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书法的 鉴赏
元代的历史背景
自从成吉思汗统一了各蒙古部落以来,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 陆,先后灭西夏、金,和南宋,最后统一了整个中国。统一之后,元朝 的统治深知:在马上得天下,未必能在马上治天下,所以十分注意文艺 教化。重开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复兴儒学;同时也大兴宗教,各 种宗教信仰在这个时代同时并存。这些, 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天下太平了,蒙古族的统治者也开始热爱舞文弄墨。元仁宗图土帖睦 尔建立了奎章阁--专门的书画鉴藏机构,请侍臣为他鉴定书画,象我 们后面所要提到的书画家,如柯九思、虞集等人就曾任奎章阁学士;另 一方面,汉族知识分子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下,多少感到压抑不适,更加 倾心民族文化。这样,书法艺术非但没有凋落,而是继续滚滚向前发展。 公元1271,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世祖),取《易经》乾元之义,改 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与以前各朝代相比,元朝的最大特点是由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者 建立了统治全国的政权。
八字特征:温雅平正、复古求新
代表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赵孟頫:字子昂,号雪 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 人,湖州(浙江吴兴)人。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 裔。入元,官至翰林学 士承旨,荣禄大夫,封 魏国公,谥文敏。著有 《松雪斋集》。
玄 妙 观 重 修 三 门 记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 《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 《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赤壁二 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无 论楷书还是行书,都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 法的主要特色。虽然他对晋人书法下过很深的工夫,但晋人 书法中精妙的用笔,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体现;或者说, 他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了。尽管如此,他的 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深厚的 学问、修养所致。 他的书法成就和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不仅同时 代的一些名家如邓文原、鲜于枢纷纷以他为榜样,明代的祝 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刘墉、乾隆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的庇荫之中。可以说, 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 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再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 师。
元初书法

元初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 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 兴盛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时期书法的代表。 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 晋唐,没有自己风格,稍后于赵孟頫的康里还有些变化,奇 崛独出于元代书坛。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 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 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 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 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
本帖为一封信札。迅捷的笔力加上过人的气势, 使全篇雄奇连贯,-气直下,没有丝毫窒息, 表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元代书法的特点
(一)主张复古。以赵孟頫为首的书法家,认为书法应该学宋以前的东西,
