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23a87a6c85ec3a87c2c58c.png)
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08城市规划0841502014 杨青青为了应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北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新兴产业投资,充实区域产业结构。
○1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并、转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对其他大型企业采取了稳定改造的政策,以避免社会动荡。
○2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优化发展这些新兴工业加入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扶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科研和开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制定了鼓励向中小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计划以及联合研究和创新网络计划,促进和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小企业凭借自身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安置鲁尔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失业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被称为德国经济的“脊梁”。
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进行了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
依照规划修建了鲁尔区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
区内架起了高架铁道,为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
鲁尔区在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1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3b08207375a417866f8f1e.png)
二 、德 国鲁 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
、
工业遗产旅游的 内涵
工业 遗产旅游 的理论 渊源要 追溯到上 个世纪
初期英 国的 “ 工业考古学 ” 。英 国是工业革命 的摇 篮, 伴随着工业 的快速发展 , 英 国逐 渐成为贸易繁 荣 ,国力 强大的世界霸主。而在一战之后 , 这个 曾 经不可一世的 “ 日不落 ”帝 国却走向了衰败。在战
领现代人重温工业历史 和文 明的旅 游形式 。 它把原 有 的厂 区、厂房 、机器 、 设 备 、工艺 流程包装开发 成为旅游资源 , 具有文化性强 、 依托性强 、 体验性
鲁尔 区把 目光投 向了文化 和艺术 , 在工业遗产旅游 开发 的带动下实现 了华美 的 “ 文化转身 ” 。
一
强、 观赏性强的特点 ,巧妙地将休 闲 、 求知 、 观赏 融为一体 , 在展现工业遗迹景观的同时 , 把人们带
遭遇 了寒流 ,矿井停产 、工人失业 、 经 济萧条 、 环 境污染成为 困扰政府 的难题 , 同时也逼迫政 府改变
思路 , 突破传统 , 开辟新 的发展路径。 在此背景下 ,
奥伯豪森依据摩尔购物 区 ( S h o p p i n g m a l 1 ) 的概念 ,
失国际竞争力 , 煤矿宣布停产 。作为历史文 化纪念 地, 煤矿被保存 下来 , 并获得 了翻修 。翻修后 的煤 矿俨 然就是一个诺 大的历 史博物馆 ,厂房 、仓库 、 机器 、 设备都在原址上静静地 矗立着 , 向穿梭 流动 的人群 ,默默诉说 自己曾经辉煌 的过往 。同时 , 这 个博 物馆又在新 的理念下演绎着新 的内涵 。 传统 的 建筑理念更侧重于建筑的功能性 , 住宅应该是 什么 样子 、 厂房应该 是什么样子 、商务写字楼应该是什 么 样 子 ,好 像 已 经 被 凝 固在 人 们 的 头 脑 中 。 Z o l l v e r e i n ( 关税 同盟) 煤矿属 于典型 的包豪斯建筑 风 格, 散发着雄伟简洁的艺术魅力 , 而在人们 翻修 它
从废墟到乐园_德国鲁尔杜伊斯堡A_G_Tyssen钢铁厂改造项目的启示
![从废墟到乐园_德国鲁尔杜伊斯堡A_G_Tyssen钢铁厂改造项目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186151a6bd97f192279e994.png)
我们从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几年前的破败景象对比中,感受到杜伊斯堡公园的魅力。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改造的动态过程,在这种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如何对待现存的旧工业建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起,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并取代了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
传统工业逐渐衰落,其厂房、仓库等建筑设施失去原有的功能而被大量闲置。
很多工业企业被改造为高科技产业, 而集中在城内的大片旧工业区相继被改造为高新产业区、居住区和公共活动区:一些旧厂房及其老环境被改造成住宅、商店、新型企业会馆和各种公共建筑。
1980年代后期真正掀起了以功能置换等灵活方式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热潮,改造的对象多为工业革命时大量兴建的轻工业厂房及少量的重工业厂房,诸如酿酒厂、水力面粉厂、制造厂、谷仓、发电站等,种类繁多。
改造后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如办公楼、公寓、商店、美术馆、工作室、博物馆、体育馆、剧院等。
改造的实践活动也由单一的单体建筑的改造扩展到整个街区的更新和改造。
如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贝特IBA开发计划,柏林的Oberbeaum城改造。
本文所介绍的杜伊斯堡钢铁厂的改造就是德国鲁尔工业区鲁尔贝特IBA开发计划的一个成功案例,以期为国内类似的废旧工厂找到理想的开发模式。
建设背景 杜伊斯堡公园所在的埃舍姆地区是德国鲁尔工业区最落后的地方。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城市密集地区,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河之间。
其人口大约535万,面积4430km2,是欧洲最大的劳动力市场,仅次于欧洲的文化密集区巴黎。
