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九上《历史与社会》313-全民族的抗战汇编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归类(最新整理)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知识归类(最新整理)

中考复习—知识归类班级姓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始终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一、“核心”类1.儒家思想的核心:“仁2.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3.第一、二、三、四代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4.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注: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网络7.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8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10.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12.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13 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14.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1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6.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二、“根本”类1.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2.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5.造成和平问题(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根源):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7.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宪法9.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10.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宪法。

11.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12.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宪法13.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教育事业1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事业1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初三上册历史目录(精编)

初三上册历史目录(精编)

初三上册历史目录(精编)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第一课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A 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级运动———————————(2)B 《神曲》中的人性————————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3)C 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4)D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5)第二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A 欧洲以外的诱惑————————15—17世纪————————————————(8)B 哥伦布的发现—————1492年8月3日————发现美洲新大陆———————(9)C首次环球航行———————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10)第三课剥夺王权和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A 把国王送上断头台————————查理一世————克伦威尔——————(14-16)B “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登基——————————————(16)C 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17)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A来克星顿的枪声—————————抗英战争的第一枪————————————(20)B 《独立宣言》的旗帜————————托马斯·杰斐逊————————————(21)C “开国元勋”华盛顿——————萨拉托加战役: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23)第五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A “到巴士底去!”——————————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26)B 《人权宣言》的理想————————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27)C 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的结束———————————(29)第六课拿破伦的文涛武略A 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拿破仑的雾月政变————————(32)B 《拿破仑法典》————————————《民法典》————————————(33)C帝国的铁蹄———————————————————————————————(34)D 滑铁卢的惨败——————————————两次败战———————————(35)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第八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A“解放”手的发明—————英国纺织业开始——珍妮纺纱机——————————(41)B蒸汽的推动力——————詹姆斯·瓦特——瓦特蒸汽机———————————(42)C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史蒂芬孙——“火箭号”机车———————(44)D出乎人们预料的结果————————英国兰开夏棉纺厂———————————(46)第九课古老印度的抗争A传统社会的变迁——————————印度战乱———————————————(48)B贪婪的殖民者——————————东印度公司—————克莱武———————(48)C顽强而悲壮的反抗———————土兵起义————涂有子弹事件———————(50)——————章西女王—————印度起义失败———————(50)第十课“解放者”的风采(欧洲、北美洲与非洲)A罪恶的“三角贸易”———————除巴西外,都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54)B“解放者”的征程—————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西蒙·玻利瓦尔———(56)C独立的潮流——————————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58)第十一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英国宪章运动)A欧洲工人的觉醒————————《人民宪章》——宪章运动——————————(60)B 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卡尔·马克思——恩格斯—————————(61)C《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2)第十二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法国)A夺取权力的尝试——————普法战争——巴黎公社—————————————(64)B血染巴黎—————————“五月流血周”—————————————————(65)C响彻世界的响声—————鲍狄埃和狄盖特————《国际歌》—————————(66)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十四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A帆船与汽船的较量——————“克里木战争”————————————————(72)B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74)C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影响————————————————————(74)第十五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A 工厂主语种植园主的冲突———————西进运动——————————————(78)B“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亚伯拉罕·林肯————————(78)C两种制度的决战——————“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78)第十六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A幕府统治的危机—————————德川幕府————“征夷大将军”——————(84)B挟天皇以倒幕————————“倒幕运动”—————————————————(85)C迈入近代社会的维新———————“明治维新”———《大日本帝国宪法》———(86)第十七课电器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A人类对“电”的认识—————富兰克林————发现雷电的存在———(89)B能源领域的巨变———————以电为核心的革命—————————(90)C围绕“电”的发明——————爱迪生——电灯———钢铁时代————(91)第十八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A内燃机的发明和改造———————石油工业的兴起————————(94)B非凡的轮子和翅膀————————卡尔·本茨————亨利·福特——————————莱特兄弟————“飞行者一号”————(95)C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96)第十九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A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100)B拼盘式的“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100)C火星四溅的巴尔干————巴尔干成为矛盾的焦点——“火药桶”———(101)第二十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第一次世界大战)A谁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普林西普—————(104)B“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106)C人类的灾难—————————欧、亚、非三大洲——————————(107)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启蒙运动)第二十二课引领时代的思考A冲出思想的牢笼—————————启蒙运动———————————(113)B理性的追求———————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114)C对自由权利的追求————————亚当·斯密——《国富论》————(116)第二十三课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世界近代科学成就)A“现代科学之父”————————牛顿——————————————(119)B物种起源的探究者————————达尔文————————————(120)C现代物理学的泰斗————————爱因斯坦——相对论——————(121)第二十四课文学艺术的大师A“天才的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125)B用生命作画的人————————凡·高—————————————(126)C乐坛雄狮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128。

