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

论翻译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五四时期为例

【内容提要】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作张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与别致的审美对象;翻译文学的选择,既切合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要求,又对新文学有所增益;文学翻译是众多流派的共同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就;翻译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思想启蒙效应,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诸多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建构乃至历史进程。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至《左传》等古典文献里的零星记载。

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包含了丰富的文学内容,诸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盂兰盆经》等堪称佛教文学的代表作。

近代翻译文学开始把外国文学作为文学来翻译,但是,存在着一些影响翻译文学质量及其发展的问题,譬如:以“意译”和译述为主,其中根据译者感情好恶、道德判断及审美习惯而取舍、增添、发挥、误译、改译、“中国化”(人名、地名、称谓、典故等中国化,小说译为章回体等)的现象相当严重;原著署名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不少译著不注明著者,或者有之但译名混乱,还有一些译著也不署译者名①;译作中只有少数用白话翻译,大多数与代表性成果则为文言;各种文体不平衡,小说居多,而诗歌、散文较少,话剧更是寥寥可数。

五四时期,由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强力推动,新文学开创基业的急切需求,以及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的迅速发展,翻译文学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迈进了一个新纪元。

译者队伍不断扩大,发表阵地星罗棋布,读者群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翻译文体渐趋丰富,白话翻译升帐挂帅,翻译批评相当活跃,翻译质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殿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史家意识到翻译文学的重要性,把翻译文学列入文学史框架,如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4月)与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北平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分别将“翻译文学”列为第8章与第7章,田禽的《中国戏剧运动》(商务印书馆1944年11月)第8章为“三十年来戏剧翻译之比较”,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现代出版社1947年9月)也注意到抗战时期翻译界的“名著热”现象。

五四时期英美文化的译介及影响

五四时期英美文化的译介及影响

五四时期英美文化的译介及影响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与外国文学接触频繁时期,社会要变革,文学要革新,从而出现了对外国文学的强烈要求,这就出现了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大潮。

无数的外国文学被译介进来,当然包括英美文学。

它们使当时的中国看见了另一个世界,更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并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深远影响关键词:英美文学译介五四时期五四时期翻译活动异常活跃,译介了大量外国作品,其中英美文学占了很大比例。

此时的翻译不是个别人的事业了,而成了庞大的翻译队伍的要求。

《新青年》《小说月报》等刊物大量登载翻译过来的英美文学作品。

此时的翻译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以前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据不完全统计1919年-1927年间译介的各国作品总数达437种,其中英美作品占114种,占26%一. 此时英美文学作品的译介因当时的社会情况有着鲜明的特点1.1译介的英美文学作品有独特的思想性英美文学初期的译介注重趣味性,译介作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五四时期,处于社会变革的需要。

提出了新文化喝新文学运动批判封建主义的旧文化,这就使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也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因此这个时期的译介活动主要针对能对中国文学起到文化批判和文化启蒙作用的外国作品尤其是那些有现实意义及具有社会批判力量的17世纪以后的现当代作品。

拜伦的《哀希腊》最初由梁启超翻译过,“五四”时期又有胡适、柳无意等的译文。

《哀希腊》之所以受到重视,不是因为它的文学性,而是它的反抗精神。

梁启超曾说“他这诗歌正是用了激励希腊人而作。

但我们今日听来,倒像有几分是为中国说话哩。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鲁迅先生也揭示过时代原因:“其实,那时Byron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的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

时当清朝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们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

(鲁迅,《坟・杂忆》,《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广受欢迎也是在与他和他的作品在当时被认为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征。

浅析五四文学翻译对白话文的影响

浅析五四文学翻译对白话文的影响

第 32 卷 第 11 期2019 年 1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2 No.11Nov.2019浅析五四文学翻译对白话文的影响韩培利(山西省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晋中 030600)摘 要:五四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对语言的变革有着积极作用。

从五四文学翻译的历史背景出发,对白话文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做了多角度的探讨,从而表明五四翻译活动在完善中国社会语言的同时,语言的发展也繁荣了五四文学翻译。

