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角的大小教案

角的大小教案

本文介绍的是一堂针对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课的教案,内容为“角的大小”。

通过本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角的定义、种类和测量方法,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1.掌握角的定义,区分角的种类。

2.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了解在实际生活中角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老师首先通过简单的演示来引入本课程。

从黑板上画出两条直线,让学生观察和推理,引导他们找到直线的交点,形成一个角。

基于这个直观的认识,老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

2.概念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图形和实物,向学生解释了角的基本概念,包括角的度量单位和不同角度的命名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3.分类讲解(15分钟)老师介绍了如下三种角:锐角:小于90度的角度。

直角:等于90度的角度。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

老师使用图形和实物来说明这些角的特点,引导学生区分不同角度的类型和用途。

4.测量方法(20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了三种角度测量方法: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角度大小。

弧度法:用弧度(rad)来表示角度大小。

百分制法:用百分数来表示角度大小。

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这些测量方法,学生能掌握更好的角度测量方式。

5.角的加减(20分钟)在理解了角的大小及其测量方法后,老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和图形,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图形,并通过计算计算彼此的角度并完成简单的加减运算。

6.课堂实践(25分钟)老师宣布课堂的实践活动。

学生将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任务一:根据图形或模型测量角度,并用适当的度量方式表达。

任务二: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有角度的事物,研究其大小和特征。

7.总结(5分钟)老师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复习了学生所学到的角度。

鼓励学生勇于向老师提问并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评估在此课程的尾声,我们以一个关于角度的小考试测量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小考试包括三道题目,测试学生理解角的定义、类型和测量方法的能力。

《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教案

《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教案
(3)画特殊角度的角:如30度、45度等,学生可能难以准确画出这些角度的角。
突破方法:教授画特殊角度角的方法,如利用直角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辅助画角,并加强课堂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4)几何直观: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快速判断角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找不同”、“猜猜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几何直观。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我认为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比较角的大小和画角过程中,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使学生能够借助直观感知,对角的大小、分类和画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巧。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将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现出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们的思维较为局限,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特定角度的角,比如60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角的大小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

初中角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3. 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角的定义和性质。

2. 角的大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角的大小换算。

2. 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角的模型或图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角,如钟表、自行车、教室里的角等。

2. 学生分享角的例子,引导发现角的存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2. 讲解角的性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学习角的表示方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角度、设计图形等。

2.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概念、性质和大小表示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角的定义、性质和大小表示方法,使学生掌握角的基本知识。

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环节,培养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1.角的度量方法及度数的准确读取。
2.角的和差运算规律的掌握和应用。
3.角的倍数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结合生活实例,如时钟、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的分类、定义及度量方法。
2.学会角的和差运算,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角的倍数关系,如角的平分、倍增与倍减等。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通过动画演示、互动软件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角的度量、运算等难点内容。
7.课后延伸,拓宽视野: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任务二:讨论角的和差运算规律,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技巧。
3.任务三: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时钟的指针形成的角、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等,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题:测量给定图形中的角度,并计算出和差。
2.提高题:运用角的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分角的工具。
5.能够运用所学的角的性质和定理解决一些基本几何问题,如角的互补、角的补足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大
小比较》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
2. 研究使用直观和抽象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 能够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1. 课件和投影仪;
2. 笔、纸和尺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理解角的概念。

第二步:研究比较角的大小
1. 通过观察课件中的角图形,引导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使用直观方法,如比较角的张开程度和旋转方向来判断大小;
3. 引导学生使用抽象方法,如比较角的度数来判断大小。

第三步:练比较角的大小
1. 发放练册,让学生根据提示比较角的大小;
2.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大小的竞赛,增加趣味性。

第四步:巩固和拓展
1. 设计一些角大小比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延伸
1. 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角的大小来进行拓展;
2. 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角大小比较的游戏。

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册答案,评价学生对角大小比较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竞赛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直观和抽象两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比较角的大小。

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特征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困惑,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练习和巩固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初步理解角的概念。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角。

2. 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初步认识角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上的角。

2. 学生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角。

3. 观察角的特点: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形状等特点,初步认识角的概念。

第二章: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2. 学习角的度量方法: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角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角的度量工具:向学生介绍量角器,讲解其结构和作用。