九上历史与社会目录

九上历史与社会目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3.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
1. 生活中的变化
2. 头脑中的变化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 俄国十月革命
2.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 印度的觉醒
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 1. 30年代的大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新文化运动 2. “五四”运动 3.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 工农武装割据
3.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口诀记忆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口诀记忆

正面战场的抗战
全面抗战七七起,淞沪会战八一三。

粉碎速亡增信心,太原会战重合作。

抗战首胜平型关,忻口会战最激烈。

徐州会战台儿庄,李宗仁能打胜仗。

武汉会战持久战,抗战进入长相持。

抗日战争全民上,誓死不屈去反抗。

中国人们斗志昂,工业高校转后方。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敌后根据地。

开展特色游击战,地道地雷麻雀战。

正面敌后巧配合,牵制敌人一半多。

条件艰苦勇抗战,怠工罢工破部署。

一九四零百团战,破袭华北交通线。

皖南事变四一年,坚持抗战固后方。

减租减息有成效,三三制下大生产。

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下,求同存异齐抗敌。

捐款捐物多支援,二战规模也扩大。

中国东方主战场,配合共反法西斯。

反法西斯战线建,开赴缅甸远征军。

开罗宣言中美英,中国逐渐获主权。

一九四五七大开,确立毛泽东思想。

八月十五日投降,抗日战争终胜利。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之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之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位于沈阳的纪念馆形似 一本翻开的台历,台历的右 面刻着事件发生的日期。台 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 ,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 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 喊和呼号。历史仿佛凝固在 这个日子,中国人民永远不 会忘记这个沉痛的日子。
• 台历上刻着的日期应当是哪一天?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 1931.9.18
第一课 中国抗日战争
松花江上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一 · 二八”事变 华北危急
中 华 民 族 到 了 最 危 险 的 时 候
发动西安事变 ④国民党爱国官兵:
◇根本原因: 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时间: 1936.12.12
◇事变方式:“兵谏” ◇主张: 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认为是该杀蒋还是留蒋呢? 西安事变发生后,局势极为动荡,当时如果处死 蒋介石,中国有可能陷于纷争的混乱局面,而且给日 本有机可乘,进一步侵略中国。因此,从中华民族的 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能有力地推动国民党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族运动推向高潮,它顺应了抗 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转变的 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 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此两人不顾个人安危,以民族大义为重,体现了他们 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们的评价很高 。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

部编最新人教版(2016年版)初中历史目录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目录七年级上册 2016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亡(1月13日上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七年级下册 2016年12月第1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八年级上册 2017年7月第1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三单元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辛亥革命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7课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精编参考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练习精编参考答案(《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A奥匈帝国;C意大利。

D法国;F俄国。

2.欧洲。

二、1.(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重新瓜分殖民地;(3)军国主义;(4)萨拉热窝。

2.1914;1918。

3.同盟国;协约国。

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

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

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1)1914;马恩河;英法。

(2)1916;凡尔登;绞肉机。

8.同盟国集团。

第三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

2.1919;凡尔赛宫。

3.战胜国;美;英;法;意;日;美;法;英。

4.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5.德国;中国山东。

6.凡尔赛条约。

7.日本。

8.(1)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欧洲;西亚;非洲。

(2)欧洲;东亚;太平洋。

二、1.(1)东亚和太平洋。

(2)1921;华盛顿。

(3)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

(4)九国公约。

(5)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收回租界;门户开放。

(6)巴黎和会。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课辛亥革命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第二框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掠夺。

