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六至九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一至九年级设艺术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郑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郑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郑州市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情况,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
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郑州市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这些学科的主要内容:- 语文:包括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 数学: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数据与统计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教学。
- 物理:介绍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化学:介绍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
- 生物:介绍生命科学和生物多样性。
- 地理:介绍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资源利用等。
- 历史:介绍社会的历史演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 政治:介绍国家政治制度和公民权益的知识。
- 体育:包括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等。
- 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 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3. 课时安排每周课时的安排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每周的课时安排如下:-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课时约为30-35课时。
- 小学三、四年级:每周课时约为35-40课时。
- 小学五、六年级:每周课时约为40-45课时。
- 初中:每周课时约为45-50课时。
- 高中:每周课时约为50-55课时。
具体的课时安排还会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和规定的影响,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研究各个学科的内容。
4. 结论本文档简要介绍了郑州市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了解和遵守相关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更好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2001年11月19日)教基〔2001〕28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现将供实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⒈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⒉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2020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2020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以下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
课程门类包括: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科学、生物和物理。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
一年级: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
二至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九年总课时为2630课时。
各类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如下:
语文:30%
数学:30%
英语:20%
体育与健康:6%—8%
音乐:2%
美术:2%
综合实践活动:6%—8%
地方与学校课程:1%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一、课程设置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
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
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
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根据我省实际分别制定的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各地选择。
各地在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各市、州依据本文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该部分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各地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各地依据当地实际选择开设。
七至九年级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具体要求按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教基[2001]16号)执行。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
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完整word版)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1-9年级设艺术课,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多种艺术,提高审美情趣。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附1-1武汉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课改年级)
附1-1:武汉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课改年级)
注:1.各年级每天下午安排1课时学生在校课外自由活动时间。
课时安排在学生在校周学习总课时之外、周活动总量之内。
2.专题教育包括禁赌、禁毒、禁鞭、安全(含交通、消防等)、环境、预防艾滋病等各类教育内容。
-1-
附1-2:武汉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非课改年级)
注:1.各年级每天下午安排1课时学生在校课外自由活动时间。
课时安排在学生在校周学习总课时之外、周活动总量之内。
2.专题教育包括禁赌、禁毒、禁鞭、安全(含交通、消防等)、环境、预防艾滋病等各类教育内容。
-2-
附2:武汉市普通中小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历
-3-
武汉市普通中小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历
附注: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第三条第三款:“儿童节(6月1日),13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
-5-。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及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门制定的,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实施方案和标准:一、课程设置1. 语文:包括阅读、写作、听说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2. 数学:包括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几何、概率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学习。
4.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5. 社会学科: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质。
6. 体育与健康:包括体育锻炼、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7.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8.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编程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
2. 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评价方式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如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一、总则
1、本标准旨在促进义务教育课程的完善,提高义务教育课程
的质量,推动义务教育课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2、本标准适用于义务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实施、评价活动,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二、课程体系
1、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社
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
和素质教育课程,并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衔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
1、基础教育课程应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以及思
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等课程,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
2、学科教育课程应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
政治等学科,以及计算机科学、文科、艺术等课程,以促进学
生学科知识的掌握。
3、素质教育课程应当包括心理健康、文化素养、社会实践等课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标准(仅供参考)一、课程设置小学、初中课程设置安排建议表附后。
二、相关说明1、学校要按照本课程设置安排建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课程。
2、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七至九年级34课时的周课时总数的规定。
其中,小学一般每课时为40分钟,中学一般每课时为45分钟(九年一贯制学校可按学校实际予以适当调整)。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周课时数或课节用时,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3、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睡眠时间小学不少于10小时,初中不少于9小时。
寄宿制学校学生早上起床时间小学不早于7:00,初中不早于6:30;晚上熄灯时间小学不晚于8:30,初中不晚于9:00。
走读生到校时间小学夏季不早于7:30,冬季不早于7:50,初中夏季不早于7:00,冬季不早于7:30。
4、寄宿制小学晚饭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观看影视、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做游戏、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电视、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设施,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要求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有人员、有责任、有考核,逐步形成晚饭后学生在校活动的长效机制。
5、学校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按照调整后的体育课要求,小学1-2年级每周3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2课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同时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6、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对现有教师任课进行调整。
