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简略介绍

合集下载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摘要】艾思奇是一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重要探索的学者,他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思想具有时代价值,对中国当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艾思奇的思想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给未来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通过对艾思奇的探索与贡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作用,以及他对中国当代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艾思奇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启示。

艾思奇的思想将会继续引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探索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艾思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探索,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时代价值,推动作用,影响,思想展望,启示。

1. 引言1.1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探索艾思奇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

他也强调了批判精神对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批判性的对话和整合。

艾思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需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真研究,艾思奇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观点和建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艾思奇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他的思想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 正文2.1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艾思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原则。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是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

艾思奇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认为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艾思奇:“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艾思奇:“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艾思奇:“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作者:赵春来源:《求知》 2020年第1期赵春1910年2月,一个名叫李生萱的小生命诞生在云南腾冲和顺乡水碓村一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里。

他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

艾思奇将自己的毕生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党的理论事业。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在20世纪中国闪耀着美丽智慧的光辉。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宣传普及毛泽东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功绩,将彪炳史册,为历史和人民所铭记!艾思奇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1.学习艾思奇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青年时代的艾思奇,曾两次留学东瀛,学习冶金采矿。

在日期间,他参加了中共东京支部组织的“社会主义学习小组”活动,从此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

然而,当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艾思奇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毅然放弃了即将完成的学业,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

回国后,面对当时战云笼罩的严峻形势,艾思奇以笔为剑,写出了一系列生动通俗的哲学文章,并将它们汇编为《哲学讲话》(后改名为《大众哲学》)一书。

这本著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在广大中国人民面前,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这本书编成时,艾思奇年方24岁。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20世纪30年代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一大批像艾思奇这样的年轻人,心怀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以救国为己任,冲在抗战的最前沿。

艾思奇就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的青年人才,艾思奇的出色,既是时势所造就,更是他本人对国家、对人民、对马列主义一腔热忱的体现。

年轻的艾思奇,此时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做出了不凡的业绩。

艾思奇20多岁时,是一名年轻有为的马列主义信仰者,到延安从事革命以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

到达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后,艾思奇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了较密切的学术交往,他的思想境界也随之更上一层楼。

人物手记之艾思奇

人物手记之艾思奇

《周三专题》大家好,你现在收听的是河南科技学院广播电台。

今天是2013年12月4日,农历十一月初二。

首先让我关注一下明天的天气状况,明天新乡***,最低温度**度,最高温度**度,天气寒冷,请大家注意保暖。

接下来你将听到由** 和**为你带来的专题《战士学者—艾思奇》专题之后呢,你将听到由**和**为你带来特别版块《一些事一些情》之后请大家欣赏美丽散文《掬一抹秋阳,温润时光》***************************/**********插入音乐********************************* 导语: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这就是他。

他讲起话来没有多少抑扬顿挫的语调,也很少有富于表情的姿态变化,总是平静地侃侃而谈,以富有哲理的语言,有条不紊的逻辑,来阐述要讲的观点,这就是他——“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

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2:大家好,我是***。

欢迎收听今天的节目。

1:走进庭院映入眼帘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朴实。

2:走近月亮门享受一种“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典雅。

1:嗯,今天就让我们带领大家来到云南腾冲,走进战士学者艾思奇的故居,寻觅革命先哲的足迹。

2:同时也让我们走进这位革命家不平凡人生,追思和缅怀这位不同凡响、充满魅力的哲学家。

从而引导和鼓舞我们继续探索人生价值的真谛。

1: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出生于和顺乡的“水*”村庄。

2:**,知道吗,水*是和顺乡的著名风景区,风景如诗如画,青山如黛,绿影婆娑。

1:嗯,是的。

水*是一个布谷报春、稻香四溢的好地方,地灵人杰,就是这里曾养育过艾思奇的童年。

2:是呀,尽管幼年艾思奇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然而家乡的美好风光、保留的固有文化,不能不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影响。

1:艾思奇的成长,除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2:嗯,是的。

艾思奇的父亲常以自己身体力行的身教,教育子女,做他们的模范和榜样。

论艾思奇的主要哲学成就

论艾思奇的主要哲学成就

论艾思奇的主要哲学成就艾思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哲学和数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艾思奇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满足于蔑视传统哲学和数学,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才智与别人进行交流,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并为之奋斗。