鲁尔工业区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端,其显著特点一直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也是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这三大部门的产值曾一度占全区总产值的60%。
由于煤炭、钢铁以及后来兴起的化学工业,德国鲁尔区的埃森、多特蒙德、波鸿、盖尔森和杜伊斯堡等主要城市得到迅速的发展。
逆工业化与工业遣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逆工业化与工业遣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2713be1a37f111f1855b57.png)
长 期 以来 除 了工 业 , 是 工 业 , 尔 似 乎 与旅 游 无 关 。但 本 文 所 要 介 绍 、 讨 和 证 明 的 是 : 还 鲁 探 德 国鲁 尔 区是 一 个 深 受 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之 影 响 、 时 根 置 于 西 方 普 遍 的 传 统 工 业 之 衰 退 历 史 同
维普资讯
第 1 1卷 第 3期
2 002年 9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
V0 . 1.NO. 11 3
S p . ,2 0 0 2 e
W ORLD REGI ONAL TUDI S ES
文 章 编 号 :10 0 4—9 7 ( 0 2 0 4 9 2 0 )3—0 5 0 7—0 9
探 索有重要启发 的案例 。
2 德 国鲁 尔 区 的形 象 变 化 : 工 业 化 到 逆 工业 化 从
鲁 尔 区位 于德 国 中 西部 的 北 莱 茵 一威 斯 特 法 伦 ( rren—W et l ) , 积 达 4 3 Nodh i sf e 省 面 an 42
平 方 公 里 , 名 的莱 茵 ( e ) 的三 条 支 流— — 鲁 尔 河 、 姆 舍 ( msh r 河 、 帕 ( ip ) 著 Rh i 河 n 埃 E ce) 利 L p e
界 上 最 著 名 的 重 工 业 区 和 最 大 的工 业 区 之 一 , 是 欧 洲 最 古 老 的城 镇 积 聚 区 , 形 成 了多 特 也 并
和 空 间 转 型 的典 型 区域 , 尔 面对 逆 工 业 化 过 程 和 区 域 衰 退 , 示 出 区 域 整 治 和 更 新 、 别 鲁 显 特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7a9235bf01dc281e53af07e.png)
坑这些 环 境 的破 坏 进 行 了 治 理 ; 化 了 污 水 ; 净 烟
、
德 国鲁尔 区工 业遗产 旅游深 刻的历史背景 囱建 立 自动 报警 系统 ; 回收有 害气体 及 灰尘 装 置 ;
鲁尔 区是 德 国 中部最 重要 的工 业 区 , 经 历 购地 出让 给企业 ; 它 大力调整产业 结构等措施 。鲁 尔
光 、 闲旅游 的新 形式 。 休 …
实行 的综 合 利 用 的 生 产 活 动 过 程 。为 什 么 要 提
工业 生产 旅游 和 工 业 遗 产旅 游 的关 系 如何 ? 倡 循 环经济 ?原 因是 随着 社 会 的 发 展 , 环境 污 染 人 中国主要 发展 的 是工 业 生产 旅 游 , 国外 是 从 发 和资 源枯竭 越来 越 成 为 困扰 人 类 的 主要 难 题 , 而 展工业 遗 产 旅 游 开 始 的。我 国 国 内的 工 业 生产 们 开始 思索 和反 思经 济社会 的运行方 式 。
了两次 大 的转 型 。第一 次是从 2 纪 6 0世 0年代 开 区主要是在 区域 内大力 开展 工业遗产旅 游路 线 。
始 , 业结 构从 煤 炭 、 产 钢铁 占绝 对 优 势 向煤 炭 、 钢
二 、 国鲁 尔 区工业遗 产旅 游 的模式 德
收 稿 日期 :0 00 —6 2 1—71 作者简介 : 武红艳 (9 4 ) 女 , 1 7 一 , 山西朔州人 , 太原旅游职业 学院旅行社管理 系讲师 , 士。 硕
式, 它是 以 工业 生 产 的 过 程 、 业 企 业 的文 化 等 成 以机 械 制 造 、 门 化 工 、 车 配 件 、 源技 术 、 工 专 汽 能 旅 游 等 1 门类 为 主 的多 样化 的产业 结构 。 2个 E 2 J 为依 托而 开展 的游 览 、 习 的体 验 活 动 。而 工业 学
鲁尔工业区案例分析
![鲁尔工业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f0fe6dcaaedd3383c4d383.png)
中心动力站被改造为多功能大厅
露天影院
配电站局部改造为餐厅
中心动力站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展示工业文明的景观公园
由旧办公楼改建的青年旅社
储气罐被改建成潜水俱乐部
儿童活动场所
锅炉房改造为红点设计博物馆 ,埃森, Norman Foster
关税联盟艺术学校,SANAA
科学公园,现为众多高新改变主要得益于众所周知的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这项为期 10年的计划由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政府在1989年发起,旨在改变鲁尔区的物质环境形象,最终获 得巨大成功,并因此而广受好评。与以往狭隘的经济成长战略有所不同,这项计划踊跃促进创新企 业和生产集群的成长,以完全地不同的方式应对结构调整的挑战。显然,国际建筑展没可能解决鲁 尔区所面临的所有结构性问题,但它却展现出地区复兴的未来愿景。在此过程中,文化娱乐产业成 为打破阻碍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精神约束的重要手段,并使得因石炭和钢铁企业衰亡而出现的大量棕 地得以重新利用。除此以外,国际建筑展还为埃森成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 成功运作将进一步促使鲁尔区更加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成长,并将其视为结构调整的崭新手段。 国际建筑展计划(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简称为IBA计划,该计划并不覆盖整个鲁 尔区,而是面向鲁尔区中部工业景观最密集、环境污染最严重、衰退程度最高的埃姆舍(Emscher) 地区,因此又被称为德国的埃姆舍公园(Emscherpark)模式。这是一个始于1989年、由鲁尔区的区 域管理委员会KVR组织实施的长达10年之久的区域性综合整治与复兴计划,该计划对鲁尔区工业结 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 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等,给予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特别是,IBA计划以项目分解和国际竞赛 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创意源泉。
德国鲁尔区成功工业城市转型案例
![德国鲁尔区成功工业城市转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5e887dc33d4b14e8524686b.png)
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 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同时把收集的雨水
在冷却池和沉淀池中进行清洁处理,输送到各
个花园用于灌溉。
