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上学期物理周练试题(9-14) 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物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十四次周练物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ae1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b.png)
1。
图中a 、b 、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
A 。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B.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D 。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2.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 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 1、l 2、l 3、l 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 .l 2>l 1B .l 4>l 3C .l 1>l 3D .l 2=l 43.如图所示,a 、b 两根轻弹簧系住一球,球处于静止状态。
撤去弹簧a 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5m/S 2,若弹簧a 不动,则M N a R cbF FFF①② ③ ④撤去弹簧b的瞬间小球加速度可能为:abA。
7.5m/S2,方向竖直向上. B。
7.5m/S2,方向竖直向下.C。
12。
5m/S2,方向竖直向上。
D。
12.5m/S2,方向竖直向下。
4.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将弹簧压缩,弹簧被压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
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物块的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Ox05.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m 1g/k 1 B 。
m 2g/k 1 C.m 1g/k 2 D 。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二)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二)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ec404b9f3f90f77c61bca.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44分,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至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至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把一个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面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对这些亮暗圆环的相关阐释合理的是A.远离中心点处亮环的分布较疏B.用白光照射时,不会出现干涉形成的圆环C.是透镜曲面上反射光与透镜上方平面上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D.与同一亮环相对应的空气薄膜的厚度是相同的2.如图为安检门原理图,左边门框中有一通电线圈,右边门框中有一接收线圈。
工作过程中某段时间通电线圈中存在顺时针方向均匀减小的电流,则A.无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B.无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增大C.有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D.有金属片通过时,接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大小发生变化3.如图所示,A、B、C为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已知∠CAB=60°,AB=2AC=2cm,将一带电量为q=3×10-5C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6×10-5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点电势为2VB.电场强度E沿AB方向由A→B,大小为400N/CC.该正电荷在B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4×10-4JD.将该正电荷从C点移到B点,电势能增加了1.8×10-4J4.如图所示,金属球壳A带有正电,其上方有一小孔a,静电计B的金属球b用导线与金属小球c相连,以下操作所发生的现象正确的是()A.将c移近A,但不与A接触,B会张开一定角度B.将c与A外表面接触后移开A,B不会张开一定角度C.将c与A内表面接触时,B不会张开角度D.将c从导线上解下,然后用绝缘细绳吊着从A中小孔置入A内,并与其内壁接触,再提出空腔,与b接触,B会张开一定角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开普勒首先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彗星的回归周期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了电场线;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富兰克林首先命名了正负电荷;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在磁场中转动的金属圆盘可以对外输出电流6.用等效思想分析变压器电路。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周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周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fe73be009581b6ad9ebcf.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九次周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5分,1~7题为单选,8~10题为多选)1.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A.F增大,N减小 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 D.F减小,N增大2.降落伞在匀速下落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A)下落的时间越短(B)下落的时间越长(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
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相比A.距地球的高度变大 B.向心加速度变大C.线速度变大 D.角速度变大4.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B.C.D.5.将高台跳水运动员视为质点,其运动近似为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图示为甲乙两运动从起跳到触及水面时的速度-时间图象。
由此可推得()A .甲所在的跳台高度为11.25mB .甲所在的跳台高度为12.50mC .甲乙所在的两跳台高度相同D .甲所在的跳台高度比乙的跳台低10m6.地球自转一天的时间为T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的半径为R 。
一卫星Q 位于赤道上空,赤道上一城市A 的人每三天可以看到Q 四次掠过上空,则Q 卫星的轨道半径表达式为 A. B. C.D.7.一物体静止在地面上,在竖直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的机械能E 与上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中O ~h 1过程的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h 1~h 2过程的图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2021年高三上学期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84cc36edb6f1afe001fce.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A 和m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 )A.A、B间无摩擦力作用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BgsinθC.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BgsinθD.取下A物体后,B物体仍能匀速下2、如图所示,三根轻细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保持静止,A、D间细绳是水平的,现对B球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将B缓缓拉到图中虚线位置,A球保持不动,这时三根细绳张力F、F、F的变化情况是()A.都变大B.和变大,不变C.和变大,不变D.和变大,不变3、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和摩擦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与竖直方向夹角,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滑轮轴O的弹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只有角θ变小,弹力才变小B.只有角θ变大,弹力才变小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不变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弹力都变大4、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由三根光滑的杆构成三角形框架,竖直固定放置,∠A=90°,∠B=30°。
质量均为m的a、b两个小球分别套在AB、AC杆上,两球间由细线连接,两球静止时,细线与AB杆成α角。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0°< α < 60°B.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C.a、b两小球对杆的压力大小之比为2:D.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为mg5、如图所示,一固定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将一质量为m1的滑块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杆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一起运动,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且α<β,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块的运动情况是( )A. 沿着杆减速下滑B. 沿着杆减速上滑C. 沿着杆加速下滑D. 沿着杆加速上滑6、如图所示,小球A、B穿在一根与水平面成θ角的光滑的固定杆上,一条跨过ABab)α定滑轮的细绳两端分别连接A、B两球,不计所有摩擦。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考试题物理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考试题物理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605c02240c844769eaeed2.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考试题物理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历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关于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伽利略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匀加速直线运动D.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速度为,位移为,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像是()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 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 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图34.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匀加速运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μmaB .ma C.mFM +mD .F -M5. 某质点从O 点开始以初速度v 0作平抛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以抛出点O 为原点建立图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从质点离开O 点开始计时,在T 、2T 、3T 、4T 时刻,质点依次到达A (x 1,y 1)、B (x 2,y 2)、C (x 3,y 3)、D (x 4,y 4).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经过A 、B 、C 、D 任一点时,其水平方向的分 速度始终为v 0B .质点经过D 点时,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4gTC .质点经过B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0D 位移方向相同 D .y 1:y 2:y 3:y 4=1:3:5:76. 宇航员在月球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某物体由距月球表面高h 处释放,经时间t 落到月球表面(设月球半径为R ).据上述信息推断,飞船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率为( ) A.2RhtB.2RhtC.RhtD.Rh 2t7.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 ,汽车的质量为5t,汽车在水平面上行使时,阻力与车重成正比,g=10m/s 2当汽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速度达12m/s 。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b2ca5002d276a201292e57.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练物理试题含答案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2.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3.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A.G>G/ B.G<G/C.G=G/D.无法判定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 l、m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A.零B.F/2C.F D.大于F6.关于力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A.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滑动摩擦力B.无摩擦力的地方一定没有弹力C.力总是成对出现的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正压力方向垂直,且与运动方向相反7.一个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物体受的向上的弹力是水平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B.