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

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与影响知识点冷战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对世界格局、国际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的背景、原因、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知识点带来的影响。

一、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这两个强大的超级大国开始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势力范围扩展等方面产生分歧。

冷战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意识形态对立:苏联代表社会主义阵营,而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两者意识形态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对立的立场。

2. 经济冲突:苏联和美国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和冲突,例如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以及苏联的经济扩张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3. 领土争端: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世界各地支持不同的地区冲突和革命,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 核武器竞赛:苏联和美国都拥有核武器,它们之间进行核军备竞赛,这使得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中。

以上是冷战时期的背景与原因,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两极格局:冷战时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格局,整个世界被分割成了两个对立的势力范围。

2. 军备竞赛: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武器的发展和生产,使得世界面临着核战争的风险。

3. 代理战争: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通过支持各国的国内冲突和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4. 经济全球化:冷战期间,两个大国为争夺影响力和扩大势力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援助和合作计划,这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的发展。

以上是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它使得世界进入紧张的两极对立时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

二战历史知识点第一章战前背景二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的一场全球战争。

在深入了解二战的过程和影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战争爆发前的一些背景知识。

1. 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正遭受着严重的危机,这被称为大萧条。

股市崩盘、失业率的上升、国际贸易的萎缩等都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紧张氛围。

2. 德国纳粹兴起在德国,纳粹党崛起并夺取政权。

希特勒和纳粹党的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蔓延,将犹太人等少数群体定为敌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歧视和迫害政策。

3.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与德国类似,意大利也出现了法西斯政权。

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政府迅速扩大了对国内外的影响力,并采取了侵略行动。

4. 日本扩张主义在东亚,日本一直试图扩大其领土和影响力。

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侵华战争,并于1937年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区域。

第二章战争爆发二战的爆发始于1939年。

以下是一些导致战争爆发的事件和原因。

1. 波兰入侵纳粹德国于1939年9月入侵了波兰。

这一行动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引发了欧洲各大国的冲突。

2. 盟国和轴心国在战争期间,各国分为两个阵营。

英国、法国和苏联等国家组成了盟国,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则组成了轴心国。

这两个阵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第三章战争进展及关键战役二战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一些对战争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斯大林格勒攻防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战斗之一。

苏联军队成功阻止了德国军队对该城市的攻击,这一胜利对于盟军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战。

美国海军在该战役中击败了日本海军,并扭转了战局。

3. 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盟军发起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该行动成功地打破了德国在欧洲的防线,为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胜利铺平了道路。

第四章终战和战争影响二战最终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

部编历史九年级冷战知识点冷战知识点1945年至1991年间,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

冷战是一种非武装的、政治与经济上的对立与斗争,双方之间没有直接战争,但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对抗都被看作是冷战的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冷战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代表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

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开始逐渐加深,形成了导致冷战爆发的基础。

2. 冷战的核心冷战的核心问题是意识形态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

苏联试图推动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革命,而美国则试图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3. 大国之间的对峙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峙由于一系列事件而日益增加。

其中包括: - 西柏林封锁:1948年至1949年期间,苏联封锁了进入西柏林的道路和铁路,以试图迫使美国和其盟国放弃对该地区的控制。

然而,美国通过空运物资和援助支持了西柏林,最终使苏联无法达到目标。

- 韩战:1950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苏联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而美国支持韩国。

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导致与美国的直接对峙。

这场危机使双方险些爆发核战争,但最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4. 冷战的全球范围冷战不仅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存在,而且涉及到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后来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包括: - 华约:由美国领导的北约,主要成员是欧洲国家,在冷战期间成为遏制苏联和保护西方利益的关键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由苏联领导的东方集团,主要成员是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卫星国,对抗美国及其盟国。

5. 冷战结束冷战于1991年正式结束,主要原因有:- 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改变苏联的状况。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美苏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长期、激烈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虽然两国没有实际开战,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角力和竞争。

冷战的起始时间一般认为是1946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处理上出现了意见分歧。

苏联坚持要求取得更多的补偿和对德国的严厉惩罚,而美国则希望重建德国和日本,并且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并实现世界和平。

