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管理学 管理研究方法(14.7)--理论的层次
知识点三:理论的层次
1.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是指高度复杂、非常抽象的系统理论,试图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中的大部分方面。
例如,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Parsons的功能理论,Homans社会交换理论,道家的阴阳理论,都被视为宏大理论。
宏大理论最为全面,这些法则涉及许多不同的情境下的各种现象宏大理论最为抽象,从可观察的现象识别其背后隐含的法则也最难。
2.细微理论
细微理论也称工作假设,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性的认识。
细微理论只包含有限的概念,这些概念也只与有限的情境下的少数现象有关。
细微理论最具体,理论与可观察的现象之间几乎是相同的。
3.中层理论
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大理论和细微理论而言的。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全面性和抽象程度也都是中等的,其目的在于解释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现象背后的法则。
它也是有边界的,也就是说只适用某些现象而非所有现象。
例如,代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生活中常用的理论
1、霍姆斯马车理论传说上帝造了一架完美的马车,它的所有部件都能相互匹配且恰到好处。
当马车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它的车轮、车轴、车身、底盘……所有的部件同时解体报废,没有哪一个零件比其他的更脆弱或更耐久。
19世纪的美国著名医生兼作家奥列维·W·霍姆斯在他的诗中描述了这架完美的马车,所以后人称之为“霍姆斯马车理论”。
霍姆斯马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充分均衡”,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如,一双皮鞋最理想的配材和使用结果应是:当鞋底被磨穿的同时,也要鞋面破裂、鞋带磨断、缝线开绽。
倘若鞋底破了,而鞋面依旧完好,这就意味着用材等级上的不匹配,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管理学家经常将“霍姆斯马车理论”引申为:一架完美的马车,没有最好的部件,只有最完美、最平衡的组合;一个富有效率的团队,不需要每一个人都是最有能力的,而在于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和发挥。
2、老鼠夹效应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可母鸡、猪和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洞穴里。
第二天天刚亮,老鼠听到一阵响声,没多久又传来尖叫声。
原来,女主人听到响声后下楼查看,黑暗中没有注意到老鼠夹夹住了一条蛇的尾巴,当她走近老鼠夹时,反被蛇咬了。
女主人病倒了,庄园主把母鸡杀了给病人补身体。
很多邻居都来探望他们,为表示感谢,庄园主把猪杀了,招待朋友们吃了一顿饭。
女主人终于康复了,但花了很多医疗费,庄园主只好把牛卖了以支付医疗费。
表面上看起来,老鼠夹和鸡、猪、牛确实什么什么关系,谁看见过老鼠夹夹死过鸡、猪、牛?但是当老鼠和它们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处在同一个生存系统中的时候,它们之间就会具有某种奇妙的联系。
“老鼠夹效应”警示我们,事物的发展和内部的关联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于一个系统内出现的任何小问题,我们都要保持必要的关注,要有“防微杜渐”的准备,防止问题的扩大和蔓延。
莫尔-库伦理论
莫尔—库伦理论长期以来,人们根据对材料破坏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强度理论。
其中适用于土的强度理论有多种,不同的理论各有其优缺点。
在土力学中被广泛采用的强度理论要推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1773年,法国学者库伦(Coulomb)根据砂土的试验结果,提出土的抗剪强度τf在应力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可表示为剪切滑动面上法向应力σ的线性函数。
即后来库伦又根据粘性土的试验结果,提出更为普遍的抗剪强度公式:1936年,太沙基(Terzaghi)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土中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只有有效应力的变化才会引起强度的变化。
因此,土的抗剪强度可表示为剪切破坏面上法向有效应σ’的函数。