关键词:五四运动;文学翻译;语言变革;白话文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11-0127-020 引言文中所指的五四时期是指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至1927年。

1911年,辛亥革命的兴起,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度,然而,不可变革的是帝国主义大山一直压在我国人民头上,大众渴望摆脱这种生活。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工业有了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开始正视中国的腐败贫弱,迫切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理论来救国救民。

在此背景下,陈旧的思想观念、文化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

行为意识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翻译成了传播先进理论的唯一途径,于是翻译活动日盛。

五四运动期间,文学翻译成为主流,基本上各个文学社团和流派都有自己的翻译理论主张和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

创造社的郭沫若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强调译者主观情感的投入;文学研究会的茅盾从现实主义角度提出翻译为社会服务;新月派的徐志摩在诗歌翻译上有突出贡献;由众多文艺流派整合而成的左联主张翻译为中国革命现实服务,注重唯物史观的文艺批评著作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翻译。

在那个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教育群体、怀揣救国救民的志士救国最好的方法即是文学。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借鉴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借鉴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借鉴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外国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借鉴。

通过与外国文学的交流与碰撞,中国文学得以不断发展和提升。

首先,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于艺术风格的迭代。

自开明启蒙运动以来,中国文人开始广泛接触西方文学作品,并引入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外来的艺术风格。

这一影响深远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西方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子,他将现实主义的笔触与中国社会的疾苦结合起来,形成了令人难忘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还在于题材的丰富。

中国文学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但长期以来,题材选择较为局限。

借鉴外国文学的经验,中国作家开始涉足更广泛的题材,如科幻、推理、奇幻等。

这使得中国文学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叙事方式,激发了作家们的创造力。

例如,刘慈欣先生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框架,让人们窥见了中国文学的无限潜力。

此外,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还从语言的层面上体现。

中文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在表达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外国文学通过各种翻译和借鉴方式,丰富了中国作家的语言表达方式。

借鉴外国文学的语言风格,中国作家可以更好地传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例如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从语言上展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力,使读者在情感上深受触动。

然而,严格的借鉴往往是不利的,中国文学应该更好地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并加以创新。

毕竟,中国文学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中国作家应当在借鉴外国文学的基础上,引入更多中国元素,通过与外国文学的对话,为中国文学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启示。

综上所述,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借鉴。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自从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于西方文学,已经产生了一批中国的现代派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西方文学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主要影响:
1.文学思想的更新和转变
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了传统文学的创作观念。

他们更加注重作品的现代性,探索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强调人性的多维性和复杂性,提倡个性和自由的表达。

2.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外国文学的影响为中国现当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技巧,使他们在创作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一些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形成了特有的“东西合璧”的文学
风格。

3.文化交流的促进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不仅是文学本身,还包括思想知识的传递和文化价值的交流,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4.普及世界文化的作用
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使中国读者了解了外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和文学发展历程,增长了他们的阅读视野和文化素养,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

总之,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格局。

论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论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论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在国际文学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从最初的接受西方文学传统到现在的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有所斩获,我国文学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

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文学作品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又给我们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契机。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具体影响。

首先,外国文学作品对于我国文学的推陈出新起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文学长期封闭的时期,西方文学风格和思想对于我国文学的启示十分重要。

从汇入三百年前的《西厢记》到1917年出版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从莎士比亚到托尔斯泰,外国文学作品一直在影响着我国文学的发展。

鲁迅在《我的阅读观》中曾说过:“恣意谈人性,恣意发抖。

因此外国文艺品特别好,说话不怕话的人推倒,庸俗的东西踢翻。

这是文艺首义核心。

”因此,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帮助了我国文学在语言表达、思想丰富与理性等方面的研究和提升。

其次,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创新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外国文学作品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同的文学范式和思想方法,这种新鲜的和跨越文化的经验对于我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

例如,我国文化限制严格要求形式的固定与规范,而西方文学传统则是注重创新和变化。

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为中国作家提供重新思考故事形式和议题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采用新的创作方法和创造优秀的作品。

