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佛教经论译文异同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浅论藏汉翻译异同点

浅论藏汉翻译异同点

浅论藏汉翻译异同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加强。

而在藏汉民族交流过程中,藏汉互译是汉藏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藏汉互译理论的成熟是汉藏文化交融的重要标志,但受汉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及不同生存环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影响,藏汉互译需要考虑更方面因素差异的问题。

因此,文章针对藏汉互译中存在的异同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标签:藏汉互译;相同点;不同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如果没有翻译和翻译家们的事业,其局限性简直不可想象。

正是因为翻译家的伟大作为,人类的互相交往、了解和共同进步才成为现实。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可以说,没有哪个民族文化是纯粹和单一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

而书面语文字翻译是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和因素之一。

1.藏汉互译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构建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民族间互译工作不仅能促进民间交流合作,同时,还能带动我国整体民族发展,因而,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促进民族融合藏汉互译不仅能使双方民族准确地了解对方实际发展状况以及人文风情,同时,对本民族发展起到相应借鉴作用。

可见,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藏汉互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表现为藏汉互译不仅能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两个民族间的生活差异,同时,还能开阔人们眼界,使其在生活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气息,因而,有着积极意义;藏汉互译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文化的融合,同时,在双方文化之间找到相应平衡点,由此,促进我国民族融合。

1.2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文化在我国领土范围内,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藏汉互译工作的开展能促进双方民族文化的传播,使双方在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对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了解。

由此,不仅拓展了本民族人民的视野,同时,还促进了双方文化的融合。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随着中藏交流的不断加深,汉藏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中汉两种语言的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藏翻译中难免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

语言差异
汉藏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语言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中文和藏文的语法
结构不同。

汉语注重主谓宾的句式,而藏语则注重修饰词的堆积,句子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语言结构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按照中文的语法来翻译。

其次,中文和藏文的词汇选择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中常用的词汇大多是汉字衍生而来,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文化内涵。

而藏文则主要源于梵文,蒙古文等语言,具有独特的
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两种语言词汇用法和含义的差异,才能进
行准确的翻译工作。

思维差异
中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也导致了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注重总结概括,强调整体思维。

而藏语则注重详细描述,强调局部思维。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避免因思维习惯不同而导致的翻译错误。

总之,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十分显著,需要翻译人员对两种语言和文化有深刻的了
解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工作。

关于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研究作者:罗布卓嘎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33期摘要:藏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经历了千百年的变化,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文化系统和文字系统。

如今,为了推广藏族文化的传播,汉语与藏语的翻译就成了一个极有分量的工作。

但,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发源不同,后期发展也有不同的因素在影响,因而,在翻译中出现文化差异是一定的。

关键词:汉藏翻译;文化差异改革开放40年里,不仅对外实行开放,对内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得各少数民族的自立性越来越强,与汉族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最近的几年,藏族的文献和知识相继被发掘出来,其相关部分内容也在渐渐被引入汉文化的相关部分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藏翻译的工作也就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在研究越来越深入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不同起源,不同构成,不同影响因素的汉藏两文化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

本文将就“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加以简要分析。

一、环境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藏族的起源,在青藏高原,作为中国的第一阶梯,还把极高,又氧气稀薄,长年冰雪。

汉族的起源,在黄河长江流域,地势较为平坦,风雨较为有规律,土地肥沃,空气中氧气充足。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两个民族分别形成了更现实生活的汉族文化和更看重山外世界的藏族文化,这就使得不同的地域环境的表示词语意思不同[1]。

例如,“黄河”这个词,在汉语中,黄河单独指母亲河,也表示黄色和河水混浊的自然状态,但是,在藏族文化中,黄河,表示清澈,洁净,湛蓝色的河水,也可以代指蓝色的河。

再例如说,“白云”一词在汉语中就是单纯的表示天上飘的白云,但是在藏语中它还可以表示白色的东西。

所以,一个词语,可能因为两个民族的生活地域差异,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性。

翻译工作者在正确翻译思想的同時,也要兼顾在两种文化中,除了是否有不同的含义,若有,一定要在文章最后的注释中标注出来,以免出现歧义。

二、起源差异众所周知,汉族的文化起源于中上古时期的炎帝与黄帝的传说,先是在中原地区兴起,后经由黄河长江流域的水路向外传播,又吸收了随出海的船队带来的海外文化,从而形成。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引言一、汉藏语族文化差异的体现1.宗教信仰汉藏语族内部包含着众多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儒教等。