上述库仑公式应改写为1910年莫尔(Mohr)提出材料产生剪切破坏时,破坏面上的是该面上法向应力的函数,即该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曲线,如图1所示,通常称为莫尔包线。
土的莫尔包线多数情况下可近似地用直线表示,其表达式就是库伦所表示的直线方程。
由库伦公式表示莫尔包线的土体抗剪强度理论称为莫尔—库伦(Mohr—Coulomb)强度理论。
图1 莫尔包线1.土中某点的应力状态我们先来研究土体中某点的应力状态,以便求得实用的土体极限平衡条件的表达式。
为简单起见,下面仅研究平面问题。
在地基土中任意点取出一微分单元体,设作用在该微分体上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分别为σ1和σ3。
而且,微分体内与最大主应力σ1作用平面成任意角度α的平面mn上有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图2(a)]。
(a)(b)图2 土中任意一点的应力(a)微分体上的应力;(b)隔离体上的应力为了建立σ、τ与σ1和σ3之间的关系,取微分三角形斜面体abc为隔离体[图2(b )]。
将各个应力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投影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得310,sin 1.0sin 1.0cos 1.00()0,cos 1.0cos 1.0sin 1.00()x ds ds ds a y ds ds ds b σασατασασατα=⋅⋅⋅-⋅⋅⋅+⋅⋅⋅==⋅⋅⋅-⋅⋅⋅-⋅⋅⋅=∑∑联立求解以上方程(a)、(b),即得平面mn 上的应力 13131311()()cos 222(1)1()sin 22σσσσσατσσα⎫=++-⎪⎪⎬⎪=-⎪⎭由以上两式可知,在σ1和σ3已知的情况下,斜截面mn 上的法向应力σ和剪应力τ仅与斜截面倾角α有关。
理论大于实践
理论大于实践我方观点是:理论大于实践。
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简称:理论。
理论是发生在某个事情之前的预计,而实践是滞后于事情的总结,因此理论大于实践。
达·芬奇曾说:“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所以理论高于实践,没有理论指导就不能很好的实践。
例如没有毛泽东思想这个理论,中国怎能战胜日寇;没有邓小平理论,中国怎能迎来改革开放;没有科学发展观,中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么搞;不懂建筑方面的知识,北京鸟巢怎么谁敢设计,又如何建造那。
因此,理论高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接下来,我从一下四个方面论述理论大于实践。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理论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小于理论,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
实践如果没有理论指导,他就是是盲目的,无理头的,它就像一个瞎了眼的苍蝇,到处乱撞乱碰,甚至有的瞎眼苍蝇撞了南墙还没回来,那是为什么啊?是因为没有理论指导他,它把南墙撞了n多次,结果南墙依然挺立,自己却被撞死了。
其次,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什么是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那?即理论大于实践,并且理论独立与实践之外,不受实践干扰,独立自主的指导着实践。
如果我们把实践比作船,那么实践就是指南针,指南针即理论指引着船即实践向目的地驶去,无论风把船吹成什么样,指南针依然指向北极,船改变不了指南针,就像实践改变不了理论一样。
因此,理论大于实践,实践无法干扰或反过来指导实践。
再次,理论大于实践,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理论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你读了很多书,就相当于你掌握了很多规律,有这些规律即理论就可以指导实践去改造世界了,因此理论大于实践。
第二个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例如!工程造价就是工程建造价格,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的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古定资产投资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他相关的费用,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它是一种计算理论,指导着建筑这个实践。
涵化理论
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
收集资料:马锦程、龚祥 资料整理:倪梦雲,尹瑜 PPT制作:解云霞 主讲:王铁雨
谢谢观看!
