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方面的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参考
★宗教哲学名词解释★耶稣的降生和牺牲是上帝与人立的新约,宣告上帝与犹大人所立的旧约的结束从而带来上帝救赎全人类的福音。
★基督: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1. 即希伯莱语所说的弥撒亚(救世主),基督教将耶稣作为基督,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
2. 由圣母玛利娅从圣灵处怀孕,耶稣从诞生和被钉十字架是教义的重要内容。
★因信称义:1、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圣经中说“义人必因信而得生”2、路德据此认为获得拯救只要凭借内心的信仰就可以((通过阅读信仰圣经),与教会和善功没有直接关系。
但强调只有对上帝的信才有可能获得拯救。
★先定:1. 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置与上帝的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
(是否能不拯救,或者是否可以进入天国都是被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2. 主要是否定了教会的救赎理论。
★原罪:考过1. 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
2. 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
3. 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
★三位一体:4. 基督教根本教义: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个位格。
5. 三者虽然有各有特定的位份但却完全只有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立的真神,只能靠信仰来接受。
6. 三位一体有着合一性和平等性,其本质相通、本体相通、神性相通由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万物都有这一上帝创造和主宰。
★神学预定论:1. 奥古斯丁解释教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有原罪和现世罪,使人的世界成为被上帝定了罪的世界,只有天国完美无缺能够使人永远幸福。
2. 但得到拯救不取决于人的自身的自由意志而是取决与上帝的恩赐,人是否可以成为善良的人,可否进入天国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道成肉身:1. 指基督耶稣在世界尚未造成之前就和上帝同在,上帝派遣他来到世界,去童贞女玛利娅取肉身成为人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
宗教学名词解释
道教:道教是中国人为回应来自印度的佛教的挑战,借助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时代机缘而建立的本土宗教。
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吸收儒家纲常名教和佛教轮回转世而创立新教,中心思想是幻想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追求躯体的不朽。
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以道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社会和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以道为行为法则,最后回归自然。
格义:用中国典籍中相关概念来阐释佛典事数,就是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与中国经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把相关类似的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常人理解佛典事数的途径与帮助。
六家七宗:首玄学影响,佛教僧众借用玄学观念去诠释《般若经》,对般若空的观念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于是形成所谓的六家七宗。
不真空论:僧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虚妄假相,故不真,也即是空,即非真生,就非实有。
万法都已呈现,各具不同形状,亦不能谓之无。
执着于有,或执着与无,都是“边见”,万法非有非无,不真不空。
物不迁论:从即动即静来论证体用如一的道理。
一阐提皆得成佛:竺道生认为经意未尽,随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在建康宣扬“涅槃学”。
顿悟:第一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形神问题:优势:1佛教对现实苦难和人生困厄有极为深刻的关照和反思,提供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
2儒道都把关注点放在现实世界,拒绝讨论来世问题,佛教对边的向往,对来世的不朽追求可以弥补儒道的相对不足。
3佛教深邃的理论和形而上的洞见,就在于吧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邪恶作为谈论问题,展开思维的起点。
本无论:1“本无“含义: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
2宗旨:一切诸法,本性空寂。
3无万物的生存根据,但不是由无产生万有。
宗教极端的名词解释
宗教极端的名词解释宗教极端是指一种极端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在这种信仰中,信徒往往坚信自己所获得的信仰是独一无二的真理,并试图将其强加给其他人。
宗教极端主义常常伴随着对异见者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甚至包括恐怖主义活动。
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无论是伊斯兰教激进主义,还是基督教极端主义,以及其他一些宗教的极端分子,宗教极端主义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宗教极端主义的出现有许多原因。
首先,当人们的生活受到经济、社会或政治的不稳定时,他们更容易陷入对宗教的极端信仰中。
因为对个人来说,宗教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感和意义。
在困难时期,宗教可以给人希望和慰藉,成为一种寻求解释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互联网的普及也是宗教极端主义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更加自由流通,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各种宗教思想和观点。
然而,互联网也使得宗教极端主义者更容易宣传他们的思想和组织恐怖袭击。
极端主义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聊天室来鼓动和招募追随者。
宗教极端主义的危害是多维度的。
首先,宗教极端主义破坏了社会和谐。
当一个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分歧变得极端,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争斗和冲突就会升级。
这种紧张局势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发展。
其次,宗教极端主义对个人的自由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个人陷入宗教极端的信仰中时,他们可能会忽视其他的价值观,甚至抛弃个人的自由。
在一些国家,宗教极端主义甚至导致了人权的侵犯和思想的束缚。
除此之外,宗教极端主义还对教育系统和科学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一个社会中出现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思潮时,自由思考和科学精神可能会受到抑制。
对于那些崇尚理性和科学的人来说,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挑战。