熟知西方文学传统和并不排斥外国文学作品的中国作家,不仅有意识地吸收了外来思想,还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水平。

这些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了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但也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例如,《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根植中国文化和历史传承,但同时也兼具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现代意识,使它们成为国际文学的代表作。

此外,拓宽读者眼界与文学视野是外国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学的另一个积极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读者群体也逐渐扩大,这为外国文学作品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机遇。

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中国的新文学是在先辈们不断的向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经验的借鉴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家及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李大钊所推崇的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新文学的方式,等等等等,这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都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在之后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人文主义思潮并存的局面。
文学革命者们吸收和借鉴外国文艺理论与创作经验的重要方式就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新青年》、《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刊物都在当时大量刊载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新青年》曾翻译易卜生的作品,一些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优秀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产生很大影响。
五四后,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与此相关的哲学思潮开始更大批地涌入中国,中国文学革命先驱不断对其进行选择与吸收,将其中国化,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苦闷,鞭笞社会,启蒙人们,表现着五四时期的叛逆、自由、创造的精神。外国文艺思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学从旧文学中站起来,产知识分子开始以改造社会为己任,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不断摸索,奋斗。
那么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一般认为,从清末开始,中国文学就已在接受外来思想。但是,外来文艺思潮真正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却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的。
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是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先驱。胡适在西方“意象派”的影响下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主张形势上追求具体性、运用口语等,倡导白话新诗。陈独秀则在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提出“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号召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里同名小说与尼采思想的影响,猛烈抨击了中国的吃人礼教。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作者:王慕雪来源:《海外文摘·学术版》 2020年第2期王慕雪(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指1917年到1949年,这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很多学者迫切希望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学形式已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

于是,人们力求革新,中国文学开始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翻译文学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2-0035-020引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前言中说:“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语言上表现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学形式上百花齐放,既有小说、诗歌和散文,还有中国传统文学中没有的话剧形式。

这样的情形,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戊戌政变失败等一系列事件后,开始了文学革命。

作家们普遍参考域外文学体系,对传统文学进行有意识的“否定”和“决裂”,以及在“理论、格式、方法、技巧等环节上的现代化”,所以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翻译文学翻译文学,是从跨国界、跨文化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学概念。

中国的翻译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

东汉开始的佛经翻译,例如《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堪称佛教翻译文学的代表作。

五四时期新文化启蒙运动兴起,新闻出版业与新式教育迅速发展,翻译文学作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载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文学被列入文学史框架。

但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文学不等同于外国文学,因为翻译中译者除了需要忠实地传达原著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要在其艺术性、审美性等方面下功夫。

可以说翻译文学是一种“文学创造”。

浅析五四时期对照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的论文

浅析五四时期对照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的论文
三、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特点
谈到文学翻译就不能不谈到中国文学翻译在五四时期达到的高潮,在这一时期的翻译文学无论是从构成元素、题材、种类、翻译语言风格都达到了推陈出新、竞相繁荣的程度。翻译文学对本土新闻学从文学观念、文艺思潮、以及文体建设上都提供了全新的滋养。翻译文学作品向中国大众译介了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概念,从思想上为当时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分,促进了新文学的启蒙、发展、壮大。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文学作品中表现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得到了当时中国读者的极大欢迎,催生了“易卜生”、“泰戈尔”、“拜伦”等在中国的长盛不衰。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除了启迪民智、向民众灌输民主思想以外,文学作品的形式也涵盖甚广,比如儿童文学名著也大量的译介进来,《爱丽丝漫游奇景记》、《木偶奇遇记》等当时译介来的儿童文学作品时至今日仍在为中国的少年儿童耳熟能详。
与此同时,五四时期的译坛一改过去以译介西方主要国家文学的做法,对对被压迫民族文学的翻译投入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大,《新青年》、《小说月报》、《创造》季刊等的编者和译者怀着一种介绍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以对抗当时中国的封建文化的目的,怀着一种引进外来文学以建设中国新文学的目的,[2]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安徒生”、“罗曼·罗兰”等,同时对波兰、南非、保加利亚等文学作品也多有译介,对东方文学的分量也逐渐增加,日本、越南、朝鲜等民族的作品也多有译介,泰戈尔的翻译更一度形成热潮。
就翻译文学的功能而言,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译介对本土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催生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白话小说、新诗、话剧等的出现都与文学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学翻译对新诗和话剧的诞生和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如胡适用白话译出的《关不住了!》(over the roofs),不仅开创了胡适本人新诗的“新纪元”,而且也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的纪元。与此相适应的是译文的语言开始用接近口语的白话文。