水平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水平面发生形变产生的C.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块受到重力实质上是相同的D.物块静止的原因是物块受到的弹力与水平面受的压力等大8.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9.后轮驱动的解放牌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A.前轮向前,后轮向后B.前轮向后,后轮向前C.前后轮均向后D.前后轮均向前10.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长木板在地面上向左滑行,如图所示,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μ2mg B.μ1MgC.(μ1+μ2)mg + μ1Mg D.μ2mg+μ1Mg11.右图是皮带传送机的示意图,皮带现正在向上输送一个沙袋,通过对沙袋的受力分析可知: A.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及向上的牵引力作用B.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D.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同向12.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 b=5 N、F c=10 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A.f1=5 N,f2=0,f3=5 NB.f1=5 N,f2=5 N,f3=0C.f1=0,f2=10 N,f3=5 ND.f1=0,f2=5 N,f3=5 N13.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l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A.m1g/k1B.m2g/k1C.m1g/k2 D.m2g/k214.如图质量为m l的木块P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l,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A.µ1 m1g B.µl (m l+m2)gC.µ2m1g D.µl m2g+µ2m1g15.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载人飞船,次日载人舱着陆,实验获得成功,载人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载人舱的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为_________Mm16.一位同学重50kg ,他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若匀速上爬,他受到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若匀速下滑,他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方向.(g取10m / s2)17.马拉着自重600N的雪橇在水平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马需用水平拉力18N(g=10m/s2),问:(1)雪橇和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2)如果在雪橇上载货500kg,马要用多大的水平力可使雪橇仍作匀速直线运动?18.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0并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一小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间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为:(1)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2)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19.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檫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匀加速下滑,如图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计算动摩檫因数的公式是.为力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多.答案:9、B10、C11、BCD12、D13、C14、A15、16、500N,竖直向上。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659746964bcf84b9d57b83.png)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一)得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甲、乙、丙为三个光滑轨道,且左侧均为倾角相同的直轨道.甲右侧是水平轨道,乙右侧是向下凹的圆弧轨道,丙右侧是向上凸的圆弧轨道,三个轨道水平方向距离相同图中虚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现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轨道的右端时速度大小相等,三个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B.乙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C.丙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D.三个轨道上的小球同时到达右侧2.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用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砂桶相连,连接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砂桶中砂的质量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1和m2(m2>0),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求出A.物体A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2kg的物块与水平轻弹簧相连,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45°角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面对物块的支持力m恰好为零.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轻弹簧的弹力为NB.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为0C.撤去拉力F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方向水平向左D.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为m/s2,方向斜向右上,与水平方向成45°角★4.质量为m的物体P置于倾角为θ1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轻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分别连接着P与小车,P与滑轮间的细绳平行于斜面,小车以速率v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与滑轮间的细绳和水平方向成夹角θ2时(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的速率为vB.p的速率为vsinθ2C.P处于超重状态D.P处于失重状态5.一长为2L的木板倾斜放置,倾角为45°,今有一弹性小球,自与木板上端等高的某处自由释放,小球落到木板上反弹时,速度大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木板夹角相等,欲使小球经过一次碰撞后恰好落到木板下端,则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L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铀核的一种裂变方程23514389192563603U Ba Kr n →++B.β射线来源于原子内层的电子就是阴极射线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内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23592U 7.硅光电池是一种直接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它的工作原理与光电效应类似:光照射硅光电池,回路里就会产生电流.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流B.只要吸收了光子的能量,电子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光强有关★8.如图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9.如图,水平粗糙的桌面上有个光滑的小孔S,一轻绳穿过小孔,两端各系着质量分别为2m、m的两个小方块A、B,B以S正下方的点O为圆心做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A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B=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C放在A上,A仍然保持静止,B以最大的角速度ωm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C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B.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32L g ωC.角速度为ωm时,BD.mω=1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块A、B用一轻质绳相连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外力F(F=kt,k为大于零的常数)向右拉A.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绳子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开始绳中拉力为0,则下列关于绳中弹力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A. B.C. 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如图所示,用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固定光滑的挂钉O将一个画框悬挂在墙壁上,细绳的两端分别拴接在画框上两根挂钉1、2上.画框静止时,O点两侧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对应细绳中的张力大小分别为F1、F2,悬挂时,挂钉1、2不一定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1更高,则α>βB.若2更高,则F1>F2C.无论1、2是否等高:总有α=β成立D.无论1、2是否等高,总有F 1=F 2成立12.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右端固定有立柱的木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总质量为M ,木板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物块A 和B ,物块A 用一根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拴在立柱上,A 、B 间接触面与木板平行,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将木板的左端固定,用一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 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 开始滑动前,A 对B 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B.B 开始滑动前,轻绳中的拉力逐渐增大C.当木板与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时,B 开始滑动12m m μD.当木板与地面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μ时,B 开始滑动13.a 、b 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两车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s 0处,在0~t 1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则A.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s 0=3sB.若a 、b 在时刻相遇,则12t 032s s =C.若a 、b 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13t 153tD.若a 、b 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为14t 13v 14.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一质量为m=0.4kg 的小球用两轻绳AC 、BC 悬挂在木箱内.木箱锁定时,AC 与斜面垂直,BC 与斜面的夹角为.已知g=10m/s 2,sinθ=0.6,cosθ=0.8.木箱解锁后沿斜面下滑.关于木箱下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光滑,则AC 上的张力大小可能为零B.若斜面光滑,则BC 上的张力为零C.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AC 上的张力大小为0.8ND.若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BC 上的张力大小为2N1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小球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碗内做圆周运动,碗的球心为O 、半径为0.1m ,Oa 、Ob 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分别为53°、37°,两球运动过程中,碗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已知sin37°=0.6,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b 两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3B.a 、b 两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C.a 、b 两球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之比为3:4D.a 、b 两球运动过程中,碗对地面始终有摩擦力作用第Ⅰ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得分答案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5分)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5分)16.(6分)利用图示装置可以测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粗糙桌面左端固定着定滑轮,B 点固定着光电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拴接质量为m 的重物和质量为M 的物块(含宽度为d 的遮光条)实验时每次都由静止释放物块,多次改变物块释放点A 的位置,记录每次A 、B 间的距离x 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物块通过B 点的速度v B =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2)下列各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运动过程中x 与t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__________.A. B.C. D.