本文将重点介绍艾思奇的主要哲学成就,并通过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些成就的重要性。

第一个例子是艾思奇在语言哲学中的贡献。

艾思奇认为,语言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工具,也是人类思考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他通过研究语言表达的逻辑结构,发现语言是通过符号来表达世界的。

同时,艾思奇指出了符号的两个重要属性:语言的联系或表征性和语言的规则或规范性。

这个发现导致了艾思奇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的概念,也为20世纪的语言哲学和思维科学提供了基础。

第二个例子是艾思奇推动逻辑学的发展。

艾思奇在逻辑学中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形式逻辑,艾氏逻辑为形式化逻辑奠定了基础,它表达了逻辑上的精确描述和推理方式;二是逻辑哲学,艾思奇深刻地探讨了逻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他提出的语言游戏概念诠释了语言和逻辑之间的近似关系;三是无穷奥秘,艾思奇通过对无穷问题的深入探讨,发现了正反无穷的“巨大悬念”问题,并提出了艾思奇谬论和悖论,它们在逻辑学和数学中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个例子是艾思奇的思维方式,也是其哲学贡献的重要方面。

艾思奇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

他认为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角色扮演和借助“公共语言”的提法,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中的所有方面。

艾思奇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另一个层面上揭示出了语言规则的重要性,这对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四个例子是艾思奇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贡献。

艾思奇的道德和政治哲学观点几乎是一个单一的系统。

他认为,道德和政治是紧密相关的,人类在确立道德标准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欲望和感情方面的问题。

此外,艾思奇认为道德和政治等问题不仅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集体历史的不断调整来实现。

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启示—哲学大众化的反思

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启示—哲学大众化的反思

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启示—哲学大众化的反思艾思奇,1910年诞生于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成长于昆明。

1932年从云南到上海,1933年走上革命理论工作道路,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他一生为传播,发展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们党和人民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艾思奇的哲学道路艾思奇一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十分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群众化。

从总体上看,他的哲学道路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1934年艾思奇发表的《大众哲学》为标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大众哲学》全书10万余字,分“绪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四大部分。

该书的最大特点和优点是把深奥的哲学道理用最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讲解出来。

李公朴为该书写的序中说:这本书里的哲学,“已经算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哲学,而不是专门家书斋里的私有物了”。

“这种写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中还是仅有的贡献。

”作者在一开头就从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讲起,说明在日常生活里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哲学并不神秘,解除了人们对哲学的神秘感。

著名学者邹韬奋说:“《大众哲学》哺育了大众!”蒋介石哀叹:“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大众哲学》通过通俗化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赢得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心灵,推动人们走向进步、走向革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地不断开拓广泛而坚实的阵地。

第二个阶段,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艾思奇与叶青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张东逊的新康德主义所进行的唯物辩证法论战,对蒋介石唯生论和力行哲学的批判。

在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叶青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批判上。

艾思奇首先是批判叶青的哲学消灭论,阐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叶青认为,现在已经到了科学的时代,科学代替了哲学。

他认为,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已经不需要哲学,主张要消灭哲学。

艾思奇——实践观点

艾思奇——实践观点

艾思奇——实践的观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大众哲学》首先阐述了实践的含义。

《大众哲学》说:“所谓实践,简单地说,就是改变世界改变环境的活动。

”“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常常把实践称做`变革的实践'或`批判的实践',就是这个意思。

”“人类在社会中,是不断的在实践里生活着的。

为要取得生活资料,他不能不改变他的周围的东西。

”这里,他指出了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

然后又指出:“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是依着理论去改变事物,是我们的主观与客观的事物在对立,在斗争,一方面就在这斗争中可以矫正主观中的错误,使它和客观的事物一致。

这样,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的统一',只有它能使理论更接近客观的真理,我们要把实践看得比理论更重要,更高级,就是为着这原因。

”这里指出了实践能使主观和客观统一。

最后又指出:“一切人类的知识,都是在长久的实践中积蓄下来的。

”“只有那在变革的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能够真正把握着事物的本身。

并进一步强调指出:“所以我们的认识还有更高的一步,就是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证实了理性认识中的推测,并且由此又开始更多的新认识。

