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主题节庆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主题节庆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

-基于临县红枣旅游文化节和榆社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的对比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1. 理论背景

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常伴随出现的概念有:节事、事件等,目前学术界对其概念界定和相互包含关系,尚无权威标准。节庆研究最早源于西方非旅游专业的期刊和杂志。1961年美国历史学家Boorstin在Image—书中提出了“伪事件”概念,并从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事件的形象影响。这是目前可知的最早关于西方节庆及节庆旅游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节日、会展、体育、休闲等各类事件的发展,节庆研究从最初的社会学、艺术、甚至人类学角度逐渐扩展到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市场学、伦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上世纪末,学者开始尝试从旅游视角对节庆进行研究。目前,相关理论运用已趋成熟,研究议题主要涵盖节庆吸引物、节庆生产运作、节庆产品、节庆影响等方面,已发展成为当前旅游学科重点关注的论题之一。

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为旅游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与启示。Getz(1997)认为“事件的强大号召力可以在短时间内促使事件发生地的口碑获得爆发性的提升”。历史实践的发展证明了Getz所言。加上当今养生养老、亲近自然等文化理念的盛行,乡村节庆随之成为旅游地理学的一个关注热点。

2. 现实背景

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明星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升级带动的观念转变,人们的旅游消费频次增加,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全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2017年旅游经济形势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为44.4亿,比上年同期增长11.0%;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与此同时,对旅游的关注也不再是以往的走马观花,而是更加向往享受自然、休闲养生的高品位旅游活动,旅游供给面临着旅游产品个性化设计和更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挖掘乡村生态休闲和旅游观光、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村庄。

而乡村节庆作为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相比传统旅游,其本身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元素更多,既满足了老者的怀旧情绪,又成全了年轻一代追新求异的本性,很好的迎合了当前游客的消费需求。目前,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一股办节热潮,许多地方更是将节庆活动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来开发、培育,现已涌现的乡村节庆主题大致有花卉类、采摘类、民俗类、农事类、旅游类、文化类、美食类和综合类,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然而,纵观这些节庆,真正成功并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有些甚至昙花一现,不仅不能发挥任何效益,且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大部分节庆虽美其名曰主题节庆,但事实上却并没有自己鲜明的主题,自创以来,其文化和品牌始终如一,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尽管有些地方对节庆进行了重新包装和策划,但却因对先前价值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其开发方向和优化深度的失误,最终摆脱不了被中断的命运。

(二)选题意义与目的

1. 理论意义:①扩展了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的研究无疑是围绕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然而节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既依赖于举办地自然基底和自然环境,又依附于当地人文环境和文化资源。本文所构建的乡村主题节庆价值评估模型将节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衡量,突破了传统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②丰富节庆旅游理论研究体系。无论中外,节庆理论研究都明显滞后于节庆实践发展。现有关于节庆旅游的研究多侧重于节庆本身、节庆参与者和举办地等方面,其基础理论还比较零散。论文综合运用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乡村旅游等理论比较两个发展程度不一的乡村节庆价值,有助于充实与完善节庆旅游理论研究体系。

2. 实践意义:①创新传统旅游模式。“旅游+节庆+农家乐”模式以节庆资源为载体,对游客开展体验性、趣味性的旅游产品,全面展示乡村本土文化,克服了传统旅游一味追求娱乐、旅游产品大众化的特性,有效地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②为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本文将成熟节庆和仅举办过一届的节庆进行价值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揭示旅游开发中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并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探索节庆摆脱命运“中断”的途径,为后期深度优化开发提供方向,进而为其他正在兴起的乡村主题节庆旅游提供一定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内外节庆旅游研究进展

1节庆概念研究

节庆活动自古就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因中西方语言翻译和学者各自理论基础,节庆相关概念体系呈现多元化局面,常伴随出现的有节事、事件、特殊事件等。对此,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节庆是节日庆典的简称,属于节事范畴。国内学者对此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类似于国外,第二种认为节庆等同于节事。Getx认为,从广义来看,节庆是指每年或更长间隔进行一次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或展示,其举办时间会事先对被邀请的公众公布。吴必虎]、戴光全把广义的节庆等同于节事,狭义的节庆专指各种节日。张宏丽认为节庆是“有很多人参加的,在固定时间,有目的的且有固定内容的系列活动”,并将节庆划分为传统节庆、近代历史纪念性节庆、现代节庆以及外来节庆四类。对于这些概念的界定和相互包含关系,学术界至今尚无明确界定。

2节庆旅游研究

同节庆一样,节庆旅游也面临着相关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即事件旅游、节事旅游等。其中,黄翔、连建功认为节庆旅游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赵睿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向往,有可能被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庆典活动的总和。吴书峰、罗秋菊把节庆旅游的外延扩展到等同于节事旅游和事件旅游[9]。本文中的节庆旅游研究范畴借鉴了黄翔、连建功的观点。

当节庆活动在旅游开发中被赋予新的意义时,节庆活动就已经由动态的文化景观成为了一种动态的旅游吸引物,一种名副其实的文化符号。美国历史学家Boorstin最早在Image —书中提出了“伪事件”的概念,并从包括旅游在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事件的形象影响。这是目前可知的最早关于西方节庆旅游的研究。利用百度开题助手,以“节庆旅游”为进关键词行检索,得到如下研究趋势图。可知,“节庆旅游”从1994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12年达到最热。“节庆旅游”的跨学科研究也发展迅猛,已深入到地理学、民族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并衍生出多个交叉学科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