然而,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宗教。
宗教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供人们对生命和宇宙的意义的理解,给人希望和慰藉。
宗教极端主义只是人类利用宗教信仰的一种变形。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加强对其宣传和暴力行为的打击。
宗教名词解释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
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阿含经》:载有大乘的名目,佛说他的弟子有发大乘心者,大乘所修的六度四摄等内容,也见于原始宗教制度。
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子比丘,比丘尼和在家男女二众优婆赛、优婆夷。
原始佛教:历史学家将释迦牟尼在世至灭度后的一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
三教合流:中国历史上佛、儒、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
初转法轮:佛教把佛陀的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穆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新教的名词解释
新教的名词解释在中国,新教这个词汇并不陌生。
它代表了一类基督教教派,与天主教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什么是新教呢?新教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这是一场从天主教改革而来的运动,以马丁·路德为代表,奠定了新教的基础。
新教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唯独恩典”的概念。
新教认为人类的救赎完全取决于上帝的恩典,与个人的功德无关。
这与天主教教义中人类通过善行、忏悔、祈祷等获得救赎的观点形成了对立。
新教强调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主张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借助教会、神职人员或圣物。
在新教中,圣经是最重要的权威。
新教强调对圣经的解释以及个人的信仰体验。
他们认为每个信徒都有独立的权利和责任,去理解和解释圣经,而不依赖于单一的教父或教宗权威。
这一点与天主教教义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新教中形成了许多分支和教派,因为每个信徒都有自己对圣经的解读和敬拜方式。
新教徒也强调个人信仰的自由和尊重。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良知选择信仰方式,这是一个受到众多宗教迫害的历史上的重要突破。
通过强调个人的关系和信仰自由,新教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开来。
新教在教育领域有着鲜明的特点。
从16世纪开始,新教伴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教育逐渐脱离了教会的束缚,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授予每个人每个信徒与生俱来的尊严和独立思考的权利,这对于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力非常重要。
因此,新教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教育的基础。
此外,新教还对社会秩序和道德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教徒强调个人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信仰和行为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新教在社会伦理、公共道德以及慈善事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时,新教强调个人财产的私有权,对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结而言,新教是一种源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督宗教教派。
它强调上帝的恩典、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个人解读圣经和信仰自由。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1. 道教: 道教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宗教信仰,讲话“道”、“君”、“仁”智慧至上,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平衡,信仰中有
众神崇拜和冥想修炼。
2. 佛教: 佛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世界宗教,信仰佛陀以及其
开悟的说教。
它的理念是因为尘世的无常,ipso facto应该放下贪嗔痴、出离苦海,走向释迦如来言,实现解脱真谛。
3.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种源自犹太的世界宗教,信仰上帝和耶
稣基督。
它强调凡所有的宗教行为都必须以爱心为根基,要追求正义、博爱和和平。
宗教文学名词解释
宗教文学名词解释
1. 圣经:基督教的圣经是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的经典文献,包括了关于创世、历史、神学、伦理、救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 古兰经:伊斯兰教最为重要的经典文献,被称为“真主的话语”,包含了关于真主、预言、天堂地狱、斋戒等内容。
3. 耶穌:基督教中被认为是救世主的人物,被视为上帝在肉身中的化身,既全然神,也全然人。
4. 阿拉:伊斯兰教的最高神明,也是古兰经中反复强调的唯一神明。
5. 苦行僧:佛教中的出家人,他们放弃了尘世的物质享受,通过苦行修行达到超脱轮回的目的。
6. 轮回:佛教中的信仰概念,指人们在死后的灵魂转世再生,不断循环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
7. 觉悟:佛教中的最终目的,通过从贪、瞋、痴等烦恼中解脱,达到超脱轮回的境界。
8. 涅槃:佛教中的境界,即人们摆脱轮回的苦恼,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大教堂名词解释汇总
大教堂名词解释汇总大教堂是一种宗教建筑,通常是基督教的主教座堂,也可以是其他宗教的中心地点。
以下是对大教堂相关名词的详细解释:1. 主教座堂:也称为主教座堂或主教座堂,是一个主教的办公室和祷告场所。
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历史中心,并且在建筑上反映出其重要性和权威性。
2. 钟楼:钟楼是大教堂塔楼的一部分,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钟,并用于报时。
在欧洲,钟楼通常被视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 祭坛:祭坛是大教堂内用于祈祷和礼拜的区域。
这个区域通常被视为圣地,并且包含了各种装饰和艺术品来表达信仰和崇拜。
4. 石窗户:石窗户是大教堂内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这些彩色玻璃窗户由多个小玻璃片组成,形成了美丽而复杂的图案和图像。
5. 拱顶:拱顶是大教堂内的天花板,通常由拱形结构支撑。
这些结构可以提供强大的支撑力,使得大教堂内部可以设计出更高和更宽敞的空间。
6. 飞扶壁:飞扶壁是大教堂内用于支撑拱顶和屋顶的石制结构。
这些结构通常被设计成美丽的雕刻和装饰,以表达信仰和艺术价值。
7. 圆顶:圆顶是一种在大教堂中使用的建筑元素,通常用于覆盖中央区域。
这些结构可以提供更高的天花板和更多的自然光线,从而使空间更加宏伟和明亮。
8. 壁画:壁画是大教堂内最具艺术性的元素之一。
这些绘画通常在墙上或拱顶上进行,以表达宗教主题或历史事件,并使用明亮的颜色和细节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9. 祈祷席:祈祷席是大教堂内为信徒提供个人祈祷场所的地方。
这些座位通常位于侧廊或其他较小的区域,并且可以提供更加私密和安静的环境。
