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目录目录 ................................................................................................. - 1 - --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5 -一、医学影像诊断诊疗标准........................................................ - 6 -二、医学影像质量标准............................................................. - 10 -(一)影像诊断的质量保证方案....................................... - 10 - (二)CT影像质量标准.................................................... - 11 - 头颈部 ............................................................................... - 11 - 脊柱.................................................................................... - 20 - 胸部.................................................................................... - 24 - 腹部、盆腔....................................................................... - 28 - 关节.................................................................................... - 37 - 三、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标准............................................. - 39 -(一)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 39 - (二)CT与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 43 - 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 - 43 - 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 ............................................. - 44 - 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 ............................................. - 45 - 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 ............................................. - 46 - 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 ............................................. - 46 - 盆腔CT或MRI诊断报告 ............................................. - 47 -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报告................................. - 48 - 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报告......................... - 49 - -- 第二部分操作指南-- 50 -四、登记室规范........................................................................ - 51 -五、CT机操作规范 ................................................................. - 52 -(一)准备和关机............................................................. - 52 - (二)扫描方法 ................................................................. - 53 - (三)维护与保养............................................................. - 53 - 六、MR机操作规范................................................................ - 54 -(一)保养及操作规程..................................................... - 54 - (二)检查原则 ................................................................. - 56 - (三)序列技术 ................................................................. - 56 - (四)对比增强扫描技术................................................. - 57 - (五)特殊应用技术......................................................... - 57 -七、高压注射器操作规范....................................................... - 57 -八、CT对比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预防和处理....... - 58 -(一)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 58 - (二)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预防.................................. - 59 - (三)CT造影剂毒副反应的处理.................................. - 59 - 九、CT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 60 -(一)CT扫描前准备常规............................................... - 60 - (二)CT扫描及接诊....................................................... - 61 -(三)CT照片常规........................................................... - 62 - (四)CT检查基本方法................................................... - 63 - (五)CT扫描常规......................................................... - 64 - 头颈部..................................................................... - 64 -胸部......................................................................... - 79 -腹部和盆腔CT扫描............................................. - 83 -脊髓和脊柱CT扫描............................................. - 94 -四肢及软组织CT扫描......................................... - 96 -CT冠状动脉成像及血管成像 ............................. - 97 -CT血管成像......................................................... - 100 -三维重建技术 ...................................................... - 102 - 五、MRI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 105 -(一)MR扫描前准备常规 ........................................ - 105 - (二)禁忌证................................................................. - 106 - (三)操作步骤............................................................. - 106 - (四)MRI扫描检查.................................................... - 108 - 颅脑MRI检查..................................................... - 108 -鞍区MRI检查..................................................... - 110 -桥小脑角MRI检查 ............................................ - 112 -颅脑MRA检查................................................... - 114 -眼部MRI检查..................................................... - 115 -鼻及鼻旁窦MRI检查........................................ - 117 -耳、颧骨部MRI检查........................................ - 119 -面部MRI检查..................................................... - 121 - 颈部MRI检查..................................................... - 123 - 胸部MRI检查..................................................... - 124 - 乳房MRI 检查.................................................... - 126 - 心脏MRI检查..................................................... - 128 - 大血管MRI检查................................................. - 130 - 大血管MRA检查............................................... - 131 - 肝脏MRI检查..................................................... - 133 - 肝脏灌注MRI检查 ............................................ - 135 - MRI 胆道造影技术 ............................................ - 137 - 胰腺MRI检查..................................................... - 139 - 肾脏MRI检查..................................................... - 140 - 前列腺MRI检查................................................. - 142 - 女性盆腔MRI检查 ............................................ - 144 - 磁共振尿路造影(MRU)................................ - 146 - 四肢骨骼、肌肉MRI检查................................ - 148 - 四肢关节MRI检查 ............................................ - 150 - 脊柱MRI检查..................................................... - 152 - MRI 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 154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一、医学影像诊断诊疗标准【注】:部分肋骨、股骨颈的隐匿性骨折急诊平片、CT均可显示正常,须随诊或一周后复查,才可清楚显示骨折。
中医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下载
一、咳嗽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 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 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 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
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 草、橘红、茯苓。
(3)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
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 泻白散(《伤寒论》)桑白皮、地骨皮、
2.显效:主症明显好转,次症基本消失 3.有效:主次症状均好转 4.无效:主次症状均无明显好转 【附注】 1.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诊断,检查,治疗常规。 2.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疗效判断标准。
二、眩 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 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 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 状。包括西医的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 元炎),位置性眩晕(眩晕病),脑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厚味加重。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
姜。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粗 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
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
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治疗理念。