3. 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讲解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示范。

4. 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第三章:角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角大小的方法:观察角的开口大小、边的长短等。

2. 学习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小于(<)、大于(>)、等于(=)。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2. 学习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开口大小、边的长短等,总结比较方法。

3. 学习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关系:讲解小于(<)、大于(>)、等于(=)的含义和用法。

4. 学生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大小的角,并用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四章:练习与巩固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角的概念、度量和大小比较的理解。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1

角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 比较角的大小难点:认识并画出角的平分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剪刀,纸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采用“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组织教学.学法:鼓励学生采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线段是怎样比较大小的经过思考回忆,学生纷纷举手。

生:观察法,测量法,叠加法。

师:回答的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展示图形如下:DBC AO问题:上面各个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 并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注意角的表示的书写格式)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回顾以前学过的线段的比较,角的表示的以及小学学习中关于锐角、钝角、直角的概念。

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课件(1) (2) (3)请同学们比较以上三组角大小,按照我们平时分的六个学习小组,看哪个小组比较快,想的方法好小组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

各组展示结果:组1:我们用眼看的,(1)∠AOB<∠COD ;(2)∠AOB>∠COD (3)∠AOB>∠COD组2:1组同学说的不对,这几个角比较接近,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我们的方法好,我们是用量角器量的,根据角度数来比较大小,这样才准确。

组3:你们两组的方法都不好,我们组的高明,我们是叠合的方法,我们用剪刀把这几个角剪下来,把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大小。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大小,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完成填空:
a. 30°和45°
b. 60°和90°
c. 120°和150°
(2)从生活中找出三个例子,说明角的大小比较在实际中的应用。
2.提高拓展题:
(1)运用作辅助线法或角度加减法比较以下角的大小,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a. ∠ABC和∠DEF,其中∠ABC = 100°,∠DEF = 80°,射线BC和射线EF平行。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及角的度量单位。
2.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角的分类概念,理解各类角的特点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角度概念的抽象性: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并将其与具体图形联系起来存在一定难度。
2.提出问题: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讨论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介绍角的定义,强调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并引导学生理解度数与角度大小的关系。
2.方法讲解:
a.直接比较法:通过观察两个角的大小,直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角的大小比较游戏、实际情境问题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变式和问题驱动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b.作辅助线法:通过作辅助线,将两个角转化为同一直线上的角,从而比较它们的大小。

角的大小比较优秀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优秀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意义;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用叠合法和度量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会区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角的计算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的大小比较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折纸片寻找角平分线的过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种三角板、量角器、透明四方纸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我们知道,不同的角会有不同的角度,也就是说,不同的角之间会存在大小关系。

师:(手拿两种三角板,并指着60°和45°的两个角)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生:当然是那个角(60°的角)师:有谁能说说理由?为什么认为这个角要大些呢? 生A :重叠一下生B :一个是60°,一个是45°(个别学生会记得角度)师:很好,已经有同学知道方法了。

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去探究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展开ABCPOQ图11.角的大小比较师:刚才已经有同学说可以重叠一下便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了,对吗?请问:你是如何重叠的呢?生:顶点重合,其中一边也重合,(学生可能会漏说:另一边要同侧)师:(按学生的说法,把两个角重叠)这样一叠,又如何去说明哪个角大呢?生:师:因为AB 边落在∠QPO 的内部,所以∠BAC 小于∠QPO 记做∠BAC <∠QPO 或∠QPO >∠BAC . 如果两个角完全重合,那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师:除了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角的大小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用圆规测量师:对,我们也可以用圆规分别测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再进行比较。

(介绍圆规的用法,并让学生测量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 2.角的分类师:用这两个三角板能拼出哪些不同度数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生:师: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只讨论大于0°小于180°的角。

角的分类和大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角的分类和大小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分类和大小【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相关性质,能够自如地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角的种类和大小是本教案主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准确地辨认角的种类和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能够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三种不同类型的角;2. 理解角的大小与角度大小的概念;3. 能够用直尺、圆规和角度计算器等工具测量角的大小;4. 能够简单地运用角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步骤一:引入角的概念1. 在板书上画出不同类型的角,并让学生观察;2. 分别介绍直角、钝角和锐角三种不同类型的角;3. 让学生描述不同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角的大小不仅与角度大小有关,也与角的种类有关。