宋代书法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不值得效法。因此,元代书法一直笼罩 在晋唐古法之下,没有重大进展。倒是元末的书法家能够放开胸襟,写 自己之想写,发自己之想发,为明代草书大家的出现开辟了新声。 (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是此时书法的特征之一。 元朝统 治者以武力征服了汉人,而在文化上被同化、被反征服,之后相互交融。 少数民族书法家有辽代的耶律楚材,蒙古的文宗、顺帝,还有色目人康 里巎巎。元朝政府还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这些,对书法的发展无 一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书体的全面复兴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法家在重视复古 的同时,还重视各种书体的修养。赵孟頫就是个典型代表——只要看看 他的《六体千字文》就知道了。象章草,自从魏晋以后就很少人写了, 而元代却出了一大批章草高手。至于篆书和隶书,水平倒不是很高—— 即使是赵孟頫。但他们毕竟做出了努力,意义也正在于此。 诗、书、画的结合也是由赵孟頫开始的。这在艺术品的形制上是个突破。 表现力更加丰富,更具有观赏性。不仅如此,元代一些书法家还热衷于 篆刻,文人自己动手刻印,既篆且刻,也是从这个时代的王冕开始的— ——这翻开了篆刻史新的一页。此后,印章成了中国书画作品中不可或 缺的内容,诗、书、画、印成了后代书画艺术家必备的修养。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继承上,它避开了宋 朝的流弊,远接晋唐 ,取法很高,对古典传统做了深入的学习,并创造 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对后来的明清 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经卷》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是辽代的宗室,是著名 的政治家、书法家,也是元初推行汉文化的中坚人物。如果说赵孟 頫等人是受晋唐书法影响,那麽,他的字主要受惠于离他不远的宋 人:点画比较粗率、缺少文人气,倒也表现了蒙古人纵横草原的豪 情。
◆ 康里巎(1295—— 1345),字子山,号正斋, 色目康里部人,幼年时在皇 家图书馆受过充分的汉文化 教育,后来做过文宗和顺帝 的老师。他是个廉洁、正直 的大臣,字也写得爽利干脆, 用笔速度较快,往往在最后 一笔用力一挑、或一顿,这 样难免显得有些刻露——他 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 有《谪龙说卷》、《李白试 卷》等。 《述笔法卷》
《真镜菴募 缘疏卷》
鉴赏:粗看东倒西歪、 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 汪洋恣肆
◆ 吴镇(1280——1354), 字仲奎,号梅花道人,浙江 嘉兴人。他的草书很有成就, 用墨湿润秀逸,笔调轻盈 潇洒,独树一帜。 倪瓒的楷书下笔尖峭, 速度悠缓,有一种漫不经心 的闲散情调,冷冷的、幽幽 的,好象不食人间烟火—— 典型的隐士形象。他们的作 品大多题在画上,更是相得 益彰。元亡后入明朝做官的 危素书法也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少数 民族书法家,如元初的耶律 楚材,中后期的康里巎两人。
鲜于枢 :苏轼海棠诗卷
2004年09月01日4200万元
《王安石杂 诗卷》
元中后期书法的变奏
元代中期以后,江南爆发了农民军起义,还有关于帝位的宫廷 斗争,社会开始不太平了。这些,对艺术家的创作心态、书 法面目都有极大的影响。像杨维桢的粗头乱服,倪瓒的尖峭 冷逸,都可以看作是对当时时局的曲折反映。 ◆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 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他生活在元末大乱之际,浪迹在山 水之间,行为放荡,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 士”。他的书法取法很高,来源于汉晋,对索靖的章草很有 领悟,而且能将章草、隶书、行书的笔意熔于一炉,并加以 发挥。他的字,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 汪洋恣肆。如果说把赵孟頫比作优美的代表,那他则是壮美 的典范。书法的抒情性在他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扬。这从他的 作品《游仙唱和诗册》,《真镜菴募缘疏卷》可以看出。
鲜于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
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 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 骨力。的确,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 满。行笔潇洒自然 他的代表作,有《王安石杂诗卷》、《进学 解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 《苏轼海棠诗选》等。与赵孟頫、鲜于枢并 称为“元初三大家”的是邓文原

《仇锷墓碑铭》赵孟頫 行楷书墨迹。卷高37.2 厘米,共一百九十二行, 满行六字, 并篆题引 首《有元故奉议大夫福 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副使 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 字, 其中“建闵海道 肃政廉访”八字原已损 缺,系后人为之补书。 日本阳明文库藏。
鲜于枢
鲜于枢(1257--1302),渔阳(今北京蓟 县)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亦号虎 林隐吏、寄直老人等。居杭州。官至太 常寺典簿。伯机以书名世,行草书尤精, 与赵孟頫齐名。早岁学书,末能如古人, 偶于野中见二人輓(挽)车泥中,顿有所 悟。其书法笔墨淋漓酣畅,书体遒劲凝 重,赵孟頫极推重之。
雪晴云散帖
胆巴碑
胆巴碑,此碑是赵孟頫奉 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 年六十三岁,是其晚年 的代表作。明王世贞认 为赵孟頫晚年书法“规 模李北海”,此卷虽取 李北海(唐)体势,但运 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 凝重古朴,“老劲可 喜”。
妙严寺记 楷书。此碑不著 年月,当在书 《胆巴碑》之前。 书法亦不及《胆 巴碑》之老健。 然此碑用笔精到, 结字严谨,亦为 赵氏行楷之代表 作。原迹民国年 间流到国外。
《临兰亭序》
谢谢观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