最真实最具体的知识,是由实践得来的。

而新的知识,是由实践得来的。

而新的知识,也是在实践中发生的。

人类的认识和照相机大不相同的地方,也就在这一点。

照相机的本身是死的,它只能够把事物的外形死板地反映下来,事物的外形不变,照相也不会变。

但人是活人,人在实践的活动中能够自动地将事物的外形改变,自动地去剥出内部隐藏着的东西,自动地去反映出更深刻的映象。

实践是人类的认识的基础。

没有实践的活动,我们所晓得的东西就不会加多,不会进步。

”从这可以看出,艾思奇指出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实践与哲学的党派性《大众哲学》中关于实践的范畴主要提到“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实践使我们认识现实的真理”“最后的真理,始终不能不由实践检证。

”可以看出实践范畴表达的意思是实践就是去改变事物,认识到事物本身的真理,最终的真理在实践中检证。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3猜不透的笔名,不寻常的身世,还曾被蔡锷收为“义子”艾思奇的原名叫李生萱,艾思奇是他在上海时使用的笔名,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占据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在日本留学的艾思奇毅然回国,在上海《申报》馆负责编辑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章,这一时期,他发表的文章均使用“艾思奇”这个笔名。

关于这个笔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靠谱的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据艾思奇的胞弟李生葂在《云南文史资料》第36辑“艾思奇传略”中说,“艾思奇”是“爱(艾)卡尔马克思(思)伊里奇(奇)列宁”;其二是说艾思奇在上海看了一部名为《爱斯基摩人》的外国影片后,突然想借此影片名的谐音为自己取下这个笔名,意思是“爱思考奇异事物”,即“艾思奇”。

其三是说李“生萱”两字的英文头一个字母是“S H ”,其谐音“艾思艾奇”,去掉了中间的“艾”字就成了“艾思奇”了。

当然,这都是他人猜测而来的。

1910年3月2日,艾思奇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名叫里黑斯波,里黑斯波是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南下时的一名将领,后来奉命驻守在云南腾冲并安营扎寨,其子孙在腾冲繁衍生息,传到艾思奇这辈已是第18代了,所以艾思奇是地道的蒙古族的后裔。

艾思奇的祖父叫李德润,字泽之,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年轻时在缅甸经商,经常往来于仰光、腾冲及下关间,李德润年老后,回到故里,在家中闭门读书,并拒绝做官,被乡人赞誉为“能律己”,“待人耿直无饰”。

祖父李德润的这些品格,对艾思奇影响很大。

艾思奇出生在一个具有民主思想气氛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曰垓,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传统学者,李曰垓的个性是“生而颖异,沉默寡言”。

清光绪年间,李曰垓考入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学前身,攻读经济特科兼读外语。

毕业后被委任为全滇沿边土民学堂总办,在任期间共创办了128所土民学堂,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先驱。

后来在黄兴及其族叔的介绍下,在缅甸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试论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及其贡献

试论艾思奇的哲学思想及其贡献

1 . 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 1 9 2 7年和 1 9 3 0 年, 艾思奇两次 留 传播。新 中国成立后 ,艾思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讲《 社会发展
发, 认为扩大农特产品出口, 当为“ 国民经济最正当之路” [ 3 1 2 2 _ 5 : t I 。 不仅 业生产 的影响十分巨大 。 一般而言, 现代T业对原料提出了i大最基
台 纵 横
口 渤海船 舶职 业学院 殷


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 史上 ,艾思奇既是学者和哲 学家, 学 日本 , 留学期 间他参加 了巾共东京支部的“ 社会主义学习小组” , 也是一名革命 家和战士 , 为马克 思主义哲学现 实化 、 大众 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 ,此后他刻苦研读 了诸如 《 共产党宣言》 、
如此 , 她甚至认为 , 扩大农特产品出 口, 乃是 中国经济建设 必须付 出 本条件 , 亦即原料的质量与标 准化 、 供应量 充足与供应 时间固定 、 价
的代价或 阵痛 。因为, 中国农业经济并不发达 , 鸡蛋 、 油脂等农特产 格低廉与相对稳定 , 三者缺 一 不可。但是 , 农产原料受 自然 因素影 响