首先要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教师重点调整,在学科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鼓励有体育、音乐、美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暂时兼职。
初中及5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教师必须达到专职安排,300人以上小学,音体美三科至少有1—2科设专职教师。
枣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枣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一、导言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二、语文语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文字学等内容,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三、数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学科。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数与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英语英语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工具。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课程设置包括英语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内容,通过与外教的互动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五、科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课程设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和科学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
六、体育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课程。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设置包括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等内容,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
七、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美术创作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音乐欣赏、乐器演奏和美术创作等内容,通过音乐和美术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八、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重要工具。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和多媒体制作等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九、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
1.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即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
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
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
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地方课程包括:生命教育、人文与社会、技术三门课程,一至二年级每门课每周一课时,三至九年级地方课是每双周一课时。
2、综合实践课程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但要在课表中写明。
信息技术占综合实践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2课时,初中各年级每周1课时。
3、写字课各年级占语文课时,一至六年级每周一课时,初中各年级每双周一课时。
4、体育课小学每年级加一课时,这样一、二年级周课时数为27,三至六年级周课时数为31。
5、班团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河北省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河北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
一、课程设置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九个学科领域,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
还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
二、课时安排在课时安排方面,河北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课时安排。
具体如下:1、语文:每周安排6节,其中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各2节。
2、数学:每周安排5节,其中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应用各2节,1节为习题课。
3、英语:每周安排5节,其中听力和口语各2节,阅读理解1节。
4、物理、化学和生物:每周分别安排3节,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5、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每周分别安排2节,主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6、体育:每周安排3节,包括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
7、音乐和美术:每周分别安排1节,主要学习艺术知识。
8、计算机类课程:每周安排1节,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实施情况为了确保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有效实施,河北省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四、总结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的制定和实施,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监督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有效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一、课程设置在河北省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科目:1、语文:作为主要学科之一,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年级周课时科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学科总占总课课时数时比例品德类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6266.6% 222222222历史2222063.6%地理22140科学2222280生物321758.3%物理33204化学4132语文887766555198520.9%数学554455555149515.7%外语33334448328.7%体育与健康443333333102910.8%音乐22222211152311.0%美术222222111523综合实33333226416.7%践活动地方和学校3322223227317.7%安排的课程周课时数2626303030303434 349522学年总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 1122课时数说明:1.每学年上课时间为 35 周。
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复习考试时间 2 周,其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 2 周,实际上课时间为33 周。
学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1—6 年级每课时 40 分钟,7—9 年级每课时45 分钟。
2.初中开设“科学”不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校,使用“物理”、“化学”、“生物”课时自行调整。
3.体育与健康课程中, 1—6 年级为“体育”, 7—9 年级为“体育与健康”,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
应利用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及其他综合性文体活动等,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 1 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1—6 年级“体育”课程的课时应全部用于体育实践课教学, 7—9 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可结合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健康知识,但必须充分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组织笔试。
4.3—9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分科)
表四: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综合)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说明
1.表一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
表二为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表三、表四是义务教育分科类和综合类的课程计划实施表,供学校选择。
学校在制定课程计划实施方案时,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范围内作调整。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3.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占课时总量的16%—20%,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安排6—8%,地方与学校课程一般安排10—12%,可以整合使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可以分散安排、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课程层次化、多样化的体现,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的课程资源开发地方与学校课程。
在课时的具体分配上要体现课程均衡性原则,其它学科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科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研究性学习按每周安排2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每学年各一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可在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绿色证书”课程课时。
4.课程的设置既有分科课程,又有综合课程。
学校依据当地实际既可选择分科课程,也可选择综合课程,或部分选择综合课程;七至九年级学校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有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进入新课程的县(市、区)应有部分学校开设综合课程,并逐年有所扩大。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5.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各地根据我厅确定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工作的目标和步骤,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学英语教育。
初中阶段的外语课程一般为英语。
鼓励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专题教育的内容如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也可从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或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