佛教在藏区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影响,而在汉地则以道教和儒教为主。

在翻译过程中,宗教信仰的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选择和表达方式。

对于某些宗教性词汇和术语的翻译,不同的宗教信仰可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对目标文化的宗教信仰有着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翻译。

2. 传统文化汉藏语族内部的传统文化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汉地,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主,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而在藏区,则以藏传佛教文化和自然文化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心灵的净化。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往往会反映在译文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源文化和目标文化的传统文化,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

3. 社会习俗汉藏语族内部的社会习俗也存在差异。

在婚庆习俗、生死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翻译中,对于这些社会习俗的差异应当有清晰的认识,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失误。

二、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1. 翻译不准确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由于汉藏语族内部的文化差异,某些词语、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内涵。

如果翻译人员对于源文化和目标文化的文化差异了解不深,可能会导致翻译不准确,甚至产生歧义。

文化差异也可能会导致翻译不流畅。

源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在目标文化中可能无法直接套用,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转化才能使译文通顺自然,这需要翻译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化差异还可能导致翻译不得体的情况。

某些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传播中容易造成不合适的表达,甚至产生冲突和误解。

三、应对策略1. 增加文化修养翻译人员应当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深入了解原文化和目标文化的宗教、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翻译是一门复杂而艰难的艺术,藏汉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形式,涉及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体系,因此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首先,藏汉翻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语言差异。

藏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法结构、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藏语中的动词形式比汉语更为复杂,名词的格变化也较多。

这种差异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对两种语言的深入了解。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藏汉翻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藏汉两种文化背景迥然不同,蕴含着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思维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又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例如,藏语中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汉语中对这些概念的表达可能完全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转换。

另外,翻译技巧也是藏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在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同时,译者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翻译技巧来确保翻译的质量。

例如,译者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意思用与之相近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目标语言。

此外,译者还可以运用调整语序、增减修饰成分等手段,使译文更加通顺和自然。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修辞效果,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此外,翻译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例如,藏汉两种语言的书写方式不同,藏语是从左到右书写,而汉语是从上到下书写。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书写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可读性。

此外,译者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藏语中的语气助词和词尾变化等,以避免翻译错误。

综上所述,藏汉翻译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以及翻译技巧等方面都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和应对。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译者才能在藏汉翻译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识藏传佛教系列】之二: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的异同

【初识藏传佛教系列】之二: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的异同

【初识藏传佛教系列】之⼆: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的异同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同为中国佛教中重要的两⼤派系,但由于传⼊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在佛教的⼤背景之下也呈现出各⾃不同的特点。

⼀、共同之处(⼀)都是佛教的分⽀,因此⼆者都有佛教的⼀些共同特点,如承认四法印,皈依佛法僧三宝,四众弟⼦都按律部规定受戒,发慈悲⼼,抑恶扬善,以正见破除三界烦恼,追求解脱等等。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属⼤乘佛教,因此,都有⼤乘教的共同特点,如利益众⽣为⽬的的菩提⼼,追求不同于⼩乘教的不住轮回、涅磐⼆边等等。

⼆、不同之处(⼀)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刚乘合⼆为⼀的教派,⽽汉传佛教则只是⼤乘显教。