时青年人面对前途大多迷茫 , 为了解决青年人思想问题 , 他开始为每

马 克 思主 义 哲学 思 想 的形 成
期《 读书生活》 写一篇哲学讲话 , 讲述 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 的理解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 , 云南腾 冲人。 自幼受父兄影响 , 父亲研读过 和对实际生活的思考, 年底把这些文章集结成书即《 哲学讲话》 , 后改 先秦哲学 , 哥哥学习西方哲学 , 他也 因此受到 了良好 的哲学熏 陶。 新 名为《 大众哲学》 。此书一经发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 毛泽东更是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凭着对哲学的兴趣和救 国救民的忧患意识 , 艾 赞誉《 大众哲学》 为“ 通俗 而有价值的著作” 。1 9 3 7年他又l 叶 J 版 了《 哲 思奇树立 了马克思 主义世界观 , 他撰写文章 , 出版书籍 , 参加 马克思 学与生活》 , 这本书从生活人手 , 以回答读者提 f } | 哲学问题 为主要形 主义哲学活动 , 逐步形成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 式, 书中几乎涵盖了哲学所有重要方面 , 推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

艾思奇、贺麟翻译思想

艾思奇、贺麟翻译思想

大众哲学
• 1941年毛泽东托人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送去 一批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大众哲学》 就是其中一本,1959年毛泽东外出带走的一 批书当中,《大众哲学》又赫然在目,这本 备受毛泽东青睐的《大众哲学》的作者,就 是当年蜚声中外的青年哲学家艾思奇,除毛 泽东以外,艾思奇还有另外一位他自己都不 知道的推崇者蒋介石。 • 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 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写这首诗的 人曾是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高级幕僚马壁,此 诗写于1984年,他从台湾首次返回大陆的时 候,马壁说,蒋介石曾将《大众哲学》放在 案头时时翻阅,他还推荐蒋经国也要读这本 书.
意译法
•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实践中,某些文化意义很浓 的词汇,直译不能准确地传达文化意义,代替法 又容易将译文文化强加给原文文化,解释太多又 无异于解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语言中的 词汇语义的差异而采用的翻译方法。所谓意译, 即指某一语言现象在译文语言中只能用简洁的语 言将意思翻译出来,有时也可借用译语中与之相 近词语进行翻译。加切奇拉泽曾在其《文艺翻译 与文学交流》一书中提到:“为了接近原作的本 质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亦即翻译中反映的艺术 真实,在文字上可以脱离原文的限度。”可见, 意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译作能够保持与原文在 内容上的一致性
此外他还认为,翻译应打破直译意译的界限, 而以能信能达且有艺术工力为归。所谓艺术工 力仍是融合原作之意, 体贴原作之神,使己之译 文如出自己之口, 如宣自己之意, 而非呆板地、 奴仆式地徒做原作者之传话机而已。费一番心 情, 用一番苦思, 使译品亦成为有几分创造性的 艺术而非机械式的“路定” , 就是我这里所谓 艺术工力
大众哲学
• 本书是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 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 言和文笔,浅显的事例,娓娓道来,对什么是哲 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 的关系,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等,逐一进行了 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 易懂,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自出版以来, 一版再版,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可以说 其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 的价值。

青春励志故事艾思奇:一卷书何以雄百万兵

青春励志故事艾思奇:一卷书何以雄百万兵

青春励志故事艾思奇:一卷书何以雄百万兵在这个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社会,我们常常看见太多年轻人迷失在迷雾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是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迷失了自我。

而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他就是艾思奇,一卷书何以雄百万兵。

一、从失落到重新寻找方向艾思奇,一个21岁大学生,原本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度成为学校里的“学霸”。

但是,在进入大学后,他的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能够应对一切的挑战,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但是,很快他就不幸地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方向。

渐渐地,他觉得自己虽然曾经很努力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但是自己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好像一切全是徒劳的。

这样的失落让他不断迷茫,觉得自己就像只流浪在大街小巷里的迷失小猫。

他开始变得懒散,不再认真学习,逃避现实,将自己深埋在枯燥的游戏世界之中。

那段时间,他过得异常艰难,总觉得无法让自己获得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的一切好像都到了底,没有任何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和事物。

这种困惑,一直持续了几个月。

但是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那个阶段的改变。

一天,他从一个朋友那里获得了一本书。

这本书不仅表面上看上去很厚,而且内容也极为丰富。

这本书的作者是他非常崇拜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个作者那么年轻,但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多声誉和好评。

看完这本书,艾思奇深深地被书里的人物和事情所吸引。

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和信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激励。

