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观察并研究凸透镜的焦距对成像的影响。
3.探究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及倍率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凸透镜、屏幕、光源、测量尺、物体等。
三、实验原理1.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指的是当光线经过凸透镜时,根据折射定律,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最终成像。
凸透镜能够形成实像或虚像,实像为正,虚像为负。
成像规律如下:①物距与像距之和等于焦距:1/f=1/v+1/u。
②如果物体放在透镜的左侧,物距为正,像距为正;如果物体放在透镜的右侧,物距为负,像距为负。
③如果像是实像,则像高为正;如果像是虚像,则像高为负。
2.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定义为透镜与其相对应放置的物体的最近点与透镜的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单位是米。
3.倍率倍率指的是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通常用β表示。
四、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
2.在凸透镜的右侧放置一张屏幕,并调整屏幕到适当的位置,以便观察成像情况。
3.将物体(例如针孔)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光源、透镜成一直线。
4.在屏幕上观察并记录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大小等。
5.移动物体的位置,重复步骤4,观察并记录其它不同位置下的成像情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距 u (cm) ,像距 v (cm) ,逆物距 1/u ,逆像距1/v--------------,--------------,--------------,--------------...,...,...,...2.绘制逆物距1/u与逆像距1/v的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斜率k和截距b。
3.计算焦距f=-1/b。
4.根据成像法则,验证物距与像距之和等于焦距的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绘制逆物距1/u与逆像距1/v的散点图并进行线性拟合,根据拟合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得焦距的数值。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引言: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光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进一步理解光线在光学器件中的传播规律。
本文将对凸透镜成像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增加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光学公式的正确性。
二、实验器材1. 凸透镜:选择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2. 光源:使用白炽灯作为光源。
3. 实验架:用于固定凸透镜和调整光源位置。
4. 屏幕:用来接收凸透镜成像的光线。
三、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实验架上,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
2.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屏幕,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垂直。
3. 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直到在屏幕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4. 测量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记录下实验数据。
5. 移动屏幕,观察不同位置的成像情况,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关,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化时,成像位置也会相应变化。
2.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当物体放大或缩小时,成像也会相应放大或缩小。
3. 凸透镜成像的清晰度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当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过远或过近时,成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五、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环境的影响和实验器材的精度限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高实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
2.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光学尺,来测量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
3. 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减小个别数据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了光学公式的正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班次:_____ 组次:_____ 姓名: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一、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实验目的: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四、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火柴。
五、实验步骤: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调节它们的中心在。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分别为U>2f;f<U<2f;U<f时,移动光屏找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
测出物距和像距。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1.u>2f时,,成、的像。
2.2f>u>f时,成、的像。
3.u<f时,成、的像。
八、拓展1.实验时,不小心把一滴蜡油滴在了凸透镜上,所成的像完整吗?会怎样?2.在实验时,如果像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如光屏与凸透镜不动,该怎样调节蜡烛的高度,才能让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与光屏不动,该怎样调节凸透镜才能让像成在光屏中央?若蜡烛与凸透镜不动,该怎样调节光屏的高度,才能让像成在光屏中央?3、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0 cmB、15 cmC、10 cmD、5 cm5.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A.10 cm<f<20 cm B.f>10 cm C.f<10 cm D.f>20 cm6.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八年级姓名学科物理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及用品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3. 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吗?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
4.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实验数据表格凸透镜焦距f=10cm
物距与焦
距关系
物距
u/cm
像的性质像距
ƒ/cm
实虚大小正倒
u>2f40 实像缩小倒立12
u>2f25 实像缩小倒立16
2f>u>f16 实像放大倒立23
2f>u>f12 实像放大倒立38
u<f7 虚像放大正立
u<f 5 虚像放大正立
实验现象及结论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无穷远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4.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用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用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设计思想】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景进行猜想,引入新课观察现象:我们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后会回答:由于金鱼缸和水组成了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小金鱼比实际的放大了。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后回答:不是。
物体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一)课题板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同学们用桌上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9《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光具座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已知)、蜡烛、光屏、火柴四、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使凸透镜的中心大致与光具座的中心重合。
3、将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一侧,调整蜡烛的高度,使其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4、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光屏中心与凸透镜的中心和蜡烛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5、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距和像距。
6、分别调整物距为二倍焦距(u = 2f)、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一倍焦距(u = f)、小于一倍焦距(u<f),重复步骤 5,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7、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整理实验器材,熄灭蜡烛。
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结论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七、误差分析1、实验中可能存在测量误差,如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不准确。
2、蜡烛的火焰可能不稳定,导致像的清晰度受到影响。
3、光屏的位置可能没有调整到最佳位置,影响像的观察和测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白板、物体、光屏、光源、尺子、角度测量仪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收敛的透明介质,常用于实际的成像设备中,如相机和显微镜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在成像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主要特点有: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近。
3.成像物距离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物体的倍数成反比。
4.成像镜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小白板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光屏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2.在小白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物体,距离凸透镜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的距离、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3.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
4.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3,记录成像的位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物体距离和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成像物与物体距离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的倍数成反比关系。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而成像规律则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凸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器件,通过凸透镜的使用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
本实验旨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探究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2. 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光源;3. 屏幕;4. 直尺;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垂直于光源和屏幕;2. 将光源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固定,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射向凸透镜的中心;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重合;4. 通过移动屏幕,观察在不同位置上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2.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3. 当屏幕与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2. 当光线与凸透镜平行时,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形成实像;3. 当光线从焦点射入凸透镜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平行光线状,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4. 当光线从凸透镜中心射入时,经过凸透镜后呈现直线状,形成实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 凸透镜能够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成像;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或发散出去,形成实像或虚像;3. 凸透镜的成像位置与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远时成像位置较近凸透镜,距离较近时成像位置较远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位于无穷远处。
实验意义: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知道探究实验的过程;
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 ,点燃蜡烛。
(调节的目的是: )
2、将蜡烛移至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3、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4、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的某一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5、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1倍焦距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6、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焦距以内的某一位置,观察并在表中记录下像的情况。
7、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f = cm
【实验结论】
【实验反馈】
1、如果蜡烛燃烧变短,在光屏上的像会怎么移动?应该如何调节使像又回到光屏的中央?
