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类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孝建伟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0期

摘要:在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生效和《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国际海运环境和中国海员的就业形势,针对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特点,分析其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约;航海类;就业;对策

一、国内外航海现状

《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对海员培训与值班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自2016年11月12日起《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中国籍国际航行和国内沿海航行商船船员的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国际全面接轨,船员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护。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同样也为國际航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在2015年“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上,《全球海员市场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在基于45个国家信息的基础上,统计海员总数超过200万。预计2025年全球将短缺约14万名高级海员。目前中国海员的就业情况是外派海员12万名,内派海员15万名,还有20万名海员未就业。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航海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级船员需求的增多,导致多数国内航运企业对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增多,供需失衡的矛盾日益增大。因此,本文认真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航海类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质量无法满足高端企业的需求

随着国际公约的日益完善,在给予海员更多权益和保护的同时,也对现代海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类航海院校毕业生的高考成绩都比较低、基础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困难,毕业时只有少数毕业时能真正满足国际知名航运企业的要求,大多数毕业生最终是在一些国内中小型航运企业就业。这样就很难使他们走人国际海员市场,从而提高中国船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航海类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增多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陆上就业岗位和机会越来越多,航海类毕业生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部分学生甚至选择,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暂时不就业,同时不愿意从事海员这个职业的毕业生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航海类人才的匮乏。

3.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

由于航海事业对外宣传较少,海员数量与其他职业相比也相去甚远,因此,航海类毕业生再就业时,他们所咨询的最信赖的人,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大多数都是对海员这个职业一知半解,往往说的最多的就是辛苦、危险、枯燥等一些表面现象,这些评价势必会对航海类毕业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心理压力。使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

4.就业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航海类毕业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主动与社会接触太少,对社会服务的主动参与程度也很低,对社会资源不能充分的进行运用。学校组织的双选会是他们求职的主要渠道,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通过实习环节推动他们拓展就业渠道、开发新的就业机会,应该是今后就业指导中应多关注的方面。

三、改善航海类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对策

1.多种方式提高航海类毕业生质量。

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形势下国内外海员的就业状况和国际化船员的职业标准;对新生效的公约在完善船员培训、保障船员权益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依托近10届的毕业生资源进行调研,掌握目前航海类毕业生的职业晋升情况、自我意识到职业能力的欠缺情况、海员权益保障情况;与同行业院校互访,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进而提高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深入推进航海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施。

分析当前的船员市场需求与国际船员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航海类学生进行行之有效就业指导,结合航海类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以入学教育、航海职业认知、职业素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就业政策与市场、求职准备与方法、就业权益与保障、职业准备等内容为主线,通过讲座、报告会、网络信息、社会资讯、专业咨询、指导课等多种形式方式分阶段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并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择业预测和就业决策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3.创建信息化就业平台。

加强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平台信息化建设,通过第三方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对所在企业的评价、自身的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素材,以供航海类毕业生参考;整理个航运企业的招聘信息、企业文化、企业规模、福利待遇等资料,让毕业生更直观、迅速地了解各招聘企业;同时将毕业生的各项素质分类,通过职业测试体现各项指标,以供用人单位参考。信息化就业平台的建立旨在通过信息化的形式,让航海类毕业生和航运企业之间能够更便捷、更全面、更深入地进行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双向选择机制。

4.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整合资源。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时代下,通过多方面、多形式加大航海文化讲解和宣传,让社会更加了解海员这个职业、增加社会认可度,让更多的航海类毕业生愿意加入我国的船员队伍,志愿为实现“海洋强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校友资源、教师资源等促进就业工作的良好开展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就业局面。

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积极性。

加强航海类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师徒制模式、企业工匠任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消除学生的疑虑。航海类院校是船员培养和公司人员储备的衔接点,应该时刻从航运公司与航海类毕业生的根本需求出发,结合航运企业对船员素质的需求与目前我国海员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一套具有指导性的素质教育方案,进而达到公司满意、学生愿意、主管机关同意的效果。

6.着重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应用型航海人才。

加强对学生半军事化甚至是准军事化的教育和管理,全面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令行禁止的服从意识,磨炼学生军人般的奉献精神和迎风破浪的意志;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树立学习目标,养成风雨同舟的思想观念,立志扎根于航海事业、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百折不挠。

四、总结展望

在国际新公约的要求和国内“一带一路”新形势下,航海类院校应有意识地着重对航海类毕业生就业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毕业生质量;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创建就业信息平台、加大宣传。以期培养出满足高端航运企业需求的航海人才,保证在建设优秀的中国船员队伍过程中提供新鲜的血液。本文对研究的目标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对策,但不够细化,今后还要继续针对每一个对策进行更细致全面的专项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