唐朝⾦刚智、善⽆畏及不空等法师虽然传播和翻译过⼀些密经,但全都属于下部密,⽽且在唐武宗灭佛之后在汉地已绝传。

藏传佛教四部密法俱全,但藏传佛教独有的密法是⽆上密,所谓即⾝成佛之法也只在⽆上密中才有。

(⼆)藏传佛教各部以龙树的中观论为主,虽然各派对中观事理⼆谛义的理解上有着千差万别,但却没有⼀个尊唯识论者。

中观派发挥了⼤乘初期《⼤般若经》中空的思想,不仅提出了“⼋不”学说,还提出了两种真理说(真俗⼆谛)。

认为在最⾼真理(真谛)空之外,还应承认相对真理(俗谛),对修持佛法的⼈应该说真谛,说空性真理,对覆盖⽆明(⽆知)的凡夫,应该说俗谛,即承认世界和众⽣的存在。

唯识学研究只是为了从反⾯认识中观真理。

汉传佛教早期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都持中观论,唐⽞奘法师也在东⼟弘扬法相、唯识学,对唐以下的汉传佛教影响极⼤。

现在汉传佛教中属净⼟宗的影响较⼤,⽽他们却也不习中观唯识之理,只诵经典、念阿弥陀佛以求往⽣西⽅净⼟。

(三)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由于各⾃所处的历史⽂化、⾃然环境和信众的⽣存条件、⽣活习俗不同,因此,在饮⾷起居、典章制度、塔殿寺庙及佛像的造型风格、信仰习俗、信众的⼼理素质等众多⽂化内涵⽅⾯均形成了各⾃不同的特点。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一直是翻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汉藏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由于中文和藏文所代表的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跨文化翻译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英语至中文或中文至英语的翻译中,文化差异已经被广泛研究和讨论,但是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相对较少。

考虑到汉藏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性,研究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沟通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分析这些差异对翻译工作的影响,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汉藏语言文化的不同特点,探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进一步提升汉藏翻译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汉藏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翻译质量和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汉藏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揭示翻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解、歧义和障碍。

通过深入挖掘和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旨在为提升汉藏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能够为跨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现象,为构建和谐的跨文化交流桥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塑造了语言的发展和使用。

语言中蕴含着特定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历史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会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源语言的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确保译文更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翻译也可以帮助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沟通障碍,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词汇、表达方式、叙事风格等方面。

不同语言中常常存在着无法直接对应的词汇,这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来找到最贴近的对应词或表达方式。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翻译的文化差异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由于中文和藏语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结构、编码方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方面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语言结构方面,中文和藏语的语法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表述习惯存在差异。

譬如,在汉藏翻译中,中文喜欢使用被动语态,而藏语则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

同时,中文表达方式直接、简洁,喜欢归纳概述,而藏语表达方式则经常使用丰富的修饰词汇和形容词。

在翻译过程中,这种不同的语言结构会导致翻译不当。

编码方式方面,中文和藏语的文字编码方式也存在差异。

汉字是象形文字,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而藏文则借助于符号和纹样来表述逻辑和概念。

这种编码方式差异在翻译中会导致词义和语义上的差异,甚至会造成译文误解。

思维方式方面,中文和藏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中文文化强调现实生活和实用性,看重功利,而藏文文化则更重视人的内在,注重精神上的满足。

在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评价之间的差异。

宗教信仰方面,汉藏文化的宗教信仰差异会对翻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藏族人信奉藏传佛教,而汉族人信奉众多的宗教和信仰体系。

因此,翻译中与佛教有关的词汇,如“法师”、“佛教”等,在汉语和藏语之间也存在差异。

习俗方面,汉藏文化的生活习俗、历史人文和民俗信仰也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在翻译中,需符合各自习俗的用词、风格、形式、礼仪等。

例如,藏族婚礼形式较为庄重,而婚庆活动也比汉族人更加讲究,因此,在翻译藏族婚礼相关的专业文体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

在进行汉藏翻译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有目的的、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译文歧义、用词不当、缺乏语境等问题。

同时,加强汉藏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不同文化间互相学习、包容、融合,提高汉藏翻译的质量。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中文与藏语交流的不断加深,汉藏翻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进行汉藏翻译时,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探讨汉藏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语言的文化差异1. 固定搭配词语很多汉语的固定搭配词语在藏语中并不存在类似的表达。

例如,汉语中的“一丝不苟”、“五彩缤纷”等表达在藏语中是无法直译的。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意译。