(3)若(2)问中正确图线的斜率为k ,则物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A. B.22()2kmg M m d kMg -+22()2kmg M m d kMg++C. D.222()kMg kmg M m d -+22()2kMg M m d kmg-+17.(9分)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 的两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 和Q ,P 低于Q ,绳长为L (L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 点10cm 处(标记为C )系上质量为m 的重物PQ (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 、QC 的拉力大小T P 和T Q ,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的位置,每次将P 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cm ,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 、T Q 与绳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实验可知:PC(1)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2)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Q =_________N ,此时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Q =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6分)如图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能级上向低能级跃迁时:(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放出光子波长最长?(3)已知金属钠的截止频率为5.53×1014Hz,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请通过计算判断,所有放出的光子中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有几种.l19.(9分)如图所示,长为(未知)的细线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连着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悬点O 距地面的高度H=5.4m,开始时将小球提到O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经时间t(未知)白由下落到使细线被拉直的位置后,在很短的时间(可忽略)内将细线拉断,拉断后瞬间小球速度为细线刚被拉直瞬间速度的一半,再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l(1)细线的长度;(2)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到落地的总时间.★20.(11分)在高速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大货车拉着钢板而后车厢是敞开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钢板从车厢上滑落,将对后面的车辆造成致命的危险.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钢板对驾驶空也极易造成破坏,危及驾驶员的生命.假设该货车车厢的长度为L,车厢内载有一块质量分布均匀、长度也为L的钢板,钢板的质量为m.已知钢板前端与车厢壁接触,钢板与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1)若货车突然加速,为了使钢板不掉下来,货车的加速度最大值为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2)若车厢的前端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为F,为了安全,则货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3)若货车以加速度a0做匀加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钢板与货车间发生相对滑动,经过多长时间钢板开始往下掉?21.(14分)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光滑的由两个半圆形组成的“S”形细管道,管道半径为R,直径AB、BC在同一竖直线上,圆心分别为O1、O2.现有一半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的小球从C点进入管道.(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若小球通过A点时与管道间没有作用力,求小球落地点与C点距离;(2)要使小球离开A点后不与管道相碰,则离开A点时初速度至少为多少?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一)物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CDCCADB1.B【解析】甲轨道上的小球从轨道左侧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轨道上的小球从轨道左侧开始(前端的一段)向下做圆周运动,先加速再减速,水平分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比甲轨道上的小球大;丙轨道上的小球从轨道左侧开始(前端的一段)向上做圆周运动,先减速后加速,水平分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比甲轨道上的小球小,故乙轨道小球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最大,丙轨道小球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最小,又三个轨道水平方向长度相同,乙轨道上的小球先到达右侧,选项B 正确.2.D【解析】设物体A 的质量为M ,砂桶的质量为m 0,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斜面倾角为θ,m f 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 将要上滑时,有;物体A 将要下滑时,有01sin m m g m g Mg f θ+=+,可得,D 正确,不能求出其他的物理量,A 、B 、C 错误.02sin m m g m g Mg f θ+=-122m m g m gf -=3.C【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得Fsinθ=mg,Fcosθ=F 弹,联立解得F 弹=20N ,N ,选项A 错误;撤去拉力F 的瞬间,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F 弹,对地面的压力突变为20N ,B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弹=ma ,解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10m/s 2,方向水平向左,C 正确;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瞬间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等于Fcosθ,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θ=ma′,解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10m/s 2,方向水平向右,选项D 错误.4.C【解析】将小车的速度v 进行分解如图所示则有:,故AB 错误;小车向右运动,θ2减小,v 2cos P v v θ=不变,则v P 逐渐增大,说明物体P 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因此P 处于超重状态,故C 正确,D 错误.5.D【解析】设小球释放点距木板上端的水平距离为h ,所以自由下落高度为h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末速度,也就等于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设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分别为x 和y ,因θ=45°,所以x=y ,由平抛运动规律知x=vt ,,联立解得x=4h ,由题意可知212y gt =,解得,所以选项D 正确.2L +=h =6.C【解析】铀核的裂变是在中子的轰击下进行的,铀核的裂变方程左侧必须有一个中子,所以不是铂核的一种裂变方程,选项A 错误;β射线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化23514389192563603U Ba Kr n →++为质子释放出来的,阴极射线与β射线产生的机理不同,不是同一种射线,选项B 错误;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C 正确;半衰期与环境无关,D 错误,故选C.7.C【解析】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只有频率大于金属极限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上,才会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流,选项A 错误;若吸收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中电子的逸出功,则电子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选项B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即逸出的光电子的0k E h W ν=-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选项C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超过截止频率的入射光光强越强,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数目就越多,饱和光电流就越大,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选项D 错误.8.A 9.D【解析】C 静止,只受重力和A 的支持力,不受静摩擦力,选项A 错误;不放C 时,对A 有F=μ·2mg,对B 有Fsinθ=mω2Lsinθ,解得,选项B 错误;B 以大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时,A 受到22Lgωμ=m ω桌面的静摩擦力恰好为最大静摩擦力,则有F′=μ·3mg,又,,解得2sin sin m F m L αωα'=cos mgF α'=,则轨道半径,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m ω=22cos 3g L αω=sin m R L α==10.B【解析】设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F 小于μm 1g 时,A 处于静止状态,绳中弹力T=0.当F 大于μm 1g 而小于μ(m 1+m 2)g 时,A 、B 整体处于静止状态,绳中弹力T 随时间t 逐渐增大.当F 大于μ(m 1+m 2)g 时,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 1+m 2)g=(m 1+m 2)a ;对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T-μm 2g=m 2a ,联立解得,绳中弹力T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坐标原点,212m T kt m m =+选项B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题号1112131415答案CDBCBCBDBD11.CD【解析】因为钉子是光滑的,可知两边绳子的拉力总是相等的,即无论1、2是否等高,总有F 1=F 2成立;对结点O ,水平方向:F 1sinα=F 2sinβ,则α=β,即选项AB 错误,CD 正确;故选CD.12.BC【解析】设木板右端抬起后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对B 受力分析,B 开始滑动前,沿轻绳方向A 对B 的摩擦力.θ逐渐增大,所以A 对B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选项A 错误;B 开始滑动前,对2sin AB f m g θ=A 、B 组成的整体,沿轻绳方向有:轻绳的拉力T=(m 1+m 2)gsinθ,逐渐增大,选项B 正确;沿轻绳方向,当m 2gsinθ=μm 1gcosθ,即时B 开始滑动,选项C 正确,D 错误.12tan m m μθ=13.B【解析】根据题述,在t=0时刻,b 车在a 车前方s 0处,在0~t 1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根据v 一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有s 0+s=3s ,即s 0=2s ,选项A 错误;若a 、b在时刻相遇,根据v-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有,即,选项B 12t 0744s s s +=032s s =正确;若a 、b 在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的时刻是关于t=t1对称的时刻,选项C 正确;若a 、b 在13t 153t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间为,下次相遇时a 车速度,选项D 错误.14t 174t 1111172=44a v t vv v t =-⋅14.BD【解析】对小球有,,对木箱和小球整体有sin cos CB mg T ma θθ-=sin cos CA CB T T mg θθ+=(M+m )gsinθ-μ(M+m )gcosθ=(M+m )a ,联立解得T CA =mg (cosθ-μsinθ),T CB =μmg.当μ=0时,T CA =mgcosθ=3.2N,T CB =0,选项A 错误,B 正确.当μ=0.5时,T CA =2N ,T CB =2N ,选项C 错误,D 正确.15.BD【解析】两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来提供,设小球与球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则由,则,则a、b 的线速度之比为2tan sin v mg m R θθ=v=,A 错误;由得a 、b 的角速度之abv v ==2tan sin mg m R θωθ=ω比为B 正确;,,,故C 错误;由于两球a b ωω==cos53Na mg F =︒cos37Nb mg F =︒43Na Nb F F =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为F=mgtanθ,则a 、b 两球向心力大小之比为16:9,两球和碗组成的系统,无论两球的空间位置如何,整体在水平方向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因此地面对碗始终有摩擦力的作用,D 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5分)16.(6分,每空2分)(1)dt(2)C (3)A【解析】(2)经分析可知,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得v 2=2ax ,整理得,则C 正确,ABD 错误.222122v d x a a t==⋅(3)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 T =ma ,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μMg=Ma,联立得mg-μMg=(M+m )a ,又由和图象C 可知,解得,A 正确,222122v d x a a t ==⋅22d k a=22()2kmg M m d kMg μ-+=BCD 错误.17.(9分)(1)60(58~62)(2分)T P (3分)(2)4.30(4.25~4.35)(1分)(3分)【解析】(1)由曲线Ⅱ的最高点拉力最大,对应的横坐标=60cm ,设PC 和QC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PC 和β,对C 点的平衡可知T P ·cosα=T Q ·cosβ,开始C 点靠近P 点,因α>β,则,cos 1cos P Q T T βα=>即T P >T Q ,结合两曲线左侧部分,Ⅱ曲线靠上则为T P 的曲线.(2)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左右的绳拉力大小相等,读出纵坐标为T P =T Q =4.30N ,设CQ 绳与立柱的夹角为θ,延长CQ 线交于另一立柱上,则,两拉力相等,由力的平衡可知2T Q cosθ=mg,则cos θ=2cos Q mg T θ==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6分)【解析】(1)可能放出=6种能量的光子……………(2分)24C (2)氢原子由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能级差最小,射的光子波长最长………(2分)(3)金属钠的逸出功=2.3eV0c W h ν=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及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能量小于钠的逸出功,其他光子的能量均大于钠的逸出功,故能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有4种………(2分)19.