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 论强调当前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永久收入及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强调未来预 期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与不同收入群体的 消费倾向不同有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理解该点有帮助)。 3.理解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真正影响消费水平的不是名义 收入——直接用货币度量的收入,而是实际收入——用货币购买力衡量的收入;实 际收入=名义收入∕总体物价水平)。 4. 了解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提示:这三种消费形式不是依据同一个 分类标准作划分的;教育贷款或助学贷款不是消费;商店赊账及购物分期付款是贷 款消费,属于商业信用)。 5.了解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6.了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7.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8.理解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处的地位。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4.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5.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6. 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8.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提示:正确理解港澳台在大陆的投资 为什么算外资)。 9.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10. 了解“两个毫不动摇”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生活性与学习性的统一 生活是学习目的, 课程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讲述与学生 近、与生活近、与实际近的经济生活以这 些经济生活图景为学习背景,构建生活化 的学科课程,多维度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 础。
高中政治 新课程《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
教材的呈现方式
• (1)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 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 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 要。 (2)各课引言――是单元引语之子。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 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 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本课内容,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 即全书内容简介。 (3)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 般讲一课时。 (4)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 题。每框2-4目。 (5)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 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 。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二、明确教材结构 把握教材内容
1、教材框架及主要知识点
框架设计思路:
教材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考虑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以当 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统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尚道德品质的教 育。
•
•
3.突出能力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也是帮助学生更 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帮助学 生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需要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
理解《经济生活》 教好《经济生活》
——新课程《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了解编写思路 凸现教材特点
1、课程性质及基本理念
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 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 ,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 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经济生活第2单元教学案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课 框 题 题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课 课 目标案 【教育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①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辨证关系;②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③懂得发展的意义;④了解我国的中心工作;⑤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 ③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1 课时 【学习步骤】如下 导学案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 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 决定的。即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___;②生产决定消 费 的 __________ ; ③ 生 产 决 定 消 费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生 产 为 消 费 创 造 ___________。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拉动 自主探究 、促进___________。②消费 的质量, 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___________;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 _____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___________, 能提高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四个环节的关系:直接 是连接 与 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 过程是起 和
经济生活(2023年修订)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5.2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
本课主要讲授内容为劳动和就业的含义、内容、意义与措施;劳动者如何维权等内容。
本课内容与第五课第一框企业联系紧密,同时也是在对第三课影响消费的因素作出回应。
本课内容中知识较多,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授课过程中多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措施的可行性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如何运用和完善。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劳动的含义及意义,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
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从政府、企业及劳动者几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认同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
2.科学精神:辩证认识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法制意识:劳动者要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公共参与: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劳动者要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
知道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懂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业的意义与措施教学难点: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钟南山院士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授予了共和国勋章,这是对一名劳动者最高的赞誉与奖赏。
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疫情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医护人员、人民警察、建筑工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等。
请你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职业,谈谈他们的劳动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感悟劳动之美——劳动最光荣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去感悟劳动的意义,劳动最光荣,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疫情中,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就业也显得更加困难。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政治教案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新课标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P22虚线框的素材变了。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可能没有想到,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如果按每双筷子长20厘米、宽1厘米计算,这些筷子可铺满363个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许多人纷纷呼吁“筷子革命”:外出就餐尽量自带餐具,餐馆尽量不提供一次性餐具。
○你愿意支持“筷子革命”吗?请说明理由。
有专家估算后认为,我国每年餐饮剩余饭菜浪费的蛋白质高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的一年所需。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有人认为,请人吃饭一定要多点几个菜,吃完后一定要有剩余。
如果盘子里的才被客人吃光了,主人就很没有面子。
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你或你的家人外出就餐时有没有“舌尖上的浪费”?请就如何消灭“舌尖上的浪费”与同学交流。
解读素材与现实更为贴近P24把袁隆平的事例换成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的事例。
把牛玉儒的事例换成了白芳礼老人的事例。
解读事例更加贴近时代,更感动人。