另外,沿埃姆舍河的工业城市在区域规划的引 导下进行了“工业遗产之路”的联合开发,对
位于城市中心或边缘的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
பைடு நூலகம்
将露天开采矿坑改造为主题大地艺术作品, 形成以其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围绕煤炭的
一是将基地上的材料同时作为建筑材料和植物生长的媒介加以循环利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煤矿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煤矿砂和金属被用作植物生长的介质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 法伦州(简称北威州),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 口54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原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作为德国的 工业心脏当地的钢铁业和煤炭业迅速衰落,
从而遗留下大量的工业废弃地,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环境。
从1960年开始,德国埃姆舍河地区煤矿 和铁矿业的衰退迫使这里寻求新的发展, 而环境与生态问题被优先考虑。在占地
200平方公里的北杜伊斯堡公园中。
一是将基地上的材料同时作为建筑材
料和植物生长的媒介加以循环利用,如砖
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煤、矿 砂和金属被用作植物生长的介质。
生产过程保留原有工业设备并赋予新的功
能。
目前鲁尔区正通过对原采矿基地的整 治和矿区景观的重塑,延续当地的工业文化
并培植工业旅游线路,促进工业城市的转型。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dddbb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9.png)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地区的工业活动逐渐减少,大量的工厂与设施被废弃,这些曾经繁荣一时的工业区也逐渐变成了城市的“伤疤”。
然而,对于一些具有工业遗产的地区来说,通过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可以实现逆工业化过程,将废弃的工业区重新利用,并提供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本文将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探讨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德国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化地区之一,曾经是德国煤炭和钢铁产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鲁尔区的煤炭和钢铁工业逐渐式微,许多工厂和设施被关闭,鲁尔区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尔区开始寻求逆转工业衰退的方式,通过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来推动经济发展。
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是废弃设施的修复和保护阶段。
在开始开发之前,废弃的工厂和设施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以确保其安全并保留历史价值。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投资资金和资源,促进废弃设施的修复和保护。
其次是开发旅游景点和设施。
在修复和保护工作完成后,鲁尔区开始建设旅游景点和设施,以吸引游客和旅游者。
旅游景点的设计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结合现代化的观光设施和服务,以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例如,鲁尔区的某座废弃矿井被改造成了一个矿山博物馆,游客可以参观矿井内部,并了解煤炭开采的历史和过程。
同时,鲁尔区还鼓励发展文化和艺术活动,使工业遗产与艺术文化相结合,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
例如,一些废弃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了艺术展览馆和表演场所,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最后是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开发工业遗产旅游,鲁尔区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旅游者,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当地居民可以通过提供导游服务、餐饮和住宿等服务来获取经济收益。
此外,工业遗产旅游还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如餐饮、购物和交通等领域。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85c1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近年来,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将废弃的工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点,通过展示工业历史和文化来吸引游客。
德国鲁尔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积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局面。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曾被誉为“德国的矿脉”。
在20世纪初,这里的煤矿和钢铁厂是德国工业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尔区的煤炭产业逐渐衰落,工业设施也相继关闭。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鲁尔区开始探索将废弃的工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点的可能性。
鲁尔区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上的成功经验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该地区的政府决定以文化为引领,将废弃的矿井、钢铁厂等工业遗址进行修复,并建立相关的博物馆、展览馆和文化中心。