2. 成语和谚语汉语的成语和谚语多是根据中国文化的习俗和历史事件演变而来,而藏语并没有类似的表达。

因此,在汉藏翻译中,翻译者需要对汉语成语和谚语进行解释,或者用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3. 文化隐喻和象征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的差异1.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具有很强的文化特色。

而在藏语文化中,佛教文化更是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进行汉藏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了解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根据文化背景将它们进行恰当的翻译。

2. 藏传佛教的特殊性藏传佛教在文化习俗和信仰等方面有其独特性。

例如,藏传佛教有很多特殊的礼仪和习俗,如转经、吐司、插嘎等,这些在汉语中可能没有相应的表达。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根据此类习俗和信仰进行恰当的翻译。

三、解决方案对于汉藏翻译,提升文化学习能力是必须的。

翻译者需要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以便更好的进入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

2. 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翻译不仅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反映了翻译者的语言能力。

因此,翻译者需要建立良好的语言基础,包括语言运用、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以便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3. 使用文化适应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使用文化适应性,即将当地的文化习俗与翻译内容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者需要根据藏语语境和文化背景进行意译,以便使翻译内容更准确和完整。

总之,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翻译者具备足够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并使用文化适应性,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工作。

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浅析

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浅析
2 .4思 维 方 式 造 成 的 文化 差 异
我 国中原地区地处亚洲东部,主要民主要集 中在广袤的青藏高原 ,属典型 的大型性 高原气候 ,不仅气温偏低 , 而且 降水偏少 ,还存在空气稀薄 的问题 , 但 具有 E t 照充足的优点 J 。基于空间分布这一 角度对文化进行 审视 ,会发

各 民族均有属于 自己的历史成长环境 ,因而各 自 均积 累了丰富的历 史典故 。典故虽然结构 简单 ,然而蕴藏 深刻 内涵 ,带 有明显 的文 化色 彩。这~文化色彩往往只能运用此文化 内涵下的思维 方式 予 以解析 。思 维方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个人知识储备 、生活及工作环 境、民族文 化渊源等 j ,所 以,来 自不同民族 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 维方式。思维 方式上 的差异将会给交流形成阻碍 ,所以 ,在翻译及理解某些典 故或者 特殊词汇时 ,不可仅仅注意到字面意义 , 更需要关注其 丰富内涵。如藏 语 习语 “ p h a —n a— n i n g—s h i b r n g—d a—l o—b r d u n g ”,如果直译 ,则得 到如下汉文翻译 “ 去年父亲去世 ,今年捶胸 大哭” 。这句汉文往往 会让 读者摸不着头脑 。当借助译者特殊思 维方式 ,将其翻译 为 “ 悔 之晚矣 ” 时, 才能更加方便读者理解。这样翻译失去了对原文形式 的保持 ,然而 其真正含义却得到 了有效 表述。又 如 “ b s h d—s a —b u— m o p h o g— s a — I nna — m a” 如果直译 , 则得到如下汉文 翻译 “ 教训 女儿 ,实指媳 妇” 。 这种译法不仅字数较多 ,而且失去 了原有的鲜 活形象 ,若意译成 “ 指桑 骂槐 ” ,不仅符合原 意,同时也能够让 读者一 目了然 。所 以,在 藏汉 翻译 中,应重视思维方式不 同而造成的文化差 异问题 。

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班班多吉

汉藏佛教比较研究--班班多吉

班班多吉:汉藏佛教比较研究今天能参加这个盛会感到很高兴。

由于时间关系客套话不讲了,直入主题。

大家知道,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两大支柱,也是中国佛教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两支佛教的关系问题,多年以来也是我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领域。

今天就把我一些思考的不成熟的想法向大家汇报一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汉地佛教用现代学术的方法研究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用现代科学、学术方法研究的汉地佛教,很多学者得出的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我们要把握佛教这样一个外来宗教传到中国的汉地以后,在汉地这样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政治经济和思想特有的土壤里面是怎样传入、发展、演变的。

