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合集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5、爱抚的需要迫切。

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

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2006-05-16 10:08:49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特点。

与学龄前儿童一样,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

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导致他们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载,混淆起来;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划,就是添笔划,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完整。

“未”与“末”,“己”与“已”,在他们看起来都是同一个字,当他们写这些字时,根本不去与日俱增哪一笔长,哪一笔短,哪一笔封口,哪一笔不封口,完全感觉把它们写出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

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

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

小学低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xiǎoxué)低段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xué sheng)的心理特点: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xué sheng)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xué sheng)的心理特点: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shàng kè)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

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

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

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

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意志力较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意志力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不善于对自己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总是需要教师或家长向他们提出行动的具体要求,并且在师长的监督和帮助下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在遇到难度较大的活动时,比较容易采取放弃或半途而废的态度。

2、爱表现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敏捷,回答问题积极性高,但由于他们具有争强好胜、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往往欠思考。

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有时候没有真正领会或仅仅听了一半,就急忙举手回答,甚至是站到凳子上,高举着小手,嘴里来不停地说:“老师!我!老师!我!”他们期盼老师能够叫到自己的名字,以达到表扬自己的目的。

当老师叫不到自己是,便会“哎”的一声失望的坐在凳子上。

或许失望没过几秒钟,当老师的另一个问题再提出时,他们便又会积极地举起小手,期盼老师叫到自己。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同时还要及时提醒他们要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学会听讲,学会思考。

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注意力的短暂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暂的。

据研究材料统计,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7--10岁是20分钟左右。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

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

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3.情感、意志的特点。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解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解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解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特点对教学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好奇心强: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发现。

他们愿意主动去尝试,对新知识抱有强烈的渴望。

2.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自我,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许。

3. 情感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较为丰富,情绪起伏较大,情感体验丰富多样。

他们对待友情、亲情和师生关系等有着浓厚的情感需求,并且容易受到外界情感的影响。

4. 注意力短暂: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容易分散或转移。

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高度集中,但对于单一任务的持续时间有限。

对于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下降。

二、心理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与效果。

教师了解并合理利用这些心理特点,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 调动好奇心: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探索、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自信心:小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赞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

3. 注重情感教育:针对小学生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营造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

通过开展友谊班会、亲子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系,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持。

小学生1至6年级生理与心理特征

小学生1至6年级生理与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为—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

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

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

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

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指尖应留有间隙。

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

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

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1、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

例如,老师讲数学课时使用幻灯片,小学生只对整体的画面感兴趣,而教师主要是想通过幻灯片的放映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但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整体的画面上。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这一特点进而不断地反思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一、团体心理辅导简介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自助及助人的过程。

小学低年级部分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1.生活适应。

低年级学生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

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接受正规教育,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的生活、时间的约束、学习的负担等,有很大的不适应。

但由于他们可塑性强,大约经历一个学期就基本能适应常规的学校生活。

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很强,对于学习用品的整理、衣食住行、作息时间的安排、作业的完成等,常常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和帮助,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自我意识。

低年级小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与幼儿时期相比是非常显著的。

进入正规的学习生活后,各种教育活动及多方面的评价,促使他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自己逐渐有了新的认识。

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能力方面对自己慢慢产生了新的要求。

但在自我概念的认识方面,他们还比较模糊,总是注重从自己的具体的外部特征上进行描述,不太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自我评价上,表现出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缺乏独立的见解。

他们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我控制能力较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

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3.情绪情感。

低年级学生天真纯洁,无忧无虑,情绪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外显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比如,学习活动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道德情感的发展受道德认知的影响,他们的认知还是以成人的标准为依据,因此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
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能够清楚
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2.兴趣广泛多样化: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广泛且多样化,热衷于尝试
新的体验和探索新的领域,如音乐、运动、艺术等。

3.好奇心强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
的欲望。

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并追问原因,希望通过探索和学习更多的
知识。

4.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想象出
各种奇妙的场景和情节,这对于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
的帮助。

5.规则意识的形成:小学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

他们开始明白一些行为的后果,并能够从中学会如
何处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6.自我评价的成长: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较为准
确的评价,能够明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他们愿意接受成人的认可与赞赏,并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8.情绪表达的成熟:小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成熟,他们能够较为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且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小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感,能够独立完
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10.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并开始发展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征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心理特征: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

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

”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

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

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

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

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

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

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

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

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

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

(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逃学与厌学问题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