浅析“五四”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浅析“五四”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浅析“五四”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作者:曾展妍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文学成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填补了我国现代文学的空白。

五四时期的翻译文学包含了文学体裁、文学内容、审美价值观、表达修辞等,为我国文学现代性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们阐述了翻译文学的重要价值,并分析了“五四”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文学;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翻译文学推动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价值翻译文学是指抽象意义上的汉译外国文学,翻译文学属于典型的文学范畴,其离不开语言规定互,同时翻译文学是一种作品总集,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五四”翻译文学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并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潮流,翻译文学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文学运动,实现了文学文体形式、文学内容的创新,“五四”翻译文学在引入西方文学文本的同时也引入了现代的思考方式,以写实的手法构建了真实的家庭和社会,表达了时代下人们的深思和反省,激起了国内民众高昂的革命热情。

“五四”翻译文学小说完成了由讲故事到表现现代性的转化,将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世界价值观展现出来,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五四”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影响2.1以“人学”为思想中心“五四”翻译文学带给了新的思想装束,传统的中国文学缺少对社会和个人人生的关注,往往充斥着帝王将相和个人功绩的宣扬,在革命思想热潮的带动下,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题材和主题影响深远,其强调解放人性、解放社会,体现了“人学”的思想主旨。

“五四”文学在翻译文学的影响了,逐步树立了“人学”价值观,深入思想现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突出了人的创作主体位置,现代文学的创新意识也得于彰显,中国文学的题材领域扩展到“宇宙之大”的层面上,并明确了人性解放的创作主体,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2.2世界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的当代文学要实现世界性、民族性和创造性的融合,因此,要树立民族意识的文学意识,汲取西方文学中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要把中国民族传统文学观念融入到文学中,牢牢把握中国民族的立场,对我国文化宝库进行重新的构建。

浅谈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浅谈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浅谈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摘要:五四时期作为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其文学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旨在通过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时代性、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主体的构成和姿态三个方面浅谈五四时期翻译的特点。

认为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翻译选材;翻译主体abstract:as a typical period,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lso special in the period of may 4 th .this article is to talk about the characters of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era,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matters,and the composing & attitud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 body.in the author’s opinion,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the period of may 4 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key words:the period of may 4 th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matters ;main body;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一、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时代性中国翻译从佛经到科技著作再到文学作品,翻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从“案本而传”到“忠实”、“对等”再到“文化转向”,翻译标准的重心也多次演变。

无论是翻译的文本还是评判的标准都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翻译的时代性也因此而得以突显。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翻译文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在写作技术方面,翻译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使的中国作家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和表达情感。

原先受到传统文化阻碍的中国作家也因此得到了一种解放。

他们可以从外国文学中获取新鲜而丰富的思想,并将其加以发挥,从而有助于中国作家从传统中寻求新的灵感。

此外,翻译文学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作家的写作技法,促使他们学习外国作家的写作经验,积极地参与到外国文学的发展中去。

另外,翻译文学也改变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外国文学风格,而获得的乐趣也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的读者可以对外国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探索和思考,有助于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增加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的文献综述

