力吾而其敝还·之也,。不”仁亦;去失之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以乱易整,不武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B)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整理必修 1《之武退秦》知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也已(通“矣”)2.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通“供”,供)3.秦伯(同“悦”)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理智)二、古今异1.夫人(古“那个人”,今“老婆”的尊称)2.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所包裹”)三、活用1.晋函陵、秦汜南(名用作,扎)2.既封(封,使⋯成疆界;,在)3.且于楚也4.越国以鄙(鄙,意,把⋯看作邑;,地,形作名)5.之武退秦(使,使⋯撤军)6.共其乏困(乏用—缺乏的西)7.与人盟(盟—(建)立联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作,害)四、一多封既封(做疆界,)肆其西封(疆界,名)若:若舍以道主(若是)山有小口,忧如若有光(仿佛)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海神名)以莫己若者(及、比得上):秦伯,与人盟(通“悦”)故之,以俟夫人者得焉(“ ”,文体的一种)及郡下,太守,这样(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却)停多日,辞去告别,(辞)鄙:越国以鄙,君知其也:的地方(“以⋯⋯鄙”)肉食者鄙,未能(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微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其矢十中八九,但微之(稍微、稍微)人微言(地位地下,卑)敝:因人之力而敝之(害,衰)曹操之众,来疲敝(疲):公曰:“然亡,子亦有不利焉。

” 之(答,遵从)先生不知何人也(表所)然相(同)潭中可百(数)五、文言虚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②敢以事(拿,用,介)③越国以鄙(表承,)④焉用亡以陪?(表承,)⑤若舍以道主(把,介)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表承)②夜而出(表修,)③若亡而有利于君(表承,)④朝而夕版焉。

(表折,)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气,表述)②焉用亡以陪?(疑副,什么)③若不秦,将焉取之(疑副,怎么能)④以俟夫人者得焉(兼,于何)⑤永之人争奔忙焉(兼,于此)4.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主之撤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助,主之撤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之有(助,前置的志)是寡人之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助,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秦以利晋,唯君之(代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以其无利于晋(指代文公)君知其也()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也气,(表商议气,相当于“ 是”)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表并列,又)且君晋君矣(, ,何况)六、特别句式1.(介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而有利于君C.佚之狐言于伯2.(省略句)A.晋(于)函陵, 秦(于)汜南B.(晋惠公)君焦、瑕C.敢以(之)事D.夜(之武)而出E.(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之有(“之”作前置的志)《刺秦王》知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臣,通“悦”,yuè,高。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基础知识梳理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舍,同舍意思是放弃)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3秦伯说(说,同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古今异义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意思是:那个人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2亦去之,(去,离开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一词多义封1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2肆其封(疆界,名词)之1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2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4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5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1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2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助词)3以其无礼(郑国,代词)以1敢以烦执事(拿,介词)2以乱易整(用,介词)3以其无礼(因,介词)词类活用1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2既东封郑(东,方位名词作状语,东面)3肆其西封(方位名词作定语,西面)4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5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扎)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承接,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④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5.之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②是寡人之过也(的)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特殊句式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4.(烛之武)辞曰省略句5.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6.(烛之武)许之省略句7.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8.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10.(晋)许君焦、瑕省略句1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应为“有何厌”;译文: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12.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13.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14.若亡郑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应为“于君有益”二、《荆轲刺秦王》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古今异义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一词多义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顾笑武阳:回头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为变徵之声:发出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文言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省略句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欲与( 之) 俱( 往)③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倒装句常痛于骨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三、《鸿门宴》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省份名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省份名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省份名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词类活用A 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 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E 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特殊句式1.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奉厄酒为寿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加彘肩上置之坐上竖子,不足与谋3.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4. 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6.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军中无以为乐”有以:有用来……的如“项王未有以应”何……为:表反问如“何辞为?”7.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8.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必修二四、《兰亭集序》【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2、趣舍万殊"趣"通"取"【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诗文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②……的原因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6、俯仰一世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7、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开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二)一(1)一起例:若合一契(2)一样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6、修守战之具整治(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虚词运用】1、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2、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二)倒装句:⑪介宾短语后置(于宾语也叫状语后置):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②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③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④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⑫定语后置: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三)省略句:⑪省主语:①(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⑫省介词宾词:引以(之)为流觞曲水⑬省介词"于":①映带(于)左右②悟言(于)一室之内【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五、《赤壁赋》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六、《游褒禅山记》通假字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古今异义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 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在一侧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一词多义“道”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盖”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文”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然”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但是“相”无物以相之相:帮助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扶助盲人的人桓公欲相鲍叔相:使为相悔相道之不察兮相:省视,察看儿已薄禄相相:相貌及时相遣归相:(偏指一方)我虚词“乃”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2、而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而:表示转折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因而表示因果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示并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递进3、其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既其出(助词,无义)4、“以”:1、作介词用: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来“无物以相之”3、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4、表承接“由山以上”特殊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5、不随以止也(省略句)6、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必修三七、《寡人之于国者》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一词多义(一)王:1、然而不王者(称王wang4;名作动)2、梁惠王曰(君王wang2;名词)(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吃;动词)2、狗彘食人食(食物;名词)(三)时:1、不违农时(季节;名词)2、无失其时(机会、时机;名词)(四)以:1、请以战喻(用;介词)2、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3、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4、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认为;动词)(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2、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在;介词)(六)之:1、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无义)2、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独立性;无义)3、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4、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百姓)(七)然:1、河内凶亦然(代词;这样)2、填然鼓之(地、…的样子)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连词然而、但是)4、赵太后曰:“然”(形容词对的、认为…对的)(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顺接连词;就、那么)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转接连词;却)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填然鼓之鼓:打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树:种植5、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二)动作名1请以战喻(战争)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三)形容词作动词1、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四)使动用法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判断句:1、是亦走也2、非我也,兵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固定句: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耳,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八、《劝学》通假字木直中绳,以为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通“又”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4.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6.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腿,蟹腿;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词类活用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虚词于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另:苛政猛于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另:有蒋氏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另:君将哀而生之乎;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另:潭西南而望;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特殊句式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固定句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介词结构后置①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语文1—6册)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①为天下笑者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①铸以为金人十二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五、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文言文知识汇总以下句子中存在哪些文言现象?请加以分析。