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

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

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

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

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适应性与好奇心: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可能不习惯,因此一时难以完全适应。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2.信任与依赖: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很高,依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去完成一件事情。

3.习惯养成:此阶段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愉快地学习。

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自信心增强: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养成的关键期,情绪虽然仍不稳定但已逐渐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

他们已经能够处理更多的问题,自信心在不断增强。

2.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二年级学生开始产生竞争意识,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并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引发心理变化。

同时,他们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对班级和团队的胜负更加关心。

3.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开始从可塑性强向逐渐定型过渡,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三、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情感与社交:三年级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情感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他们社交范围不断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情绪控制能力有限,可能会遇到各种困扰。

2.学习特点:孩子的学习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但可能会因为好奇心重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但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还不够。

3.个性与心理:三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容易结识新朋友,但也可能因为个性差别大而产生自负心理。

他们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冲动,需要家长和老师耐心引导。

4.自我认知: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逐渐深入,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认知。

综上所述,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适应性、自信心、情感与社交、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

小学生各年级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各年级的心理特点

小学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年级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下面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依次论述他们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6-7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分离焦虑。

一年级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从幼儿园进入正式学校的阶段。

他们会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和社交圈子。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要与父母和亲人的分离焦虑进行抗衡。

二年级的小学生(7-8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形成自主性和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逐渐养成做事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8-9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广泛而快速地变化。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们可能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感兴趣,但同时也很容易转移兴趣。

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也容易因为兴趣的变化而导致学习的不稳定。

四年级的小学生(9-10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培养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尝试进行改正。

同时,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渐增强,开始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五年级的小学生(10-11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关注社会环境和同伴关系。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对社会环境产生兴趣,并会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中来。

他们还经常和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对同伴关系非常重视。

六年级的小学生(11-12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规划和设想。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逐渐学会如何去应对和处理这些评价。

小学生各年级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并提供专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

同时,对于小学生自身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

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学前儿童(3-6岁)1.自我中心:学前儿童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2.安全感需求:学前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安全感需求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3.想象力丰富:通过大脑的发育和探索环境,学前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幻想和创造性的活动。

4.独立性逐渐增强:学前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表现出想独立做事情的愿望。

二、小学生(6-12岁)1.进取心强: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追求成功和成就感,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自我意识提升:小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开始关注自己与他人的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和面子问题。

3.好奇心强: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探索未知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极高的学习兴趣。

4.朋辈关系重要:小学生开始在同龄人中建立友谊和互相影响,朋辈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初中生(12-15岁)1.自我认同困惑:初中生在心理上经历了许多变化,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感到困惑,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价值的怀疑。

2.规则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逐渐接受并遵守社会和学校的规则,强调的是遵守秩序、服从统一的原则。

3.成人意识觉醒:初中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开始学会自我管理和生活自理。

4.同伴压力存在:初中生在同伴团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伴之间的互相表现和评价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四、高中生(15-18岁)1.独立意识加强:高中生逐渐有了成熟的思维能力,开始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渴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2.学业压力增大: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对于成绩和升学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压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3.自我意识更强:高中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社会认同感,关注自己在学术、感情和外貌等方面的表现。

4.人际关系复杂:高中生踏入社会的门槛,面临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需要学会处理和平衡各种关系。

总体而言,中小学生在不同年级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对于教育者、家长和社会来说,了解并应对这些心理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小学生主要心理特点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诸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在身心发育和内心世界产生了诸多显著特点。

1. 感知、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

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

对于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特性的感知,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

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 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片面、模糊逐步向完整、正确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

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一)一般心理特点: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

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

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

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

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

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

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

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

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

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二)入学后的适应期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

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

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

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

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1.绝对信住和依赖教师
儿童心理开展的每一阶段,都以其根本主导活动的形成为标志. 儿童入学后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有目的、有方案的系统学习活动.从此,儿童就把对父母的依靠转向对教师的依靠.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把教师当作最可信赖的人,因此教师在学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个心理特征是儿童能自觉地、认真地接受教师教育、指导和要求的内在心理因素.
2.直接动机起主导作用
低年级小学生喜欢活动是以其对活动的直接兴趣为动力的, 是为了兴趣和好玩而参加活动,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有兴趣、好玩就喜欢,并表现出不知疲劳、不知冷热、不计较胜负、易于得意忘形:而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就不乐意参加.
3.兴趣广泛但不稳定
低年级小学生天真好动,兴趣广泛,喜欢多种多佯的活动,并特别喜欢同老师一起活动,但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对呆板、单调的活动易于产生厌烦情绪.
4.注意力易于分散
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占优势,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们注意的分散.但是,对于有兴趣的对象和活动,却可以较长时间地进行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
5、爱抚的需要迫切。