通过这种方式,鲁尔区成功地将过去的繁荣时期和工业发展历史融入到旅游景点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是“鲁尔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由17个废弃的工业建筑组成的,通过独特的设计将多个展览区域串联在一起,展示了德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成果。
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了解到鲁尔区工业的发展过程,感受到工业文化的魅力。
除了鲁尔博物馆,鲁尔区还修复了大量废弃的工业建筑,如矿井、钢铁厂等,并将其改造成酒店、艺术展览空间、音乐厅等多功能场所。
这些新的利用方式不仅保留了建筑和工业历史的痕迹,还提供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鲁尔区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方面的成功还得益于其独特的开发模式。
首先,政府与私营部门紧密合作,通过组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工业遗产旅游的规划和推广。
这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其次,鲁尔区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合作,通过建立联盟和推广网络,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最后,鲁尔区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进行旅游开发,既吸引了游客,又保护了自然资源。
工业旅游成功案例
![工业旅游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56b38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5.png)
工业旅游成功案例工业旅游是一种融合了工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的新型旅游方式,它将传统的观光旅游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到工业生产的过程和历史。
工业旅游成功案例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工业旅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中国的丹寨万达小镇就是一个成功的工业旅游案例。
丹寨万达小镇位于贵州省丹寨县,依托当地的侗族文化和手工艺品,结合万达集团的品牌优势,打造了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侗族风情、参观手工艺品制作车间,还可以购买到地道的侗族特色商品。
丹寨万达小镇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德国的鲁尔区工业旅游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鲁尔区曾经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基地,随着工业的转型升级,许多工厂和矿山停止了生产。
为了利用这些废弃的工业遗址,鲁尔区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将废弃的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了博物馆、艺术中心、甚至是酒店和办公空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工业遗址不仅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还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成为了城市更新和转型的成功典范。
最后,日本的富士山工业旅游也是一个成功案例。
富士山是日本的国家象征,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制造业基地。
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展了富士山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汽车工厂、电子厂、食品加工厂等,了解到日本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
这种融合了自然景观和工业生产的旅游方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总的来说,工业旅游成功案例的背后都离不开对当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发展。
通过将工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希望各地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积极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cb1435022aaea988f0f8e.png)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整治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区振兴的意义摘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积极探索,同时借鉴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为我们改造、建设老工业基地服务。
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鲁尔工业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鲁尔区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发展情况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鲁尔区位于德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的中部,是北威州5个区之一,包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得,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
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二战后德国对这一地区进行了重建。
目标仍是把它建成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鲁尔区产煤量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
钢产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
鲁尔区集中了炼钢、轧钢、冶铁、炼油、汽车、造船、机器和电器设备制造厂等。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
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