(9分)【解析】(1)小球自由下落过程有,212l gt =22v gl =则(2分)t =v =细线被拉断瞬间小球速度为2v v '==再经时间t 小球落地,位移 ………………(2分)2122l v t gt l ''=+=则2l l H +=得=1.8m……………(2分)3Hl =(2)0.6s………(2分)t ==则从O 点到落地的总时间为2t=1.2s………………(1分)20.(11分)【解析】(1)要使钢板不掉下来,则钢板和货车一起做加速运动,货车加速度最大时,钢板与货车之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3分)m mg ma μ=m a g μ=(2)对钢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 m ………………(2分)解得:………(1分)m Fa g mμ=+(3)对货车:……………(1分)210012x v t a t =+对钢板:……………(1分)22012x v t at =+……(1分)mg ma μ=钢板开始往下掉时满足:………………(1分)122Lx x -=解得:(1分)t =21.(14分)【解析】(1)小球在A 点与管道无作用力,则重力提供向心力2Av mg mR=得(2分)A v =若小球落在O 2所在水平线,则需要的时间t =,则小球不会与BC相碰,会直接落在水平地面上……(2分)A x v t R ==>落地时间…………………(2分)0t =则落地点与C 点距离……………(1分)0A d v t ==(没有判断过程扣3分)(2)要使小球不与管道相碰,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恰与BC 相切时,小球在A 点具有最小的初速度,设切点为D ,O 2D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1分)0tan v gtθ=又水平方向有Rcosθ=v 0t……………(1分)竖直方向有2R+R (1-sinθ)=……………(1分)212gt联立解得(4分)0v =。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7d6cefc4ffe473268abbb.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xx年9月韩国仁川亚运会上,中国队韦永丽以11秒48夺得田径项目女子100米金牌。
假设通过仪器绘出的韦永丽从起点到终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图中时间轴上t1=11.00sB.韦永丽的平均速度为10m/sC.韦永丽的最大速度可能大于10m/sD.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一定等于100m2.下列四个图中所有接触面均粗糙,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物体A受力个数可能超过5个的是( )3.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m。
由上述条件可知()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m/s2 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 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m/s 4.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光滑轻绳,其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固定光滑轴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OO′段水平,长度为L;绳上套一可沿绳滑动的轻环。
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平衡后,物体上升L。
则钩码的质量为()A.22M B.32MC.2MD.3M5.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在t=5s时追尾C.在t=3s时追尾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6.如图所示,一光滑水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推力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的变化情况是()A.F增大,F N减小B.F增大,F N增大C.F减小,F N减小D.F减小,F N增大7.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9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9月份)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2ada8077232f60dccca110.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分别与水平地面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后反弹,碰撞前后瞬间速度大小不变,其中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的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B.C.D.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v﹣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m/s和﹣1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3.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时刻相距最远A.在图示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B.0~t1C.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0~t24.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是1mB.它在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是1m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1m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1m5.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后6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m B.18m C.25m D.42m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汽车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0﹣40s内汽车运动方向与120s﹣200s内运动方向相反B.0﹣40s内汽车加速度方向与120s﹣200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C.汽车在200s内运动位移为3200mD.0﹣40s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与120s﹣20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7.在一桌面上方有3个小球a,b,c离桌面的高度h1=30m,h2=20m,h3=10m,接先后顺序释放a,b,c,三小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有()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2: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者下落1s时的速度之比为1:1:18.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上,经过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4s停止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等于1:1B.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2:1C.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等于2:1D.加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与减速阶段速度变化量相同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以相同的加速度向下运动,到达A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10.在足够长的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有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以速度v0从旁驶过,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追不上自行车,因为汽车起动时速度小B.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开始是不断增加的,直到两者速度相等,然后两者距离逐渐减小,直到两车相遇D.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是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a=;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2)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2.在研究“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不慎将选好纸带的前面一部分破坏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并标在图上.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图中第5点时的速度为m/s运动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3.某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做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m/s,加速度大小为m/s2.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1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 (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和.(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1所示,则S2=cm,S5=cm.(3)该同学在图3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4)根据﹣t图线判断,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m/s2.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一架飞机水平匀速的在某位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16.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保持速度不变.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 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km/h(如图所示),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7.汽车前方20m处有一自行车正以8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18.有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s内的位移为2.5m.问:(1)滑块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2)滑块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xx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安福二中高三(上)第一次周练物理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分别与水平地面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后反弹,碰撞前后瞬间速度大小不变,其中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的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下落后,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地面碰撞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发生变化,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判断即可.【解答】解: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下落后,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地面碰撞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则空气阻力越来越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越来越小且小于g;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则空气阻力越来越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越来越小且大于g,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D正确.故选:D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v﹣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m/s和﹣1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 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1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v﹣t图象,其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象的形状可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直接读出初速度.【解答】解:A、B、v﹣t图象,其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D、图线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则知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5m/s,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在图示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在v﹣t图象中,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丙、丁两车在t2时刻面积差最大,所以相距最远,故A正确;B、在x﹣t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1时间内,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位移相等,又都是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两车路程相等,故B错误.C、位移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故C错误.D、0~t2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时间相等,而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A.4.