10. 祈祷室:祈祷室是大教堂内用于小型礼拜或个人祈祷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被设计为安静和平静的场所,并且可以提供更加私密的体验。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一、名词解释①比较宗教学:以宗教史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宗教现象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学科。
研究重点:宗教起源和宗教发展问题。
②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注重个体体验和个体心理,力图从个体的主观体验的描述对人类的宗教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开辟了从主题角度研究宗教的新思路。
(宗教心理的创始人: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宗教,道德发展规律之探讨》“恐惧感”、敬畏感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宗教经验”。
) ③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原始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语,意为“他的族类”、“他的亲属”或“他的氏族标记”。
④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二、填空1.宗教学的诞生1)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2)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神话学等多门学科;3)由麦克斯·缪勒撰写的《宗教学导论》是宗教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宗教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2.宗教的历史发展:氏族-部落宗教 —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氏族-部落宗教: (血缘关系为纽带) ·共同性(自然地异己力量)·民主性(种族的繁衍和生存)·神权的全民性(全民的意志) ·神性的自然特征(自然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平等性·分工需要,民主选举,无固定神职人员自发、粗浅、分散的宗教传说,礼仪 禁忌·民族-国家宗教:(地缘关系为纽带)·社会性(社会的异己力量)·阶级性(奴隶主的意志)·神行的社会特征(社会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分级化·神职人员的职业化和是世袭化·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较系统的神学理论4.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宗教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名词解释
1.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2.罗马帝国,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可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
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3.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
陆地上北面与保加利亚、马其顿以及阿尔巴尼亚接壤,东部则与土耳其接壤,濒临爱琴海,西南临爱奥尼亚海及地中海。
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三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希腊首都雅典,国语为希腊语。
从2009年起,希腊深陷债务危机。
2011年,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拟把欧洲联盟救援新方案交由公民投票后,欧洲政界、经济界和金融市场11月1日反应强烈。
4.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又称《新旧约全书》。
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
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传奇、律法、诗歌、论述、书函等。
将这些书定为正典圣书者认为各书具有神的启示和旨意。
《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
“约”源于希腊文, 意为盟约. 。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讲解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神正论:奥古斯丁提出,即神和正义在面临着恶的存在而显示出上帝的正义。
1、什么是“恶”的问题:物理的恶(自然灾害、生病)认识的恶(指真理和谬误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次序的颠倒)。
伦理的恶(是邪恶在于内部意志的缺陷)罪恶产生与人类意志的缺陷。
2、意志自由说:人类意志的缺陷在于包含着作恶的可能性,意志有自由选择善恶的功能。
是人类意志的缺陷(它是罪恶的根源)。
3、原罪和恩典说:恩典在于上帝之子为人类牺牲换取全人类的新生,之此之后人类面临善恶的选择就是是否选择做一个基督徒。
★加尔文:1、教革命的一为领袖,其把宇宙中的一切归之与上帝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将被遗弃,取决与上帝预先的拣选是上帝的恩典,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2、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认为人做善功并不能使人获得拯救。
3、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和信仰圣经直接和神沟通。
★马丁路德:2005考过灵魂如何获救的问题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也是其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
“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佛教哲学★★涅磐:1、佛教用语信仰佛教的人经过长期的修炼,即能够寂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静功德。
2、达到人空、法空一切皆空的境界。
3、属于“无为法”它作为佛教的最高理想,只有佛教的般若智慧才能证悟此境界,诸法因因缘而起,则不生不灭,本性空寂无累自在。
★圣爱:1、基督教的最高伦理原则指上帝施与人的爱,认为基督既是圣爱的启示者,也是圣爱的赐予者。
2、人凭借着信仰得于与上帝交通,即是爱的关系,亦是圣爱的实现,强调人不可以利用他人作为目的,作为达到自己自私自利的手段,而应该以上帝和他人作为目的。
★救赎论:8、括三个部分,原罪说、赎罪说和拯救说。
认为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既无力赎罪,又没有自由意志可以自愿赎罪。
9、人因为为罪的先天存在丧失了自由行动的能力陷入了无能的状态,只有依靠基督的牺牲做出无限的功德才能使人类获得拯救。
★八正道:属于道谛正见:即见到了四谛真理,没有错误,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业、正定。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民间信仰是指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宗教信仰体系,它不同于官方宗教,更多地体现了普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实践。
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崇敬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首先,民间信仰的核心是对神灵的崇拜和崇敬。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人们崇拜的神灵可以是自然元素,如太阳、河流、山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祖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是动物、植物等等。