也就是说它与传统的汉地文化发生了什么样的一种关系。

冯友兰先生在研究中国哲学的时候,对整个中国汉地佛教的研究所提出的观点,对我影响很大。

冯友兰先生在四十年代写了一本书,是“中国哲学简史”,在这本书里冯先生首次提出“中国佛教和在中国的佛教”的概念。

冯友兰先生讲,一个是中国的佛教,一个是在中国的佛教,那么中国的佛教,例如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到汉地后与汉地的政治经济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化特色的、中国化品格的禅宗思想——这就是中国佛教。

它与中国的文化思想融为一体了。

冯友兰先生说,禅宗是佛教,但是禅宗思想是中国的,是中国化的佛教思想。

以上说的是“中国佛教”。

而“在中国的佛教”是什么呢,冯先生举了一个例子——玄奘,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不是中国的佛教,而是在中国的佛教,意思就是说,玄奘把印度的唯识宗引到中国以后,照本宣科,把印度的瑜伽唯识思想作为金科玉律,创立了唯识宗。

因此,这个唯识宗它没有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生密切的联系。

因此,冯友兰先生讲禅宗是接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传承下来的,而玄奘所创立的唯识宗是照着印度唯识思想讲的,一个是照着讲,一个是接着讲。

两个之间发生了根本不同的两大结果。

这是冯先生在四十年代研究佛教时提出的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试论藏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试论藏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试论藏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藏汉民族是中国最大的两个民族之一,虽然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上存在巨大差异,但是相互之间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却相当深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交往日益增加,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翻译两个民族之间的文本、口语和文化。

本文就试图从汉藏民族的文化差异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语言差异汉语和藏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虽然中国政府将藏语定为国家少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之一,但是汉藏两族的语言仍旧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藏语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语言,有着复杂的发音和拼写规则,而且有专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藏族独有的文化和传统,如“喇嘛”、“拉萨”等。

而汉语则是一种较为普及的语言,发音和拼写规则相对简单,但也有着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说法,如“红楼梦”、“春运”等,这些都造成了在翻译中的困难。

因此,在进行汉藏文本和口译翻译时,需要深刻理解两个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特点,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例如:对于一些语法复杂、意义深刻的藏语词汇或习惯用语,需要用适当的汉语翻译表达,同时,对于一些汉语中难以用一个词翻译的藏语词汇,需要使用注释或解释,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文化差异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特征,是民族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

汉藏两族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习俗传统等方面,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翻译中的理解和传达问题。

比如,藏族是一个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其文化和传统中隐含着佛教的因素,而汉族则是一个多信仰、多文化、多宗教的民族,其文化和传统中包含了各种元素,如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因此,在进行汉藏文本的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把握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确传递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做到适度的传达文化信息。

此外,汉藏两族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婚姻家庭等方面,这些差异也会在翻译中产生影响。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跨文化理解和背景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和传达文本的文化信息。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作者:拉毛扎西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3期摘要:藏汉翻译成为现在民族地区工作一个重要方面,搞好藏汉翻译工作对做好党的民族的工作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藏汉翻译首先要掌握藏汉文化差异,理解原文语境等因素。

本文从藏汉文化的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的差异,注重探讨翻译过程中需尊重藏汉原文理解。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一、文化差异(一)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中原地区地处亚洲东部,主要位于北温带以及亚热带,属典型的季风气候;而藏族人民主要集中在广袤的青藏高原,属典型的大型性高原气候,不仅气温偏低,而且降水偏少,还存在空气稀薄的问题,但具有日照充足的优点[2]。

基于空间分布这一角度对文化进行审视,会发现什么样的地域环境将会孕育什么的文化,换而言之,不同的文化将会展现出与之相应的地域特色。

受沼泽湖海等自然因素的隔离,地理环境也会因此迥然不同,人们对周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的文化由此形成。

不同生存环境下的不同民族纷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与此同时,他们本身也在潜移默化中被自己创造的文化所改变着。

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通常体现在多个层面,有可能是物质层面的,有可能是制度层面的,还有可能是文化心理层面的,正是上述差异的存在,使得一种文化形态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而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