由于技术的发展。
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才减少,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钢铁产量也开始收缩。
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开始衰落,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
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
炼钢业失去了4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了2/3。
70年代末期,鲁尔区已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1] 。
二、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成功经验1、以传统工业为基础,充实、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鲁尔区是德国许多大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区域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企业产业结构的性质和变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煤、钢两大部门一直是鲁尔区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这两大部门陷于危机便直接导致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老化,并使鲁尔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f861663a45177232f60a2b2.png)
To a . 4 tlNo 1 6
德国鲁尔 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模式初探
张 丽 兵
( 丹 江师 范学 院 ,黑龙 江 牡丹 江 1 7 1 ) 牡 5 0 2
[ 摘
一
要] 本文分析 了德国鲁尔 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 展模 式。 总结出工业遗产旅 游开发 的几 点经验 。 即统
规划、 合开发 ; 整 因地 制 宜 、 出特 色 ; 济 效 益 与 社会 效 益 的有 机 结 合 ; 强 产 品 的 多元 化 开 发 ; 强 工 突 经 加 增
纪5 O年 代 末 到 6 O年 代 初 。 于 资 源 枯 竭 、 构 老 化 和 竞 争 由 结 压力 等 多 种 因 素 。德 国 鲁 尔 区 开 始 出 现 严 重 的 经 济 衰 退 , 煤 炭 和 钢 铁 工 业 尤 其 突 出 。 矿 关 闭 , 炼 厂 停 产 。 量 工 煤 冶 大 人 失 业 。 区 面 临 着 严 重 的 危 机 。 然 而 开 发 工 业 遗 产 旅 游 该 使鲁 尔 区成 功 地 实 现 了 经 济 转 型 。 使 该 地 区 的经 济得 以 并 恢 复 和 发 展 。研 究 鲁 尔 区 的 经 验 。 以 为 我 国 资 源 枯 竭 型 可
地 的 战略 开 发
2 公 共游 憩 空 间模 式 。北 杜伊 斯 堡 景 观 公 园位 于杜 伊 . 斯 堡 , 为 著 名 的 蒂 森 钢 铁 公 司所 在 地 , 一 个 集 采 煤 、 原 是 炼 焦 、 铁 于一 身 的 大 型 工 业 基 地 , 18 钢 于 95年 停 产 。现 在 被 改造 为一 个 以煤 一铁 工 业 景 观 为 背 景 的 大 型 景 观 公 园 , 面 积 约 2 3平 方 公 里 , 废 旧 的 储 气 罐 被 改 造 成 潜 水 俱 乐 部 . 其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a9d18cd4028915f804dc2b2.png)
德国鲁尔工业区转型的启示在德国学习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曾经支持德国二战的著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3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
鲁尔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是由北威州中部的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组成,因坐落于鲁尔河两岸而得名,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格尔森基尔欣等。
鲁尔区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著名的克虏伯家族创造的钢铁神话迄今仍是鲁尔人的骄傲。
鲁尔区的概念首次进入官方文件是出现在一战结束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中。
根据该条约,战败国德国用鲁尔区的煤向法国进行战争赔偿。
庞大的移民计划和煤炭开采业为鲁尔区带来了第一次经济飞跃。
二战后,欧洲重建和经济振兴带动了鲁尔区再度繁荣。
煤炭、钢铁和能源工业使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钢铁产量占全国70%,煤炭产量更高达80%以上,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保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区爆发了历时10年之久的煤业和钢铁危机。
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陷入了低谷。
鲁尔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廉价石油的竞争,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使鲁尔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矿区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鲁尔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
对此,德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经济政策,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工业旅游在德国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
![工业旅游在德国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dfc1f6910ef12d2af9e763.png)
正是 因为适应经济形势的需求 而开发的 , 当人们的需求又有变
化时 , 旅游产品的新一轮 的更新换代新 式 已经势在 必行 , 工业 旅游是适应这一发展而产生的。随着人们文化水平 的提高 、 生
建
筑 思
徽
建
肿
参考文献
[ 1 陈 志华_h 1 ] 夕 国古 建筑二 十讲 [ 】 京: M. 北 生活 ・ 书 ・ 知三联 书店 读 新
2 o2 o .