P2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现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现改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30“为了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现改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32“乡镇企业”的图换成了“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诞生”集体经济的形式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解读修改后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实际。
p3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中的后一句改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经济生活(2023年修订)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案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首先学习了劳动的含义及劳动者的地位;然后学习了就业的意义和措施;最后学习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布置一道与“职业理想”有关的开放型题目。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且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具备较高的经济素养。但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劳动、就业有一定认识,但还较模糊。因此,学生对本框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的知识。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获得了认同,内化为自己的正确认识,才能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小组讨论展示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课堂活动的秩序问题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维权的途径;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提高辩证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课堂讨论,分析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有效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法、提问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
教学流程
1.通过观看“各种各样职业的视频”引出“新时代的劳动者”;
2.通过“提问法”讲解劳动的含义及劳动者的地位;
3.通过小组讨论,讲解就业的意义及措施;
《经济生活》教学建议(王铁雄)
关于《经济生活》教学的几点建议华中师大一附中王铁松提纲:一、熟悉教材逻辑结构二、把握教学目标要求三、明确教材基本特点四、转变教学方式方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三、明确教材基本特点《经济生活》教材的基本理念和突出特点第一,强调与时俱进。
第二,坚持育人为本。
第三,突出贴近学生。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
第五,突出创新精神。
四、转变教学方式方法1、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树立勇于探究的精神。
正如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探究性一样,我们需要用探究的眼光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而不是学习已经定型的东西,这是课改试验的基本要求。
倡导善于反思的教法。
不要简单定位于“我们应该这样教”,而应该基于“我们过去是这样教的,回头看,我们认为还应不该这样教”。
牢记尊重事实的常识。
课改需要创新,创新应该建立在不割裂现实的基础上。
改革不是颠覆传统,不要在改革中丢掉了许多好做法。
2、将“设置情景、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落到实处(1)坚持“双主体、互动论”。
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将教案设计为学案。
(2)设置各种各样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和实践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学会理性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材或自主设计开放性很强的探究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不同情景和不同问题初步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针对同一个问题初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学习发展的能力。
3、自主学习,重点在“课前和课后”要指导学生搞好预习,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
要重视课后学生的复习巩固。
11。
人教版《经济生活》的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框题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的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单元的基本任务,回答“如何生产”这个问题,在第四课,教材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生产在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并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并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证。
2.本框题的逻辑结构是:由上一单元的消费主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从工作中心、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改革等四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具体途径。
【教学依据】本框题在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直接的表述,但承上启下,地位重要。
上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讲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下启我国生产、投资、创业的基本制度背景。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教学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参与,注重老师的引导。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生产要素市场
分析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
探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及其在市场中的互动。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国际金融
研究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金融问
在教材中加入实际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环节
设计经济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经 济学原理。
培养应用能力
强调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 实际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价与反馈
教师和学生应定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 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不断完善和提 高学习效果。
05
教材的改进建议
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数据和案例
确保教材内容与当前经济形势和 最新数据保持一致,增加最新的 案例分析,使教材更具现实意义。
增加政策解读
针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策背景和影 响。
结构清晰
注重实践
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
缺点分析
部分内容过时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教 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需要更新。
理论深度不够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理论, 教材可能没有涉及或只是简单 介绍,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 习需求。
《经济生活》教材分 析
目录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核心思想一、基本理论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①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润。
②搞好企业经营,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5.就业问题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我国面临着突出的就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党和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有需要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6.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7.个人投资就个人而言,进行银行储蓄,购买债券、股票、保险都是投资行为,都是追求价值的增值,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就企业而言,贷款、发行股票、债券都是集资行为,都要为资金的使用付出一定回报:利息、股息。
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教学要求
2、课文知识逻辑演进 怎样满足消费-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生产怎样不断重复
和更新-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发展生产力
3、教学重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4、教学难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它承接第一单元“消费”的主题,从为了满足人 们的消费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入手,开始阐述 各项内容。其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成为下两 个单元的制度基础。本单元承上启下,逻辑地位重要。
本单元的内在逻辑体系:
制度
消费--生产
企业
投资
劳动者
陈友芳的分析:
如何把握《经济生活》教材的 逻辑结构
4课
首先引导学生通过 思考消费与生产的 关系,发现一个基 本道理:生产在经 济生活中起着决定 性作用,起着中心 作用,物质资料生 产是人类社会生存 与发展的基础。
5、教学建议 从生活现象入手,运用比较分析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展开 例1、爷爷、爸爸、我三代结婚消费的比较(纵向的历史感) 例2、中、美两国居民消费的比较(横向的紧迫感) 设问:为什么三代的消费会有如此的不同?(物质资料的生产) 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反作用?(生产的目的) 展示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图 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本质和意义) 如何发展生产力?(基本路线、人的因素、科技、改革)
2、你们将采用哪种形式创 立公司?需要准备哪些条件?
