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演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
2021-2022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一、单项选择题1.(xx·辽宁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外出讲学 B.上街购物 C.外出旅游 D.移民国外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2.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的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 )A.都为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 B.都为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主要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 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6.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频繁的战争②资源开发③新大陆开发④经济因素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综合题7.结合图甲“xx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和图乙“xx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xx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流入区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2)读图乙,分析我国xx年城乡之间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3)说明现阶段引起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基础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xx·贵阳高一检测)贵州省在未来五年将大力实施移民工程,逐步把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的150万农村人口迁出大山。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主导因素:□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一、单选题下表是我国“某城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市迁入人口表述正确的是()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入是国家有组织进行的C.人口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状况B.推动了该市经济的发展浙江省政府通过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地图”,提供病例分布,风险评估,疫情趋势等功能,助力精准防疫。
截止3月6日,温州确诊人数居全省之最。
完成下面小题。
3.生成“疫情地图”,主要依靠的信息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现实技术4.温州确诊人数最多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技术偏落后B.经商返温人员多C.外出打工人数多D.在外学生人数多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
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
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④疏解非首都功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④8.近年来,大量叙利亚难民逃往欧洲,其产生的原因是A.②B.④C.⑤D.⑥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2021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一)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 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定 义
人口迁移
分类
永
久a
迁
移?
自
发b
迁
移?
个
人c
迁
移?
自
愿d
迁
移?
国
际
人e
口
迁?
移
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二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本章课程标准解读
小标题
课程标准内容
学业质量水平标准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运用资料,描述国 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水平1-1 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人 口迁移的地理特点
运用资料,描述国 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新大陆被发现后,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要 有哪三条?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世界现代人口迁移
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 地又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读教材第1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接纳的移民来源”图
思考:
(1)迁往欧洲的移民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 (2)这些国家和地区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3)这些移民迁往欧洲的动机是什么? (4)他们会在欧洲长期居住吗?为什么?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①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 洲和中东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5.环境因素是当今世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 ) 提示:影响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 6.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一定减少。 (× ) 提示:人口总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值,人口总增长率为正值,则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仍在增加。 7.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 的。 ( √ )
人口流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人口移动
商务活动、进修学习、旅游、探亲等
类型 标准
举例
人口迁移
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且跨越 行政区界线、永久(或长期)三 个标准缺一不可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 口”、出国留学等
续表
人口流动 具有周期性流动(季节性)或往 返流动(短期流动)的特征,这是 主要的判断标准 度假、旅游、探亲等
时期
特点
19世纪 以前
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 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大批移民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非洲黑人被当作奴隶贩运到美洲
19世纪 到20世纪 上半叶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 移的主要形式
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 目无序的流动人口会增加城市环境的压力。 (3)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有重要作用;改 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 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提示: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要注意双重性,即迁出区和迁入区都要分析。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2人口迁移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内人口迁移的区别。
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自主预习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说明:在课本上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人口迁移的动力——推力和拉力(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说明:分小组梳理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流向 古代新中国成立到20 世纪80代中期20世纪80代中期 以后(改革开放后)预习模块三:拓展知识补充农民工“落叶归根”调查:某某、某某等回流明显 省会成重要“吸纳器”目前来看,农民工省内就业的比重正持续增加。
为何出现这一局面?有专家表示,以某某为例,从“主动回流”来看,首先,随着某某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某某县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生活与保障条件的明显改善,以及外出务工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吸引了部分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就业。
其次,某某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扶贫工程项目增多,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建设等等,为农民工的回流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