步骤二:观察和比较不同的角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的角,并进行比较;2. 引导学生阐述不同角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对角的种类和大小的认识。

步骤三:测量角的大小1. 介绍一些测角的工具,如直尺、圆规和角度计算器等;2. 让学生亲自使用这些工具,测量不同角的大小。

步骤四:应用角的概念解决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角的概念来解决;2. 让学生在小组里一起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角的概念和运用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感性认识和概念讲解相结合的方法;2. 群体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3. 实际问题探究和知识运用结合的方法。

【课堂检测】1. 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 阳台四角问题:阳台前面的围栏为直角,两侧的围栏是一锐角和一钝角,请画出这个阳台的图形。

【板书设计】角的分类和大小直角钝角锐角【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角的种类和大小。

学生在课堂中与同学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七年级数学《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的大小关系;认识角的平分线及画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4.3.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2.学习目标1、理解角以及平角、周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会估计一个角的大小3、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画法.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手指投影屏幕)自学。

自学指导自学P123-P125练习以上的内容后,思考并回答:(1)什么叫做角?(2)什么什么叫做角的顶点、始边、终边、边?什么叫做角的内部?(3)角的大小由什么决定??(4)什么叫做平角、周角?(5)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6)什么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紧张看书。

四、检验学生自学情况。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举例)定义: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做角。

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始边?角的终边?角的内部?P123。

2、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本书所讲的角只限于旋转量不大于平角的角。

另外,角还有一个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3、你能象表示线段那样来表示一个角吗?角的符号:“∠”不能写成“<”角的四种表示法:A: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强调把角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中间;B:当顶点只有一个角时,可单独用顶点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强调顶点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不能用这种表示法;C:用一个数字加弧线表示角的方法;D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加弧表示角。

角的大小比较(-)重叠法(二)度量法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angularbisector) .∠AOB =2∠COB = 2∠AOC.五、引导更正,指导运用1.学生训练。

初中数学角的比大小教案

初中数学角的比大小教案

初中数学角的比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角的度量方法。

2. 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角的度量。

2. 角的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准备尺子和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角的大小不同的情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教师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每个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互相比较测量结果,讨论哪个角更大或更小。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比大小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找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比大小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角的比大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选题意图把“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环节设计成微课,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1.这一环节属于整节课《认识角》的后半段,而且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建立了角的表象,注意力的集中状态正处于下滑趋势,如果此时再进行讲授式传统教学,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把其运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图文声像并茂,对于学生来说新鲜而又陌生,渴求度自然变高,及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从多角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角的大小比较”这一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学生用活动角动手操作比较,但对于“比角”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收效甚微,导致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出现不会用“比角”方法的现象。

基于这样的考虑,改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在演示操作、针对性讲解中抽取角的本质属性,通过两个角直观地移动与重合,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从而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再配以教师针对性的讲解,使知识点更加清晰,课堂更加开放,自然突破难点,充分显示了微课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效果。

内容来源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中的内容适用对象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角大小的活动过程,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3.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可以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有大有小后,教师设疑引导: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以此调动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进而播放微课,利用微课中的简单动画和针对性的讲解指引学生理解掌握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真正实现化难为易,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知识类型√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制作方式(可多选)□拍摄√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其他预计时间5分钟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设疑导入:前面我们共同认识了角,知道角有大有小,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运用问题形式导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增强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参考教案