_
有着 自己的特质 , 这些开放 空间在一 起 , 形成一个功能全面 、 使
[ ] 张金岭- 国里昂城中露天市场 、 2 法 ’ 城市 与城乡互动【. J经济大视野 . J
p o lmsDe iin rbe . cso .
这个 _业遗迹充满 了蓬勃的生命 力。 丁 炼焦炉旁的巨大的
貌
1 Bak b,.d) e d s ilai [ .o dnHe e an17 . 5 l a y ( .D i utai t nM】 n o: i m n , 9 j c Fe . n r z 0 L n 9
完整地保存 了这个l T业遗产 的各个功能单 元 , 且对这些部分 而 又进行 了充分 的重新开发和利用 。 鲁尔 区是一个既没有山也没
有湖泊的地方 , 原炼焦厂用来 冷却 焦炭 的巨大水 池 , 冬天结 冰
后就 变成 了巨大 的溜 冰场 , 俨然成 了孩子们 的乐 园 , 而也使 从
1 ] Pl e &PN ae o , d s yArhel yP nil n rcc 3 am r M. .eem nI ut c aoo :r c eadPat e n r g i p i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
![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f24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e.png)
多方合作是实现工业遗产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工业遗产的 再利用。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科技创新
将科技创新应用于工业遗产利用中,如 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 使工业遗产的展示和体验更加生动、形 象。
VS
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工业遗产进行数据采集 、信息存储和传播,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 、全面的信息获取和游览体验。
博物馆模式
将工业遗产改造成博物馆,展示工业 历史和文化,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 钢铁城博物馆。
公共空间模式
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为公共空间,如荷 兰的布雷达工厂公园和德国的汉堡港 口仓库区。
艺术改造模式
将工业遗产通过艺术手段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城市景观或文化旅游景点, 如英国的泰特现代美术馆。
综合开发模式
将工业遗产综合开发,形成多功能区 域,如上海的1886汽车博物馆和苏 州的运河十号。
对中国工业遗产利用的启示与借鉴
重视工业遗产价值
加强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识,避免无序开 发和破坏。
因地制宜的策略
根据不同地区的工业遗产特点制定合适的利用策 略,避免一刀切。
创新利用方式
积极探索新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如文化创意产 业、生态旅游等。
CHAPTER 05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利用的 未来展望
多方参与,合作共赢
鲁尔区政府鼓励多方参与工业遗产的利用,包括政府、企业、社会 组织和个人等,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融资模式
鲁尔区政府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如PPP模式、众筹等,以吸引 更多的资金支持工业遗产的利用。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
鲁尔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 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法律法规 ,为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提供了
工业旅游城市案例研究
![工业旅游城市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5bfbea102de2bd96058870.png)
工业旅游城市案例研究报告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和煤矿等重工业地区的整合范围,已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现在中国的老工业区面临着工业衰退及重组的问题。
鲁尔区的经历对于其他的老工业地区来说是个很好的范例,也可以为中国的老工业区面临的禁锢提供一些想法和警示。
关键词:老工业区鲁尔区结构转型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
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它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
而工业遗产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
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
英国、美国、德国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逐渐促使人们接受了工业遗产旅游。
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真正标志是“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的策划,这一策划使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从零星景点的独立开发,走向了一个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开发。
2010年,德国旅游的主题是创意,而创意的主角却是鲁尔工业区。
谈及与此,不得不说明一下鲁尔区的历史。
鲁尔区作为欧洲最大的老工业区,以煤炭和铁矿等重工业而闻名,有150年工业历史,位于德国西北部。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它的总面积大约是45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0万,包括了埃森、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等主要城市。
在1860年后的100多年里,鲁尔区是欧洲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19世纪50年代,鲁尔区的辉煌开始,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该区,成为煤矿或者工厂的工人。
直到1960年,鲁尔区还是一派欣欣向荣。
然而,随着石油的开采利用,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大大被削弱,鲁尔区开始经历它的低谷期。