同时,也因扶贫资金的大量投入,活跃了农村经济,加上近年来出台的扶持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政策以及不同规模的农民工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民工创业发展,以创业带动了本地就业。
第三,近些年来某某基于独特的沿海、沿江、沿边地缘优势,加上土地以及部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断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也为吸引区外就业的农民工持续回流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造了大量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 第2节 人口迁移

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 给迁入地带来就业压力 负面影响 可能导致迁出地_人__才_外流 可能影响迁入地的社会治理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
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1)自然环境优越,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__力__。
现象。我国每年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流动。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③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 ) × 解析:人口迁移要有长时期跨越行政区的居住地变化。 ④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 √ 解析:大学生留学一般时间长达三年以上,因此属于人口迁 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垦荒、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 潮。 (2)工业化以后,人口从农__村__向__城__镇__的迁移最为广泛。
第二节 人口迁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3)1949 年以来
改革开放以前
前的世界人口迁移方向。
第二节 人口迁移
02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任务驱动式课堂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什么是人口迁移
1
2
3
自主化知识预习 任务驱动式课堂 课后素养评价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二节人口迁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目标合格考1.运用资料,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
(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 等级考1.结合实际,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2.调查家庭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本节要点1.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2.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
3.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自主梳理·探新知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3.人口机械增长(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2)内容: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归纳总结: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1)19世纪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①总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迁移
【基础巩固】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2.图中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的国界线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跨越国界线的为国际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线的为国内人口迁移。
答案:1.B 2.A
在战争频发的国家,常常有大量难民迁出并移入别的国家。
据此回答3~4题。
3.大量难民移入他国是寻求( )
A.更高的经济收入
B.躲避自然灾害
C.更好的自然环境
D.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4.大量难民移入他国居住,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国际人口迁移
C.国际劳务输出
D.国内民工潮
解析:第3题,难民移入他国是为了躲避战争,是想寻求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4题,难民移入他国居住,跨越了国界,改变了定居地,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3.D 4.B
2015年,重庆市人口净流入23.6万。
读2015年重庆市省级行政区间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图。
回答5~6题。
5.影响2015年重庆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鼓励
B.经济发展
C.交通改善
D.工程建设
6.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对重庆市的影响是( )
A.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B.促进人口向城郊集聚
C.减缓乡村人口流出趋势
D.减轻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解析:第5题,图中2015年重庆市迁出、迁入人口年龄结构以劳动力人口为主,说明主要目的是务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
第6题,2015年重庆市人口流动为人口净流入23.6万,且迁入人口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例大,对重庆市的影响是减缓人口老龄化趋势。
答案:5.B 6.A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图是济南市历城区郭店镇(现为郭店街道办事处)李家庄的村史(明初洪武年间直隶位于现在北京附近)。
材料二2013年年初,李家庄的李先生和四个儿子到枣强“寻根祭祖”,对当年黄河水泛滥损害的祖籍地区,进行查找和祭拜。
(1)材料中李家庄的祖上“李公仲德”从“直隶”迁到“济南市历城区”,属于,李先生到枣强“寻根祭祖”属于。
(2)造成碑文中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3)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如何区分?
解析:本题以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
从材料二的叙述可知,黄河水泛滥这一自然因素的变化导致“李公仲德”居住地的长期变更,属于人口迁移。
而李先生和四个儿子的“寻根祭祖”只是由文化观念导致的短暂的人口移动。
答案:(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2)自然环境因素。
(3)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人口移动是指人口短时间内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拓展提高】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回答8~9题。
8.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9.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解析:“候鸟式”养老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人冬季怕冷,而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天气比较温暖,对老年人生活有利,因此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生态环境。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因此大量的外来人口是老年人,并不能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不能优化当地人口结构;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作用。
人口增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8.A 9.B
【挑战创新】
10.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区。
(2)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对于迁入国则提供了丰富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分别说明国际人口大量迁往甲地区和乙地区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箭头的指向可判断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主要迁往欧洲、北美、西亚和北非。
第(2)题,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会缓解人口压力,但也会造成人才流失;人口的迁入为迁入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3)题,甲地区位于欧洲,经济因素是大量国际人口迁入的原因;乙地区位于西亚,石油资源的开发是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答案:(1)欧洲、北美、西亚、北非。
(2)人口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3)甲地区位于欧洲,经济发达,就业条件好,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乙地区位于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石油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