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的文献综述

2五四时期翻译活动的大背景
中国的翻译简史按照每个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来看可以 分为三大阶段,分别是佛经典籍翻译阶段,文学翻译阶段和非 文学(应用文)翻译阶段,翻译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 迁,因此翻译的时代性特征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而在中国的 翻译发展史上,五四时期又是一个重要且典型的时期。该时期 适逢中国从近代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意识日渐 觉醒,在逐渐开始思考中国如何能够摆脱被外国列强侵略的命 运,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基于此大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 应运而生。而其中有识之士对西方的一些作品的翻译尝试与 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分量。 1914—1919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欧洲社会动荡,极有可能爆发社会革命。而在另一方面,由 于苏联的十月革命,这就使得西方社会也开始出现了社会主义 的阵营。德国本身由于战败也是情绪高涨。这种种原因都导 致了欧洲大陆的不稳定。与此同时,西方的技术、观念、制度等 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加速传播。在这个时候,被统治的各 个殖民地也都有选择地接受这些西方文化以此来反抗殖民统 治。帝国主义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就没有得到任何解决,欧洲 大陆仍然笼罩在一片战争阴影中,混乱局面一触即发。 而对中国来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侵略者们 就以其船坚炮利打开了天朝大国一直以来紧闭的大门,林则 徐,魏源等人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向西方 学习,开始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之后的各个阶段,中国也不 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理念,技术等,继续沿着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前进。与之相配合,各个阶段的翻译活动的中心也有所不同。 如在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家们所从事的翻译服务主要是配合晚
1引言
五四时期作为中国翻译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值得学 者们深入研究与探讨。那时中国正面临社会变革的大时期,中 国社会急需向西方学习,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翻译活动。当时中 国社会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主张通过翻译西方的作品来发展 中国新的文学,翻译成了那个时代引进西方文化的最主要工 具。本文主要从五四时期翻译的背景,主要的翻译活动及其影 响三个方面做出了介绍,再对前人的研究做了一个分析和展 望,希望能在后续的对于这个时期的研究有所帮助。

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

说、话剧等 ,都和翻译活动息息相关。该 时期对外 国小说 的 翻译 , 不仅 推动了中国传 统的变革 , 而且对整 个现代文 学都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 旧小 说的章回体逐渐被打破 , 作家 们开始采 用西 洋小说 的形式。 随着 “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国文学 的翻译介绍 , 外 新的文学形式 ,如新诗和话剧 ,以及新诗标点的引进 , 中 对
刊 等。 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形成 了翻译 队伍和 不同翻译 流 五 派 。这些社团在 致力于文学创 作的同时 , 开展了大量的文学
收 稿 日期 :2 1 — 0 一 o 02 4 l 翻译 活 动 。
基金项 目:2 1 0 1年度 国家大学 生创新实践项 目 “ 新文 化 时期 翻译 特点 及对 中国语 言和文 化 的影响” 的研 究成果 ( g A目编号 2 lC 0 ) 0 1 XO 1 。
1 1 ,陈独秀 、李大钊创办 青年杂志> 从第 2卷 9 5年 )( 起改名为 新 青年 , 新青年 的文 学翻译 活动 ,就其发 ) 展过程而言 ,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 1— 1 1 年是第一阶 9 5 97 段, 侧重欧洲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 文学的翻译 ;1 1一 l2 9 8 91
五 四时期 翻 译 对 中国语 言 及 文 化 的影 响
马 婕
( 南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河 南 新 乡 4 1 0 ) 河 7 00

要 :翻译 是一种文化活动 ,翻译 推动文化 的发展 。随着中西交流的 日益加 强,“ _ g动”时期的翻译也 出现 了新 _  ̄/ i f
这个数字并不完全 , 刊行在报刊杂 志上未能搜集成单行本 的
还有很多 。据王建开先生统计,1 1-9 9 的 3 99 14 年 O年 问,我 国译介外 国文学作 品达 4 9 4 9部 ,其中在 1 1-9 7年不 到 9 912 十年 的时间里 ,译介外 国文学作 品已达 4 7部 。l 晚清 时 3 J 与 期译者 的工作形 式不同, 四时期 的译 者们组建 或参 与了不 五 少社 团,如新 青年社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等 ,并创建了各 种刊物 ,如 新青年 小说月报 文学 周报 创造 季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中国现当代作家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程度,不同作家之间存在差异。