从1957年到2000年,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迅速萎缩:年产1.23亿吨变成2600万吨,减产近八成。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举措与模式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举措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118edb5f121dd36a32d8243.png)
项艰 巨而 又重要 的历史使命 。我们 不能将这 些富含工业文化 和工业历史价值的遗产一拆 了之 , 应该让它们成 为武汉工业 而
一
历史的见证 , 它们 在新时代 里昭示武汉工业 文化 的深厚底蕴 让
博 物馆模式 以“ 亨利” 钢铁 厂 、措伦 ” “ 采煤 厂和“ 关税 同盟 ” 煤 炭一焦化 厂最 为典 型。亨利钢铁厂位于一个保留了文艺复兴 时期建 筑与文化景 观 的历史古城——哈廷 根 。该 厂建 于 15 84 年 , 在废弃 的钢铁 厂已经变 成一个露 天博 物馆 , 现 其最大特 色
游者创造别具一格 的旅游体验 。
一
、
武 汉 市 工 业旅 游 的 开发 现状 与 问题
改 革开发以来 , 武汉的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一直仅次于北 京、 上海 、 广州 、 天津 等 4个城市 , 武汉商贸 业 已俨 然是 中部地 区的龙头 , 为融汇 各方精品 的商 贸之都 。基于 武汉深厚的工 成 业文化积淀和 良好 的工业发 展趋势 , 武汉市近年 来已经有许多 跨国公司与企业开展了 工业旅游活动 , 比如可 口可乐有限公 司 武汉分公司就定期开放厂房 与生产线供旅 游者参观 , 此外还邀 请旅游者亲 自参与一 些生产活动 , 提升整个 参观游览过程 的参 与度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随着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 , 武汉在 1 世纪后半期终于走上 9
为核 心 , 展 示 现 代 化 工 业 生 产 和 工 业 遗 迹 景 观 的 同 时 , 旅 在 为
弃 的厂房 和工矿被视为经济衰 退的标志 , 人们往往 认为它们 是
本地 区 的污 点 , 因此 , 一个很 自然 的想法 是让这 些粗笨 而庞 大 的东西 彻底 从人们的视野 中消 失 , 者将其彻底拆 除后改建 其 或 他企业 ; 第二 , 人们还可以选择将工业遗迹回收利用。对 于一 些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07b742f2f60ddccda38a033.png)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欧洲工业的心脏”。
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
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
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
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
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
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
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
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
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
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
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
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精)
![德国鲁尔工业区景观改造(精)](https://img.taocdn.com/s3/m/0dd2ce2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d.png)
后工业景观·概念后工业景观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是指“工业之后的景观” 。
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
不仅如此,新建的景观必须延续场地原先的文脉, 场地的工业元素和工业特质需以某种方式得以保留或再生, 绝不是彻底拆毁或全盘重建。
景观设计在整个后工业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应该替代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成为场地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实现工业景观的复兴,还应该可以刺激周边地区的再发展。
后工业景观·范畴后工业景观的产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 首先,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等的不断需求和攫取造成了资源地区的枯竭并直接导致了大量矿区废弃地的产生。
于是有关矿区生态恢复的课题也应运而生,矿区生态恢复景观与恢复生态学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恢复改造项目等;接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产生了很多城市问题,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出现也促生了众多的城市后工业景观重建项目。
按照对象的不同和尺度的大小,大致可分为后工业城市再生、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 (创意产业园模式、后工业景观设计等,涉及到的学科包括城市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和环境艺术等,涉及案例如获得 2008年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沈阳铁西区的景观复兴、广州中山岐江公园、南京的创意东八区等。
进一步细分,后工业景观设计则又包括后工业公园、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后工业小区等,例如上海世博会整个就是一个后工业公园,其中的都市最佳实践区广场就是典型的后工业广场,后工业艺术社区在北美的最成功案例则是加拿大的格兰威尔岛,而天津万科的水晶城是后工业小区的代表。
最后,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果是工业和生活垃圾不断增多,城市逐渐被垃圾包围,原先处于较偏远地段的垃圾填埋场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在另外开辟新的垃圾处理地之前,对这些特殊地块的景观处理已摆上日程,很显然,环保学的相关知识会有所涉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一)工业旅游的涵义。