涵化理论
——第五小组
一、理论的形成
基本概念 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涵化假设、涵 化分析。
理论起源与背景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 年代末期 该理论起源于 世纪60年代末期, 世纪 年代末期, 以美国学者格伯纳为代表。 以美国学者格伯纳为代表。
当时,电视媒介所发挥的社会影响力 尤其是负作用越来越大,美国暴力和犯罪 问题十分严重,美国政府成立了“暴力起 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主持的“培养 分析”就是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 始的。这项计划主要也是因为美国大众对 于电视内容日渐呈现残暴内容的忧心忡忡 而成立的。格伯纳把这种由暴露电视所产 格伯纳把这种由暴露电视所产 生的效果称为“涵化” 生的效果称为“涵化”,即潜移默化的影 响效果。 响效果。
格伯纳指出,电视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指标。 格伯纳指出,电视是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指标。文化透过观众 传播媒介与其自身沟通, 传播媒介与其自身沟通,而这样的沟通则维系或修正出文化内一 致的价值观。 致的价值观。 对于格伯纳来说,内容分析的最有力之处即在于能分析整个的 对于格伯纳来说, 讯息系统,而不是分析个人对讯息的选择性试验。 讯息系统,而不是分析个人对讯息的选择性试验。就是这样的 大众性”以及这些大众化内容构成了文化的整体, “大众性”以及这些大众化内容构成了文化的整体,使得大众媒 介内容极具意义。也正因为如此, 介内容极具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内容分析能够顺利的勾画出电 视内容的意义脉络。 视内容的意义脉络。 格伯纳认为媒介的特质不再与其具体某个节目的影响, 格伯纳认为媒介的特质不再与其具体某个节目的影响,而在 媒介的特质不再与其具体某个节目的影响 于其整体的长久的影响,观众长期以来媒介而毫无知觉, 于其整体的长久的影响,观众长期以来媒介而毫无知觉,他就必 然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上受到影响。 然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上受到影响。
主义,思想和理论有什么区别
主义,思想和理论有什么区别
含义是不同的。
主义:
基本解释:
(1)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
(2)某一(特定)人或物所特有之行为方式、作风
自由主义
(3)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4)由导师、学派或教派提出的认为正确并且支持的事物
达尔文主义
(5)政府决定作为它的行动或政策基础的施政方针,尤指国防关系方面的。
门罗主义
(6)行为的指导原则
三民主义
(7)对事情的主张
(8)犹主旨,主体。
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认识。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思想也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
理论,指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
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什么是理论知识
什么是理论知识什么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指与实践相对应的学术性知识。
它是通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形成的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理论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先,理论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理论知识,人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和外部影响因素。
例如,经济学理论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经济发展的规律,法律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强化社会秩序。
理论知识是事物运行和发展的“指南针”,能够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其次,理论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理论知识,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
他们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引领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于时空的认识,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为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知识的突破和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理论知识还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一个科学体系的发展需要依靠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理论资料的积累。
例如,人们研究环境问题需要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理论知识的跨学科性体现了它在解决复杂问题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理论知识是指通过系统研究和总结,形成的针对事物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学术性知识。
它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指导实践。
跨学科、综合性是理论知识的特点之一,它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什么是伦理理论
什么是伦理理论伦理理论是关于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和理论体系。
它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伦理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
伦理理论是伦理学的基石,对于道德判断和决策提供了指导和评估的框架。
伦理理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学派和观点,每个学派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道德理论来解释伦理问题和行为准则。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伦理理论:1. 伦理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和价值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
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并根据不同情境做出道德判断。
这种观点强调道德多样性和文化相对性。
2. 伦理绝对主义:绝对主义认为存在一套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绝对主义强调道德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某些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与错是固定的。
3. 后果伦理学:后果伦理学关注行为的结果和后果,强调衡量行为的好坏应基于其产生的后果。
最著名的后果伦理学理论是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根据其对最大数目人的幸福和利益的贡献来评判。
4. 义务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强调个体应遵守的道德义务和责任。
这是一种基于道德准则和原则的伦理理论,例如康德的义务论道德理论。
根据义务伦理学,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
5. 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关注个体的品德和德行培养。