有的作家经历过严格的古典文学研究和训练,对外国文学接触较少,对外国文学的影响相对较小;有的作家则游历世界,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文学,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上看,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中国文学开始向西方文学取经。

鲁迅、茅盾、老舍等一代文豪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们受到了许多西方文学流派如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等的影响,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历程。

而这一历程也为中国现当代作家开拓了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使得他们也能够更加通晓世界文化及其艺术文学成果。

其次,受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已经脱离了传统文化与生活常规,“在外面”获得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更多更广的视野,他们所产生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了当代世界的现实情况和观念。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讲述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和草根生命体验,融进了人类文化体验,使作品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具有影响力。

第三,外国文学也影响了中国作家的语言表达。

中国作家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常常会研究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从中汲取灵感并吸收其中写作的要素。

例如王朔受到美国牛津学派的影响,自己的文体和语言方式也逐渐转变,使得他的小说风格更加异乎寻常。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和外国文学之间的互动,文学浪潮也由此而生。

目前中国的年轻作家们更容易与外国文学接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创作的更多灵感,比如,莫言的作品便受到了世界文学的高度评价。

总体来看,外国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其中不仅有对西方文化深挚的知识和艺术领域的高度认识,更洞察了当代社会的状况和未来可能的倾向。

虽然这种影响是历史性的和社会性的,但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成长进程和个人接受性,颇有可塑性、启示性和创新性。

外国文学作品对中文写作的影响

外国文学作品对中文写作的影响

外国文学作品对中文写作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国文学作品对中文写作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影响既表现在形式上,又体现在思想内涵上,进而推动了中文写作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在形式上,外国文学作品给中文写作带来了更多元和多样的表现方式。

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现代中文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叙述技巧和结构形式。

例如,英国文学中的“内心独白”技巧,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得到了运用,使得读者能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外,法国文学中的“维度叙事”和美国现代派文学的“流水线式的故事”等手法也在中国文学中得到了借鉴和运用。

这些新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中文写作的形式,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

其次,在思想内涵上,外国文学作品为中文写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外国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情感和思想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迥然不同。

这种异质的思想文化碰撞,为中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洞见和创作灵感。

例如,印度文学作品中强调的“命运”和“轮回”,对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生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东欧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及拉丁美洲文学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思想,也在中国文学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最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使得中文读者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精品。

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引入,为中文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启发。

同时,在翻译中,译者们也尝试了许多新的翻译策略和技术,使原作与译本之间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意义传递,而是更注重在语言的转换中保持原作的风格与特色。

这种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也对中文写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尽管外国文学作品对中文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有些中文作家在模仿外国文学风格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导致作品呈现出一种“异质化”的现象。

另外,由于外国文学的传播与消费大多由市场主导,一些商业化的作品过度迎合读者口味,导致中文写作的创作方向和创作品质有所偏离。

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和风格,但外国文学的传入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外国文学的借鉴与吸收,中国文学获得了新的文学范式、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与外延。

本文将从传入时间、文学创作技巧和文化推动等方面探讨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一、传入时间及背景中国文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散文和戏曲。

然而,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相对缓慢。

这时,西方现代文学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传入中国。

自从鸦片战争后,外国文学经由传教士、留学生等形式迅速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作家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使中国读者接触到了以前未见过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创作技巧的再认识外国文学的传入使得中国作家对文学创作的技巧有了新的认识。

早期的中国小说通常以长篇叙事为主,情节冗长,描写方式相对平淡。

而随着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作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如写实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等。

这一创作方式的引入丰富了中国小说的表现形式,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深刻,读者也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三、文化推动的作用外国文学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承载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中国作家通过对外国文学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有助于作家去反思自己的文化,更有深度地表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的传入也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时代进步。

例如,在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作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这种文学运动是在对外国文学的思想启发下产生的,它推动了中国文学进入现代化的新阶段。