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是1mB.它在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是1m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1m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1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瞬时速度.【分析】若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则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若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中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从而即可求解.【解答】解:A、由于不知质点的运动性质,则经过P点后的1s内的位移可能是1m,而经过P点前的1s内的位移也可能为1m,故AB错误;C、当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中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内的位移是3m,故C错误;D、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s,它在1s内的位移是1m,故D正确;故选:D.5.以36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刹车后6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A.12m B.18m C.25m D.42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求出汽车走过的路程.【解答】解: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t0===5s.所以6s内的位移等于5s内的位移.所以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x=v0t+=10×5×2×52=25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汽车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0﹣40s内汽车运动方向与120s﹣200s内运动方向相反B.0﹣40s内汽车加速度方向与120s﹣200s内加速度方向相同C.汽车在200s内运动位移为3200mD.0﹣40s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与120s﹣20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v﹣t图象中,速度的符号表示其运动方向,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在0﹣200s内汽车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说明其运动方向不变,一直沿正向,故0﹣40s内汽车运动方向与120s﹣200s内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B、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则知0﹣40s内汽车加速度方向与120s ﹣200s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C、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汽车在200s内运动位移为x=×(80+200)×20m=2800m,故C错误.D、0﹣40s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m/s=10m/s,120s﹣200s内的平均速度==10m/s,故D正确.故选:D.7.在一桌面上方有3个小球a,b,c离桌面的高度h1=30m,h2=20m,h3=10m,接先后顺序释放a,b,c,三小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有()A.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2:1B.三者运动时间之比为::1C.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三者下落1s时的速度之比为1:1: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三个小球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由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得出通式,则可求得各项比值.【解答】解:A、设h3=h,则由v2=2gh,得v=.得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v1:v2:v3=::1,故A错误;B、由t=得三者运动时间之比:t1:t2:t3=::1,故B正确;C、b与a开始下落时间差△t1=().c与b开始下落时间差△t2=(﹣1),b与a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与b开始下落的时间差;故C错误;D、由h=gt2可得,c下落时间为t===s;故1s时三球均为落地,故三球下落1s时的速度均为v=gt,故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BD.8.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上,经过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4s停止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减速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等于1:1B.加速、减速中的位移之比x1:x2等于2:1C.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等于2:1D.加速阶段速度变化量与减速阶段速度变化量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得出加速和减速阶段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从而得出加速和减速的位移大小之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解答】解:A、设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均为,故A正确.B、根据知,加速和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时间之比为2:1,则加速和减速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1,故B正确.C、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可知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时间之反比,即为1:2,故C错误.D、加速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与减速阶段的速度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D错误.故选:AB.9.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以相同的加速度向下运动,到达A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抓住加速度相等,得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2=2ax知,x3>x2>x1,则到达A 点的速度v3>v2>v1,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则,故A错误,B正确.根据得,因为加速度相等,则有:.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10.在足够长的平直的公路上,一辆汽车以加速度a启动时,有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以速度v0从旁驶过,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追不上自行车,因为汽车起动时速度小B.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向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汽车与自行车之间的距离开始是不断增加的,直到两者速度相等,然后两者距离逐渐减小,直到两车相遇D.汽车追上自行车的时间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结合位移关系,求解追及的时间.【解答】解:A、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前,汽车的速度小于自行车的速度,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当速度相等后,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两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两车相遇.故A错误,C正确.B、以汽车为参考系,自行车是向前做匀减速运动,故B正确.D、根据得追及的时间为:t=,故D正确.故选:BCD.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求:(1)物块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a=2m/s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1m.(2)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图线,根据图线的斜率分别求出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根据v﹣t图象求解走过位移;(2)根据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表达式,从而得出斜面的倾角和摩擦因数.【解答】解:(1)物块上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1===8m/s2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图形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物体上滑的最大位移为:x==1m;(2)设物块质量为m,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则有:ma1=mgsinθ+μmgcosθma2=mgsinθ﹣μmgcosθ联立解得:μ=故答案为:(1)2m/s2,1m;(2)12.在研究“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不慎将选好纸带的前面一部分破坏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相邻点间的距离已测出并标在图上.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图中第5点时的速度为 1.73m/s运动的加速度为9.44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已知时间间隔T=0.02s,5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求解,即:v5==1.73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得:运用逐差法a==9.44m/s2.故答案为:1.73,9.44.13.某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0m/s,加速度大小为6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直接读出物体的速度.【解答】解: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加速度不变,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0m/s,加速度a=故答案为:匀加速;20;6.1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1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0、1、2…6点所示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 (6)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t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A和C.(填选项代号)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1所示,则S2= 3.00cm,S5=13.20cm.(3)该同学在图3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4)根据﹣t图线判断,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4.83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刻度尺的读数需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1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处理数据,故选:AC(2)从图中读出s2=3.00cm,s5=13.20 cm,(3)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线如图.(4)﹣t图象相当于v﹣图象,所以加速度为:a==4.83 m/s2.故答案为:(1)A,C;(2)3.00,13.20;(3)如上图所示;(4)4.83.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一架飞机水平匀速的在某位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分析】飞机匀速前进,同时声波匀速向下传播,两者具有等时性,列式求解【解答】解::如图所示,设飞机在人头顶正上方时到地面的高度为h,发动机声传到地面所用时间为t,声速是v0,有h=v0t,在这个时间t内,设飞机又飞出x,飞机速度是v,有x=vt,两式相比得v:v0=x:h=cot30°=1.73,即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1.73倍答: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1.73倍16.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保持速度不变.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s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s 司机第二次鸣笛,3s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10km/h(如图所示),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声波.【分析】汽车鸣笛后,声波匀速前进,反射后匀速返回;同时汽车匀速前进;声波再次与汽车相遇时,两者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出发点与山崖的距离的两倍,而两者的路程的差恰好等于相遇点与山崖的距离的两倍.利用这个特点结合几何关系多次列式求解.【解答】解: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1,声速为v2=340m/s,客车第一次鸣笛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L.由题意:在第一次鸣笛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应有:2L﹣v1×5=v2×5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L′=L﹣v1×15同理:2L′﹣v1×3=v2×3即:2(L﹣v1×15)﹣v1×3=v2×3由①③两式可得:v1==24.3m/sv1=24.3m/s=87.5km/h,小于110km/h,故客车未超速.答:客车没有超速行驶.17.汽车前方20m处有一自行车正以8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1)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减速时的初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分别求出此时汽车和自行车的位移,判断出自行车没有追上汽车,再结合位移关系求出继续追及的时间,从而得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解答】解:(1)第一次相遇时,根据位移关系有:代入数据解得t1=10s.