2. 苏联的威胁。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迅速扩张,控制了东欧诸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并通过建立东欧阵线,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3. 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非常激烈。

美国代表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而苏联代表共产主义和集权主义,两国之间的对立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了东西两个阵营。

4. 资源和技术的竞争。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双方都在研发核武器、导弹、飞机、潜艇、太空技术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方面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5. 欧洲的分裂和统一。

冷战时期,欧洲被冷战的局势所左右。

东德与西德、东欧与西欧、东西柏林在长期的对立中被分裂。

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和柏林墙的倒塌,欧洲才迎来了统一和和平。

6.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运动。

冷战期间,亚洲和非洲发生了多个国家的独立运动。

这些国家一方面受到了美国或苏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大国之间的角力和斗争的场所。

7.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一次重要事件,美苏两国险些陷入全面核战争。

这次事件使得美苏双方在军事和外交上寻求了一定的平衡和妥协。

8.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成为了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场,美国和苏联利用越南进行了一场代理战争。

越战的结果使得美国在国际上声誉受损,也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

9. 《战略武器限制条约》(SALT)和《中程导弹条约》(INF)。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冷战时期,作为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研究素材。

本文旨在对高一历史课程中涉及的冷战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历史阶段。

一、冷战的起源与背景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苏两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建的过程中出现了理念和利益上的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

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加之两国在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划分上的争议,逐渐演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1.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要遏制苏联的扩张,这一政策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基石。

2. 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实施了旨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手段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3.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949年,美国和加拿大及其他西欧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作为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1955年,苏联和其东欧盟友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4. 朝鲜战争:1950年至1953年,朝鲜半岛的冲突升级为一场局部战争,成为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5.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一场严重对抗,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6. 越南战争:1955年至1975年,越南战争成为冷战中另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介入越南事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冷战的影响1. 军事上的对峙: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导致全球军事开支急剧增加,核武器数量激增。

2. 政治上的分裂:冷战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分裂,许多国家被迫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做出选择。

3. 经济上的影响:冷战不仅影响了直接参与国的经济政策,也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如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冷战历史知识点

冷战历史知识点

冷战历史知识点1、什么是冷战。

当时的美苏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例如挑起世界大战,而出现的对抗是局部性的博弈,如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以及外交竞争等:“冷”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采用互相遏制,不动武力的方式。

2、为什么冷战。

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划分,也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垒。

源于二战结束后两个超级大国制定的利益划分归属问题,从德国的易北河到朝鲜的三八线,整条线以北是社会主义阵营,以南是资本主义阵营。

3、冷战的开幕。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预示着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铁幕是个形容词主要是丘吉尔针对苏联的扩张行为,把它比喻为像个罩子一样笼罩在上方,而丘吉尔本身反对这种扩张,并且公开反对苏共的种种行为。

4、冷战的背后。

冷战的外表看似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实则是对各自制度的自信以及对对方制度的不看好,丘吉尔看到了在苏联的统治下民主,是政府对人民的高压民主,国家由政党控制,而政党毫无节制的行使着国家的大权,政府反而成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团体,并不是为了人民,而人民像是有枷锁一样受到捆绑。

而苏联则认为它本身代表人民,而人民本身就是统治阶级,而资本主义本身不具有人民性。

因而社会主义代表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资本主义才是代表的少数团体的利益。

5、冷战的始末。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91年华约解散以及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当然也是两极格局的结束。

前后经历了44年之久,目前成为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6、冷战的阶段。

冷战的以1947年、1948年、1949年相继推出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实行孤立、封锁、包围的态势。

50年代苏联积极回应美国。

60年代两方达到高峰。

出现了军备竞赛,以及太空竞赛等相关局面。

70年代两方出现缓和的态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角力,被称为冷战。

这场历时几十年的冲突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之间的联系以及这段历史对全球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与冷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近六年,使许多国家陷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之中。

1945年,盟军最终打败了轴心国,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然而,战后世界并没有恢复到战争前的和平状态,随即出现了一个新的敌对对立局面,即冷战。

二、意识形态对抗与超级大国的崛起冷战的核心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

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而美国则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竞争与对抗。