2.民族资产。

3.知识分子。

二、1.清政府;民主共和;革命军。

2.(1)1894;夏威夷的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振兴中华。

(2)1905;日本东京;孙中山;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民报;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E民族主义;F民权主义;G民生主义;H三民主义;革命;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1.铁路国有;铁路修筑;保路;同盟会。

2.保路;湖北;文学社;共进会;武昌。

3.1911;10;10;武昌;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1918年11月)第二课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强对中国的掠夺。

铁路成为投资最大的经济领域。

2.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革命知识分子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如邹容的《革命军》4.各地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拓展解读三名主义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北洋军阀分裂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考点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名师堂】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考点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名师堂】

一、时空线索二、知识架构三、考点梳理考点一、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1.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①社会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关系: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合作。

③革命分期:由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九一八 事变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背景 (1)日本方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29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中国方面:国家积贫积弱,内战不断。

国民党全力围剿工农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3)国际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欧美列强无暇东顾,对日本侵略实行绥靖政策概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 结果 (1)日军扩大侵略,东北军撤至关内,东北三省快速沦陷(2)1932年,日本扶植前清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影响(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2)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3)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国同日本的矛盾中国局部 抗战的开始(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民族自卫战争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目录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目录

中国历史九年级上目录【一,二,三】单元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 2 1.原始社会南方古猿(非洲)制造工具人种氏族(母系——父系)(生产力)第2课大河流域7 1.古代埃及金字塔2.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第3课西方文明起源14 1古代希腊爱琴海(1)雅典(伯利克里奴隶主主政治)(2)斯巴达、古代罗马共和国——帝国(地中海)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24 日本:大化改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创立穆罕默德麦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28 基督教文明:1.西欧封建社会【(1)查理马克改革(等级制度)(2)罗马教廷(3)城市自治权】2.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圣索非亚、奥斯曼土耳其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6 暴力冲突方式(战争)1.希波战争:马拉松长跑2.亚历山大大帝东征3.罗马帝国扩张(地中海)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和平交往方式(商旅往来):1.丝绸之路(四大发明)2.阿拉伯人传播数字(印度人发明)3.马可波罗来华(元朝)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文字1.古埃及象形2.苏美尔楔形文字3.腓尼基字母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科学1.阿基米德:杠杆浮力2.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3文学戏剧《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天方夜谭》麦加大清真寺巴黎圣母院【四,五,六,七,八】单元世界近代史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意大利人文主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天文学印刷术)地理:新航路开辟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英国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光荣使命《权利法案》1689年君主立宪制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1715~1783 英国殖民统治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来克星顿的枪声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热窝战役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规模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资产阶级人民罗伯斯庇尔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珍妮机(哈格里斯夫)蒸汽机(瓦特)轮船(富尔顿)火车(史蒂芬孙)水力→蒸汽时代→能源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累积三角贸易(黑奴16世纪~19世纪大西洋英国)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东印度公司克莱武孟加拉)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亚洲: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英国殖民统治章西拉美独立运动【西葡(巴西)】西葡殖民统治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6 普选权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马恩德国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1871)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奴隶主制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水火不容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幕府统治)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新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发电机、电动机电力电灯内燃机石油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德、美国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意大利凡尔登战役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力量思想:启蒙运动(18世纪法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理想主义)科学牛顿(英万有引力微积分力学)达尔文(英物种起源)爱因斯坦(德相对论)居里夫妇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音乐贝多芬(德英雄交响曲拿破仑)文学列夫·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拿破仑《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美术梵高(荷兰向日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主题:战争与探索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主题:战争与探索

