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

(第一季度)

目录

第一部分:Finternet关注 (2)

第三次浪潮.第一次危机 (2)

第二部分:Finternet视点 (5)

一、互联网:中国改革新动力 (5)

二、中国Internet各阶层心态分析 (14)

第三部分:Finternet观察 (22)

一、主流(上篇) (22)

一、主流(下篇) (26)

Finternet观察二:兑现(上篇) (32)

Finternet观察二:兑现(下篇) (38)

Finternet观察四:拍卖 (43)

Finternet观察五:新ICP(上篇) (48)

Finternet观察五:新ICP(下篇) (53)

第四部分:Finternet案例 (59)

Finternet案例一:转型之星.联想 (59)

Finternet案例二:证券之星.STOCKSTAR (67)

Finternet案例三:无线之星.润迅 (71)

Finternet案例四:EC之星.8848 (77)

附录一:1999年下半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述评 (81)

附录二:1999年上半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述评 (88)

第一部分:Finternet关注

第三次浪潮·第一次危机

从2000年开始,随着具有分餐特色的主流经济网络化速度的急剧加快,中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但也迎来了第一次最为严峻的调整甚至危机。2000年,中国互联网公司面临四路夹击。必将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也必定会有全行业范围内的调整、波动甚至剧烈震荡发生。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倒闭的相对比例有多大,会不会引发骨牌效应。最终倒在地上将是没有竞争力的网络公司而不是互联网或者网络经济本身。

网络经济也有经济周期。问题是调整何时到来,业界如何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热潮的涨落。经济基本面、“第二波”��“新网络概念股”将是维持投资者信心于不倒的关键因素。在.com经济与网络经济之间,存在平滑过渡的可能。而中国网络业会不会崩溃,从根本上还取决于两个与中国国情紧密相关的因素。

1995年��1997年,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初始阶段,最初的浪潮普及了一种概念,建成了一些基础设施体系。1999年��1999年,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迎来了第二次浪潮,所谓“网络产业”开始成行成市,商业模型进一步多元化的背后是互联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开始从游离走向融合。从2000年开始,随着具有分餐特色的主流经济网络化速度的急剧加快,以及电子商务、高度垂直、无线、宽带真正成为企业发展核心要义和产业主题,中国迎来了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从浪潮的宽度与广度讲,第三次热潮的社会基础要远远超过前两次浪潮。除了上述特征,第三次浪潮的几个标志是: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层面,互联网开始真正从边缘走向中心。其中的表现不仅仅在于代表自由市场经济和新生产力的互联网力量对社会话语权的争夺,更在于互联网力量(或者打着互联网旗号的其他社会力量)开始从资本、资源等层面全面介入洗牌游戏��体制内存量的大胆切分和体制外增量的热切追逐。种种迹象表明,掌控主要社会资源的主流经济、决定经济改革走向的传统经济学家、中国社会变革的操盘者管理决策层的阵营已经开始分化。

从促进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生产关系围绕市场、资本、新技术大幅度调整,实现体制内存量、增量与体制外存量、增量之间的对接与盘活,以及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等意义上讲,互联网开始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动力。发展互联网是另一种改革开放。互联网将与WTO一起,成为改变中国走向的两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量。

然而,从边缘进入中心并非一蹴而就,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既是一部活生生的革命史,但也始终摆脱不了“边缘的宿命”。必须承认,网络经济背后的生产关系变革需求、制度调整因素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将持续存在。1999年中国网民队伍由200万(小众)激增至790万(大众)的同时,自身的一大质变就是由小社区走向大社会。2000年,互联网商业发展的一些崭新规律与传统产业管理观念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大。互联网内在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冲击和破坏甚至颠覆性力量将会充分显现。网络不再是网虫、少数网络科技精英、热心媒

体以及IT业内的事情,因此其发展也不再只由纯粹的科技、商业规律所决定。安全等层面的网际冲突空前加剧,围绕互联网的发展,传统与现代之间,获利者与出局者之间,资本与权力之间,主流与非主流之间,乃至非主流出于对网络经济不同判断的力量主体之间,在学术、舆论、管理等各个层面的交锋全面展开。

从时间的跨度讲,第二次浪潮与第三次浪潮距离非常之近,几乎难分你我。两者之间内涵与外延的边界有点模糊不清,以致于许多大众媒体、产业媒体,在竟相报道、剖析这场热潮时,常常将许多问题混为一谈。然而,这恰恰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目前的成长曲线已经进入加速上行状态,二是网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入相对模糊的“融合”地带;三是网络经济本身的新陈代谢速度进入2000年前后空前加快,许多企业还没有开张其商业模式就已经处于淘汰境地。

第三次浪潮与前两次浪潮有所不同的另一个特征是,随着网络成为一种经济,以及网络力量向社会中心地带的迈进,大量资本、权力的介入以及涌动在创业者中间的普遍的盲动心理,使这场热潮蒙上了前所未有的非理性色彩和不可预测的悬念,其情其景与过去的的房地产热、股票热有着惊人的相似。大方向没错,现实有点问题,一个健康的成长基础最为重要。悬崖边上的中国网络产业,如何在即将到来的战国年代绕开发展陷阱,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果说我们为互联网担忧,最担忧的恐怕是:眼前的热潮会不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破坏性后果?网络引发的社会风暴会不会成为网络经济自身在中国的发展陷阱。

2000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面临四路夹击。一是管制压缩生存空间,部分网站不得不做好短期内上不了市的准备,由此可能错失不少发展机遇;二是网络经济加速转型,传统互联网公司如果不能及时“落地”,在与网络化了的产业巨头的竞争中将会失去明星地位,滑落到产业边缘。三是资本市场挤除.com泡沫的运动已经开始,处于继续融资阶段的.com公司尤其是骨子里仍然比较传统的“新生代”有可能面临断奶威胁,最终被淘汰出局。四是伴随正在到来的股市调整,以及投资者商业模型评估体系的质变,正在酝酿IPO的.com公司如果不能赶在资本市场调整到位之前上市,将有可能永远失去“兑现”的机会。

2000年,网络经济将迎来诞生以来第一次最为严峻的考验。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既有“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有“无边落木萧萧下”。起起落落之间,必将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也必定会有全行业范围内的调整、波动甚至剧烈震荡发生。但是我们也许更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种死亡与动荡,用平常的心态去解析一个又一个挥之不去的产业“原问题”。在所谓网络企业谁先死这样的讨论当中,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会不会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而在于这种倒闭的相对比例有多大,会不会引发骨牌效应。倒在地上的到底是谁?是没有竞争力而应该被淘汰的一些网络公司还是网络经济本身?

不必过于恐慌,不会有毁灭性的风暴到来。目前在基本面上有两个较为有利的因素。一是风暴即使要发生,源头肯定也在网络经济的源头��美国那里,而美国经济迄今仍然非常稳健。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在2000年第一个季度的增长率保持在7.3%的速度上,这是16年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此前政府预计的增长速度是6.9%,而一些经济学家的预计是7%。官方的说法是:“现在几乎所有经济指标都显示基本面良好,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股市在一天或甚至一个月内的表现来判断经济基本面的好坏。”第二种支撑力量来自网络经济的转型本身。实际上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所谓互联网产业就已经开始悄悄转型,只不过进入2000年以后步伐大大加快了而已,其中的关键在于传统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