它主张通过培养人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来塑造道德人格。
美德伦理学强调个体的品质和行为修养,其最重要的理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尼科马科伦理学。
伦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道德规范、理解伦理问题,并为我们提供道德决策和判断的指导。
不同的伦理理论可以相互补充和引用,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和解决伦理问题。
总结起来,伦理理论是关于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研究和理论,涉及道德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伦理理论的不同学派提供了不同的道德理论来解释伦理问题和行为规范,如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绝对主义、后果伦理学、义务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伦理问题的框架和指导。
十大经典理论
十大经典理论理论,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指导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经典理论,我们将会逐一介绍其中的十个。
一、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他认为,物种的存在是由于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分工和劳动价值理论等重要概念,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他提出了相对论的原理,揭示了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和精神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了无意识、梦境解析和心理防御机制等关键概念。
五、达尔文的心理进化理论达尔文的心理进化理论是进化心理学的基础,揭示了人类心理特征与物种进化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特征是适应环境和社会进化的结果。
六、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心理学和伦理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
他认为,道德认知在个体发展中经历了不同阶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七、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他的理论深刻影响了社会科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描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并对教育和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九、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达尔文的性选择理论解释了性别差异和性特征的演化机制。
他认为,某些性特征和行为是通过性选择的过程逐渐形成和传递下来的。
十、皮亚杰的社会认知理论皮亚杰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行为经济学四大理论
哈喽,诶瑞巴蒂!今天我们给大家普及一些与行为经济学有关的知识。
行为经济学产生了4个重要的理论或者说4个结论:前景理论(或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1 前景理论很多学者研究风险以及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提出的模型非常多,其中最常用的被接受的理性选择模型是Von Neumann与Morgenstern(1953)发展的财富预期效用理论。
该理论提供了数学化的公理,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型(解决了当人们面对风险选择时他们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该理论遇到了很多问题,它不能解释众多的异象,它的几个基础性的公理被实验数据所违背,这些问题也刺激了其它的一些试图解释风险或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行为的理论的发展。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就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与损失的多少。
面对风险决策,人们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这当然不能简单绝对的回答,因为还要考虑到决策者所处的环境,企业状况等情况,我们先抛开这些条件来研究在只考虑风险本身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对决策的影响。
这时候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卡尼曼的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与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2 后悔理论(遗憾理论)遗憾理论认为个人评估他对未来事件或情形的预期反应。
贝尔(Bell, 1982)将遗憾描述为将一件给定事件的结果或状态与将要选择的状态进行比较所产生的情绪。
例如,当在熟悉与不熟悉品牌之间进行选择时,消费者可能考虑选择不熟悉品牌造成效果不佳时的遗憾要比选择熟悉品牌的遗憾要大,因而,消费者很少选择不熟悉品牌。
三大理论的比较
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及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比较李毓敏土管一班20110607310017 概念:增长极理论: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核心边缘理论: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
核心区和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点—轴渐进扩散模式: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
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
相同点:一是基本都是由单个区域点和周围受影响的区域构成的整体。
二是都受极化作用影响。
极化作用又称回波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的极化,然后形成地理上的极化,从而获得各种集聚经济,即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从而加速其增长速度和扩大其吸引范围。
三是都受扩散效应影响。
扩散效应是与极化效应同时存在、作用力相反的增长极效应。
其表现是,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
生产的发展通过扩散而促进增长极周边所有地方的发展,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不同点:一扩散的方式方向不同。
增长极理论不强调扩散的方向,主要强调这个增长极点的作用。
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一个区域任何空间经济系统均可分解为不同属性的核心区和外围区,外围区受核心区影响,这是面上的扩散。
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线性发展推移。
二使区域连接的主要产业不同。
增长极和核心边缘理论大多指制造业受材料、技术影响而连接。
而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主要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