四、现代文学的深刻尝试外国文学的传入不仅带来了文学技巧层面的变革,也在主题和思想方面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作家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开始更加自觉地将外国文学的元素和主题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进行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而外国文学则像一缕清风,吹醒了中国的有志之士,而这些外国文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影响。

标签:外国文学;翻译;中国现代文学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道路来挽救处于危急之中的中华民族,翻译外国文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然而,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正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先进的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使国人了解了西方,还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建设。

下面通过结合当时的翻译状况来分析一下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 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况在“五四”期间,各路知识分子纷纷做出了“思想救国”的尝试,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局限性,本身已无力担起挽救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命运,而先进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则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启迪。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五四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倡导新文学,就需要学习西方。

这时候,翻译活动则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

茅盾曾说过“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重要,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的文学’之邦像现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将以何者疗救灵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呢?”(陈福康2000:73)。

从翻译的题材上看,“五四”时期与近代前几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大多出于晚清军事、外交的需要,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微乎其微;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在严复的率领下,维新派和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详细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再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从翻译伦理分析“五四”翻译文学的影响

再论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从翻译伦理分析“五四”翻译文学的影响

On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o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A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nics
作者: 彭薇[1,2]
作者机构: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076 [2]株洲市职工大学,湖南株洲412008
出版物刊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69-7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翻译文学 翻译伦理 传统文学 现代文学
摘要: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
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

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铜仁学院国际学院/陈美茜【摘要】本文拟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角度,探讨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翻译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探讨该研究对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翻译文学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义及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后殖民翻译理论 五四运动 西方文化 中国翻译文学 影响一、导论本文拟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探讨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似的转折点,期间,西方文化大量输入中国,对中国的翻译界、文学界、甚至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殖民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重要的翻译研究流派,自1997年由道格拉斯.罗宾逊提出后,长期备受关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后殖民翻译理论将翻译与政治相联系,强调外部的权力关系或强弱对比关系对翻译的影响,主要探讨译者、翻译活动和译作如何受权力关系制约,以及译者、翻译活动和译文如何塑造或解构权力关系。

当今社会,全球化不可逆转,而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形态、西方科技和西方大众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翻译的进行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这种大背景下,翻译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成文化趋同,也可以促成文化多元。

而这个度的掌握则在于各国的理论学者和众多翻译家的实际操作和具体应用。

二、后殖民翻译理论国内外研究概述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多与对等、意义、技巧等概念相联系,受词、句、篇的束缚。

所以传统翻译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以忠实于原文、不带译者感情的方式,将意思从原文文本传递到目的文本的过程。

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晚期,一个研究翻译的全新角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将翻译与帝国相联系。

这种联系正是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诞生根源。

道格拉斯•罗宾逊在他的专著《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一书中将翻译解释为帝国主义理论服务的有效工具,作用是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进行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进行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而外国文学则像一缕清风,吹醒了中国的有志之士,而这些外国文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影响。

关键词:外国文学;翻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道路来挽救处于危急之中的中华民族,翻译外国文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然而,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正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先进的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使国人了解了西方,还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建设。

下面通过结合当时的翻译状况来分析一下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 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况
在“五四”期间,各路知识分子纷纷做出了“思想救国”的尝试,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局限性,本身已无力担起挽救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命运,而先进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则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启迪。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五四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时期,也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倡导新文学,就需要学习西方。

这时候,翻译活动则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

茅盾曾说过“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重要,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的文学’之邦像现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将以何者疗救灵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呢?”(陈福康2000:73)。

从翻译的题材上看,“五四”时期与近代前几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大多出于晚清军事、外交的需要,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微乎其微;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在严复的率领下,维新派和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详细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而到了“五四”时期,内容更是有了质的变化,由于对西方文学的开放态度,文学翻译成了主流,人们大量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的精髓,在当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奇观。

从学习的对象上看,“五四”时期主要是学习欧洲文学,但在对五四文学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学的领袖极力推崇西方文学,但也并没有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主义的整个西方文学都拿来学习。