于是,他恢复了自己以往的状态,重新拾起了学习的热情。

二、重新拾起信念,面对挑战通过读书,艾思奇重新找回了自己以往的信念和梦想。

他认为,他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只是暂时的,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一切困难,都不足以打败他的信念,打败他的追求。

于是,他毅然决定用更加努力的方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拥抱“学习”,这个他自以为很熟悉的东西。

他开始参加更多的课外活动,实践课堂里所学到的知识,不断地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中不断取得启示和灵感。

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

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

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艾思奇(1910年-1966年),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古族。

艾思奇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李家大院,1925年考入云南省立一中,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与聂耳结为好友。

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1936年任上海《读书杂志》编辑。

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艾思奇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艾思奇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有名的青年哲学家。

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

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

他是一个党在理论上的忠诚战士。

1940年之前,艾思奇曾任延安抗大二大队主任教员、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1940年年初,中央宣传部组织了一个哲学学习小组,这是根据当时中央的在职干部教育制度和计划成立的。

张闻天担任组长,领导全组学习,艾思奇担任指导员,负责写学习提纲,进行学习辅导,在讨论时做总结性发言,组员约100人。

学习以自学为主,每星期六上午开一次讨论会。

每次开会,人们都自带小板凳或小马扎,把会场挤得满满的。

经常发言的有:朱德、张闻天、李维汉、徐特立、柯柏年、郭化若、莫文骅、董纯才等。

发言不只是理论的探讨,还常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发言时,别人可以自由插话或提问。

艾思奇总是耐心地听着,还不时地作笔记。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 •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贡献 • 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影响与启
示 • 结论: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
及影响
01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的背景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的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普 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当代启示
艾思奇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仍然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是一项重要任 务,艾思奇的思想对于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 解和接受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02
艾思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中的贡献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阐述
坚持唯物主义
艾思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强调实践
艾思奇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的实践经验和方法论对于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 题和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展望
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 展望主要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和世界 形势的深刻分析和判断。
他认为,未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更加 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高人民群众 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真正的理论要面向生活——艾思奇的治学之道

真正的理论要面向生活——艾思奇的治学之道

真正的理论要面向生活——艾思奇的治学之道艾思奇(Bazin)在《治学之道》中指出,写真正的理论必须面向生活。

他说,当我们专注于一种具体的实践来解释某一种文化类型时,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开展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将反映出某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实践的特征。

根据这一主题,艾思奇详细讨论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语言的作用、实践者的意图以及影响实践的各种因素。

此外,艾思奇还提出了写真正的理论依赖于实践的观点,并指出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艾思奇在《治学之道》中提出的理论表明,写真正的理论必须基于具体的实践来建立并研究该实践背后的意义。

实践应用是将艾思奇的理论贯彻到实践中的关键步骤。

应用艾思奇治学之道的实践课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第一,在具体研究实践领域中,我们可以采用艾思奇的治学之道作为解释特定实践的指导思想。

例如,在社会研究中,可以以艾思奇的理论为依据,从学者的角度出发,深入发掘特定文化历史背景下的实践的意义。

第二,使用实践研究的视角,以艾思奇的方法和论断来理解特定实践的意义。

这可以通过对实践者的研究和观察,精确定位和分析特定实践背后的文化价值、语言机制必然伴随而生的社会动态和实践变化等内容来实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艾思奇的治学之道来思考和探究人类社会实践中不同实践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实践研究的方法来客观、精准地判断实践中社会活动的可能性和方向。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应用艾思奇的治学之道,我们不仅要关注特定实践的内涵,而且要以实践研究的视角发现实践中的文化价值、语言机制和实践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实践的变化。

只有通过真正的理论的应用,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并理解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反映实践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意义。

艾思奇治学之道在现代社会实践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艾思奇提出的“理论面向生活”的观点强调了实践应该成为理论的核心,这在现代的社会学领域内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

其次,艾思奇的治学之道强调实践研究的重要性,鼓励社会学家和学者以实践研究的方式发现实践中所隐藏的文化动态和启发性洞察。

艾思奇的什么影响深远

艾思奇的什么影响深远

艾思奇的什么影响深远
艾思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他的影响深远。

他的成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艾思奇的研究成果对全球的科学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他提出的“奥古斯特-艾思奇定律”(Ostwald-Aeschylus Law)提出了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为热力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促进了热力学的发展。

他还发现了热量的守恒定律,为热能的转换提供了基础,这对后来的物理学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艾思奇的研究也影响了化学领域。