以心理层面的文化差异为例。

汉族长期受儒家文化浸染,热衷于功利主义的世俗生活,对家族财产尤为重视;藏族长期受藏族佛教的影响,热衷于亦幻亦真的彼岸世界,对个人尊严极为尤为重视。

如“放屁”这件事情,对于汉族人而言,在众人面前不小心“失误”了一次,无伤大雅,没有什么了不起;对于藏族人而言,在众人面前“放屁”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因此而轻生的例子并不少见。

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单位语词所传达的信息也存在差异。

藏区黄河由于纯净湛蓝,因而被称作“蓝色的玛曲河”;中原黄河由于浑浊且外观呈黄色,因而被称作“黄河”。

汉藏翻译差异对比

汉藏翻译差异对比
在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数百年间唐蕃之间的官方往来就多达29汉藏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汉藏两种语言翻译水平的提高
汉 藏 翻 译 差 异 对 比
公 巴太
摘 要 :不 同文化之 间的传播首先 需要有统 一的文字意义 , 翻译便 成 了沟通不 同文化 间的 良好桥 梁。可以说 ,翻译是 不同文化传播 的 重要 栽体 ,与文化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翻译 离不开本 土文化 的制约 ,任何 一种语 言 的翻译 ,一旦脱 离 了文化 因素 ,会 直接影响到人 们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 。不 同文化之 间为 了交流思想,相 互 了解 ,达到互通有无 的状 态,除 了要 学 习对方 的语 言文字之外 ,还 需

活搭配使得语言具有广 泛的 意义。在汉语 组词方 面 ,词的结 构越复杂 , 其代表 的含义就越丰 富 ,但词 的适用范 围反而越 小 了。在完 整句子 中 , 词语通过灵活组成更 多的合成词 ,形 成整个句子 的搭配 关系 ,从而使 用
更 多 的语 言环 境 。

藏语 与汉语 之间的关系并不遥 远,都 是来 自同一个 原始语 。藏语 语 言结构 的基本语 序为 S O V( 主词 一受词 一动词),藏语属 于字母式 的文 字 系统 ,其特殊之处就是 文字系统 与语音 系统不一样 。藏 语的语音 系统 中,有 1 8 0多个复辅音声母 ,其 中含有三合 ,四合 复辅 音 ,但随着 时代 的发展 ,藏语也 在不 断改进 ,现在 藏语 中的复辅音 则主要 是二合辅 音 , 并且保 留了较 多的古 复辅音 声母 。 ( 二 )交流方式分析。孔子说过 :“ 言不顺 ,则事 不成” 。要想办 成 事,交 流是关 键。在交流 方式 上 ,汉 藏之 间 的交 流 方式 也有很 大 的区 别 。汉 语 的交 流 方 式 较 为 直 观 ,主 动 语 态 居 多 ,在 陈 述 方 式 上 ,如 果 用 了不 同的语气 ,就可 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 果。书面语 言进行沟通也 是最 常见 的 , 通常是 比较含 蓄委婉 的。当然也会 有无声 的言语沟通 ,通 过表 情 ,手势来传递所要 表达的思想与感情。可以说 ,汉语 的表达方式是 多 样 的 ,通 过人 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 ,也可以进行 文化的传 递。 而对 于藏语 来说 ,藏语 的交流方式则较为简单 ,有 些汉语 出现 的词 汇在藏 语中是 没有 的,需 要变 换表 达词 汇。藏语 的 语言含 义也 较为 简 单 ,没有汉语 那么多深刻 的含义 。所 以在表达 上,藏语 的词 汇量 较少 。 在 交流语 气上藏语的语 气是谦和的 ,音调也较为低沉。虽然汉藏之 间在 交 流方式 上存 在着差 异 , 但 只要相互了解 彼此的文化特点 ,尊重彼 此的 风 俗习惯和宗 教信仰 ,就可以达到沟通无 障碍。 ( 三 )文化 责 任 分析 。所 谓 责任 文化 ,就是 “ 人人 都讲 责 任 的文 化” 。是在文化 的基础上加入责任感 。责任文化属 于文化 中的一项 内容 , 如果一个 民族没 有了责任心 ,那 这个 民族 的文化就 没有 了继承和传 播 , 这 事及其严重 的问题 。因此 ,对于汉藏两民族的文 化来说 ,翻译要 想达 到最佳 效果 ,译者必须要有充分的责任心。 责 任文化 可以激 发译者强烈的责任意识 ,这是完成 翻译工作 的重要 保 障。在一定 意义上说 ,译 者责任 意识的好坏在很 大程 度上决定 了汉 藏 翻译 的效果 和汉藏文化的 良好传播。同时 ,责任文化还 可以提高工 作质 量。汉 藏翻译 质量的好 坏直 接与两 族文 化 的传递 有着 必然 的联 系 ,因 此 ,在有 利于文化传 承的角度考虑 ,汉藏翻译者确实需要有责任 意识 。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汉藏语族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括汉语、藏语、壮侗语、苗瑶语和彝语等语言。