信众们通过祭祀、祈祷、巡游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其次,民间信仰还与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紧密相连。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都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婚礼、葬礼、生日等重要的生活仪式也常常融入了宗教元素,民间信仰则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信众们会将神像供奉于家庭、庙宇等场所,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和敬仰。
神龛则是供奉神灵的专门地方,以供信众们来进行祈福、祈祷等宗教仪式。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往往与独特的装饰和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此外,民间信仰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占卜和预测活动。
对于一些关键的决策或者人生大事,人们会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预测未来的走向。
占卜师和巫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观察星象、牌卡、火焰等方式,给予指引和建议。
这种信仰和求助的行为则体现了人们对未知和命运的渴望和恐惧。
最后,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老的民间信仰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作为一种非正统的宗教体系,它们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信仰,传承和弘扬了祖先智慧和精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同时,民间信仰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和社会的稳定,人们通过共同信仰和宗教仪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
总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形式,给予了人们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清教的名词解释
清教的名词解释清教(Puritanism)是指十六世纪后期在英格兰兴起的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其思想深受基督教新教派的影响,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清教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念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场宗教运动的本质和影响。
1. 忏悔(Repentance)忏悔是清教中重要的信仰实践,其定义不仅限于简单的道歉或后悔。
在清教徒看来,忏悔是一种真正的内心转变,是对罪恶行为的悔过和对上帝的信仰的再次确认。
忏悔意味着通过悔罪获得神的赦免,清洗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并朝向正义和虔诚的人生道路。
2. 嫉妒心(Covetousness)清教徒视嫉妒为一种强烈的罪恶感,并将其视为对上帝的不信任和对别人财产的贪婪欲望。
他们认为,嫉妒心引发了社会的不和谐和个人的道德败坏。
清教教义强调满足于自己的命运和收获,而非经营他人之物。
3. 预定论(Predestination)预定论是清教的核心概念之一。
清教徒相信,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初就预先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无论是救赎还是堕落。
由于人类的原罪和无法自救的本性,清教徒坚信只有上帝的拣选才能得到救赎,而出自人类自身的努力无法确保进入天堂的归宿。
4. 选民(Elect)选民是指上帝在预定论的理念下所拣选的人,他们被认为是上帝的忠诚信徒,享受永生的恩赐。
清教徒将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信仰持有极高的标准,以展示自己是配得天堂的人。
5. 纯洁(Purity)纯洁是清教徒推崇的美德之一,强调净化自我和社会的需要。
他们主张将教堂和社会从过度宗教化的传统崇拜中解放出来,推动更加简约和清洁的宗教实践。
清教徒强调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高尚,反对动机不纯的行为和虚伪的信仰。
6. 自律(Self-discipline)清教徒非常重视个人的自律与自我约束。
他们相信通过戒律和自制力可以控制人类天生的邪恶倾向。
清教徒的生活方式严谨而有秩序,他们以项目计划和时间表为导向,强调效率和自律的纪律。
川大宗教学考研: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自然宗教:原始时代的自然宗教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能力地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化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对,恩格斯用语,指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宗教。
恩格斯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4、世界宗教: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能接受,因而成为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范围很广,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5、古典宗教:指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之后所形成的宗教,包括古代、中古、近古时代的宗教。
阶级的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因素促成了自然宗教向古典宗教的演变。
6、新兴宗教:19世纪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社会学家把它称为“新宗教运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宗教大多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新兴宗教的出现,体现了当代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变化,是当代宗教世俗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高度商品生产社会的产物,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把宗教的商品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7、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此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中才能得以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名词解释宗教仪式
名词解释宗教仪式
宗教仪式是一种特定的宗教活动,通常在宗教机构或特定场所中进行。
它是由宗教信仰和传统所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和仪式的集合。
宗教仪式
不仅限于特定宗教,不同宗教有着不同的仪式形式和内容。
宗教仪式通常包括一系列的祈祷、礼拜、祭祀、咏诵经文、念经、舞蹈、歌唱和虔诚的行为。
这些仪式往往以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进行,遵循一定的仪式顺序和规定。