形成意念
1、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股本 转让比较困难; 2、股东人数限制为2—50人; 3、货币技术厂房土地均可入股; 4、最低注册资本10—50万元; 5、公司财务不必向社会公开; 6、设立程序简单; 7、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关于《经济生活》教学建议
(2)课后加深巩固——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后加深巩固 教学的重要环节
要求: 完成练习:加深理解, 一般要求) 要求:①完成练习:加深理解,学会运用 (一般要求) ②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最重要的) 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 ③学习反思:发现新问题。(最难得的) 学习反思:发现新问题。(最难得的) 。(最难得的
思
店到烧烤城, 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考 从小吃 店到烧烤城,其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1982年 1982年,吴氏投资 1 万元在千家街办了一家小吃 请临时工3 月工资60 60元 店,请临时工3 人(月工资60元) 1992年 万元, 1992年,吴氏扩大投资 10 万元,将小吃店改为 吴名氏烧烤城” 请临时工16 16人 月工资600 600元 “吴名氏烧烤城” ,请临时工16人(月工资600元) 2002年 吴氏邀本村5户农民参与投资( 2002年,吴氏邀本村5户农民参与投资(每户投 万元),扩大“吴名氏烧烤城”经营。 ),扩大 资 2 万元),扩大“吴名氏烧烤城”经营。每户派 3 人参加劳动或管理,按月发工资, 人参加劳动或管理,按月发工资,年底按投资比例分 配利润。 配利润。
为 何 生 产 谁 来 生 产 为 谁 生 产 怎 样 生 产
消费
商品 商品—商品(等价物) 商品 商品(等价物) 商品 商品交换 商品—一般等价物 商品 商品 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 商品——金 银——商品 金 商品 商品 职 货币 能
电子货币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手段
基 本 职 能
供求关系
改 变
多种因素
消
经济水平 收入水平 物价水平 物质消费 精神消费 消费 目 的 影响
费 水 平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从全书角度是讲“怎样生产”。
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消费主题”基础上侧重点转入“生产主题”,其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和主要场所(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企业、公司)——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金(融资——投资)。
●本单元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知识。
2、我国公司的主要类型;影响企业(公司)成功的主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比较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特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提纲及其建议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总体介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性质不同的消费其作用不同,合理的消费对生产会起促进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联系实际:坚持扩大内需方针,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2、大力发展生产力(国家发展的根基)(1)原因: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
②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措施: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综合素质)。
③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
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生产的制度背景1、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构成:(1)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①外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与集体成分。
注意判断: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
②地位:一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是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质和量);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力)。
三是在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平等地位,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
(2)非公有制经济:①外延:个体经济、私营(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注意比较)。
②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看出,二者在地位上存在“既不平等又平等”的看似矛盾的关系。
3、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原因:①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现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
③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措施: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本课检测与练习(略)。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教学提纲及其建议一、公司的经营1、公司的类型:(1)企业及其组织形式:①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②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发展经历了业主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公司制。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①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否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集资)。
②公司的组织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不一样。
③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首先可以利用教材本目对话框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思考:一家公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低廉的价格、领先的产品、优质的服务、绚丽的广告、知名的品牌、还是良好的企业形象等,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感知的情景。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分析: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首要条件;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关键;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秘诀;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⑤提高经营者素质;⑥实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破产制度等。
(2)关于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的说明:①企业兼并和破产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②从全社会角度看,企业兼并和破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③从企业个体来说,要辩证看待。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与就业(1)劳动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在今天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我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抓住三层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关于就业:①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见教材P42三层意思)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很严峻(见教材P42三个表现)以上两个问题结合则能说明为什么我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回答怎样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第一、从长远看,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二、从党和政府角度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第三、从企业看,在社会就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第四、从劳动者角度看,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
2、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见教材P44七大权利);(2)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义: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劳动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本课检测与练习(略)。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提纲及建议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狭义储蓄)(1)储蓄存款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储蓄存款的性质——信用行为、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
(2)储蓄存款的分类及其特点:①目前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分为两大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②特点——便捷的投资(流动性强、方便快捷,安全风险较低)(3)存款利息的计算: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时间②利息率及其作用:第一、利率=一定时期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第二、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
第三、通过利率调节经济是国家货币政策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通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化调节经济。
利率的调整和利率杠杆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恰当适度运用才能获得最佳政策效应。
2、我国的商业银行(1)我国银行的分类——按照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分为三类——中国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2)商业银行的性质——金融企业(以营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和结算业务。
(4)商业银行的主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可以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二、现在比较盛行的三种投资方式——股票、债券和保险1、树立一种意识——投资收益与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
同时考虑流通性(变现性)和分散性(多元化)。
2、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1)股票的含义和性质——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性质:筹资方式和债务证书(公司);所有权证书和投资方式(投资者)。
(2)股票的特点——股票具有不可返还性、流通性、并且风险与收益并存。
(3)股票投资的收入构成——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前提是公司盈利);二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率)上涨所带来的差价(前提是股票价格上涨)——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3、债券——稳健的投资(1)债券的含义和性质——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务证书(发行者)和稳健的投资方式(投资者)。
(2)我国债券的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注意比较三者的风险和收益)4、购买保险(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引起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3)商业保险的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4)订立保险合同原则——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原则。
5、投资理财的原则:(1)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受益与风险);(2)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3)投资渠道多元化,各种投资要适度;(4)既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兼顾国家利益。
坚持利国利民,不违反法律法规。
6、融资——筹集资金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目的是用筹集来的资本追逐利润的最大化。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略)本课检测与练习(略)本单元同步复习检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