(2)汽车减速的初速度v车=a1t1=2×10m/s=20m/s,则汽车停下来所用时间,汽车位移,此过程中自行车位移x自=v自t2=8×10m=80m即自行车此时未追上汽车,还需要的时间为即t总=t2+t3=12.5s.答:(1)经10s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2)再经12.5s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18.有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直线滑行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s内的位移为2.5m.问:(1)滑块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2)滑块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物体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把物体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分别列出最初2s内和最后2s内的位移与总时间的关系,求出总时间,进而求出总位移.【解答】解:(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物体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2s内位移为:s1=最初2s内位移为:s2==2at﹣2a,。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三)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三)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028dd4cc175527062208cb.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周练(三)物理试题 含答案一. 选择题(共44分,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至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至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木板B 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滑块A 的质量为( )A .4kgB .3kgC .2kgD .1kg2.一小滑块(可看成质点)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在0.5s 、1.5s 、2.5s 、3.5s 时刻拉力F 的大小分别为F 1、F 2、F 3、F 4,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 .F 1<F 2B .F 2=F 3C .F 1>F 4D .F 3>F 43.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Na/(mO F AB 2 6 8 图图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s~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4.如图所示,A、B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都等于 B.和0C.和0 D.0和5.关于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C.马拉车不论动或不动,马拉车的力总等于车拉马的力D.马拉车不动或匀速运动时,才有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6.人站在地面竖直向上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物体得到的加速度为5m/s2,g取10m/s2,则此人对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A.5N B.10N C.15N D.20N7.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N和6N,当两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为A.1m/s B.2m/s C.3m/s D.4m/s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题型注释)8.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于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A.M受静摩擦力增大B.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不变C.物块M仍能相对于车厢壁静止D.M受静摩擦力不变9.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e306cdfad6195f312ba6e2.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46分。
其中1—7为单选,每小题2分;8—15为多选,每小题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全得4分,有错选得0分)3.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与盘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动到两个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两物体沿切向方向滑动B.两物体均沿半径方向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C.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圆周运动,不发生滑动D.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A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4.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体A、B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相连,开始时B放在地面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向上拉起,当B刚要离开地面时,A上升距离为L,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A.L=2mgk B.L<2mgk C.L=mgk D.L>mgk6.某人站在楼上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离手时速度为v0,落地时速度为v,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中正确表示在同样时间内速度矢量的变化情况的是图( )7.如图所示,斜面上固定有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另有一截面为1/4圆的光滑柱状物体甲放置于斜面上,半径与甲相同的光滑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从球心处对甲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使甲沿斜面方向缓慢向下移动。
设乙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甲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在此过程中()A.缓慢增大,缓慢增大 B.缓慢增大,缓慢减小C.缓慢减小,缓慢增大 D.缓慢减小,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F 1<F 2B .F 1=F 2C .t 1>t 2D .t 1<t 210.某同学在学习中记录了一些与地球、月球有关的数据资料如表中所示,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之间的距离s ,则下列运算公式中正确的是地球半径 R =6 400 km月球半径 r =1 740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0=9.80 m/s 2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1.56 m/s 2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v =1 km/s周期 T =27.3天光速 c =2.998×105 km/s用激光器向月球表面发射激光光束,经过约t =2.565 s 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A.s =c ·t 2 B .s =v T 2π-R -r C .s =v 2g ′-R -r D .s = 3g 0R 2T 24π2-R -r 11.如图①所示,A 、B 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B 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运动过程中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在0~2t 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0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B .t 0时刻,A 、B 的速度最大C .0时刻和2t 0时刻,A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D .2t 0时刻,A 、B 离出发点最远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M 点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将S 1球以初速度v 1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M 点右方地面上N 点处,将S 2球以初速度v 2斜向左上方抛出,两球恰在M 、N 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A.初速度大小关系为v1=v2B.速度变化量相等C.都是匀变速运动D.都不是匀变速运动、13.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在发动机牵引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在t0时刻关闭发动机,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汽车重量的k倍,则()A.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比为1:2B.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C.汽车牵引力F与所受阻力大小之比为3:1D.汽车牵引力F做的功为3kmg v0t0214.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轻质滑轮悬挂在绳间,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悬点a、b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不计一切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2021年高三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bdcb70284ac850ac024249.png)
2021年高三物理9月第二次周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A、B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O、A间的距离也为L,此时绳子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的拉力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为(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钢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钢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钢球缓慢偏移.若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下面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 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3、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有一个重为10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滑,在推力突然取消的瞬间,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A、8NB、5NC、3ND、2N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的小球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B.,C.,D.,5、如图所示,小鸟沿虚线斜向上减速直线飞行,则空气对其作用力可能是()A. B. C. D.6、图示是杂技节目“力量”表演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两个演员均保持静止状态,右侧演员的身体保持伸直,且与水平方向成。
已知右侧演员所受的重力大小为G,则左侧演员对右侧演员的作用力大小为()A. B. C. D.7、在竖直放置的框架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框架上的A点,将另一端从与A点等高的B点沿框架缓慢地向D点移动,途中经过框架节点C,則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A.由B至C拉力变小B.由B至C拉力不变C.由C至D拉力变小D.由C至D拉力变大8、如图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B的质量为,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置于倾角为α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 中缓慢地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A.绳子拉力大小不变B.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A所受合力增大9、如图甲所示,A、B两长方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物理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da157bceb19e8b9f6ba48.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次周练物理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6分共7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9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实例中应用该方法的是()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当△t非常小,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B.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2.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则下列能(A B C D3.有三辆汽车以相同初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第一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第二辆车先减速后加速,第三辆车先加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末速度相同,则()A 第一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第二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第三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有一堆卡片,每一张卡片的质量均为m.