因为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西方的古典文学上,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卢梭之后的现代西方文学,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在“五四”期间,在鲁迅、陈独秀等人的推崇下,西方的各种思潮、流派开始传入中国。

这就客观上为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创造
了条件。

王哲甫曾说:“中国的新文学尚在幼稚时期,没有雄宏伟大的作品可资借鉴,所以翻译外国的作品,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一种重要工作”(王哲甫1996:259)。

根据记载,“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1917-1927 年间出版译作225 种,其中理论译作25 种,作品总集13 种,分国别译作187 种)。

且从翻译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译者多以社团成员从事翻译活动,比如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会等等。

“五四”时期的翻译特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队伍素质高。

这一时期的译者大多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

不但在语言上没有障碍,同时有着开放的思想观念,对外来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

(2)翻译范围广。

这里所说的翻译范围广,不仅指翻译的内容,还涉及到这一时期翻译所涉及的原作流派、题材、体裁,译者的选择乃至传播途径,这些都有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向。

这就使得读者能够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3)转译现象盛行。

转译是指原作的最初语言和译作的目的语之间经由了第三种语言的中介。

冰心之所以在翻译界占有一席之地,与她译介东方泰戈尔的诗歌密不可分,这种现象被学者们归结为翻译的“弱国模式”,认为这是意识形态支配翻译活动的结果。

(4)翻译理论盛行。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翻译理论甚少,乃当时的一大憾事。

而“五四”时期有关翻译理论的论述盛行,涉及到翻译标准、功用等方方面面,为后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使得翻译活动有了理论支持。

(5)译者角色的多重性。

“五四”时期的译者不再是单纯地从事翻译工作,比如鲁迅、瞿秋白等。

他们承担着思想、文学、社会等多重层面的重任务,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翻译更加复杂与多样。

2 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翻译有着三重追求——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

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新的词汇与语法
在白话文逐渐成为文坛主流的时候,汉语的语法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双音词和语法规则的涌现。

这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在“五四”的新诗运动中,复音词的增加,有利于现代汉语将复杂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表达出来,充分地反映现代人生的生活状况。

再看词汇。

词汇变化最活跃,王力认为晚清到五四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前三千年,而“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1898),新词的产生是有限的。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1919),新词的产生得比较快。

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通行的新词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学需要”。

新词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文学原有的审美观点,使得新的文本具备了现代特征。

2.2新的文学体裁
“五四”之前,中国的现代文学尚处在萌芽之中,真正意义上的
白话小说、白话诗尚未出现。

纵观当时的文学题材,则明显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

我国的作家模仿外国文学中爱情故事、侦探推理等内容,创造出了相似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受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玩偶之家被译介到我国后,胡适先生摩仿写出了爱情小说《终身大事》,塑造了中国的第一个“娜拉”。

2.3新的文学形式
对新文化的倡导者来说,翻译对文学创作往往会有着驱动作用。

“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随后自能从模仿中,退化出独创的文学来”(刘纳1999)。

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样式的诞生和发展,如新诗、白话小说、话剧等都和翻译活动息息相关。

“五四”时期对外国小说的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的变革,而且对整个现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旧小说的章回体逐渐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采用西洋小说的形式。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新的文学形式,如新诗和话剧,以及新诗标点的引进,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林纾先生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彻底摆脱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的束缚,并且保留了其中部分日记体;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提倡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 总结
社会每一次进步与发展的背后都有着翻译的身影。

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发
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从“五四”的角度来看,它也标志
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翻译的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译作不再仅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军事、外交等内容,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文化,从根本上唤醒中国人沉睡的意识。

从外国文学的翻译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来看,通过大量的引进西方词汇,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以及语法的充实,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复杂地思想状况。

新型文学体裁和形式的涌现,让国人欣赏到了自己的白话文小说、新诗和话剧。

“五四”时期可以被看成我国翻译史上的盛世。

正是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进西方文学,才涤荡了整个社会的歪风邪气,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

从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来看,它不仅继承了我国对佛经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传统,也启迪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四次西学引进的高潮,为后来的翻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3.
[2]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6:2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