(附:文言现象有以下几种类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8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81、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二、词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8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取名;取表字。

83.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买。

8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坐辇车85.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8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下。

8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89.前辟四窗,垣墙周庭:砌上墙。

90.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吃饭。

9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喂养。

9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

9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来。

94.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总结。

95.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96.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

9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击鼓。

98.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9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称王。

10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罪。

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游泳。

102.过秦论:指出……的过失。

10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集会结盟。

104.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105.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用(破)水缸做(窗户),用草绳栓住(门枢)。

10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107.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怪罪。

108.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居……之下。

109.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扎。

110.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111.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口。

112.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113.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敬酒。

11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115.晞一营大噪,尽甲:穿上铠甲。

116.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致辞。

117.杀一老卒,何甲也?:穿上铠甲。

118.垂死,舆来庭中:抬。

11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用衣裳缠裹。

120.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买。

121.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呈上这篇逸事状。

12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舍。

12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取名,命名。

12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向上走。

12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清真相,说明真相。

12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

127.欲与大叔,臣请事之:侍奉。

128.不义不暱,厚将崩:实行道义。

129.段不弟,故不言弟:符合弟弟的道义。

130.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挖隧道。

13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赋诗。

13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二)动词作名词133.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

134.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13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看到的景观。

13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流传的文字。

(三)形容词作名词137.然于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值得高兴的事;值得悲伤的的事。

1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孩子。

13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

14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顿。

141.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高峻的地势。

142.是固圣益圣,愚益愚。

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明的人;愚笨的人。

1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均解释为重要的地位。

14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安逸的时候。

146.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佞奸邪之人;奸邪之人。

147.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地位底下见识浅的人;聪明睿智的人。

1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有才能的人;好的建议。

149.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15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15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有才能的人。

15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固塞鄙陋的意见。

(四)形容词作动词153.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维护。

154.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

155.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尊重。

15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

157.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15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159.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引起暴乱。

160.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161.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16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弄错。

(五)名词作状语16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一天天地。

16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在北面;朝向西面。

16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面;向东面。

166.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在前面。

167.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亲手。

16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169.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在地面上;在地下。

17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用席子;用包裹;用口袋。

17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南面;在西面;在东面;在北面。

172.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彩一样;像响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17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17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连夜。

175.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的礼节。

176.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17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17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像犬马一样的。

179.裂裳衣疮,手注善药:亲手。

(六)使动用法18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18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

18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使……摆满。

18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

184.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心。

18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186.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187.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188.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使……灭亡。

189.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后退。

190.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191.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19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19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19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19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196.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使……虚19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

198.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19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称王。

200.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20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使……听到。

202.臣不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使……听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