用一手指以竖直向下的力压第1张卡片,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动手指,确保第1张卡片与第2张卡片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手指与第1张卡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卡片之间、卡片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且有μ1>μ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两张卡片之间均可能发生相对滑动B.上一张卡片受到下一张卡片的摩擦力一定向左C.第1张卡片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D.最后一张卡片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右5.在空中飞行了十多年的“和平号”航天站已失去动力,由于受大气阻力作用其绕地球转动半径将逐渐减小,最后在大气层中坠毁.若“和平号”航天站每一时刻的飞行都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航天站的速度将加大B.航天站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加大C.航天站的向心加速度加大D.航天站的角速度将增大6.如图3所示,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1,半球的半径为R2,则R1和R2应满足的关系是()A.B.C.D.7.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个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撤去F1、F2后受摩擦力的作用减速到停止,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大小相等B.F1、F2对A、B做功之比为2:1C.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D.全过程中摩擦力对A、B做功之比为1:2 8.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标志: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条纹实际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2021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周练试卷(9.14,含解析)
![2021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周练试卷(9.14,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0febb1ddccda38376baffb.png)
2021年高三物理上学期周练试卷(9.14,含解析)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B.C.D.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mg和mg B.mg和mg C.mg和μmg D.mg和μmg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mg B.C.D.4.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 B.2﹣C.﹣D.1﹣5.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6.如图,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可按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v1B.v2C.v3D.v47.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相连,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绳中拉力为T,桌面对两物体的摩擦力分别是f A和f B,则有( )A.F=f A+f B+T B.F=f A+f B﹣T C.F=f B D.T=f A8.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9.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中正确的是( )A.B.C.D.10.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B.C.D.1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12.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二、非选择题13.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xx学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三(上)周练物理试卷(9.14)一、选择题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在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受力恒定.速度﹣﹣时间图象特点:①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t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③“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④“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本题中物体先匀加速前进,然后匀减速前进,再匀加速后退,最后匀加减速后退,根据运动情况先求出加速度,再求出合力.解答:解: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s﹣4s做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s﹣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6s﹣8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先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求出各段过程的加速度,最后求解合外力.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mg和mg B.mg和mg C.mg和μmg D.mg和μmg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解答:解:对三棱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对重力进行分解,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出三棱柱合力为0,那么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0,垂直斜面方向合力为0.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得出:F N=mgcos30°=mg,F f=mgsin30°=mg.故选A.点评: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或分解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注意几何关系的应用.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mg B.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计算题.分析:以相机为研究对象,对相机受力分析,先将各支架的作用力向水平和竖直方向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各支架的受力.解答:解:要使相机受力平衡,则三根支架竖直向上的力的合力应等于重力,即3Fcosθ=mg;解得F=mg;故选D.点评:本题因是立体图,无法将所有力画出,因三根支架受力相等,故可以由一根支架的受力得出所有支架的合力.4.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 B.2﹣C.﹣D.1﹣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对两种情况下的物体分别受力分析,如图将F1正交分解为F3和F4,F2正交分解为F5和F6,则有:F滑=F3mg=F4+F N;F滑′=F5mg+F6=F N′而F滑=μF NF滑′=μF N′则有F1cos60°=μ(mg﹣F1sin60°)①F2cos30°=μ(mg+F2sin30°)②又根据题意F1=F2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μ=2﹣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要对物体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联立方程组求解,运算量较大,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细心.5.如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图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解答:解:A、由图看出,乙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不变,说明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根据“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可知,0一ls内甲的位移较大,故B错误.C、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得知,甲的加速度沿负向,乙的加速度沿正向,两者加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D、由斜率的大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可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关键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6.如图,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 的作用,力F可按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v1B.v2C.v3D.v4考点:动量定理.分析:根据冲量的定义得到:F﹣t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冲量,根据动量定理分别求出四个速率.解答:解:根据动量定理分别研究四种情况下物体的速率:A、mgsin30°t1+Ft2=mv1,t1=3s,t2=1s,代入解得,v1=20m/s.B、F的冲量和为零,则mgsin30°t1=mv2,t1=3s,解得v2=15m/s.C、mgsin30°t1+Ft2=mv1,t1=3s,t2=2s,代入解得,v3=25m/s.D、Ft2﹣mgsin30°t1=mv4,t1=3s,t2=1s,解得v4=﹣5m/s.所以速率最大的是v3,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动量定理求解物体的速度,涉及力在时间上累积效应,优先考虑运用动量定理.要抓住F﹣t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冲量.7.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相连,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绳中拉力为T,桌面对两物体的摩擦力分别是f A和f B,则有( )A.F=f A+f B+T B.F=f A+f B﹣T C.F=f B D.T=f A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利用整体法求拉力的表达式,根据隔离法判断绳子的拉力.解答:解:ABC、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F=f A+f B,则A、B错误,C也错误;D、对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T=f A,即D正确.故选:D.点评:对连接体问题经常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8.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B.C.D.考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摩擦力恒定,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合力、速度、位移和机械能所时间变化特点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合外力恒定,故A正确;B、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因此其v﹣t图象斜率不变,故B错误;C、物体下滑位移为:x=at2,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位移与时间图象为抛物线,故C错误;D、设开始时机械能为E总,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开始机械能减去因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便是剩余机械能,即有:E=E总﹣fs=E总﹣f•at2,因此根据数学知识可知,机械能与时间的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图象问题要明确两坐标轴、斜率的含义等,对于比较复杂的图象问题可以利用物理规律写出两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式,根据数学知识进一步判断图象性质.9.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滑动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在斜面上时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这些力的作用下物体沿着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上之后,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的物理量的关系.解答:解:A、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出物体先是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上之后,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倾斜的直线,不能是曲线,所以A错误;B、由于物体的运动先是匀加速运动,后是匀减速运动,在每一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两段水平的直线,不能是倾斜的直线,所以B错误;C、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并且由于在斜面上时的压力比在水平面上时的压力小,所以滑动摩擦力也比在水平面上的小,所以C正确;D、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为x=at2,所以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应该是抛物线,不会是正比例的倾斜的直线,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10.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压轴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F比较小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当F比较大时,m2相对于m1运动,两者加速度不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得出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再选择图象.解答:解:当F比较小时,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a∝t;当F比较大时,m2相对于m1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对m1:a1=,μ、m1、m2都一定,则a1一定.对m2:a2===t﹣μg,a2是t的线性函数,t增大,a2增大.由于,则两木板相对滑动后a2图象大于两者相对静止时图象的斜率.