他提出的“艾思奇定律”(Aeschylus's Law)解释了金属离子的行为,指出了离子的活动具有特定的温度和压强范围,对化学反应机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此外,艾思奇的研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发明了“艾思奇炉”,该炉可以更有效地开采煤矿,有效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使社会经济发展得更快。

总之,艾思奇的研究和发明在物理学、化学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研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佚名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中》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艾思奇(1910-1966年),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水碓村。

艾思奇是他在上海时用的笔名,意为"爱好思考奇异事物",因看影片爱斯基摩人不畏艰难困苦顽强生存和不断探索之意。

1928年,艾思奇留学日本,在福冈工业大学冶金系学习。

1932年他开始从事马克
【总页数】2页(P5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1
【相关文献】
1.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J], 苗体君
2.大众哲学家艾思奇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J], 苗体君
3.中国应当有成千个艾思奇式的大众哲学家 [J], 石仲泉
4."大众哲学家"艾思奇 [J], 余玮
5.大众哲学家艾思奇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影响初探 [J], 胡艺华[1,2];黄琛[2]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思奇散文作品

艾思奇散文作品

艾思奇散文作品艾思奇散文作品艾思奇,哲学家。

云南腾冲人。

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以下是艾思奇所著的3篇散文作品,欢迎阅读!月蚀【1】听见有人说报载今晚月蚀,才注意到天上的月亮果然比昨晚缺了许多。

凭着楼窗望出去,天空里没有云彩,使得那被蚀瘦了的半月分外显眼。

道路上站满了仰望的人,敲锣,呐喊,放爆竹,种种嘈杂的声音乱成一片。

为着天上的月蚀,地上的多少人们都紧张而兴奋了。

据说月蚀是因为月亮遇到了天狗,被天狗咬着要吞下,于是渐渐失去了光辉。

为要吓走天狗,从厄难中救出我们的月公,人们就敲锣,呐喊,放爆竹。

这就是今晚所看见的景象,也是一种的习俗。

传说和习俗的力量真是不小,它竟能动员起这么广大的人群,使他们向着同一的目的行动。

中国全国各地都看得见这次的月蚀,如果全国各地都同样地在那儿扰嚷,那么这全部的扰嚷声可就伟大得很了,即使是一百只天狗,恐怕也要被骇走罢?民众的合力是伟大的,万里长城的长,金字塔的高,在完全不知道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里竟公然能够完成,使几千年来的人都惊叹咋舌,这不是奴隶民众一滴滴的血汗堆积成的么?人生哲学家不惜辛劳地探求要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超人;佛学家叫我们了悟从“无人无我……”以进于大慈大悲的大道理,据说这可以增加人的精神力,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

但是,伟大了的如果只是个人,那也没有丝毫用处的,不鞭挞成千成万的奴隶,则纵有一百个尼采在埃及也建筑不起百分之一的金字塔。

佛祖释迦据说确是神通广大,但大抵也只是传说,决不会真有那么一个能移山倒海的个人。

个人的能力无论如何总有限得很,真正的超人,其实还是伟大的群众。

但民众的伟力常常被浪费了。

就说月蚀罢,这不过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它要亏蚀是必然的,但也会自然地过去,用不着敲锣呐喊也一样的行。

然而成千成万的人偏偏要多事,迷信的传说鼓动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精力都用在无益的紧张和兴奋上去了,这不是太可惜吗?又譬如说目前的旱灾罢,上自天师活佛的设坛祈灵,下至乡农的扎龙求雨,糟踏了多少的财力,完全用在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哲学
• 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 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 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 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 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 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 这本书是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 融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 气力就能够接受。这种写法,在目前出版界 中还是仅有的贡献。
一代哲人
艾思奇
基本介绍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蒙 古族后裔。1910年生。1925年接触 克思主义,与聂耳结为好友。早年留 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 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 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中央高级党 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 学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 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 极与各种唯心主义哲学论战,捍卫唯 物主义。他在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 面亦有一定成就。著作有《大众哲学》 等。
艾思奇逝世
• 1966年3月22日中国现 代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心 脏病发逝世,享年56岁。 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 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 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部学部委员。所著 《大众哲学》对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普及作出了 重要贡献。主编的《辩 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 一本由我国学者自己编 写的哲学教科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