三、冷战对全球安全与军备竞赛的影响冷战期间,由于双方的对抗和不信任感,全球安全形势紧张。

各方为了争夺地缘政治利益和提高自身安全保障,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苏联和美国纷纷发展核武器和军事技术,追求军事实力的平衡。

四、二战遗留问题与南北冲突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战后秩序的重新划分。

冷战期间东欧国家被苏联控制,西欧与北美形成了一个欧美集团。

冷战期间,一些国家的内部分裂与矛盾被加剧,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德国和柏林的分裂。

五、全球范围内的边缘冲突与危机事件冷战期间,全球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冲突和危机事件。

例如,此期间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几乎导致苏联和美国之间爆发核战争。

此外,中东和非洲也成为冷战各方角力的战场,局势波动不断。

六、冷战结束与全球格局的调整冷战最终在1989年至1991年间结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整个世界格局的巨大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整个二战与冷战时期,世界各国经历了巨大的动荡和挑战。

战争的破坏和对抗的紧张使全球变得更加危险和不稳定。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考冷战知识点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约从1947年到1991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对抗。

这一时期虽然没有直接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但双方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竞争和对抗,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起源:冷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西方国家在战后重建和国际秩序上的分歧。

美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

随着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两大阵营逐渐形成。

冷战的阶段:1. 初期冷战(1947-1953):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为标志,美国开始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抗苏联及其盟友。

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2. 紧张升级(1953-1962):这一时期以苏联的斯大林去世和赫鲁晓夫上台为转折点,苏联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地扩张影响力。

古巴导弹危机是这一时期紧张局势的高潮。

3. 缓和与再紧张(1962-1979):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双方开始寻求缓和关系,但随后越南战争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事件再次加剧了双方的对抗。

4. 结束期(1979-1991):随着苏联经济的衰退和东欧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冷战逐渐走向终结。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正式结束。

冷战的主要事件:- 杜鲁门主义: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旨在遏制苏联的扩张。

- 马歇尔计划: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旨在帮助战后欧洲重建并遏制共产主义。

- 柏林封锁与空运:苏联封锁了柏林,美国通过空运向西柏林提供物资。

- 朝鲜战争:冷战期间的一场代理战争,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

-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美苏之间的严重对峙。

- 越南战争:美国介入越南内战,试图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

- 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试图支持一个亲苏政权。

冷战的影响:冷战不仅影响了美苏两国,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归纳总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长期对抗和竞争状态,但并没有直接爆发全面战争。

这一时期大约从1947年持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一、冷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和苏联作为战争中的主要战胜国,其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苏联则坚持共产主义和一党专政。

这种根本的意识形态对立为冷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冷战的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主张美国将支持所有抵抗共产主义扩张的国家,这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同年,美国还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国家重建经济,以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三、冷战的两大阵营冷战期间,世界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西方阵营主要包括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资本主义国家,而东方阵营则包括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的一些新兴国家。

四、冷战的主要事件1. 柏林封锁与空运(1948-1949年):苏联封锁了西柏林的陆路和水路通道,美国则通过空运向西柏林提供物资。

2. 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成为冷战的前线之一,最终导致了一场局部战争。

3.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引发了美苏之间的严重对峙,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苏联撤走了导弹。

4. 越南战争(1955-1975年):越南战争是冷战中最为持久的冲突之一,最终以北越的胜利结束。

五、冷战的影响1. 经济方面:冷战推动了科技和军事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全球军备竞赛。

2. 国际关系:冷战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但也促使一些国家寻求中立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3. 文化方面:冷战时期的文化对抗也非常明显,如美国的“自由世界”文化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

在战争结束后,世界被分为两个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两个阵营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了冷战的爆发,冷战时期(1947-1991)成为世界格局的主导,对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起因与参战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源于纳粹德国的侵略政策。

希特勒上台后,开始扩张德国的领土,侵略邻国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

最初,法国和英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遏制德国,但最终不得不对德国宣战,引发了全面战争。

除了德国,其他重要参战国还包括苏联、美国、英国和日本。

苏联在东线与德国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美国和英国则在西线以及太平洋地区与日本展开了战斗。