由于语言的不同,汉藏翻译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文字、思维观念和习惯习俗等方面,对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一、语言文字差异1. 汉藏语系的语言文字系统不同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文字系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汉语采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而藏语则采用藏文、汉文和拉丁文等不同的文字系统。

在汉藏翻译中,这种文字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语音和语调的差异汉藏语系中的语音和语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汉语中,“四声”是语音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在藏语中则没有这种特点。

在翻译中,如果不了解这种差异,就会造成语音和语调的不当运用,从而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二、思维观念差异1. 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在汉语中,时间是线性的,注重效率和计划性;而在藏语中,时间是循环的,注重自然和宇宙的规律。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差异有所了解,就会影响译文的表达和理解。

2. 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差异三、习惯习俗差异1. 饮食习惯和节庆习俗的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明显的饮食习惯和节庆习俗的差异。

在汉语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年糕等传统食物;而在藏语中,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舞经幡、敬奶酒等传统习俗。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了解这种差异,就会造成节庆习俗的误解和翻译的不当运用。

2. 社会礼仪和职业习惯的差异汉藏语系中存在着社会礼仪和职业习惯的差异。

在汉语中,人们在社交场合会讲究礼貌和尊重;而在藏语中,人们注重信仰和宗教习俗的尊重。

在汉藏翻译中,如果没有理解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社会礼仪的不当使用和职业习惯的误解。

汉藏翻译中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差异,包括语言文字、思维观念和习惯习俗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深入了解汉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准确、流畅地翻译汉藏语系中的文本,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探讨

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探讨

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探讨作者:达瓦顿珠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7期摘要:在藏民族与汉族地为文化交流中,藏汉翻译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其实对任何一种语言而言,翻译都是重要的载体,同时在语言转化过程,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还应关注其中的文化差异,了解翻译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本文先简要该出了藏汉翻译的意义,然后探讨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翻译现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而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实现不同语言文化的群体间的交流,这就强调翻译的重要性。

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理清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体现翻译过程的差异化特征。

1藏汉翻译的意义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是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使用的语言交流工具为汉语。

在国家稳定发展的今天,强调民族应齐心协力,共同提升祖国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物质基础及文化基础上比较薄弱,而为了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就需要将汉民族优秀的文化及经济发展经验导入到少数民族中,实现民族大融合。

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不同语言文化群体的交流,需要借助翻译这一介质,以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高效进行。

2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现象2.1生存环境所致文化差异藏族人们居住于我国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气温偏低,同时降水量少。

而汉民族却大多聚集在中原地区。

在空间分布上对藏汉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对文化的孕育有较大的差异,突出民族语言的特色,这也为我国绚烂多彩的语言文化奠定基础。

以心理层面文化差异为例,汉族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热衷于功利性的世俗生活,而藏族则长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热衷于虚幻与现实并存的世界,因此藏民族对个人尊严极为看中。

因此在汉语严重常用作戏谑性的词语“放屁”,在藏民族中看来确实非常丢脸的事情。

佛典汉译与藏译之比较

佛典汉译与藏译之比较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Tibetan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作者: 旺多
作者机构: 西藏大学文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出版物刊名: 西藏大学学报
页码: 72-7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汉藏;佛经翻译;比较
摘要: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