宗教仪式被认为是与神灵建立联系
和信仰实践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仪式,信徒们可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感恩和奉献。
宗教仪式对于信仰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和精神价值。
它能够
加强信仰的认同感,增强信仰者的团结和凝聚力。
宗教仪式也承载着
信仰者的希望、祈愿和祝福,为信仰者提供了参与宗教共同体生活和
寻求精神安慰的机会。
总之,宗教仪式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仪式活动,通过特定的行为和
仪式来传达信仰、与神灵沟通,以及加强信仰者之间的联系。
宗教体验的名词解释
宗教体验的名词解释宗教体验,作为一个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人们在信仰宗教过程中的各种感知、心灵体验和超越性的体验。
它是指由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活动或宗教文化所引发的人类内在深层次的体验。
宗教体验与个体的主观认知、信仰体系和文化背景有关,因此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
1. 宗教体验的内涵宗教体验的内涵十分广泛。
它包括与神性或至高者的连接感受,如与神灵的相遇、对神性存在的感知和理解等。
此外,宗教体验还包括对信仰系统的认同和深入体验,如对信仰内容的质疑、对宗教故事的沉浸、对祷告和冥想的参与等。
宗教体验也可以是与他人的交往和共同体的融入,如宗教仪式中的群体庆祝、宗教社群中的互助和支持等。
2. 宗教体验的特点宗教体验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宗教体验不同于其他一些常见的体验方式。
首先,宗教体验往往是一种超越性的体验。
它使得个体能够超越有限的生命体验,与无限的神性相连接。
个体可以感受到一种远离现实世界的极致和宁静。
其次,宗教体验通常是一种深层次的感知。
它涉及内心的情感、思考和意义探索,并使个体能够对现实世界和存在本身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外,宗教体验常常带有一种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
个体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宗教体验的内涵,因为它涉及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维度。
宗教体验往往是一种直觉和情感的体验,不容易以文字表达出来。
3. 宗教体验的影响宗教体验对个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
首先,宗教体验可以带来个体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感。
它是一种缓解焦虑和疲惫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其次,宗教体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热情。
在宗教仪式和神圣场所中,个体可以充分释放情感,表达对神性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此外,宗教体验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认同和社会归属感。
宗教社群往往是一个具有共同信仰和文化的群体,个体通过参与宗教体验,获得了认同和归属感。
最后,宗教体验对个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通过宗教体验,个体获得了对生命和宇宙之意义的思考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文化名词解释
文化名词解释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们生活和创造的各种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总和。
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习俗、语言、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集体产物,它是社会各个成员的个体经验和集体经验的结晶,具有传承、创新和演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会产生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统。
文化名词解释主要是对某一特定文化领域中的术语、专有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文化名词的解释:1. 语言: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的符号系统。
每个民族或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它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基础。
2. 艺术: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宗教:人类对神秘力量和超越现实的信仰和崇拜。
宗教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回应,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信仰教义和仪式。
4. 风俗:特定社会、地区或民族中惯常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风俗包括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习惯等各种社交场合的行为规范。
5. 传统: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群体中连续传承下来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传统包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道德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是人类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6. 乐器:用来制造声音和演奏音乐的器具。
乐器包括弦乐、管乐、打击乐等多种种类,是音乐表演的工具。
7. 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产。
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物、遗址、文字、口述传统、戏剧、音乐等各种形式,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文化名词的解释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
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源自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辞别朝觐: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赴麦加朝觐,这是他最后一次朝觐活动。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记载的宗教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2年传教活动中,根据临时事件和宗教活动需要以安拉之名陆续编写的,是穆罕默德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阿含经》:载有大乘的名目,佛说他的弟子有发大乘心者,大乘所修的六度四摄等内容,也见于原始宗教制度。
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子比丘,比丘尼和在家男女二众优婆赛、优婆夷。
原始佛教:历史学家将释迦牟尼在世至灭度后的一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
三教合流:中国历史上佛、儒、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 初转法轮:佛教把佛陀的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