4.3 角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理解角与角的有关概念,巩固平角与周角的认识.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学难点: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下图中,时针与分针/圆规的两只脚之间,门下面的边与门框下面的边之间,扇子的扇骨与扇骨之间给了你什么形象?什么叫角?怎样比较角的大小?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主题一.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定义1.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定义2.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做角〔angle〕.射线的端点〔图中的O 点〕叫做角的顶点〔vertex〕.射线原来所在位置〔图中的OA〕叫做角的始边, 旋转后的位置〔图中的OB〕叫做角的终边, 统称角的边〔side〕.从始边旋转到终边所扫过的区域, 叫做角的内部注意!1.角的始边可以绕顶点向两个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只讲旋转的量,不计方向.2.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时旋转量的大小来决定的.2、平角、周角观察:把射线OA绕着端点O旋转时,请你观察有哪些特殊位置?D 几个特殊角的定义一种是OA 绕点O 旋转一周,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角叫周角.另一种是: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但方向相反.这样的角叫平角.[变式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角的大小在用放大镜下会发生改变C.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直线是平角;②射线是周角;③平角是一条直线;④周角是一条直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角的表示:方法1 三个大写字母,顶点字母写中间,另外两个字母在角的两边上任意取;如图<1>,角记作:∠AOB,〔图1〕 图〔2〕 图〔3〕方法2 角的顶点处画一条弧线,并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上图〔2〕中的∠AMN 记作∠1,∠MND 记作∠2,图〔3〕中的两个角分别记作∠α、∠β.方法3 如果一个角的顶点处只有一个角也可以只用表示顶点的字母表示这个角.如图〔1〕中∠AOB 可以记作∠A.[变式练习]P 125 练习题 1、图中有哪几个角?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主题二、比较角的大小思考:〔准备两个用纸板做的角〕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归纳: 〔1据度数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介角器量出角的度数〕.〔2〕叠合法.ODCB A方法:把∠DEF 移动,使它的顶点E 与∠ABC 的顶点B 重合,并且使边∠DEF 的边EF 与∠ABC 的边BC 重合,观察DE 与AB 的位置,确定这两个角的大小. 情形图形∠ABC 与∠DEF 的关系 ED 与BA 重合C(F)B(E)A(D)∠ABC =∠DEFED 落在∠ABC 内部BB(E)F(C)D∠ABC >∠DEFED 落在∠ABC 外部BF(C)B(E)D∠ABC <∠DEF[变式练习]P 125 练习题2.对于如图所示的各个角,用 ">"、"<" 或"=" 填空: ∠AOB ∠AOC , ∠DOB ∠BOC , ∠BOC ∠AOD , ∠AOD ∠BOD .主题三 、角平分线的概念做一做,画∠AOB,把∠AOB 沿着过点O 的一条射线对折,使OA 与OB 重合.折痕把∠AOB 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EDCBAO DCBAOE DCBAEDCBAO如图, OC 是∠AOB 的平分线,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变式练习]如图,∠AOC=∠COD=∠BOD,则OD 平分______,OC 平分______.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题型1、角的表示方法1、〔1〕图中能用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是有________; <2>以∠A 为顶点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2、角的大小比较1、如图,若∠AOB=∠COD,那么∠AOC 与∠BOD 的大小关系是〔 〕A ∠AOC=∠BOD,B ∠AOC ﹤∠BOD , C ∠AOC>∠BOD, D 不确定[解]因为∠AOB=∠COD,所以∠AOB+∠BOC=∠COD+∠BOC,即:∠AOC=∠BOD,选A.2、如图,若∠AOB=∠COD,那么∠AOC 与∠BOD 相等吗? 答:相等,因为∠AOB=∠COD,所以∠AOB-∠BOC=∠COD-∠BOC 即:∠AOC=∠BOD 题型3、角平分线的定义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OE 是∠BOD 的平分线,那么∠COE=_____∠AOD.[解]因为OC 是∠AOB 的平分线,OE 是∠BOD 的平分线,所以,∠BOC=0.5∠AOB, ∠BOE=0.5∠BOD,所以,∠BOC+∠BOE=0.5∠AOB+0.5∠BOD =0.5<∠AOB+∠BOD> =0.5∠AOD. [变式练习]如图,OE 是∠COA 的平分线,∠AOE=β, ∠AOB=∠COD=α,用α、β的代数式表示∠BOC=________四、反思小结,拓展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角的大小是由始边旋转的量来确定的;2、表示角时,如果一个顶点处有几个角,一般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或在角的顶点处画弧线,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一个图形中用数字和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数量不能太多,否则图形显得混乱.3、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要结合图形,能用式子表示角平分线的含义.五、作业:P129 A组1、2题。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6《角的大小》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6《角的大小》教案

