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滨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结构作出分析,并针对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的措施,对实现天津滨海新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标签:天津滨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措施
1 天津滨海土地利用状况
1.1 土地利用现状
天津滨海地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渤海湾沿岸的海河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地类型单一,主要为滨海平原和滨海滩涂。天津滨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综合性港口,处于当今最有潜力的东亚城市圈,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原盐、地
热等,具有非常卓越的发展前景。
滨海地区总面积2270.0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宽阔,占总面积的38.5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17.92公顷,占总面积的36.03%;耕地338.13公顷,占总面积的14.90%;
其他为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未利用地。
1.2 天津滨海土地利用结构特点
(1)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大。由于该地区大型企业较多,如大港油田、长芦盐场、大沽化工厂、天津化工厂、天津碱厂等都坐落于滨海地区,再加上港口用地,滨海地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滨海新区土地面积的36.03%。
(2)农用地面积小,水域面积大。由于滨海地区土质盐碱化较重,不利于作物生长,因此,耕地、园地、林地所占面积较小。全区河湖水库遍布,具有水域面积大、淡水少的特点。
(3)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滨海地区有未利用主要是大量待开发的荒地和滩涂。滩涂开发利用目前不足3%,开发潜力大,为今后滨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
2 滨海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滨海地区盐碱地面积大、程度重,耕地土壤质量差,又由于干旱缺水、污水灌溉等问题较为严重,农作物产量低的中低产田所占比例较高,粮食单产成下降趋势。作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港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
不断增大。因此,需全面权衡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比例。
2.2 土地利用效益有待提高
滨海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不高,特别是盐田,土地利用效益低,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沿海滩涂还有较大开发空间基本未经进行有效的开
发利用,因此,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2.3 土地占补平衡压力大
近十年,由于建设用地的占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耕地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压力重。尽管保证了耕地数量,但耕地后备资源多来源于低质量的未利用地,加快
土地质量退化,未利用地也在不断减少,可供开发的土地较少。
3 天津滨海土地优化合理利用的措施
3.1 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支持其开放,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根据建设用地需求,增大用地指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并在一些乡镇推行宅基地
换房的项目。协调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
3.2 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发挥土地规划作用,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挖掘各类建设用地的潜力,加大盐碱地进行整理复垦,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行聚落归整,全面协调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并依法解决闲置的厂房、仓库、工业外迁后等的“开而不发”或“闲置不开”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滨海新区创新了集体土
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方式,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
3.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如暗管滴灌技术或喷灌技术,提高耕地净面积,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对于污染的耕地及其他用地改为建设用地或生态用地,施用过污泥和长期灌溉的农田若不适应种植农作物,可改作经济作物或作为生态用地;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于盐田、油田用地,采取必要方法,提高其土地利用效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济作
物和其他农产品的开发,并为拓展生态和建设用地预留空间。
3.4 合理开发未利用地,提高环境质量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积极开发未利用地,协调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对天津滨海滩涂、盐田、荒地独特的资源,建立好科学的开发利用保护机制;建立单独规划的生态用地,切实保护林地、湿地。滨海地区为探索未利用土地开发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例如建立土地征收和农地转用相对分离制度,实行集体土地统一先行征收、政府储备、适时转用;探索跨地域耕地开垦补偿占补平衡新方式,为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建立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度,完善征地价格形成机
制,实现征地补偿“同地同价”,并探索多渠道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
参考文献
[1]唐华俊,陳佑启.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张帆.玉溪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布局及其优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0.
[3]宋启林.中国现代城市土地利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何芳.城市土地经济与利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6]李植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评价[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