为了规范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和疗效,各级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规范与指南。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的背景、特点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背景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的制定是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
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医药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水平和疗效,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特点1. 基于中医药理论: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旨在弘扬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治疗技术,并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
2. 明确临床路径:规范与指南对于特定疾病的诊断、治疗流程和方法进行明确规定,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具体操作指导。
3.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整体观念”,在实践规范与指南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强调以人体整体为单位进行治疗,注重疾病与人体整体状态的协调。
4.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等特点,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应用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诊疗工作的参考依据,并为实施中医药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规范与指南还对中医药的诊疗方法、用药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还可以辅助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药治疗疾病也并非固定不变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复杂疾病,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规范与指南中的提示和建议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判断。
此外,中医药临床实践规范与指南的应用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通过规范化的临床实践,可以收集和总结更多的中医药临床实践经验,并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可信度。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旨在规范医学操作技术和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供患者最佳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对医疗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文件。
它对医疗技术的操作过程、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设备的规格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医疗操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手术、注射、抽血、放射等,针对不同的操作项目,都有相应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是指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症状和疾病提供详细的指导的文件。
它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对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进行了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诊疗指南能够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错误和误诊的风险。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由国家或专业组织制定,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疾病的特点进行定期更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它们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验证。
其次,制定过程应该透明和公正,充分考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制定的规范和指南应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医疗环境和资源条件。
最后,规范和指南的实施应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对于医疗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医疗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提高医疗技术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它们还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效益。
因此,制定和实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概述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医学专业人士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
它们基于广泛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确保患者得到一致、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的权威性文件,主要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指南通常由专业医学协会、政府机构或医疗机构制定,并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据。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诊断策略:指南会提供关于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疾病的建议。
这可能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治疗策略:指南会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这可能包括药物、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3、随访策略:指南会建议医生在治疗后定期随访患者,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
4、预防策略:对于某些疾病,指南会提供预防建议,以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
三、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关于医疗实践中常规操作的指导和标准。
它们旨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以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使用: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设备有效运行。
2、药物管理: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正确地给药、存储和报废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3、感染控制:规范会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建议,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4、患者沟通: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5、文件记录: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医疗记录,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确保了所有医护人员都能遵循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标准操作,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它们还能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目录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4)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1)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17)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2)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28)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方案 (33)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37)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41)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46)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52)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58)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65)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70)肺癌诊疗方案 (74)胃癌诊疗方案 (79)乳岩诊疗方案 (83)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86)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90)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 (95)水火烫伤(烧伤)诊疗方案 (100)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106)盆腔炎诊疗方案 (113)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 (119)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124)小儿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128)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33)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139)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 (145)中风后遗症诊疗方案 (150)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56)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 (161)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165)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169)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 (240)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174)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178)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182)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最高,多由受风受寒或某些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最终造成的面神经功能丧失。
发生病变的一侧面部表情动作减弱或消失,口歪眼斜、口角下垂,口角流涎,眼角扩大,闭眼不能、流泪,不能皱眉﹑露牙齿,耳后疼痛,耳鸣等。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失眠多梦,面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2、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咣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 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细数。
4.痰湿中阻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 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滑。
5.瘀血阻窍证: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3.肾精不足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丹参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等。
(三)针刺治疗体针: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三阴交耳穴:肾区、脑干、神门。
辨证取穴: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气血亏虚加气海、脾俞; 肾精不足加太溪、关元;痰湿中阻加膈俞、脾俞;瘀血阻窍加足三里,血海。
(四)其他疗法1.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
2.可选用放血拔罐疗法治疗。
(五)护理1.静卧,预防跌伤。
2.避免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3.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培训
