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分析

Vol.32No.11

Nov.2011

第32卷第11期2011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他们无论在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受到大学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会与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一系列的接触和碰撞,所以,每个同学都需要有一个适应与变迁的过程。通过调查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并非随机的,而是存在一个一般性的文化适应过程。本文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

一、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通过对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调查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以适应城市的校园文化,即接触城市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

接触城市校园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面对一个全新的校园环境,他们在对这些与母体文化不同的异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的同时,也体验到了来自异文化的压力。进入全新的文化环境,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初始反应更多的是新奇,所以他们对与母体文化不同的异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在面对不同文化上出现差距时,他们也存在着混乱、困惑、无力、孤独等各种不适应状态,这是因为他们将要面临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复杂的

同学关系和一系列的学习、生活难题,对于这些问题他们一时还理不出适应的头绪。对于携带着自己的民族文化进入新环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对于新的文化环境感到好奇、对于新文化环境不适应、出现一定的文化抵触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是暂时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后,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会慢慢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融入城市校园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一段对新的文化环境的认识后,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渐渐地融入新的文化中,主动的对新的文化进行学习,有选择的汲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文化元素。最表象的表现是语言表达方式和穿衣打扮方式,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用主流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用当地款式新潮的服装替代从家里带来的民族服装或非民族服装;而实质上是,处于少数地位文化背景的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人会采取调整自身价值观念或者行为方式,主动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中的语言、生活方式等。通过大学的学习,他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更好的扩展,使他们更多的了解了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性理解,伴随着知识面的扩展他们能更加理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使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总的来说,通过大学的学习,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为他们将来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分析

祁应楠,武莉莉

(宁夏师范学院,宁夏

固原756000)

摘要:本文选取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籍贯为西北和内蒙的400名回族、藏族、蒙古族和维族本科生,采用发放问卷和个案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对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调查,指出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来适应城市的校园文化,即:接触城市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分析了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变化;文化适应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11-0178-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9JDSZ309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10JDSZ3058)

178--

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他们积极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结果。

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对新文化环境的适应和学习,他们会有选择的采纳对自己适应新的文化生活有用的元素,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这种适应过程,不是对新文化的全盘接受,也不是对母体文化的完全抛弃,而是吸收新文化元素后将母体文化重新整合的过程。通过调查发现,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他们不喜欢做或者不能接受的事情还是不会勉强自己去做或者去接受,这说明,他们母体文化中包含的生活习俗并没有因为对城市大学生活的认同有什么改变,而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谐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些都是都是文化整合的结果。

二、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分析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经历了接触城市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三个阶段,其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接触校园文化”阶段,绝大多数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3个月以内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融入校园文化”阶段,大多数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6到10个月的时间完成自己生活和观念上的变化,还有一部分人需要一年或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变化;“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阶段是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完全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历时漫长、内容丰富的发展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接触校园文化”阶段与另外两个阶段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融入校园文化”阶段和“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这两个阶段在很多情况下有所重合,在融入文化的同时也就进入了整合文化的阶段。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处于大学阶段的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正值青年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可能的条件下也会去尽量的尝试。处于大学阶段的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年龄基本集中在18到24岁之间,按照社会化的理论[1],此阶段的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于成人,学习兴趣广泛,思维能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但在情绪和思想上还不是太稳定[2]。面对新的校园文化环境,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于是他们学着正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以便更好地待人处事,在复杂的生活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青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这个阶段的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情绪和思想上尚不稳定,容易发生越轨行为,我们应当正确引导他们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向积极的方向改变,正确定位自己,去适应新环境的群体。第二,大学作为教育培养机构的功能在他们的文化变化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同他们的个人发展甚至国家的未来有关的态度、价值和行为方式,这使得他们能够比较理智的看待事情,有更强的个人与社会效能感,能更多地向新观念、新经验和新的人相处,会更重视科学,更容易接受变化。第三,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是从偏远的农村或县城来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他们受到了城市中现代生活方式和某些新观念的熏育,使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城市后,他们很容易体会到城乡之间生活的差距,城市比较繁华,生活比较方便等等,这些生活方式和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所以绝大部分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逐渐地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逐步地融入到学校的主流文化中,适应了主流文化的模式。

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他们自身所携带的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接触和碰撞,他们个人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和观念也发生着一个适应于变迁的过程。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积极适应态度,必将为他们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看,这将会有利于我们国家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

——

——

——

——

——

——

——

——

——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7.

〔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8.

(责任编辑王文江)

17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