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首先要分两个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两种状态分析,其次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研究得到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再选择图象,是经常采用的思路.1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专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动力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本题中两物体相对静止,可以先用整体法,整体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后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先求出整体加速度,再隔离物体B分析,由于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向后,故合力向后,对B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静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共同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然后隔离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AB=m B a=μm Bg 大小不变,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摩擦力向左;故选A.点评:对于连接体问题可以用整体法求加速度,用隔离法求解系统内力!12.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压轴题.分析:(1)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从图象中可以看出0~t1秒内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t1~t2秒内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运动,两段时间内加速度方向相反;(2)根据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受力情况.解答:解:A.根据加速度可以用v﹣t图线的斜率表示,所以在0~t1秒内,加速度为正并不断减小,根据加速度,所以外力F大小不断减小,A错误;B.在t1时刻,加速度为零,所以外力F等于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C.在t1~t2秒内,加速度为负并且不断变大,根据加速度的大小,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C正确;D.如果在F先减小一段时间后的某个时刻,F的方向突然反向,根据加速度的大小,F 后增大,因为v﹣t图线后一段的斜率比前一段大,所以外力F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是可能的,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v﹣t图线的相关知识点,涉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及受力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二、非选择题13.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得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可以求得摩擦因数的大小;(2)当力作用的时间最短时,物体应该是先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撤去拉力F在做减速运动,由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时间的大小.解答:解:(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L=at02所以a===10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30﹣2×10=10N所以μ===0.5即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Fco s37°﹣μ(mg﹣Fsin37°)=maa′==μg=5 m/s2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at=a′t′t′=t=t=2.3tL=at2+a′t′2所以t===1.03s即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03s.点评: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的过程,分别对不同的运动的过程列示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4408 8668 虨37618 92F2 鋲s$22075 563B 嘻35386 8A3A 診238065 94B1 钱27434 6B2A 欪26456 6758 杘21906 5592 喒21460 53D4 叔。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 物理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 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34f2073186bceb18e8bbc6.png)
2021年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检测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1.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设想用实验证实自然界中存在“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是指只有S极或只有N极的磁性物质,其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
如图所示的实验就是用于检测磁单极子的实验之一,abcd为用超导材料围成的闭合回路。
设想有一个N极磁单极子沿abcd轴线从左向右穿过超导回路,那么在回路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回路中无感应电流B.回路中形成持续的abcda流向的感应电流C.回路中形成持续的adcba流向的感应电流D.回路中形成先abcda流向后adcba的感应电流【答案】C【解析】N极磁单极子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正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由楞次定律知,回路中形成方向沿adcba流向的感应电流,由于回路为超导材料做成的,电阻为零,故感应电流不会消失。
C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和导轨平面垂直,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可沿导轨滑动,开始时电键S断开,当ab杆由静止下滑一段时间后闭合S,则从S闭合开始计时,ab杆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ACD【解析】若ab杆速度为v时,S闭合,则ab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ab杆受到的安培力,如果安培力等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匀速运动,A项正确;如果安培力小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先加速最后匀速,C项正确;如果安培力大于ab杆的重力,则ab杆先减速最后匀速,D项正确;ab杆不可能匀加速运动,B项错。
3.一交流电压为u=100sin100πt V,由此表达式可知()A.用电压表测该电压其示数为100 VB.该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2 sC.将该电压加在“100V 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的实际功率小于100WD.t=1/400 s时,该交流电压的瞬时值为50 V【答案】B【解析】电压有效值为100V,故用电压表测该电压其示数为100 V,A项正确;rad/s,则周期s,B项正确;该电压加在“100V 100W”的灯泡两端,灯泡恰好正常工作,C项错;t=1/400 s代入瞬时值表达式得电压的瞬时值为100V,D项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上学期物理周练试题(9-14)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
已知三棱柱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和
B、和
C、和
D、和
3、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A mg B、mg C mg D、mg
4、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 B.2- C. -D.1-
5、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
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 B. C. D.
7、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相连,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绳中拉力为T,桌面对两物体的摩擦力分别是f A和f B,则有()
A、F=f A+f B+T
B、F=f A+f B-T
C、F=f B
D、T=f A
8、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
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
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9、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10、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11、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12、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 m.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 m/s2)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 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1、B 解析:由原题图甲知:0~2 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为正。
2 s~6 s加速度为负,F为负。
6 s~8 s加速度为正,F为正,通过判断斜率的正负来确定加速度的正负。
A错、B对。
在4 s时位移最大,C错、D错。
2、A 解析:对三棱柱受力分析,由受力平衡得:沿斜面方向F f=mgsin30°=,垂直斜面方向上。
3、D设每根支架对照相机的支持力大小均为F N,由受力平衡得3F N cos30°=mg,解得
F N=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支架承受的压力大小也为mg,D项正确.
4、B由题意得F1·cos60°=μ(mg-F1·sin60°),F2·cos30°=μ(mg+F2·sin30°),F1=F2;以上三式联立,得μ=2-,选项B正确.
5、A 解析:由图象可知A对。
在v-t图象中所围面积表示位移,B错。
两条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斜率为负,乙的斜率为正,C错。
a甲=(0-2)/3 m/s2=,a乙=(2-1) /2 m/s2,大小不等,D错。
6、. C 解析:设物体所受重力为mg,规定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A.Δp1=I1=-0.5mg×2+0.5mg×1-mg sin30°×3=-2mg;
B.Δp2=I2=0.5mg×1-0.5mg×1-mg sin30°×3=-1.5mg;
C.Δp3=I3=-0.5mg×2-mg sin30°×3=-2.5mg;
D.Δp4=I4=-0.5mg×2+mg×1-mg sin30°×3=-1.5mg。
因为C中Δp3绝对值最大,且t=0时速度为零,所以C中物体速率最大,即C正确。
7、D 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做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F=f-A+f B,则A、B、C 三项均错;对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T=f A,即D项对。
8、AD 解析:F=mgsinα-μmgcosα=mg(sinα-μcosα)为定值,不随时间变化,A对;a==g(sinα-μcosα),v=at=g(sinα-μcosα)t,v是t的正比例函数,B错;s=at2,s是t的二次函数,C错;以物体下滑的初位置为零势能点,则物体的机械能为E=-mgh+mv2=-mg·ssinα+m(at)2= (a-gsinα)t2,可见E是t2的二次函数,D正确。
9、C物体在斜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f1=μmg cosθ,a1=g sinθ-μg cosθ,s1=a1t2;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f2=μmg,a2=μg,A、B、D三项均错,C项正确.
10、A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是a2>a1,在发生相对滑动之前,a2=a1;发生相对滑动时和发生相对滑动后,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μm2g,木板的加速度a1==,不变;木块的加速度a2==-μg,则在at图象中,图线a2的延长线应与t轴正半轴有交点,A项正确.
11、A由题意知,A、B整体的加速度a大小不变,方向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摩擦力f=m B a,即f大小不变,方向向左,A项正确.
12、CD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t1秒内,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所以外力F大小不断减小,选项A错误;在t1时刻,加速度为零,外力F大小等于摩擦力f的大小,选项B错误;在t1~t2秒内,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所以外力F可能不断减小,选项C正确;若物体静止前,外力F已减至零,则此后,外力F必再反向增大,选项D正确.
二、参考答案与解析:(1)0.5(2)1.03 s
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L=at a==m/s2=10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
f=(30-2×10)N=10 N μ===0.5.
(2)设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小车先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加速t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匀减速t′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F cos37°-μ(mg-F sin37°)=ma a=-μg
=[-0.5×10] m/s2=11.5 m/s2
a′==μg=5 m/s2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at=a′t′
t′=t=t=2.3t L=at2+a′t′2
t==s=1.03 s
另解: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t,相应的位移为s,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F cos37°-μ(mg-F sin37°)]s-μmg(L-s)=0
s==m=6.06 m
由牛顿定律F cos37°-μ(mg-F sin37°)=maa=-μg
=[-0.5×10] m/s2=11.5 m/s2 s=at2 t==s=1.03 s.
30435 76E3 監28733 703D 瀽Ts36324 8DE4 跤20334 4F6E 佮' 26863 68EF 棯o26501 6785 枅30881 78A1 碡32752 7FF0 翰}24715 608B 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