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2021/5/27
6
• (四) 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 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 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
2021/5/27
4
•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
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 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 指南培训
2021/5/27
1
一、基本要求
2021/5/27
2
• (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 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
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2021/5/27
3
•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 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2021/5/27
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单项自查
是否组织考核
整改措施:
改进效果:
科主任签:
Xx县第一人民医院
诊疗指南与技术规范单项自查表
科室:时间: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具体问题
是
否
是否有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疾病种类及技术操作种类是否完全
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是否适用
抽查3份病历,诊疗方案是否符合诊疗指南
抽查科室2个人,是否知晓本科室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科室内是否组织培训
培训资料是否齐全(培训签到表,现场照片,培训课件,培训考核试题及成绩,培训笔记)
最新中医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咳嗽二、眩晕三、中风四、不寐五、胸痹六、肋痛七、胃痛八、水肿九、淋证十、消渴十一、腰痛十二、郁证十三、内伤发热十四、痹症十五、汗证十六、泄泻一、咳嗽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
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
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2)风热犯肺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出、口渴,头痛,恶风。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伤寒论》)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风燥伤肺主症:干咳、呛咳、喉痒、咽干痛。
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口干,头痛,身热。
舌苔薄自或薄黄,质红少津。
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
痰多,痰出咳减,痰粘稠,食后或进肥甘厚味加重。
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主症:咳嗽气粗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
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引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件,它们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规范临床操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编制、应用以及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定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针对特定医疗技术操作的规范文件,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通常包括操作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是针对特定疾病或医疗问题的诊疗指导文件,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药物选择、手术操作等内容。
编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编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规范的应用领域和目标,例如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
2.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专家经验和临床实践数据,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执行。
4.确定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针对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
5.内部审查和修改: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员对规范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发布和宣传:将规范发布,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其有效应用。
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确定编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指南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疾病或医疗问题。
2.收集和评估相关证据:系统收集和评估相关的临床研究、专家共识和实践经验,形成证据的层次结构。
3.制定诊疗建议和决策树:根据证据的层次结构,制定诊疗建议和决策树,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决策和行动。
4.确定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诊疗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以监测和改进临床实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培训
根据反馈调查结果,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包括课程设计、教 师水平、设施条件等方面。
改进意见
根据反馈调查结果,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改进意见,以不断优化培训 方案。
反馈与改进
及时反馈
01
在培训结束后,及时向学员提供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让学员
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02
根据评估结果和改进意见,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培训
02
规范概述包括对规范制定背景、 目的和意义的简要介绍,以及规 范所涉及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术语 的明确界定。
规范内容
规范内容详细列举了各项医疗技术操作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操作前准 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等环节。
规范内容要求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同时强调对操作细节的把控 和对医疗人员技能水平的评估。
方案和方法。
持续改进
03
定期对培训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培训内容和方法始终保持更
新和优化。
06
结论与展望
培训总结
1 2 3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涵盖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的 多个方面,包括操作流程、注意事项、风险评估 和应对措施等。
培训效果
通过考核和反馈,大部分参训医务人员掌握了相 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操作,提 高诊疗质量。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 指南培训
• 引言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诊疗指南 • 培训方法与流程 • 培训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培训背景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是医疗 行业的重要标准,用于规范医生的诊 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 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也在不断 更新和完善,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学习 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甲资料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总结
三甲资料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总结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甲医院成为了人们就医的首选。
在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三甲医院也承担着更高的期望与责任。
为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三甲医院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安全可靠、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
因此,本文将就三甲医院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工作。
二、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概念1. 诊疗指南诊疗指南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当前科学证据或专家共识,为医务人员提供的关于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客观、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诊疗指南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操作规范操作规范是指医疗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临床实践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医疗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三甲医院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1. 临床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临床科室是三甲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临床科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针对各个临床科室的具体情况,三甲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宣传和培训,以确保医务人员对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的熟悉和遵循。
2. 医疗设备的使用规范在三甲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使用规范尤为重要。
医疗设备的操作规范应当包括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常见故障处理及维护保养等内容,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循医疗设备的使用规范,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3. 感染控制与消毒规范在医疗环境中,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三甲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包括规范的手卫生操作、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等内容。
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培训,严格遵循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以确保医疗服务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4. 急救与抢救规范三甲医院作为医疗救治的重要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急救与抢救规范,包括急救流程的规范、抢救设备的配置及使用规范等内容。