2. 战争结果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结果包括:- 盟军获胜,纳粹德国被击败,希特勒自杀;- 世界分为两个主导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日本在核爆之后宣布投降,结束了太平洋战争;- 世界各地出现大规模的战争留下的后果,如极端贫困、废墟和流离失所的难民。

二、冷战时期1. 起因和核心问题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战后,随着苏联和美国通过政治、军事手段在战后秩序的重建中争夺影响力。

冷战的核心问题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对抗。

苏联代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而美国代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 核心事件和影响在冷战时期,多个核心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 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对抗苏联扩张的阻止措施;- 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拉开了核武器竞赛的序幕;- 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导致东西德分裂,进一步加剧了东西方对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引发了全面核战。

冷战时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还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世界历史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冷战的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定义和起因1. 冷战的定义:冷战是指二战后的美苏之间没有直接武装冲突的一场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的局面。

它主要表现在两个强大国家及其集团之间的明显紧张关系和冲突,但双方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以小规模冲突、政治角力和外交斗争为主。

2. 冷战的起因:二战结束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意识形态的冲突,全球战略和政治利益的争夺导致了冷战的爆发。

美国主张自由民主,主张市场经济,意识形态上与苏联的共产主义产生分歧。

苏联则倡导社会主义,主张计划经济,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形成对立。

二、冷战的发展及主要事件1. 木马行动:美苏之间的冲突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的木马行动。

1944年苏联向德国提出要求共同管理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

美国认为这是苏联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而对苏联表示了担忧。

2. 伊朗危机:1946年苏联占领了伊朗的北部和南部地区,美国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这被视为冷战爆发的标志之一。

3.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阻止共产主义在欧洲国家的传播。

但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为拒绝参与,这加剧了美苏关系的紧张。

4. 柏林封锁:1948年苏联试图用经济封锁手段来迫使西方盟国从柏林撤出。

而美国为了支持柏林的自由,通过空中运输方式向柏林投送物资和建设物资,这成为了美国的一次胜利。

5. 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美国与苏联直接对峙。

冷战的冲突升级,朝鲜战争成为了冷战的一个重要事件。

6.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成为冷战的一次高峰。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双方险些走向了核战争的边缘,这也是冷战中最紧张的时期之一。

7.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一次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战争,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扮演了冷战冲突的一部分。

越南战争的失败也导致了美国对冷战政策的重新思考。

8. 斯大林逝世: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开始了关于对外政策和内部政治的调整。

冷战讲义

冷战讲义

1、五国和约问题 1)意大利殖民地问题 2)意南边界和的里雅斯特问题 3)对罗、保政府得外交承认问题 2、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 1)德国的赔偿问题 2)英美占领区合并
3)西方战区的货币改革 4)第一次柏林危机 5)德国的分裂 二、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1、日内瓦首脑会晤 2、戴维营会谈 3、U-2飞机事件 4、维也纳首脑会晤 5、第二次柏林危机 6、古巴导弹危机 三、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 一)美苏缓和 在七十年代,美苏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处在冷战时期的缓和阶段。 “缓和”(détente)是指国际关系中两国或多国之间紧张关系的松弛,从 而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缓和在美苏关系的历史进程始于古巴导弹危机之后,成熟于尼克松、福 特政府时期,终结于卡特政府时期。 1、美苏关系缓和的国际背景 核恐怖的震慑作用 美苏力量对比的变化 多极化倾向的出现 2、美苏缓和的国内驱动力 美苏都被激烈的军备竞赛搞得负担沉重。而经济的困境要求美苏放慢军 备竞赛的步伐,适当控制核武器的发展,而这只有通过谈判才能做到。 3、美苏缓和的实现 美苏缓和是美苏调整外交政策的结果: 1)“关岛主义”、“尼克松主义” 2)苏联的“缓和战略” 4、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 1)政治缓和 2)军备控制 3)危机处理 4)经贸、文化交流 5、美苏缓和的终结——“卡特主义”的出笼 6、美苏缓和的影响 1)美苏缓和维持了美苏之间的战略均势,而这种均势为世界和平提供 了一定的保证。
第四讲 冷战后的危机处理 一、柏林危机 1、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1949年的柏林封锁,是美苏之间在柏林问题上发生的第一次严重 对抗。也被称为第一次柏林危机。 这次柏林危机是战后美苏间第一次接近战争边缘的紧张对峙,但美苏对 这次危机的处理却耐人寻味。这表现为,美苏一方面紧张对抗,另一方 面又都留有余地,双方都努力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 这次柏林危机是以苏联的退让而结束的,但西方也给苏联的让步提供了 台阶。