《角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叠合法、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用“=”、“<”、“>”表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2、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的两种比较方法难点: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直观演示验证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课内探究在给出的两个角中,通过估测可以判断两个角度差别明显的角,但对于角度差别不大的角,通过估测就无法判断了.设计意图:培养同学们的眼睛判断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使同学们提高自信心.这样自然过渡到角的另外两种比较方法,导入本节学习内容.2.新课讲解:角的比较方法:(1)叠合法: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____ _____,使这两个角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明显看出两个角的大小.(2)度量法:角的值越大,角就越______.如图∠AOB与∠COD的大小.①∠AOB_____∠COD②∠AOB_____∠COD③∠AOB_____∠COD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讲授中,课件中使用了移动叠合的演示方法,使学生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利用多媒体演示并用板书演示作图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师再在黑板上演示(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两次演示,增强学生记忆.3.合作交流小组之间合作,共同完成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要求个别学生到黑板演示作图过程,并要求学生能够语言描述出作图过程.并用所学知识验证所画角是否与原角等大.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并将知识学以致用,来验证两角相等.4.有效训练如图3,在∠AOC 的内部画射线OB ,在∠AOC 的外部画射线OD .∠AOC 是哪两个角的和?∠BOD 是哪两个角的和?当∠AOB =∠COD 时,你能找出其他相等的角吗?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训练,使同学们尽量课上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以提示,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设计意图:为同学们梳理本节所学,使同学们清楚本节哪是重点.并为有困惑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O A BD’ C’。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6 角的大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6 角的大小

2.6 角的大小【教学目标】1.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2.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经历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角的两种比较方法.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过程设计】演示:移动∠DEF,使其顶点E与∠ABC合,一边ED和BA重合,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图所示请同学们观察∠DEF的另一边EF作法:1.画射线O′A′;【教学小结】【板书设计】2.6 角的大小1.角的大小比较叠合法度量法2.角的画法严谨周密典雅有味——《梦回繁华》一文的语言特点《梦回繁华》是一篇带有散文性质的说明文,其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严谨周密,典雅有味,值得细细品味。

课文在线1.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

2.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含英咀华第1句介绍《清明上河图》成画的年代。

由于年代久远,作者在“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之前加上“可能”二字,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并非准确的结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第2句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明上河图》尺寸的大小,“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因为画是能精确测量出来的,所以数字准确可信;“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这种由外而内、由远而近的空间顺序,条理井然,同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周密。

课文在线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4.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含英咀华第3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清明上河图》比作是一部起伏有致、节奏明快、耐人寻味的乐章,典雅别致,带给人无穷浪漫的想象。

第4句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地描摹了桥上、岸边、过往行人,以及赶脚、推车和挑担的人们的种种情态,令读者如临其境,别有一番情趣。

二年级数学教案:如何判断角的大小?

二年级数学教案:如何判断角的大小?

二年级数学教案:如何判断角的大小?课程主题:如何判断角的大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角,并且能够根据角的大小进行比较。

2. 学生能够掌握如何用直线量角器或者手工制作的角度测量器测量角的大小。

3. 学生能够判断不同的角的大小,包括锐角,钝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如何用直线量角器或者手工制作的角度测量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判断不同的角的大小,包括锐角,钝角和直角。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示范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班级师生与“老师魔术师”的团队合作完成角度测量游戏。

2. 引入如何判断角的大小的教育目标;介绍如何使用直线量角器或者手工制作的角度测量器测量角。

Step 2 示例举例与讲授1. 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的起点组成的图形。

2. 角的度数由一条线段可以确定一个角,从这个线段的一端开始,两个线段之间的夹角就是这个角。

角的度数可以用数字表示,如50°。

3. 直线量角器展示直线量角器的形状和使用方法。

用一张练习题示范如何用直线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4. 使用手制角度测量器进行测量使用简单材料,如双面胶和纸板,即可在班级内制作角度测量器。