2、实验时,如果用纸板挡住凸透镜2/3部分,观察在光屏上是否有完整的像以及像的明暗程度有何变化?。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三、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四、实验过程
1、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实验结论:
4.若用手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5.试着移动蜡烛/凸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如何移动的?
6.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会向____移动,如果想让像回到光屏中心位置,可以向____调节蜡烛,或者向____调节凸透镜,或者向____调节光屏。
7.调完以后看到清晰的像,这时在凸透镜的前面加一个凹透镜(近视镜),像会怎么样?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怎么移动?
8.调完以后看到清晰的像,这时在凸透镜的前面加一个凸透镜(老花镜),像会怎么样?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怎么移动?
9.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1、估测凸透镜焦距 f = cm2、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实验数据(完成表格一、二)3、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完成表格三)注意事项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表格一:成实像时(f= cm)表格二:成虚像时(f= cm)表格三:结论(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表有关系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使物体向前运动的和阻碍物体运动的.由于物体匀速运动,物体处于状态,故等于拉力.只要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即可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变量).分别确定滑动摩擦力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写出控制变量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1.如图1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匀速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1填入表格。
2.如图14-1乙所示,把砝码放在木块上,以改变木板与木块间的压力,再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与F1大小进行比较。
实验报告: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的位置和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规律如下:1. 物距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f和2f之间;2. 物距u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2f;3. 物距f小于u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2f;4. 物距u等于f时,无像,光线平行;5. 物距u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刻度尺;2. 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3)记录物距(u)和像距(v),测量像的大小;(4)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和(3);(5)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物距u大于2f时:实验数据:u = 30cm,f = 15cm,v = 10cm,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1。
2. 物距u等于2f时:实验数据:u = 30cm,f = 15cm,v = 30cm,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2。
3. 物距f小于u小于2f时:实验数据:u = 20cm,f = 15cm,v = 40cm,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分析:符合规律3。
4. 物距u等于f时:实验数据:u = 15cm,f = 15cm,无像,光线平行。
分析:符合规律4。
5. 物距u小于f时:实验数据:u = 10cm,f = 15cm,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符合规律5。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不同物距下,成像的位置、性质和像距的变化均符合理论预测。
六、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误差:测量误差、器材精度等;2. 改进措施:提高测量精度、选用更精确的器材、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具座、光屏
【实验步骤和结论】
1.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保持凸透镜不动,让蜡烛从2倍焦距以外逐渐靠近透镜,观察成像特点并记录相应的像距。
【交流与合作】
1.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2.样区别分“放大”与“变大”?
【实验反馈】
1、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2、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3、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4、当物体由极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增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减小C像物间距离先变小,后变大 D像物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凸透镜的特性与成像规律;
2.提高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
凸透镜、平行光源、光屏、测量尺、物体。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放在光屏上方,并将其与光源平行放置;
2.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眼睛所在的位置上;
3.调整物体的位置,观察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4.用测量尺测量物体与光屏的距离。
实验原理:
凸透镜按照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其中,我们主要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焦距f和像距焦距f'。
在光轴上的物距为p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光轴上的像距为
p'处。
根据透镜公式可以得到1/f=1/p+1/p'。
实验结果:
我们将凸透镜放在光源上方,调整物体的位置,观察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并用测量尺测量物体与光屏的距离。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1.当物体的位置在焦点之前,成像为虚像,直立放大;
2.当物体的位置与焦点重合,成像无穷远,也就是无穷远处形成平行光线;
3.当物体的位置在焦点之后,成像为实像,倒立放大。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观察和测量的方法,提高了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实验中我们也学习到了透镜公式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透镜公式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
(10)调整物距使u<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记录:
实验
次数
物 距
u(cm)
像 的 性 质
像 距
v(cm)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实像或虚像
1
24
倒立
缩小
实像
16
2
26
倒立
缩小
实像
17
3
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3
4
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8
5
20
倒立
相等
实像
20
6
8
正立
放大
虚像
无
五、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u > 2f倒立、缩小、实像f<v<2f
f< u<2f倒立、放大、实像v > 2f
u = 2f倒立等大实像v = 2f
u < f正立放大虚像
中学理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项目:凸透镜成像实验
专业班级:姓名:学 号:
指导教师:成绩:
一、实验仪器用具:
凸透镜(f =10cm) 蜡烛 光屏 光具座 火柴或火机 小烧杯1个
二、实验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三、实验内容步骤:
(1)物距u>2f、f<u<2f时,关于所成的像你的猜想。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高度,使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4)调整物距使u>2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
(5)调整物距使u>2 f,改变物距再做一次。
(6调整物距使f<u<2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7)当f,移动光屏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