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

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特点。

与学龄前儿童一样,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
某些细节。

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
的每一个细节,导致他们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载,混淆
起来;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划,就是添笔划,无法精确
地把字写完整。

“未”与“末”,“己”与“已”,在他们看起来都
是同一个字,当他们写这些字时,根本不去与日俱增哪一笔长,哪一
笔短,哪一笔封口,哪一笔不封口,完全感觉把它们写出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

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

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

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

老师要求他们去观察一幅小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图片,他们却偏偏不看姿势,反而去看图片中小学生的裙子,说:“你看这娃娃的裙多漂亮,上面画了鸟,蝴蝶。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目的性只有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知觉还很不完善。

他们还不能理解
“上下”、“左右”、“大小”、“长短”、“快慢”的相对性。

老师与他们面对面站,他们就分不清老师的左右,不知道老师的左就是他们的右,老师的右就是他们的左。

他们对于那些过大或过小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就不易理解。

“世纪”对于他来说,就是“奶奶活着的时候”。

“无穷大”就是“许多许多许多房子”。

这一特点,只有当他们思维发展之后,才能逐渐消失。

2.注意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

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分散。

他们的注意很长期保持在一个事物上。

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

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然后再继续学习。

整个小学低年级,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发展有意注意,始终是对他们注意力培养的目标。

3.记忆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

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任务在于培养意义记忆,逐渐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满足于死记硬背。

不过,这一任务只有伴随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才能实现。

4.思维与想象特点。

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

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

他们会在回忆父母做饭的基础上,把橡皮泥搓成细条,大声叫喊:“看,
面条”他们会在回忆电影情境的基础上,拿两根竹竿,一根当马骑,一根当马刀,奔驰在“草原”上。

他们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扮演妈妈,把洋娃娃当孩子,给洋娃娃洗脸,穿衣,喂饭。

儿童的想象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让儿童学到了不少社会性知识,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还保留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情境性较强,目的性较差。

他们的想象内容常被当时的具体情境左右。

看见鸟,就幻想自己如能像鸟一样飞翔于蓝天中该多好。

看见下雨时地上的流水,就想象它是河,于是会马上摘一片树叶当成船,在“河”上漂流。

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的任务,在于培养想象的目的性,让他们学会按教师的要求,按书本的要求展开自己的想象。

“按图说话”、“自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能促进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想象的目的性的发展。

幻想是创造的基础,因此,鼓励孩子的幻想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另一任务。

鼓励幻想意味着对于儿童的各种幼稚幻想不能讥笑,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

要给儿童的幻想提供表现的机会。

班刊、班报要开辟幻想栏目,班组可以开展“畅想二十一世纪”的活动。

小发明比赛、小创造比赛都可以促进他们的幻想。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他们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帮助。

他们还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

因此,促使他们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始终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任务。

另外,“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是创造的另一条件,因此,培养发菜思维也是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发展的任务。

5.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根据埃里克森理论,整个小学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任务在于“学会勤奋”。

勤奋不仅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成功的保证,也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另外,由勤奋导致的学习与事业的成功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进取”、“合作”等良好价格特征。

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健康价格的形成举足轻重。

一般说来,对孩子百依百顺的“放纵型”教养方式只会让儿童形成“冲动――攻击型人格”。

这种孩子反抗与不顺从成人,自信心低,缺乏成就需要,难于自控,具有攻击性、专横等。

相反,过分维护父母权威的“独断型”教养方式只会让儿童形成“冲突――急躁型人格”。

这种孩子总是生活在担心、害怕、抑郁、不快之中。

他们对压力十分敏感,易于激怒,或充满敌意与狡猾。

只有与孩子高度双向沟通的“威望型”教养方式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康的“积极――友好型”儿童。

他们自信,自控,精力充沛,与同伴关系友好,能正确面对压力,愉快,好奇,易于合作,易于指导,有人生目标和成就需要。

由此看来,家庭教养方式必须遵循父子两代高度双向沟通原则,父母不仅应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要强硬不让步,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要赞扬与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要重视儿童的愿望、请求和观点,重视与儿童的共同活动,鼓励儿童的独立性,给儿童以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