教师示范如何用手制角度测量器测量角的大小。

Step 3 实践中探究——让学生参与实践1. 给每个学生一张纸条,要求他们将纸条沿着中心对折,打出一个直角。

2. 要求学生沿着直角将纸条裁开。

这样,学生就会得到两段纸条。

让他们对这两根纸条的夹角进行测量。

3. 小组内讨论和比较纸条测量结果。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发言,与其它小组进行角度的比较。

Step 4 总结回顾总结如何使用直线量角器或者手工制作的角度测量器测量角的方法,并且加强学生对于钝角,锐角和直角的认识。

做一些角度测量的练习题目。

课后练习:请你在家中制作一个简单的角度测量器,在家中测量一下拐角处的夹角和天花板与空调的角度,并记录下这些测量结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钝角,锐角和直角等概念的讲解,并且将实践中探究的学习整体化,给学生更多的夹角比较的任务。

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教案

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案标题:角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角大小比较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白板、马克笔、角度模型(如角度计、角度模型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角的特征。

知识讲解与示范:2. 介绍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形成的图形,起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3. 解释角的大小比较方法:a. 角的大小可以通过比较两条边之间的夹角来判断,夹角越大,角就越大。

b. 使用角度计或角度模型图来测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4. 示范如何使用角度计或角度模型图来测量和比较角的大小。

练习与讨论:5.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a. 观察给定的角,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b. 给出一些角的度数,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c. 给出一些角的度数,让学生用角度计或角度模型图进行测量和比较。

6.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巩固与拓展:7.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角大小比较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锐角或钝角,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关系等。

8.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角的应用,如:家具的角、建筑物的角等,并思考它们的大小关系。

总结与评价:9.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10.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活动:11. 布置角度计算和角度比较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12. 鼓励学生使用在线学习资源或角度模拟软件进行角度比较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与示范、练习与讨论、巩固与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特征,并学会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比较角的大小优秀教案

比较角的大小优秀教案

比较角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角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角。

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师让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图形吗?说出它们的名字。

(角)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角的知识。

板书:角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究新知1、角的认识.师让同学们尝试一下,在练习本上画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预设1:发现从一点引入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预设2: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预设3:画角时,这两条射线是从一点引出来的。

??师小结: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师和学生交流:其实角的各部分也有它的名字,我们来认识一下吧!板书:师小结:从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上面的角可以记作“∠1”,读作“角1”。

板书:∠1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

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刚才你们画的角一样大吗?预设:不一样大。

师和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比较出角的大小的方法,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比较麻烦,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比较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从画角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角的意义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由学生画出的角有大小,巧妙地引出角的度量问题。

2、角的度量(1)认识量角器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并说一说量角器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会用叠合法、度量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会用“=”、“<”、“>”表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角的大小的两种比较方法
难点:
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验证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1.课内探究
在给出的两个角中,通过估测可以判断两个角度差别明显的角,但对于角度差别不大的角,通过估测就无法判断了.
设计意图:培养同学们的眼睛判断能力,降低学习难度,使同学们提高自信心.这样自然过渡到角的另外两种比较方法,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新课讲解:
角的比较方法:
(1)叠合法: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________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____ _____,使这两个角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明显看出两个角的大小.
(2)度量法:角的值越大,角就越______.
如图∠AOB与∠COD的大小.
①∠AOB_____∠COD②∠AOB_____∠COD③∠AOB_____∠COD
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讲授中,课件中使用了移动叠合的演示方法,使学生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利用多媒体演示并用板书演示作图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播放,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师再在黑板上演示(保留作图痕迹),通过两次演示,增强学生记忆.
3.合作交流
小组之间合作,共同完成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要求个别学生到黑板演示作图过程,并要求学生能够语言描述出作图过程.并用所学知识验证所画角是否与原角等大.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记忆,锻炼了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并将知识学以致用,来验证两角相等.
4.有效训练
如图3,在∠AOC 的内部画射线OB ,在∠AOC 的外部画射线OD .∠AOC 是哪两个角的和?∠BOD 是哪两个角的和?当∠AOB =∠COD 时,你能找出其他相等的角吗?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训练,使同学们尽量课上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以提示,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
O A B
D’ C’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为同学们梳理本节所学,使同学们清楚本节哪是重点.并为有困惑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