06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与冷战

06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与冷战
第六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与冷战
一、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的 建立 三、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比较 四、冷战
一、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德国法西斯上台与欧洲战争策 源地的形成
I. 法西斯的上台
1、纳粹党与希特勒当选总理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 对德国的打击非常严重,国内矛盾空前激 化,魏玛共和国的统治摇摇欲坠。给法西 斯的上台提供了合适的条件。
四、冷战
冷战是两个超级强国及其分别为首的两个国 际集团之间既非战争亦非和平的对抗和竞争状 态。 两层含义: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含义;强烈 的意识形态色彩。
(一)冷战的起源
因为美苏间严重的对立。
1.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两国在战争目 的方面的严重歧异。 A.罗斯福的战后蓝图
威尔逊主义的——谋求建立政治上贯彻自觉原则、 经济上门户开放的自由国际主义战后秩序,并谋求以 基于大国协调的真正有效的世界性国际组织维护和保 障这种秩序。
E. 取消总统,自任国家元首
1934年8月2日。成为独裁者。
II.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对外扩张政策的理论支柱:种族优越 论、生存空间论。 “大德意志帝国”:并进奥地利、捷克及其 他日耳曼人聚居地区;周边建一个中小附属国 体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波罗的海诸 国等。
1933年10月,德国相继推出国际裁军会议和国际 联盟,重整军备。 1935年6月,《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重新武 装合法化。 1936年3月7日,德国派军队占领莱因非军事区。 完全打破《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
到1950年,美国——西欧集团和苏联——东欧集 团完全确立。
(四)冷战的高潮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冷战是指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对抗和敌对态势。

它从1945年开始,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

冷战期间,世界队伍主要分为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两大集团。

本文将就九年级下册冷战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冷战背景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重构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成为冷战两大主要国家。

此后,国际社会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即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2 意识形态对立的加剧冷战的起因主要是源于苏联和美国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苏联奉行社会主义,主张国家控制经济,强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美国则奉行资本主义,倡导市场经济,强调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

二、冷战时期重要事件2.1 柏林封锁与空中桥头堡在冷战初期,苏联试图封锁柏林,隔断西柏林与西方国家的联系。

然而,美国采取了空中桥头堡的方式,通过空运物资和人员来支持西柏林。

这一事件使得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封锁策略产生了有效的回应。

2.2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对美国构成了直接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核威慑的对抗。

最终,双方通过外交谈判避免了核战争的爆发。

2.3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是冷战期间的一场重要冲突。

苏联和中国对北越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美国则支持南越。

这场战争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抗议,也成为冷战阵营之间的一次代理战争。

三、冷战的结束与影响3.1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使得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相继解体,冷战的主要元素之一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

苏联于1991年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3.2 冷战对全球战略格局的影响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通过核武器的威慑保持了相对的军事平衡,使得全球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然而,冷战的存在也导致了一系列小规模战争和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地带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和破坏。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军事冲突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

一战和二战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军事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最初是由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导致的。

战争很快波及到整个欧洲,并迅速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

-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组成的中央同盟国,以及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美国等组成的协约国。

- 战争结果:协约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破坏。

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被强迫承担主要责任,并支付了巨额赔款。

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起源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并最终波及到全球范围。

- 导火线: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

其后,由于德国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战争迅速蔓延至全球。

- 交战方:主要交战国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组成的轴心国,以及英国、苏联、美国和中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 战争结果:同盟国最终获胜,但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破坏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