内容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没收地主 的土地分给农民
废除封建半封建土 地制度;
由农会接收一切地 主的土地及公地, 统一平均分配……
放手发动群众,划 分阶级;
没收、征收和分配 土地……
结果 依据
分田分地 《井冈山土地法》
1亿农民分到土地, 踊跃参军、参战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私有 土地改革法
考题训练二:孙中山的主张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 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肇造(始建)社会的国家,俾 (使)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 生命者,与众弃之! 1.材料体现了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哪一内容?其核心是什么?(2 分)
义革命的胜利。(1分) (答题结构——事件1分,影响1分)
四、运用表格学会对比
土地革命(1931年) 土地改革(1947年) 土地改革(1952年)
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地区 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放区
新解放区
目的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②开辟道路的革命实践与指导思想
1949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p42
②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p46
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p51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98
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 革命道路,经过艰苦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考题训练一:【解说词中的历史】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 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宝塔擎旗进北京。” 1.指出材料中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6全民族的抗战相关史料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6全民族的抗战相关史料解读

全民族的抗战相关史料解读1.张学良、杨虎城对“西安事变”的声明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1936年12月16日)【解读】这条资料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向全国人民发表的宣言,阐明他们的政治立场与事变初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蒋介石,通电全中国,迫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事变发生后,南京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

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由南京政府下讨伐令,推何应钦为讨逆总司令。

何应钦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渭南和三原,并扬言要轰炸西安,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

在此局面下,张学良、杨虎城为了澄清是非,发表了《告全体同胞书》。

资料表明: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在痛感“国权凌夷,疆土日蹙”和对蒋介石一味不抵抗,并再三迫令他们率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进攻陕北红军十分不满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不是旧式“军阀”的争地盘、争个人利益,而是完全出于救国救民族的目的。

②他们认为亡国之际,殊死自相拼杀是十分不明智的举措,因此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纲领,提出了八项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杨两将军深明大义的主张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赞赏,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此举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日的重要历史转折。

正如周恩来同志所说的,张、杨两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第16课抗日战争试题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试题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试题含解析第16课抗日战争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全民族的抗战1、32抗战的胜利4、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一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党“一大”召开B.国民大革命开始.抗战的全面爆发 D.国共间十年对峙解析: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句中□□处应填入( )A.南京B.上海.太原D.武汉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

这说明( )A.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B.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D.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解析: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

A、B、D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

”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浙江省中学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梳理整合《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过程1、创建中国兴中会时间:口号:性质:2、创建中国同盟会时间:性质:革命纲领: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3、领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关系:4、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1912、1、1 地点:职务: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宪法性质)二、辛亥革命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三、辛亥革命意义:1、性质:2、失败原因:3、经验教训:四、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时间、事件:指导思想: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A.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B.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3、北伐的三个对象:4、北伐中共产党的成就:5、孙中山的历史功绩:P43《练习精编》《工农武装割据》1、一次果决的起义——南昌起义(时间、地点、人物、意义)2、一次及时的会议——八七会议(目的、时间、地点、内容)3、一次知错就改的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4、一个到多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最大的、共性特点)5、一次相见恨晚的会师——井冈山会师(时间、地点、领导人、概况)6、一个革命新思想——工农武装割据(内容、启示)《红军长征》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6、10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4、长征的进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和甘肃5、红军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1935.10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10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1、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方面(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器物层面(两次工业革命)2、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器物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3、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日本开始侵华A、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影响) B 、一二八事变(时间、地点) C 、华北事变(1935)2、中共抗日之举: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领导了“一二·九”运动(时间、口号)C、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3、国民党反应A、蒋介石不抵抗B、十九路军坚决抵抗C、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4、人民群众抗日之举A、一二九学生运动B东北抗日义勇军C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日本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时间、地点、影响)八一三事变(时间、地点、影响、迁都)2、日军所犯滔天罪行:A、南京大屠杀(时间) B、细菌战、毒气战C、轰炸后方城市D、潘家峪惨案F、对抗日根据的进行“大扫荡”。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重要历史事件影响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重要历史事件影响

九(上)历史与社会事件历史作用或影响集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3.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对中国: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凡尔赛和约》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凡尔赛体系: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兴中会、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6.辛亥革命: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②思想上: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7.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8.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巩固了新生社会主义政权。

9.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10.农业集体化建设(1927):为工业化提供重要保证,但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11.凯末尔革命: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12.凯末尔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现代文明国家。