社工常用的26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26种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二、社会学习理论 (1)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3)四、镜中我理论 (3)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4)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6)七、九型人格理论 (7)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8)九、社会支持网络 (9)十、优势视角理论 (12)十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0)十二、生态系统理论 (22)十三、社会化理论 (26)十四、活动理论 (29)十五、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30)十六、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32)十七、社会系统理论 (35)十八、场地理论 (36)十九、社会交换理论 (37)二十、社会互动理论 (39)二十一、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39)二十二、人际互动理论 (40)二十三、心理社会理论 (40)二十四、发展理论 (44)二十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5)二十六、家庭沟通理论 (48)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
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管理学三大理论Y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成为“X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
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
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
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
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建立在对人的特性和人的行为动机更为恰当的认识基础上的新理论。
麦格雷戈强调指出,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管理学原理>>中现代管理的三大理论是什么?是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和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一、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
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毛概理论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
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目的、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指出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是不可穷尽的,认识的是非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最终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解决。
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
他还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援。
但是完成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
当然,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100个经典理论
100个经典理论1. 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2. 洛克的认知心理学理论;3.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理论;4. 纳什均衡理论;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6. 基普人格理论;7.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理论;8. 保罗·艾克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9. 萨缪尔·韦伯的社会学理论;10. 吉本芭娜特的自我控制理论;11. 亨利·福特的生产线理论;12.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13. 玻尔的量子力学理论;14. 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5. 克劳德·香农的信息论;16. 埃里克·弗罗姆的逃避欲理论;17. 鲍勃·迪伦的超现实主义理论;18. 洛夫勒的人本主义哲学;19. 哈贝马斯的交流理论;20.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21. 莫扎特的音乐理论;22. 弗洛姆的社会恐惧理论;23. 克莱因的心理分析理论;24. 博弈论的联盟理论;25. 轮廓心理学理论;26. 福柯的知识权力理论;27. 爱迪生的创造力理论;28.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理论;29. 诺入语言学的理论;30. 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31. 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32. 卡尔维诺的奇思妙想理论;33.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34. 统计学习的理论基础;35. 莫比乌斯带的拓扑学理论;36. 哈维尔的第三种空间理论;37. 蟑螂振翅的混沌理论;38. 弥尔顿的天堂失乐园理论;39. 共生的生态学理论;40. 儒家的人性论;41. 温暖的鼓风机理论;42. 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43. 美学的理论基础;44. 西塞罗的修辞学理论;45.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理论;46.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理论;47. 张学良的读书方法论;48. 哈耳曼的社会认知理论;49. 林纳斯·托尔瓦兹的Linux操作系统研究理论;50.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哲学;51. 席勒的文化学说理论;52. 洪武正的物理学理论;53. 哈医大的医学模式理论;54. 民间仙术的理论体系;55. 瓦茨拉夫·哈维尔的变革理论;56. 哈佛商学院的创业理论;57. 古希腊哲学的自然观理论;58. 物化的美学哲学;59. 安德森的对话理论;60. 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61. 阿多诺的反叛理论;62. 雷蒙德·威廉姆斯的脆弱均衡理论;63. 莱布尼茨的“最佳世界”哲学理论;64. 汇率理论的底层逻辑;65. 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66. 创新的全过程理论;67. 梅洛波特的表演艺术学理论;68. 干细胞的最新应用研究理论;69. 悬崖理论的应用领域;70.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政治哲学理论;71.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理论;72. 康德的经验判断理论;73.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74. 迪模特的口碑营销理论;75. 安生的古文论批评理论;76. 目标管理的理论体系;77. 俄罗斯形而上学的基本思想;78. 凸优化理论的应用;79.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理论;80. 叶夫根尼·帕钦科夫的人际传播理论;81. 数学上的图像化理论;82. 机器学习中的分类器理论;83. 加沙的路德芬鲁斯力学理论;84. 来源分析的理论基础;85. 荷马史诗的意义及哲学前景;86. 大卫·里卡多的经济学理论;87.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88. 林曼的动力系统理论;89. 黑格尔实在论的特征;90. 爱德华·杨的动态系统理论;91. 尚格拉美依的二阶观察理论;92. 战争学的理论体系;93. 洛斯的信息获取理论;94.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理论;95. 丰田生产方式的理论基础;96. 普罗提诺的审慎思想理论;97.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理论;98. 精细动作控制的理论体系;99. 善恶之间的哲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100. 笛卡尔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影响。