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冷战的开始。

3. 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虽然一战和二战在时间上相隔约20年,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影响:- 人员伤亡:两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一战中,近1000万人丧生,二战中,估计有7000万至8500万人丧生。

- 经济破坏:两次大战都给相关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国家的基础设施、工厂、农田等都遭受了毁坏,战后重建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这两次战争彻底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冷战政治知识点总结

冷战政治知识点总结

冷战政治知识点总结一、冷战的背景冷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赛义德会议。

2. 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

3. 苏联在二战中的表现。

4.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制度冲突。

5. 美国对苏联的感知。

6. 治安理事会。

二、冷战初期冷战初期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国在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对立和竞争。

主要事件有:1. 杜鲁门主义政策。

2. 马歇尔计划。

3. 北约组织的成立。

4. 南斯拉夫崛起。

5. 韩战。

6. 东西方对立的加剧。

三、冷战中期冷战中期的主要特征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相互对峙。

主要事件有:1. 匈牙利事件。

2. 波兰暴动。

3. 古巴危机。

4. 欧洲分裂。

5.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第三世界运动。

6. 空间竞赛。

7. 反对越南战争。

四、冷战后期冷战后期主要表现为苏联的衰落和解体。

主要事件有:1.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 东欧剧变。

3. 柏林墙的倒塌。

4. 中美关系的改善。

5. 联合国的新角色。

6. 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

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的长期对立和敌对,塑造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冷战的持续和结束,直接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塑造了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特征。

以上对冷战政治知识点的总结,虽然长度不够,但希望可以为您对冷战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冷战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冷战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冷战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背景冷战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

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美国代表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体系,而苏联代表共产主义和计划经济体系。

两国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对立和竞争。

2. 冷战初期冷战初期,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极点,并且发生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1948年的柏林封锁和19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

在这段时间里,美苏之间的争斗主要体现为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竞争,并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3. 冷战的高峰期冷战的高峰期是指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美苏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顶峰,并且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军事和政治危机。

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在这段时间里,美苏双方之间的军备竞赛也达到了顶点,两国都不断地在武器和军事技术上进行投入和发展,以争夺世界霸权。

4. 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在1991年结束,苏联解体并且变革成了俄罗斯联邦。

这一事件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世界格局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5. 冷战的影响冷战对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冷战期间,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被迫站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立面,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

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也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军备扩张和军事冲突。

冷战的结束也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6. 冷战的教训冷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训。

首先,冷战期间的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表明,国际社会应该寻求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其次,冷战也表明,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和威胁。

第16课 冷战

第16课 冷战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 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 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1、材料中“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什么?
指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马歇尔计划有 什么影响?
阿 尔 巴 尼 亚
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资本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1948) 北约组织 (1949)
争锋
社会主义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局(1947年)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
经济 军事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对抗的表现
知识点二:德国的分裂
5、1948年2月,美、英、法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
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 柏林危机 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__________ ”爆发。11个月后,双方达成
协议,同时解除封锁。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
探究四:北约与华约对峙
军事: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的成立
1949年5月,美国联合加 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 《北大西洋公约》,成 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 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简称“北 约”。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条约》规定: “对欧洲或北美之一一个或数个 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 约国全体之攻击”“缔约国可采 取包括武力在内的行动”。
苏、美、英、法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九下历史十六课冷战提纲