1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30年代的大危机 : 经济萧条,工人失业,人民生活严重恶化,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016九上《历史与社会》252-工农武装割据【原创】

2016九上《历史与社会》252-工农武装割据【原创】

④怎样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土地革命★
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是解决了 土地问题,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 本核心。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 能够得以坚持和发展,主要就是因 为共产党紧密依靠农民,在农村建 立根据地,并在根据地深入开展土 地革命。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 求,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 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 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 原则。土地革命开展后,各 根据地出现了分田分地的景 象。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 率领南昌起义军的一部分和湘南农 军,历尽艰险,转战千里,到达井 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后,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
1928年5月底工农革命军改称为 “中国工农红军”
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 个革命根据地的多种因素。
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 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 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革 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共同 特点。 各省交界处(远离中心城 市),交通不便,经济落 后,地势险要等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 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 实行正确政策(土地革 命)。
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影响: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教训:①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 革命的实际情况;②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中国人数最多受压迫 最深的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起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张学良、杨虎城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均遭到拒绝。
• 西安事变的概况: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 来“督剿”的蒋介石,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逼蒋联共抗日,不是争权夺利 4、目的 5、中共态度: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 等到西安谈判
2、国民党爱国官兵: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挑起 “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第十九 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 导下,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3、中共的抗日主张:
1、“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20日),中共中央提出“反对日本帝 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9月22日,指出“加紧领导和发动群众的反帝运动,武装群众, 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2、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对日战 争宣言》,表示“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 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 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 3、1933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提出“建立群众的统一战 线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 4、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指出“今当我亡 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际”,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 侮”,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 事业而奋斗,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办法。号召全国军 队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抗日反蒋斗争。 5、193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失去东北三省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1.失去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 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2.人民流亡或在日军铁蹄上呻吟,遭受极大痛苦; 3.东北三省丰富的资源被掠夺,为其进一步侵略 中国提供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组织的徐州会战的重要
部分。1938年春,在李宗仁、张自忠等将领指挥下, 双方在山东台儿庄及周围地区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参 战约29万人,毙伤日军约1万多人。
台儿庄保卫战取得了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 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
李宗仁
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的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 民党武装力量。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敌后战场”: 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
区战场”,是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 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分 领战导略的相八持路阶军段、是新主四战军场和。民兵游击队。为 最 民三后是个的胜阶胜利段利之;是本得中。道国”多的助;,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多次打退日军的大规模 进攻,有效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
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
【拓展】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曾在台儿庄 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 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集结30万 大军发动枣宜会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 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 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 里村。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 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 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 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参谋 和副官等8人。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 但此后仍习惯称为“八路军”。
八国共产党与
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
叶挺
陈毅
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
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
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
两党的态度充分说明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 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 挽救民族危亡是大势所趋。
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背景: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华 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8月13日 1937年7月17日蒋介 国民政府发表 石在庐山发表讲话 《自卫抗战声明》
“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至于战争既开之后,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 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日军的疯狂入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巨大觉醒。 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侵略 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全民族的抗战
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
“正面战场”: 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
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
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
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 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
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
臂章
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的抗战
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全面抗战、全国性抗战]
共产党:抗日通电 国民党:准备抗战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 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实现 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参谋长:叶剑英
115师 师长 林 彪 120师 师长 贺 龙 129师 师长 刘伯承
红军改编和抗日誓师大会
南方游 击队
新四军
军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拓展】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
为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
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 朱德
彭德怀
注:【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也可以
开始时间 目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 反对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 抵抗日本的侵略
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 《国共合作宣言》 开
领导的战争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工农红军的改编
西北工 八路军
农红军 (后改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中共抗日通电和蒋介石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 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背景下,中共发表抗日通电既 表明中共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心, 又表达了要求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真诚态度。
蒋介石的讲话是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 日”的形势下发表的,表明了国民党政府主张抗战、反对妥协 退让的基本立场,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
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
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
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
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
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
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
“九一八”事变 (1931)
抗日战争的起点 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1936)
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1937)
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 全国性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全 民 族 的 抗 战
(1937.7.8)
阅读课文内容,说说“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反应。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 发表《抗日通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