磁性的经典理论
磁性的经典理论磁性的经典理论在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洛仑兹等前辈科学家探索的基础上,人类大致形成了有关磁的经典理论,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这些理论与我们稍后讨论的思想大相径庭。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有关磁的思想,是对磁性的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以慧心理论为基础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会不会变得简单,更符合自然呢?1、磁性从何而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有些物理学家认为,有些物质(如铁)所表现的宏观磁性也来源于电流。
(那时还未发现电子。
)1822年,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来解释物质的磁性。
磁性物质的分子中,存在着回路电流,称为分子电流("安培电流")。
分子电流的磁效应相当于一个小磁针。
当分子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抵消,对外不表现磁性;当分子处于有序状态,各个分子之间磁效应相互加强,对外表现磁性。
物质磁性决定于物质内的分子电流。
电流是磁现象起源的思想影响至今。
十九世纪上叶,法拉第发现,物质在磁场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磁性,除了极少数像铁那样的强磁性物质外,一般物质的磁化率的绝对值都很小,具体可以为两类。
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负的,称之为抗磁性物质。
这类物质在磁场中获得的磁矩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反,故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减弱的方向,即被磁场排斥。
另一类物质的磁化率是正的,在不均匀磁场中被推向磁场增强的方向,即被磁场吸引,法拉第称之为顺磁性物质。
像铁那样强的磁性显然是特殊的,应另属一类,后称铁磁性。
在法拉第以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物质的磁性就这样分成三大类。
直到1932年,法国科学家尼尔(LouisEugeneFelixNeel,1904~)增加了第四类:反铁磁性。
他提出了一种晶格模型,它由两套格子交错而成,而其磁场以相反方向作用,使可观察到的场互相抵消。
他还证明,这种有序状态在某一温度时会消失(反铁磁性物质磁性特征是磁化率几乎为零。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温度有关,只在某个温度以下才出现),这个温度现在称为尼尔点,与铁磁现象中的居里点相类似。
理论的名词解释
理论的名词解释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各种理论的讨论和解释。
然而,很多人对于理论的含义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和混淆。
因此,本文将对理论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理论。
一、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是对一定领域内现象和规律的抽象、概括和解释。
它是通过推理和分析从实际和经验中得出的一系列原则、命题或假说。
理论的构建通常基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力求提供对这些现象和规律的解释和预测。
二、理论的特点和功能1. 抽象性: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的抽象性。
理论通常通过提取和概括真实世界现象中的共同点和规律,忽略个别差异,形成概念和原则,并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模型。
2. 普遍性:理论通过具体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力求形成一般性的规律性描述和解释。
因此,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用于广泛的场景和情境。
3. 可验证性:理论需要经过实验和实证研究,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理论必须能够通过科学方法进行验证和检验,从而使其具备科学的可信度。
4. 预测性:理论不仅能够解释过去和现在的现象,还具备预测未来现象的能力。
理论通过对已有规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够为未来的情境和事件提供合理的预测和推断。
三、理论的分类理论可以根据其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领域进行分类。
以下是媒体、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常见理论的简要概述,以展示不同学科背景下理论的多样性。
1. 媒体理论:媒体理论研究媒体的运作方式、影响力和社会功能等方面。
典型的媒体理论包括媒介效应理论、媒体生态理论和观众接受理论等。
2.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从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方面进行解释和研究。
典型的社会学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等。
3.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感知等方面。
典型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格理论等。
四、理论的意义和价值理论在人类的思维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世界的框架和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现象和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来源
(一)活跃理论: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因此,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无疑对老年人提高生活满意度和适应社会都有帮助。
(二)社会支持理论:认为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可以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希望得到他人的陪伴。
而通过生日会活动,给长者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鼓励老年人主动走进他人,促使他们融洽相处。
同时,生日是每个人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通过生日会,让老人感觉到受到尊重和重视,增加老年人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会支持理论:
依据社会
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
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
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
会资源。
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
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
以社会支
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
生活中的作用。
为了促进油甘埔居民和新莞人的交流与互动,融合与接
纳,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社工结
合元宵节这一节日契机,组织本地社区家庭和新莞人家庭一起欢度元宵
节,旨在促进亲子之间、儿童之间和居民之间关系,为社会的和谐与发
展增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