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精准的诊疗和规范的技术操作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关键。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编制说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工作组简况 (1)三、主要工作过程 (2)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5)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7)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0)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附件1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1)附件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5月3日专家论证会) (23)一、任务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计划,中医药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任务编号:ZYYS-2008[0027]),资助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共性技术的研究。
通过3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及技术方法(任务编号:ZYYS-2011[0011]),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的撰写。
二、工作组简况(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协作单位: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程序和方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最后的统审、定稿。
(二)工作组组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组由吕爱平为组长,多年从事中医标准化研究、管理工作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组由汪受传、赵霞、虞舜、陈争光、戴启刚、徐珊组成,东直门医院工作组由高颖为组长,参与过脑梗死指南编制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中医医疗方式。
然而,由于中医学的特殊性质,中医医生需要掌握多种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诊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为中医科医生提供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以促进中医学的发展,提高中医诊疗服务的质量。
二、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1. 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鉴别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进行脉诊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患者应坐或卧位,双手放于体侧,肘弯屈曲,手心向上。
(2)脉诊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刺激;同时,医生应保持平静的思维状态和舒缓的呼吸节律。
(3)医生应用中指、无名指和食指,轻轻地按压患者的脉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及患者。
(4)脉诊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以便能够准确把握患者的脉象变化。
2. 舌诊舌诊是中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和润燥程度等,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脏腑功能的情况。
在进行舌诊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患者应伸出舌头,舌头不要过分伸张,以免影响观察。
(2)舌诊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白天强光或灯光过强,以免影响观察判断。
(3)医生应仔细观察舌苔、舌体、舌边的颜色、形态、润燥程度等,多角度考虑,加以综合判断。
3. 针灸针灸是一种以刺激人体穴位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灸热等手段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时,需要掌握以下技术操作规范:(1)医生应在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或使用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针灸用具必须经过消毒,保证使用的针头无菌。
(3)针灸时应遵守穴位的定位和刺入深浅的规范,避免刺痛患者或损伤内脏组织。
(4)中医诊疗技术中常常会用到艾灸、敷贴等多种方法,同样需要注意消毒和操作规范。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诊疗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手法的按压、揉捏、拍打等手段,调节气血、通经活络,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咳嗽二、眩晕三、中风四、不寐五、胸痹六、肋痛七、胃痛八、水肿九、淋证十、消渴十一、腰痛十二、郁证十三、内伤发热十四、痹症十五、汗证十六、泄泻一、咳嗽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
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
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2)风热犯肺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出、口渴,头痛,恶风。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伤寒论》)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风燥伤肺主症:干咳、呛咳、喉痒、咽干痛。
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或痰中带血,口干,头痛,身热。
舌苔薄自或薄黄,质红少津。
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
痰多,痰出咳减,痰粘稠,食后或进肥甘厚味加重。
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主症:咳嗽气粗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
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草、橘红、茯苓。
(3)肝火犯肺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
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
泻白散(《伤寒论》)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4)肺阴亏虚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带血,声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盗汗神疲。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桑叶、生甘草、生扁豆。
【协议处方】复方支气管炎片【疗效评价】1.临床痊愈:主次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主症明显好转,次症基本消失3.有效:主次症状均好转4.无效:主次症状均无明显好转【附注】1.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诊断,检查,治疗常规。
2.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疗效判断标准。
二、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包括西医的耳源性眩晕(美尼尔氏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眩晕病),脑性眩晕(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
【辩证分型治疗】1.肝阳上亢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杜仲、桑寄生、山栀、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2.气血亏虚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茯苓、炒扁豆、远至、酸枣仁。
3.肾精不足主症: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治法:偏阴虚:补肾滋阴。
偏阳虚:补肾助阳。
代表方:偏阴虚:左归丸加减。
偏阳虚:右归丸加减。
组成: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
4.痰湿中阻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组成:半夏、天麻、陈皮、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5.瘀血阻窍主症:眩晕,头痛,痛有定处,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去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组成:麝香、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鲜姜、大枣、酒。
【协议处方】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疗效评价】1.临床痊愈:主次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主症明显好转,次症基本消失3.有效:主次症状均好转4.无效:主次症状均无明显好转【附注】1.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诊断,检查,治疗常规。
2.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疗效判断标准。
三、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斜等症状。
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
现代医学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
【辩证分型】1.中经络(1)风痰入络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验方)加减。
组成: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2)风阳上扰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黄芩、杜仲、桑寄生、山栀、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3)阴虚风动主症: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组成:牛膝、白芍、玄参、代赭石、龙骨、生麦芽、天冬、川楝子、生牡蛎、茵陈、甘草、生龟版。
2.中腑脏(1)闭证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①痰热腑实主症: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粘,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淤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奇效良方》)加减。
组成:桃仁、大黄、芒硝、甘草。
②痰火郁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组成: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药、生甘草、鲜竹茹、茯神。
③痰浊郁闭主症: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组成: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
(2)脱证(阴竭阳亡)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组成: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附子、姜、枣。
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
3.恢复期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
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
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
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1)风痰郁阻主症: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治法:搜风化痰,行郁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妇人大全良方》)加减。
组成: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白僵蚕、南星、木香。
(2)气虚络瘀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淤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组成:黄芪、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地龙、牛膝。
(3)肝肾亏虚主症: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或舌淡红,少苔无苔,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加减。
组成:熟地、巴戟、山萸肉、石斛、肉苁蓉、附片、五味子、肉桂、云苓、麦冬、石菖蒲、远志、薄荷、生姜、大枣。
【协议处方】及辨病治疗: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疗效评价】1.临床痊愈:主次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主症明显好转,次症基本消失3.有效:主次症状均好转4.无效:主次症状均无明显好转【附注】1.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诊断,检查,治疗常规。
2.参照西医相关病种的疗效判断标准。
四、不寐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现代医学包括表现为睡眠障碍为主的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症,贫血等病症。
【辩证分型治疗】1.实证(1)肝郁化火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木通。
(2)痰热内扰主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