九下历史十六课冷战提纲

九下历史十六课冷战提纲一、冷战背景1.苏联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积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上领导不同的阵营,促使起矛盾积累,即苏联主导的东欧集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围绕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纷争,逐渐演变为冷战的两大对立势力;2.两个阵营的势力放大:苏联和西方国家双方采取对抗行动,围绕民族、政权、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不断放大,形成的两大政治体系也渐渐由质液分化,各自得到更多的依仗;3.社会思潮变化:冷战背景下,社会思潮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反共妥善、反对势力化的思潮开始流行,同时,在冷战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和苏联共产主义思潮的两大阵营;二、冷战表现1.冷战气氛紧张:冷战两大阵营间出现严重的安全威胁,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拥有强大核武器库和军事装备设施的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开始大力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全球多个地区气氛紧张并处于危机状态;2.多元化冷战: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冷战事件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看到冷战的痕迹,如拉美独立运动、非洲殖民独立运动以及欧美的“建国之争”等等;3.集团化矛盾:冷战虽是以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核心,但苏联及东欧国家也是一个集团,冷战给这一集团带来了很大的矛盾,这些矛盾加剧了冷战形势的紧张,并进一步导致两大阵营内部的矛盾加剧;三、冷战结束1.改革运动:1980年代,南斯拉夫裔斯大林后来者戈尔巴乔夫发起了“放轻松”改革运动,宣布自由化经济改革政策,并缓和苏联与西方的关系,进一步使冷战形势减缓;2.岁月沉淀:从1989年政局开始动摇,苏联国家开始出现了实质性的剧变,直至1991年,苏联实质性解体,证明了冷战已经结束,由此标志着人类正式结束了一个历时四十多年的冷战局面;3.冷战后遗症: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格局发生了全面性的变化,大多数前苏联支配地区加入了联合国,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国际化运动凸显出民族文化的多元国家集体的表现,但由于长期的冷战累积,这种格局变化仍存在一些后遗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1.二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直接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下,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

③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④重要原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 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3.战争初期情况:(1)1939年.9月奇怪的战争——(英法坐视波兰灭亡)(2)1940年.5月,德国横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3)1940年.5月21日英法联军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4)1940年6月,法国败降(5)1940年8月,德国进攻英国——不列颠空战,德国首次受挫。

4二战进一步扩大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5二战全面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扩大,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7.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合作政治上:1942年1月1日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召开一系列会议。

军事上:(1)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登陆者:英美盟军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军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2)攻克柏林时间:1945年参与部队:苏军与西方盟军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作用:欧洲战争结束。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8.二战的结束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二战相关知识点.1、一个新式武器:原子弹2、两大阵营:同盟国与轴心国3三次突袭: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4、四个战场:亚洲战场、欧洲战场(苏德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7、七个战役:百团大战、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8、加速二战结束的因素:1)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2)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

3)中国人民的全面反击。

9、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中国人民作出巨大牺牲,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等失地。

12、如何避免战争:○1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各国人民加强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落后国家及地区,应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4发挥联合国作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4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应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14、至今没有爆发世界大战的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国际间合作加强。

○4和平力量的增长。

○1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纵容法西斯侵略。

○2目的:祸水东引,避战求和。

○3牺牲品:捷克斯洛伐克○4执行国家:英、法○5达到顶峰标志:慕尼黑会议(时间、国家及首脑、内容、影响、后果)○6破产标志:德国进攻波兰一、“冷战”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1)含义: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2)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基础:美苏势均力敌)(3)意义: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根本)3、二战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冷战”形成过程: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1)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2)实质目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3)影响: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标志美苏由战时盟友走向公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2)目的:通过援助西欧经济达到控制系欧各国政治,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3)影响:有利于系欧经济的复苏,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系欧铺平了道路。

3、军事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1)成立时间:1949年美法等国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波兰、阿尔及利亚等国组成华沙条约组织(2)性质:军事政治集团(3)意义: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三、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影响:两国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1)德国分裂①原因:美苏冷战和对峙加剧,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加剧②结果:德国投降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2)朝鲜分裂①原因:美苏冷战和对峙加剧,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矛盾加剧②结果:日本投降后(1945),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先后建立大韩民国(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①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②说明:美苏争霸,美国占据优势。

(4)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抗美援朝,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5)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战争历时十几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的局部战争2、积极影响:(1)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互相借鉴,调整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欧洲逐步走向联合,开始了一体化进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回标巩固】1、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2、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为半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B、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4、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5、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6、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西欧各国接受了美国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有人赞颂美国人的大方慷慨,但也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里的一本万利是指: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二战后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公约提出:“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这一组织是A、欧洲共同体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经济互助委员会8、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华沙条约组织C、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9、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

”这里的“加勒比海危机”具体指的是A、美苏对中美洲的争夺B、拉美独立浪潮高涨C、古巴导弹危机D、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封锁10、下列关于“冷战”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①给世界带来了安宁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④制止了新的世界力量的产生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