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发布时间:2021-06-03T06:13:07.92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6期作者:龚甘[导读] 汉族和藏族人民在进行交流的时候,翻译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川电视台康巴卫视频道 610041摘要:汉族和藏族人民在进行交流的时候,翻译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汉族和藏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中包含文化精神、宗教信仰、语言等部分。

翻译可以促使汉族和藏族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其中汉族和藏族的饮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过程当中翻译人员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差异,保证翻译的合理性。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汉藏互译对民族文化交融的帮助,随后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藏汉翻译;文化差异;研究引言: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但是很多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人在沟通当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想要进行交流主要依靠翻译。

从古至今,藏族和汉族的沟通比较多,这其中翻译在交流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有科学的翻译才能保证沟通的顺畅。

一、汉藏互译对民族文化交融的帮助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交流和沟通,为了民族之间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翻译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人们的沟通顺畅。

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沟通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还可以让不同的民族对其他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促进文化交流。

汉藏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正确的语言翻译保证汉族和藏族人们可以进行的良好沟通。

二、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一)生存环境造成的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差异,不同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民族。

汉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和盆地一带,而藏族人们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一带,这种地区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早晚温差比较大,阳光照射的面积比较广,所以藏族人的服装一般都是长袖、大襟、长裙,主要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文章以《山法了义海论》一书中笃补巴西饶坚赞用来论证他空见的印度佛教经论的典型藏文译文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校勘研究的方法,从内在结构、内容诸要素到外在表达方式上比较了藏、汉两种译文的相同性和不同点,并将这些藏汉佛经翻译的典型个案与现代翻译理论相结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考察,由此揭示出藏汉佛经翻译的共性、特色及其内在关联。
[关键词] 《山法了义海论》;佛经翻译;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B946.6+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9)03-0082-09
一、比较异同之背景
佛教经论之藏译和汉译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成为中国经典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印度佛教的经、论承载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教证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证的诠释和阐发。它是完全按印度人的价值观念、境界取向、思维方式、语言文字创造出来的经典文本。随着佛教传入到中国的汉地和西藏,汉族和藏族佛教学者根据修学佛教思想及实践之需要,几乎将负载印度佛教戒、定、慧三学内容的经、论、律三藏经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译成了汉文和藏文。这是古今世界文化交流史以及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本文通过对其用以论证他空见的印度佛教经、论的藏文译文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校勘研究的方法,比较汉藏佛教经、论译文的异同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汉藏两种语言文字,历史悠久、载量深广。它不但运载、反映、体现本民族古老的同质文化,而且还能准确、完整、深刻地记录和承载其他国度的异质文化。历史上,用藏文和汉文翻译、记载印度佛教经论的事实便证实了这一点,这也是古今中外从事佛教研究的学人所公认的。
汉文和藏文同属汉藏语系,但两者在语音系统、语法结构、构词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两种语言文字在翻译佛经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既有很大的相同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它们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表达了佛教的同一思想,是两种不同语境下同一语义的转换。
本文以藏传佛教著名学者笃补巴西饶坚赞(12901361)的名著《山法了义海论》为例,以其所引用的有关藏译佛教经论的内容为语料,就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求教于方家同仁。
《山法了义海论》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开宗明义之作,在本书中,笃补巴西饶坚赞引用了印度佛教大量的经、论,以此来论证觉囊派的特殊教法他空见的正确性、经典性和权威性,证明他空见有印度佛教经典的确凿依据,而非无经证的任意杜撰或外道邪见。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这些经、论中的大段话语绝大部分都有相应的汉文译文,这就更进一步地佐证了《山法了义海论》一书作为觉囊派的根本经典,它的活水源头在印度佛教的经、论、律三藏中。该经典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对研究印度佛教及藏传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想资源。例如,此论所提供的一些经典中的资料证明印度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不仅来源于涅槃佛性类的经论,而且还与般若中观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