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工业旅游可以被定义为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建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专项旅游活动。
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包括硬件部分,即物质上可见的工业生产和建筑景观,还包括软件上的企业文化与发展历史。
作为旅游业与工业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可以被看作是对工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二)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模式的工业旅游及其优势。
工业遗产旅游一般是指将与工业文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作为旅游吸引物所展开的一系列旅游活动。
换句话说,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强调对废弃工业旧址及相关设备加以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现代人了解和体验工业文明的对象。
受工业考古学影响,西方工业旅游实际上起始于工业遗产旅游。
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旅游相比,工业遗产旅游因为以废弃的工业旧址和设施为依托,所以不会与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产生冲突。
此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对作为工业遗产的厂矿和设备的利用和改造上有较大的创意空间。
例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被改造为展览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中心以及主题公园等。
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为实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空间重组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德国鲁尔区,就是发展工业旅游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鲁尔区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对德国鲁尔区摆脱“逆工业化过程”的负面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逆工业化一方面使鲁尔区失业率升高,经济发展衰退,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却给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即大量的废弃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从而为该地区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提供了有效保证。
到目前为止,德国政府已经按照区域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从区域整体战略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并开辟了所谓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这个旅游路线包括19个工业遗产景点,6个国家级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及9个利用废弃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望塔。
而针对不同景点的各自特点,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三种: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及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
博物馆模式以位于哈廷根
的“亨利”钢铁厂、位于多特蒙德市的“措伦”采煤厂,以及位于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为代表。
于1987年倒闭的“亨利”钢铁厂,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了可供亲子家庭旅游者开展多种活动的露天生态博物馆。
而厂房保存比较好的措伦采煤厂博物馆主要以室内展览和开发旅游纪念品为主。
另外,作为德国第三个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关税同盟”博物馆,以其简洁大方和具有浓烈现代艺术感染力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创意与设计产业公司来此办公和举办展览,因而很可能在将来发展成为德国的工业艺术及现代设计产业中心。
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以位于杜伊斯堡市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和盖尔森基兴的“北极星公园”为代表。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立在以前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可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这里也成了生态爱好者欣赏恢复性生态景观的乐土。
此外,以煤井架为标志的北极星公园则建立在一个废弃煤矿的旧址上,并且以举办各种大型户外活动而闻名。
结合购物旅游的综合开发模式以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为代表。
作为一个富含锌和金属矿的老工业城市,奥伯豪森成功地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将废旧工厂改装成为大型购物中心和博物馆。
便利的交通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使这个城市成为鲁尔区的购物文化中心,而且吸引了大量周边国家的游客前来进行购物、休闲和度假。
通过有效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工业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鲁尔区不但实现了自然环境的根本改善,而且逐渐恢复了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
现在,这个地区正在重新成为欧洲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地区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